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朝鲜
1875—1882年朝鲜开国的决策形成及其影响
1875—1882年朝鲜开国的决策形成及其影响作者:尤淑君来源:《外国问题研究》2023年第04期[内容摘要] 1875年江华岛事件发生后,朝鲜被迫签订《日朝修好条约》,欲改革图强,于是派遣修信使赴日本考察,又参考黄遵宪《朝鲜策略》,决心更定国是,调整朝鲜内政外交。
清朝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建议朝鲜主动开国,与欧美诸国通商,遏止日本与俄国的野心。
在李鸿章等人的协助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顺利缔结,中、朝、美三国都得偿所愿,让美国扩展东北亚贸易路线,中国也落实“以夷制夷”的构想,而朝鲜高宗得以压制大院君与儒生们,重振王权。
为了确保中国保护朝鲜,朝鲜君臣同意在《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增入“朝鲜为中国属邦”一语,突显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秩序的本质差异,但当中国介入朝鲜内政后,朝鲜国内的党争更加激烈,埋下了“壬午兵变”的导火线。
[关键词]金允植;《朝鲜策略》;马建忠;《朝美修好通商条约》;薛斐尔;卫正斥邪[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23)04-0083-14朝鲜开国问题,不只是朝鲜内政的路线之争,也是中国欲变更宗藩体制的新尝试,更是“事大外交”与“属国自主”争议之源头。
过去有不少学者探讨朝鲜开国的重要性,如田保桥洁指出1876年签订《日朝修好条规》不只是近代日朝关系的转折点,也是晚清中朝宗藩关系转型的开始。
①朝鲜虽将《日朝修好条规》视为“事大交邻”模式的延续,但日本却引入国际法的解释,调整日朝两国的往来模式,挑战以中國为主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
伊原泽周不认可田保桥洁的观点,认为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才是朝鲜开国的起点,并指出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策略是失败的,反而让当时东北亚国际形势更复杂化。
②林子候与宋炳基关注朝鲜君臣对锁国政策的争论,并看重何如璋、黄遵宪推动朝鲜开国的作用,促使北洋大臣李鸿章干预《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
③李光麟与金度亨指出朝鲜开国不全是由于中日两国主动促发的外在因素,而是朝鲜后期的实学思想引发的朝鲜内部改革,亦是朝鲜士人的救亡手段促成朝鲜近代化的动力。
中日甲午战争导火索为什么是朝鲜?
中日甲午战争导火索为什么是朝鲜?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从甲午战争至今的一个多世纪,朝鲜半岛仍是东亚乃至国际社会的特殊焦点。
历史与现实相纠缠,也使得它今天的现实更为复杂。
也正因为此,更值得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疏理当年中日这场甲午之战的起源。
东学之乱1894年,弥漫于整个东亚的不安定,首先是从中日之间的小国朝鲜引起的。
而新年之初即爆发的这场政治动荡,又似乎预示了它的影响将超越整个甲午之年,甚至更加久远,最终直接引发整个东亚格局的大动荡。
甲午年正月初十,朝鲜全罗道古阜郡爆发了一场农民骚乱。
骚乱起因很简单:粮食连年歉收而地方官员依旧以高压姿态征以重税。
其实1894年的这场农民起义,并不是朝鲜历史上石破天惊的第一次,而只是近几年绵延不断的农民骚乱的又一起,也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下,底层民众孤注一掷式的反抗。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甲午之年的这场农民起义,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令当权者心惊肉跳的巨大能量。
起义者领袖是东学党人全琫准——东学党人自称“东学道”,其创始人叫崔济愚。
1860年某一天,崔济愚自称得到天主启示,授予咒文,布教济民。
东学道虽然从创立之初就被朝鲜政府当作“左道”、“邪教”而严加禁止,创始人崔济愚也很早就被处死,但是它提出的诸如“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等口号,很好地迎合了中下层民众,因而在地下得以迅速传播。
这次起义更像是东学党人积蓄了若干年能量的一次总爆发,东学军纪律异常严明,最初取得节节胜利。
沿途参加东学军的农民也越来越多,起义队伍一路高歌猛进。
到了5月底,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东学党声势大振,其他地区的东学道徒也群起响应,东学军规模空前盛大,已席卷了朝鲜全国五分之三的土地、拥有十几万武装力量了。
起义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不断传到首都汉城,42岁的朝鲜国王——高宗李熙一直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到了1894年,统治朝鲜的李朝已持续了5个世纪。
1863年,朝鲜国王哲宗李昪驾崩,因其早逝无子,出身皇族的李熙继了位。
李鸿章主持朝鲜外交事务的原因探析
李鸿章是清朝全面主持对朝鲜外交事务的第一人,是中国史学界流行的一种观点。
但对于该观点的历史依据即李鸿章是因何种原因,从何时开始全面主持朝鲜外交事务的,却鲜有说明。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动荡不宁的朝鲜局势所逼迫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朝鲜在清朝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朝鲜在清朝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早在与明朝争霸天下之际,清朝凭借着两次对朝战争的胜利,1637年迫使朝鲜签订《丁丑约条》[1],结成了反明统一战线[2],并最终实现了江山易代。
到康乾盛世时,朝鲜成为清朝众多藩属国中的典范,乾隆帝于1778年10月赐书“东藩绳美”[3],当是对中朝关系的最好诠释。
相安无事的中朝关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宣告结束。
1865年10月27日,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照会总理衙门,表达了英国欲求染指朝鲜的意愿。
照会内称,英国水师前往朝鲜近海游弋,欲补充供养,遭到拒绝。
声称,如果凭借坚船利炮,西洋人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希望朝鲜“如果明于自保安全,则不待各国欲去通商,先应设法招致前往。
总之,朝鲜如或明不及此,尚可小心自守,于水军最盛之国,船至临口买办食物,无庸再为如此失礼矣。
贵国可否转为劝谕?”[4]1867年2月15日,美国驻华李鸿章主持朝鲜外交事务的原因探析张礼恒内容提要为了应对来自东西方列强的侵扰,维持宗藩体制的存在,确保东北地区的国防安全,1882年2月23日,清政府调整外交体制,委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北洋大臣,主持朝鲜外交事务。
从此开始了李鸿章执掌清政府朝鲜外交事务长达23年之久的历史。
关键词宗藩体制李氏朝鲜王朝礼部主客司张礼恒,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52059本文为2013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从闭关到开放:朝士视察团研究”(项目编号:13BLS J02)阶段性成果。
[1]《清太宗实录》卷三十三,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403页。
[2]张礼恒:《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1626-1894年间的中朝关系》,〔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8-48页。
论李鸿章对朝全面干涉政策的大背景和直接动因
Vol. 36 No. 4Oct. 2019第36卷第4期2019年10月东疆学刊Dongjiang Journal论李鸿章对朝全面干涉政策的大背景和直接动因方民镐[摘要]清朝通过镇压甲申政变遏制了朝鲜对晚清的离心倾向,《天津会议专条》又使晚清政府自认缓解了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矛盾。
但总体上日本越来越成为晚清在朝鲜的主要挑战者。
同时,法国 对越南日益加深的侵略使晚清面临如何处置朝鲜、越南这两个藩属国危机的难题。
在朝鲜、越南势难两顾的情形下,晚清中国的安危天平上孰轻孰重、如何选择,成为李鸿章所主导的晚清对朝鲜政 策面临重大挑战和转换的大背景和直接动因。
[关键词]李鸿章;对朝干涉政策;背景;动因[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9)04-0057-07[收稿日期]2017-03-30[作者简介]方民镐,男,朝鲜族,博士,延边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东亚区域史、近代中朝(韩)关系史、史学理论。
(延吉133002)1884年镇压朝鲜的甲申政变后,晚清政府认 为此举避免了朝鲜政局的更大动荡,而中日《天 津会议专条》的签订又使中日在朝鲜问题上的矛 盾暂时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法国直接冲击晚清在越南的宗主权并威胁到西南边境的安危。
同样 是宗属国的朝鲜与越南,在晚清安危天平上孰轻 孰重?对于苦于支撑而势难兼顾的晚清来说,必须要在政策选择和实施上谨慎斟酌。
一、从甲申政变到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李鸿章所主持的晚清对朝政策除反映了长 期形成的中国和朝鲜传统关系的深刻影响外,还更多地体现着晚清中国地缘安全上的最为重大而直接的利益关切。
特别是当朝鲜社会一些政治 动向中夹杂着日本的操纵迹象时,清政府就很自然地从传统关系架构和现实安全角度去审视、衡量其对自身的影响。
清朝对于朝鲜的“壬午兵变”果断出兵平息,事后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实质性地强化在朝鲜的宗主权。
一时受挫的日本表面上不与 晚清直接对抗,但却加紧渗透,尤其是在朝鲜政府中培植亲日的势力。
朝鲜要求并入中国吗
朝鲜是中国的一个省?李鸿章为何拒绝袁世凯,反对朝鲜并入中国?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便接踵而至,不是要我们割地,就是让我们赔款,还有的就是让我们放弃某些国家主权。
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趁着英法联军进攻清朝的机会,趁火打劫,通过各种手段,强行占领了我国北部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都要比马大,清朝再怎么腐败无能,实力都要比朝鲜强大。
18世纪80年代,在日本的虎视眈眈下,为了寻求中国的保护,朝鲜便通过袁世凯,请求加入中国,来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当时的朝鲜,控制着整个朝鲜半岛以以及周边的不少岛屿,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
如果当时清朝能够答应下来,那我们现在的领土面积就能再增加22万平方公里。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清政府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建议下,拒绝了袁世凯和朝鲜的这一要求。
现在再来看这件事,真的是令人唏嘘,令人无奈。
那么在当时,朝鲜是因为哪些原因,决定加入中国的呢?李鸿章又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拒绝了朝鲜呢?一,19世纪80年代,风雨飘摇的朝鲜清朝时期,朝鲜是我们的藩属国,是要给我们进贡的。
后来清朝闭关锁国,朝鲜和日本也来学习我们,他们俩也进行了闭关锁国。
西方列强用军舰大炮敲开中国、朝鲜、日本的大门后,三个国家的反应各不相同。
中国开始洋务运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而朝鲜,西方列强的军舰大炮不仅没有让朝鲜屈服,反而还更加刺激了朝鲜闭关锁国的决心。
在经过一番战争后,西方列强无奈的发现,自己打败了中国,打败了朝鲜,在军事上却打不过朝鲜。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西方列强没有调动大规模军队来进攻朝鲜。
同时西方列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没能做到的事情,日本却做到了。
用着从西方列强那买来的军舰大炮,还有自己非常擅长发展内奸的本事,日本轰开了朝鲜的国门。
当朝鲜睁开眼睛了解完世界局势后,整个国家都懵圈了,他们哪里想到,闭关锁国了几百年,世界都变了样?在这种恐慌下,朝鲜内部全都乱了,什么独立派、亲中派、亲美派、亲日派等等,就连亲俄派都冒了出来。
李鸿章与《朝美修好通商条约》
个不平 等条约 , 为西方 列强奴 役朝 鲜奠定 了基 础 , 进
一
称《 神奈川条约》 , )打开 了日本的门户。至此 , 同处 于东亚 的 中、 、 三 国 , 剩 下朝 鲜 一 国仍 采取 闭 朝 1 3 就
关键词 : 李鸿章 ;朝 美修好通商条约》 中朝 关系; 《 ; 外交主权
中图分类号: 6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0 1—0 9 —0 17- 5 0 2 1 )2 o4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朝美修好通商条约》 简称《 ( 朝美条约》 是朝 ) 鲜继与 1 3 本签订《 江华条约》 之后 , 与西方列强签订 的又一 重要条 约 。该 条约对 朝鲜 和东北亚 地 区近代
21 0 0年第 1 2期 第2 6卷 ( 2 0期 ) 总 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DUCATI E ONAL NS TUTE J I TI OF 删 PROVI NCE
No 2, 0 0 .1 2 1 VO 6 L2 To a . 4 r lNo 2 O
关 锁 国的政策 。 朝 鲜在 东北 亚 的 战略位 置非 常重要 , 国对 其 美
早 有觊觎 之心 。早 在 1 3 8 4年 5月 1 日, 2 周游 远 东
步破坏 了中朝之 间 的传 统关 系 , 长 了 1本 对朝 助 3
鲜的侵 略 , 朝 鲜 深 深 地 卷 人 列 强 在 远 东 争 夺 的 把
朝 封建统 治 阶级认 为 , 牵制 日本 在朝 鲜 的势 力 , 要 朝 鲜 有必要 同欧美列 强通商 。
李鸿章对朝鲜的“以夷制夷”政策与《朝美条约》的订立
17 8 6年 2月 , 日本 在逼 迫 朝 鲜 签 订 的第 一 个 不平 等 条 约《 日修好 条 规 》 亦称 《 朝 ( 江华 岛条 约 》 的开 头 , 意加 上“ 鲜 国 自主之邦 , ) 刻 朝 保有 与 日本 国平 等 之 权 ” 其 目的 是 否定 晚 清 中 国在 朝 ,
局 :
鲜拥 有 的传 统 的宗 主 国地 位 ; 与此 同时 , 方列 西
强也在逐 步 加大 侵略 朝鲜 的步 伐 。怎样在 “ 宗藩 体制 ” 的传 统封建 国家 关 系的前 提下 , 调整 政策 , 应 对新 的挑 战 , 以维护 和强 化 晚清在 朝鲜 的绝对
权威 , 当 时摆 到清政 府面前 的一个重 大 问题 。 是
能 守 此 最要 、 要 地 方 , 余 各 省 海 I边 境 , 为 次 其 : 1 略
布 置 , 即 有 挫 失, 于 大 局
碍 。1 奏 喜 十 , 议 防 ’ [ ( 稿,二 四 筹 海 折 ]
尚 无 甚
收稿 日期 : O 0 O 一 O 21一 6 5
作者简介 : 民镐 , , 方 男 吉林 和 龙人 , 士 , 授 , 边 大 学科 技 学 院 党 委 书记 。研 究 方 向 为近 代 东亚 国 际 关 系 , 博 教 延 史
学理 论 与 方 法 。
基 金 项 目 :0 5 吉 林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5 0 0 。 20 年 2 0 0 8 )
77
这 个 布 局 可 谓 李 鸿 章 对 中 国 近 代 安 全 战 略
第一次平壤战役
第一次平壤战役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平壤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平壤战役7月20日,清国皇帝发布出兵谕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向朝鲜增派援兵。
李鸿章最初请刘铭传出山统领各路军马,刘称自己老朽多病固辞,李只好先让各路共同商议,相互协调行动。
21日,卫汝贵率第一路盛字军,在大沽乘船经海路赴朝。
23日,第二路马玉昆毅字军,在大东沟乘帆船沿鸭绿江逆流而上,在朝鲜义州登陆,向平壤进发。
第三路左宝贵丰军,因25日丰岛海战失利取消海路,沿满洲通往朝鲜的官马大路入朝。
第四路丰升阿奉天盛字练军,28日经官马大路赶赴平壤。
成欢一日败战,叶志超、聂士成带领部队向平壤方向溃散。
7月31日至8月3日,行军中的卫、马、左、丰四路分别接到李鸿章催促命令迅速占领平壤,策应陷入困境的叶志超部队。
四路大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头顶酷暑徒步数百里,分别于4日至9日间抵达平壤。
8月6日,前卫探报牙山、成欢失守,日军已经占领仁川、京城,在各要道敷设地雷阻止清军南下。
四位决定暂在平壤下寨修整兵马,严密监视日军向平壤移动的动向。
就在四犹豫是否南下御敌时,叶志超、聂士成带领的成欢残兵陆续到达了平壤。
炎热盛夏中叶聂残军为躲避日军追击,选择渺无人烟的山野溪谷行军,数十人一伙,百十人一群,携带伤病弟兄跋山涉水穿林越峪,在无医无药、缺粮少炊的艰难状况下向平壤方向摸索,士兵将武器弹药沿路丢弃。
队伍到达平壤时,部队已经不成建制,一路减员200多人。
兵勇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疲惫凄惨之状给新到朝鲜的清军极大震撼,士气沮丧开始在军中蔓延。
叶志超到达平壤便向朝廷虚报战绩,报告成欢之战击毙日军2,000余人,我军战死200人。
谎称日军突然大举登陆,我军陷入包围困境,英勇抵抗数万敌兵的进攻,终于寡不敌众退至平壤与各路汇合,请求火速增援。
朝鲜大院君被囚事件考析
朝鲜大院君被囚事件考析核心提示: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亚洲地区成为其扩张宰割的重要目标。
时美、日侵略朝鲜、琉球和中国的台湾;英、法侵略缅甸、越南和中国的西南;沙俄则侵吞中亚的布哈拉和浩罕,进而侵入中国的西北,中国边疆危机四伏。
就在晚清王朝四面楚歌之际,日本借机加快了侵略中国、朝鲜和琉球的步伐。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亚洲地区成为其扩张宰割的重要目标。
时美、日侵略朝鲜、琉球和中国的台湾;英、法侵略缅甸、越南和中国的西南;沙俄则侵吞中亚的布哈拉和浩罕,进而侵入中国的西北,中国边疆危机四伏。
就在晚清王朝四面楚歌之际,日本借机加快了侵略中国、朝鲜和琉球的步伐。
1874年5月,日本借琉球难民事件,派军进犯台湾。
1875年9月,日本军舰炮击朝鲜江华岛。
迫使朝鲜与之签订《朝日修好条约》。
1879年3月,日本公然入侵琉球国都,废琉球为日本冲绳县。
正当东北亚政局急剧变化,中日冲突日趋尖锐之时,1882年7月23日,朝鲜京城发生兵变,乱军占王宫,伤王妃闵氏,杀兴寅君李最应等人,并袭击日本使馆,日人死伤多名,日使花房义质逃归。
此称朝鲜“壬午兵变”。
一向守旧排外的朝鲜大院君,乘机重掌政局。
大院君,名李昰应(1820—1898),是朝鲜李氏第二十一代国王英祖的后代,因国王哲宗卒后无嗣,其次子李载晃(李熙)以旁支继承大统,是为高宗(1864—1907)。
李昰应作为国王生父被尊称为大院君,封爵兴宣君,亦称兴宣大院君。
高宗即位时年仅十二岁,李昰应便以辅佐为名,实掌朝鲜大权。
大院君对外采取强硬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处死在朝的法国传教士,迫害其国内的天主教徒,而且在汉城等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和则战,主和者卖国之贼,戒我万年子孙”。
①1873年11月,因高宗柔弱,其妻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联合族人推翻了大院君的统治。
朝鲜兵变的内幕朝鲜兵变后,日本很快决定派遣兵船,往朝鲜兴师问罪。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鸿章通过发行国债和纸币等措施,改革国家的财政金融制度,缓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困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推动金融业发展
李鸿章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支持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05
李鸿章在文化领域中的影 响
提倡西学、兴办教育
推广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 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促进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地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这一结果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
中。
军事思想与策略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拥有 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他积极倡 导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加强国防建设。
重视海防建设
李鸿章认为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大力推动海 军建设,并提出“以海为防”的 战略思想。
维护传统礼仪
他在外交场合中坚持维护传统礼仪,体现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尊 严和风范。
传承文化遗产
李鸿章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修缮文物古迹,为传承 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李鸿章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倡导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外交手腕与策略
01
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李鸿章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灵 活运用外交策略,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
02
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他善于利用国际法和外交惯例,为清朝争
取了更多的权益。
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决了多次边境争端和贸易纠纷,维护了国
03
家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
改革思想与尝试
晚清外交的另一种困境
晚清外交的另一种困境:以1887年朝鲜遣使事件为中心的研究*提要:1887年,朝鲜政府为追求“独立自主”,决定向欧美各国派遣使节,以对国际社会宣示其“自主”。
清政府在阻止不成的情况下,制定了朝鲜使节必须遵循的三项规定(称“三端”),以维护中国的宗主地位。
朝鲜方面虚以应付,奉命出使美国的朴定阳到达后,无视“三端”,自行其事。
清政府认为朴定阳“态度不逊”,要求朝鲜将撤回并加惩处。
朝鲜政府一再敷衍、拖延。
由于清政府自身虚弱,强硬政策难以如愿。
本文以档案为基本史料,从近代中国外交史的角度来研究朝鲜遣使事件,说明清政府面对朝鲜力图挣脱控制、争取“独立自主”外交时的困境与无奈。
关键词:清政府朝鲜袁世凯朴定阳“三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全新的国际环境,在对外交往中有着双重的困境:一方面,与列强的对抗中,不断重复着反抗—战争—失败—割地赔款的屈辱;另一方面,一些在地缘上临近中国,有着传统朝贡关系的小国纷纷离去。
前一种情形人所共知,后一种情形则较少为学界所注意。
研究近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确定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需要从两方面着手,既要研究清政府是如何与大国强国打交道的,也要研究它是如何与小国弱国打交道的。
这是一体两面,后一种情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朝鲜是与中国关系最悠久、地缘上相邻的国家。
清政府如何面对朝鲜要求摆脱旧有的“宗藩关系”,独立自主开展外交活动的那段历史,显示了晚清外交的另一种困境。
本文拟以中朝两国1887年围绕朝鲜遣使事件的折冲过程,展示清政府面对邻近小国自主意识的崛起,被迫调整角色的痛苦与无奈。
在以往研究中朝关系、朝鲜外交史及相关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的论著中,对朝鲜遣使事件有所涉及。
①本文运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驻朝鲜使馆档”,②辅以韩国出版的《旧韩国外交文书(清案)》和《朴定阳集》等史料,将此事件放在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大环境下加以考察,全面展现事件的过程,剖析清政府在“形势比人强”的情势下的种种强势、无奈与退让。
李鸿章的外交政策
李鸿章外交政策
李鸿章的“联日”政策:
李鸿章”联日“思想确立的标志: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以平等身份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条约。
之后李鸿章积极”联日“,其目的是:希望用条约的形式防止日本对中国有非分之想,同时牵制俄国等西方列强。
但日本方面对李鸿章的联日政策反映相当冷淡,而且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和自身利益,早早的要求进行改约,甚至进行入侵台湾、吞并琉璃等侵略活动。
日本对清政府威胁的加剧,李鸿章的联日主张也逐渐由积极转向消极。
朝鲜”甲申政变“的爆发和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李鸿章”联日“主张的彻底破灭。
李鸿章的“联俄”政策:
联日政策失败后,联俄思想形成的原因:
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危机,就在这时候,俄国策划了”三国干涉还辽“的举动。
从而使李鸿章产生了”联俄“的思想。
《中俄密约》的签订标志着李鸿章”联俄“思想的确立。
但其后俄国强租旅大,最后妄图强占东三省,使得李鸿章的”联俄“思想最终破灭。
总结:
弱国无外交。
每个国家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
参考文献:
《1870——1896年李鸿章对日、俄政策的演变及得失》,韩鹏。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
第一,李鸿章作为总揽晚清对内对外大权的重臣,淮军和北洋水师的最高统帅,又办理洋务多年,虽然遭到种种制掣,李鸿章难以尽施其政,但是他始终大权在握,是清政府对日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驻外公使、总理衙门甚至帝后两党在决定对日的重大决策时都倚重和听从他的意见。军事外交上的连连失利,李鸿章难辞其咎。他创建北洋海军,力保朝鲜,对日本进行积极的防御,与盲目轻视日本的满族大臣和只尚“清谈”的“清流”派相比,见识已是高了很多。但面对国力日渐强盛、正在全力扩军备战的日本,他的见识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第一,他对日本的侵略野心始终认识不足。在马关议和之前,他从未去过日本,只是根据驻日公使的汇报了解到一些情况,对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和军事部署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和判断。而伊藤博文等人多次来过中国,并派出大量间谍全面了解了中国的情况。第二,他对敌我力量的对比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甲午战前,两国力量对比并不悬殊,清政府并非完全不能一战。而他总认为“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即暂胜终必败”,一味避战求和,而且往往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也以妥协退让了事。一旦战争爆发,又总想保存实力,不敢全力出击。日本在发动战争前夕对获胜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还因此面对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但在战场上始终拼死出战,并不断地扩大战争。第三,过于依赖“以夷制夷”,不可能得到列强真正的支持,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反而联合起来共同对中国进行敲诈,或事后索要报酬。第四,在一个弱肉强食、列强争霸的时代处处坚持“诚信”,认为“倘遇一国有侵占无理之事,尽可邀集有约各国公议其非,鸣鼓而攻,庶日本不致悍然无忌”,相信国际公法的约束作用,轻信条约的规范作用,结果条约无法规范别国,自己反而为条约所束缚。第五,战争爆发前轻许日本在朝鲜的驻兵权。战争爆发后,在军事部署和指挥上连连出现重大失误,如平壤战役有将无帅、鸭绿江防线战线过长、旅大防卫空虚等。没有这些失误,日军本来很难获胜。
[如何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
[如何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如何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 篇一 : 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 网友陈峰对[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给出的答复:是一个尽到了自己责任,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网友蒙面大侠对[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给出的答复:摘录自《罗辑思维》,最后为视频链接~~~~~~~~~~~~~~~~~~~~~~~~~~~~~~~~~~~~~~~~~~~~~~~~~~~~~~~~~~~~~~~~~~~~~~卖国还是爱国,这实在是一个一百多年来都打不清的官司。
我们就说一个人吧,李鸿章。
他卖国已经卖出品牌来了,后来西方列强找清政府签合约,都得叫李鸿章来。
李鸿章不来这边人都不大放心。
最典型的是《马关条约》了,日本人点名,你必须李鸿章到马关来签。
但是李鸿章他气死了,所以在《马关条约》之后,1896年他有一次环球航行,这次航行后来的历史书报道很少。
但实际上,他从中国到了俄国,然后又到了英国、德国,然后又去了美国,然后从美国又从日本回到中国。
这样一次环球航行,他见到了俾斯麦,见了俄国的皇太子,然后见了美国的格兰特总统等等。
这就是他这一趟的行程。
什么叫爱国,就是你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妈一样。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情怀。
你说伟大那就伟大咯,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基本情怀。
只有人格极不完善的人他才有可能不爱国。
所以说爱国是一种正常情绪,你说伟大,我觉得是一种过奖之词。
你搁到李鸿章身上,他也会爱国。
你说一个人七十多岁了,老脸皮厚的,他真的愿意去签那个不平等条约啊。
没办法嘛,打不过嘛。
所以老人家从横滨换船的时候,就是他原来坐的是美国轮船,到横滨,要换招商局的船回国内。
老头就倔得不得了,说我就不上日本土地,我终生不踏日本土地。
这就跟很多船员提了一个难题,那怎么办呢,你最好是上码头,然后换船嘛。
说不行,就不上日本土地。
所以没办法,最后把美国船和招商局的船拼在一起,弄了个跳板,老头冒着生命危险,颤颤巍巍走跳板过去,不踏日本土地。
李鸿章外交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活动(一)“以夷制夷”思想鉴于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李鸿章为了维持中外相安的局面,以致力于对内自强的洋务运动,他采用了林则徐、魏源早已提出的“以夷制夷”思想。
这一外交策略日后则成为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处理对外关系的策略,起源于春秋时代。
鸦片战争期间,这一策略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李鸿章在同光年间根据列强虽有联合但也有竞争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积极采取“以夷制夷”思想。
他深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因此他鉴于此种情况,就竭力想利用各国矛盾,来达到“以夷制夷”进而以求自存的目的。
李鸿章运用这个方法最得意的一招就是处理与英国有关云南马嘉理案的交涉。
由于英国侵略缅甸,法国侵略越南,中国西南边疆出现严重危机,云南直接受到威胁。
英法两国力图分别从缅甸、越南开辟一条经云南至我国内地的捷径。
1874年,英国派军官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远征队”从缅甸出发,到我国云南探测路线,英国驻北京使馆派翻译官玛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接应。
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探路队擅自入境。
因于当地曼允山寨景颇族群众发生冲突,马嘉理被打死,此即“嘉理案”。
英国政府利用此案向清政府提出了广泛的侵略要求。
在谈判中,英国公使威妥玛以绝交、战争相恐吓。
李鸿章故意将谈判与修改《天津条约》中的通商条款问题结合起来,用来吸引各国政府对中英谈判的注意。
当时俄、德、美、法、日、奥六国公使都在烟台观看海军操练。
李鸿章通过赫德的调停,把威妥玛接到烟台会晤,并对此次会谈“故示整暇,往来谈宴”,[1]315表示不急于商谈此事。
在清皇帝万寿节那天,请各国公使及提督等赴宴庆贺。
各国公使议论纷纷,觉得马嘉理一案中,滇抚岑毓英下令杀人一事并没有确凿证据,不应该提岑来京问罪。
次日,李鸿章与威妥玛会谈时,威妥玛取消了这一要求。
李鸿章通过此次谈判的胜利,被外国人视为外交能手,他本人亦对此次谈判之结果甚为满意,也对“以夷制夷”的效果感到很高兴。
总督朝鲜——精选推荐
总督朝鲜袁世凯:总督朝鲜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
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
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
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袁世凯因这一事件受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同时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他的同僚吴兆有等亦颇为嫉妒,攻击袁世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
袁世凯遂于1885年初归国,赋闲在家,以避攻击。
但是李鸿章决定重用袁世凯,命袁世凯于1885年10月护送大院君回朝鲜,同年11月又封年仅26岁的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在各国通商、友邦环伺的情况下,使朝鲜明尊亲之义,定摇惑之志,内修政治,外联邦交,换言之即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和日俄等国的窥伺。
由此袁世凯不可避免地在干涉朝鲜内政,甚至不止一次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
李鸿章对朝鲜的国际均衡政策(1879-1882)
但
有一小 块地 方仍在 沙俄 的 占领 之下 , 国人拒 绝从这 是 , 裕 元 以“ 于众议 , 敢 主持 ” “ 鲜 贫 瘠 , 俄 李 牵 不 和 朝 不
地 区撤 出 , 于是 引 起 了一 场 清 朝 和 俄 国 之 间 的危 能 多客 商船 ” 由而婉 盲拒 绝 了李鸿 章 的建议 。 为
收 稿 日期 :O 5 1一 1 2O— O 1
作者简介 : 张君法 (9 3 ) 男 , 1 7一 , 山东 曹县人,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硕士 。
商之路 , 李鸿章为 防止 日本与 荧国在对朝 鲜政策上 勾结 , 想利用列强 间的 矛盾 , 雏持 中朝之 间的宗 藩关 系, 对朝 鲜采取 了国际
均衡新政策。
关键词 : 李鸿章 ; 鲜I 朝 国际均衡政 策; 宗藩关 系
中 圈 分 类 号 :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O 4 9 7 (O 6O 一 O 8 一 O K2 4 3 A 1O— 9 5 2 O ) 1 O 1 5
中国和 朝鲜 唇齿 相 依 , 史 上 形 成 的宗 藩关 系 , 为恼火 件事 也使李 鸿章 原 先对 中 日合作 抵 抗西 方 历 这
到 了 1 纪后期 , 9世 由于世界 列 强 的介 入 , 这种 关系发 侵略的希望化为乌有 。 生 了很大 的变化 。特别 是在 日本 势力 崛 起并 在 1 7 89 在 日本 正式 吞并琉 球后 不 久 , 清朝 前福 建巡 抚 丁 年 吞并 琉球 后 , 清朝原 来 主 张的 中国联 合 日本 抵抗 日昌就提 出 , 朝鲜 与 西方 大 国建 立 条 约 关 系 , 以 使 让 想 西 方 的计 划遭 到完 全破 灭 。而此 时 的清朝 日益 衰落 , 西 方 的条 约 体制 来牵 制 日俄 对 朝 鲜半 岛 的侵 略 和威 对 列 强对 朝鲜 的侵略 , 点 心 有 余 而力 不 足 , 是把 胁 。 国驻华 大使 威妥 玛也 向 总理衙 门提 出类似 废除琉球
历史趣谈:晚清重臣李鸿章如何将美国引入朝鲜局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重臣李鸿章如何将美国引入朝鲜局势?
导语:进入近代,东北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朝鲜半岛既是中国屏障,又是一个包袱。
中国很长时间找不到应对方案,直至《朝鲜策略》出,方才为东北
进入近代,东北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朝鲜半岛既是中国屏障,又是一个包袱。
中国很长时间找不到应对方案,直至《朝鲜策略》出,方才为东北亚持久稳定找到一个办法。
资本的诉求
在《朝鲜策略》中,何如璋、黄遵宪的方案并不复杂,就是鼓励朝鲜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以大国均势保障东北亚和平,遏制俄国、日本以地缘优势觊觎朝鲜。
亲中国、结日本意义不言而喻,为什么强调联美国,确实值得分析。
美国是一个新生资本主义国家,其制度设计与几个老牌资本主义相当不同。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不同角色,没有老牌资本主义对领土的强烈觊觎,没有通过战争获取超额利润的心理冲动。
美国拥有西方重商主义传统,强调在自由贸易原则下公平竞争。
为了自由贸易,美国向亚洲开拓,其在东北亚的诉求不外乎为美国资本打开更大市场。
1866年夏,美国商船“舍门将军号”驰往朝鲜,试图敲开朝鲜国门。
朝鲜此时处在极端封闭状态,拒绝对外交往。
9月初,“舍门将军号”被朝鲜人焚毁。
“舍门将军号”使命以失败告终,但由此美朝间开始互动。
这个互动以“舍门将军号”善后名义进行。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是朝鲜的“上国”,因此美国不愿绕开中国与朝鲜直接交涉。
美国愿意在尊重中国尊严前提下,在“中朝美”三国框架下进行谈判,解决问题。
1871年3月7日,美国政府通过总理衙门向朝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 7— 2
“
i
=
¨ ¨
:: ii i : i i ! i : !
¨ ¨
蠹孽
■■■■——_■—■了■__了Z 7—__■■_■■■■■■■■■■■■■_■■■■■■■■ ■ . 维普资讯
: i i ! i i : : i i! ! i : i i i :
的 若干特 点 。
关 键 词 李 鸿 章
朝 鲜 洋 务 外 交
谢 世 诚 , 京 师 范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政 治 学 系教 授 南
2 0 9 10 7
要 的 跳 板 ,. 朝 两 国 构 成 了 极 大 的 威 胁 。 x- - j 中 李 鸿 章 一 直 认 为 “ 鲜 为 东 三 省 屏 蔽 , 系 尤 朝 关 长 期 以来 , 鲜 一 直 是 中 国忠 实 的藩 属 , 清 朝 至 代 依 然 如 此 。 朝 统 治 者 对 朝 鲜 实 行 一 种 封 建 的 清 封 藩 制 : 鲜 国 王 承 认 清 朝 是 天 朝 , 帝 足 其 最 高 朝 清 统 治 者 , 受 清 帝 册 封 , 奉 清 朝 正 朔 , 期 进 行 接 信 定 象 征 意 义 的进 贡 , 大 事 件 向 清 廷 请 示 汇 报 ; 统 重 清 治 者 则 认 同 朝 鲜 为 “ 化 ” 属 国 ,, 负 有 保 护 归 的 x- - J  ̄ 之 责 , 一 般 不 干 涉 其 内 政 , 李 鸿 章 所 总 结 : 中 但 如 “ 国 之 于 属 邦 向 止 循 封 贡 虚 文 , 不 干预 其 政 事 , 并 侵
维普资讯
历 史 学 研 究
李
鸿
章
与
朝
鲜
谢世诚
内 容 提 要 李 鸿 章 的 洋 务 外 交 活 动 中 , 朝 鲜 外 交 是 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下 了 重 要 的 经 验 对 留 和 教 训 。 鸿 章 十 分 重 视 与 朝 鲜 的 外 交 。 坚 持 传 统 的 中 朝 宗 李 助 朝 鲜 抵 御 列 强 的 侵 略 ; 促 朝 鲜 政 府 , 应 历 史 潮 流 , 革 内政 , 放 对 外 贸 易。 国被 迫 卷 敦 顺 改 开 中 入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的 一 个 重 - 原 因 , 是 清 延 顾 及 维 护 朝 鲜 的权 益 。 反 应 了 李 鸿 章 洋 务 外 交  ̄ e 即 这
月 初 九 日 发 生 了 “ 午 兵 变 ” 汉 城 一 部 分 士 兵 因 壬 :
军 饷 被 克 扣 拖 欠 而 围 攻 王 宫 , 系 王 妃 及 大 臣 多 戕
人 , 分 市 民也 加 入 这一 行 动 , 妃化 装 逃 出 , 部 闵 受 闵 妃 排 斥 的 李 熙 之 父 大 院 君 李 应 利 用 兵 变 重 掌 朝 政 , “ 太 公 ” 第 二 天 , 义 者 焚 烧 了 日本 使 称 国 。 起 馆 , 本 公 使 花 房 义 质 逃 经 仁 Jl 国 。 件 发 生 日 i回 事 后 , 本 向 朝 鲜 提 出 了严 苛 的 要 求 , 即 派 舰 队入 日 随
日本 在 16 8 8年 明 治 维 新 以 后 , 本 主 义 得 到 资 发 展 。 由 于 保 留 了 大 量 的 封 建 残 余 而 最 终 走 上 但 了 军 国 主 义 的 道 路 , 侵 略 扩 张 作 为 国 策 , 断 向 将 不 周 边 各 国 伸 出 魔 爪 : 治 十 三 年 ( 8 4年 ) 略 中 同 17 侵 国 台 湾 ; 绪 元 年 ( 8 5年 ) 止 琉 球 向 清 廷 进 贡 ; 光 17 阻 光 绪 五 年 (8 9年 ) 强 行 将 琉 球 改 为 冲 绳 县 , 17 叉 明 目张胆吞 并了琉 球 。 着羽翼 不 断丰满 , 随 日本 侵 略 的 步 伐 不 断 加 快 , 快 叉 将 矛 头 指 向朝 鲜 。 很 李 鸿 章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日 本 觊 觎 朝 鲜 历 有 年 所 ”3, 而 对 其 动 向 十 分 警 惕 。 治 卜二 年 ( 8 3 _ 因 1 同 17 年 )日本 专 使 副 岛 来 华 交 换 f 司治 十 年 所 订 中 1 修 3《
江苏 社会科 j 学
nh 穗 0
20 0 6
好条 规 》 《 商 章程 : 关 税则 》 两 个 条约 时 , 和 通 海 这 李 鸿 章 即 向 其 谈 到 了 朝 鲜 问 题 ,告 以 近 邻 尤 要 和 “
睦 , 鲜能 拒西 洋 , 小而完 , 美 皆志不 在此 , 朝 国 法 贵 国 既 与 西 洋 通 商 , 有 事 于 朝 鲜 , 将 谓 挟 大 欺 若 人 小 , 非 美 名 , 与 中 国 约 章 不 合 。 _还 特 地 提 到 殊 况 ”4 了 明 万 历 年 间 日本 平 秀 吉 侵 略 朝 鲜 遭 到 惨 败 的 史
占 其 土 地 。 … ”
巨 ” , 中 国 安 危 密 切 相 关 。 x- 鲜 日 益 严 重 J与 面 -朝 j . 的 危 机 特 别 是 日本 咄 咄 逼 人 的 态 势 , 鸿 章 与 清 李 延 竭 力 维 护 李 氏 王 朝 的统 治 和 传 统 的 中 朝 宗 藩 关
系 , 护 朝 鲜 不 受 列 强 侵 犯 , 重 点 是 x-r日本 。 保 其 j - .、 f '
卜九 世 纪 中 叶 以 后 , 中 国 逐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在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同 时 , 球 、 南 、 鲜 等 清 王 朝 琉 越 朝 的藩 属 也 六 亲 同 运 , 第 沦 为 殖 民 地 。 于 朝 鲜 半 次 由 岛 具有 十 分重 要 的战 略 地位 , 国等 西方 列 强先 美 后 觊 觎 朝 鲜 , 旁 的 沙 皇 俄 国 则 包 藏 祸 心 , 视 眈 近 虎 眈 , 起 的 口本 更 将 朝 鲜 视 为 其 对 外 扩 张 的 最 重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