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侵润和转移

合集下载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肿瘤治疗中最常见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也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对于预防与治疗肿瘤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转移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原发肿瘤的生长和浸润、肿瘤细胞的侵入和穿透、肿瘤细胞的游离和细胞外基质侵袭、以及肿瘤细胞的远处扩散和建立新灶。

首先,原发肿瘤的生长和浸润是肿瘤转移的起源。

在此阶段,癌细胞通过无限增殖和异常分化的特点,形成一个原发肿瘤。

原发肿瘤的细胞会通过浸润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其结构完整性,进而超越原发病灶的限制。

其次,肿瘤细胞的侵入和穿透是指肿瘤细胞逃离原发病灶,进入周围组织和血管的过程。

癌细胞通过产生特定的分子信号,使其附着在周围组织细胞的表面,并通过产生侵袭酶和降解基质的功能,穿透周围组织。

接着,肿瘤细胞的游离和细胞外基质侵袭是肿瘤转移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此阶段,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并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其他组织和器官。

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还需要适应并存活下来,以便在适当的环境中形成新的转移灶。

最后,肿瘤细胞的远处扩散和建立新灶是肿瘤转移过程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阶段,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远离原发灶的器官和组织,并产生新的转移灶。

这些新的转移灶的形成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并给治疗带来额外的挑战。

总而言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环节。

它是由于肿瘤细胞通过一系列机制改变了其原有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了解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对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揭示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侵袭、浸润和转移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肿瘤侵袭、浸润和转移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挥 着 屏 障 作 用 … 。 同时 紧密 连 接 也 是 控 制 细 胞 生 长 发 育 和信 号 转 导 的 膜 蛋 白结 构 , 要 包 括 跨 膜 蛋 白 、 质 蛋 白 主 胞 和细 胞 骨 架 蛋 白 3类 。紧 密 连 接 蛋 白表 达 量 以 及 位 置 分
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闭 合 蛋 白的 改 变 可 以影 响 整 个 紧 密 连 接 的结 构 和 功 能 。这 种 改 变 可 以 是 数 量 上 的 改 变 , 可 以是 基 因 的 突 也
1 1 2闭合蛋 白 : .. j 目前 已发现闭合蛋 白家族 由 2 4个跨
膜 蛋 白亚 型 组 成 , 子 量 约 2 分 0~2 K 每 一 个 闭 合 蛋 白 7 D,
分子均由 4个 跨膜结 构域 组成 , 氨基 和羧 基末 端都在 细 胞 内 。闭合蛋 白有 2个 长度 不等 的细胞 外环 , J 在不 同 闭合蛋 白分子之 间, 1 第 和第 4个跨膜片段 以及细胞外环
的氨 基 酸 序 列 具 有 高 度 保 守 性 。 在 脑 微 血 管循 环 内皮 系 统 中 , 合 蛋 白一 闭合 蛋 白一 达 丰 富 。 有 研 究 显示 闭 3和 5表
作 为 最 顶端 的 连 接 复 合 体 , 密 连 接 形 成 了一 个 连 紧 续 的 环形 带 状 结 构 , 在细 胞 间 隙 形 成 了一 个 屏 障 , 开 顶 分 端 和基 底 外 侧 的浆 膜 结 构 域 。 电镜 下 紧 密 连 接 将 相 邻 细 胞 两层 质 膜 紧 紧 靠 在 一 起 , 一 种 细 胞 与 细 胞 膜 在 空 间 是
《 沈阳部l医药》 人 ;

1 第 卷
期 1q  ̄ z9

34・ 5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ppt课件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ppt课件
*作用 ②分解周围组织,有利瘤细胞
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5. 纤维粘连蛋白减少、层粘连蛋白增加
最新版整理ppt
58
6. 恶瘤细胞产生一些毒性物质,破坏、对抗周围组 织。如:细胞毒性物质、 溶解酶等
7. 肿瘤血管形成因子 *①.纤维母C生长因子(FGF)
②.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③.血小板衍生的内皮C生长因子(PDECGF) 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⑤.血管内皮C生长因子(VEGF)
最新版整理ppt
48
(一)恶性肿瘤浸润(侵袭)性生长 机制的研究
最新版整理ppt
49
1.恶瘤过度无止境的生长
机制 :恶瘤细胞膜通透性强→营养物质易进入瘤细胞内 →DNA合成增加→瘤细胞增殖快→失去了正常细胞增生性接 触抑制→肿瘤不断扩大→促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
*增生性接触抑制
2. 恶瘤细胞之间的粘着力下降
*同质型黏附 异质型黏附
最新版整理ppt
50
(1)恶瘤细胞表面Ca2+浓度下降(有人测定下降40%) *正常时:钙离子对维护细胞间的粘附和连结十分重 要,如果去除细胞外液中的Ca2+,则细胞间连接松 散。
*上皮细胞钙粘连素(E-cadherin)
功能:浸润、转移抑制基因.将E-cadherin表达腺瘤、高、 中、低来分化腺癌,则由高表达→低表达或不表达。 表明其与分化和侵袭呈负相关 。
③分散因子(scatter factor ,SF) * 成纤维C产生,使瘤细胞穿过胶原或基底膜,刺激 瘤细胞运动。
最新版整理ppt
56
4.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的降解
(1)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基底膜+间质(basement membranes ,BM)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

3
血道转移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的器官或组织。
02
肿瘤浸润机制
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的浸润
01
肿瘤细胞通过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破坏组织结构,向 周围组织浸润。
02
肿瘤细胞释放出多种酶和生长因子,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
应,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
肿瘤细胞通过与周围组织的黏附和降解,逐渐扩散到周围组织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01
基于对肿瘤浸润与转移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以更 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02
开发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以抑制 其生长、增殖和转移。同时,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03
免疫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 胞,有望实现更持久的治疗效果。研究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 标记物,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 法进行攻击,以阻止肿瘤转移。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切断 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 减缓肿瘤转移。
联合治疗策略的应用
综合治疗
结合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治 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浸润和 转移的风险。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尽管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然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
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和治疗效果,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肿瘤的局部浸润名词解释

肿瘤的局部浸润名词解释

肿瘤的局部浸润名词解释肿瘤是一种异常增生的细胞群体,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并且可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至其他部位。

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局部浸润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本文将就肿瘤的局部浸润进行解释和探讨。

浸润是指肿瘤细胞扩展到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过程。

当肿瘤细胞增殖并穿透正常组织时,它会破坏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这种浸润可以看作是一种“果冻渗透”现象。

肿瘤浸润突破了正常细胞的限制,不受到外界的控制,从而导致周围组织的破坏和功能受损。

肿瘤的局部浸润是一种早期的恶性肿瘤扩散形式。

它表现为肿瘤细胞逐渐侵入周围组织,最终形成肿瘤的边界并与周围组织融合。

这种局部浸润是肿瘤发展至恶性阶段的标志之一。

恶性肿瘤不仅会危害原发部位的组织和器官,还会通过浸润扩散到邻近组织和器官,造成远处转移。

肿瘤的局部浸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部位来进行分类。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局部浸润形式:1. 组织间浸润:这种形式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至正常组织的间隙中。

例如,乳腺癌的早期浸润常表现为肿瘤细胞侵入乳腺腺泡间隙,破坏正常腺泡结构。

2. 角层下浸润:角层下是皮肤中的一层组织,肿瘤细胞可浸润至该层下,导致皮肤发生病变。

例如,鳞状细胞癌的角层下浸润可引起皮肤变硬、溃烂和糜烂。

3. 管壁浸润:这种形式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至血管或淋巴管壁。

通过这种浸润,肿瘤细胞可以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实现远处转移。

例如,肺癌的恶性组织可浸润至肺血管壁或淋巴管壁,然后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远处转移至其他器官。

4. 肌肉浸润:这种形式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至肌肉组织中。

当肿瘤细胞侵入肌肉组织时,会导致肌肉功能受损和疼痛。

例如,恶性肉瘤的肌肉浸润可导致肌肉肿胀、僵硬和运动障碍。

5. 神经浸润:这种形式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至神经组织中。

神经浸润既可以直接破坏神经组织,也可以通过对周围组织的变化间接影响神经功能。

例如,胰腺癌的神经浸润可导致躯体剧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肿瘤有关的名词解释

肿瘤有关的名词解释

肿瘤有关的名词解释肿瘤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以异常组织生长和扩散的形式出现。

在许多情况下,肿瘤是恶性的,即癌症。

然而,了解与肿瘤相关的一些常见术语对于我们认识这个疾病,并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至关重要。

1. 肿瘤(Tumor)肿瘤是指异常细胞增殖所形成的一块组织,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周围组织内无侵袭性生长,不会扩散至其他部位。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则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并有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转移。

2.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细胞变得异常并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可以突破周围正常组织的屏障,并入侵其他身体部位。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生命的威胁。

3. 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肿瘤标记物是一种存在于体内或体液中的物质,可以被用来检测和评估肿瘤的存在、活动水平和治疗效果。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通过血液样本或其他体液样本进行,常用于肿瘤筛查、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4.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负责控制细胞生长和遗传稳定性的基因。

它们的突变或失活可以导致细胞不受限制地增殖,并可能引发肿瘤的发生。

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5. 肿瘤浸润和转移(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肿瘤浸润和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侵犯周围组织,并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系统或淋巴系统进入到其他身体部位,从而形成转移灶。

浸润和转移是癌症的特征之一,也是治疗癌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6. 肿瘤性脑水肿(Tumor-associated Cerebral Edema)肿瘤性脑水肿是指由于肿瘤在脑组织中的存在,导致脑细胞周围液体的异常积聚。

肿瘤侵袭与转移ppt课件

肿瘤侵袭与转移ppt课件
19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附表 骨髓和区域淋巴结中ITC的检测与 原发性肿瘤部位的关系
原发性肿瘤
骨髓检出率
肾癌 乳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前列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胰腺导管癌 食管癌
引自Hermenek(1999)
~20% ~30% ~30% ~30% ~35% ~50% ~50% ~40%
区域淋巴结 检出率
~15% ~90% ~50% ~45% ~15% ~75% ~50%
20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 整 合 素 α2β1 ( VLA-2 ) , α3β1 ( VLA-3 ) , α5β1 ( VLA-5 ) 和 α6β1 ( VLA-6 ) 在 癌 细 胞 表达的改变(增加或减少),视具体 的癌瘤而定。
2.E-cadherin在癌细胞的表达程度与癌 细胞的侵袭转移潜能呈负相关。
3.CD44 在多种高转移性癌细胞上呈 高表达。
1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 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至靶 组织或靶器官,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 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这个过程称 为转移。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 移瘤或继发瘤。
成成份:各型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糖蛋白 和蛋白聚糖。 ECM降解酶系统包括五类降解酶,其中以基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最为重要。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癌症治疗中最大的难题。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涉及到癌细胞的生长、浸润、迁移、侵袭、分离、循环、停留、增殖和迁出等一系列的活动,构成了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一、肿瘤的生长与浸润肿瘤的发生首先是由于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受到扰动,通过一定的信号传导途径,使得细胞保持不正常的生命活动状态,出现无际制的生长和分裂。

肿瘤细胞的繁殖、生长和扩散会使正常的组织受到伤害,这种现象称之为肿瘤的浸润。

二、肿瘤的侵袭与迁移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肿瘤细胞会侵袭周围的正常细胞,使之摆脱原有的位置,迁移到其它组织或器官,表现为丢失细胞黏附性。

同时,肿瘤细胞会通过产生分解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改变自身周围的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三、肿瘤细胞的血流循环与停留肿瘤细胞通过侵袭和迁移进入血管内,形成循环肿瘤细胞。

这些循环肿瘤细胞可借助血流迅速传播到全身各处,然后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通过对各种细胞相互作用和毛细血管壁的依附,将自身锚定在离原发肿瘤位点较远的组织或器官上。

四、肿瘤细胞的复制与发展肿瘤细胞在新的位置停留下来后,再次发生无制约的分裂与生长,形成派生肿瘤,也就是转移瘤的形成,这一阶段称为肿瘤的生存和扩增阶段。

此过程需要肿瘤细胞调整自身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适应新环境。

五、新的转移瘤病灶细胞的新生和分裂,生成新的病灶,继续复制这个过程,不断地形成新的转移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恶性肿瘤生命周期。

这也是肿瘤转移的最后一个步骤,被称为肿瘤细胞的再次迁出。

总之,肿瘤转移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过程,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过程及病理过程,与正常细胞的生长、分裂和迁移都有密切的关系。

阻止肿瘤转移的关键在于理解并干预这个过程,破坏肿瘤细胞在各个步骤中的关键步骤,从而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癌细胞转移与浸润PPT课件

癌细胞转移与浸润PPT课件
• 癌细胞的生长特性:转移、浸润。 • 关系:浸润是转移的前奏,但不一定等于
转移。 • 浸润与迁移:
转移
• 概念及过程:癌细胞转移指癌细胞脱离其 原发部位,通过各种途径到不连续的靶组 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 程。
转移
• 转移包括脱离、转运、生长三个主要环节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癌细胞脱离原 发癌群体,粘连侵袭基底膜并在周围间质 中浸润生长;与局部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内皮细胞密切接触并穿透其管壁,或突入 腔道(浆膜腔),在血管、淋巴管内继续存 活并被转运,癌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 细胞和基底膜粘连,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 淋巴管壁,向周围间质浸润,在基底膜不 断增生。
• (1)包被基底膜
• (2)水化基底膜
细胞浸润实验
• 2、制备细胞悬液,具体细胞密度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自己摸索。 • 3、细胞接种到transwell小室中,含趋化因子的培养基加入细胞培养板中。 • 4、细胞培养12-48小时(主要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而定)。
• 5、结果统计: • (1)直接计数法: • A.用棉签擦去基质胶和上室内的细胞 • B.染色:常用染色方法有结晶紫染色、台盼兰染色、Giemsa染色、苏木精染色、伊红染色。 • C.细胞计数:选取5-10个视野计数。 • (2)间接计数法: • A.用棉签擦去基质胶和上室内的细胞 • B.细胞培养板中加入含0.5mg/ml MTT的培养基,将小室置于其中,膜浸没在培养基中,37℃
无或稀少 不见病理核分裂 缓慢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少见
不转移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 迫或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多见 可见病理核分裂 较快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常见

卫生高级职称肿瘤学评审答辩试题及答案

卫生高级职称肿瘤学评审答辩试题及答案

1。

简述肿瘤病人预防感染的措施①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提高病人的抗感染能力.②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尽量保持体内各种通道的通畅,避免损伤性、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③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

④对粒细胞严重低下的病人应实行隔离,并适当应用保护骨髓和提高白细胞的药物。

⑤有选择性的使用抗感染药物。

2.肿瘤复发时间是如何划分的肿瘤复发时间,大致可分为三期:近期转移:指正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结束后半年之内复发。

中期转移:指首次正规治疗结束后半年以上至5年之内的复发,多数患者发生在治疗1年~2年之内。

远期转移:指治疗后5年以上的复发。

3. 简述WHO制定的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⑴完全缓解(CR):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⑵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径(两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的病变出现。

⑶无变化(NC):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无新的病变出现。

⑷恶化(P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的病变出现.3. 何谓肿瘤浸润和转移浸润是指癌细胞向邻近组织侵入和破化的局部扩散过程;转移是指癌细胞播散到原发病灶以外的部位或器官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癌同样组织类型肿瘤的过程。

4. 何谓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得不到治愈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粘膜白斑、宫颈糜烂、纤维囊性乳腺腺病、结肠或直肠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皮肤慢性溃疡等。

5。

简述肿瘤标志物的定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由于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和其他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而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时有一定程度表达或产量甚微,它反映了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肿瘤相关基因的激活或失活程度,可在肿瘤患者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

6。

何谓肿瘤侵润淋巴细胞?从肿瘤组织周围分离获得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称为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

肿瘤侵袭和转移

肿瘤侵袭和转移

诊断意义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 断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 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04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治疗策略
手术切除与放化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除,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对于早期肿瘤,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放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放化疗可 用于手术前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
03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与监 测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物质,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 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 及转移情况。
常用肿瘤标志物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 (CA19-9)等,这些标志物在相应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较 高,对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特性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 性,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过程
肿瘤细胞在原发部位的增殖和扩散
01
肿瘤细胞通过不断的增殖和扩散,逐渐形成肿块并向周围组织
浸润。
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和血管
02
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和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
开始向远处器官或组织扩散。
精准医疗
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定位肿瘤细胞,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实 现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转移,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腹腔转
移等。
03
监测效果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为后续治疗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第三节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
自80年代后,提出了肿瘤转移机制的全新理论:
基因调控下多元体系肿瘤的转移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调 节的复杂过程,通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一 系列基因产物的参与,对肿瘤转移整个过程进行调控。
它涉及到:
肿瘤细胞遗传密码、表面结构、抗原性、侵袭力、粘附能力、 产生局部血凝因子或血管生成的能力、分泌代谢功能、肿瘤 细胞与宿主、肿瘤细胞与间质之间相互关系
用特异抗体或反义mRNA处理后,可恢复其 侵袭性。
3、肿瘤细胞E-钙粘连素基因突变——非侵袭性肿瘤变为 高侵袭性肿瘤。
(三)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
1、瘤细胞的运动: 原位运动:瘤组织侵袭时,瘤组织外层的瘤细胞向周围微环境伸出伪足 瘤细胞与靶组织接触和进入周围组织的细胞间隙时
伪足可牢固的粘附于靶组织或细胞
二、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和淋巴管是其 脱离原发瘤到转移的开始阶段。
(一) 瘤细胞在脉管中的锚定粘附
少数在循环中运行并存活下来的瘤 细胞常相互集聚形成微小肿瘤栓子,当 到达特定继发脏器时肿瘤牢固地附着在 脉管内皮层。肿瘤细胞锚定粘附过程受 多种因素调节。在脉管内皮细胞表面有 选择素系列粘附因子。
肿瘤转移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侵袭和转移的概念
癌细胞侵袭: 癌细胞离开其原瘤灶组织 侵犯了邻近组织, 并在该处继续繁殖生长, 这个过程称之为侵袭。
转移:
癌细胞由原发瘤部位脱离,侵犯周围组织, 进而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部分瘤细 胞被淋巴流、血流带到另一远离部位或器官, 在该处与宿主组织相互作用后,继续存活和 繁殖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继发瘤。
1)粘附能力:高转移瘤细胞与靶器官实质细胞粘附力>
与非靶器官实质细胞粘附力

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机制

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机制

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机制一、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是一类与身体正常细胞分化和生长失衡有关的疾病。

当细胞遭受到DNA损伤或突变时,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控地增殖,逐渐形成肿块。

许多因素可以诱发这种细胞异常增长,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肿瘤发生的机制。

1. 遗传突变:基因突变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肿瘤发生机制之一。

已知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两类基因直接参与了这个过程。

癌基因是指被突变后能够促进肿瘤发展的基因,通常参与了细胞增殖、生存和不受检查点控制等相关途径。

相应地,抑癌基因则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压制和抑制肿瘤的形成,并保持正常细胞功能。

2. DNA损伤与修复:例如紫外线、化学物质以及离子辐射等环境致癌物质对DNA造成损伤时,如果修复系统功能异常或无法修复,那么这些细胞很可能在繁殖过程中带有错误的基因序列。

这将导致细胞的恶化和不正常增长。

3. 持续慢性炎症: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可以对肿瘤的发生起到催化作用。

持续性的炎症刺激会引发体内一系列反应,包括产生氧自由基、活化NF-κB信号通路以及诱导癌前病变等。

所以,对于某些身体器官容易患上肿瘤的部位,特别需要引起关注。

4.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通常能够帮助人体清除异常和恶性细胞。

但是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机体失去了限制和抑制肿瘤发生的大部分阻挡措施。

二、肿瘤转移机制肿瘤转移是指原发肿瘤在体内脱离原位并侵袭到其他身体部位。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并涉及多种步骤和因素。

1. 细胞浸润与血管生成:在肿物形成后,癌细胞会逃脱原位并渗入周围组织。

通过释放一些酶类物质,癌细胞可以分解基底膜,并通过血管内皮层进入到靠近的血管或淋巴组织中。

2. 循环和附着:当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系统后,恶性肿瘤细胞需要承受血流和走向不同组织的阻碍。

其中一个关键过程是癌细胞在新部位上进行定植。

这需要依靠与潜在器官特异性配合的黏附因子和相应的受体。

3. 脱离辐射: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能够抵抗机体防御系统和环境条件对其生存的压力。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方伟岗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是临床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一. 转移的基本概念:肿瘤转移 (tumor metastasis) 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生长部位, 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 在机体内远离原发部位的器官 / 组织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瘤 (转移瘤) 的过程. 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原发瘤(primary tumor),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恶性肿瘤中,只有少数肿瘤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脑的恶性胶质细胞瘤。

肿瘤演进 (progression) 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从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所必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综合, 至少包括: 失控性生长, 血管化, 抗药性, 浸润, 转移等. 浸润和转移是肿瘤演进的最后阶段.二. 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连续过程, 其中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原发部位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 穿越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壁进入管腔, 与血小板聚集或形成小瘤栓, 随血液 / 淋巴液运输到达靶器官毛细血管床, 与该部位的血管 / 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生粘附, 穿越管壁和基底膜进入周围间质, 不断增殖形成转移瘤(图1).肿瘤细胞的浸润 (invasion)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但尚未进入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的阶段,和转移是相互联系的病理过程. 浸润是转移的前提, 但不一定发生转移; 而转移必定包括浸润过程.三. 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1.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肉瘤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发生淋巴道转移。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癌症细胞的转移和浸润是癌症进展的重要步骤,也是导致癌症恶性程度增加和治疗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细胞转移是指原发肿瘤中的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形成远处器官的转移灶。

而浸润是指癌细胞从肿瘤灶周围的组织中逐渐侵袭扩散,造成局部组织的破坏。

1.细胞分离:在癌症发展的早期,肿瘤细胞开始从原发肿瘤中分离出来,形成血管侵袭形态。

这种形态的细胞具有较弱的细胞-细胞黏附能力,使得它们容易从原发肿瘤中脱落。

2.血管内漂游:脱离原发肿瘤后,癌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

其中,血液转移是癌症细胞主要的传播方式。

癌细胞逃过免疫监测或克服各种死亡信号,进入血液循环并与血管壁发生互作,形成新的血管侵袭。

3.逃避免疫监视:在血液或淋巴系统中漂游的恶性癌细胞,同时还要克服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清除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表达免疫抑制分子、减少表达抗原等方式,逃避免疫监视。

4.在目标组织定植:转移细胞需要在目标组织中形成细小灶或微转移灶,并依靠该灶进行定植。

定植依赖于转移细胞与目标组织互作,包括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和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等。

5.浸润扩散:定植后,转移细胞开始进行浸润扩散。

这涉及到转移细胞通过基质间质和细胞间脱附的过程,进一步穿过周围组织进行侵袭。

转移细胞通过产生酶类分解基质,破坏局部组织结构,使得转移部位的细胞形成完全破坏的恶性肿瘤。

总之,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是一个复杂而多环节的过程。

它涉及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逃避免疫监视等多个因素。

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发展过程,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癌症是一种凶猛的疾病,它的特点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失控分化。

当癌症细胞不再受正常细胞的控制时,它们会破坏周围组织并形成肿瘤。

癌症不仅影响周围的组织,还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过程被称为癌症的浸润和转移,而这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癌症细胞的转移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

局部浸润是指癌细胞从原来的肿瘤组织生长到周围的组织中。

远处转移是指肿瘤细胞离开原来的部位并生长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中。

这两种方式的转移机制都非常复杂,需要细胞间的分子信号和相互作用才能完成。

癌症细胞的局部浸润机制癌症细胞通过局部浸润的方式在其原始位置生长扩散。

他们通过多种机制进行浸润。

最常见的一种机制是癌症细胞通过附着分子与周围的细胞黏附并扩散。

此外,癌症细胞也会通过激活肿瘤周围细胞的分泌因子来促进浸润。

其他一些机制包括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酶依赖的基质降解,这些机制都有助于癌症细胞在原位扩散。

局部浸润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癌症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系统。

血管和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管道,它们运输养分和免疫细胞,同时也是癌细胞侵入和扩散的途径。

癌症细胞需要借助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帮助来达到原位生长和浸润的目的。

癌症细胞的远处转移机制当癌症细胞从原来的部位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它们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包括身体的防御机制、血液和淋巴系统等。

癌症细胞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远处转移:1. 侵入周围组织,进入血管或淋巴系统。

2. 流动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侵入周围的组织。

3. 生长扩散并形成新的肿瘤。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与身体防御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

癌细胞必须通过多种机制克服身体的防御,并从原先的肿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进入身体其他部位。

这个过程需要癌细胞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它们必须能抵抗身体的免疫系统,并对身体其他器官的环境和信号作出反应。

浸润的名词解释医学

浸润的名词解释医学

浸润的名词解释医学在医学领域,浸润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描述疾病发展的过程和病理改变。

浸润常见于肿瘤的病理学描述中,也可出现在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解释浸润在医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并关注其在肿瘤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浸润是指疾病细胞或组织在正常组织中的渗透和扩散。

当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病灶,并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其他部位时,就会发生浸润。

这种浸润过程可以导致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从而使疾病更难治疗。

对于肿瘤学而言,浸润的程度和方式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病理学上,浸润通常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的观察来确定。

正常组织通常是一层密集的结缔组织,而浸润时,肿瘤细胞会扩展并渗透到结缔组织中。

这种浸润的特点使得肿瘤细胞能够进一步扩散和侵袭周围组织。

此外,通过病理检查,还可以确定浸润的性质,如肿瘤细胞的类型、分化程度和转移情况。

浸润不仅仅限于恶性肿瘤,在某些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也会出现。

例如,炎症性肠病就是一种以肠道浸润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情况下,炎症细胞渗透到肠道黏膜并破坏其结构,导致肠道功能受损。

此外,浸润还可能是疾病的早期特征,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尽管浸润在肿瘤学和其他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机制和影响仍然不完全清楚。

研究者们一直努力探索肿瘤细胞如何浸润和侵袭正常组织,以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浸润机制,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也能够针对浸润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结起来,浸润是指病理细胞或组织进入和扩散到正常组织中的过程。

它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其他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的特征之一。

通过研究浸润的机制和模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对于浸润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浸润的研究将为医学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侵润和转移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叶秀峰概念: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临床实践观察各种肿瘤转移的客观现象,认识到肿瘤转移主要是通过淋巴道、血道和种植等途径转移。

但某些肿瘤转移的特异性和某些器官对转移癌的“易感”性,不能完全用解剖学的观点解释。

历史:1889年Peget就提出了“种子—土壤”学说,认为肿瘤的转移是特殊的肿瘤细胞(种子)在适宜的环境(土壤)中生长发展的结果。

1929年Ewing就以器官的血液、淋巴的引流方向来解释转移的发生。

1952年Luclee注射鳞癌细胞于兔的股静脉或肝静脉内,相同情况下,在肝内的转移灶总比肺内多。

许多学者也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似的结论,这一“特殊亲和”现象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其机制至今仍在探讨之中。

肿瘤转移包括原发肿瘤扩展浸润、肿瘤细胞脱离、转送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是互有关系的不同病理过程。

肿瘤浸润是肿瘤转移的前提,但并不意味着有浸润就必然发生转移,然而肿瘤转移必定有浸润。

肿瘤浸润是肿瘤细胞粘连、酶降解、移动、基质内增殖等一系列过程的表现。

肿瘤转移步骤为: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群体→浸润并在周围间质中生长→突人脉管系统或腔道(如浆膜腔)并被转运到达靶组织→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壁并在基质中不断增生→形成新的继发瘤第一节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各种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它们包括以下步骤:(一)早期原发癌生长在原发肿瘤生长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养料是通过邻近组织器官微环境渗透提供。

(二)肿瘤血管形成当肿瘤直径达到或超过1~2mm时,经微环境渗透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保证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时,向肿瘤提供养料的血管逐步形成。

(三)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部分肿瘤细胞能分泌一种物质,使粘附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增加肿瘤细胞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肿瘤病灶上脱离形成游离细胞。

这些脱落细胞通过分泌各种蛋白溶解酶如纤维蛋白溶解酶、丝氨酸蛋白酶等,破坏细胞外基质,导致肿瘤细胞突破结缔组织构成的屏障。

(四) 进入脉管系统肿瘤诱导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不仅与原发肿瘤生长有关,而且也为侵入基质的游离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

新生毛细血管基底膜本身存在缺损,薄壁小静脉的壁也有缝隙,加上微小淋巴管道等脉管结构为肿瘤细胞提供进入循环系统的便利条件。

(五)癌栓形成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在运送过程中大多数都被杀死破坏。

只有极少数转移倾向极高的细胞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

(六) 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在循环中幸存的癌细胞到达特定的继发组织或器官时,通过粘附作用特异性地锚定在毛细血管壁上,并穿透管壁逸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

这些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局部非特异免疫杀伤作用,在各类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增殖生长,最终形成转移肿瘤灶。

(七)转移癌继续扩散当转移癌灶直径超过1~2mm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并与肿瘤连通。

肿瘤细胞通过上述相同机制,可以形成新的转移癌灶。

二、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尤其转移在临床上为绝大多数肿瘤的致死因素。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生长发展中密不可分的相关阶段。

侵袭指癌细胞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人循环系统的过程,同时癌细胞在继发组织器官中定位生长也包含侵袭。

转移指侵袭过程中癌细胞迁移到特定组织器官并发展成为继发性癌灶的过程。

侵袭和转移是同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侵袭贯穿转移的全过程,侵袭是转移的前奏,转移是侵袭的结果。

侵袭作为肿瘤转移的起始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展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是肿瘤侵袭的前提。

增殖活性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基础,但侵袭与转移的实现还取决于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破坏能力,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以及对侵袭转移中所遭遇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

(二)肿瘤细胞的分离脱落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过程,首先是从瘤母体分离,然后再向周围组织侵袭。

肿瘤细胞的分离倾向与细胞结构的变化和粘附力下降密切相关。

从分子角度分析,肿瘤细胞间存在一族调控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的分子称为钙粘连素。

它们是钙依赖性跨膜粘附因子,具有同种分子亲和性。

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钙粘连素对维持多细胞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观察到,多数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可具有E-钙粘连素高表达水平,而分化程度低的癌肿则表达水平低。

当肿瘤细胞E-钙粘连素基因发生突变时,可使非侵袭性肿瘤变为高侵袭性肿瘤。

若将E-钙粘连素cDNA转染进入高侵袭性肿瘤细胞中,这些细胞的侵袭性和运动性受到极大限制。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分离脱落后,必须穿透原发肿瘤周边结缔组织才能进入脉管系统。

这些结构即细胞外基质(ECM)主要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四种组成分子组成。

这些结构的降解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肿瘤细胞本身可产生多种分解酶,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组织型纤溶酶、组织蛋白酶、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酶等。

这些有机成分可分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

(三)恶性肿瘤细胞的运动性和趋化性在侵袭过程中,各种溶解酶破坏肿瘤细胞外基质的同时,肿瘤细胞必须移动进入基质。

肿瘤细胞具有阿米巴运动,现已被国内外研究者所证实。

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与转移倾向呈正比关系。

肿瘤细胞的运动较类似白细胞的运动方式。

运动过程包括细胞运动前缘与基质的粘附和细胞后缘的去粘附。

许多因子可促使肿瘤细胞运动,包括:①刺激肿瘤细胞运动和侵袭的因子:如自分泌运动因子(AMF)。

②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Ⅲ、肝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多种细胞素包括IL一1、IL一3和IL-6③刺激肿瘤细胞运动但抑制其生长的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干扰素等。

这个过程至少包括:①肿瘤细胞受体与周围基质配子的结合。

②配子一受体结合使调控信号进入细胞内。

③细胞支架移动使细胞伪足样伸展起动。

(四)血管形成与肿瘤侵袭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对原发肿瘤细胞本身的增殖和生长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必须条件。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肿瘤血管形成参数可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肿瘤细胞和宿主的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及白细胞均可分泌释放多种活性因子,诱导肿瘤血管形成。

这些活性因子包括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血管营养素、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肿瘤坏死因子(TNF—a)、EGF、TGF—a、TGF—J3和白细胞介素8(IL一8)。

PD-ECGF:对绝大多数细胞有极强的促分裂作用VEGF:仅对内皮细胞有特异性靶效应。

调节VEGF的分泌释放是目前较集中开展的工作,目的在于通过阻断肿瘤分泌VEGF来达到抑制肿瘤转移.并且已有乐观的报道。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望成为阻断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人继发器官通过侵袭方式进入机体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绝大多数在短期死亡。

肿瘤细胞死亡的原因:肿瘤本身的因素,可以是细胞自身缺乏变形性以至不能顺利通过循环管道系统;也可能是细胞缺乏形成癌栓的能力,或是肿瘤细胞表面缺乏粘附因子。

宿主因素则是多方面的,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清除肿瘤细胞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及血小板等.只有具有高度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才能摆脱上述种种易损因素,通过循环系统到达继发脏器,锚定粘附,逸出血管,最终在继发脏器增殖生长形成转移癌灶。

(一)肿瘤细胞锚定粘附大多数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在转运过程中被杀灭。

惟有少数高度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存活下来,并相互聚集形成微小肿瘤栓簇。

当到达特定继发脏器时,肿瘤必须牢固地附着在脉管内皮层,这是为以后逸出血管进入继发脏器基质增殖生长的先期准备和必要条件。

在通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期性频繁脱落更新。

因此磨损或撕裂的内皮可以形成暂时的裂隙,使基底膜暴露在外。

这种内皮的损伤和基底膜的暴露为肿瘤细胞的成功附着提供了基础。

肿瘤细胞在循环系统转运过程中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并绞结成簇,当脉管内皮损伤时有助于血小板的粘附,内皮细胞修复早期形成的纤维蛋白原可增强血小板的粘附能力。

肿瘤细胞-血小板簇可通过血小板与损伤内皮的粘附锚定在内皮表面,这是肿瘤细胞在继发器官定位附着的关键环节。

另一种肿瘤细胞锚定附着的方式可能是一些较大的癌栓被微小脉管截获。

由此可认为高转移潜能肿瘤细胞容易在循环系统中形成较大癌栓,进而有较大机会在继发脏器着床存活,最终形成转移。

(二)肿瘤细胞逸出循环系统逸出循环系统涉及到脉管基底膜的降解和穿透以及肿瘤细胞穿过脉管后在结缔组织中的移动。

局部脉管基底膜的缺损通常伴随癌肿转移,而良性病变则无此改变。

当肿瘤细胞与脉管内皮粘附后,可诱导内皮细胞回缩,从而暴露细胞外基质。

肿瘤细胞可以与细胞外基质的有机成分结合,这些有机成分包括纤维结合素、层粘素和血小板反应素,它们可促进肿瘤转移定位在特异的脏器。

在肿瘤逸出血管进入脏器基质的过程中可分泌释放多种蛋白溶解酶。

不同组织器官基质的有形成分因自身特有性质而不同,如骨结构,胶原结构等,使它们对不同的蛋白溶解酶反应不同,从而决定了各种脏器发生转移瘤灶有不同的易感性。

(三)肿瘤细胞定位生长当肿瘤转移细胞与继发脏器细胞接触时,可反应性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多种信号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单独或联合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

此类因子包含有正调节信号和负调节信号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1.肺衍生生长因子(LDGF一1):可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它对多种肺转移瘤细胞均有刺激作用,而对无转移能力肿瘤细胞无刺激作用。

2.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由转移肿瘤细胞产生,认为与肺的淋巴结转移瘤灶形成密切相关。

3. 1(IL一1) 和(IL一6):由肝转移肿瘤细胞分泌,能刺激转移肿瘤细胞的生长。

通过注射抗IL一1和抗IL一6抗体可抑制肝转移癌灶的生长,注射抗GM—CSF 抗体同样也能抑制肺转移瘤的生长繁殖。

负调节因子包括TGF—β,乳腺稳定蛋白及安飞调节蛋白,它们属于组织特异性生长抑制因子,在特定的器官发挥作用。

(四)转移的休眠临床观察到经成功切除原发肿瘤多年后患者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如眼黑色素瘤切除后患者可在术后20年发生肝转移而死于转移疾患。

这些存活的癌细胞如何保持休眠状态,并在远期产生恶性效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这些细胞可以单个或簇状种植和贴附在结缔组织并停留在细胞周期G0期,这样逃避了机体的杀伤作用。

也有可能这些细胞参加正常细胞周期循环,肿瘤细胞分裂和死亡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使得肿瘤细胞数目和体积保持稳定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