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技巧论文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同学;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化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同学的状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同学教活。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挖掘教材。

设计好问题与习题。

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

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把握要求,把握同学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同学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熟悉、提高熟悉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熟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组织老师学纲。

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老师仔细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其次,抓住备课这一关。

给时间让老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老师集中备课。

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讨论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如,在讨论新教材三班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当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把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效果。

“运用敏捷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引导同学独立思索,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

”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

依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实行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争论沟通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足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气,进行正面教育。

少年儿童具有仿照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

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同学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大数据背景下思想品德微课设计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形式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思维,创新思想品德课堂,在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寻求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新模式,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与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相结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1]它要求教师在5—10分钟内,将一个完整的知识讲解清楚,并创设一个主题式应用“小环境”。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深化理解,提升能力与情感。

我们以“走近法律”一课(原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为例,尝试以微课推动教学。

一、注重学习过程设计,凸显“学生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学习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展开的自主学习,它强调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

因此,学习过程的设计上必须比传统课堂更加生动,力求让学生在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学习中做到高效、专注。

为此,我们主要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从哪里出发?2.将引导学生走向哪里?3.应该创设何种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持续关注?4.素材的选取是否有效?5.如何确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和起点。

我们在设计中强调,教学目标必须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微课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例如,“法律的三大特征”是“走近法律”一课学习的概念基础。

因此,对于这一内容,我们将微课学习目标设定为:1.能够再认法律的三大特征;2.能够解释法律三大特征的含义;3.能够运用生活的实例,说明体现法律的哪一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篇1: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

我们要好好重视!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篇2: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论文•相关推荐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论文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的蓬勃开展,广大一线的教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然而,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所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它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

所谓“有效”,意味着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也可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开学第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因为面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例如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上课伊始从时事政治入手,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等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相当活跃。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造成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急于翻阅课本、搜寻问题的答案。

第一堂课就让学生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兴趣。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时期,新要求,对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促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环境;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47-01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阵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方能加以重视改变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很多教师不予重视,在此,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两点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社会的因素。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

现代社会有两个强势的组织类型,一个是官僚机构,一个是商业机构,这两种机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一致的,即摆脱道德的束缚,消除道德压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

在学校我们会向学生传播有关职业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就不得不为组织规则所束缚。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篇1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

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

快乐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

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

快乐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篇1】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中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论文

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论文

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论文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论文1思政课教学的能力要求信息时代带来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观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其特殊性表现为三个维度,即:第一,服务政治的维度;第二,思想改造的维度;第三,人的发展的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为指向的政治价值观再生产[5]。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交互性和周期性的教育,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既不是单向度的,也不是一次性的。

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传统单向度的灌输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分离的.认知模式基础上的,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导致教育沦为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和教化[6]。

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是思政课教育目的。

教学方式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7]因此要突出问题意识,不能回避问题,要注重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

决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忽略学生思想意识的动态管理。

教学内容方面,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在当今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摘要: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如何将课程所提倡的品德标准真正化身为农村学生自身的行动,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新思路、新途径,是同仁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滑坡等现象。

本人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推进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

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遵循规律,注重实效依据新课改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和践行水平。

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即要求一切从学校、学生、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知实际,因材施教,发对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

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做了认真的分析考察并进行了分类。

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类学生有区别地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其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深化,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整合典型例题进行强化训练,优化教学效果(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着力狠抓基本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无需求深求精;(3)对于学困生,则要根据其能力基础实际适当降低要求,全心全力抓好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强调从基本考点知识内容入手,力求学有所获,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提高课堂实效。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精选3篇)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精选3篇)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精选3篇)篇1:小学思品教学论文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耳濡目染熏陶学生心灵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

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子,不失时机渗透品德教育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尤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方面的素材可谓蕴含在各个单元。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德育因子,将其适当放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以良好心灵的升华。

如,学习动物这个单元的时候,如:dog,cat等,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动物不友好,一方面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物种逐渐减少,同时,也是在毁坏我们共同的家园,既培养了学生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关爱世间万物,呵护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不留痕迹滋养学生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时机,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效果。

否则,生硬的灌输、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春风化雨塑造学生心灵德育教育,重在感化熏陶,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遭致学生思想上的反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巧于设计,精于谋划,通过一些学生情感上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内化为思想上的认识。

如通过课余的单词拼读、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恰当的方法,将德育渗透与英语教学巧妙融合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长此以往,美好的品德必然犹如雨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成长为自信、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思品课堂论文六篇

思品课堂论文六篇

思品课堂论文六篇思品课堂论文范文1一、“开放式”——联系社会,引导实践统观思想品德教材,实践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

不少课文内容都是取自现实社会,距离同学身边很近的实例,因而在教学中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带领同学走向社会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或组织同学拟定实践主题,引导身心参加。

例如《要节省水电》一课,课文中主要介绍节省水电的事例,属于榜样教学。

为了挖掘课文的深层思想内涵,增加教育效果,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带领同学走出课堂,到学校四周的自来水厂和电站参观、访问,进行现场教学,让同学目睹自来水生产和发电的全过程,亲身感受工人叔叔生产劳动的艰辛,再回头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易于增加教学效果。

而在《做集体的小仆人》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则参照课文的内容,引导同学以“庆五一,颂祖国”为主题,自行组织支配一次班级文娱活动,然后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对这一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在实践中体会怎样做好“集体小仆人”。

这种教学方式,我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开放式”。

二、“表演式”——增加爱好,直观形象思品课的内容,虽说都通俗易懂、详细、明白,但依据学校生活泼好动,喜好直观的心理特点,若能根据教材不同内容特征,辅以表演之类的形式,使教学更生动,形式更多样,课堂气氛更活泼,同学爱好更高,教学自然也就更易见成效。

例如:有一位二班级的思品老师在讲授《集体力气大》一课时,为了让同学正确理解“集体力气大”的内涵,她细心设计了一个小品:让四个学校生搬一张桌子,先是四人朝四个方向用力,结果搬不动。

后来让四人朝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很快将桌子移动了。

小品形式虽然简洁,但同学投入专注,爱好很高。

经过小品的直观表现,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集体力气大,不等于人多力气大,发挥集体力气必需以团结为前提。

三、“摸拟式”——生动活泼,加深理解有些课文内容,靠单纯讲解说教,同学反应不很乐观。

教学效果就难免要打折扣。

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又尝试了另一种教法——“模拟式”。

用得好,既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同时也能使同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德育论文(优秀范文5篇)

德育论文(优秀范文5篇)

德育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德育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

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第二篇:德育论文浅谈儿童的学校德育内容摘要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在学生的学校德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为促进人的德性成长和发展而存在。

最近很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遍了大江南北,节目中五个孩子的行为举止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做得十分到位,也使得很多父母重视了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德育受重视程度。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校德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

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中,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关键词:学校德育首位主体可行性可持续性一、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学校教育应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德育要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个体的道德品质相统一。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需要做到“学为中心”。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思想和行为偏差,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总体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教学思想,而是要从学生出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建立全面深入的认知,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法律意识等,实现对班级学情的重要把握,然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其次,教师重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例如,在“让友谊之树长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集体探索性的学习等,让学生分享彼此之音质生活收获、趣味经历、学习成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集体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友谊的伟大之处,树立起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和情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素质。

二、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初中生年龄偏小,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学习自制力和专注力通常不高,对于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通常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说,其本身趣味性不强,教师教学时如果刻板的照本宣科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论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关键词】教学方法政治学科教学效果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学生才会拥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学得开心;老师出会有众多的学生参与和配合,教得舒心。

1.动脑“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抽象、概括。

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

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2.开口“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

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

3.动手“多做”笔者通过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生们能自觉做到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互相督促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适当练习。

笔者经常根据教材,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思想课的教学,本身实践性很强,气息浓。

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只有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

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

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论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论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论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的教学重要性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特质,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和社会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思想品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等品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社会成员。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一种通过情感激发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内容和情感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情感的共鸣和体验感悟道德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人物故事、观赏感人的影片、展示社会公益活动的成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实践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和意义。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环保活动等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讨论教育法讨论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来培养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的立场,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完善。

建立榜样教育法建立榜样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模仿优秀榜样来培养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的教学技巧
中考思品实行开卷考试,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对广大思品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注重以下三个教学技巧。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要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基础的知识。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

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

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

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

“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

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如:教学时,让“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在中考中能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

三、教师要关注课堂导入,注重联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移到上课的气氛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诗歌、音乐、故事、事例等导入新课,可以使大部分的学生,马上完成状态的转换,从而使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作为一名思品课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角色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技能,争取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让我们都来探索“渔”授予学生,让学生去捕获更多的“鱼”。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中学 716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