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5)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n o Be V ies ̄ o r ̄ f Hu i T Unv ri
V 1 0 No 8 o . , . 3
A u s.2 0, 56 ̄ 05 gu t 01 0 7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腹。 、 日期]0 00 .4 2 1.51
贫 困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 这样那样 的问题 , 些问题产 这 生 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经过调 查分析 ,下面我来谈谈 引 起贫 困生心理 问题的几个 比较 典型 的原 因: 1 .个人认知态度和认知方式 的影 响,造成贫 困生心理 问题 的产 生 第 一 , 贫 困 当成 耻 辱 。 庭 经 济 贫 困是 由于 地 理 位 置 、 把 家 环境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能力等多种 因素造成的,其 中家庭所在的地 理位置 、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应该说 ,在当 前条件下,对于绝大 部分贫 困生而言 , 家庭经济贫 困都不是 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的。所 以,贫困既不是缺 点,也不是耻 辱。但有些贫 困生却不这么看 。他们把贫 困当成无能、当成 丢人、当成耻辱 ,并因此引发了许 多心理 问题 ,即 由经济贫 困导致 心理贫 困。口一些学生不愿承认 自己的贫困,因此一 】 次次失去受 资助 的机会 ; 一些学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后 , 精 神 上却 陷入 了深深的负疚与 自责之 中。 第二 ,把贫 困当成理 由。有些贫 困生认为 ,因为我 是贫 困生,所 以,学校应该关心我 ,大家应该照顾 我,我的困难 应 该得到解决 。 一旦他觉得,自己得到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别 人 多时, 心理就不痛快, 恼、 叹、 烦 哀 愤怒 的情绪随之而生 。 第三 ,把贫困当成挫折 。对于大学生来说 , 如果能够把 贫 困也看成是一种磨难、一种考验 ,思想上就会正确对待, 行动上就会积极主动地想 办法 克服 困难 、战胜 困难 。 也就不 会 因此产生 自卑心理,但问题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人们 的生 活观念发生 了很大变化 , 轻的一代只喜欢享受 , 年 不喜欢磨 难 ,大学贫 困生也不例外 。所 以,他们不愿意把贫 困看成是 磨难,而是当成生活中难以承受 的挫折 , 由此产生 了种种 并 心 理 问题 。 2 .学校对 贫困生心 理健康关注和教育缺乏 近 年 来 贫 困 生受 到 了全 社 会 和 学 校 的极 大 关 注 , 这 种 但 关注主 要表现在经济 资助方面 , 而对贫 困生的心理状况、思 想状况 的关注很少 。 困与育人相脱节 , 助 工作 中缺乏针对性 和 系统 性。贫困生困惑心态得不到正确 的引导和矫正,容易 出现 心 理 问题 。 比如 , 于大 多数贫 困生来 自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 对 落 后的农村 , 这些地方 的中小学教育长期 以来 以应试教育为 主 ,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一句空话 ,很多学校的音乐、 美术 、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 、计算机等课程学 习条件也不行 , 再加上本身家庭条件 的贫 困, 这些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2016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活动,其中一项关键活动就是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教育部针对在校贫困学生提出了进行重点扶助的方针,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在心理健康方面提供帮助。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上的拮据,贫困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消极影响。
文章通过了解目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进而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合理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借此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和激励他们真正摆脱阴影,切实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从实际意义上帮助贫困大学生。
标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一、引言当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全国各个高校非常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这几年高校的招生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而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对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开展科学有效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根据相关文献调查的数据显示,因为自身经济条件窘迫而感到有压力的学生比重超过了85%。
如果再进行细分,由于学费、书本费的提高而倍感压力的学生比例在60%以上;接近48%的学生会因为整体物价的上涨而产生压力;因学业而感到压力的学生比重为42%;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有压力。
下面从自卑意识和失落感、敏感多疑心理、人际交往消极退缩三个方面探讨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贫困学生因为经济相对拮据,常常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否定自己,并会产生自卑心理。
在学校的实际生活当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上有着显著差异。
贫困生往往在学习上较为投入,在生活方面他们大多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可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教育投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通常会遇到不少挫折,并且由于相当多的贫困生性格较为内向,一旦受到打击,便十分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进而形成自卑意识。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关 键 词 :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 教 育 对 策
据统 计 , 目前 贫 困大学 生约 占高校 学生 总 数 的 3 %,尽 管大部分贫 困生 能够 正确面对 经济压 力 ,奋 0 发读 书 ,积极 参 加勤 工助 学 ,在 改 变 自己经济状 况 的 同时进 行积 极 的心理 调 适 。但 也 有一 部分 贫 困学 生 ,不 能正视 经济 上 的 困难 ,思 想 及心 理 问题 日渐 凸显 ,造成 一 定 的影 响和 危 害 。 因此 ,认真 做 好 贫 困生这 一・ 殊 群体 的思 想 教育 引 导工 作 ,是 高 校加 特 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 工作 的一项 重要任务 。
( ) 封 闭 心 理 ,人 际 交 往 缺 乏 自信 四
每个 人都 有交往的需求 ,尤其是贫 困生 。但 是交 往 是需 要成 本 和时 间 的 , 目前 大学 里 同学之 间交往 和聚 会的主要形式是聚餐 、唱歌 、上网等 ,而这 些消 费 均摊 的开 支对 贫 困生 来说 都是 不 小 的。 部分 贫 困 生 把与 同学 的 交往 当成 一种 负担 ,对需 要花 钱 的活 动尽量躲避 ,交往的范 围相 当狭 窄 ,独来独往 ,不 与 同学交流 ,不参加集体活动 ,以至于 自我封 闭,并理 所 当然地被 边缘化 。而这种 自闭淤积过久 ,不仅使他 们不 善于 与人 交往 ,还 会 引发严 重的思 想 问题 。
第卷第期 6・1
职 时 业 空
C ON ARR R lo EHO E詈 Z 台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现 状 、 成 因 及 对 策 研 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尽管学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依然存在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他们不仅经济上贫困,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困扰,这就是所谓的“心理贫困”。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一问题所能采取的对策探究。
我们需要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
贫困本身是造成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上的贫困会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困扰,比如焦虑、自卑、无助感等。
贫困的家庭环境、缺乏资源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也会增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家庭可能对学习成绩的期望过高,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绩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也会给贫困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对待,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产生自我怀疑、焦虑等情绪。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对策探究。
有效的对策是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缓解心理贫困的状况。
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帮助。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要给予过高的压力和期望。
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帮助,减少歧视行为。
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贫困大学生缓解心理贫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有爱的社会。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5)
文章编号:1009-4873(2004)05-0040-0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李献中(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河北石家庄 050011)摘 要: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进入大学后,会产生各方面的不适应,表现出自卑、消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高校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贫困大学生更要进行/心理脱贫0,积极调整心态,消除贫困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贫困;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
据教育部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学生(贫困生)要占到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家庭特别困难的(特困生)占5%~10%。
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学生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0,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马加爵案发生后,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代老师分析说:/贫困生是大学里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心智发展大体有两个走向,一是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将苦难当成生活的磨炼;二是自卑、消极,感觉世界不公平,情绪往往比较极端。
0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在个性特征上有其共同方面。
他们都乐群外向,富有才华,坦白直率,沉着自信,独立性强。
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贫困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紧张性和有恒性高,兴奋性和幻想性低,在行为上表现为节制、认真、负责、细心、周到、尽职尽责、讲求实际、紧张困扰、严肃、谨慎、拘谨、内省、力求妥善合理。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多数贫
困大学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精神病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社会成因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
1、低收入户缺乏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拥有较
低的家庭收入,很难承担大学生活动及生活开支;
2、社会阶层因素:贫困大学生同时承载着社会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
生来自底层,社会地位较低,他们可能会遭受排挤和歧视;
3、家庭环境因素:贫困大学生受家庭作用更加紧迫,缺乏父母的关心
与支持,容易落入受挫、自卑感的困境。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多种政策措施:国家应该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费,开展贫困大学
生就业扶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负担;
2、完善网络资源:完善全国性的心理咨询平台,提供贫困大学生免费
的院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校园和谐心
理环境,建立社会关爱机制,给予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安全感。
总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多方面的策略应用能够助力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采取和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助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成长。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摘要]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人群。
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对策随着高校收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个由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合理承担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已经逐步形成,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是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有几十万人,1999年有100.5万人,2000年增至142万人。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截至2005年8月,全国有贫困大学生405万人,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
社会各界在关注贫困大学生问题时,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救助方面,而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贫困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与就业,是高校和社会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负担沉重,心理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城镇下岗失业家庭、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背景的差异带来明显的心理差异。
特别是同学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悬殊,对贫困生的刺激很大,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瞻前顾后。
2.依赖。
多数贫困生在面对贫困时,有积极的心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但部分贫困生在面对贫困带来的挫折时,容易产生退避的心理反应,缺乏战胜贫困的勇气和毅力,把解决贫困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和社会,一味地指望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资助,甚至将他人的捐助用于大吃大喝或购买奢侈品,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
3.封闭。
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很少或没有社交活动。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精品文档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收入低、经济特别困难、靠家庭收入无法解决学费及生活费的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多系农民或城镇下岗职工的子女[1]。
贫困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反差,使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出现心理贫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既有来自经济的贫困、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的态度以及就业的心理压力等外部原因,也有来自贫困大学生较差的心理素质这个内部原因。
(一)城乡差别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
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许多地方依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农户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加上农村对于计划生育的国策贯彻阻力较大,目前考上大学的新生,家里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甚至更多。
如果有几个兄弟姐妹读书,就使他们的经济困难更突出。
因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很难适应新变化的环境,心理就会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个体就会与社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
(二)经济贫困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直接原因经济的窘迫已经成为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调查表明[2],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
贫困生一般来自于农村或者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父母为供其上大学节衣缩食,因此,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更强烈的改变家庭状况的压力。
他们在校期间能刻苦学习,希望拿到更多的奖学金,同时也千方百计寻求机会打工挣钱,期望为自己解困。
然而这种打工又是以耽误学业为代价的,因此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想打工挣钱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打工挣钱的矛盾冲突之中。
久而久之,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某些精神病症状。
(三)不良的心理素质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经济贫困并不必然引起心理贫困,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心理贫困主要取决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其中许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诸如自卑、回避交往的痛苦心理、抑郁等心理问题。
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解决对策是:完善资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情感交流;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障碍;原因;对策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与日俱增。
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虽然能完成学业,但因其家庭经济问题和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有自卑的心理、回避交往的痛苦心理、抑郁的心理、人际交往困难、对金钱的敏感性和情绪紧张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进而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
因此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关系着学生本人而且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一、原因分析1.经济因素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在人们争先恐后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等观点也逐步形成。
在这种唯钱是从的观点影响下,人们对富有者怀有羡慕的心理,而对贫困者则投以鄙视的目光。
贫困大学生虽身处校园,但长期受到宏观社会背景的影响,内心深处易产生世态炎凉的感觉,致使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消费需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种时尚,而学生的消费欲望无时不在受到社会的影响,以致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多元化的消费热点,这满足了家庭殷实的大学生享受的需要,却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
2.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在社会生活之中,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关系的适当性和合适性来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这种适当性和合适性通常要求交往的双方在交往之中表现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的交往关系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自卑是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与别人比较时,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
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和否定而产生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而产生的离群的心理体验。
贫困大学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多数贫困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吃穿俭约,使得他们自惭形秽,不敢轻易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更不敢轻易和他们说话。
由于害怕遭受挫折和伤害而羞于交际,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轻易袒露心迹,渐渐地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而在大学生中,贫困同学无疑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导致其困境的原因,并指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贫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社会现象。
贫困大学生是指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问题,而需要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减轻经济负担并完成学业的大学生。
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大、焦虑情绪高经济压力常常是导致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而贫困大学生由于财政状况特殊,经常面临生活费用难以支付、不断的经济压力等问题,因此其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大学生。
2. 自卑、自我怀疑情绪多在大学生中,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大学生往往会比其他大学生更加自卑和自我怀疑。
由于其所处经济环境的差距,他们更难以与其他同学保持相同的生活水准和同等的社交活动。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们得不到太多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诱发其他不良心理。
3. 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会与其他学生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他们很难与其他学生充分交流和合作。
有人认为这是由习惯与经历的差异导致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差异而产生的。
二、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的原因1. 经济条件不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大多是由于经济条件不足导致的。
由于经济能力的缺陷,这些学生很难在校外租房、购买电脑、支付生活费用等方面体现出与大学本应具备的同等条件。
有时,他们无法消费学校中贵重圣物,无法就医,缺乏资金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种活动等,因此感到孤立和排斥。
2. 教育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匮乏,贫困大学生在学校内部也往往执拗于分数以换得机会,并在这种大学环境中无法有效开展自己的全方位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f ) 贫困大学生 的概念界定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 家招收的普 1 通高等学 校学生中 ,由于 家庭经济 难 ,无力支付教育 费用( 包括学
费、 生活 费、住 宿费 、书费等) 或 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 的学生 , ( ) 2 贫困大学生心 理健康 问题概 念及界定。主要指 处于经济困
窘的贫困大学生 ,因面临 比一般大学生在生活 、消费和学习方面更大 的压 力,而在心理反应上表现 出来的未能达到大学生心理 继康标 准的 心理 偏差状态和心理失衡状态 。主要表现在心理压力增大 、社会现 象 和 自我认 同出现偏差 、情绪情感出现负向性 和波动性 、 心理适应和 自 我 角色定位出现严重混乱等程度不等 的不 良心理状态 。
性 的迟到 、旷课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成材 目标。在 面对老师和 同学的教导和帮助 ,却把其看成是怜悯 、同情 、 歧视 、苛求 等心理 继 康 问题 ,给和谐校园的建设增 加了不 少的难题 。
2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从心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困难补助的高校贫困大学生 比例很小 , 多数学校仅限于特困生 ,这难以满足 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学生 的需要 。 各级 各类奖 、助学金只能满足少数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②高 校对贫困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存在 薄弱环节。贫困大学生 的心理 健康教育受到 越来越多的重视 , 仍存在 许多薄弱环 节。第一 ,对 贫困大学生心理 但 健康关注程度不够。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 弱势群体 受到了来 自社会
1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到伤害 。害怕另 人怪 异的 目光 ,甚至 I J 憎恨别人对 自己的蚓情和怜悯 ,对 自我的形象相对 的敏感和关注 。③ 思维方式相对封闭和简单 。贫困大学生 经济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精神 压 力 ,在思维 方式和人 际关系上 更趋于封 闭 ,并产生 了种种心理 障 碍 。有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自己的处境 ,并不可抑制地抗 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 ; 们不愿 积极 主动地与人交往 ,生活封闭 , 他 还 有些贫困大学生 由于贫困而对社 会持极端的观点 ,思维方式相对封闭 和简单 ,影响了心理健康 。 () 3 资助体 系和 心理 支持工作还 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① 目前 的 资助体 系尚不完善 。现阶段高 校对 贫困大学生实行 “ 奖学金 、助学贷 款、 勤工助学 、 减免学费 、 困难补助 ”和 “ 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 的 助 学体系 ,各高校再 依据 自身 条件相应 地组织 实施 “ 、贷 、助 、 奖 减 、免 、补 、勤 ”等 助学手段 。贫 困大学生助 学工作取得 了一定成 效 ,但仍存在 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方面 , “ 、勤 、助 、 ”,力不 减 补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 . 2 文 化 的 影 响
漠 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 ,保证 自尊。
1 . 3环 境 的 干扰
贫 困生 的 心理健 康 受到 家庭 环境 、社 会 环境 和学 校 环境 的影 响 。首 先是 家庭 环 境 ,无论 是父 母个 人 的原 因 ,还 是整 体 家庭 的原 因 ,以及 采 用 的教育 模式 ,都对 孩子 的性 格 有直 接 影 响。部 分 心理学 家认 为 ,儿 童安 全感 的来源 主要 从 家庭
贫 困大 学生 心理健 康 问题 成 因分析 与 对 策研 究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 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福 建华 南女 子职 业 学 院 李璐 莎
[ 摘要 ] 随 着我 国经 济体 制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和 社会 经 济 的不 断发 展 ,社会 贫 富差距 不 断扩 大 ,形成 了一定 的社 会阶 层 , 同时 各 高校 的文 化氛 围也 有 所改 变 ,这 就 对部 分贫 困大学 生造 成心 理 负担 ,常 常 由于 自身 原 因无法 正确 对待 这 些 问题 ,产生 一 些
贫 困大学 生身 上所 具 有 的家庭 因 素形 成 的社会 身份 ,与
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贫困生 比例也不断扩大,
重 视并 解决 贫 困生 心理 健康 问题 已迫 在眉 睫 。
高等校 园里的主流文化有冲突 ,这两种文化观点相互碰撞 ,
会 影 响到 大学 生本 人 的行 为标 准 ,也会 影 响到 大学 生本 人 的 内心世 界 ,出现 患 得患 失 的现象 , 心理 状 态不 能端 平 。例如 ,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经济困难、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业辅导机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应对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应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压力、社会认同感、心理咨询、经济援助、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1. 引言1.1 概述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群体。
他们面临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自卑,缺乏自信和动力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们还可能面临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家人的压力和歧视,这些心理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了解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导致的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等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2. 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龙 晓 东¹(长沙电力学院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77)摘 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社会阶层分化、高校校园的组织环境文化和贫困生的个体人格发展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
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3)05-0090-04Causal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LONG Xiao-dong(Center of P sy chological Quality E ducation,Chang sha Universityof E lectr ic P ow er,Changsha410077,China)Abstract:The causes o f psy cholo 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im po ver ished student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 ith the social stratum polarization fo rmed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market eco no mic system,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 nm ent on the cam pus and the developing backgro und o f the impoverished under graduates'personaliti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sy cholo gical health o f impoverished students,hig her institutions should start from the com bination of providing appr opriate financial aid and building up goo d cam pus cul-ture atmospher e,the com binatio n of po pularization and focus o f psycho 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s w ell as encouraging taking part-time jo b to aid education.Key words:im pov erished under graduates;psycholo gical health;education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高校的广泛关注。
根据有关文献[1][2][3]的实证调查和分析,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生的绝对数量还将进一步扩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综合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背景与产2003年9月第24卷 第5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 nSep.,2003V o l.24 N o.5¹收稿日期:2003-06-16作者简介:龙晓东(1959—),女,湖南新化人,长沙电力学院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并由此而形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贫困家庭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中心报告,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在1978年为0.29,1999年上升到0. 397,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4]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改革,到90年代初已基本从原来的完全由政府资助变为学生缴费上学与奖、贷、助、补、免的资助政策相结合。
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
[5]贫困生一般来自于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父母为供孩子上大学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卖血。
因此贫困生都存在着将来如何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
此外,由于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极大差异,贫困生的基础教育状况相对于发达地区学生也更多地存在学业不良现象。
对于临近毕业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在联系就业单位问题上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外部压力都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结,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调适,可能导致抑郁或绝望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认知治疗理论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觉察,即存在于潜意识中。
一旦为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激活,则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层,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反过来又加强了负性自动想法。
对贫困大学生来说,早年生活虽然艰辛,但压力毕竟由家庭和父母承担,当进入大学后独立面对难以解决的经济困难时,就形成了严峻的心理冲突。
如每当面临学校催交学费等费用并影响到正常学习时(如有的高校规定没交清学费不能参加各种考试等),负性自动想法就很容易被激活。
特别是因此而导致学业上的失败时,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导致行为、动机和认知等方面出现严重焦虑或抑郁症状。
2.贫困文化的社会遗传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首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来特指我国社会当前的贫困阶层和就业困难人群。
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之中,形成了与他们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势。
英格尔斯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
”[6]贫困文化并不等于消极文化,它只是生活于其中的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心理的反映,是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信念、理想、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等。
但是,贫困文化中的某些负面因素,如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敏感和绝望,缺乏自尊以及抵触社会主流文化导向的集体无意识等,相对于现代化社会所要求的积极进取、乐观开放和善于合作等素质来说,显然是具有落后性的。
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带有自己家庭所属的社会身份特征,表现为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衣着以及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符号,从而形成一种贫困文化的所谓“社会遗传”。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身份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归属”[7]。
尽管在大学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种知识性活动并不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有所区别,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却必然在这种社会归属中遭遇冲突,其中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就是自卑感。
自卑感一般会导致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成为心理健康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在调查和咨询中发现不少贫困大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的同学相处不融洽,心理过于敏感,行为上表现出不合群,内心深处有很强的孤独感,从而造成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困难。
有的贫困生也因过度的自卑而形成过度敏感的自尊,以致对接受学校的困难补助感到羞耻。
3.校园文化和组织环境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即处于新的群体之中,不仅要与教师和同学发生各种交往关系,同时也要发生受个体人格特征调节的心理关系。
社会心理学将这种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它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体体现为群体成员间的心理吸引或心理排斥,表现为个人与他人感到满意或不满意。
这种人际关系不仅与个人心理特征有关,也与其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同时又与外部环境形成强烈的互动性。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存在班级、年级等正式组织,同时也会形成与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身份文化差异有关的非正式组织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
一般来说,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与周围人群的生活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反差,也比较能融入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中去。
但在进了大学之后这种反差却会突然变得明显起来。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风气日盛,反映到大学校园里,即使是中等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也喜欢相互攀比,表现在同学聚会、拜访老师和衣着消费等各个方面。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己在经济上的困窘很难在这一类活动中找到心理归属感,从而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把同学交往中的一些正常行为加以误解,或是把一些小的误会加以放大,形成心理障碍。
4.家庭生活背景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现实经济困难和社会环境文化影响,是导致其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但两者不具有必然的联系。
贫困大学生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毕竟只是少数。
太原理工大学的一项测查表明,即使在特困大学生中(贫困和特困之间没有明确界线,一般将家庭收入在人均100元以下的确定为特困生),心理异常者也只占18%左右。
[8]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为什么有的贫困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而有的却没有,显然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其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发展有密切关系。
人格发展是在人的生物本能与环境教化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展开的,是个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的过程。
因此,贫困大学生的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体现了他们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困难时心理素质水平的差异。
如果不考虑先天遗传因素的差异,家庭教化环境是贫困大学生早期人格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家庭不仅从每一个人出生起就赋予他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等在内的多种社会特征,同时也是每一个人产生原始的自我感觉以及形成基本的身份、动机、价值、信念和人格的背景。
有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化对儿童的“本体安全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埃里克森将这种“本体安全感”称为“基本信任”,它包含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及其客观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方向。
吉登斯认为:“在正常的环境中,儿童投射到父母身上的信任,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抵御存在焦虑的情感疫苗,这是一种保护,以抗拒未来的威胁和危险,这种保护使得个人在面对让人消沉的境遇时还能保有希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