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摘要】现代社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完善城乡发展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现阶段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完善机制和创新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其对城市发展和农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研究将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制度创新、挑战、影响、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政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长期居住、工作,最终融入城市社会文化,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并取得城市户籍。
与传统的农业转移不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强调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要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实现农民的城市化。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城市化率不断提升。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并不顺利,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受到了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体制限制,阻碍了他们在城市中的顺利融入。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身份认同较低,城市化进程存在认同障碍。
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挑战、机制完善和制度创新,可以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LLECTIVEECONOMY摘要:如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遇到了阻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造成的公共成本被过分高估,其市民化的经济收益则受到忽视°这使得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获得城镇居民的身份和地位,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和权利,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
文章基于已有研究的结论基础,就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1发市民化红利提出四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口;补贴;职业教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的提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八大用“农业转移人口”代替了原有的“农民工”,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此后国家政策也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发展领域中的关注重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要求,要“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保障享的教育权利”。
然而,由的地方政府不能认识到市民化的极,市民化不能推动济的发展,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济,高重公共成,此推进市民化的极不高,内在动不,体制机制后。
这成的农业转移人口新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为,我国市民化的&合已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大的&由于户制的、障的、人的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制,方政府推动市民化的动,极大延缓了市民化进&因此提出策建,有推动市民化的进,市民化能为济发展注入动力。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地位也越发突出。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出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大强调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
而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为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36.2%,对于前年有1.4%的增长,可以说我国城镇化发展是高速增加。
高速增长意味着我们把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历史浓缩到三十年里面。
由此各种矛盾也在爆发,也带来许多问题。
主要问题有:1.人口城镇化不彻底目前,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中包含了大量农民工。
2012年,我国7.12亿城镇人口中包含约2.34亿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
除了农民工,我国城镇间流动人口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局数据推算,2012年我国城镇间流动人口总量达7300万,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高,有很多是大学毕业生。
以上两个群体无法享受与本地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据统计,2012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在城镇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仅14.3%和16.9%。
他们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了内需的充分释放。
2.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能源消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威胁居民健康,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水资源短缺现象突出。
目前中国有2/3城市供水不足,1/6严重缺水,其中也包含如天津、北京等特大城市。
201 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发达国家的3~4倍。
2011年全国新增能源消费就高达2.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意大利或墨西哥一年的消费量。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及思路探析
我 国城镇 化率 刚过 5 0 %远低 于发达 国 就是农 业转移 人 口逐 步成为真 正的城镇 居 民,包含两 层 发表署 名文章 , “ 含义 :一是外在 资格 的市 民化 ,即 由农 民角色转 型为市 家 ,而差 距就是潜 力,今后 一二十年 我 国城镇 化率将不
新管理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 3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我 国农村一直 实行 的是将土地 分割 成小块 由家庭 分散
移人口的过程 已经基本没有了阻碍,但农业转移人 口转变为 城镇化水平提高 1 个百分点, 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 1 . 6 %
城镇居民的过程却仍然存在许多障碍。这些障碍是我国相关 的增长 ,并将带来 1 2 0 0 亿元 的居 民消费的增长 。2 0 0 2至 制度改革滞后、农业转移人 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多因素共 2 0 1 2 年的 1 0年间,伴随着约 1 . 9 亿城镇 人 口的增长,我
每年将有相 当数量农村富余 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民角色 ;二是 内在素质 的市 民化,通过外 部 “ 赋 能”与 断提高, 自身 增能 ,不仅 在外在 实现身份 转变 ,同时 内在逐渐 适 将带来 投资 的大 幅增长 和消费快速 增加 ,城镇 化是我 国 应城 市环 境,逐渐成 为合格 的新市 民。农业转移 人 口市 未 来经济增 长的 巨大引擎 。”而有 序推进 农业转移 人 口 民化 实 际上 既体现 了过程—— 农业转移 人 口如何 转变 为 市 民化则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
换、综合 素质 的提 升、市 民价 值观念 的形成 、职业与就 育、住房和社 会保 障等 基本公共 服务方 面享受不 到城镇 业状态 的转变 、生 活方式 与行 为习惯 的转 型后 ,真 正融 居 民的待 遇,难 以从心理上 融入城市环 境 ,是潜 在的社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主副主任课程前言很高兴第二次来到长安讲坛,今天这个题目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十八大报告里边的一句话,十八大报告里面讲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十八大里边的一个重大的判断,也可以叫做农民工的市民化,只是这个提法第一次写入党的文件和党的报告,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和政策问题。
我想结合最近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跟大家汇报一些想法。
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些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的有关背景(一)农民工的概念首先讲一下农民工有关的一些背景。
农民工这个概念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
经济学的教科书里边找不到这个概念,国外也没有这个提法。
这个概念跟中国所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它是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这个农民工是一个很庞杂的群体,它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是有农村户口,只要在城里还没有落户,无论你在农村务工经商还是到城里来务工经商,我们都给它贴了一个标签——“农民工”。
这个群体也非常庞大,去年农民工的总量是2.5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1.59亿人,还有在本地务工的农民工,包括务工经商,从事非农产业的接近9500万人,我们现在城镇的常住人口当中每4个城镇常住人口当中就有一个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
我是记得2008年,我参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这个文件起草的调研,我们到山东青岛一家企业去座谈,这个企业的董事长写了一封给国务院领导的信,他当时就建议取消农民工这个称呼,因为他说这个称呼是一个不科学的用语,也带有一定的歧视性,这位董事长就讲,他这个企业里边有500多个工人,他也不知道谁是农民工,工人之间彼此也不知道谁是农民工,他当时说得很形象。
他说农民工这个词就是你们写文件、搞研究的给他它出来的。
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最近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明确地讲,广东要加快研究并实施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广东是最大的一个农民工的流入省,中国最大的一个农民工的输出省的省委书记卢展工,最近也跟汪洋书记相呼应,他们两个遥相呼应,卢展工书记讲工农商学兵,它是根据职业来划分的,农民工这个称呼对农民是一个极大的不公,他也呼吁尽量不要使用这个概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汇报。
具体情况如下:一、工作总体情况自国家实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投入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
二、政策措施1. 完善市民化政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市着力完善市民化政策,特别是对于市民化补贴、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确保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权益得到保障。
2. 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出资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资金,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市民化补贴、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有效解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3. 多渠道引导就业:我市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劳动力市民化水平。
三、工作成效1. 市民化率不断提升: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资金支持的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达到了80%以上。
2. 就业创业效果明显: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导就业创业,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增加,就业创业效果明显,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社会保障覆盖面,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1. 资金支持不足:目前,市民化资金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仍然不足以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市民化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支持到位。
2. 就业培训不够精准: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培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精准,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质量和技能水平。
3. 社会融入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社会融入程度有待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培训和帮扶力度,提高其社会融入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业部 全面启动新型职 业农民培育 试点
2 0 1 2 年1 2 } I 1 4 日 , 农业部在安徽蚌埠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 点启动暨 研讨班, 农业部决定在全国3 1 个省 ( 市、 区) 选择1 0 0 个试点县, 每个县根据农业产
业分布选择2 - 3 个主导产业, 力争通过3 年试点,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0 万人。
城 乡可比、 地域可比的城 乡居民和分省、 分市、 分县居民的收入 、 支出和消费 数据, 为2 0 2 0 年城 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2 0 1 0 年翻一番 目标的实现提供扎实的数
据 依 据。
4
国 家 统 计 局 城 乡居 民 收入 支 出 统 计标 准 统 一
从2 0 1 2 年1 2 } J 1 日 起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 和 “ 农 民人均纯收入’ ’
这两项数据, 将逐步被 “ 城乡 居民收 ’ 一个 数据替代。国家统计局表 示, 统
一
城镇和农村居 民收入和支 出的分类标准 、 指标名称与口径 , 从而能够提供
农 村 财 务 会 计
要闻专递
第 4 2 5 期2 o 1 3 年 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日 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 着力提高城 镇化质量。 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把生态文 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 过程 , 走集约、 智能、 绿色、 低碳的新型城镇
发改委 2 0 1 3 年将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在2 0 1 2 年1 2 A1 8 日 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 国家
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大会报告中说, 2 0 1 3 年, 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着力增
202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策略探讨范文1
202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策略探讨范文 党中央提出到2020 年要解决好"三个一亿人"的问题。
第一个一亿人是指要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二个一亿人是指要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个一亿人是指要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决"三个一亿人"的问题,实质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为此,必须要以城乡联动改革为突破口、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就地就近和分类有序为导向。
1.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区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区域性城乡联动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区域自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通过区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打消农民进城顾虑。
其基本思路为:以"不侵权、不损财"为原则,在保障进城农民农村基本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包括林地)的农户承包权和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的使用权及其房屋所有权进行确权颁证,实现农民"有户籍才有权"向"有证才有权"的转变。
同时,应搭建多种形式的农村权益流转和交易平台,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和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
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资产进行股份化或股份合作化改革,实现集体经济资产与收益对集体成员的量化、股化、固化和可交易化。
要很好总结推广一些地区"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办法与经验,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住房问题提供思路和路径选择。
2.加快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区域农民就地转移和就地市民化。
目前,农村仍有大量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因此,通过农村转型发展、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和功能拓展、农村中小城市的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富余劳力就地就近转移与市民化,将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一要发挥块状经济优势,加快农村工业转型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引导农民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就地"转产"就业。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以江苏为例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2 3 8 2 ( 2 0 1 3 ) 1 2 — 0 0 5 4 — 0 5
2 0 1 1 年 我 国城 镇 化率 达 到 5 1 . 2 7 %. 城 镇人 口超 过农 村人 口, 城 乡关 系发生 结 构性 变 化 , 标 志着 我 国
民” , 而是 呈现 出一种 迥然 不 同的“ 中国路径 ” , 即经历
较之 于西方 国家 的 “ 一 步转 移 ” , 现 阶段 我 国农业 转移 人 口模 式 可 以概 括 为“ 两步 转移 ” 模式 , 其完 整 的 过程 应 为“ 农 民非农 化 ” + “ 农 民工 市 民化 ” 。这 为我们 正确 解读 十八 大报告 中提 出的“ 有序 推进农 业转 移 人
了“ 农 民” 一“ 农 民工 ” “ 市 民”
进入 到 以城 市 型社会 为主体 的新 阶段 。但是 , 如果 按 照“ 户籍 人 口” 计算 , 城 镇化 率 仅有 3 5 %。换 言 之 , 现
阶段 我 国的城镇 化是 一种 “ 不完全 的” 城市化 . 全 国还 有 1 . 6亿 转 移 到 城镇 的农 民 工没 有 获 得 相应 的城 市 居 民身 份 , 即没 有 实现 从农 民 向市 民 的转 变 , 游 离 于
新特征 : ( 1 )全 省 7 1 . 4 %的农 村外 出务工 人员 在 省 内 就业 ; 在 上海 、 浙 江就 业 的大 概 为 1 2 . 7 %。( 2 ) 制 造业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 —
以江苏为例
何 雨 王树华
张
卫
内容提 要 :有序推 进农 业转 移人 口市 民化 是 党 中央、 国务 院在 新 的历 史条件 下提 出的推 进 我 国新型 城镇 化 战略 的一 个重 大举措 。我 国在特 定历 史背景 下形 成的 以“ 农 民非农 化” +“ 农 民工市 民化” 为基 本路 径 的“ 两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黔府办发〔2017〕4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黔府办发〔2017〕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2016〕44号)精神,加快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强化地方政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主体责任,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目标任务健全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贵阳市、其他市(州)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转移,力争2020年实现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权益,依法享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
三、政策措施(一)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
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志磊(江苏警官学院,南京210031)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的规划和现实的需求同时指向一个命题: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地区发展成果的有效践行。
但地方政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愈发突出,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的虚空行为和政策执行的待援行为,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的自利偏好与事权财权失衡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完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尽快建立健全财政配套政策,才能激发地方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市民化;执行力;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19)03-0016-03收稿日期:2019-03-20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在校生警察意识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2023);江苏警官学院院级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指导项目“公安院校在校生警察意识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80629047X )。
作者简介:赵志磊(1986-),男,河南安阳人,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安管理和政策分析研究。
DOI:10.19329/ki.1673-2928.2019.03.0052019年5月第18卷第3期(总第99期)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y,2019Vol.18No.3(Gen.No.99)一、问题的提出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的城镇化”成社会普遍共识,但是地方政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愈发严重。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中缺乏实质性进展,绝大多数地区在涉及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经济投入和具体的配套政策[1],导致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难以达到应有的政策效果和预期。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在于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6%,但真正“人的城镇化”只有34%左右。主要是由于大量的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虽然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使他们并没有真正成为所在城镇的居民,而成为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流动群体,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享受到全面和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较为平衡,实现城乡、地区之间的均等化,城镇不同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充分的保障;三是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公共服务的体制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全面体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强度与模式更趋合理。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必须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细化不同类型城镇落户的条件和政策,逐步弱化其“城乡二元结构”、“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功能,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城乡差别权益,如教育和培训权利、医疗卫生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居住权利等,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与其相关权益同落地。解决和消除农村和城镇之间公共服务制度的不衔接问题,改变管理属地化、制度碎片化的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进一步细化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挂钩机制。按照人口转入地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农业转移人口的质量与规模等,确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缓解人口转入地公共服务支出压力,提高城镇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必须推进均等化服务的创新探索与改革实践。各地区要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公共服务共享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探索推广积分制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模式,增进公共服务。鼓励不同全覆盖的实践,为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宝贵的素材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广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析
会逐渐 向城镇 居民靠拢, 文化娱乐 、 交通通讯 、 社会交 往等方
面的消费需求将逐渐增加 。 2 . 推进农 民工市 民化可推动城镇化 。 推进城镇化 , 提高城 镇 化率的实质 , 就是 随着工业 化的发展 , 推进 农业人 口非农 化、 非农人 口市 民化 。当前 中国城镇化质量 不高的主要问题 是农业转 移人 口市 民化滞后 。主要表现在 : 一是 土地城镇化 速度快于人 口城镇化速度。二是户籍人 口城镇化速度慢于常
是农 民工 向城市转移的特殊方式 。 这导致 中国 目前城镇户籍
高农 业的土 地利用 率 和劳动生 产第 , 农 民生 活水平 逐步 提 高, 实现城乡一体化。
人 口只占全 国人 口的 3 0 . 3 %左右, 2 . 2 亿 来 自农村的城镇常住 人 口尚未完全纳入城镇体系。“ 半转移” 的模式使农 民工没有 归属感彳 艮 多人 只维持最基本生活需要, 消费模式单一, 消费水 平低 。若农 民工在城镇定居落户, 解除养老 、 医疗 、 教育 、 住房
民化是城镇化 的必然要求,有序推进农 民工 市民化可 以实现
农 民增 收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双赢 。 农 民工市 民化对于具 有 9亿农 民、 人多地少 的中国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一、Leabharlann 推 进农 民工 市 民化对 经 济发展 的 作用
乡一体化。 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期认 为发展 中国家一 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 , 从
单位提供住宿 的 占 3 0 %, 自购房的不足 5 %, 以投 靠亲友及 其
他方式解 决住房 的占 5 % 。 首先 , 农 民工买不起 房, 主要原 因是工作不稳定 , 房价 太 贵。近年来, 中国城市中仍有下岗职工, 为此一些城市出台了限 制农 民从事城市某些工作的政策 , 这与农 民工进城务工 、 经商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工业化。
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5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低30%左右。
各大中城市约有2.5亿农民工,相当一部分没有稳定的就业和固定居所。
即使一些已经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农村户籍居民,也难以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成为被边缘化的“市民”。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有利于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服务、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让这部分农民在城市能够定居下来、发展得好。
这对于促进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
大量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
如何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让流动人口不至于因心态失衡引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证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居民依法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但其作为生产资料的经济发展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人多地少的农村土地供求状况造成过多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难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增产增收。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减少农村人口。
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万元,为1:3.43,而国际上通常城乡差距是1:1.5。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线考试 2014
考核作业.第1 题收藏..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5分).A. 标准.B. 标识.C. 标志.D. 标的.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你答对了!解析: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第2 题收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市民化。
(5分).A. 农民.B. 农业人口.C. 农业转移人口.D. 农民工.答题情况:正确选项:C你答对了!解析: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3 题收藏..转变城市管理职能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
(5分).A. 关键.B. 核心.C. 本质.D. 重点.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你错选为:A解析:转变城市管理职能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第4 题收藏..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5分).A. 出让.B. 租赁.C. 入股.D. 出让、租赁、入股.答题情况:正确选项:D你答对了!解析: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第5 题收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5分).A. 直辖市.B. 地区.C. 市.D. 省.答题情况:正确选项:D你答对了!解析: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第6 题收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5分).A. 确权.B. 登记.C. 颁证.D. 确权登记颁证.正确选项:D你答对了!解析: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县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下面聘才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
欢迎大家阅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1月21日,我县召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工程工作总结研讨会,县领导张立侠、张晓华、范志忠、任青山、张春梅、李润毛出席会议。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扶贫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土地调查规划研究院、市农牧部、市扶贫办、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市扶贫办、市规划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应邀参加会议。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范志忠主持会议。
会上,试点工程实施部门负责人首先就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工程实施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向与会专家和领导进行汇报,随后试点工程涉及乡镇、单位负责人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同与会专家和领导进行深入交流,并认真听取了每一位专家和领导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表示会结合当地实际融入到今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程中,使这项工程能够真正惠及当地农民。
武川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工程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前农村外出农户占多少、闲置房屋占多数、留村农户占多数的实际,为破解“三农”发展困难的难题,通过大胆实践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
该项工程于XX年11月中旬开展前期摸底调查,实施地点选定在地处西北风蚀沙化和限制发展区的二份子乡白彦花、厂汉此老两个行政村内进行。
XX 年3月初工程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6个自然村的农户转移,共投入资金1346万元,转移农户212户603人,村落拆除面积达487亩。
试点工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县政府办、农牧部、发改局、扶贫办、住建局、人社局、农牧业局、国土局负责人与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会议。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目前,江苏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4%,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
关于推进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了解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推进市民化的有效路径,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一)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截至_____年,我区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已达到_____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_____%。
(二)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比例逐渐增加。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加大了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三)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通过购买商品房、租赁住房等方式在城镇定居,居住环境和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此外,政府也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住房保障。
三、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问题(一)户籍制度改革仍需深化尽管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和障碍。
如一些大城市的落户门槛仍然较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仍存在差距。
(二)就业质量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大多从事低技能、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同时,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工资拖欠等问题。
(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镇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
例如,学校学位紧张,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入学难;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融入城市困难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农业转移人口在融入城市社会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在社交、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推进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大城市落户门槛,简化落户手续,逐步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差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并能享受到城市一切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过程。
虽然从字面上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比较简单,可要做到“有序推进”,却非常艰巨和复杂,乃至任重而道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会面对城市不愿宽留、农民不敢眷留、素质不避汰留、成本不奢际留、体制不胜积留、政法不撑苛留等多维困境;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要完善政府主导机制、自愿化转机制、户籍蜕变机制、素质提升机制、动能充补机制、城乡融合机制、配套改革机制等多种机制,而且要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财政支持制度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其他制度创新等多重创新。
标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多维困境;机制完善;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应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加快城镇化发展和“四化同步”进程,并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据国研中心课题组的模拟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总规模将在3.2亿人左右。
怎样才能真正让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顺畅地变为市民,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议题。
为此,党的十八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强调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方面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又要求做到“有序”,这既是一个举措,也是一个目标;既是一个战略要求,也是一个战略决策。
本文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涵义、多维困境、机制完善和制度创新等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涵义所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变为城市市民,实现经济上能立足、社会上被接纳、身份上皆认同、文化上能交融,身心真正地融入城市,并能享受到城市一切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作者:————————————————————————————————日期: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法律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文/岳伟
规划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规划,城镇化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城镇化6年规划发展目标第一项就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那么,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进城农业人员和新农村人员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当前现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
关键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
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发展路线图——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关键语: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各类城镇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
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为基准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
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进城者新待遇——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语: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
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待遇一:
随迁子女进公办学校为主
建立健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
务。
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
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逐步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人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
待遇二:
政府花钱为农民工提技能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强化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责任,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鼓励高等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鼓励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
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
待遇三:
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
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
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人城镇社保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
推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衔接合作,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待遇四:
农民工可申请公租房
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农民工聚居地疾病监测、疫情处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当地医疗救助范围。
采取廉租住房、公租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完善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可以建设单元型或宿舍型公租房,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可以在符合规定标准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
审慎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新农民新生活——农村基础建设提速
关键语:城镇化总体上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
将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也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按照规划,我国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
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加强以太阳能、生物沼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
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行政村通班车。
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网络、农村邮政设施和宽带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村庄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整治,严禁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复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
强化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
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