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学习的真实角度出发
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
要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地考察、实习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内容与实际运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他们进行研究、调查、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用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实际的数据、事件、案例等,了解学习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理论知识
的实践性与适用性。
4. 让学生接触行业和社会:将学生带到行业和社会中,让他们
亲身感受到生产、经营、服务等实际情况,了解行业与社会需求与
现状。
5. 借助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科技手段,让
学生透过熟悉的媒介接触实际情境,使学习体验更加生动、直观。
综上所述,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需要提供实践机会、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用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的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与实际运用的关系,提高学习
质量和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培训心得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培训心得
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我们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1. 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来获得。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任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教师应该设计有趣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这样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3. 促进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反馈和评估: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我会给学生提供肯定他们进步的反馈,并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积极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5. 积极的教学环境:为了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我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尊重他们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
我相信一个积极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
总的来说,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
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激励他们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介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很难真正掌握或应用所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实用的学习体验,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程的活跃参与者,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习、实验、项目演练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主导的学习学生主导的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主导的学习通常使用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如 flipped classroom,即翻转课堂,学生在自己的时间内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学习新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和探究。
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和合作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工作风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选择不同的贡献方式,有效地分担工作负荷,并确保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结论以上几种学习方法均可以使学生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获得体验和收益。
个性化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个性化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充分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
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我认知。
首先,个性化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的个性化信息,如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其次,个性化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方式都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
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拓展任务;对于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此外,个性化教学要鼓励学生参与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而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学习的调整和反思。
最后,个性化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能力。
个性化教学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在独立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并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要做到这些,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这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指令实际走一走。
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就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分析、讨论,能够使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的机会。
指导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指导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2023年,年轮的增长,班级里走进一群新面孔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这让老师需要从不同视角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
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该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在学习启蒙阶段,学生往往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这时,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兴趣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当我们教授高中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游戏、漫画等多种方式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逐渐产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同一个班级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呢?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拓展式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去挑战学生的能力极限,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分步式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分成多个部分,分步骤学习,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接受者,也是学习的主体。
那么,怎样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当我们教授数学时,可以采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一个好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掘学科的本质,以及处理新奇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意识,通过学习自我实现和提高。
四、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是老师对学生提供指导最重要的依据。
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反馈对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呢?以英语为例,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出和口语交流,通过常态化的语言练习,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实践经验,及时反馈学生每次的口语表现,同时给每个学生指定目标,让他们自己感受自己的教学进程。
从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
手. 如市面上 频频 出现 的转基 因大豆 等 , 了解学 生对将
要 学 习 的基 因工 程 的认 识 程 度 。 从 学 生 的 回答 中得 知 , 学 生 对 基 因工 程 有 所 了 解 。 但 了 解 的程 度 很 低 , 而 且 带 有 一 定 的错 误 认 识 。 张 老 师 通过 对 转 基 因大 豆 实 例 的 简 单 阐述 , 一 方 面 让 学 生 初 步 认 识 基 因工 程 , 使 学 生 对 基 因工 程 有 一 个 整 体 认 识 ; 另 一 方 面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基 因工 程 中 常 用 的一 些 工 具 , 如 限制 性 内切 酶 、 D N A 连 接 酶 以
问。 不仅难住 了众多考生 , 也难住 了众多的教师 。 其实答 案很 简单 , 就是 因为部分 目的基因与质粒反 向连接 。
崔允榔教授曾经对“ 有效教学 ” 进行 了解读 . 他认 为
所谓 的 “ 有效 ” .主 要 是 指 通 过 教 师一 段 时 间 的教 学 之 后, 学 生 获得 具 体 的 进 步 和 发 展 。 从 中我 们 也 可 以看 出 ,
关 注有效 教学 . 最终 要落实在学生 的有效 学 习上 。加涅
及载体等 。
2 . 围绕概 念 . 构 建课 堂教 学 , 实现 理 解性 学 习 。 目前 的生 物 学 教 学 有 两 种 方 向 : 一 是 基 于 事 实 性 知 识 的生 物 学 教 学 , 强调 事实性知识 的简单 记忆 , 教 学 活
值。 即为学生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和提供可 能 。教师 的行
教学不应 再是我们 教师应该 以什 么方式最 有效地传 递
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习真实可见
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习真实可见作者:贲友林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12期“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现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新教学的起点,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建构的机会,根据学习过程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的活动。
作为教师,既要研究教,也要研究学。
教师要研究学生是怎样学习的,还要研究自己是怎样研究学生学习的。
当教师不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习问题时,教师也就拒绝了学生学习的真相。
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从三个方面谈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真相,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可见,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注意听懂学生的真实想法美国的伊丽莎白·牛顿博士曾设计、组织了这样一个实验。
她把参加实验的人分为两组,一组被指定为“轻敲者”,另一组被指定为“听众”。
轻敲者的任务是在一系列大众熟悉的歌曲中挑选出一首歌,譬如《生日快乐》,然后为听众敲打出这首歌的旋律;听众的任务是猜出敲打的歌曲的名字。
牛顿博士要求轻敲者先预测听众会猜对多少次。
轻敲者预测说听众至少有一半会猜对,因为轻敲者觉得这个任务看起来实在是太容易了。
大家怎么可能猜不出类似《生日快乐》这些家喻户晓的歌曲呢?然而,实际敲出来的120首歌曲,听众只猜对了3首。
为什么120首歌曲中听众只猜对了3首?奇普·希思博士将这种现象称为知识偏差。
因为听众事先并不知道所要敲的歌曲,所以当轻敲者开始敲的时候,听众只听到了一些不连贯的敲桌子的声音;而另一边,轻敲者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敲出的歌曲,他们一边敲桌子,一边在脑海里哼着那首歌。
当他们在敲击的时候,他们无法想象听众听到的是什么。
实际上,听众听到的只是间断的敲桌子的声音,而这些在轻敲者听来,却是一首歌。
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偏差。
同样的,学生敲出的乐章,教师可能听到的也是一些间断的“敲击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学生知道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
为什么是二分之一呢?连续两位学生的解释都是:“二”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一”表示一个饼。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特征
3. 教学媒体的多元化。除了能提高教学的容量和质量外,还能 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从而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谢谢倾听 欢迎交流!
从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表现以及课堂环境三个方面来观察: 从课堂环境观察课堂 (1)硬件环境良好的布置; (2)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一堂具体的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学生的逻辑起点
学生的现实起点
价值的判断
教学目标的确定
《磁生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电磁感应现象
●知道电磁感应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学为中心”的课堂怎么组织?
3. 课堂的基本结构上,包含“四环六节” 课堂学与教过程中,师生共同经历的四个基本的环是:
课内学习,讨论展示,师生互问,点拨讲解;六个基本的 节点是:独立学习、组内互学、展示交流、互动提问,激 疑点拨、强调总结。
教学模式:由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的阶段顺序)、社会系统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反应 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和辅助系统(教学模 式施行的辅助条件)这四个支撑模式框架的支柱。
“教下学习”下学习有三个弊端:
1. 凸出“教的主体地位,学则成了外加的附属的东西。
2. 学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 从而影响他的学习兴趣,难以形成“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的态度和习惯。 3. 学习自发性的丧失,使其难以主导、调节和监控自己的学 习,学能发展不起来,最终导致学习失败。 关心“教”只是在关心教师自己,只有关心“学”才真正地关 心学生
青少年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真实性
青少年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真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青少年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真实性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真实性呢?下面将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方法的真实性和教育环境的真实性三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真实性。
因此,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文物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增强学习的真实性。
二、教育方法的真实性教育方法的真实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是否真实可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真实性,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真实的教育方法。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如模拟面试、座谈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数学题目,提高学习的真实性。
三、教育环境的真实性教育环境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其真实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真实性,学校和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真实的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增强学习的真实性。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互动、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提高学习的真实性。
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真实性是一个全方位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其中,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方法的真实性和教育环境的真实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真实性的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够培养出真实、扎实的学习者,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实教学心得让学生爱上学习
真实教学心得让学生爱上学习近年来,教育界一直探讨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
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真实的教学心得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真实性、教学案例和个性化学习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真实的教学心得让学生爱上学习。
一、真实性首先,真实性是教学心得的基础。
教师需要真实地对待学生,以真实的态度和行动来教育引导他们。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真诚、坦率,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只有通过真实的关怀和沟通,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并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其次,教学中的案例和材料也需要真实可信。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故事、实例或者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这种真实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真实教学心得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启发。
通过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例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他对科学课程缺乏兴趣,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我在与他的交流中发现,他对实践操作类的学习更感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增加了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他通过亲自动手来感受科学的奥妙。
结果,这个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这不仅能够激励其他学生,还能够让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更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展示学习的价值和成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三、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因此个性化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针对他们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练习和辅导来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不足;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实际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教育工作者是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的,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课程内容的真正意义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例如,对于语文课程,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之所以要学习,不是因为它需要掌握很多生僻的字词,而是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文化。
对于数学课程,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数学不仅是一门温故知新的学科,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利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对课程产生兴趣,也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应该更多地担任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三、社交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社交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强,并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学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及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
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前沿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多多开展一些实践性和动手性实践活动。
例如,让学生组织一次社区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成就。
总之,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的方向。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优势。
树立学生学习的准确理念与观点
树立学生学习的准确理念与观点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对其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的准确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树立学生学习的准确理念与观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一、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学生要树立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有主动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或者说觉悟。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正确理解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而不仅仅追求分数。
学生要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并自觉地面对困难,坚持下去。
其次,要树立学习是一种乐趣的意识。
学生应该明白学习并不是一种艰难的任务,而是一种充实的过程。
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法,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再次,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学生要学会面对挑战,对于困难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要重视学习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和质量。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小组学习、讨论等。
二、树立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正确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树立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定期安排时间进行预习、课后复习和作业完成,养成相对固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每一门学科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
再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关注课内外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讲义、教材、参考书籍、网络等各种资源,扩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观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观点,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意向。
树立学生学习的准确态度与学习观念
树立学生学习的准确态度与学习观念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观念的确立,对于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如何树立学生学习的准确态度与学习观念,以期帮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一、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主动的,只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首先,学生应该对学习充满兴趣,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这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应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学生应该树立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时刻保持对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最后,学生应该注重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学习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的过程,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和理解学习。
首先,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知道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同时,应该明白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毅力。
最后,学生还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通过反思整理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观念是指对学习的认识和看法,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知识对自己的意义和作用,明白学习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其次,学生应该具备自己的学习信念,坚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最后,学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开拓和学习新的知识,适应社会和职业的不断变化。
四、充实学习资源和环境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教育技术设备等。
其次,学生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学习平台等。
此外,老师和家长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角度出发: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心得
从学生角度出发: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心得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我在这个学年的语文学习中受益颇丰。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学习方法的要点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学习古诗文、现代文和日常表达等内容,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写作方面,通过多维度的指导,如写作提纲、语言表达技巧、文段结构等方面的解构和重组,我们逐步提高了写作能力。
组织语言、准确表达思想逐渐成为了我们写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我们认识到了学习方法的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让我们运用记忆技巧、提高阅读速度、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方面的手段,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尤其是在仔细推敲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更好地发掘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同时,在做习题时的对错分析和对现象、规律的观察探究等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也非常关键。
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我们学习那些不懈追求,勇于迎接挑战;对待学习方法上,我们求知好问,不断探究,并且在第一时间寻求帮助,让自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这种勇于探究与追求,在语文学科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学习的成功需要付出努力,而这里需要强调学习计划和考试策略的重要性。
有了学习计划,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更好地分配任务,更好地利用时间,以此适应学习的节奏。
有了考试策略,我们可以从命题老师下手,了解命题老师的特点,了解考试的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让自己尽可能的发挥能力。
总之,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时刻热爱语文学科,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总结学习的经验,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需要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细致的思考,正确认识、掌握语文学科,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总之,令人欣慰的是,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我们的语文老师做了许多真正的语文教育工作。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真实性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真实性一、引言学生学习的真实性是指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能够在学习中创设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
二、创设情境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景,提供具体的背景和引发学生兴趣的元素,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创设情境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
3. 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深入研究和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实践,可以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科学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情境的实施方法1. 环境创设通过改变教室的布置、添加道具、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具有情境感的学习环境。
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体验。
2. 教学活动设计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富有情境感的教学活动。
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游戏、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和感受真实情境。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索。
3.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情境的体验和探索。
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
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真”体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学生对知识的真实理解和掌握是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真实态度的重要体现。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不是敷衍了事。
他们应该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意义、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而不仅仅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的解读。
他们应该真实地理解作文写作的技巧和要点,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些模板。
学生真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如,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其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需要真实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学生要真诚地尊重教师的教导,认真对待老师的教诲和评价,并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
同时,学生与同学之间也要保持真诚友好的态度,不以虚伪的面孔对待同学,而是真实地尊重和帮助同学。
只有真诚、坦诚、友善的交流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再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需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需要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他们不应该轻易地回避问题,而是真实地提出疑问和思考,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需要真实、清晰、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思绪,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这样才能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还应该真实地表现出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
他们应该真实地对语文学习感到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
他们应该在课堂上敢于发言,积极提问,与教师和同学展开真实的交流和讨论。
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效。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真”体现在他们对知识的真实理解和掌握上,对教师和同学的真实尊重上,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真实展示上,以及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的真实态度上。
只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实的学习和交流,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
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他们有的敷衍应付,有的不思进取,有的缺乏参与意识。
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摆正学习态度,保持真实的学习动力。
学习语文需要学生具备适当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应当明白,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并且懂得将语文学习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相联系。
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枯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应该保持积极的参与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学科,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积极互动。
只有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犯错误,不怕被批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
家长也应当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力量,他们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家长也应该积极了解学生在学校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与教师保持沟通,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需要学生本身的努力,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支持。
只有学生真正摆正学习态度,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家长给予适当的支持,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示真实的自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
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学生的“真”体现在对于语文知识的真实学习态度。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真实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地理解并掌握它。
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问题,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学生的“真”还体现在对于课堂内容的真实思考和表达。
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记忆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于文本的深入思考,引发自己的思考和思维。
学生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害怕犯错误,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无论是作文、诗歌朗诵还是文学赏析,学生都应该用自己真实的思考和表达去感受和理解文本,让自己的语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还体现在对于语言文字的真实运用。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字、读句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真实地运用所学知识,用语文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无论是进行演讲、辩论,还是组织班级文艺活动,学生都应该能够真实地运用语言文字,用语言来感染他人,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的“真”还体现在他们对于语文课堂的真实参与和投入。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发言和讨论。
他们应该真实地对待每一次语文课堂,严肃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
只有将自己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真”体现在对待语文知识的真实学习态度、对课堂内容的真实思考和表达、对语言文字的真实运用以及对课堂的真实参与和投入。
只有在这些方面真实做到,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学习场所。
教育心得站在学生的角度想
教育心得站在学生的角度想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心得,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学习体验:分享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包括课堂上的收获、学习的乐趣、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探讨教学方式对学习的影响,例如讨论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等。
3. 需求和期待:表达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和期待,比如对于更多实践机会的渴望、希望获得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等。
4. 反馈和建议:提供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指出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提出可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5. 自我成长:分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和变化,比如学习技能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6. 教育的影响:讨论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如对未来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启发,或者对于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心得,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感受,为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生学习的真实角度出发
王光辉老师在《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28日6版《这真是一节“好”课么?》一文中提供了一个数学课例。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的开始部分:“教师提问:…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
可是,当第一个学生给出180度之后,其他学生再无其他答案。
见此情形,教师用期待的目光扫视全班:…还有不同的猜想吗?‟…大胆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还可能是多少度?‟在教师的一再怂恿下,学生们再度踊跃起来:90度、120度、200度、360度……教师的脸上漾起了笑容:…既然有了这么多不同的猜想,究竟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动手验证一下吗?‟……”
看了这个片段,我们不禁会产生如下疑问:第一,当教师提问:“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时,学生为什么积极性很高?第二,当第一个学生给出180度之后,其他学生为何再无其他答案,课堂变得沉闷起来?第三,在教师的一再怂恿下,学生为何又会再度踊跃起来,且是“漫天乱猜”?学生的外在表现实际上经历了“兴奋---沉寂---兴奋”的过程。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学生的时候,就不难回答这三个问题。
学生之所以对老师提出的首个问题表现出积极性,那是因为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都知道答案是180度。
这还可以从“当第一个学生给出180度之后,其他学生再无其他答案”得到佐证。
因为,这位学生说出了正确的而且大家都知道的结果,于是课堂也就变得沉寂了。
就因为教
师一再怂恿,学生才出现了迎合教师需求与暗示的答案。
在匪夷所思的“漫天乱猜”下,课堂出现虚假的热闹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学生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受教师那双无形的手左右。
第一,教师的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上。
难道学生在这节课之前对“三角形内角和”真的就完全一无所知吗?恐怕不是这样。
第二,这位教师关注的还是自己的课前“预设”:猜想---操作---验证---巩固,这些环节要按部就班地走完才行,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却视而不见。
这两点可归结为一句话:这位教师的心中没有学生,这是一节虚假的课。
而真实,才是一节好课应有的底线。
笔者赞同王老师对这节课某些环节的合理解释与适切的建议,只是从“真实”这一底线出发,仍有一些问题与王老师商榷。
首先,王老师认可了该教师的首发提问“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只是建议执教者“在学生给出猜想之后,应适当追问”,而没认定这位教师的问题是否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否是一个“虚假”的问题。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积累进入课堂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不能无视其已有知识的存在,否则课堂会陷入一种无味无意的境地。
特级教师夏青峰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夏老师课始便问:“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简短的一句“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其次,课例中的教师在教学中漠视了学生的读“书”自学。
通观课例,找不到读“书”的痕迹,而学生本应做到的课前预习却成了对课堂教学的“干扰”:“从第一个学生直奔主题的猜想---180度中,我们不难看出课前预习对学生猜想的影响,而且这种干扰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操作活动中。
”我们再反观夏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待学生七嘴八舌地汇报完所知道的“分数”知识后,夏老师接着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把心中的“小问号”逐一倒出后,夏老师顺势建议学生走进课本:“同学们,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好吗?虽然有些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学完。
不过我们有很好的老师---课本。
大家自学课本,又能明白哪些新的知识?”同时适时教给学生读数学课文的方法: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同座交流自己的收获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数学书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
阅读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无定法,笔者无意否定“课例”中那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但该课忽略了文本的学习是不争的事实。
夏老师曾在“分数的意义”一课课后谈到:“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学生设计什么复习题,就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书上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这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回
忆、交流、阅读与思考,同时也感悟一点学习的方法。
试想,我们成人的学习,是否在很多时候也不自觉地运用过此方法呢?至少,我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把它推荐给孩子们。
”因此,当我们站在学生学习的真实角度去看问题时,一切都会变得透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