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2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一、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1、人类学: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中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人们行为的差异。
2、经济学:提供了理解变化中的经济以及竞争和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的作用。
如:为什么运动鞋都是在亚洲国家制造?这可用经济学的竞争优质给出答案。
3、哲学:有助于考察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价值观和伦理道理,帮助管理者理解组织为什么存在以及什么行为对一个组织是适当的命题。
4、政治学:研究个人和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
帮助管理者理解冲突的结构、在经济系统中权利的分配、个人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权利、政府的影响。
5、心理学:帮助管理者理解人类的行为。
6、社会学:帮助管理者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管理的历史背景20世纪前,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1、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中国的长城,规模恢宏,管理者是如何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公元15世纪的威尼斯城的生产、运输、仓储、人事、会计模式表明组织管理已付诸实施。
2、1776年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将工作分解成狭窄的和重复性的任务,提高了工人技巧和熟练程度,导致工作专业化。
3、20世纪前的产业革命:以机械代替手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对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诸如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分配人员工作、指挥每天的活动、协调各种任务、保证机器运行等。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管理理论也应运而生。
4、管理进程:科学管理(1880s)--------行为科学(1920s)------管理科学(1950s)。
三、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生产率的角度看管理。
1、主要学者:泰罗+吉尔布雷思夫妇2、泰罗的四条管理原则——关注管理的最低层次,追求完成每项具体工作的最佳方法,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①对工人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的方法,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
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第⼀章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学习⽬标】:A.知识点:1、掌握管理和组织的涵义2、理解管理的性质与特征3、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4、掌握管理者的涵义及分类5 、掌握管理者的⾓⾊分配与技能要求6、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法和特征B.技能点:1、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管理的基本概念2、认知并能有意识培养⾃⼰的管理素质3、理解并能运⽤管理机制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教学建议】本章重点是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管理者的⾓⾊分配与技能要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特征与研究⽅法可由学⽣⾃学。
讲授是主要形式,并以讨论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的理解。
【趣味阅读】留个缺⼝给别⼈⼀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板上画了⼀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个缺⼝。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定要留个缺⼝,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管理启⽰:留个缺⼝给他⼈,并不说明⾃⼰的能⼒不强。
实际上,这是⼀种管理的智慧,是⼀种更⾼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虎⼀座⼭,让它⾃由纵横。
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最⾼境界。
【教学要点】⼀、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定义亨利?法约尔:管理就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指⼀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赫伯持?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管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唐纳利:管理指由⼀个或更多的⼈来协调他⼈活动,以便收到个⼈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进⾏的各种活动。
泰罗: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去⼲什么,并使他⽤最好的⽅法去⼲”。
管理学笔记——精选推荐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管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重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效率(efficiency):单位时间的成果量。
涉及活动方式。
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投入一定,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产出维持不变)效果(effectiveness):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
涉及活动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低效果、高效率高效果、低效率低效果)效益(performance):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
效率+效果管理的目标: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特点: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管理的性质:1)管理工作不同与作业工作2)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意义:1、管理——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管理。
2、管理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翼。
3、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管理。
2.管理者的角色变化:1、不同管理层次的角色变动(不同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2、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有效管理的五个领域:领域Ⅰ——管理自我领域Ⅱ——管理工作领域Ⅲ——管理人员领域Ⅳ——管理人际关系领域Ⅴ——管理具体情景——罗伯特?K?伯恩斯博士芝加哥大学企业关系中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管理环境环境研究的意义:1、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管理关系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
组织的一般环境: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科技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6、自然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1、供应商2、顾客 3、竞争对手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组织环境特征的分析:1、环境的不确定性(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管理四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planning)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
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
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
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
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
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
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
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
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
管理学重点笔记
《管理学》重点笔记第一节治理所要解决的差不多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治理的差不多矛盾。
第二节治理的含义治理是通过打算、组织、操纵、鼓舞和领导等环节来和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和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治理获得全然目的。
第三节治理的作用在没有治理活动和谐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
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进展,治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美国经济进展速度比英国快,其要紧缘故确实是依靠较高的治理水平。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讲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治理。
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治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治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
第四节治理学的特性一、治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治理学的要紧母的是要指导治理实践活动。
二、治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治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进展性总之,治理学完全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治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同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成效。
而有效的治理活动正需要如此。
三、治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之为精确的科学。
治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形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治理要紧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治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定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下,我们还没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治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方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治理。
四、治理学的系统观念系统确实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作为系统观念有以下几点:1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2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3 按照研究目的来考察系统。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思想的基本范式1.4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2.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2.3 组织的设计与变革2.4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5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决策与计划3.1 决策概述及决策理论3.2 决策模型与决策方法3.3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3.4 企业战略规划3.5 经营计划与控制第四章领导与沟通4.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4.2 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技能4.4 沟通的概念与要素4.5 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第五章激励与团队5.1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2 激励因素与激励设计原则5.3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5.4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5.5 团队决策与团队绩效评估第六章控制与评估6.1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6.2 控制过程与控制原则6.3 控制方法与控制技术6.4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标6.5 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7.1 管理伦理的定义与意义7.2 管理伦理原则与价值观7.3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层次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7.5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管理学大一的知识点,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组织与管理、决策与计划、领导与沟通、激励与团队、控制与评估以及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而复杂,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再到现代的系统管理,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相互交叉影响,共同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管理是在一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客体(被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管理活动)。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早期的管理思想:如中国的《孙子兵法》、英国的亚当·斯密等。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
行为科学理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以运筹学、系统分析等为基础,强调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各种学派的融合,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企业文化等。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
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
动态原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效益原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管理的前提与条件管理的前提: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规章制度等。
管理的条件:管理者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授权。
管理环境: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管理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概念: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规划、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计划工作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预测未来、制定方案、评估方案和制定派生计划。
《管理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管理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笔记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如何高效地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学科。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要扮演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 组织的特点: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协调和合作的活动。
- 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 管理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 管理的环境:管理者要面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经验理论:经验理论是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所形成的理论。
- 传统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人机关系学派。
-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行为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
-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强调系统观念、人本观念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课后题详解第一章题1. 请定义管理学,并解释管理者的角色。
-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如何高效地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学科。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要扮演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2. 请列举组织的特点。
-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协调和合作的活动。
- 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人员协作、规模大小、分工合作等。
3. 请解释管理的层次。
- 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 高层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中层管理负责具体部门的规划和协调,基层管理则负责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执行。
第二章题1. 请解释经验理论。
- 经验理论是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所形成的理论。
- 经验理论只具有局部和个体的适用性,缺乏科学的验证和支持。
2. 请列举传统管理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
- 传统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人机关系学派。
-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行为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重点笔记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主要考点1.管理各职能及相互关系。
2.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3.泰勒主要思想4.法约尔的14项5.管理学派图案及主要思想6.7-S管理法,随机制宜学派7.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赞成还是反对8.计划定义,投入原则9.计划是展望未来,控制是回顾过去10目标管理,目标原则11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制定目标无意义12计划跟不上未来,所以制定计划无意义13.什么是策略,道斯矩阵14决策的合理性或满意性15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16制定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17限定因素原则18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9管理幅度20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21矩阵组织,SBU,职能职权22直线与参谋23影响分权的因素24怎样进行有效的组织,组织文化25了解各激励理论26了解各领导理论27试述委员会,中山大学03年28如何改善信息沟通29计划与控制30控制的过程及灵活性31关键点控制32前馈控制与反馈第一章,管理学:科学\理论和实践一,名词解释1.管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有关定义: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进行一系列活动,合理配备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它们的具体定义及相互关系.二,简答\论述1.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五星级.厦大98年真题①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作为科学是指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管理作为艺术是指管理的实践.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问题也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艺术.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要谋划一种有用的,即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解决方法,而艺术就是达到某种具体的预期结果的决窍.②管理作为科学与艺术,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艺术总以科学为基础,科学与艺术相互补充.如果不具备一定管理知识,管理会陷入盲目,经验主义或碰运气.有了系统知识,对于管理问题就有可能找到可行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③管理作为科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因为管理学研究的现象特别复杂多变.没有一种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办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管理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并不能直接用于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因此,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2.管理各职能的关系,五星级,03,04年都考了①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一个组织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怎么做得更好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活动,它们相互作用,融为一体.②在时间上,它们通常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然而这种前后工作逻辑也不是绝对的,这些职能往往相互融合,同时进行.③没有计划,也就没有控制;没有控制也就无法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人们往往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又需要编订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修补.同时没有组织构架,便于工作无法实施领导,而在领导过程中,又可能反过来对组织进行调整.④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在大循环中又有小循环.3.适当注意一下管理的三大技能.可作答题时的素材.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一,名词解释1.科学管理:旨在发展通过简化工作进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人们使用节省劳动的技术方法.它的内容包括:制定科学规则代替经验管理; 取得和谐;实现合作; 为最大产出而工作.; 尽可能培训工人.2.法约尔的14项.3.命令一致原则:一个下级只应向一个上级负责.这表明越多的下属向一个上司汇报工作,则命令冲突越小,个人对结果的责任感越强.4.等级原则(权限分明原则):组织中从最高管理层职能中分给每一个下级的职权越明确,则组织决策的责任越明确,组织的交流系统就越有效力.5.7-S法二,简答,1.管理理论丛林,.走出管理丛林的思考(可参考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一文)①管理的统一定义,②把管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但要区分③澄清语义④对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验证⑤可用过程学派框架把各个学派理论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基本管理理论体系.2.为什么把泰罗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把法约尔称为经营管理之父答题要点是把科学管理定义经营管理定义,他们分别做的贡献,及重要意义回答完全. 3.各个学派的图案及主张,五星级.第三章1.有效的管理为什么既要使组织适应环境,又要为组织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98年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组织既要适应环境,又要为自身的发展创造环境.外部环境对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组织要生存发展,要利用机会,避开威胁,就必须认识了解所处的环境,并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新情况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组织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所以组织为了长远发展,既要适应外部环境,又要为自身创造良好的环境.2.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企业如何处理与各利益主体方的关系?04年第二篇计划一,名词解释1.投入原则:合理的计划应包括未来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为通过一系列活动来预测现在的决策中投入的实现情况所必须的.2.目标原则:对人们来说,有意义的目标拟定是明确的,可以实现的,而且是可以被考核的.还要答出理由.二,简答论述1.计划是对未来而言的,而未来总是不确定的,那么管理者如何防止计划的重大失败?计划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它涉及到未来,而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因此一个合理的计划,必须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估计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同时计划本身应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可以借助应急计划和流动计划法不断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偏差,使计划符合实际,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起指导作用.总之计划并不能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有效的管理只能有计划地冒险,预先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以防止计划的失败.2.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控制工作是回顾过去.①计划是为实现未来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为了检查过去.因此编制计划必须着眼于未来,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用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确定可行的行动方案.所以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②控制是指衡量和纠正个人或团体的业绩以确保实际情况与原计划相符合,主要涉及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三个方面,它是一个发现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的差异,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是计划工作的保证,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就是回顾过去.③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都是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与其它职能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不可分割.4.组织制定计划时,为什么既要制定长期计划,又要制定短期计划?00年考题①计划是为实现未来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它为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长期计划是确定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描述企业未来的形象,战略,远景.短期计划则是反映企业在短期内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比较具体的方法和程序.短期计划往往更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②组织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协调,应考虑眼前利益与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5.投入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如何运用到计划决策中去?6.由于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制定长期计划目标就毫无意义①回答未来及计划的不确定性,见题1②目标的重要性:任何组织或个人从事每项活动都需要了解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活动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也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此目标是一切行动的起点,管理工作也一样,管理者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应做些什么样的工作.③适当总结.7.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也可做名词解释,五星级8.决策,五星级]一,名词解释限制因素原则:在备选方案中进行抉择时,人们越准确地识别并解决那些妨碍既定目标实现的限制性因素或关键性因素,也就越容易和越准确地选定最有利的备选方案.9.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97.01.02考题①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做出影响过去的决策.②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使人很难识别所有可能用来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③对于所有备选方案,人的分析利用能力是有限的.10.程序化决策:也就是把决策程序化,用以解决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的问题,非程序化则相反.11.制定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①决策的定义及重要性.决策是从行动方针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是行动的基础.②管理人员有时把决策看成是他们的中心工作.是因为他们必须经常地就要做什么如何做由谁做等问题作出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合理的行为,特别是制定计划时更离不开决策.③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但孔茨认为制定决策是计划工作的一个步骤.计划工作的制定过程包含着决策的过程.12.为什么经常把经验称为不仅是做决策代价昂贵的基础,而且还是危险的基础?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地利用经验?第三篇,组织一,名词解释:组织: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说明.或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所没建立或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二简答]1.简说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作用.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正式组织是以组织的目标建立的,强调效率原则,非正式组织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强调感情关系.②针对上述不同,如果管理者能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它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Ⅰ能促进信息传递.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情况.Ⅱ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作用,让组织成员对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促使目标的实现.Ⅲ给正式组织带来一种粘合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归属感,地位感,自尊感和满足感.2.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如何正确处理对待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①与前题类似:一般地管理人员注重效率,员工强调感情需要②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会影响组织效率.因此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③注重非正式组织的优点:它的存在也有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便于沟通,创造各谐的组织气氛,但重要的是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组织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利用它来达到目标.3.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重点4.把组织工作看成是一个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因素.①企业结构必须反映目标和计划,因为企业的活动是从目标和计划而来的②企业结构必须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可使用的权力③与任何计划一样,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它的环境④组织以人员构成,必须反映人员结构的配备5.什么决定了管理幅度因此又决定了组织层次?(与题3同)6.矩阵组织:六星级是在同一组织机构把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品划分部门结合起来,是由纵横两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个是纵向职能管理系统,一个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矩阵组织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它有多重指挥线.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组织结构应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优点:①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所组成的项目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得他们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②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克服职能部门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部门之间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同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的实施的责任感。
2024.11.12 管理学笔记:激发工作满意度的关键
管理学笔记:激发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在现代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理解员工满意度和动机是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的关键。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洞察员工工作态度和满意度的视角。
本文将详细探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包括其核心概念、实际应用以及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概念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称为“激励-保健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的。
该理论将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一)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这些是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和消极的工作态度。
保健因素通常包括公司政策、监督管理、与同事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个人生活、工作保障以及地位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这些因素得到了满足,也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并不能直接提升满意度或激发高绩效。
(二)激励因素(Motivators)。
这些是与工作本身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如果得到满足,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态度和高绩效。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感、个人成长和晋升机会等。
这些因素直接关联到员工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员工追求卓越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双因素理论的实际应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改善工作环境。
通过优化保健因素,如提升工作条件、改善薪酬福利、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等,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为提升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奠定基础。
(二)激发内在动机。
管理者应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通过赋予员工更多自主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认可其成就和贡献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和创造力,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三)定制化激励策略。
不同员工对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敏感度和需求可能不同。
因此,企业应实施个性化的激励策略,以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整体满意度和忠诚度。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5篇]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第一篇管理者与环境经过两周的学习,我读完了《管理学》(作者为查尔斯W.L.希尔、史蒂文L.迈克沙恩、李维安和周建)这本书的第一篇,感觉收获颇丰。
下面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首先,本书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以及具备什么样的技能、组织如何分析其内外环境、企业如何认识全球化、组织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组织为什么要遵循伦理标准并在制定商业决策的时候考虑社会责任问题等。
在这四章中,我认为前两章——管理和内外部环境是重中之重。
因为本书所有的内容都基本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写,因此,第一章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由于任何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环境,所以如何认识、鉴别和运用内外部环境做出成功的决策对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本书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了许多现时的案例,非常便于理解且印象深刻。
如管理这一章,在讲述战略可以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时候列举了星巴克做出出售CD的决策过程的案例;在描述管理者类型的时候是以GE的组织结构为背景;而在阐释技术人员如何向一名管理者蜕变的时候,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琳达.希尔的一项实验,该实验让我明白了如何成功地转变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
再如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者,我了解到由于互联网和集装箱分别使通信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使全球化的进程变为现实并大大加快;在讲消费者行为的国别差异时,书中美国和欧洲人民对汽车和手机消费习惯的差别的例子证明了企业要根据各国国情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等等。
最后,我认为本书非常精彩的地方在于每一章结束之后,除了有本章小结、讨论题和章末案例分析,还有一个管理实战的部分。
这个部分要以自己感兴趣的一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答的方式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跟踪练习,非常有助于我建立全方位地分析一家公司的逻辑结构体系。
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1-6章)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2、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
(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体现在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
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最全管理学笔记
人力资源规划
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
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
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
三种联系
期望或努力-绩效联系:个人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
愿景规划型领导者的三种品质
团队领导
团队领导者是对外联络官
团队领导者是困难处理专家
团队领导者是冲突管理者
监控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就是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管理者需要
了理解导致高组织绩效的因素。
组织绩效的衡量
组织生产率
组织有效性
产业和公司排名
监控组织绩效的工具
运营及价值链管理
运营管理及其重要性
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型组织生产有形产品,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很容易看到运营管理过
程是如何运作的,因为原材料最终会变成看得见的有形产品。
服务型组织中的转换过程则不那么明显,因为它们生产的是以服务形式
出现的无形输出。
管理生产率。
高教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重点 打印 82页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重点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2、斯蒂芬·P 。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
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 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笔记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管理学原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4、6、8章是重点,尤其第4章,要花本科80%时间复习,1、3、5、7章非重点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姓名理论称号要点内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化;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精神革命;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理论创始人六种经营活动:生产、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及管理活动;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法理大于神授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组织巴纳德一般组织管近代管理理论的见下理理论奠基人梅奥人际管理学说霍桑试验、工人是经济人、社会人、企业中存非正式组织、行为科学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1、组织论的管理论理论结构:个人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包含三要素。
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3、组织平衡:是组织与管理之间的联结环节,包括:①组织内部个人和整体的平衡,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③组织动态平衡(第十章)4、管理人员的职能①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②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③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④领会组织整体把握管理艺术。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①管理过程流派,②管理科学流派③组织管理流派④行为科学流派⑤经验管理流派⑥其他学说和流派组织管理流派行为科学流派、经验管理流派可能出选择题管理学发展的显着线索A.科学化理性化线索B.人道主义线索C.管理过程线索D.实证分析线索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个体行为的假设★(多选)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管理人假设D.复杂人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A.行为:决策决定方向,心理力量决定强度;目标、知识、思维方式制约决策,情感影响心理力量;B.学习『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学习和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简答或论述)心理能量定义;学习和心理能令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有较强的相关性。
一方面心理能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要适度,另一方面不同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心理能量。
组织中学习与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有两条:1、个体层次轨迹:学习-情报蓄集-成功-能量改变2、集体层面:学习-情报共有-相互激励-能量集团『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正式组织三个基本要素★A.协作意愿B.共同目标C.信息沟通『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多选)1、无明确结构 2、本质在于人与人间的协调3、侧重于相互接触的心理因素、非理性因素4、通行的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论述)1、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①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②赋予正式组织以活力,③促进信息沟通,④维持组织的凝聚力,⑤维护个人完整性格2、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①为非正式组织形成创造条件②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3、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1)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①是组织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共存于组织中②在两者统一两者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③两者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实际情况2)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①正式、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②正式与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揭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事实,找到核心问题所在。
组织平衡: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组织内部平衡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②诱因的分配过程③组织的效率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取决于:①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②目标实现程度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的主要职能:①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②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③确保必要的活动④领导第三章企业和企业制度『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企业特征独立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为根本特征之一;目的或的不断增加的利润,自负盈亏;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确定某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使所有权的经济用语。
基本内容包括:使用权、转让权、收入享用权。
私营企业的企业形态(多选)个人企业、合伙公司、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特征(多选)资本证券化、有限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账目公开。
国有企业改革中提高效率效益必备条件(多选)拥有充分经营自主权、以增加盈利为目标、自负盈亏、正常经营环境。
第四章决策决策的含义狭义: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广义:还包括在作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决策人”的管理模式(多选)(西蒙和马奇)机械人模式、动机人模式、决策人模式“决策人”模式把以下决策方面的心里因素作为其行动的基础:①学习②记忆③习惯决策过程★(简答)四个阶段:①搜集情报阶段;②拟定计划阶段;③选定方案阶段;④评价已选定方案阶段还可更细分为: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效果八个阶段。
及时有效的作出正确的决策注意的原则:①整体协同原则②目标原则③权变原则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技术(多选)传统:习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结构现代:运筹学、数学工具及模拟、数字系统非程序化决策传统技术(多选)传统:判断、直觉、创造性、经验、经理人员训练、设立专门部门现代:探索式解决:决策者的培训、编织探索式计算机程序决策的行为包括个人的行为特征和群体在决策中的行为特征。
即个人因素和群体因素。
影响决策的个人特性:①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主要是经验。
②个人价值系统。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优点:比任何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并能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缺点:①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花费更多的时间。
②在群体中要屈从压力,从而导致“群体思维”。
③削弱了群体中的批判精神,损害了最后决策的质量。
④群体成员承担责任,但实际上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却不清楚。
第五章计划与控制计划与控制的定义: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规划和安排。
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计划与控制系统』为了促进、约束和调整企业组织中复杂而多样的计划和控制过程而形成的管理体系或框架。
『计划系统』为在企业组织中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基本规范和体系。
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信息计划制定工作对计划者个人或本部门的意义①加强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失误;②明确工作目标;③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
计划系统设计基本方面(多选)1.计划制订者2.计划范围3.与资源配置的协调4.与业绩评价的协调5.计划形式控制的两种形式:①直接控制(反馈控制)②间接控制(影响控制)具体:①作业人员对工作过程的直接控制②管理者通过业绩评价对作业者进行的间接控制。
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多选)①目标变量;②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③确定事前标准;④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⑤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第六章组织★★★第一节组织结构★(简答)『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使分工协作达到高效,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一个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
为确立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分工关系2.部门化3.权限关系4.沟通与协商5.程序化分工关系★1.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a)分工可以使各种工作单调化b)由于从事专门化工作,使得每一个工人能掌握专业化的操作技能2.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弊端a)分工会带来工作的简单化b)分工会阻碍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用能力c)专业化会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3.组织结构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面权衡分工的利弊,决定组织的分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务4.分工离不开协作部门化★组成部门是组织协调的第一个方法,给每一个团体安排一个管理者,统一协调团体内的所有工作,这种团体就叫部门或组织单位1.『管理幅度』,受认识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制约,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的限度2.管理幅度的有限性导致组织层次的产生,进而产生曾次之间的协调问题,这就是部门化。
3.部门化应弄清的两个问题:其一:部门规模多大为宜狭长型组织有利于强化统一管理,但会增加管理者人数,扁平型组织虽会减少管理者人数,缩短信息传递路线,但也存在着协调困难、易于失控的缺点其二:方式问题(将同一层次划分成不同的部门)可按职能划分,按产品划分,按顾客划分,按地区划分必须考虑部门自我完整性这一重要问题,一个部门如果具备独立运行所需要的全部职能,就称为自我完整的组织单位。
4.部门化的主要形式是职能制组织和事业部制组织。
权限关系★经理不是全才,权力必须下放,但要解决决策权授予谁和授权程度两个问题。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处理决策权限关系的基本原则,任何企业都需要集权和分权,关键问题在于分权的程度,应从分散决策项目的多少和分散决策自由度的大小两方面掌握。
1.集权的优点:政令统一,上下左右行动协调2.集权的缺点:a)所有事项都须征得上级许可,决策周期长b)缺乏第一手资料,决策科学性差c)排除下级对决策的参与,使下级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3.分权的优点:决策快速,职工参与意识强4.分权的缺点:协调困难沟通与协商★部门化后势必产生沟通与协商的需求,因此必须设计沟通和协调路线,其方法很多,如在每一个部门配备承担横向沟通和协商任务的联络员,设立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会议或委员会,任命专门横向协调的管理人员等程序化★在某些情况下,当事者只要按既定规章、程序办事,即可保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如在事件x发生时采取a方案,时间y发生时采取b方案,这就是组织工作的程序化能够程序化的尽量程序化,不能程序化的例外部分用非程序化方法解决。
第二节组织结构形式选择★★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简答)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环境变化组织结构的形式(多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①直线制: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