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锈?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揭开秦始皇手中的青铜剑可以千年不锈之谜

历史趣谈揭开秦始皇手中的青铜剑可以千年不锈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开秦始皇手中的青铜剑可以千年不锈之谜
导语: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同兵马俑一道,同时出土一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同兵马俑一道,同时出土一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地下沉睡两千多年,光亮如新,锋利无比。

无独有偶,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一把越王勾践剑,做工精细,削铁如泥,两大考古发现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迹还在后面,经过科研人员检测,宝剑锋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此为千年不锈之故。

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

众所周知,铬是一种稀有金属,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甚为不易。

现代科学发明,竟然出现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剑,竟然是现代科学结晶。

层层谜团,孰是孰非,只能成为千古之谜。

古墓长明灯千年不灭
古墓“长明灯”,最早见于神话传说,据说不熄之火是天宫之火,是普罗木修斯把它偷偷带回人间。

在世界各地,盗墓者费尽心机,到古墓窃取珠宝,古墓往往与世隔绝,宝物历经千年,依然完好如初。

按照常理,古墓终年不见天日,本应伸手不见五指,但在一些古墓拱顶挂着“长明灯”,阴光很是逼人,令人毛骨悚然。

如此神奇之灯,为何长明千年不灭?为何无氧依然燃烧?
生活常识分享。

越王勾践剑设计(中华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设计(中华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设计(中华第一剑)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春秋越王勾践剑长55.7cm,柄长8.4cm,剑宽4.6cm,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mm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图1)。

图1一、宝剑历史20世纪60年代前期,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

中国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

1965年岁末,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千米处时,发现这里的土层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土质疏松,好像曾经被挖动过。

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并在现场成立了工作小组。

经过勘测,发现这里的地下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计大约有50多座,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1965年12月,工作人员在墓主人的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发现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间,该剑在中国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

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春秋越王勾践剑才运抵北京作短期展出二、设计特征春秋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剑长55.7cm,柄长8.4cm,剑宽 4.6cm,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mm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图2)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图21.炫技的剑首设计这把剑剑首的内部刻着11道细密的同心圆。

历史趣谈探究越王勾践剑之谜 八字铭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谁

历史趣谈探究越王勾践剑之谜 八字铭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探究越王勾践剑之谜八字铭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谁
导语:凌光在湖北省博物馆,与曾侯乙编钟齐名的镇馆之宝就是越王勾践剑。

宝剑藏千年,谁人能识君?越王勾践剑从它出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带了诸
凌光
在湖北省博物馆,与曾侯乙编钟齐名的镇馆之宝就是越王勾践剑。

宝剑藏千年,谁人能识君?越王勾践剑从它出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带了诸多谜团,也许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破解的过程之中。

千年宝剑仍寒气逼人
上世纪60年代前期,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

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

1965年岁末,挖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处时,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层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土质疏松,好像曾经被挖动过。

江陵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云梦泽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很多专家认为,春秋战国时,这里曾是楚国都城郢的所在地。

这一带素以古墓众多著称,那么,这不一样的土层下面,是不是也藏着古墓呢?
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并在现场成立了工作小组。

经过仔细勘测,专家们发现这里的地下果然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计大约有50多座。

就这样,灌溉工程的挖掘,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发掘代替了。

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几天后,当发掘工作进行到望山一号楚墓时,这里就已经出土了近400件随葬器物,有青铜礼器、漆木竹器和玉石等。

从这些出土冥器的数量和质量判断,专家认为望山一号楚墓的主人,很可能是楚威王或楚怀王前期的贵族。

生活常识分享。

千古奇兵名剑之王:大话越王勾践剑[图文]

千古奇兵名剑之王:大话越王勾践剑[图文]

千古奇兵名剑之王:大话越王勾践剑[图文]中国古代冷兵器,在世界兵器史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悠远的华夏历史文明星河中,曾有一个宝剑最为辉煌的年代,这就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无数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传奇宝剑,都诞生在这个时代。

本文要向读者详细介绍的,是声名赫赫的宝剑之王——越王勾践剑。

作为犀利的战争武器和无上的艺术瑰宝,湛庐、纯钧、巨阙、鱼肠、龙渊、太阿……,这些东周青铜宝剑的美名深深地融入历史,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剑文化”精神理念的发祥源头。

它们传奇的故事与不朽的声名,依然被后人所传诵与追摹。

汉代以后,随着冶金工艺的进步,钢刀铁剑逐步取代青铜剑成为短兵器的主流。

那些价值连城、锋可敌国的青铜利刃、王者之剑,在历史的风烟里悄然隐没了两千多年以后,随着考古学家小铲子的轻轻翻动,再次从地平线下走进我们寻觅的视野。

与典籍的记载和古史传说相印证,诉说着我们祖先那曾经的辉煌、那深沉的呼吸和强烈的脉搏……云梦泽畔藏神剑湖北江陵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称云梦泽畔,西临鄂西山区,东接江汉平原,南濒万里长江,北通辽阔中原,控江带湖,形张势举,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雄踞南方的第一大国楚国的国都——郢的所在地。

1965年隆冬,江陵(今荆州古城)地区漳河水库的渠道修建工程开工,目的是改善这一地区的灌溉系统,使纵横交错的水网遍布整片平原。

开始的阶段,一切都很顺利。

然而,当水渠延伸到楚国都城——郢都故址纪南城西北7km处时,灌溉工程的挖掘却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发掘代替了。

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工程进行勘探,在第二干渠所经的江陵县境内纪山西麓和八岭山东麓发现大小古墓50多座。

其中的望山一号墓是一座较大型的战国楚墓。

由于江陵地区地下水位高,墓坑积水较多,土质情况不良,坑壁极易崩塌,而且时逢冬季严寒,常有雨雪,给发掘工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然而,似乎有一种强烈的磁力在吸引着考古人员,使得他们不得不去打扰那些已沉睡两千多年的古人了……。

越王勾践青铜剑发现记

越王勾践青铜剑发现记

越王勾践青铜剑发现记作者:陈振裕《光明日报》(2016年04月07日16版)越王勾践青铜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它铸造精工、花纹优美,虽曾深埋地下24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光泽耀目,令人叹为观止。

50多年前,笔者亲历了这把剑的发掘过程。

越王勾践青铜剑是何时何地发现的1965年冬季发掘江陵望山1号墓,这是座中型的土坑木椁墓。

挖完墓坑的填土后,笔者负责清理椁室的头箱,再清理椁室。

这座墓有内、外两重棺,其中内棺的结构复杂而严密。

在内棺雕花板的竹席上,人骨架的头部左侧有1件大型错金银铁带钩,骨架的上下均有玉瑗和玉环等玉器,左侧有把套在黑漆鞘里的青铜剑和1件铜削,右侧有1件漆木弓和4件铜镞。

经绘图、照相和文字记录后将棺内文物取出。

清洗剑鞘后拔出青铜剑,我们发现它制作精美,确实名不虚传。

这把青铜剑的剑首向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11道圆圈;圆茎中空,茎长8.4厘米。

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精美花纹。

剑身长47.3厘米。

两面满饰黑色菱形图案,刃薄而锋利。

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8字鸟篆铭文,其中6字为“越王××自作用剑”,另2字按以往在剑上发现的铭文惯例,应是某位越王的名字。

当时在考古工地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壮教授认为,此剑另外二字是“邵滑”,而邵滑可能是史书所载越王无疆的儿子越王玉;故将此墓认作越王墓。

由于在场的考古人员并不认同,而这二字的释读关系此墓墓主与年代的研究,于是,即将此剑的8字铭文进行临摹、拓片和照相,方壮先生遂将这些资料和自己的看法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夏鼐、唐兰、于省吾、荣庚、商承祚、徐中舒、罗福颐、苏秉琦、王振铎、胡厚宣、顾铁符、朱芳圃等十几位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征求意见。

不久,收到这些专家的40多封回信,对方先生的初步意见或赞同,或不赞同,或需再斟定,可谓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1966年,唐兰先生的两次复信中明确指出,剑铭的这二字为“鸠浅”,即勾践;此剑为越王勾践之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

它千年不锈的原因是什么呢?近年来,随着越王勾践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复制”或仿制的相继出现,人们普遍相信,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是因为剑身经过硫化处理。

北京科技报于2004年4月28日刊登的文章《越王勾践剑因何千年不锈》也主要阐述了此种说法。

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曾撰文认为,该剑出土时并不是绝对没有生锈,只是其锈蚀的程度十分轻微,人们难以看出。

其次,出土至今45年(2010年),该剑的表面已经不如出土时明亮,说明在目前这样好的保管条件下,锈蚀的进程也是难以绝对阻止的。

后德俊研究员告诉记者,其实,24年前,他就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越王勾践剑不锈之谜》的小文章,刊登在湖北省考古学会主编的学术性刊物《江汉考古》1980年的第一期上。

当时,他认为已经将问题基本上说清楚了。

但由于《江汉考古》是一本学术性的刊物,加之1980年第一期又是其创刊号,发行量不多,许多人可能没有看过或不了解他的这篇小文章。

现在看到许多媒体关于越王勾践剑的报道离事实越来越远,他认为有必要将此事再次澄清。

目的是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从而加深对文物的了解。

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后德俊研究员说,越王勾践剑是采用青铜铸造而成,这已经为现代科学分析所证实。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为铜与锡的两元合金,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四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合金组成中,铜与锡的含量依制作的年代、地点、原料来源、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铜的含量在70%-80%或稍高、锡的含量在10%-20%左右,此外,合金中常常还含有铅、铁等其它成分。

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

千年不锈的“天下第一剑”

千年不锈的“天下第一剑”

轰动全国的铭文20世纪60年代,政府决定在湖北荆州地区修建水渠灌溉农田。

荆州地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重镇,因此文保部门也参与了修建水渠的工作。

水渠一路延伸,考古队一路跟随,在纪南城西北7千米处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将其命名为望山楚墓。

把插在漆木鞘里的青铜剑,因为当时实行的是抢救性发掘,所以他们并没有把这把剑漆木剑鞘中拿出,而是把它和别的文物一起送到了库房。

第二天,他们在整理这批文物时,清洗了这把青铜剑,发现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写有2行铭文,一共有8个字,而且文字带有鸟形的纹饰,十分奇异,又十分 美观。

仔细观察这些铭文,就会发现,去掉鸟形纹之后,剩下的就是篆书笔画。

原来,这2行铭文所用的字就是“鸟虫书”。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美术字,在篆书笔画之外装饰一些鸟或虫的形状,或者寓鸟虫形状于篆书笔画之中。

“鸟虫书”主要流行于吴越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江淮一带。

考古队的成员初步解读出铭文中的6个字——“越王”和“自作用剑”,推断这把青铜剑是某位越王的佩剑。

至于这位越王究竟是谁,大家意见不一。

于是,他们对铭文进行临摹、拓片和拍照,然后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10多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征求对铭文的释读。

著名古文字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唐兰在回信中指出,铭文中的另外2个字为“鸠浅”,即“勾践”。

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陈梦家也在回信中指出,剑铭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郭沫若也在回信中确认,越王剑,细审确是勾践之剑。

经过2个多月的书信研讨,在多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家终于确定剑身上的铭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

消息一出,举国轰动。

说来也巧,湖北荆州还出土了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吴王夫差矛,也就是吴王夫差的自用青铜矛。

吴越争霸是流传千古的传奇,两位“死对头”的兵器却都出土在今天的湖北,二者的出土地仅仅相距2.5千米。

越王勾践剑有多邪门?深埋地下2500年不锈,背后原因科学家都惊叹

越王勾践剑有多邪门?深埋地下2500年不锈,背后原因科学家都惊叹

越王勾践剑有多邪门?深埋地下2500年不锈,
背后原因科学家都惊叹
《越王勾践剑》是中国社会上历史著名的一把凶器,它被发现于1978年,被著名的考古学家章新颜发掘出来,它的来源众说纷纭,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曾属于越王勾践(传说中的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剑的发掘,凸显出其异常的传奇命运,它延续了2500多的年的历史,并且在地下环境中保持完好,不受锈蚀。

此剑乃由紫家贡品炼制,剑身共有119.5厘米,剑身宽3.3厘米,将大刀以14.5厘米为尖端,剑身尖端有一剑字,不明是人手打造或由别人熔炼,全剑表面有许多纹饰,整把武器制作精细,其品质极高。

考古学家的分析表明,剑身由新型紫铜合金制成,合金结构复杂,元素种类繁多,从而使这把剑浸泡在水中或醋中,相当稳定,无论多少年都不会腐蚀,正是凭借此特殊的金属合金结构,越王勾例剑能够深埋于地下2500多年之久,仍然完好无损,让科学家瞠目结舌。

此剑被鉴定为两千五百多岁之久,穿越时光、历史沧桑,它表明了当时中国社会大势所趋,以及当时的金属冶炼水平的高度,是千古珍藏之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发现了越王勾践剑之后,考古学家们加以研究,鉴定其古代复杂的工艺制作技术、紫铜合金的研究技术,以及金属合金产生长期保护效应的原理,并从中获益良多。

这把剑经过2500多年,最终保存完好,让人们从中见证了当时科技发展拔出了什么地步,也给人们提出了把剑更好地保存下去的重要意义。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大家看,这柄剑,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器之王”的越王勾践剑。

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

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

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

“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

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

迄今为止,越王青铜兵器先后出土已达近二十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造型之奇特,制作之精良,则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剑脊的含铜量高,剑因此而具有较强的硬度,剑刃含锡量高,剑因此而更为锋利。

越王勾践剑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剑。

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合金冶炼技术方面的重要创造,其工艺过程大致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然后再浇铸含锡量高的剑刃。

大家知道铜的熔点高于锡,按熔点高低依次浇铸,既不会使先浇铸部分熔掉,又可将两部分复合为一体,使剑刚柔相济,既坚韧有加又锋利无比。

也许大家在见到越王勾践剑之前,就已听说此剑削铁如泥,这并非夸张之说。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用这件国宝去削铁,但我们在稿纸上测试时,惊奇的发现提剑轻轻一划,便有数十张纸破开,真可谓名不虚传,不愧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在位期间,正值个诸侯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春秋晚期。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作者:兰丹凤来源:《中华瑰宝》2020年第07期两千多年前,它们是仇敌;两千多年后,它们是同处一室的『朋友』……“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恨了吗?”自从父亲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害死后,为了不忘杀父之仇,吴王夫差派人每天如是提醒自己。

每当此时,夫差总会敬谨地答道:“唉!我绝不敢忘。

”他养精蓄锐,不敢松懈,意图伺机消灭越国,一雪前耻。

后来,夫差果然得偿所愿。

越国战败,勾践为俘,一代越王成了夫差的马前卒。

然而,夫差的好梦不长。

勾践身在吴宫,复国之心始终不死。

回国后他卧薪尝胆,蛰伏十年,终于乘势而起,战败吴国,逼死夫差,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这对宿敌,曾数次沙场相见、兵戈相向,又曾多年“形影不离”、日日相对。

生前,他们斗了数十年;死后,他们的御用武器—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也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它们主人之间的“相爱相杀”。

“朋友”再见1983年,湖北省江陵县马山楚墓出土了一支春秋时期的青铜长矛。

该矛全长29.5厘米,中线起脊,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矛上还刻有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矛”。

很显然,这支矛是吴王夫差的御用青铜矛。

吴王夫差矛的出土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因为18年前,就在距离马山楚墓不过2000米远的望山楚墓中,考古学家曾发掘了一件与吴王夫差矛同时期的青铜武器—越王勾践剑。

此剑是越王勾践的御用青铜剑。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人们讨论的无非两点:一是为何吴、越兵器会出现于楚国故土?二是两件兵器的出土地点为何如此接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湖北曾是楚国腹地,这里的楚墓星罗密布,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众多,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只能算其中之一二。

但因这两件兵器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艺术的高水平代表,故二者在湖北楚墓乃至春秋战国文物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

如今,这两件兵器均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常陈列于同一个展厅。

兵器之“王”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

“勾践剑”两千年不锈

“勾践剑”两千年不锈

“勾践剑”两千年不锈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

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

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

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

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

在二号佣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

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

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

在清理一号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佣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

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

难道这些技术是外星人带给地球的礼物吗?。

世界上最贵的4把宝剑

世界上最贵的4把宝剑

世界上最贵的4把宝剑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

其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

据称,后来越被吴打败,勾践曾把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闾求和,但因吴王无道,其中湛庐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

乾隆神锋宝剑乾隆神锋宝剑堪称是清朝冷兵器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我国历代帝王御用宝剑中最精美、最贵重、最奢华的一件。

2006年09月13日上午,历经数年时间,在故宫博物院专家严格督导下,运用大量传统工艺仿制成功的乾隆神锋宝剑,亮相人民大会堂。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本人十分尚武,清宫造办处便极力迎合乾隆皇帝的爱好,制作了不少工艺精湛、装饰华贵的宝刀、宝剑。

该剑在制造过程中,只求效果,不惜工本,在我国冷兵器铸造史上是罕见的。

拿破仑的宝剑拿破仑登基的“加冕之剑”、为玛丽·露易丝皇后设计的麦穗钻冕,以及法国珠宝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钻冕作品——“波旁帕尔玛”金钟花钻冕(是海德薇·德·拉·罗什富科和西斯德·波旁-帕尔马王子的结婚贺礼)。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枫丹白露宫、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均提供了古典珠宝艺术珍藏,其中不乏部分首次走出法国、甚至首次公诸于世的艺术珍品。

此外,许多藏家也慷慨出借。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佩剑约铸造于公元前1333年至1323年之间,即中国的商代中晚期。

此剑是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佩剑,金柄,铁质双刃剑身。

长约41.1CM。

那一时期,世界上铁质兵器很少,埃及没有铁矿石,生产铁质兵器更为困难,此剑的材质当出自中东。

同时代的中国,应该也有陨铁剑,因为商代铸造青铜剑,以陨铁为锋刃已极为普遍。

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何千年不锈?

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何千年不锈?

龙源期刊网
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何千年不锈?
作者:
来源:《红领巾(3-6年级)》2011年第06期
1965年12月,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了一把制作精美的青铜宝剑。

此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直径相差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花纹。

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专家鉴定认为,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毫无锈蚀,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提取十分不易。

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

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然而在两千多年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
知识连连看: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攻打越国,大获全胜。

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被吴王扣押了三年。

越王勾践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国,在大臣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亡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并进而成就了越国霸业。

坚硬,耐锈,铸法高超的青铜剑为何会被钢铁剑取代?

坚硬,耐锈,铸法高超的青铜剑为何会被钢铁剑取代?

坚硬,耐锈,铸法高超的青铜剑为何会被钢铁剑取代?青铜剑的发展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发展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高峰阶段。

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

“越王勾践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据考可能是欧冶子所铸名剑之一的“纯钧剑”。

1965年考古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不锈且依然寒光四射、一次划透19张纸,可谓锋利无比。

电子镀铬防锈技术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产生的,那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

而古代化学镀铬技术的发明,是我国2200年前首创的奇迹,并首先在青铜兵器上取得成功。

不可谓不先进。

秦青铜长剑。

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约在81~94.8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曾出土一批八面青铜剑。

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经测量发现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且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

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亦是光亮如新,锋利无比。

一号坑发现的一把青铜剑被一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程度超过45度,移开陶俑后,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能奇迹般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精湛的兵器及高超的铸造技艺,为何会被钢铁代替呢?1关于长短、用途: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

一般是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的。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

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所以青铜剑大都是含锡较高的青铜做刃,用含锡较低的青铜做剑脊,以制刃坚硬,脊柔韧的剑。

俗语说:“一寸长,一寸强”,短柄近战的年代,兵器的长短至关重要。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

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观后感这次,方勤馆长给大家推荐的三件国宝分别为“越王勾剑”、“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把世界闻名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越王最喜爱的宝剑,它也被世人称作“君王剑”“天下第一剑”!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出名,一是因为它自身的精致和在岁月千年的侵蚀下不生锈的奇妙;二是源于它的使用者——越王。

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剑不在精,有主则名!越王勾践剑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

经专家鉴定,“越王勾践剑”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不足两瓶矿泉水的重量,以前我总以为这样一把名剑很长很重,这颠覆了我的想象。

它含锡量约为16%到17%,极其锋利,剑身千年不朽,剑柄处有11道同心圆,距离仅为0.2毫米,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这一系列的数据摆出来,我认为拿它和千年之后的锻造工艺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听完这些介绍之后,我十分的震惊:千年之前的古人,竟然能够凭借着自己的一双双妙手去锻造,哦不对,是创造一个如此奇妙的“生命体”,并且还能够让他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展现出璀璨的光芒,不像其他的剑一般早已被腐蚀殆尽。

我以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湖北人为荣,为我们的老祖先们感到骄傲!“越王勾践剑”,千年前他是越王的挚爱,千年后也是我最喜爱的剑。

越王勾践剑,千年前他是君王剑。

王者之剑,不出则已,若出必须匡正诸侯,天下归服。

然而纵横捭阖的春秋乱世,早已是不见君王,只见成败。

可是越王勾践剑被勾践的王者气息熏陶了那么多年,见证了越王大半生的传奇与寂寞,于时光里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剑”。

千年之后,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剑上所持有的王者气息,但是却早不见那位君王的身影了。

我想,这把剑应该是继承了他的王的意志,才能流传到现在的吧,否则,它也早就随着她的王一起,消失殆尽了吧......可又一想,越王勾践是历史上的一代霸主,能屈能伸,乃大丈夫也。

他的肉体虽亡,他的精神不也一样流传至今?现如今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用自身的正气去感染他人,去关心他人。

越王勾践剑设计理念

越王勾践剑设计理念

越王勾践剑设计理念越王勾践剑,是中国古代传世的名剑之一。

它的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坚韧、灵活和精细。

首先,越王勾践剑的设计理念之一是坚韧。

它采用了优质的钢材,经过精心的锻造和淬火处理。

这使得剑身具有很高的韧性,能够抵挡敌人的砍劈和刺击。

剑身的设计也巧妙地平衡了刚性和柔韧性,既能够承受大力量的冲击,又能够弯曲而不会断裂。

这种设计使得越王勾践剑成为一把在战场上十分可靠的武器,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极强的防御和攻击力。

其次,越王勾践剑的设计理念之二是灵活。

剑刃采用了曲线设计,从剑柄到剑尖逐渐变细并呈现弧度。

这样的设计使得剑在挥舞的时候更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能够更轻松地切入敌人的弱点。

同时,越王勾践剑的剑柄采用了中空设计,既能够减轻剑的重量,又能够增加握持时的舒适度。

这种灵活设计使得越王勾践剑成为一把非常适合近身搏击和快速反击的武器。

最后,越王勾践剑的设计理念之三是精细。

剑身、剑柄以及剑鞘的制作都非常精湛细腻。

剑柄采用优质的木材制作,经过雕刻和抛光处理,使得握持感非常舒适且有抓力。

剑鞘采用精美且耐用的皮革包裹,经过多次上漆和抛光,使得整体的外观非常华丽而又典雅。

剑身上的纹路和铭文也经过精心设计,既能提升剑的美感,又能体现出越王勾践的威严和地位。

总的来说,越王勾践剑的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力求在外观上和实用性上都达到最高水准。

综上所述,越王勾践剑的设计理念是坚韧、灵活和精细。

它的设计考虑了剑身的坚固性和韧性,剑刃的灵活性和尖锐度,以及剑柄和剑鞘的舒适性和外观美感。

这些设计理念使得越王勾践剑成为一把在战场上令人信赖的武器,也使得它成为中国古代剑尊的代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楷模,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野史趣闻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1965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一把古剑千年不锈,依然寒气逼人,这到底是怎样一把宝物呢?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

公元前495年吴越交战,越国兵败,退往会稽山。

勾践采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

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

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

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

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3年后城破,夫差自杀。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闻名天下。

俗话说“物以人名”,越王勾践的名气让人们格外关注跟他有关的人和物。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

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这一发现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一把剑为何埋藏2000多年,依然不锈,锋利无比,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宝物?这些谜团吸引了大量文物工作者、民间工艺大师等苦心钻研,试图揭开蕴藏在千年古剑身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里的有关专家对越王勾践剑进行的科学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针对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谜团,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撰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首先,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而且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

这也是它千年不腐的一个原因。

其次,剑在棺内,墓室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密不透风,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剑生锈的几率就更小了。

另外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青铜剑,这三件青铜剑放在棺外的椁室内,相对来说,它们所处环境的密闭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但它们的锈蚀程度也比较轻微,这都是因整体的密闭环境所赐。

最后,该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过,但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

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

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

越王勾践剑因其主人身份以及千年不锈闻名于世,同时剑身精美的雕刻也显示了古代铸剑工匠们精湛的工艺水平。

就是这把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工匠们铸造的宝剑放到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湖北荆州市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许光国耗尽14年心血才仿制成功,足见这把宝剑珍贵至极,乃稀世奇宝。

据说,目前许光国仿制的越王勾践剑已经被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