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目标: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一、金属的硬度和延展性
1. 实验:取一块金属样品,用金属锤子击打金属,观察金属的变化。

2. 结论:金属通常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被锤打成薄片或拉成细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应用:金属的硬度和延展性使其成为制造工具和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

二、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1. 实验:用一个金属线圈连接一个电源和灯泡,观察电流是否能通过金属导通。

2. 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传输电流和热量。

3. 应用: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发电行业,用于传导电流和散热。

三、金属的化学反应
1. 实验:将金属样品与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溶液反应,观察是否会产生气体释放。

2. 结论:金属能够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释放能量。

3. 应用:金属的化学反应性使其在金属加工和合金制备中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金属具有硬度、延展性、导电性和热导性等特点,同时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深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我们的教案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金属在化学性质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并能加以判断3.熟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4.会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去判断金属能否在某些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教学重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工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讲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展示实验现象。

3. 讲授金属与酸的反应: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展示实验现象。

4. 讲授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讲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展示实验现象。

5.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

6. 练习与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介绍常用的金属防护方法。

2. 金属的回收利用:介绍金属回收的意义、方法及其环保价值。

七、教学过程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通过实例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金属防护方法的应用。

2. 金属的回收利用:介绍金属回收的方法、意义及其环保价值,展示相关实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金属腐蚀与防护、回收利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与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提取方法。

1.2 金属的电子结构解释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的自由电子概念。

说明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运动与导电性。

第二章:金属的氧化与还原2.1 金属的氧化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氧化反应。

2.2 金属的还原解释金属的还原性,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夺取氧原子还原成金属。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介绍金属腐蚀的常见形式,如锈蚀、氧化层等。

3.2 金属的防护介绍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强调金属防腐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性与合金4.1 金属的反应性介绍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金属与酸、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反应性。

4.2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解释合金的定义,合金的组成与特点。

介绍合金的性质,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强调合金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提炼5.1 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解释各种冶炼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2 金属的提炼与精炼介绍金属提炼与精炼的过程和方法。

强调提炼与精炼在获得高纯度金属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原理。

解释原电池的形成和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6.2 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讨论金属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浓度、温度、金属的表面积等。

6.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介绍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如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涂层保护法等。

分析各种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七章:金属的催化作用7.1 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催化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14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二)讲授新知
1.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通过PPT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讲解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以铁为例,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
3.金属与酸反应:教师以锌与稀盐酸为例,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反应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2.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已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强调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6.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次“金属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对金属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识。
-宣传形式不限,可以是海报、演讲、短视频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新课导入: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性、氧化、还原、腐蚀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金属化学性质的原因和结果。

1.2 教学内容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

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

实验操作: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进行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

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展开讲解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活性测试实验。

讲解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讲解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

3.3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评价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准备5.1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

5.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2.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分组实验表格。

【导入新课】1. 回顾金属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提问: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会发生什么反应?【探究活动】1. 分组实验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内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讨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特点。

2. 分组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内容:铁丝与稀盐酸反应,铝丝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讨论金属与酸的反应特点。

3. 分组实验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内容: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讨论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知识讲解】1.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讲解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原理。

【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分析实际例子,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1. 铁的化学性质2. 铜的化学性质3. 铝的化学性质4. 常见金属的提取方法5.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七、教学重点:1. 铁、铜、铝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提取方法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八、教学难点:1. 金属的提取方法2.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九、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熟悉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挨次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展推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挨次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熟悉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能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拟、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育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亲密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挨次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挨次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在拿破仑时期。

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名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

只有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响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响2Mg + O2 ===== 2MgO4Al + 3O2 ===== 2Al2O3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响3Fe + 2O2 ==== Fe3O4 高温2Cu + O2 ==== 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响结论:镁和铝比拟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响〔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响高温金属镁锌铁现象(A组)稀盐酸属溶解,反响猛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响较猛烈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A组)稀盐酸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Fe + 2HCl ====FeCl2+ H2无明显现象四位先生的表情:铜结论: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挨次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思索:通过试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挨次?答复:试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案标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行为。

2. 掌握金属的氧化和还原性质。

3. 了解金属与酸、碱等物质的反应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

2. 物质:锌片、铜片、铁片、铝片、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体(如铁制的钉子、铝制的罐子、铜制的硬币等),激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金属的特点了解多少?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探究:3.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的氧化、还原性质等。

4.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取一块锌片、铜片、铁片、铝片,并分别与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金属与酸、碱等物质的反应规律,以及金属的电极电位变化。

拓展:6.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a. 为什么铁制的物体容易生锈?b. 为什么铜制的物体会变色?c. 为什么铝制的物体可以防止腐蚀?d. 为什么金属容器不宜与某些酸性食物一起使用?e. 为什么部分金属能够被磁铁吸引?总结:7.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概念图或总结表格,帮助他们整理金属的化学性质。

8. 回顾课堂重点内容,提问学生相关问题,确保他们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基本的理解。

作业: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金属,探究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化学性质。

要求学生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延伸:10.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评估方式: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 作业调查报告的内容和展示。

教学拓展:对于不同教育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知识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章:金属的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金属的颜色、光泽、导电性、导热性等。

2.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导电性、导热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样品,让学生描述金属的颜色、光泽等物理性质。

2. 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描述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金属之间的反应性。

教学内容: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排列规律。

2. 进行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理解。

2. 评估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反应性的能力。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危害。

2. 学会金属的防护方法,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教学内容:1. 金属腐蚀的原因: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等。

2. 金属防护方法: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防护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危害。

2. 进行金属腐蚀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腐蚀现象。

3.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的理解。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授课人李秀波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初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2、教学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铝丝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铁锅、铜导线、铝合金门窗等,提问:这些金属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化吗?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讲授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分别展示镁条、铝丝、铁丝、铜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空气中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在空气中加热镁条、铝丝、铁丝、铜片,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铝丝表面变暗;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铜片表面变黑。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得出结论: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也不同。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铁、铜、锌、铝等),氧气,酸(稀盐酸、稀硫酸等),盐溶液(硫酸铜、氯化铁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滴管等。

2. 教学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性质。

2. 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

(2)学生实验: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氧化铜。

(3)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3. 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演示:锌片与稀盐酸反应,氢气和氯化锌。

(2)学生实验:铝片与稀硫酸反应,氢气和硫酸铝。

(3)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4. 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

(2)学生实验: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3)讨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6. 练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7. 拓展: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9.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0.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掌握置换反应中的
“强置弱”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案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案用品:酒精灯火柴镁片铁片铜片试管稀盐酸稀硫酸 C u SO4溶液
A g NO3溶液 Al2(SO4)3溶液 C u丝 Al丝
教案方法: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教案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归纳:甲:测密度
乙:比硬度(黄金硬度小)
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则为金:
2C u+O2==2C u O
A g+ O2---(不反应)
讲解:前面两种方法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
第三种方法利用的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除了要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还要掌握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展示:镁条和铝片
并把其与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和铝片相比较
设疑:是谁给银白色的镁、铝穿上了“外衣”呢?
学生:空气
讲解: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如果我们把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放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
发生呢?
实验:在空气中分别给三种金属进行加热
观察: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铝片表面失去原来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3、铜片表面变成黑色
板书:(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 g+O2==2M g O
4Al+3O2==2Al2O3
2C u+O2==2C u O
提问:铁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有哪些现象?还记得吗?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 e3O4
一、金属与氧气(非金属)的反应
讲述: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铜、铁在常温下反应很慢,但
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
氧气反应。

为什么会有上述区别呢?这主要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

根据以上
事实,可以比较得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关系,即金属活动性:
板书:金属活动性:M g ,Al >F e ,C u >A u
置疑: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为什么生活中的铝制品却很耐腐蚀,而
铁锅却很容易生锈呢?
学生活动:
讨论并交流,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之故。

思考:能否用钢刷、砂纸等来檫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等反应,金属与
酸类反应的剧烈程度也ΛΛ通过实验来比较M g
、Z n、F e、C u的活动性关系。

实验探究:课本第10页:《活动与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归纳: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归纳:
1、M g、Z n、F e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C u不能;
2、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M g反应最剧烈,Z n次之,F e较
弱,
C u不反应;(引导学生欣赏图8-12:金属与酸反应的比较)
3、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M g>Z n>F e>C u
承接:大家归纳总结得很好!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答案是肯
定的,那就是:
板书: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这一规律结合实验来探究Al、C u、A 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课本第11页:《活动与探究》
观察:现象归纳并填表:
1、Al>C u
2、C u>Ag
3、C u<Al
综合结论:Al>C u>Ag
讲解:人们经过了许多的实验探究活动,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
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C a>N a>M g>Al>Z n >F e>S n>P b>(H)> C u >H g>A g >P t >A u
讲解: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我们本节课所提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
们有什么特点?(从物质的种类和类别的角度分析)
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归纳:(略)
小结:大家回答得很好,在化学中,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化学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叫做置换反应。

A+BC==B+AC
讲解:置换反应的基本规律是活泼性强的单质置换出活泼性弱的单质,
即“强置换弱”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
据。

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
2、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判断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5:
2、(1)(3)不反应;
(2)(4)能反应:
Z n+C u SO4===C u+Z n SO4
Al+3A g NO3==2A g+ Al (NO)3
课后习题2:F e+C u SO4===C u+F e SO4
3、你能想出其它的办法来鉴别黄铜和黄金吗?(可用稀盐
酸来鉴别,因为黄铜中含有锌,锌能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而金不与之反应:Z n+2HCl=Z n Cl2+H2↑)
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完成了金属化学性质的内容学习,重点学习了金属活
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结合有关反应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3、4、6、8
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2M g+O2==2M g O
4Al+3O2==2Al2O3
2C u+O2==2C u O
3Fe+2O2==F e3O4
一、金属与氧气(非金属)的反应
1、金属活动性:M g ,Al >F e ,C u >A u
2、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
合物中置换出来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C a>N a>M g>Al>Z n >F e>S n>P b>(H)>
C u >H g>A g >P t >A u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A+BC==B+AC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
2、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判断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