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共9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内容,了解和把握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阶段和研究现状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人探索和研究。
一、农业转移人口的称谓演变农业转移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群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转移人口这个群体的称谓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从最初的“盲流”“打工仔、打工妹”到“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再到现阶段的“农业转移人口”。
虽然各称谓的准确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各称谓的主体人群是基本一致的。
“农民工”用得最多,也是官方曾经认可使用的称谓。
“农民工”最早是由中国社科院张雨林教授提出,他在198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农民工”称谓,随后被大量引用。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把“农民工”概念写人中央政府具有行政法规作用的文件。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劳动保护,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群体的称谓及其合法权益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但由于“农民工”称谓具有明显的身份歧视,而且不符合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的要求。
十八大报告用“农业转移人口”代替“农民工”,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新趋势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
2014年推出的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更是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称谓的转变,不但是为了消除明显的身份歧视,而且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明确的思路,更是为了彻底解决阻碍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城乡二元制度。
为了表述的方便,本文将不同阶段的农业转移人口称谓统一为农业转移人口。
2019年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根据安排,我们于今年8月,对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召集市、区人社、发改、教育、农业、公安、住建、规划、民政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xxx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农民纷纷“跳出农门”,进城打工、经商,或者供子女上学,很多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
特别是XX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进城的农民越来越多。
据统计,XX年至XX年6月底,全市农业转移人口293527人,其中XX年111659人,XX年124920人,XX年上半年56948人,这些人中,80%以上集中在市、县(区)主城区。
其中进神木县城的人数最多,达38344人,其次是xx城达30811人,也有少数人去XX、西安和南方城市打工、经商(详见附表1)。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构成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城中村农民、随迁投靠人员、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2.8%、9.8%和9.6%(详见附表2)。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大,实际落户的很少,有关政策落实的不够。
据 XX年至XX年6月底统计,全市农业转移人口61008户、181868人中,换领城市居民户口簿的15803人,占8.7%,享受免费职业培训、保障住房、平等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和税收扶持政策的分别占15.2%、5.9%、11.8%、13.4%和2.7%(详见附表3)。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情况不良。
由于文化技能偏低,又缺乏创业资金,所以,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靠出卖苦力维持生活,从事职业主要是建筑装潢、货运安装、酒店餐饮服务、商场销售以及食品、服装加工等,真正自己从事个体经营的很少,人数不到20%。
进城打工农民平均月收入在1000-2000元左右,低而不稳。
20XX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20XX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事项的通知》(庆人大常办电发[20XX]9号)要求,正宁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成立专门调研组,与县政府办公室联合,深入全县XXX个乡镇及公安、统计、计生、民政、人社、教育、住建等职能部门,对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期间,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数据汇总分析、走访调查、会议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近期,调查组按照市人大办公室下发的调研工作补充通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调查核实,对调查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一)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基本情况20XX年底,全县总人口XX.X万人(人口变动调查数),常住人口XX.X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XX.X万人。
农村总人口XX.X万人,户籍人口XX.X万人,常住人口XX.X万人,流动人口XX.X万人。
(1)农村流出地农业转移总人口XX.X万人,其中转出本县的总人口(含家庭人口)XX.X万人,流向省外XX.X万人,流向省内XX.X万人,且流转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业转移人口从业人数XX.X万人,其中男性XX.X万人,占转移人口的XX%,年龄在16—50岁的男性XX.X万人,占转移人口的XX%,超过50岁以上的比重较低;女性XX.X万人,占转移人口的XX%,16—50岁的女性XX.X万人,占转移人口的XX%。
(2)1993至20XX年,全县总新生儿56XXX人,其中农村新生儿33XXX人,占XX.X%,农村新生儿年平均1XXX人。
1993年至20XX年,全县新生儿转移人口3XXX人,其中农村新生儿转移人口1XXX人,占XX.X%。
从农村转移人口新生儿数量看,我县1993年为XXX人、20XX年为XXX人、20XX年为XXX人,这反映出我县农业转移人口总量总体上在逐步增长。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及思路探析
我 国城镇 化率 刚过 5 0 %远低 于发达 国 就是农 业转移 人 口逐 步成为真 正的城镇 居 民,包含两 层 发表署 名文章 , “ 含义 :一是外在 资格 的市 民化 ,即 由农 民角色转 型为市 家 ,而差 距就是潜 力,今后 一二十年 我 国城镇 化率将不
新管理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 3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我 国农村一直 实行 的是将土地 分割 成小块 由家庭 分散
移人口的过程 已经基本没有了阻碍,但农业转移人 口转变为 城镇化水平提高 1 个百分点, 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 1 . 6 %
城镇居民的过程却仍然存在许多障碍。这些障碍是我国相关 的增长 ,并将带来 1 2 0 0 亿元 的居 民消费的增长 。2 0 0 2至 制度改革滞后、农业转移人 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多因素共 2 0 1 2 年的 1 0年间,伴随着约 1 . 9 亿城镇 人 口的增长,我
每年将有相 当数量农村富余 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民角色 ;二是 内在素质 的市 民化,通过外 部 “ 赋 能”与 断提高, 自身 增能 ,不仅 在外在 实现身份 转变 ,同时 内在逐渐 适 将带来 投资 的大 幅增长 和消费快速 增加 ,城镇 化是我 国 应城 市环 境,逐渐成 为合格 的新市 民。农业转移 人 口市 未 来经济增 长的 巨大引擎 。”而有 序推进 农业转移 人 口 民化 实 际上 既体现 了过程—— 农业转移 人 口如何 转变 为 市 民化则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
换、综合 素质 的提 升、市 民价 值观念 的形成 、职业与就 育、住房和社 会保 障等 基本公共 服务方 面享受不 到城镇 业状态 的转变 、生 活方式 与行 为习惯 的转 型后 ,真 正融 居 民的待 遇,难 以从心理上 融入城市环 境 ,是潜 在的社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根据安排,我们于今年8月,对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召集市、区人社、发改、教育、农业、公安、住建、规划、民政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xxx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农民纷纷“跳出农门”,进城打工、经商,或者供子女上学,很多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
特别是XX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进城的农民越来越多。
据统计,XX年至XX年6月底,全市农业转移人口293527人,其中XX年111659人,XX年124920人,XX年上半年56948人,这些人中,80%以上集中在市、县主城区。
其中进神木县城的人数最多,达38344人,其次是xx城达30811人,也有少数人去XX、西安和南方城市打工、经商。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构成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城中村农民、随迁投靠人员、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2.8%、9.8%和9.6%。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大,实际落户的很少,有关政策落实的不够。
据XX年至XX年6月底统计,全市农业转移人口61008户、181868人中,换领城市居民户口簿的15803人,占8.7%,享受免费职业培训、保障住房、平等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和税收扶持政策的分别占15.2%、5.9%、11.8%、13.4%和2.7%。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情况不良。
由于文化技能偏低,又缺乏创业资金,所以,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靠出卖苦力维持生活,从事职业主要是建筑装潢、货运安装、酒店餐饮服务、商场销售以及食品、服装加工等,真正自己从事个体经营的很少,人数不到2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汇报。
具体情况如下:一、工作总体情况自国家实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投入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
二、政策措施1. 完善市民化政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市着力完善市民化政策,特别是对于市民化补贴、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确保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权益得到保障。
2. 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出资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资金,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市民化补贴、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有效解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3. 多渠道引导就业:我市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劳动力市民化水平。
三、工作成效1. 市民化率不断提升: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资金支持的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达到了80%以上。
2. 就业创业效果明显: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导就业创业,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增加,就业创业效果明显,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社会保障覆盖面,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1. 资金支持不足:目前,市民化资金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仍然不足以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市民化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支持到位。
2. 就业培训不够精准: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培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精准,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质量和技能水平。
3. 社会融入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社会融入程度有待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培训和帮扶力度,提高其社会融入能力。
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转移,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面临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如何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当前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一、农业转移人口现状分析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通常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转移人口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分人口进入城市后,往往面临着生活条件差、经济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社会融入和市民化进程缓慢。
这部分人口的迁入也给中小城市带来了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压力。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转移人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市民化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改善城市治理的需要。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可以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有效管理,有效开发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促进社会平等和谐的需要。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生活状况,还可以促进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的融合,减少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为了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及各项福利。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人口流动自由化。
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住房、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方面。
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应当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城乡产业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等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吸引农业转移人口自愿参与城市发展。
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建国以来,我国对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的称谓经历了多次演变。
其中,“农业转移人口”是在近几年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中逐步产生的,其内涵与之前的称谓有了一定的差别。
下面聘才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欢迎大家阅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事项的通知》(庆人大常办电发9号)要求,正宁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成立专门调研组,与县政府办公室联合,深入全县10个乡镇及公安、统计、计生、民政、人社、教育、住建等职能部门,对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期间,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数据汇总分析、走访调查、会议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近期,调查组按照市人大办公室下发的调研工作补充通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调查核实,对调查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基本情况XX年底,全县总人口万人(人口变动调查数),常住人口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农村总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流动人口万人。
(1)农村流出地农业转移总人口万人,其中转出本县的总人口(含家庭人口)万人,流向省外万人,流向省内万人,且流转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业转移人口从业人数万人,其中男性万人,占转移人口的58%,年龄在16—50岁的男性万人,占转移人口的56%,超过50岁以上的比重较低;女性万人,占转移人口的42%,16—50岁的女性万人,占转移人口的40%。
(2)1993至XX年,全县总新生儿56915人,其中农村新生儿33755人,占%,农村新生儿年平均1662人。
1993年至XX年,全县新生儿转移人口3189人,其中农村新生儿转移人口1965人,占%。
从农村转移人口新生儿数量看,我县1993年为58人、XX年为76人、XX年为154人,这反映出我县农业转移人口总量总体上在逐步增长。
关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关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按照省、市人大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的有关要求,由市人大法工委牵头,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统计局、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分别开展了深入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基本情况XX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
市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
农业转移人口总数和构成情况。
全市农业转移人口49万人。
从转移人口构成看,主要由专业务农经营者、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组成,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
从转移人口流向看,转向省外万人,占转移人口的%,其中从业人员万人,主要流向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经商;省外转入本市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万人;本市农业人口转入其他市州从业人员万人,转入所在地市州从业人员万人。
从转移人口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6万人,占%;初中万人,占%;高中万人,占%;职校万人,占%;大专万人,占%;本科万人,占%。
从转移人口年龄结构看,16-18岁万人,占%;18-30岁19万人,占%;31-40岁万人,占31%;41-50岁万人,占%;51-60岁万人,占%。
农业转移人口户籍管理和登记情况。
户籍城镇化率,我市户籍城镇人口总数为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为%,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个百分点。
农转非管理,目前我市实行转移人口落户必须具备合法稳定的住所和稳定的职业2个条件,合法稳定的住所是指购买了商品住房且有房屋产权证;稳定的职业是指在县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过去10年我市农转非万人,平均每年4048人,主要是学生上学户口迁转。
流动人口管理,截止2013年月底,全市暂住人口万人。
流动人口中,来自城镇万人,占%;来自农村万人,占%。
202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202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本报告主要对2023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行了调研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1. 市民化政策的推动力度加大:2023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支持,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提供购房补贴、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吸引和鼓
励农业转移人口选择在城市定居。
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化进程在2023年进一步加快。
农业转移人口选择在城市落户的机会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 就业机会丰富:2023年,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选择就业的机会增加。
调研发现,许多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就业提升了收入水平,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4. 教育和医疗资源得到改善: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和医疗资源得到了改善,提供更好
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这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使他们更倾向
选择在城市定居。
基于以上发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有效推动对于市民化进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城市化进程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升生活水平的机会。
3.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改善使得农业转移人口更加倾向选择在城市定居。
然而,报告也指出市民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确保市民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究
定 居城 市 , 在 生活 方式 、 观念上 逐 步转 为
城 市居 民。这 就需 要他 们在 职业 上有实 体 的文化素质不 高 、 舣 ] 络, 进一步规 范劳 培 训和掌握 的技 能少 构和劳动 力市场信息 『 质性转化 。为更好地适 应城市发展需 要 , 和 社 会 关 系 固 化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中 国农 动力市场管 理 , 充分 发挥市场在配 置劳动 农 业转 移 人 口要在 行业 或工种 上进 行转 业 转移人 口增 长迅速 , 到2 0 1 3 年, 全 国农 力 资 源 方 面 的 指 导 作 用 , 有 效 促 进 农 业 转
关键词 : 城 镇化 ; 农业人 口; 市民化
清 华 大 学 中 国 经 济 社 会 数 据 中 心 元经济的藩篱还没有从根本 拆 除。
2 0 1 3 年l O 月发布 的中 国城镇 化调查数 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
农 业 转 移 人 口市 民 化 内涵
显示, 中国户籍 城镇化率非 常之低, 非农 户
城 市神 区 , 农 业 转 移 人 口要 有 稳 定 职 业 、 移 人 口的文化水平 普遍不高 , 主要 以初 中 加大农业转 移人 口劳动力 岗前培训 , 让 其
: 埒 i X
令 保 障 民生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璨究
冯鑫 永
我 国农 业转移人 口面临的最重要 的 摘 要: 新 型城 镇化 的关键是人 的市 民化 , 变 。转 变需要长期 的过程 , 是农 业转移人 目前 ,
特别 是农 业 转移人 口的市 民化。 本文 分析 了 口市 民化的终极 目标 。 农业 转移人 口市民化 的内涵和建设 目标 , 市民 化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提 出 了实现农 业转移人 口“ 有 劳有得 、 学有所教 、 病有所 医、 老有所养 、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摘要] 1 、当前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的农民纷纷“跳出农业大门”,到城市打工经商或为子女提供教育。
许多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构成是农民工和商人、城市里的农民、随他们一起迁移的人、大中专毕业生。
他们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2.8%、9.8%和9.6%(详见表2)。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大,实际落户人数少。
相关政策执行不够。
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就业状况差,第二是生活条件差,第三是0岁以上儿童上学困难。
4、医疗保障不到位,5、服务不能均等化,3 、问题原因分析,1、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化,2、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不愿向城镇居民账户转化,3、城镇承载力低,政府投入跟不上。
根据安排,今年8月,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查。
我们先后召开了市级、区人民团体、发展改革、教育、农业、公安、住房建设、规划、民政等部门讨论。
我们对xxx 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报告如下:1 、当前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农民纷纷“跳出农业大门”,进城务工经商或为子女提供教育。
许多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特别是2010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到城市定居的若干意见》颁布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
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6月底,全市农业转移人口为293,527人,其中2011年为111,659人,2012年为124,920人,2013年上半年为56,948人。
其中,80%以上集中在城市、县(区)的主要城区。
其中,神木县人口最多,为38,344人,其次是xx市,为30,811人,少数人去北京、Xi和南方城市工作、经商(详见表1)。
该市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构成为:农民工和商业农民、城中村农民、随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0,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2.8%、9.8%和9.6%(详见表2)。
最新-关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按照省、市人大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的有关要求,由市人大法工委牵头,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统计局、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分别开展了深入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基本情况XX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
市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3.6万,其中农业人口231.46万人。
201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22.2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6.59万人,城镇化率29.59%。
(一)农业转移人口总数和构成情况。
全市农业转移人口49万人。
从转移人口构成看,主要由专业务农经营者、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组成,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38.3.%、23.2%、6.9%。
从转移人口流向看,转向省外35.3万人,占转移人口的72.04%,其中从业人员24.4万人,主要流向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经商;省外转入本市6.02万人,其中从业人员4.1万人;本市农业人口转入其他市州从业人员6.5万人,转入所在地市州从业人员6.4万人。
从转移人口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6万人,占.2%;初中24.8万人,占50.6%;高中11.4万人,占23.3%;职校3.4万人,占6.9%;大专2.3万人,占4.7%;本科1.1万人,占2.2%。
从转移人口年龄结构看,16-18岁4.4万人,占8.98%;18-30岁19万人,占38.8%;31-40岁15.2万人,占31%;41-50岁8.7万人,占17.8%;51-60岁1.7万人,占3.5%。
(二)农业转移人口户籍管理和登记情况。
户籍城镇化率,我市户籍城镇人口总数为33.7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为.72%,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6.87个百分点。
农转非管理,目前我市实行转移人口落户必须具备合法稳定的住所和稳定的职业2个条件,合法稳定的住所是指购买了商品住房且有房屋产权证;稳定的职业是指在县(区)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探究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探究摘要: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与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的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享受的福利待遇差距,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的生活中,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扶持力度。
相对于我国城镇化的最大问题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城市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远远比乡村的建设要好,这就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打工的道路,他们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农业转移人口。
但他们虽在城市,却很难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他们的本质还是农村居民。
在城市难人户,城市的户籍制度把这些农业转移人口拒之门外,他们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北漂等特殊的人群。
我国也出现了很多解决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但相对国外的一些解决方案我们还是需要吸取一些有利我国的措施,这样城镇化的发展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社会福利、政府、归属感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ition citizenizationAbstract: China's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gap,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o enjoy the welfare treatment gap in the city,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can not be a good life, for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efforts to support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of people.The biggest problem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s too lar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ity’s security is far more than the rural infra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better, which leads to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to cities to work on the road, they are called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But they are in the city, bu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he same benefits and urban residents, their nature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he city people, the urba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out, they will become a reality in the north and other special populations. Our country also appeared a lot of the solution, but the solution relative to foreign countries we still need to learn some beneficial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o the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Urb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social welfare, the government, thesense of belonging一、引言(一)研究背景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到了相对关键的时刻,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农业转移人口就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人群,这些人是城镇化的主体,他们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劳动力,也是组成城市的重要人群。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与对策
0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讨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落户条件
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落户 门槛,打破户籍壁垒,促进人口
自由流动。
实行居住证制度
推行居住证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 在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权益。
简化户籍迁移手续
简化农业转移人口户籍迁移手续, 降低迁移成本,提高迁移效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01
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他们享
受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待遇。
提高保障水平
02 逐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居民
实现均等化。
完善跨地区转接制度
0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跨地区转接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
口在流动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权益。
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01
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城市教育资 源总量,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子女 教育需求。
02
促进教育公平
03
提高教育质量
取消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入学的户 籍限制,确保他们平等接受义务 教育。
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学校的 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 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04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壁垒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实现 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机会。这一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面临许 多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促进其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
人口规模
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庞大,已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 重要来源。
地域分布
农业转移人口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部分地区出现集聚现象。
关于推进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了解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推进市民化的有效路径,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一)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截至_____年,我区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已达到_____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_____%。
(二)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比例逐渐增加。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加大了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三)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通过购买商品房、租赁住房等方式在城镇定居,居住环境和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此外,政府也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住房保障。
三、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问题(一)户籍制度改革仍需深化尽管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和障碍。
如一些大城市的落户门槛仍然较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仍存在差距。
(二)就业质量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大多从事低技能、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同时,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工资拖欠等问题。
(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镇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
例如,学校学位紧张,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入学难;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融入城市困难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农业转移人口在融入城市社会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在社交、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推进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大城市落户门槛,简化落户手续,逐步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差异。
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城市管理
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城市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进程如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并分析相应的城市管理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原因1. 就业机会增加: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普遍追求更好的收入和生活品质,来到城市从事工业、建筑等行业,这使得城市成为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的主要选择。
2. 社会福利改善:城市相对于农村,具有更完善的公共设施和资源配置。
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城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广泛的选择,这也是促使农业转移人口走向城市的原因之一。
3. 知识和文化需求:城市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资源,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村人口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这些需求在农村难以满足。
因此,农民纷纷选择来到城市,寻找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表现与特点1. 就业稳定与收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通常能够找到相对稳定的就业机会,从而稳定了收入来源。
虽然初始阶段可能存在一些低收入甚至劳动权益受损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收入也会逐步提高。
2. 教育和文化水平提升: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生活时间延长,他们逐渐接触到城市的教育和文化资源,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也逐步提升。
这不仅为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城市的人力资源增添了潜力。
3. 物质生活改善与社会融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融入的程度。
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住房、交通、饮食等生活条件,同时也与城市居民建立起更紧密的社会联系,逐渐融入城市社会。
三、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就业与社会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增多给城市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相对缓慢且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
一、农业转移人口的现状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健全等原因,吸引力相对较小。
然而,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涨的背景下,不少农民工选择返乡或向小城市转移。
据统计,农业转移人口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总人口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他们的市民化进程并不顺利。
1. 行政管理问题在许多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行政管理水平较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人口管理难度大。
这就导致一些农业转移人口身份难以得到认可,市民化进程滞缓。
2. 福利保障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许多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福利保障水平也较低。
对此,许多农业转移人口存在不同的心理和态度,市民化的吸引力降低。
3. 经济问题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也较少,许多农村转移人口只能从事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岗位,收入水平较低,难以在城市中立足。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1. 加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简化市民化手续,提高市政管理水平,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管理者需要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需求,增强市民化的吸引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投入力度,引导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好地实现市民化进程。
综合而言,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打破市民化的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实现互惠互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一、我市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农民纷纷“跳出农门”,进城打工、经商,或者供子女上学,很多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我市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构成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城屮村农民、随迁投靠人员、大屮专和高屮毕业生,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2、8%、9、8%和9、6% (详见附表2),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大,实际落户的很少,有关政策落实的不够,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情况不良,2、居住条件不佳,3、子女上学困难,4、医疗得不到保障,5、服务不能均等化,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1、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2、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转为城市居民户口,3、城镇承载能力低,政府投资跟不上。
根据安排,我们于今年8月,对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召集市、区人社、发改、教育、农业、公安、住建、规划、民政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xxx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农民纷纷“跳出农门”,进城打工、经商,或者供子女上学,很多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
特别是XX 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进城的农民越来越多。
据统计,XX年至XX年6月底,全市农业转移人口293527人,其屮xx年111659人,xx 年124920人,xx年上半年56948人,这些人中,80%以上集中在市、县(区)主城区。
其中进神木县城的人数最多,达38344 人,其次是xx城达30811人,也有少数人去北京、西安和南方城市打工、经商(详见附表1)。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构成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城中村农民、随迁投靠人员、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2、8%、9、8%和9、6% (详见附表2)。
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大,实际落户的很少,有关政策落实的不够。
据XX年至XX年6月底统计,全市农业转移人口61008户、181868人中,换领城市居民户口簿的15803人,占8、7%,享受免费职业培训、保障住房、平等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和税收扶持政策的分别占15、2%、5、9%、11、8%、13、4% 和2、7% (详见附表3) o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情况不良。
由于文化技能偏低,又缺乏创业资金,所以,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靠出卖苦力维持生活,从事职业主要是建筑装潢、货运安装、酒店餐饮服务、商场销售以及食品、服装加工等,真正自己从事个体经营的很少,人数不到20%。
进城打工农民平均月收入在1000-2000元左右,低而不稳。
有的没有固定职业,找不到就业门路,在城市里流浪,个别人甚至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2、居住条件不佳。
绝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没有钱买房,并连好点的房子也租赁不起。
只好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棚户区”赁房,公共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很差,为了省钱,有的几户合并赁房。
我们在XX城区调研时,就发现有4户人家11人共同租居在一院3间平房里。
有的甚至是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3、子女上学困难。
由于学校普遍生源膨胀,他们又没有城市户口,所以子女上学报不了名,只好托人找关系,多花钱才能入学,全市实行的15年免费教育,对大多数农村转移人口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惠。
4、医疗得不到保障。
因为户口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农民看一般病应在乡镇医院,否则,不予报销医疗费。
这给进城农民看病造成了困难。
造成小病不治,拖成大病。
5、服务不能均等化。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保障体系不统一,用工单位多用少养,进城农民根本享受不到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
例如:没有资格享受经济适用房及廉价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的标准都没有市民的高,甚至连肇事死亡的赔偿标准,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
这些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出力流汗的农民工被挡在了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真正被城市边缘化。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1、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
xx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屮规定,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行两种形式,城市居住制度和城市居民制度。
截至目前,城市居住制度在全市都没有实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只能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条件相对比较严格,要同时符合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和连续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限等三个条件,真正能达到这些条件的进城农民很少。
XX年,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十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放宽条件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对本市籍农村居民在原户籍所在县(区)县城或中心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和经济收入,且居住在一年以上即可选择实行居民制度,但实行两年来,真正转为城市居民的并不多。
附属在原户籍制度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则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大瓶颈。
2、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转为城市居民户口。
首先是城中村、城郊村镇、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涉及到的农村居民,既得利益和获得利益的期望很高,不仅自己不愿意转为城市居民,而且想方设法把已经转出去的家庭成员再转回去。
神木县为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在县城中建了“幸福家园”和“和谐家园”,幸福家园解决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的住房租住问题,和谐家园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这些人租住或购买了住房也不愿意转户口。
绥德县张家眨镇某村30多名大学生,毕业后落户张家眨镇居民户口,集体要求迁回本村。
其次是农村居民不愿意放弃已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
农村转移人口普遍存在“恋土情结”,担心离开土地就会失去生活依靠,没了退路。
第三是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政策优于城市居民,夫妻双方都是农村居民的,只要头胎是女孩的,在规定时限内允许生育二胎,但城市居民严格实行一孩化;农村居民即使头胎是男孩,大部分违规生育了二胎,处罚比城市居民轻得多,因此,在不能享受到较大利益之前,农村居民不会轻易放弃农村户籍。
这也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因素。
3、城镇承载能力低,政府投资跟不上。
全市共有建制镇125 个(不含12个县区城市所在建制镇),屮心镇区人口规模超过5万人的一个也没有,人口规模超过3万人的镇只有神木的锦界和大柳塔,绝大多数镇人口规模只有3000——5000人。
一般认为,小城镇人口规模只有达到5万人左右时,才能正常发挥城镇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
我市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小,城镇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形成吸纳农民就业的产业。
因而我市小城镇不仅缺乏对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和聚集效应,而且不能有效引导周边乡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xx城区及其他11个县城的承载能力也很低,公共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有限,幼儿园、学校、医院和社会保障性住房,都赶不上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要。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xx年《城市蓝皮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政府至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投资严重不足。
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建议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
在今年6月26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关于《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屮指出,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屮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认为本县(区)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县(区)城、乡镇、各类园区落户,全面放开,不要设限制条件。
市内农业转移人口在XX城区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已经划入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全部成建制转为城市居民;已经在城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或稳定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均可落为城市户口;允许成年子女单独落户;各类高等院校和屮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军离开农村的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年的士官,退役后愿意到城区落户的,允许在合法稳定住所或人才服务屮心集体落户。
鼓励市外有本科学历的、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或投资创业纳税满三年的人员在我市落户。
2、尽快实现居住证制度,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渠道。
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持居住证的农村转移人口可在多个领域享受市民待遇,包括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证照办理、公共交通、职称评审等,并规定从居住证持有人员转为户籍人口的具体年限。
比如规定,持居住证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工作满三年,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为城市居民户口。
3、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消除农业转移人口的思想顾虑。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农村转户进城居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居民整户或部分家庭成员在城镇落户的,在法律规定的承包期内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原承包人去世后,其法定继承人可依法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村集体及各级政府不得强制要求其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
农村居民整户或部分家庭成员在城镇落户的,保留宅基地及农房权益,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强制要求其退岀原有宅基地及农房。
农村居民整户或部分家庭成员在城镇落户,原已享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的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承包期内,保留转户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量资产收益分配权。
帮助农村转户进城居民实现宅基地、承包土地和林地有偿退出;盘活农村转户进城居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产权益。
4、调整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一是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支持。
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聘用农业转移人口。
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农民的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以小额贷款等形式支持他们搞个体经营。
对就读屮职学校的农村籍学生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学费减免包干补助,扩大对农村籍学生就读职业院校的生活费、学费补助覆盖面。
二是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居住条件。
农业转移人口租住公共租赁房或廉租房的条件应与城市居民一样对待。
同时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购买自有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
三是改革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一保障标准,实现与其他城市居民无差别待遇。
四是健全完善移民安置保障措施。
对于因国家、省、市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移民工程、避险移民工程、城镇扩容工程和大型交通、水利等工程项目产生的迁移人口,尽可能将有条件的安置在城镇转变为城镇居民,已转变为城镇居民的,继续享受移民安置的相关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