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 01(绪论)
第一章 绪论生物化学
静态生物化学
动态生物化学
糖类化学 脂类化学 蛋白质化学 核酸化学 酶学 代谢与能量 糖类代谢
静态生物化学
动态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 核酸代谢 代谢调节
蛋白质的降解 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核酸的降解 核苷酸代谢 核酸的生物合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O2
CO2+H2O
光合作用:在多种酶的催化下,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 光能,把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1)遗传的化学本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酶作用的化学本质
(3)能量转化的化学本质
一辆汽车怎样行使开动? 一个正常人靠什么生存下去? 植物靠什么来生存?
生物化学的内容
研究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结构、 化学性质和功能(主要有糖类、 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维生 素和激素) 研究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生 命活动中进行的化学变化,即新 陈代谢及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和调节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生物化学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Second level Third level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谷 娜
Fourth level Fifth level
第一章 绪论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20%(课堂出勤+回答问题+作业) 期末考试成绩80%(闭卷)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第二版) 古练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
教材的特点 1)针对化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容易,需要 补充 2)从化学的角度出发
生物化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点滴积累
1. 生物化学概念 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 构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 2. 叙述生化阶段 为生物化学发展的初期阶段。该阶 段主要探究、鉴定生物体化学组成。 3. 动态生化阶段 主要研究糖、脂类、蛋白质和核 酸的新陈代谢及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代谢调控。 4. 分子生物学阶段 主要探究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 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和阐明生长、分化、遗传、 变异、衰老和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规律。
分子生物学 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从广义的角度可将分子生物学视为生物化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生物化学是医学和医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 础课程。
●生物化学则为医学各个学科从分子水平探讨 正常或疾病状态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 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由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相结合而快速发展起
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有可能生产人体内几乎所有痕量、稀有 的多肽和蛋白质, 这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 程和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制药从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上市至 今新批准用于治疗的生物技术药物已超百种,我国亦有包括 胰岛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胸苷激酶基因工程细胞制剂,乙肝疫苗共20多 种生物技术药物批准上市。 因此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是药学专业学生 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微生物发酵是制药工业生产微生物药品的重要手段。其
理论基础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利用酶转化法,尤其是应用固定化酶生物反应器改进制 药工艺,已在有机酸、氨基酸、核苷酸、抗生素、维生素和 甾体激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如利用青霉素酰化酶转化法生产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霉 素;利用β-酪氨酸酶制造多巴。另外在GSH、FDP、L-卡泥 汀、L-麻黄碱中间体等产品的生产也已获得成功。
生物化学1.绪论PPT课件
1.3 研究新陈代谢规律及其调控是开发微生物发酵工业 的基础
氨基酸、酶(含遗传工程酶)、抗生素、植物生长激 素、维生素C等也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手段进行生产。发酵 产物的提炼和分离及下游加工技术也必须依赖于生物化学 理论和技术。此外,研究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控 制对于选育高产优质的菌株﹑筛选最佳发酵理化因子及提 高发酵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蛋白质
该法则是生物体传递并表达遗传信息的基础。
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非常复杂,而生物体的各种反 应却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受到精密的调节机制调控 的,其中包括细胞或酶水平的调节以及激素和神经系统 的调节。
2)和 3)这部分内容反映生物体内物质能量转化的动态 过程,被称为动态生化。
2. 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药学基础课程,也 是现在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从分子水平阐明 生命现象本质,是学习、认识疾病,认识药物治 病原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同时,生物化学基础研 究及其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药学科学的发展具有越 来越来密切的联系,呈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生化往往是阐明机理,选择合理工艺途径, 提高产品质量,探索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的理论 基础。
1.2 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促进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
生化药物是一类采用生化方法化学合成从生物体分离、纯 化所得并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基本物质。这些 药物的特点是来自生物体,基本生化成份即氨基酸、肽、蛋 白质、酶与辅酶、多糖(粘多糖类)脂质、核酸及其降解产 物。这些物质成分均具有生物活性或生理功能,毒副作用极 小,药效高而被服用者接受。生化药物在制药行业和医药上 占有重要地位。如氨基酸、核苷酸(所谓基因营养物)、 SOD、 紫杉醇等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化 绪论
绪论
一. 生物化学的涵义-基本概念
3. 生命活动的过程是由成千上万个生物化学反应组成, 生命活动的过程是由成千上万个生物化学反应组成, 但这些反应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网络状的途径形式存在。 但这些反应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网络状的途径形式存在。 例如在生物体内合成乙醇反应。如果从一个反应来看, 例如在生物体内合成乙醇反应。如果从一个反应来看,精 确和调控这些反应(或途径)是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确和调控这些反应(或途径)是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1950年,Pauling提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a-螺旋 1950 Pauling a1953年,Watson & 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 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 1953及1975年,Sanger分别研究出蛋白质序列和核酸序列 的测定方法 1961年,Jacob & Monod 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绪论
一. 生物化学的涵义-基本概念
要理解生物化学的真正涵义首先要了解生物化学研 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我们已经知道, 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我们已经知道,与 无机化学比较,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 无机化学比较, 及其变化规律,它是生命的化学。这一基本特性一直相 及其变化规律,它是生命的化学。 伴着的生物化学学科的诞生、成长和发展。 伴着的生物化学学科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经过一个多 世纪的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世纪的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生物化学家已经建立起来一 些基本原理,一方面已经帮助人们去理解生命的奥秘, 些基本原理,一方面已经帮助人们去理解生命的奥秘, 另一方面使我们对这门学科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使我们对这门学科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 些原理包括: 些原理包括:
生化工程绪论
过滤设备
生物工程发展史
天然细胞
3、现代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代谢工程 细胞工程
工程细胞
分离工程
酶
生化反应器
分离工程
代谢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生物活性物质
(1)基因工程:
1973,Cohen等 DNA体外重组以及E. coli转化
转基因工程菌株的培养、 质粒稳定性,环境 安全性 基因工程药物的提取:蛋白纯化,复性 低压层析系统(轴相分离) HPLC (径向分离) 膜分离技术
生化工程定义
生化工程:运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进行工业开发, 使之成为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
生化工程是为生物技术服务的化学工程。
(3)连续发酵
二十世纪40年 代末提出概 念 1950,Monod; Novick and Szilark各自 独立提出恒 化器概念
生化反应器
生化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生化工程的概念 学科的诞生 学科的发展 和生物工程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内容 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 学习方法,参考书和网站
生物工程发展史
1、原始阶段
传统发酵技术: 酒、酱制品、 腐乳、食醋、 干酪等
生物工程发展史
2、近代 (1)纯培养发酵 列文虎克 ,巴斯德 ,赫克 面包酵母发酵生产 补料液体通风发酵 丙酮丁醇发酵 培养基灭菌技术
Diagrams
of various important enzyme reactor types.
(4)代谢工程
生物化学第一章绪论
1965年, Holly 排出酵母tRNAAla 的一级结构 1966年,Nirenberg & Khorana 破译了遗传密码 1970 年, Temin和 Baltimore 几乎同时发现逆向转录酶,证 实了 Temin 1964 年提出的“前病毒假说”,阐明在劳氏肉 瘤病毒(RSV)感染以后,首先产生含RNA病毒基因组全部 遗传信息的 DNA 前病毒,而子代病毒的 RNA 则是以前病毒 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 1972 年~1973年, Berg 等成功地进行了 DNA 体外重组; Cohen创建了分子克隆技术,在体外构建成具有生物学功能 的细菌质粒,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在此同时,Boyer等 在 E.coli 中成功表达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 因
后发现维生素
1926年,美国化学家J. B. Sumner首次得到脲酶结晶 1912-1933,生物氧化得到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30 年代,陆续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 蛋白酶,从而进一步证明酶是蛋白质
30年代,英国生化学家A.Krebs提出尿素循环和三羧 酸循环 40年代,能量代谢的提出为生物能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此外,糖酵解途径、光合碳代谢途径得到证明,发 现了维生素和激素、血红素、叶绿素等
第一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农作物抗性和耐贮 性的转基因植物源食品。
这一代的转基因食品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初,是以转入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 以及延迟成熟基因等为主要特点。
转基因抗虫水稻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生物化学-第一章绪论
脂肪酸、甘油和胆碱
•它们是脂肪和类脂质的组 成成分。类脂质中磷脂是 组建生物膜双层脂质的基 本物质。
2.物质代谢及调控
生代谢物是体生的物基体与本外特界征的新物陈质交代换谢过。程,
是活细胞进行的复杂的系列酶促反应过 程。
第一阶段:消化吸收
第二阶段:中间代谢过程
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第三阶段:排泄阶物段质互变、代谢调控和
SOD
对后续课程的作用
病理学 本课程为炎症、肿瘤、肝性脑病、酸碱 平衡学习提供分子基础。
药理学
酶类、溶栓类、肿瘤化疗类、抗病毒类、部 分降压类、糖尿病治疗类、降脂类药物的学 习均需生物化学知识。
专业课
内、外、妇、儿等专业课程发病机理、诊断 、治疗的学习必需有生物化学知识。
❖ 对象:一切生物有机体。 ❖ 医学生物化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
及动物实验研究获得大量有关生物分子的知识, 也可通过临床医疗实践积累人体生物化学的资 料。 ❖ 应用:其理论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研 究。又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联系广泛。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生化的研究范围涉及整个生物界, 其内容以介绍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化 学物质和共同遵循的基本代谢规律 为主,适当结合专业实际。 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20种氨基酸
2种单糖
•氨基酸是组成所有蛋白质分 子的单体,也参与许多其他结 构物质和活性物质的组成。
D-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 产物,也是多糖化合物的主要单 体分子。D-核糖是核苷酸的组成 成分。
5种芳香族碱基
2种嘌呤(腺嘌呤和鸟嘌呤)和 3种嘧啶(胞嘧啶、尿嘧啶、胸 腺嘧啶)分别参加核苷酸的组 成。核苷酸是DNA和RNA分子 的前体,也是核苷酸类辅酶和 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等三磷酸核 苷酸的前体。
生化出题
1绪论(3题):名词解析: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生化工程是生物化学与化学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运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是规模的以活的细胞或酶作催化剂的生物技术成果进行工程开发,使之成为工业规模的生物反应过程。
简答题:一般的生化反应工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答:1 、原材料的预处理2 、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 、生化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4、产物的分离纯化(包括初提纯和精提纯)判断题:1、二十世纪50年代青霉素工业化生产是生物制药进入了现代生化工程产业化生产的标志,是现代生化工程的里程碑。
(X)2培养基的灭菌(9题)多选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 )A:温度越高,K值越大,微生物越容易死亡B:温度越高,K值越小,微生物越容易死亡C::热阻越大,越耐热,微生物越不容易死亡D:热阻越小,越耐热,微生物不易死亡简答题杀菌与灭菌的区别?杀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芽孢和孢子判断题:与连续灭菌相比,间歇灭菌有利于减少热敏性营养物质的破坏。
(X)简答题:芽孢或孢子的热阻要比营养细胞的热阻大的原因?a.芽孢具有吡啶二羧酸,能增强对热抵抗力b.芽孢厚而且结构致密,热不透过c.芽孢的有利水分少,蛋白质含水量较营养细胞蛋白质含水量低。
简答题:湿热灭菌原理、灭菌条件、灭菌不利方面。
原理: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很容易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
灭菌条件:121摄氏度,30min灭菌不利方面: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会产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
因此,在工业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尽可能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外,还要尽可能减少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判断题:在一定温度下,各种不同微生物的比热死亡速率常数值相等。
生化重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四章酶第五章糖代谢第六章脂类代谢第七章生物氧化第八章氨基酸代谢第九章核苷酸代谢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第十二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四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第十五章细胞信息传递第十六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第十七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动物生物生化 绪论
动物生物生化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生物化学是研究什么的?长期以来人们曾经定义为: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的一门科学,简称为生命的化学。
即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组成生物的这些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化学变化与生物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义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随着对生命现象不断深入的研究,这个定义就不能明显地表示出当前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前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是怎样表现出生命活动现象的。
大家知道,每个生物个体都是由很多种物质构成的,在其中许多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是体现生命活动的最主要物质。
然而,从生物体中提取出任何一种物质,即使是任何一种蛋白质或核酸,都不能独立的表现出生命活动。
只有当它们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例如肌肉收缩。
执行肌肉收缩机能的主要物质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提纯的肌动蛋白或肌球蛋白单独存在时都不能表现出肌肉收缩现象。
只有将这两种蛋白质放在一起,并加入ATP(提供能量)时,才可见到简单的收缩现象(两种蛋白质构成的丝缩短)。
当然在体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在体内和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相结合的还有多种其他蛋白质,这样使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受着神经等的调控。
现已知,许多生命现象(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离子的转运等)都是由于类似肌肉收缩的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是能够特异的彼此识别和识别其他分子的,从而能够特异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并表现出特定的生命活动现象。
那么,生物分子是怎样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所遵循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当前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因此生物化学可定义为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认识生命现象,揭示生命的本质,人类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至今仍在不断探。
在此过程中围绕着生命科学,人们创立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及医学等学科。
同时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
生物化学_01 基础生物化学 绪论
3.机能或分子生物化学时期(1953年以后) 3.机能或分子生物化学时期(1953年以后) 机能或分子生物化学时期(1953年以后 ——现代生物化学时期。 现代生物化学时期。 现代生物化学时期 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的遗传关系、人为干预生命过程。 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的遗传关系、人为干预生命过程。 DNA分子结构认识为标志 分子结构认识为标志。 以DNA分子结构认识为标志。
动态生物化学时期(1903 (1903年 1953 1953年 2. 动态生物化学时期(1903年—1953年) -- 建立与发展阶段 重要分子的发现和物质代谢途径的确定。 重要分子的发现和物质代谢途径的确定。 营养学:发现了人类必需氨基酸, 营养学:发现了人类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多种维 生素。内分泌学: 发现了多种激素。 生素。内分泌学: 发现了多种激素。 1926年 脲酶结晶。 1926年,Sumner 脲酶结晶。 1937年: Krebs TCA循环。 1937年 TCA循环。 循环 1940年 Embden,Meyerhof,Parnas阐明了EMP途径 阐明了EMP途径。 1940年:Embden,Meyerhof,Parnas阐明了EMP途径。 生物体内主要物质代谢途径与调控机理的阐明是生物 化学的第二个里程碑。 化学的第二个里程碑。 1951年 , Pauling & Corey 研究了多肽的二级结构。 1951 年 研究了多肽的二级结构 。 1960年 Micheali酶动力学。 1960年,Micheali-Menten 酶动力学。
三. 生物化学的内容 3.研究生物体的信息代谢。 3.研究生物体的信息代谢。 研究生物体的信息代谢 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与调节, 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与调节,是分子生物学的基 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 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 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 变化规律的科学。
深入水平,抓住本质,把握规律。
(二)生物化学的分类
1.依据研究对象分类 动物生物化学(animal biochemistry)、 植物生物化学和微生物生物化学;研究对象为一 般生物则称普通生物化学(general biochemistry)或称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 2.依据研究目的分类 医学生物化学、工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化 学、食品生物化学等 。
3.20世纪生物化学的发展
在18世纪化学家的努力下和19世纪生物学特别是 在生理学发展的基础上,通过20世纪许多生物化学家 的努力,生物化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体系 完整、内容丰富的新学科。
(1)酶的结晶
192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ames B Sumner(1887~1955)第一个成功地制成了晶体脲酶 (urease) ,随之而来的是1930~1933年另一位美国生物化学 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ohn H Northrop(1891~1987)制得了 晶体胃蛋白酶(pepsin)和胰蛋白酶(trypsin)。这2项研究 成果是当时酶学上最为可喜的突破,因为有了晶体纯酶就为体外 研究个别酶的生物功能铺平了道路,从而开辟了酶学研究的新领 域。
美国的 H P Bowditch(1840~1911),毕业于Havard大学 并在该大学工作,1871年从德国Leipzig大学Carl Ludwing实验 室留学回美,在Havard大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生物化学研究室; R H Chitteuden(1856~1943),毕业于Yale大学,1878年师 从Wilhelm Kǘhne学习,1879年在Yale大学正式成立了生理化学 系及教学研究用实验室,主要是研究人体蛋白质的需要,开辟 了美国的营养学研究途径。在培养生物化学人才方面,他的功 劳很大。 英国的 F G Hopkins(1861~1947),毕业于London大学, 英国生物化学的开山大师,所在的Cambridge大学生化学系为全 世界培养了众多生化人才。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录
绪论(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 核酸化学(3) 酶(6) 生物氧化 (2) 糖代谢(6) 脂代谢(4)
第八章 含氮小分子代谢(4)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7)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4) 第十二章 血液生物化学(2) 第十三章 一些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化学(3) 第十四章 乳和蛋的化学组成与形成(2) 共48学时,计3学分。
对四个现代化的许多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化学领域的重 大问题,如遗传工程、光合作用、生物固氮、酶的应用、代谢调控等。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 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 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 更新。
——恩格斯《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 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 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哲 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 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共分5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 353年
明代李时珍(1518~1593)长期亲自上 山采药,著成《本草纲目》,共载药物1 880 种;
公元1637年,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甘嗜》记载了甘蔗的栽培技术以及制糖设 备和工艺过程,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其 中用石灰澄清法处理蔗汁的工艺,迄今仍为 世界公认的最经济的方法。
2.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出现 (1)萌芽期(1917~1924) 生理化学, 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独立成系,主任 吴宪; (2)发育期(1925~1936) 北京协和医学 院研究成就主要为蛋白质变性学说,营养学、免 疫化学、临床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 (3)苦斗期(1937~1949) 郑集,《A Laboratory Manual of Biochemistry》 、《实 用营养学》;1941年在重庆召开第一次全国营养 会议 ,成立中国营养学会 。
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物系和上海试剂二厂,1981年胜 利完成。
(二)国际生物化学发展概况
最初称生理化学,1903年法国人Carl Neuberg(1877~1956) 首次使用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这一名词。
1.18世纪生物化学的萌芽
法国的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首先研究 动物的体温和呼吸,他是第一个证明动物体的产热是由体内物质 氧化而来的人。
名片(namecard)
李庆章,男,1953年1月生于河北清苑。博 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长期从事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 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泌乳生物学及乳腺 功能调控、动物重要功能基因资源的创新利用、 天然资源中生物活性(功能)物质的开发利用。
1982年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八五”、“九五”、“十 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和重大项目等25项;获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 项和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 果奖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13篇,其中SCI收录30篇, EI收录6篇,ISTP收录5篇,CA收录118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2部。
2.19世纪生物化学的雏形
1828年,德国化学家 Frederich Wohler(1800~1882)在实 验室用加热法将一致公认的无机化合物氰酸氨(NCONH4)合成为 众所周知的有机化合物尿素(NH2CONH2)。 德国化学家Justus Von Liebig (1803~1873) 研究动植物生 理学,阐明了动物身体的产热是由于所吃食物在其体内“燃烧” 而来。Liebig 首先提出将食物成分分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物 质,并对代谢(metabolism)下了定义。写成了最早的两本类似 近代生物化学的专著《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和《动物 化学或有机化学在生理学及病理学上的应用》。
3.研究生物体各种物质的结构、代谢和生物 学功能与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生命活动的特征:新陈代谢、环境适应(反应性)、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生命现象最本质的东西是自我复制、自我装配、自我调节/核蛋白 (nucleoprotein)。
4.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为提高人类 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生命水平服务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八记有利用曲 的滤液进行酿造 而西方到公元1897年德国人布希纳
(Eduard Buchner)才发现酵母菌滤液的发酵作用,比我国晚
; 唐代孙思邈(581~682)用米糠熬成的粥 来治疗脚气病,用猪肝治疗“雀目”; 北宋沈括(1031~1095)《良方》卷一记 有从人尿中提取相当纯净的性激素制剂——秋 石,成为近代内分泌学的开端; 北宋寇宗奭(生卒年不详)的《本草衍义》 卷二十中载有“生大豆,……又可硙为腐”。
2.研究生物体各种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和能量 转化规律
新陈代谢(又称为物质代谢,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metabolism):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合成作用(synthesis);异化作用 (dissimilation)/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酶促反应(由酶作为催 化剂进行的化学反应,enzymatic reaction)/物质、能量、信息流。
第一章 绪
论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 四、生物化学的学习方略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 对象和目的、研究内容,以及在国民经济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生物化学 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思考题
1.何谓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生 物化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2.试列举国内和国外各5名生物化学不 同领域中的杰出科学家,并说明其 主要贡献。 3.试述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 康的关系。 4.生物化学课程有何特点?如何学好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
(2)代谢途径的阐明
长期争论的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及酶发酵过程中一系 列酶促反应,在20世纪30年代亦得以阐明。此外,英国生物化学 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Hans A Krebs(1900~1981)提出了著名 的尿素循环(1933年,Krebs及Henseleit发现)及三羧酸循环 (1937)。通过20世纪生物化学家的努力,几类有机物质(特别 是糖、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包括分解代谢和合 成代谢)基本上都已弄清楚。当前的努力方向则为代谢的调控。
德国化学家 Ernst Hoppe-Seyler(1825~1895))于1864年第一 次提出了“生理化学”这一名词,在生物化学史上第一次分离和结晶 了血红蛋白和纯卵磷脂。1877年他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种生物化学 期刊《生理化学杂志》(Zeibschrift fǘr Physiologische Chemie,1877),认为生理化学这门新科学有别于生理学。 法国微生物学家 Louis Pasteur(1822~1895)认为酵母中存在 一种酵素(ferment), Liebig进一步指出酵母的酵素是可溶性蛋白 质类物质, 1876年Wilhelm Kǘhne(1837~1900)将这种酵素定名为 酶(enzyme)。 德国 Carl Ludwing(1816~1895),生物化学早期发展史中有 卓越贡献者之一;Carl Voit(1831~1908), Liebig的学生,对营 养、基础代谢皆有重要贡献;Emil Fischer(1852~1919)使生物化 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最有功劳的人物,人们誉之为生物化学之父, 1894年首先提出酶的专一性及酶作用的“锁-钥”学说以证明酶的作 用机制,20世纪初期即证明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结而成的长链,对 单糖的发现和结构也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