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散文繁荣期略评

合集下载

结合创作实际,概述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发展情况

结合创作实际,概述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发展情况

结合创作实际,概述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发展情况
20 世纪是中国通俗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通俗文学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 20 世纪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情况概述:
正文:
20 世纪初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通俗文学创作开始受到关注。

这一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小品文等,它们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要求。

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是通俗文学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这些作品的发行量非常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武侠小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像金庸、古龙等作家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广泛的推崇。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通俗文学经历了一段低谷期。

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通俗文学的创作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作品得以出版。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一些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视听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它们的影响力。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通俗文学重新受到关注,这一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

这些作品的发行量和受众范围都比之前更加广泛,许多作家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人气和财富。

拓展:
除了通俗文学,20 世纪中国还有其他文学形式的发展,例如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现代主义文学以寻求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和发掘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强调文学的游戏性和多元化。

这些文学形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对通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看”的分野:20世纪中国散文的“自我”与“自然观”

“看”的分野:20世纪中国散文的“自我”与“自然观”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第 4 3卷 第 5期
西北师大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 fNo t we tNo ma i e st ( o ilS in e ) o r a r h s r l o Un v r i y S ea ce c s
现 在 我 们 的 眼 前 。 这 一 种 自 叙 传 的 色 彩 是 什 么 呢 ,就 是 文 学 里 所 最 可 宝 贵 的个 性 的 表 现 。 “ 以 , 自 五 四 以来 ,现 ” 所
之所以从 “ 自我 ” 与 “自然 观 ” 人 手 ,考 察 中 国 现 代
散 文 的 第 一 次 大 潮 ,是 因 为 生 态 批 评 的 视 角 提 供 了 涵 盖 研 究 对 象 的 问 题 框 架 。 任 何 环 境 —— 城 市 、郊 区 、 小 城 镇 、 农 业 或 工 业 的 、陆 地 或 海 洋 、 户 外 或 室 内 — — 都 能 是 生 态 批 评 的 出 彩 点 。从 最 广 义 讲 ,生 态 批 评 的 内 容 必 须 是 文 学 ( 和其 他 艺 术 )所 表现 的 人 类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全 部 关 系 。 2 而 l 容 纳 这 种 联 系 的便 是 “ ” 或 “ ” 观 看 。历 史 潮 流 的 激 荡 和 中 西 文 明 的 交 往 互 动 ,催 生 了 2 O世 纪 中 国 散 文 的 第 一 次 大 潮 。这 一 次 散 文 大 潮 的 勃 兴 ,有 赖 于 外 国 文 化 的输 入 , 也 有 中 国文 学 精 神 的 传 统 底 蕴 。从 “ ” 的分 野 即 2 看 O世 纪 中 国散 文 的 “ 自我 ” 与 “ 自然 观 ” 来 考 察 ,则 诚 如 郁 达 夫 所 说 :“ 代 散 文 的 第 三 个 特 征 ,是 人 性 ,社 会 性 ,与 大 自然 现

20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之进程

20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之进程

探讨散文理论而言 , 后两派建树稍多, 影响较大。 刘师培推崇骈文 , 撰作多为骈文 张 目, 其文章理
论主要体现于《 文章源始》 汉魏六朝专 家文研 究》 《 《 论文杂记》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文说》 《 《 等著述
[ 稿 日期 ]0 1 5—1 收 2 1 —0 5
[ 作者简介] 刘涛(94一 , 山东临沂人 , 山师范学院中文 系副教授 , 17 ) 男, 韩 博士。
21 0 1年第 7期
广 西社会 科 学
GUANG HE XIS HU E I K XU E
NO. 2 1 7. 01
( 总第 13 ) 9期
( u ua vl, O 13 C m l ie N . 9 ) t y
[ 文献编码 ] o:0 36 /.s .0 4— 97 2 1 .7 08 d i1 .9 9ji n 10 6 1 .0 10 .2 s
挫 之法 , 以空议相 演 , 又叙 事 贵 简 , 或本 末 不具 , 事 舍
国成立)徘徊期 ( 中国成立后 至 2 纪 7 、 新 0世 0年代
末 ) 开拓期 (0世 纪 8 和 2 0年 代 至世 纪 末 ) 个 阶段 。 三
实而就空文”4,近代文学之士, 天下文章 , - “ J 谓 莫大


古 代散 文 理 论 研 究 的 初 创 期 (0世 纪 初 至 2
新 中 国成立 )
初创期的古代散文理论研究是在 旧传统和新观 念的交织 中展开 的, 其时传统文学观念 的影响力仍 然较大 , 一度出现 了魏晋文派 ( 以王闽运、 章太炎为 代表 )骈文派 ( 、 以刘师培 、 李详、 孙德谦为代表) 和散 文派 ( 亦称散体文派 , 即古文派 , 以吴汝纶 、 林纾 、 高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1966(高中阅读)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1966(高中阅读)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

“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

结合本课程所学,梳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

结合本课程所学,梳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

结合本课程所学,梳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

篇一: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在清朝末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散文创作也逐渐摆脱了传统诗词的束缚,逐渐走向现代性。

20 世纪 20 年代,是现代散文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散文家,如鲁迅、胡适、林语堂、老舍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表现出对旧文化和旧制度的不满,倡导新文化和新思想。

30 年代至 40 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高峰期,散文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深度。

这一时期的散文家有巴金、老舍、茅盾、沈从文等。

50 年代至 70 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第三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主要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散文家包括艾青、田间、丁玲、王蒙等。

进入 80 年代,中国现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散文家的创作风格和题材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余秋雨等。

90 年代以后,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风格和题材更加开放和自由,散文家的创作也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思想深度。

这一时期的散文家有贾平凹、莫言、余光中等。

总体来说,中国现代散文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变革,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个人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篇二: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也开始了新的探索。

20 世纪 20 年代,散文创作开始受到关注。

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更加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倡导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著名的散文家包括鲁迅、茅盾、老舍等人。

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0 年代到 40 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更加注重艺术性和个性化,表现出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自然、人性的探索。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诸子百家时期,但散文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散文(先秦时期-唐朝):早期的古代散文以诸子百家
的哲学著述为主,如《论语》、《孟子》等,以及历史记载、议论文等。

唐代出现了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运动,追求真实、自然和人情味,将散文从哲学思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2. 唐宋散文:唐代的散文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强调个人情感、境界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达到了雄辩、豪放的艺术效果。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细腻、婉约,以苏轼、欧阳修等为代表,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3. 元明清散文:元代的散文受到戏曲和杂剧的影响,兼具戏剧性和故事性,以关汉卿的《窦娥冤》等为代表。

明代的散文则更注重叙事和描写,以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等为代表,发展了小说体裁。

清代的散文则以阮元、杨慎等人为代表,注重感情的表达和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4. 近代散文:近代中国散文的发展受到启蒙思想和西方文学影响较大。

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批判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影响深远。

20世
纪下半叶以来,散文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如朱自清、舒芜、余秋雨等,他们的作品从个人感悟到社会批判,成为中国散文的重要代表作,体现出时代的
风貌和思想的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散文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散文作品中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

当代散文作品中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

人与情感的关系:在散文中,作者通过描绘 情感体验,表达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强调 人与情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美好:生活中的美 好瞬间,如亲情、 友情、爱情等
苦难:生活中的苦 难经历,如挫折、 失败、痛苦等
哲理:从美好与苦 难中感悟到的人生 哲理,如珍惜当下 、坚强面对等
智慧:从美好与苦 难中汲取的人生智 慧,如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等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当代散文作品概述
01
20世纪初,现代散文开始兴起,以鲁迅、 周作人等为代表的作家开始创作散文
03
20世纪50年代,散文创作受到政治运动 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政治色彩浓厚的作 品
05
21世纪初,散文创作进入繁荣期,出现 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活着》、 《平凡的世界》等
20世纪30年代,散文创作进入繁荣 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
散文作品通过生 活哲理和人生智 慧,引导人们思 考人生和社会问 题,推动社会文 化的进步和发展。
散文作品通过独特 的视角和深刻的思 考,激发人们的创 新思维和创造力, 推动社会文化的创 新和发展。
散文作品通过生活 哲理和人生智慧, 引导人们关注社会 问题和社会现象, 推动社会文化的反 思和变革。
01
生哲理与人生智慧
01 阅读作品时,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和
情感表达,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04 阅读作品时,可以尝试与作者进行对
话,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思考作
02 品中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并将其
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阅读作品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
03 和层次去理解,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当代散文作品中的生活哲理与人 生智慧的意义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逐渐展现的年代。

何其芳、沈从文、郑振铎等作家以散文为创作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散文。

首先,何其芳的散文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和哲思,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触动和深入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故都的秋天》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他的散文作品《娃娃》则以一个小女孩为视角,描绘了一个孩童纯真、天真无邪的世界,以及她对大人世界的怀念和向往。

何其芳的散文作品充满了诗意和辞章美,语言细腻、韵味悠长,给人以思考与感受的空间。

其次,沈从文的散文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创造。

他的散文作品《边城》以边疆为背景,表达了对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以流畅的叙述、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的散文作品《记忆》通过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乡里乡亲的情感。

沈从文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风情和人文关怀,他的笔触细腻、深情,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互渗透、相互映衬。

再次,郑振铎的散文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崭露头角,成为了抒情散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莲花下》以家庭为题材,通过对家庭生活琐碎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父爱的赞美与回忆。

他的散文作品《雨中行》以雨为背景,通过对雨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顺从。

郑振铎的散文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沈从文、郑振铎等人的抒情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要领、鲜明的个人特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二)、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二)、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创作

• ⑤《而已集》,1927年,所作杂文29篇,附录 1926年一篇。1928年出版。此时鲁迅已经经历了 “三一八”惨案,又目睹了“四一二”政变。他 在“题辞”中写道:“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 和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然而我只有‘杂 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 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显然,鲁 迅是在感慨文学的无用,愤慨于反动政府与帮凶 文人。

杂文标题最长的是《由中国人的脚,推定中
国人之非中庸,由此推言孔夫子有胃病》 。

杂文篇幅最短的是《长城》全文仅1热风》,1918—1924年,41篇。1925年出版。 写于新文学高潮期。鲁迅在《题记》里说:“周 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 之曰《热风》。”反映出一代思想启蒙者对中国 现实的批判热情,以及由这种文化主将们所掀起 形成的文化革新的时代气氛。
鲁迅: “独秀随感究竟爽快”
□钱玄同
批评儒家思想的一员猛将,其《随感录四十 四》、《随感录四十五》,是痛快淋漓的文字, 颇适合当时激进的阅读心态。 鲁迅: “颇汪洋,而少含蓄”概括其文风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等等,以 及稍后所写的一些论争文章,都坦诚爽快,寓 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风格是善 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读起来 畅快轻松,对论敌能加以不容发疑的驳难。 鲁迅: 《忆半农》
三、鲁迅前期杂文、《野草》与《朝花 夕拾》
(一)嬉笑怒骂的前期杂文 (稍作了解,待“30年代散文”一起讲)
《新青年》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中国 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流派开创。 而鲁迅正是这种文体的奠基人。
• 鲁迅自身具备成为优秀杂文家的种种素质、 条件,规范了中国20世纪杂文创作的精神风貌。 创作了14+2+1本杂文集。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佚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

20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批评研究略论

20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批评研究略论
系 、无 自 己的 批评 话 语 等 现 象 已深 深 地 触 痛 了这 些 理 论 家 们 , 已经 引
起 r他们 的高度重视。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不顾 自身条件 的限
制 ,不 顾 自己 已在 其 它研 究 领 域 所 取 得 的成 就 ( 如林非在鲁迅研究方
翻 翻 目
面已取得较 大成就 ,著 有 《 鲁迅
门庭 若市 的 “ 公众空 间” ,成为市 场的 “ 宠儿” ,形 成 了~股 “ 散 文
热”( 至 今余 温尚存) ,这 股 “ 散文热 ”作 为九十年代 文学实践 中一 个
醒 目而 主 要 的 现 象 已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 l 】 。 也有 散 文 家 欣 喜 地 向 人 们 宣 告 :散文 这 颗 “ 被 冷 落 在 文 学 深 宫 里 的 明珠 , 如今 被 大 众捧 在 蓝 天 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力量非常薄弱 ,专 门研究散文理论的人员不仅少 ,而且多处于业 余研究状 态 ,理论层次 基本上 停 留在创 作谈或读 后感等 较浅 的层面
上,这就致使 散文理论一直处于一种贫弱状态 。其实 ,散文理论界的

些 有识 之士 ( 像林非 、楼肇 明 、佘树 森 、孙 绍振 、吴周文 、刘锡 庆 、傅德岷 、范培松等人)早在八十年代 中后期 ,就已经开始意识到 中国散文理论 研究 的这种贫弱 态势 ,也 就是说 ,散 文无理论 、无体
思 ,继续探 索发展 的趋 势分不 开
的。 “ 这个阶段 ( 指1 9 9 0年 之 后 ) 理 论 批 评 的 反 思 具 有 两 个 指
“ 最末 这 二十 年 , 由于 当今 时代
性 质 所 决 定 ,未 来 的 文 艺 学 发 展 将 不 是 由 多 元 走 向一 统 ,而 是 走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概述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概述

10 3
维普资讯
4 9期上 发表 的 《 桐城 派》一文 ,虽然对 桐 城三祖 未 加厚 非 ,但对 桐城 后学 的 空疏 多有讥 评 。之 后 ,尊 论
崇魏 晋 的章太 炎及 其 弟子黄 侃 也撰文 对桐 城义 法和 当世 的桐 城文 家进 行抨 击 。上述 文 选派 和魏 晋派 文家 虽 然对 桐城 古文 多所 訾诋 ,但对 于桐城 古文 家 的一些 优秀 之作 也给 予 了肯定 ,同时也 能 重视桐 城 派在清
论 ,并 以古文法 讲授 文 辞 ,继 续将 桐城派 发 扬光 大 。他们 传 承桐城 衣 钵 ,论 艺析 法 ,重在 指导 创作 ,在 理 论上 则尽 力修 补和 维护 桐 城体 系 ,其 中姚 永 朴 的 《 学研 究法 》 文 、林纾 的 《 春觉 斋 论文 》 韩 柳文研 、《
究法 》最 具代 表性 。
作者简介:贺严 ( 6-) 1 9- ,女,山东潍坊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9 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站博
士后 。
中图分类 号 :I0 26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i0-3820)4 03-6 05 67 (060— 10 0
收稿 日期 :20-30 06 0- 2
代 的 巨大 影响 。
对 桐城 派做 出全 盘否 定 的是 改 良派 和新 文化 的代 表 。出于 改 良的需要 ,梁 启超对 墨 守程 朱、坚 守义 法 的桐 城 派进行 了彻底 的否 定 ,他 说桐 城派 :“ 以文而 论 ,因袭矫 揉 ,无所取 材 ; 以学 而论 ,则 奖空 疏 , 阏创 获 ,无 益于 社会 ,且其 在 清代 学界 ,始 终未 尝 占重要 位置 ,今 后亦 断不 复 能 自在 。 ”…I州 启 超对 P梁 5 桐 城文 之弊 的批 评具 有现 实意 义 ,然而对 桐 城派 在清 代学 界 的地位 做 出如此 的判 断 ,却 是与历 史 事实不 相符 的 。“ ・四 ”新 文化 运动 的闯将 们对 桐城 派 更是 大 加挞伐 ,言辞 激 烈 以至谩 骂 。胡 适在 《 五 文学 改 良刍 议》 中批 评 桐城 派说 :“ 今之 ‘ 学大 家 ’ 文 ,文 则 下规姚 曾,上师 韩 欧;更 上则取 法秦 汉魏 晋 … …而 皆为文学 下乘 。即令 神似 古文 ,亦 不过 为博 物 院 中添 几许逼 真 的赝 品而 已。 2 ”I陈独 秀 既而 发表 《 学革 文 命 论》 ,将 “ 明之 前后 七子 及八家 文 派之 归方 刘姚 ”都 斥为 “ 十八 妖魔 ” ,说 “ 此十 八妖 魔辈 ,尊 古蔑 今 , 咬 文 嚼字 ,称 霸文 坛 ” ,桐城 派 “ 头摆 尾 ,说来 说 去 ,不 知 说些 什 么 。 3 摇 ”L钱玄 同起 而 响 应 ,在 1 1 】 98 年 7月 2日 《 寄胡适 之 》 的信 中说 :“ 选 学妖 孽桐 城谬 种方 欲 以不通 之典 故与 肉麻之 句 调 ,戕贼 吾青 彼 年 。 4 从此 ,“ ”I 儿 桐城谬 种 ”这 一称 号就成 为批 判者对 桐城 派 的常 用称谓 。梁启超 和 陈独秀等 人或 者从

构建新颖而完整的审美体系--读《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

构建新颖而完整的审美体系--读《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
对 于 二 十 世 纪 以来 中 国散 文 历 史 的 研 究 , 已 经 有 不 少 卓 有 成 就 的 学 者 作 出 了 自 己 的
贡 献 。 长 期 以来 在 关 于 这 一 课 题 的 探 讨 中 间 ,总 是 经 常 会 涉 及 到 “ 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鸦 片 战 争 近 从
1 0 5
都 会具有 十分 重大 的意义 。
这 是 因 为 我 们 久 经 苦 难 的 伟 大 民 族 , 从 14 80年 的 鸦 片 战 争 之 后 就 更 遭 遇 着 异 常 深 重 的 祸 患 和 无 比 艰 巨 的 挑 战 。历 来 都 号 称 为 文 明 与 礼 仪 之 邦 的 泱 泱 大 国 ,在 清 代 中 叶 以 来 那 几 代 专 制 王 朝 的 统 治 底 下 , 已 经 完 全 趋 于 停 滞 、衰 败 和 沦 落 的 境 地 ,开 始 大 幅 度 地 落 后 于 不 少 向着 资 本 主 义 体 制 迅 速 迈 进 的 西 方 国 家 ,最 终 导 致 了 受 尽 那 些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的 肆 意 侵 凌 。而 对 着 自 己祖 国濒 临 崩 溃 与 破 灭 的 深 重 危 机 之 前 , 不 少 充 满 睿 智 与 勇 气 的 先 驱 者 就 从 那 时 候 开 始 ,大 声 疾 呼 地 要 求 在 经 济 、政 治 和 文 化 这 些 广 泛 的 领 域 之 内 进 行 改 革 。 尽 管 是 处 于 专 制 王 朝 独 裁 统 治 底 下 的 茫 茫 暗 夜 之 中 ,维 新 和 图 强 的 呼 声 依 旧像 风 起 云 涌 般 地 进 发 出 来 ,它 无 疑 是 揭 开 了 本 世 纪 初 期 以 “ 主 ” 和 “ 学 ” 为 标 志 的 民 科 “ 四” 启 蒙 主 义 运 动 的 序 幕 。 而 正 是 散 文 此 种 文 学 样 式 , 既 充 当 了揭 开 这 一 序 幕 的 最 五 为 重要 的载体 ,同时也 还在它行 进 的过程 中获得 了重大的发 展 与变 化。最 为 明显 的例证 是 粱 启 超 所 提 倡 和 撰 写 的 许 多 论 说 文 章 ,诚 如 他 自 己 所 说 的 那 样 , “ 为 平 易 畅 达 ,时 务 杂 以 俚 语 韵 语 及 外 国语 法 ,纵 笔 所 至 不 检 束 ,学 者 竞 效 之 ,号 新 文 体 ”, “ 文 条 理 明 其 晰 ,笔 锋 常 带 情 感 ,对 于 读 者 ,另 有 一 种 魔 力 焉 ” ( 清 代 学 术 概 论 》 。 这些 文 章 从 思 想 《 ) 的 视 角 而 言 ,逐 步 明 确 地 追 求 着 自 由 、平 等 与 人 性 的 觉 醒 ,从 审 美 的 视 角 而 言 则 日益 浓 郁 地 表 现 出 自己 的 情 愫 与 心 灵 来 “ 四 ” 以 后 的 散 文 创 作 正 是 在 这 样 的 基 础 之 上 . 不 五 断 走 向 更 为 开 阔 与 深 邃 得 多 的 境 界 。而 紧 接 着 “ 四 ” 的 启 蒙 运 动 , 波 澜 壮 阔 的革 命 斗 五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下)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下)

渗入血脉 的自觉意识 ; 不是一种 “ 自谦 ” 的装点 , 是对 个 思的过程 中, 而 其个人的道德得到了升华 。巴金 的这种“ 内 人所走过 的人 生道 路 的严肃 总结 。这种 “ 自省 ” 意识 在 省”, 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密切联 系。应该说 他一方面
2 o世纪 “ 白话文 学” 生之 后 , 诞 做得 最彻 底 的 当数鲁 迅。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2期 第l 9卷 ( 8 总 2期)
海南 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VERSTY UNI I
No 2 2 o . 0 6 G n r lNo 8 e e a . 2 Vo . 9 1 1
收 稿 日期 : 0 0 0 2 5— 7— 6 0
作者简介 : 陈亚丽( 9 3一 ) 女 , 16 , 北京人 , 首都师 范大 学文 学院副教授 , 文学博士。
( oi c ne) Sc l i c aS e s
二 十世 纪 末 中 国散 文 史 上 的奇 观
— —
老 生代 散 文 ( ) 下
陈 亚 丽
( 首都 师范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 8 ) 0 0 9

Hale Waihona Puke 要 : 生代 散文 是 中国 当代散 文文坛 一个 令人 瞩 目的 亮 点。一 批 活跃 在 2 老 0世纪 最 后 2 的 老年 散 文家 , 0年
远承儒家思想 “ 日三 省吾 身。为人谋 而 不忠乎 ?与 朋 吾
友交而 不信 乎 ? ; ” 近承 鲁迅 的“ 自我解 剖 ” 意识 ; 卢梭 及
深 受鲁迅影响 的老 生代散 文家 , 不折 不扣地 把这种 精神 继承下来 。它 已经 成为 老生代 散文 中重 要 的、 不可 或缺 的一部分 。而在“ 老生代 ” 之后 的散 文家那里 , 种意 识 这

论20世纪90年代 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论20世纪90年代 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本文从文体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散文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微视的分析。

在考察了文体的历史演变后,文章从“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四个层面对文体进行了新的界说,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90年代散文文体的变革:一是“时代文体”的形成及其“破体”;二是因“主体文体”的解放而带来的散文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改变;三是自由随意、侧重于感觉化、潜沉的隐喻和反讽的语体取代了过去浅显僵硬的“诗化”语言。

最后,文章还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意义,并对散文文体的“自由”和“不自由”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90年代中国散文散文文体变革20世纪中国的90年代是一个“散文时代”,这是继“五四”散文之后中国散文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也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关于这一时期的散文成就,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做过研究,但这些研究较多的是单个的作家作品论,有的则是侧重于论述题材和主题的扩展、思想观念的突破,以及讨论90年代散文的真假繁荣;即便是研究艺术演变的文章,也多是从写作技巧、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分析,而较少从文体的艺术变革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散文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文体的演变和艺术变革作为切入点,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散文做多层面的考察。

一目前的散文研究对文体的涉猎较少,对文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歧义颇多,难以统一。

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文体”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

在我国古代,文体发轫较早,内容也极其丰富。

大体来说,文体起源于对文学的分类,比如《尚书》根据无韵之文的特征和功用,将其分为典、谟、誓辞、诏令、训辞等类型。

到了东汉时期,传统的文章体制已基本形成,即如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所说:“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

汉,魏之际,文家承其体式。

故辨别文体,其说不淆。

”如果说,在东汉以前,对文体的裁定更多地侧重于“体”,即现代汉语的“体裁”方面,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的范围又有了扩展。

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在中国文坛上取得了极大的艺术
成就,他们以抒情散文为手段,以个人的感受和情感表达为内容,以独特而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创作出一系列触动人心的作品。

首先,何其芳等人在抒情散文创作上注重情感表达,他们通过笔触的忧郁和抒情,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情而浪漫的艺术氛围。

他们多以诗意的文字、花朵、自然景观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融入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中。

同时,他们也通过抒发对亲人、朋友、恋人以及爱国情怀的真挚感受,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内心的澎湃情感。

其次,何其芳等人的散文作品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特点。

他们巧妙地运用比喻、联想、借景抒情等手法,使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修辞,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灵动的美感。

同时,他们也注意细节的描绘,注重对人物、事物的真实表现,将身临其境的画面展现给读者。

他们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让人读后心境宁静,思绪回旋。

最后,何其芳等人在抒情散文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借鉴了传统诗歌的鲜明特点,将诗性与散文相结合。

他们也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宣扬,在作品中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20世纪30年代的何其芳等人在抒情散文创作上取
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他们以真挚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创作出了一系列动人心弦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带给读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散文

鲁迅、周作人散文比较:
取材上不同: 周作人:平凡的身边琐事。 鲁迅:反映社会内容的重大题材。 抒情色彩不同: 周作人:恬淡悠然冷静。 鲁迅:爱憎分明 艺术风格不同: 周作人:挥洒自如,从容不迫,流畅自然。 鲁迅:语言凝练,结构谨严,追求诗的境界。

三、 俞平伯——名士气度,常怀身世 之感
两类: 一类是记叙性的,情感真切感人, 语言质朴 另一类是写景的散文,意境优美
3.朱自清散文风格:

缜密细致,温柔敦厚,漂亮精美,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以情见长,重情 (“以情胜”),情景交融是其 散文的主要特点。但也有“着意 为文”精细之嫌。
举例:《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 朱 自清
我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是七毛
20年代有散文集《燕知草》和《杂
拌儿》。其中名篇有《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钱塘江 大夜潮》等。
四、“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散文
(一)冰心的散文
什么是“冰心体”散文?
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
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 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 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 “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 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 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我送车的 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 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 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 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五、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 文
(一) 郁达夫的散文 (二) 郭沫若的散文 (三) 梁遇春的散文

六、语丝派、新月派和现代评论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摘要:一、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背景和特点1.社会背景2.文化特点二、代表人物及作品1.贾平凹《废都》2.阿城《棋王》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三、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影响和意义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正文: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被称为“文化大散文”。

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当时文学界的一大亮点。

一、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背景和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维方式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大散文应运而生,它以更为广泛的知识面、更加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更加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大散文,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开始摆脱了政治因素的束缚,更加关注人性、关注生活,散文创作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文化特点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大散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反思,对现实生活进行关照和评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人物有贾平凹、阿城和马尔克斯等。

1.贾平凹《废都》贾平凹的《废都》是一部以西安古城为背景的散文集,通过对西安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古城的热爱和忧虑。

这部作品被誉为“城市散文”的代表作。

2.阿城《棋王》阿城的《棋王》以中国象棋为线索,通过讲述棋王一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

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化散文”的代表作。

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散文作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中国散文的发展与特点分析

中国散文的发展与特点分析
中国散文的发 展与特点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
02
中国散文的特点分析
03
中国散文的影响与价值
04
中国散文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
章节副标题
古代散文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先秦时期, 以《左传》、《国 语》、《战国策》 等为代表的早期散

演变:汉代以后, 以司马迁的《史 记》为代表的史
结构灵活,手法多样
结构上,中国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可 以根据内容自由安排,使得文章更加灵 活多样。
手法上,中国散文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 法,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使 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语言上,中国散文的语言简洁明了, 质朴自然,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题材上,中国散文的题材广泛多样,可 以涉及社会、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 使得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培养新生代作家与读者
重视教育:提高文学教育水平,培养年轻人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鼓励创新:支持并鼓励年轻作家在传统散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 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散文的影响力和传 播范围,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阅读。
增强国际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的 散文作品和创作经验,促进中外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步。
语言创新:运用现代汉语,注重 语言的音乐美和意象美
02
中国散文的特点分析
章节副标题
题材广泛,情感丰富
题材多样:中 国散文涵盖了 自然、社会、 人生等各个方 面,表现出作 者对世界的独 特见解和感受。
情感丰富:中

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中国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它经历了繁荣、曲折和多元化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并分析其中的巅峰代表作。

一、背景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新文化运动”,其标志是五四运动,这个时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批判,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性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早期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之始,它揭示了社会弊端和人性的丑陋面。

2.《呐喊》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里程碑之作,通过对底层人民的描绘,呐喊出无产阶级对不公正现象的强烈抗议。

三、五四文学的崛起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文学的变革和发展。

1. 五四诗歌五四诗歌追求个性与自由,对现实进行批判。

胡适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一首代表作,表达了对中国封建时代的不满。

2. 鲁迅小说创作鲁迅小说的创作主张表现新人物、新观念和新风貌,力求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日战争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背景。

1. 《记忆》沈从文的《记忆》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复杂。

2. 《红岩》该剧由曾宝仪所写,以旅大学生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热血青年的英勇与坚韧。

五、解放后的文学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1.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创立提高了文学创作的水平和质量,呼吁创作扣人心弦的作品,并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2. 《红楼梦》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形象,道出了战乱时期封建社会的幸福与痛苦。

六、改革开放后的文学新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 《白鹿原》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通过对家族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个体命运的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新文学发展初期散文的繁荣
现 代 散 文 在 !# 世 纪 !# 年 代 出 现 了 繁 荣 局 面 " 以 鲁 迅 (周 作 人 (冰 心 (朱 自 清 等 为 代 表 的 一 批 散 文 作家活跃在文坛上 " 并由他们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散 文作品 ’ 朱自清在 . 论现代中国小品文 / 中曾高度评
!"##$% #
摘Hale Waihona Puke 要 $ !" 世纪中国散文伴随 着 % 五 四 & 新 文 学 运 动 开 始 有 了 变 化 " 从 书 写 方 式 到 表 达 内 容 " 从 此 散 文 就 以
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 ’ 现代散文发展经历了一个世纪 " 其中有过几次繁荣时期 " 即 % 五四 & 新文学发展初 期 "#" 年代初期 " 新时期及 $" 年代 ’ 回眸一个世纪现代散文发展之路 " 从社会学分析角度对其繁荣现象进行思 考 ( 评述 " 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 " 特别是散文的发展应当有所裨益 ’ 关键词 $ !" 世纪 ) 现代散文 ) 发展 ) 繁荣期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 "+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廊中 "散文始终占有重要的 位置 "%文以载道 &亦好 "%心灵抒发 &亦好 "散文总以它 独特的魅力 "活跃在文学的各个历史时期 ’ 中国散文 发展到 !# 世纪初期 " 伴随着一场大变革而有了新发 展 ’ 这场由新文化先驱们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改变了 千年古国的文化抒写方式 "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以 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提倡新思想 (新道德 "反对封建的 旧思想 (旧道德 ’ 散文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起了 先锋作用 " 先驱们常常以散文的形式作为抨击旧思 想 (旧道德的武器 ’ 白话散文在 %五四 &时期兴盛起来 " 并迅速发展 " 从政论散文到抒情散文 ( 叙事散文 (游 记 (小品文等 "成为新文学重要的一支 ’ %+五四 ,时期 散文的革古鼎新 " 如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 是相当自 觉和彻底的 ’ 散文自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实 现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 &
收稿日期 $ !##/ * #" * #$
作者简介 $ 杨安翔 -"0/+ *1" 女 - 回族 1" 福建福安人 "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系主任 "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 ( 文艺美学研究 ’
!"#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年
场世纪之初的文化运动便导致了现代文学发展并推 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 现代散文的繁荣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出现的 ! 由思想革命发端 " 导致了文学革 命 " 并促进其发展 ! 其二 " 新文学初期散文繁荣受到世界文化的影 响 ! !" 世纪的中国再也无法闭关自守了 ! 随着清朝 政府被推翻 " 辛亥革命的影响 " 加上一部分知识分子 留学归来 " 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思想 " 影响了中国文学 的发展 ! 鲁迅就推崇汉唐时代 #豁达闳大之风 $" 主张 对外来文化的广泛吸收 " 大胆拿来 " 为我所用 % 于是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 象征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在当时 的文学中都有表现 ! 周作人曾说过 ’( 我相信新散文 的发达成功有两重因缘 " 一是外援 " 一是内应 % 外援 即是西洋的科学哲学于文学 上 的 新 思 想 之 影 响 "内 应即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 %$#$%)&’()"*由此可 见 "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内在的社会要求与外来影响 的相互撞击中产生出来的 % 同样 " 散文的繁荣也体现 了这一点 % 鲁迅充满象征手法的散文集 + 野草 ," 冰心 模 仿 泰 戈 尔 的 散 文 诗 + 春 水 ,&+ 繁 星 ," 周 作 人 的 + 人 的 文 学 ,之 人 道 主 义 的 提 倡 等 "作 家 们 以 新 的 思 想 & 新的手法创作散文 % 其三 "# 五四 $ 时期散文的繁荣 " 还有一个重要原 因是有一批高层次 & 高水平的作家以及这些作家们 创作个性的形成 % 这时期的散文作家具有丰富的文 化底蕴 % 他们既受到了多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 又 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 " 他们的创作各具个性 " 品味 不一 " 令读者百读不厌 % 鲁迅的杂文和散文集 + 野 草 ,&+ 朝花夕拾 , 是对中国文化宝库的一大贡献 - 周 作人平和冲淡的小品文陶冶人们的性灵 - 冰心的 + 往 事 ,&+ 寄 小 读 者 , 滋 润 着 一 代 年 轻 人 的 心 - 而 朱 自 清 的 + 荷 塘 月 色 ,&+ 背 影 , 等 " 已 成 了 脍 炙 人 口 的 名 篇 % 还 有 林 语 堂 &刘 半 农 &俞 平 伯 &梁 遇 春 等 一 批 散 文 作 家 " 也在这个时期争芳斗艳 % 郁达夫在 + 中国新文学 大系 散文二集 导言 , 中 " 归纳了这个时期散文的四 . . 个特征 ’#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 " 是每个作家的每一 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 % $# 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特征 " 是在它的范围扩大 % $# 现代散文的第三个特征 " 是人 性 & 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 $# 最后要说到近来的那 种散文上的幽默味了 " 这当然也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之一 " 而且又是极重要的一点 % $ 作为 # 五四 $ 时期新 文学的倡导者 " 郁达夫的概括是中肯而又准确的 % 因 为散文这种文体 " 是最能够体现作者风格的体裁 " 而 #五 四 $时 期 的 散 文 的 确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流 派 "这 正 是 散文创作繁荣的表现 %
!##/ 年 + 月
第 !+ 卷 第!期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123)4 !##/ 567)!+4 86)!
./01234 /5 6728729 :/1;34 <27=>1?7@A,B/C734 BC7>2C>?-
2 0 世纪中国散文繁荣期略评
杨安翔
!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紧密相联 " 所以散文的发展也受到政治的影响 % 这个 时期的文学创作 " 较多的是 # 遵命文学 $" 一些忠诚而 又勤奋的作家投入到散文创作中 " 创作了大量的作 品 % 终于在 *" 年代初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 这时期 曾被文学史家冠之为 # 当代散文的丰收期 $% 这是自 # 五四 $ 以来散文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
!# 世 纪
初 " 中国的散文便走入了一个新的地界 " 产生了一篇 篇现代散文佳作 " 造就了一批批现代散文名家 ’ 这以 后 现 代 散 文 出 现 过 几 次 繁 荣 期 "分 别 在 %五 四 &新 文 学发展初期 "% 十七年 & 中 +# 年代初期 ",# 年 代 后 的 新时期 ’ 一个世纪以来 " 回眸现代散文的发展 " 可以 从散文话语的变化中透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翼 ’
*" 年 代 散 文 的 繁 荣 与 新 文 学 初 期 散 文 的 繁 荣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 这时期的散文作家们虽然 也继承了 # 五四 $ 新文学的 # 文学为人生 & 为大众而创 作 $的 思 想 "但 因 为 时 代 的 变 迁 "作 家 们 不 再 背 负 反 帝反封建的任务 " 不再以推动文学革命为主旨 % 十七 年的散文创作是在新中国诞生不久的背景下产生 的 " 伴着新社会的到来 " 作家们把自己看作是时代的 主 人 "新 中 国 的 建 设 者 "他 们 肩 负 着 讴 歌 新 社 会 &新 事物的使命 % 于是在党的号召下 " 他们投入现实生 活 " 寻找创作契机 " 追求艺术的新变化 % +" 年 代 " 大 批 作 家 到 工 厂 &农 村 &建 设 工 地 去 深 入 生 活 "去 感 受 时代的脉搏 % 到 +" 年代末 "*" 年代 初 " 一 批 反 映 新 生活 & 讴歌新时代的散文作品出现了 " 而且作家们在 创作中比较注重艺术个性的表现 % 其中 " 杨朔 & 秦牧 & 刘白羽的创作成就比较突出 " 于是 # 当代散文三大 家 $ 的头衔就冠于他们头上 % 我们姑且不论 # 三大家 $ 的提法是否准确 " 就这三位的散文来看 " 的确对当代 散文的繁荣有较大影响 % 回首一下那个时代 " 人们对 生活的态度是真诚的 " 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执著的 " 在 那个带有政治狂热的躁动时代 " 作家们也无法回避 " 甚至还投入进去 " 于是在艺术形式的外衣下 " 就有了 杨朔散文的玲珑 - 秦牧散文的潇洒 - 刘白羽散文的豪 放 " 使 # 十七年 $ 时期也出现了一个散文繁荣期 % 与新文学初期散文繁荣不同 "# 十七年 $ 时期散 文创作有一个引导和号召的过程 % 自 # 大跃进 $ 之后 " 人们的头脑开始作了重要调整 " 进一步强调了艺术 民 主 "并 对 作 家 的 生 活 &创 作 做 了 比 较 周 详 的 安 排 % # 当时文学界进行的 / 调整 0" 其中心点是改善文学于 政 治 的 关 系 "在 题 材 &风 格 上 提 倡 有 限 度 的 多 样 化 % 作为更直接展现自觉的性 情 和 文 体 意 识 的 散 文 "在 这一时期受到重视 %$#+%)&’(+,*人民日报 + 笔谈散文 , 的专 栏和 + 文艺报 , 的一些文章也进一步促进了散文的发 展 % 作家们纷纷响应 " 面向新生活 " 提笔创作 % 一些脍 炙人口的作品在这时期产生了 ’ 杨朔的 + 荔枝蜜 ,& + 茶花赋 ,- 秦牧的 + 土地 ,&+ 花城 ,- 刘白羽的 + 长江三 日 ,- 吴 伯 萧 的 + 菜 园 小 记 ,- 曹 靖 华 的 + 忆 当 年 " 穿 着 细事且莫等闲看 ,- 方纪的 + 挥手之间 ,- 碧野的 + 武当 山记 ,- 李健吾 + 雨中登泰山 , 等等 % 同时 " 一批有影响 的散文集也在此时出版 % 如 + 东风第一枝 ,) 杨朔 *& + 红 玛 瑙 集 ,) 刘 白 羽 *&+ 花 城 ,) 秦 牧 *&+ 樱 花 赞 ,) 冰 心 *&+ 花 ,) 曹 靖 华 *&+ 北 极 星 , ) 吴 伯 萧 *& + 初 晴 集 , ) 菡子 * 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