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而科技创新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高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首先应该加强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
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资源,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
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促进产学研结合,让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培养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
此外,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年轻人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建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域。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们应该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和便利的落户条件,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一流的科研团队,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同时,给予优秀的科技人才更多的荣誉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推动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对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人才的贡献和价值。
同时,我们应该打破学历和职称的束缚,更加注重实际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评价。
鼓励科技创新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展现才华,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来评判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激励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2023年,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的国家战略下,我们需要实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提高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未来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高校科技人才培养高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是提高科技人才水平的重要一步。
需要在高校科技教育中进行改革,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进行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科研创新体系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研究中去,从而培养一批特别优秀的硕士和博士。
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机制科技创新政策机制的完善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步骤。
政府首先需要提供更多的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技研发中来。
同时,政府也对科技政策进行更新和改进,调整研发资金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项目投入。
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认证,来引导科研人员更多关注实际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让科技人才更加积极、更有创造性地投入到科技研发工作中。
因此,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例如:奖学金、奖励、补贴等等。
在科技创新成果的申请、审核、产权等各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科技人才激励措施,让科技人才对自身的贡献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科技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中可能遭遇许多困难,政府还应给予他们实际的支持。
四、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有一直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方略。
政府可以着力于建设各种交流平台,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其中,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相互交流与帮助,在这种行业之间,让各种规模的企业和高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我所在的集团公司是一家经营范围涉及高速公路投资、经营、维护、收费及配套服务,远洋、沿海运输,交通工程建设,港口物流,房地产,金融证券等领域的综合性省属大企业。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集团公司已拥有员工总数20000余人,各类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十分丰富。
如何在工作中总结以往经验,加快创新步伐,全力建设一支更强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学问。
在此,我就自己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积累的所感所悟提几点看法及思考。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本公司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在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各类人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逐年升高。
如图所示。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相对不足;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一套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现有人才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结构性积压与短缺并存等。
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持续、坚强的人才保证,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统一思想、整体规划的原则。
即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各自作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原则。
即全面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要坚持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
即根据新形式、新任务和新要求,从公司实际出发,探索性地开展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并讲求工作的实际效果,务求使所做的工作真正起到作用。
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精品文案范文
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1、创新人才总体比较匮乏。
调查显示,我县创新人才总体规模还不够。
6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县创新型人才队伍“比较稀缺”,34.3%的人认为“很稀缺”,1.5%的人认为“几乎没有”。
在迫切需要建设何种创新型队伍这一问题上,55.5%的人认为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9.3%的人认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五个方面都需要加强。
2、现有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不强。
问卷表明,63.5%的人认为目前人才队伍总体创新能力“一般”,20.4%的人选择“较强”,而没有人认为创新能力“强”。
在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问题上,我们设计了社会环境、政府服务和引导、人才自身观念和用人单位人才观四项。
结果大部分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政府服务和引导”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占比例为53.8%和41.4%。
在用人单位人才观导致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上,63.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单位在鼓励创新方面的奖励措施不够完善”。
4、鼓励人才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社会文化氛围是激发人才创新的催化剂。
调查表明,我县鼓励人才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51.7%的被调查者认为总体氛围“一般”,10.3%的人认为“不好”,只有37.9%的人认为“较好”,没有人认为“好”。
另外,在对单位开展创新活动氛围的评价中,50.0%的人认为单位创新氛围“一般”,还有14.6%的人认为单位创新氛围“不好”。
创新氛围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县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
5、创新型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要大力引进人才,而且要能够留住人才。
但是我们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人才引进非常重视,但是引进后如何有效使用却不够关注,这也导致了创新型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在对创新型人才流失情况评价中,10.3%的人认为“严重”,34.5%的人认为“比较严重”,41.4%的人认为“一般”,其他人都选择了“不知道”,没有人选择“不严重”。
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科技政策建议
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科技政策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及与会代表: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现代化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我谨提出以下几点科技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
一、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应予以更大的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以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投身科研。
其次,应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对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应更加注重长期稳定的科研成果,避免简单地以短期目标评判科研工作。
最后,为科研机构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管理机制,减少繁文缛节,提高科研效率。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
政府应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引导和支持。
一方面,鼓励大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另一方面,鼓励中小微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
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而当前我国仍存在着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
首先,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和培养项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其次,在招聘和评价科研人员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激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此外,政府还应针对紧缺人才采取相应的引进政策,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国工作和创新创业。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前提。
为了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政府应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财务和政策支持。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以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提供优厚的引进条件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到我们的组织或企业,我们应该提供优厚的引进条件。
这包括给予合理的薪资待遇、完善的福利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机会,以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机制除了引进人才,我们还应该通过培养来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机制,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
三、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这包括提供创新创业的课程和活动,组织创业比赛和创新项目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我们应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人才。
可以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促进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五、加强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为了激励人才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这包括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人才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激励人才的创新成果,提供专利申请、项目经费支持等激励措施。
六、推动人才队伍的国际化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潮流,我们应该推动人才队伍的国际化。
可以通过引进国际顶级人才、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派遣人才赴国外学习和交流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提高组织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是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关键。
我们应该提供优厚的引进条件,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机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推动人才队伍的国际化等。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前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是指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而采用的各种行动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培养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应采取全面培养、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培养等方式,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建立各类实践、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家良心计划,旨在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实施该计划有利于加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打破某些学科、领域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是衡量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和评价的一种方式。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可以使人才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挥,需要注重平衡质量和数量,确保高端、低端人才在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是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石,它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建立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还需要注重团队的氛围和文化建设,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种机制需要注重创新和灵活性,将薪酬、奖励、晋升、荣誉等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为人才发挥创新能力提供更多动力和保障。
加强和优化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可能非常关键。
加强人才管理要注重发挥专业的职能作用,强化人才人文关怀、创新人才培训和服务,营造起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总结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全面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和优化人才管理等多种措施,使“中国科技强”目标更加接近。
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建议
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建议一、引言科技创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建设对于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建设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科技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科技创新建议1. 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更紧密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机制,共享人才、资源和设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3. 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4. 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建立科技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以科研成果产出、专利申请、科技转化等为指标,引导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注重实际科技创新能力。
三、科技人才建设建议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2.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设立更多的科研基金和奖励机制,吸引和激励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机会。
3.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科技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 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给予优秀科技人才更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提升科技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总结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的各项举措,可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只有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建设同步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咨询题研究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咨询题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别可能实现的。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自主创新,人才先行,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年初以县委1号文件下发了《对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近期在全县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中组织了一次咨询卷调查,对全县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贯彻降实《意见》的事情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咨询题1、创新人才总体比较匮乏。
调查显示,我县创新人才总体规模还别够。
6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县创新型人才队伍“比较稀缺”,34.3%的人认为“很稀缺”,1.5%的人认为“几乎没有”。
在迫切需要建设何种创新型队伍这一咨询题上,55.5%的人认为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9.3%的人认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有用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五个方面都需要加强。
2、现有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别强。
咨询卷表明,63.5%的人认为目前人才队伍总体创新能力“普通”,20.4%的人挑选“较强”,而没有人认为创新能力“强”。
在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咨询题上,我们设计了社会环境、政府服务和引导、人才自身观念和用人单位人才观四项。
结果大部分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政府服务和引导”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占比例为53.8%和41.4%。
在用人单位人才观导致创新能力别强的原因上,63.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单位在鼓舞创新方面的奖励措施别够完善”。
4、鼓舞人才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别够浓厚。
“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舞冒尖”的创新社会文化氛围是激发人才创新的催化剂。
调查表明,我县鼓舞人才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还别够浓厚。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企业需要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并且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将就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在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保证人才队伍的高素质。
通过多元化的培养体系,企业可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让他们适应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并将他们转变为对企业的忠实拥护者。
二、设立奖学金制度企业可以设立奖学金制度,以激励员工学习和探索前沿技术。
这种制度可以通过向员工提供奖学金或其他奖励来实现。
奖学金制度不仅可以激励员工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三、提供就业机会现在的科技创新领域非常热门,许多应届毕业生想在这个领域中发展。
因此,企业可以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让他们加入人才队伍中并为企业带来新鲜的想法和思维模式。
四、培养跨专业创新人才为了在科技创新领域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企业需要培养一批跨专业的创新人才,他们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创新。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跨专业创新训练计划来培养这批人才。
五、建立工程项目实践层次让员工从实践中学习,将是员工能够快速掌握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
企业可以通过开设工程项目实践来让员工从实践中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总之,建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无论是人才培养、奖学金制度、就业机会、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还是建立工程项目实践,都是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企业需要将这些方法和措施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队伍,以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深圳人才政策的建议
对深圳人才政策的建议
深圳作为中国的一座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以促进其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以下是对深圳人才政策的一些建议:
1、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深圳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端人才,如科学家、技术专家、创新领袖等的引进力度。
这可以通过建立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来实现。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圳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更多的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3、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深圳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深圳工作和生活。
4、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深圳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如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更高的薪酬水平、更好的福利待遇等,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
5、打造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深圳应进一步打造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鼓励国内外人才来深圳发展。
这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人才市场的联系,推动与国际人才交流项目的合作,以及优化人才签证政策等方式实现。
总之,深圳的人才政策应更加注重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激励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
细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
全 覆 盖 。
支 持行 业龙 头企 业与高 校 、科研 院所 协 同建
设一批具有 开放性 、集聚性和 前瞻 }生的高水平技 术
创新 中心 ,创建 一批 国家技 术创新 中心 、国家工程
研究 中心 、国家 制造业 创新 中心 、国家 临床 医学研
究 中心 、国家企业技术 中心等 国家级创新平 台。
培育 工程 ,加强企业培 育后 备库建设 。 深 圳 要 实施 大 中 型企 业研 发机 构 全 覆盖 行
动 ,引导和支持企业普 遍建 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建 设一批 工程研 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企业研究院 、 产业共性技术 研发基地 和产学研创新联盟 。加快建 立高新技 术企业数据库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 育标 准和 管理 制度。引导中小微企业走 “专 、精 、 特 、新 ”发展道路 ,加快培育 自主创新型 中小企业 群 。围绕 产业发 展构建 “金字塔 ”型企 业创 新体 系 ,通过 “靶向”精准政策扶持引导 ,形成合理 的 梯级 提升机制 ,调动企业创新争优 的积极性 住 侣 ¨
引 导 和 支 持 大 型 工 业 企 业 普 遍 建 立 研 发 机
构 ,推动工业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新型研发机
构全面对接 ,共建工程研究 中心 、企业技术 中心 、 企业重点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 、科技特派 员工作站
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 ,实现大 型工业企业研 发机 构
着 力培 育一批 拥 有核 心 自主知 识产权 、原 创 性技术 的高新技术企业 ,催 生一批 在行业中有颠覆 式创新或技术密集型瞪羚企业和独 角兽企 业。
广州 要构建以企业 成长为主线 的 “科 技创新 中小 微 企业一 科技 创新 小 巨人 企业一 高新 技 术企 业一行业创新标杆企 业”全链 条政 策体系 ,针对企 业不 同成长阶段 采取 不同扶 持和鼓励措施 。实施科 技型 中小微 企业培育工程 ,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 术 、管理和 商业模式创新 。狠抓高新技术企业 “牛 鼻子 ” ,实施高新技 术企业和科技 创新小巨人企业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的落实与推进,将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一、提高人才引进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但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引进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提高人才引进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人才引进透明度和公平性。
建立公开透明的引才机制,实行公开的人才评价体系,公正公平评估人才。
2.优化研究经费和政策支持。
对科技创新人才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提高其职业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
3.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提供宽敞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安全感和创新激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保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和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
但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本科教育,增强创新能力。
加强本科课程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2.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数量。
加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机制,提高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和水平。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技术水平、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和晋升。
三、提高人才队伍管理水平良好的人才队伍管理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我国的人才队伍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人才队伍管理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
通过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2.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
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建议
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建议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支撑,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取得长期和可持续的突破。
因此,政府和高校等科研机构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参与其中。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的成果需要通过产业化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只有与产业相结合,才能使创新成果更好地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同时,还应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第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才能推动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要加强高校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打破学科和地区的限制,形成一个开放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权威认证机构,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估。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让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中得到更好的回报。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是促进国家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科技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而在创新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因此,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项迫切需要加强的任务。
本文将就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人才培养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
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具体来说,要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教育方面,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推动他们迅速融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鼓励自主创新其次,鼓励自主创新也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想打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必须激发人才的自主创新精神。
只有倡导勇于创新并给予支持和鼓励,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
为此,我们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自主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另一项关键工作。
为了培养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也就是要加强科研基础建设。
在科研基础建设方面,应大力支持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鼓励企业将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科研中去,并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奖励和激励,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最后,为了更好地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我们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仅能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活动平台,还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更好地发掘人才潜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人才的来源和选择渠道,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总之,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必须注重培养质量,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科研投入,以及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科创走廊实施方案
科创走廊实施方案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科创走廊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加快科创走廊的建设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和企业落户科创走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二、优化科研资源配置。
科创走廊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科研资源,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
我们将建立科研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方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三、加强创新创业服务。
为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我们将加大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融资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创走廊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我们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估和孵化,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价值最大化。
五、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科创走廊建设的关键因素。
我们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为科创走廊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六、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我们将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合作,为科创走廊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七、加强对科创走廊建设的宣传推广。
科创走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将加强对科创走廊建设的宣传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推动科创走廊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综上所述,科创走廊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述方案,推动科创走廊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如何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调研报告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情报室成果办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促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是为实现我州经济腾飞提供人才保证的必要措施。
相对于全省人才队伍建设,我州人才队伍更为明显地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普遍匮乏,严重制约着海西经济提升后劲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将人才作为新的增长点,努力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依托,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带动点,集中力量,大力创新,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强力推进我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事业的发展。
一、我州人才队伍的现状(一)学历结构全州机关单位中硕士研究生8人,研究生139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3.94%;大学本科1644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44.04%;大学专科1502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40.24%;中专270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7.23%;高中及以下的170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4.55%。
全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研究生6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1.28%;大学本科145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30.98%;大学专科255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4.49%;中专43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9.19%;高中及以下19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4.06%。
全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单位中研究生5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8.77%;大学本科27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47.37%;大学专科21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36.84%;中专、高中及以下4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7.02%。
(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全州事业单位中,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39人(其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138人,具有职业资格的2519人)。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资源。
特别是需要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归根到底,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关键词:转变观念引进培养创新机制优化配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首先要定位何谓人才,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分类和概念,人才按类型可分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按层次可分为一般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在学术界对人才表述的概念是广义的。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具体的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人才队伍中具备良好创新素质、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做出创造性工作和创新成果的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或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他们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这一宝贵的群体资源,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企业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开滦是有着百年基业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发展,在践行“一基五线”的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的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开滦不断壮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开滦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
多年来我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引进了各类、各层次的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匮乏。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只有有实力的人才队伍,才能催生科技创新的发展。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
首先,针对科技创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短板,需要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联合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并积极引导优秀学生投身到前沿科研中。
同时,科研机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兼职或实习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前沿科技。
教育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
其次,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招聘优秀人才,如提高工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福利等。
对于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可以采取量身定制的薪酬和福利,为他们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平台。
这相当于投资未来,能够吸引和留住许多优秀人才并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的科技领袖,为国家的经济助力。
同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如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等。
在政策上,政府可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创业,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落地。
此外,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考评机制,让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得到更加公正和有效的评价。
在考评机制上,应该注重科技创新的实际效果和成果,让人才有真正的展示空间;在激励机制上,应注重激励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让人才有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去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
综上所述,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培养、提高薪资福利、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激励和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李志清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广州行政学院, 广东广州510070)摘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是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比较分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若干问题,提出成立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工作联合小组、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等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人才保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095(2019)01-0040-04收稿日期:2019-01-22项目来源:广州市委党校重大课题“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DXZK1801A)作者简介:李志清(1981—),男,广东河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慧城市、互联网党建等。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in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 team is the key to build the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Corridor.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eam in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by benchmarking the advanced cities in the country. At la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eam in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such as establishing a joint working group for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Talents, implementing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talents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system etc.,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alent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Guangzhou-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talent team building0 引言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7年年底,《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国务院备案获批并已正式印发,提出打LI Zhi-qing(Guangzho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70, China)造“中国硅谷”,在广深莞三市(以下简称三市)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落实《规划》要紧紧抓住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发挥好三市科技人才的主导作用。
要深入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健全服务科技创新驱动的人才资源保障体系,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高地,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三市科技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在广东独占鳌头,但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不明显。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创业人才仍较匮乏,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统计表明,2016年广东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68.02万人,研发人员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广州的R&D 人员数量为26.3万人,深圳的R&D人员数量为23.4万人,而同期北京拥有的R&D人员数量为36.2万人,由此可见,广深与北京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广州、深圳都加大了引才和培训人才力度。
2016年广州全市院士人数为4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以及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3人。
2016年深圳高层次人才为6 592人。
广州大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高校、医院、政府等机关事业单位,而深圳则有超过一半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工作,尤其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
这说明广州高层次人才参与经济建设程度比较低,高端人才比例有待进一步优化;深圳的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覆盖面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高层次人才建设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出,推进粤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平台建设,其中就包含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之间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的对接与融合。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也对广深港创新走廊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定位和发展思路[1]。
近年来,虽然三市通过实施“羊城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粤海智桥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已培育引进了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性人才和科研团队,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人才环境仍需优化,存在国际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偏少等问题,在企业研发、人才落户的补助范围与资助、奖励力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对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广州百名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奖励为20万元,而北京的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给予 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上海浦东新区的“百人计划”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及50万元的安家补贴。
三是人才发展服务环境有待优化。
在“2017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中,上海连续6年排名第一位,而深圳排名第5位,广州排名第10位,结果表明,广深居于中下游位置[2]。
由于国内先进城市在引进人才政策方面具有相似的引才目标、引才福利等因素,因此在相似条件下,城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吸引人才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高效的政府服务、便利的居留条件、较低的税率、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等。
三市在人才政策布局中仍需依据市情,适当增强面向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和引领力度,提高竞争力。
2 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科技进步与创41新的根本依靠。
科技人才作为构成我国人力资源的核心资本,能够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2.1 成立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工作联合小组,塑造“走廊人才”品牌广州和深圳作为广东的两大核心城市,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各有优势,但目前缺乏有效的人才合作机制,成为阻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展的痛点之一。
基于此,三市要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等各项工作部署中。
建议以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指导,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省教育厅、三市委组织部等单位,成立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工作联合小组,对各地科技人才资源进行总体优化配置,清除人才要素在自由流动过程中的障碍,为人才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间的流动创造便捷的服务,以实现人才流动一体化;同时,提高人才政策宣传高度,构建以人才工作联合小组领头的人才政策宣传系统,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宣传人才政策、优秀人才信息等,塑造“走廊人才”品牌。
2.2 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科学规划高端人才的引进及培育以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指导,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把广东及三市的人才计划(如广东“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特支计划”、广州“羊城人才计划”、深圳“孔雀计划”、东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等)统一纳入到该工程中,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及培育统一进行科学规划,既有利于总体把握三市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情况,加快推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有序流动,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也有利于对各项人才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长期跟踪。
例如,进一步创新实施“粤海智桥计划”,充分利用国际猎头公司、本土人力资源机构等市场和社会力量,构建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常态化的引才机制。
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海交会、深圳高交会、东莞科技合作周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高层次人才携技术项目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进行创新创业[3]。
2.3 发挥广深优势,继续统筹培育人才队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要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廊带,关键要在集聚人才上下功夫。
《规划》中明确将广州的建设目标定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据统计,目前广州有8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有105.73万人,科研机构有152家,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6人,以及有两院院士79人。
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良好的科技和研发实力,使广州有能力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承担好“创新大脑”的重要角色。
基于此,建议在三市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试点,支持三市高校、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学科设立联合培养项目,重点推进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圳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