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与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3.1中小学电教尊科教学资源中心"#$%&’()*+(,-$#)(,.(/’(#:双向认证,集中管理,以
教师为中心,以教委为基地。

方便资源的筛选,评估,支持大规模营业性或非营业性资
源供给。

支持虚拟资源卷,让浩瀚的互联网资源为我所用。

!施红陶晓霞
教学研究
JIAO XUE YAN JIU
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这已是01世纪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维与心理,特别是今天校园里的学生。

笔者对我校近千名高中学生的调查表明,234以上的学生对网络有特别的青睐,上网取代了他们原来从事的大部分的课余活动。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一、发挥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随着我校校园网络的建成并与因特网连接,加上社会随处可见的网吧,使得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机会大大增加。

对此,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担心多于放心。

但是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在课内外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学生这种心理,让网络发挥育人的优势。

我们平时特别注意搜索与中学生有关的网站,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中学生论坛(如:中国中学生报、中学生在线等)推荐给学生。

在教学和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有心事不敢或不愿向教师、家长、同学诉说。

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虽不敢说,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却会尽情倾诉。

这就需要教师换一种身份(如:成为他们的网友)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并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使其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当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网友并与他们交流必须事先安排、计划好,在学生自己全然不知的情况下进行。

如:某班有一位女学生,有一段时间特别沉默,无心学习而且有点悲观,且拒绝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

经过观察我发现她很喜欢计算机而且特别爱上网。

在其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她的56.7号码和她的一般上网时间。

然后我们化名“无忧树”与其进行网上交谈,终于得知其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是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婚且又生了一个孩子,在这个新家里她总是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因而感觉生活没有意思。

获得这些信息后,我们一方面在网上对其进行引导、解除她的顾虑,同时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共同做工作,终于使其从低谷中走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学习,且成绩日趋提高。

这件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

我们由此认识到,作为教师
更应善于发现和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育人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要发挥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还要真正做到使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这就要求教师预先设定“防御程序”,即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对
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6/’(#/(’是一个既现代又脆弱的虚拟世界。

它在带给人们快捷的信息和商机的同时,诽谤、色情、偷窃和欺骗在网上也时有发生,在某些情况下,网络甚至成了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显身手”的理想空间。

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和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经常利用学生课内外的上
机时间与学生促膝聊一些有关网络方面的话题,及时了解他们上网的心态。

此外,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班经常上网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而获得进行学生上网心理辅导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我们曾就以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线后是学生的回答。

为什么上网?———觉得新鲜,没什么目的。

上网时浏览最多的网站是什么?———点到哪里是哪里,不固定。

在网上花时间最多的是干什么?———听歌,上56.7,进聊天室与网友聊天。

一般什么时候上网?———一有机会就去。

我们对所收集的回答进行分析,召集这一“网民群体”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不盲目地花很多时间泡在网上,在有合适的机会上网时一定要有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提醒学生由于对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管理上存在法律法规的空白与有效监管,因此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

并向他们介绍我们日常收集的有关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少数网站倒卖用户隐私、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典型实例,起到了很好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与心理辅导
!"
中小学电教
2003.1
尊科阅卷评估系统阅卷通:用阅卷通,判考卷不再是沉重的负担。

对考卷的
全面分析,对考题的全面分析,对学生表现的分析,一挥而就。

自动阅卷#客观题$,
轻松给分#非客观题$,任作评语,自动产生成绩通知单,一切尽在弹指一挥间。

教学设计
JIAO XUE SHE JI
!佘文
的警示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对网络庞杂信息的选择能力与免
疫力很有帮助。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网上行为
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
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因此对于全球“网民”中“学生”这
个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的不容忽视的大群体,必须对
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不能在网
上为所欲为,不能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不能随意对计
算机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能在网上散布不健
康的言论等,而且阐述这些行为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社
会危害,使学生自觉地远离一切有损网络的行为。

通过有针
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
个网络社会,它不是一个公司,不属于某一个企业,也不属于
某一个人,它是由许许多多计算机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
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
护和保持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作者单位:海门市天补中学,江苏海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
史料和分析历史事物的原因、本质的能力;培养学
生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
是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史实教育使学生懂得面对强敌入侵,
要不畏强暴、勇御外侮,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际
主义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的建立。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教学录像片,制作计算机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课件)提问:,.!/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在
欧、亚、非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对法西斯的侵略和
英法的纵容,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回答
略。


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英法的纵容,,.!/
年,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

面对法西斯德国发动
新的战争的威胁,英法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回
答:绥靖政策。


教学新课
,-希特勒对捷提出领土要求
,.!/年!月,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吞并了
奥地利。

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
族利益为借口,要求割占苏台德区(课件:地图《二
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

教师设问: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
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为避免战争爆发对自
身利益的损害,又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
联,所以不惜出卖他国利益、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年.月,慕尼黑会议召开(请学生回答会议内
容)。

慕尼黑阴谋是*0世纪!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采
取绥靖政策的继续和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
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它使苏联构筑集体安
全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任,所以签订了《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

请学生阅读下列材料(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