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性研究与评价资料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效果评价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效果评价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不仅涉及个体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讨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策略为了有效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1.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公众的健康意识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基础。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人们将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例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盖口鼻等。
2. 加强病毒监测与报告及时准确地监测疫情和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是防控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及时汇报机制,可以迅速发现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趋势,为下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 推行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近距离接触病患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4. 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推广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群的群体免疫水平,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策略一旦传染病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策略。
1. 隔离病患将传染病患者隔离,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隔离措施,如医学隔离、家居隔离等。
2. 追踪接触者追踪接触者是控制传染病蔓延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确定与感染者接触的人,及时进行隔离和观察,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3. 消毒和卫生措施定期进行场所的消毒和清洁,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的净化,也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4. 社会限制措施在疫情严重时,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控制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暂停公共活动等,来减缓传染病的蔓延速度,保护公众的健康。
疾病的防治性研究与评价
NNH。
NNH(The number needed to harm one more patients from the therapy):表示治疗多少病例中发生一例药物不良
事件。NNH=1/ARR
例3:某治疗措施引起的副作用发生率为64%,而在对照 组中出现类似的发生率为37%。 ARR=︳37%-64%︳=27% NNH=1/27%=4
目的是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4)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受试者要接受前后两个阶段、两种不同的 处理措施,然后对其效果进行比较。
合格的 研究对象 对照措施 + 洗脱期 研究因素 + (第一阶段) - (wash-out) (第二阶段) -
可比性好、节约样本量,但 难以做到双盲。
5)交叉对照(intersection control)
这一点上具有简单随机分组同样的缺点
整群随机分组(cluster randomization)
优点:实际工作中易为群众所接受, 抽样和调查比较方便,节约人力、物力, 因而多用于大规模调查。
缺点:抽样误差大,分析工作量大。
七.
设立对照
原因:
• • • •
不能预知的结局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效果的真实性有所差别。
二、是否对被研究对象有明确的限定
这是防治性研究能否正确被应用的重要环节。
根据研究对象选择的纳入和排出标准,可知道研究对
象的临床特点或类型,如应用此结果于相似的患者,应获
得相同的结果。
但要注意的是对研究对象愈加限定,就越会影响用于 一般患者的外推。 试验开始时,组间的临床基线状况是否相对一致?可比 性如何?
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报告
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报告根据题目所要求,我们将就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报告进行回答,下面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回答。
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是为了评估筛查试验所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这种评估通常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进行,目的是确定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筛查试验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即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灵敏度是指筛查试验能够正确检测出患病者的能力,特异度则是指筛查试验能够正确排除非患者的能力。
阳性预测值是指在筛查试验呈阳性结果时,被诊断为患病者的概率。
阴性预测值是指在筛查试验呈阴性结果时,被诊断为非患者的概率。
对于疾病筛查效果评估,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价。
第一种是以已知疾病状态为基准,评估筛查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与“金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筛查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第二种是以疾病的发病率为基准,评估筛查试验的预测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判断筛查试验的有效性。
在进行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时,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样本规模的大小,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其次,需要考虑到疾病的自然发病率和预测能力的变化情况。
此外,在进行评估时,对于不同疾病的不同筛查试验方法,也需要有不同的评估指标。
评估疾病筛查效果的结果可以提供给决策者和公众,以便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对疾病筛查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降低疾病病例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此外,通过对疾病筛查效果的评估,还可以优化筛查试验的方法和流程,提高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而言之,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报告是评估疾病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评估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同时,在进行疾病筛查效果评估时,还需要考虑到样本规模、疾病的自然发病率和预测能力的变化情况等因素。
评估结果可用于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优化筛查试验的方法和流程。
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12.01•【文号】卫疾控发[2008]68号•【施行日期】2008.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推进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部组织制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并研究制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岗位责任制度。
附件: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二○○八年十二月一日附件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目录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2.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一览表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项目和内容界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基本职责┃主要工作任务┃任务数量┃项目数量┃内容数量┃┣━━━━━━━╋━━━━━━━━━━━━━━━━━━━━━━━━━━━╋━━━━━╋━━━━━╋━━━━━┫┃┃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1.疾病预防┃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3┃16┃70┃┃与控制┃┃┃┃┃┃┃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课件
预防感染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能 够预防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能 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 复效果。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一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 长期服用中药汤剂结合针灸治 疗,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二
一名骨折患者,采用中药内服 外用结合推拿治疗的方法,促 进骨折愈合,缩短了病程。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接受度不高
由于一些人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足或者是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导致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 中的接受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策略
01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未来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将进一步提升。
推动骨伤科疾病预防和治疗理念的转变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未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 和推广,这些理念和方法将进一步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瓶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挑战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机理 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研究质量 不高、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 普及程度和推广力度还有待提 高。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建议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模板
2.对病程的估计
疾病发生后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到最后 的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之为病程。临床医师采 取医疗措施(医疗干预),必然会影响病程的长 短,并改变某种结局的概率即产生了与疾病自然 史不同的转归。
这种改变与采取干预措施的时间有关,在疾 病的早期就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往往会使预后 有较大的改善,否则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应努力 做到早期及时正确地诊断,采取恰当的医疗干预 措施,争取好的结局,缩短病程。
2.随机对照试验
用于预后评定指标的比较,通过比较判断医疗措 施孰优孰劣,同时还能发现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因 素。(王家良认为:该设计方案是不可行的)
3.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用于预后因素的研究。可以先从回顾性的临床资 料中进行筛检,然后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加以论证,从而确定是否为预后因素。(王家良认 为:队列研究是预后研究的最佳设计方案)
“接待四讲,诊断四步,治疗四定,预后四 良”是张金哲院士概括的接诊学新要素,被称 为“四四诀”。接待四讲:讲礼貌、静听、检 查、医嘱;诊断四步:查病情、病位、病因、 病理;治疗四定:定目标、路线、方法、实施; 预后四良:包括医者、病家、社会、经济各方 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节 疾病预后研究概述
获得生存率及其标准误的估计值后,可以进 行组间的生存率比较,从而了解治疗措施的优 劣。
三、生存过程的描述
随访资料经过整理后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 存率曲线,是描述生存过程的基本步骤,生 存率是评定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根据生存 率可以了解疾病发生后某结局的概率,评定 治疗的远期效果。
样本例数不同计算生存率的方法略有不同。
患某病活过一定时间的人数
生存率(%)=
×100%
观察期内该病患者总数
防治性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防治性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强。
防治性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防治性研究中的证据也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决定其可靠性和应用性。
什么是防治性研究证据?防治性研究是指为了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或病因而进行的实验或观察研究。
防治性研究证据是指在防治性研究中获得的数据或信息。
防治性研究证据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定性证据主要是指文献综述、案例报告等,能够提供一定的观察和推理依据,但无法定量评估治疗效果;定量证据主要是指基于系统性研究的实验或观察研究,能够提供定量化的证据数据,能够精确地评估治疗效果。
随着研究深入,关于防治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也在逐步形成。
下面我们将主要讨论防治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及其应用。
防治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1. 可靠性防治性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是指研究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价防治性研究证据的可靠性:•检查研究中是否出现数据操纵或缺失等操作;•检查研究中是否详细说明研究原因、样本大小、随机化分组、研究时间等方法细节;•检查研究中是否公开研究者的财务关系。
2. 效应大小研究中效应大小是指该治疗方法的总体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价防治性研究证据中治疗效果大小:•检查研究中作者是否公开了整个样本的数据;•检查研究中的置信区间。
3. 一致性防治性研究数据的一致性描述的是基于不同研究策略所得到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价防治性研究证据的一致性:•比较多个研究的强度和弱点;•检查是否存在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地方;•检查在不同研究中,相似的结果是否持续存在。
4. 直接性防治性研究数据的直接性是指研究结构是否足够精确,能够解释病因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下面是评价防治性研究证据直接性的相关方法:•检查研究的控制组的数据;•检查研究是否合理地回答了病因和治疗效果的依赖关系。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评价研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评价研究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OPH)近几年备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视,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的应急能力,以及处理结果都会对突发性疾病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价体系,可有助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反应灵敏度,对于今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25【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85-0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性发生的,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传染性疾病,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职业中毒、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其他对公众健康会造成影响的突发性事件[1]。
纵观全球,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过EOPH,如欧洲的疯牛病、美国炭疽等,我国出现过SARS、禽流感流行等,使得卫生部门必须加大EOPH上的财力、人力投入。
CDC为EOPH的核心组织,在发生突发卫生事件时,必须要做到率先响应、积极响应,其应急能力,直接影响到EOPH的处理结果,成功与否。
EOPH的最大特点便是突发性,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以任何形式出现,都不是人为可以预料的[2]。
因此,CDC对EOPH的评价应该以动态为主,事前、事中、事后等进行全程评估,确立危险后,马上采取应急响应。
本文对CDC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判断其评价方式。
1 CDC对EOPH的应急能力1.1 CDC对EOPH的应急能力现状。
近年来,EOPH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对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经调查研究显示[3],我国城市中均建立了紧急预案措施,本次的城市调查中有40个,其中,传染类EOPH事件有16个,中毒事件的预案措施11个,灾难事故预案措施9个,自然灾害预案5个,其他EOPH事件预案措施4个。
7治疗性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临床治疗设想的来源
➢ 通过对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 病学研究,寻找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 进而提出防治的设想。
➢ 通过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可能有效的 新疗法。
其疗效需要评价
➢ 临床治疗本身的复杂性 — 疾患的发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采用的治疗措施本身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作用 — 疾病本身以及机体反应性的复杂性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基线情况不一致,说明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差,可能对结论有影响。
➢一般通过严格的随机化分组可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4) 是否采用盲法
盲法是指患者、医师或研究者不知道患者接受的是治疗措施 还是对照措施;
临床试验可在四个水平上设盲 ➢ 研究者 ➢ 病人 ➢ 负责病人治疗的医师 ➢ 负责结果评定的研究人员
5)除试验方案不同外,各组患者接受的其他治疗方法是否相同
沾染(contamination) 当对照组额外接受了治疗组措施或其他有利的治疗,结果人为地 夸大了对照组的疗效 例1:在观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卒中 的研究中,可能因对照组成员,多次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感冒而出现 沾染。 例2:在比较硬化剂疗法与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再出血时,后 一组患者出现出血时,也被送去做硬化剂注射止血,此种情况亦称 为沾染。
➢失访的定义 指在试验某一时间点上,需要测定患者结果时,却不能找到该患者
➢失访的常见原因 ✓治疗有不良反应,患者不愿继续接受治疗; ✓或患者在随访这段时间中已经死亡; ✓由于症状已缓解,患者不愿继续治疗或随访; ✓患者由于搬迁离开原地址; ✓病人拒绝接受某些检查,特别是创伤性检查 ➢失访对结果评定的影响 (失访率超过20%,研究的结果不可信)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文稿演示
• 5、疾病本身特点
• 疾病是由病原体,或有关致病因素、 人体及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不同疾病本身有不同特点,其 预后也各不相同。
••66、、社社会会、、家家庭庭因因素素::
••如如前前所所述述,疾病发生生与与社社会会环环境境、、 心心理理因因素素相当密切。。社社会会经经济济发发展展 水水平平的的高高低,医疗卫卫生生设设施施的的好好坏坏,, 公公共共福福利利事业的服务务水水平平,,家家庭庭关关 系系的的融融洽洽程度,等都等要,影都响可病能的会预影后响。 到疾病的预后。
影响疾病预后的要素
1、早期正确诊断:
• 任何疾病能否得到早期正确诊断及 合理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要做到早期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1)普查;(2)定期健康体 检;(3)医院常规检查。由于临床 面临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对待疾 病的早期诊断措施
宜考虑下述原则:(1)凡早期 发现的患者,采用有效治疗后, 能改善病人生存能力或延长生存 期者;(2)患者若被早பைடு நூலகம்疑诊, 能获得进一步确诊和治疗者; (3)依靠早期诊断措施而发现 的临床前期患者不适用于经济条 件差、居住过远的山区人群,因 限于条件,难以接受进一
研究和评价疾病预后的目的
1、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
通过对疾病预后的研究,可 使我们充分认识各种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充分认识疾 病对人体造成的各种后果及危害 性,为有效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以便更好地治疗和预防疾病,并 改善疾病和预后。
2、探索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 任何疾病发病以后,都要经过 长短不等的病症过程,逐渐发展为 痊愈、残废、死亡等各种不同的结 局。其中有很多影响疾病预后的因 素,因此,必须探索影响疾病预后 的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 防止因素,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临床治疗和预防性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临床治疗和预防性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万朝敏王家良临床研究与其他研究不同,研究对象是病人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人群。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又是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成员,极大地受到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往往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甚至造成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结论与真实情况相反,如果这些结果及结论用于病人及人群,将会影响防病治病的结果,有的甚至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害处。
如何发现具有效力的防治措施呢?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可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获得研究的真实结果。
在临床治疗性和预防性研究中常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观察性研究即一组患某种病的病人或人群,给予了某种特定的治疗或预防,使患者获得痊愈,好转,无效,死亡,后遗症等不同的结局或观察预防的效果,从这些结局中,分析总结,得出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例如:用青霉素治疗小儿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从患儿不同的结局中分析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
临床研究中若无对照组,临床试验则可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临床常开展的某些新药的治疗研究,由于患者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作用,有些药即使对某些疾病无治疗作用,在受到暗示的患者身上也能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
因此,必需在试验中设立安慰剂对照组,以排除暗示治疗的作用。
有很多疾病我们不能肯定其发展的必然结局,此现象我们称为不能预知的结局(=*%’$0/-&3.$+=(-+)$)。
例如,当我作者单位:H"F F C"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万方数据流行病学教研室们用一种新药治疗脑出血后瘫痪,患者的康复过程差异很大,如果没有对照,则很难评价我们所用的药物的效果。
如有人研究某种中药治疗乙肝,随访数年,发现这组病人中有部分:I4?1转阴,乙肝:I4?1的转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可以自然转阴,由于无对照组很难评价其效果。
当然对于能预知的病程,则可不用对照组,如狂犬病和艾滋病病死率几乎达"F F J,若某疗法可治愈就不用设对照。
疾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研究
疾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研究疾病模型是指描述疾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及其预后的数学模型,是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疾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1.数据收集建立疾病模型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数据可以来源于疾病研究、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等,数据类型包括基本信息、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等。
2.建立模型建立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系统动力学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生物统计模型等。
其中,生物统计模型是最常用的建模方法之一。
生物统计学家可以通过现有数据来研究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案等问题,建立预测模型,以辅助临床医生治疗患者。
3.模型验证与修正建立完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模型验证是指使用新的数据测试模型的准确度,模型修正是指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模型存在问题时对模型进行修正。
二、疾病模型的评价方法1.预测准确度预测准确度是评价疾病模型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预测准确度的计算方法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ROC曲线等。
2.可解释性模型的可解释性指模型结果是否容易被理解和解释。
良好的模型应该是可解释的,并且能够提供关于疾病机制和治疗影响的新见解。
3.稳定性模型的稳定性指模型是否能够在不同数据集上得到相似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模型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如果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那么该模型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
三、疾病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1.个性化医疗疾病模型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医疗,根据患者的特征和疾病进程,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后预测。
2.药物研发疾病模型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通过建立模型,科学家可以在易感人群中预测药物的疗效、副作用等,并为药物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3.健康管理疾病模型可以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疾病模型,医学专家可以预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总之,疾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研究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PPT课件
4 .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具体内容是否明确可行, 不同组间接受的其他处理是否一致?
1)对照组的设置 2)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可行性---要求对措施的内容和方法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如有关药物 治疗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另外,是否采用了相 关的其它配套治疗。
5. 是否采用盲法
盲法是指研究对象、研究者或资料分析者是否知道患者接受的是 治疗措施还是对照措施;
ARR=CER-EER (2)RRR:相对危险降低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
RRR=(CER-EER)/CER 可用百分率表示 (3) NNT=1/ARR (防治一例不良事件需治疗的病例数)
同样方法可以计算有关药物不良事件出现的大小,即 NNH。
NNH(The number needed to harm one more patients from the therapy):表示治疗多少病例中发生一例药物不良 事件。NNH=1/ARR
2. 研究对象是否真正随机分配?分配方案是否隐藏?
1)患者是否真正随机分配是决定防治性研究科学性最关键的问 题 采取随机化分配治疗方案,主要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 保 证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2)分配方案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即研究者只按随 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号纳入患者 ,研究对象和执行者均不 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 常用方法: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字的软件,使用编号 的容器,中央处理系统,不透光的序列编号信封等。
随机对照试验Jadad评分量表
质量标准 1.随机序列的产生 1.1恰当: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 1.2不清楚:随机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 1.3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 2.随机化隐藏 2.1 恰当: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序列的方法 2.2 不清楚: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 2.3 不恰当:病例号、交替分配、日期、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 信封以及任何不能防止分组的可预测性的措施 2.4 未使用 3.盲法 3.1 恰当: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 3.2 不清楚:试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 3.3 不恰当:未采用双盲或盲法不恰当 4.撤出与退出 4.1 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
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策略与效果评价研究
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策略与效果评价研究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给水稻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化学防治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就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策略与效果评价进行研究。
一、防治策略1. 病害监测与预警在水稻生长期间,及时监测田间病情是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通过在田间设置监测点位,定期巡查,并结合叶片病斑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及早发现病害发生的趋势,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2. 化学药剂的选择在化学防治中,选择合适的药剂是保证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抗稻瘟病药剂包括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环唑醇等。
不同的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药剂时需要充分考虑药效、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3. 药剂的使用方法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也是决定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药剂的喷施时间应选在病害发病初期或病害流行的高发期。
同时,在药剂的喷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浓度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毒害问题的出现。
4. 药剂的喷施技术药剂的喷施技术也会直接影响防治效果。
常见的喷施技术包括手持式喷雾器喷施、机动喷雾器喷施等。
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喷施技术,并注意喷施的均匀性,保证药剂能够充分覆盖病害部位,提高防治效果。
二、效果评价方法1. 田间效果评价田间效果评价是评估化学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立不同处理组,喷施不同药剂和不同浓度的药液,对比观测病害发生情况和病程发展速度,可以初步评估药剂的防治效果。
同时,还可以结合产量指标和稻谷品质等指标,综合评价药剂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在评价化学防治效果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可以进一步了解药剂对病原菌的影响程度。
通过采集病害部位的病原菌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可以判断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3. 药剂残留检测为了保证水稻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对药剂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测也是必要的。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考核试卷
C.医疗保险项目
D.健康教育项目
20.在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以下哪个环节需要关注项目实施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A.项目目标设定
B.项目实施
C.项目监测与评价
D.项目总结与反思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肺炎
D.冠心病
7.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反映项目实施效果?()
A.项目进度
B.项目预算执行率
C.目标人群健康状况改善程度
D.项目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8.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评估流程?()
A.确定评估目标
B.制定评估方案
C.实施评估
D.疾病诊断
9.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内容?()
10.提高公共卫生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_______和_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治愈疾病。()
2.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只需要关注项目实施后的效果。()
3.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项目中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策略是()
A.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请论述在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项目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并提出具体措施。
防治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PPT文档共20页
除试验方案不同外,各组患者接受的其他治疗方法是否相同
沾染(contamination) 当对照组额外接受了治疗组措施或其他有利的治疗,结果人为地 夸大了对照组的疗效 例1:在观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卒中 的研究中,可能因对照组成员,多次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感冒而出现 沾染。 例2:在比较硬化剂疗法与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再出血时,后 一组患者出现出血时,也被送去做硬化剂注射止血,此种情况亦称 为沾染。
是否根据随机分组的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结果分析
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
是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是否最 终接受分配给他的治疗
• 可防止预后较差的患者在最后分析中被排除出去 • 保留随机化分配的优点 •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增加.
完成治疗分析(per protocal,PP分析)
随机化隐藏即研究者只按随机化设计的顺序号纳入患者 ,执行者 不知道患者将接受何种治疗
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是 否均进行了随访
研究对象随访是否完整,对于决定结果评定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随访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疾病有足够的长度
➢失访的定义 指在试验某一时间点上,需要测定患者结果时,却不能找到该患者
干预措施的治疗效应如何
评估疗效大小时,应考虑其在临床上的显著意义和统计学意义。 评价参数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度除以对照组的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减少(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 治疗组比对照组减低的危险度除以对照组危险度 RRR=(对照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率)/对照组发生率 ➢绝对危险度减少(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鹏. 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的现场试验. 见:钱宇平, 李立明, 主编. 流 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3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p97-107.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问题与讨论
1、试述“观察性研究”的局限性? 2、何谓实验?“实验”和“观察”的区别? 3、如何评价某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如何评价某疫苗的预防效果? 5、如何评价饮水加氟的预防效果?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基本原理
应用正确的研究方法阐明处理因素作用于 研究对象的真实的受试效应。
如“多沙唑嗪对临床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 效分析”,降压药物多沙唑嗪(处理因素)、临 床高血压病人(研究对象)、血压变化(试验效应)。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疾病的自然史
目前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自然病程不完 全了解,预后判断困难。临床医生往往根据疾病自然 病程或病人预后,评价各种治疗措施效果;且疾病多 有一定的自愈率,“疗效”可能与疾病自然病程相偶 合;再如,慢性非自限性疾病如SLE的病程长,病情 可出现自行缓解和活动性,呈现波浪形曲线,若没有 对照,可将病情的缓解误认为疗效。
(1)治疗感染性腹泻
解放军31医院侯生录等报道:用WS-生物频谱治疗仪 治疗感染性腹泻108例,治愈率72.22%,总有效率89.81%。
(2)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组织炎
云南省人民医院理疗科许丽辉,谢竹青报道:使用 WS-生物频谱治疗仪治疗风湿性关节痛83例,总有效率 93.93%,治疗肌纤维组织炎50例,总有效率98%。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例1 有人将施行剖宫产手术1562例中的735例在剖 宫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作为实验组,其适应 症 是 : 破 膜 和 总 产 程 都 不 超 过 24 小 时 , 无 感 染 (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正常)以及第一胎产后本 人同意放置节育器者;余827例作为对照组,仅单 纯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对象的术后出血、恶露 干净时间和术后副反应等指标。
偏倚效应(bias effect)
临床试验中各种人为造成的偏倚可歪曲真实的 疗效,包括选择偏倚、观察偏倚和混杂偏倚。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通过严格设计,优化各种实验条件 (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应用盲法等),可 以正确地评价处理因素的实验效应。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设计模式
处理 实验组 研究 随机 人群 对照组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安慰剂效应
某些疾病患者,因依赖医药而表现出一种正向心 理效应。当以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时,其 “效应”中可能包括安慰剂效应。
只有设立对照,才易于对治疗效果下结论。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正在进行的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常是有利的影 响)。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防治性研究的设计
在人为控制或改变研究对象状态的条件 下,阐明研究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所产生 的效应。
三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受试 效应进行的周密计划和安排。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处理因素
三要素
指对受试对象人为施加的外部因素,是研究者 观察、研究的因素。
处理因素的性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社会心理等。
处理因素的强度、施加方法等对实验结果有较 大影响,实验设计时应严格限制,并进行标准化。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受试对象 病人(临床试验),正常人
(现场实验),社区(社区干预试验)
受试效应 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产
生的一系列变化或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指标 来反映。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设计原理 设计的内容 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主要类型 设计的几种技术 防治性研究的评价(标准)原则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James Lind (1716-1794)
维C 缺乏-坏血病 (1747) Vitamin C deficiency--scurvy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Edward Salk
Thomas Francis,Jr
脊髓灰质炎疫苗(poliomyelitis vaccine)现场试验 (1955)-美国+加拿大 疫苗组(vaccine)200,745 人,安慰剂组(placebo)201,229 人 保护率(Protective rate):60-90%
分析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例2 某报载,应用XX研制的WS-生物频谱治疗仪治疗有关疾 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为此,国家科委成果管理办公室 专门发文(92国科办第110号)要求在医疗单位和家庭中 推广使用WS-生物频谱治疗仪。现将该报登载的几例临床 疗效考核报告抄录如下,请对此几例临床疗效考核报告加 以评述。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盲法原则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对照原则
设计的首要原则。设立对照是比较的基础,以排 除研究中非处理因素引起的干扰效应,进而显露出处 理因素的真实效应。
研究对象知道研究工作的内容,常影响其行为。 如研究对象因迷信有名望的医生和医疗单位,而产生 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干预措施产生正面效应。也有 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疗单位而产生负面效应。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向均数回归(regression to the mean)
即一些极端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有向均数回归 现象。如血压水平处于特别高的5%的人,即使不 经过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血压可能会降低一些。
确立研究目的
确定设计方案
处理因素
研究对象
观察指标
处理因素个数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指标筛选
处理因素水平 研究对象的数量 指标的测量
处理因素标准化 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方法 指标的标准化
研究实施
数据收集
数据统计处理
研究结论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随机、重复、盲法,这是鉴定和衡量防 治性研究是否科学合理的基本依据。有效 析统无效 Nhomakorabea 有效 分
无效
论结
疾病防治性研究及评价
设计的内容
专业设计 指运用专业理论技术选择恰当的处理
和结局效应而进行的设计,主要阐述科研实验的创 新性和有用性,体现研究的深度和学术水平。
统计设计 指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的设计,主
要是为了减少或控制误差。
具体设计技术路线见图1。
选题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