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合集下载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预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

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预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它是由于借款人或者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

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

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于是下降。

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且未及时住手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

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份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

所以,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它是金融参预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

当金融参预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

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加强金融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方案。

二、加强金融监管1.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建立行政监管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 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权力,提高监管效能。

- 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能力。

2.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严格执行准入门槛,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运营。

-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力度。

-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和整改工作的监督,确保风险的及时处置。

3. 增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意识- 宣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 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 强化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2. 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 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时掌握市场风险情况。

- 加强与监管机构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预警机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积极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

3. 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量化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 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建立风险应对队伍和应急机制。

- 加强风险溢出的监测和处置,避免风险传导和扩散。

四、加强国际合作1. 增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机制。

- 推动建立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和合作机制,促进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2. 加强对跨境金融风险的防控- 加强对跨境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应对可能的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措施方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措施方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措施方案引言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交易或金融机构面临的可能损失的潜在危险。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金融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

然而,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方案。

1.加强监管和监督有效的监管和监督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并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督,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并要求金融机构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准确识别和量化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引入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风险评估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信息的透明度是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应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频率,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确保市场参与者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4.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资本充足性是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重要指标。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保持足够的资本储备,以应对潜在的损失。

同时,金融机构也应自觉加强资本管理,确保资本充足,并通过稳健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

5.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创新。

金融机构应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和应用。

6.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风险也呈现出跨境化和连锁化的特点。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分享风险信息和经验教训。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跨境金融风险,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毕业论文)(Word最新版)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毕业论文)(Word最新版)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毕业论文)通过整理的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毕业论文)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当前金融改革风险与防范策略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都来得大,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

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现代金融改革包括放开国家对外汇的管制、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纷纷上市、放宽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政策等等,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多样化的。

1.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

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但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尤其是以金融资本为直接经营对象的“金融创新”形式的发现与广泛使用,致使金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

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撑,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

这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有的市场性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变得集中化了。

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当这种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

2.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随着以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以及证券化为特征的全球性金融变革趋势向各个国家的漫延,普遍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应,也使各国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与监管能力在对这种趋势的反应中变得日益突出与重要。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急预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急预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政策,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各项工作。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 依法合规,及时报告,确保风险处置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四、风险监测与预警1.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实时监测。

2. 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预警。

3. 定期分析金融风险形势,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五、应急处置1. 发生金融风险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 对风险进行分类处置,对一般性风险采取常规措施;对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

3. 对风险源头进行排查,迅速查找风险原因,采取措施予以化解。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六、信息报告与发布1. 对金融风险事件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

2.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风险处置情况。

3. 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后期评估与总结1. 对风险处置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总结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总结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总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种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的潜在或实际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1.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制定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大监测风险的力度,提前发现和预警金融风险。

2.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

对于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保护金融系统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3.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防范。

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研判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和演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化解。

4.加强金融产品的审查和监管。

对于金融产品的设计、发行和销售要进行全面审查和监管,确保金融产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防止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进行风险转移和违规经营。

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1.加强风险管理团队建设。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2.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控和分析,及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

同时,对于重点风险进行更加详尽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4.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

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制裁,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

三、提高风险认知和风险意识1.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宣传和教育。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风险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和类型,二是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现状及措施,三是应对未来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和类型1.宏观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包括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外汇汇率波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等。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为债务人或者对手方不能或无意愿履行其金融合约中的承诺而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

如债务违约、贷款本金利息无法收回等。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市场行情不稳定而引发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

包括股票、期货、外汇等投资降价或价格波动所包含的市场风险。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机构在必要时不能以足够方式满足其负债清偿需求的风险。

如未能及时、充分吸收市场的拆借资金,导致资产不能有效的转换成现金等。

二、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现状及措施1.监管措施强化金融监管,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

例如,设立央行金融机构的统一监管机构,各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管理框架等。

2.加强风险管理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例如,发行金融产品要开展与风险相应的风险预警和互动,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风险审计和关键风险管理。

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公司治理,把握公司治理的精髓,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例如,建设完善的监事会和董事会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等。

4.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应对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例如,构建健全的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风险应对预案等。

三、应对未来金融风险的对策1.加快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以创新为动力,开发新的金融业态和产品,扩大金融业的服务范围,以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进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加强监管和监察机制监管和监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监管和监察体系,包括中央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以及财政部、税务局等部门的监察职能。

这些机构需要不断改进监管和监察方法,提高监管和监察的效率,加强市场准入的监控,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和风险的扩散。

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监管机构的支持和资金投入,提高监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金融市场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市场规则,防范市场操纵和不当交易行为。

同时,亦需要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治理制度,加强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工作。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金融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少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回报,我国应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指导力度,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

同时,亦可以建立起风险保障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处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增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之一。

我国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处理和处置不良资产,包括转让交易、注资和清收等。

其中,转让交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它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对银行风险资本的影响并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风险相互关联。

因此,国际合作和协调是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可以通过签署双边金融协议,参与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方式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提高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

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金融风险是指金融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1. 制定和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是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基础。

金融法律法规应覆盖各个领域,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并针对不同领域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定。

金融法律法规还应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2.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经营。

监管机构还应设立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机构和制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市场参与者合理预防和应对风险。

3.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四个环节。

风险管理制度应适应机构的特点和规模,确保风险得到科学和全面的管理。

4. 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运作过程,减少潜在的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职责分工、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5. 建立金融争议解决机制金融争议解决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争议解决机制应具备独立、公正、高效的特点,以便及时解决金融争议。

金融争议解决机制还应提供多种解决方式,如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以满足不同争议主体的需求。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金融风险是具有全球性特点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及时交流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组织和论坛应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际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及措施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及措施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及措施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当今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金融风险不仅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造成威胁,还可能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风险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金融风险的分类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所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这类风险包括股票、外汇和商品市场的波动等。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与债务人违约或无力履行金融承诺相关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贷款无法收回或债券无法偿还。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一个机构或市场无法及时满足资金需求或者买卖证券的能力。

这种风险通常在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显现。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过失、欺诈行为或不恰当的决策而导致的损失。

这类风险与机构本身的运营和管理有关。

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1.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2.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测量、监控和控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3.提高透明度:透明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金融机构应积极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相关信息,以增加市场参与者对其风险状况的认识。

4.加强国际合作:金融风险往往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国际合作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5.强化风险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其风险意识。

这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

6.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应积极研发创新产品,并确保其风险透明度和可见性。

三、结论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路径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路径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路径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

金融风险是由金融市场的波动导致的,而波动是金融市场的本质。

然而,减轻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必须要做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路径,是从防范和化解风险源头入手,也就是从有效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

一、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

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条例》、《保险公司股权管理规定》等。

但还需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严格金融机构准入标准,规范运营行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是缓解金融风险的关键。

在金融市场结构上,要避免单一的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主导市场,同时也需要提高金融体系的多元化程度,打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壁垒,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三、严格市场准入严格市场准入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

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有效筛选掉那些不具备市场运作准则和规范的金融机构,从而减少市场妥协、彻底清理金融体系内的风险因素。

在该制度下,金融机构不但要符合各项合法行业规定,还需要具备可以稳定市场的实力,确保开展金融活动时权益受到保障。

四、促进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但也会引起新的金融风险。

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切实防范金融创新产生的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及产品的风险评估,了解金融创新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避免因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金融损失。

在内部控制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内部管理流程,防范内部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情况报告范文一、概述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升级,国内金融市场也面临着种类繁多、程度不一的风险挑战。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反思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

二、工作总结1. 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本年度,我国积极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包括降息、定向降准、逆回购等,有效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并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优势。

同时,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了市场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

2. 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

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规范了金融业务的开展,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3. 金融风险监测系统的建立为了及时掌握金融市场的动态和风险情况,我国建立了金融风险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场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和风险事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4. 应对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应对金融风险的挑战。

例如,对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非法融资等问题,政府加强了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

另外,还加大了金融创新监管的力度,提高了金融创新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三、面临的主要风险1. 信用风险目前,我国信用风险依然存在较大压力。

由于经济下行的影响和贸易摩擦的加剧,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违约风险增加。

此外,个人信用风险也值得关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个人贷款风险和虚假信息风险逐渐增加。

2. 流动性风险尽管我国通过宏观调控措施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但金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挑战。

特别是短期债务的集中到期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3. 操作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操作风险成为金融市场的新挑战。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

经验总结与案例分享
总结成功经验
对于成功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案例,总 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 供参考。
VS
分享最佳实践
分享其他地区或行业的最佳实践,为防范 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06
未来工作规划与展望
完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01
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实时监测和预警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提高风险
风险评估标准与流程
风险评估标准
制定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指标,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 程度等,以便对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01
风险评估流程
明确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流程,包括风险 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等环节,以确 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02
03
风险阈值设定
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 每个风险的阈值,以便及时发现和应 对潜在的风险。
04
风险化解策略
债务重组与优化
总结词
债务重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重新协商债务条件、降低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期限等方式, 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优化债务结构。
详细描述
债务重组包括多种形式,如“债转股”、债务展期、部分债务免除等。实施债务重组可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提 高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
引进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金融风险管 理理念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 行本土化改造,提高我国金融风险管 理的水平和竞争力。
03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 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研讨会、参加国际会议等方 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探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 径。
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
促进金融产品和服 务创新
基本原则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诸多经济金融风险。

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首先,中国应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经济过热。

经济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金融泡沫等风险加剧。

中国应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适时调整经济增速,防止经济过热。

其次,中国应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扩大。

金融领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但也是最容易出现风险的领域。

中国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中国还应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创新可以强化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帮助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和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降低对外经济风险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贸易规模,降低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程度,减少对外经济风险的影响。

最后,中国也应推进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中国应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降低经济金融风险。

总之,中国当前面临诸多经济金融风险,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需要加强对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这涉及到宏观调控、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对外经济合作以及结构性改革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施策,中国可以有效应对经济金融风险,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稳定的经济局势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金融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力量,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业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业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知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一、我国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金融风险(一)信贷风险我国的银行业为了不断的增加盈利,大规模的开展贷款业务,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上升,资产信贷的质量随之下降,个人信贷、企业信贷不能准时还贷,造成银行的坏账、呆账逐渐增多,造成银行的信贷资产流失减少,产生信贷风险。

不良资产的增加对于银行的来说存在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影响银行的资产周转,造成大量的财物损失,使风险不断的加剧,影响金融业的正常运转。

(二)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给银行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产生偏差,利率水平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产生多种不确定的因素,给银行的预期收益带来了不确定,加大银行对于市场利率的预测难度,从而承受较大的风险。

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以及选择权风险。

利率风险一般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价格水平、政府政策、股票和债券市场、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造成股市、证券市场的不规范运行,过度的投机行为,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

个人对于股票的投机行为造成股票价格偏离实际的价值,大规模的上涨或是下降,产生的风险严重的影响股市和股份制度的正常发展。

这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造成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完善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的原因(一)不良贷款比重较高不良贷款的比重增加使银行的资本质量下降,这是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近年来,发生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金融业存在的金融风险造成的。

因此,在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非常必要。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本在经营与交易过程中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

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个别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

对此,以前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风波等都作了充分演示。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工程,但由于处在特定的转型时期,新的机制远未健全,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加之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个别市场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市场监管和法律调控的疏漏,频繁地进行违规操作,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日渐凸现。

金融风险是以货币信用混乱为特征的风险,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征。

正确地认识金融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地说,金融风险最基本的特征主要有:(一)客观性只要有金融活动存在,金融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

所谓无风险的金融活动在现实金融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隐蔽性金融风险往往并非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存在,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着。

这是由于:其一,因信用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货款此还彼借,导致许多损失或不利因素为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其二,可能由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形式来掩盖银行事实上的金融损失;第三,因银行垄断和政府干预或政府特权,使一些本已显现的金融风险,被人为的行政压抑所掩盖。

尽管隐蔽性可以在短暂时期内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缓冲和弥补的机会,但是它终究不是金融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机制。

(三)扩散性金融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或失败,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与监督: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监督,确保其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和传播。

2. 风险评估与监测:金融机构自身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识别、评估和监控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3. 内部控制与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业务的稳健运行,防止内部欺诈和违规行为。

4. 金融衍生品监管:对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需要加强监管,限制高风险衍生品的交易,防止过度杠杆化和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5. 市场透明度与信息披露:要求金融机构及时、全面地披露财务信息和风险状况,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风险意识。

6. 风险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应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潜在的风险损失。

7. 国际合作与监管协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实现监管的协调和一致性。

8. 教育与公众意识:通过金融教育提高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盲目投资和欺诈行为。

通过这些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金融风险2024年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2024年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03
风险管理理念的更新
全面性
综合评估各类风险因素 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
前瞻性
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
系统性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保障系统风险可控
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
技术变革
人工智能、区块 链等新技术的应

理念更新
风险管理理念的 演进
国际合作
● 06
第6章 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 趋势
技术驱动下的变 革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 等新技术的推动下, 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将 迎来革命性变革。大 数据分析和智能风险 监测等技术将成为未 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金融科技公司将 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国际合作的深化
01 跨国金融风险
发生与防范需要国际合作
02 加强合作
量化风险程度
03 加强内部审计
发现潜在风险
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审查制度
定期审查规定流程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风险管理委员会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 监督实施情况
人员培训计划
提升员工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教育培训
信息披露机制
及时披露风险信息 增强透明度和信任度
信息技术建设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信息 技术建设,提升数据处理和网络安全能力。通过 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可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管理 的效率和水平,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金融市场全球化 的影响
未来挑战与机遇
随着金融风险管理环境的快速变化,未来面临着 更多挑战与机遇。只有不断更新理念、运用先进 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带 来的挑战。
● 07
第19章 金融风险2024年金 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在当今社会,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金融风险的定义、分类、防范与化解策略,以及相关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践。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与分类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交易或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投资损失或金融体系崩溃的潜在风险。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金融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几个主要类型。

1.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或市场条件的不可预测性而导致的投资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股票市场风险、外汇市场风险、商品市场风险等。

2.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金融机构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或承诺的义务所带来的损失。

信用风险通常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借款人信誉、贷款担保等因素有关。

3.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失误、人为过失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交易错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等。

4.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并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或无法变现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策略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

1. 加强监管和监察: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监察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2.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风险管理指南,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

培训员工,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多元化投资组合:通过分散投资风险,选择不同资产类别和地区的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资产配置和权衡,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4. 建立风险溢出机制:建立金融风险的溢出机制,通过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传导和转移,消化并化解风险。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机制。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金融风险具有跨国性和系统性特征,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防范和化解。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范文(通用5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范文(通用5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范文(通用5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范文一:尊敬的领导:时至今日,我国金融风险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程度上都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我单位认真总结经验,提出了以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首先,加强监管。

金融风险的根源往往是监管不到位。

因此,我们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其次,加强信息披露。

及时准确地披露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

再次,强化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风险监控、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风险问题,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

金融风险具有全球性和连锁反应的特点,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总之,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提高风险意识,强化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此致敬礼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范文二:尊敬的领导:在金融领域,风险无时不在。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单位在过去一年中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在此,我将向您汇报我们的经验总结和未来的建议:首先,加强风险监测。

我们要加强数据收集和风险监测能力,建立全面、准确的数据统计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

其次,加强对外部风险的应对。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我国金融风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加强对外部风险的应对能力,防范外部金融风险的传导。

再次,加强内部治理。

金融风险的产生往往与内部管理不善有关。

我们要加强内部风险的管控和防范,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好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种类及表现形式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市场风险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

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2)信用风险它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

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

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

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

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

所以,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3)流动性风险它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

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

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

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

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

(4)操作风险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它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不仅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方法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它们还将一些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风险的精密管理当中。

操作风险多发是我国金融业风险中的一个突出特征。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界定,金融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一方面来自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各种灾难事件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源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金融机构对各种失误、欺诈、越权或职业不道德行为,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遭受的损失。

从近几年我国金融业暴露出的有关操作方面的问题看,源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引发的操作风险占了主体,成为我国金融业面临风险中的一个突出特征。

不断暴露出的操作风险,不仅使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财产损失,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誉。

这与我国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战略目标极不相符。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中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其金融风险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原因:1.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各地区盲目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由于重复建设、企业效益差,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

在经济迅猛增长,贷款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潜伏的金融风险被暂时掩盖了。

但是随着商品市场的日益饱和,经济转向效益型增长模式,金融风险便不断地突显出来。

2.融资方式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投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财政和企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

财政不再向一般的企业拨付定额内流动资金和资本金,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能力也很低,再加上直接融资渠道有限,企业不得不向银行大量借款。

造成一方面企业过渡负债,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质量差。

银行成为主要的融资中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风险向银行集中,形成和累积金融风险。

3.银企产权关系不明确,信贷约束软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产权改革进程缓慢,收效甚微,致使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产权关系不明确。

企业把银行的钱看成国家的钱,只想着借,不愿意还。

银行对企业贷款偿还也缺乏有效的约束,不能形成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4.社会信用观念淡薄,缺乏金融风险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尊重经济主体的“私利”和提高投资行为自主化的程度的同时,忽视了信用道德的建设,致使借债还钱交易规则严重受损,经济主体失去了基本的信用道德理念,导致银行贷款长期不能收回,形成金融风险。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变革中,采用各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使大量金融债权悬空。

此外,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再加上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金融知识缺乏,不懂甚至无视金融法规,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措施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金融危机诱发因素,防范金融风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扭曲的经济结构,即不良资产和虚拟资产的增速过快是我国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出路只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金融系统效率低下是我国金融业不良债权增加的主要原因。

而要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仅靠现有金融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强化金融业内部竞争。

为此,必须消除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首先必须解决的是认识问题,也就是政府有没有必要让金融业保持垄断。

虽然金融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但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金融业并不是需要政府进行垄断的领域,可以让民营经济发挥更多的作用。

其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是否会加大金融风险。

金融多元化必然意味着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平均规模也会缩小,破产的金融机构也会增多,但这并不一定会导致金融风险增长,关键在于与此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否合理地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

金融业垄断经营,虽然依靠规模大或政府信誉作保障,可以把金融风险暂时隐蔽起来,但风险并没有消失,随着风险的不断积累,仍有可能陷入危机,并且一旦陷入危机,问题就会特别严重,后果也特别可怕。

因此用垄断经营来防范风险是靠不住的。

2、允许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金融业自我积累能力很弱和金融业快速发展都是我国面临的现实,若没有产业资本大量进入金融领域,而单靠金融业的自我积累来发展,那么金融业自有资金比率不断下降是必然的。

由于金融业比较特殊,因此如何让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则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规则。

这套规则一方面要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应造成过多的进入障碍。

3、积极稳妥地发展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可以从两方面降低金融风险:一是增加直接融资可使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缩小了间接融资的规模。

但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风险,比如股市泡沫。

另外,发展直接融资不能只考虑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资源配置的效率的影响。

从目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情况看,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不高,这对直接融资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制约。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大与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效率低下密不可分。

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只能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借鉴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

1、强化利润目标强化利润目标就是采用利润的多少来衡量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

从目前的情况看,利润目标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利润的多少对银行的负责人没有很大影响,对员工的报酬也几乎没什么影响。

如何强化利润目标,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问题,政府管得过多过死,企业就不可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在竞争中就会垮下来,利润目标的约束也就难以建立起来;二是利润的核算,如果任凭呆坏账不断地积累,那么利润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呆账坏账应如何冲销,则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2、建立和健全商业贷款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

针对这种情况,金融企业必须增强贷款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商业贷款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是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必须转变观念。

金融企业在选择贷款对象时,最重要的是看企业偿债能力和资信情况,企业所有制类型和规模并不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效益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密切相关。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民营经济相对较好,国有经济的效益相对较差,因此今后贷款的主要对象应逐渐地由国有经济转向民营经济,那种认为民营经济贷款风险较高的观点是片面的。

其次,贷款方式必须要有所选择。

贷款方式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

各种贷款方式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和类型都不一样,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必须根据借款人的特点来决定贷款方式。

(三)改善法律环境,维护市场信用巨额的企业间的"三角债"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存在,表明了我国经济秩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要使这种问题解决,必须有较好的法律环境。

1、经济立法要注重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建立和维护市场信用,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建立和维护市场信用,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障。

就目前我国经济法规而言,客观上存在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的倾向。

以银行贷款为例,法律过多地针对和指责债权人缺陷,而非更多地针对和严厉追究债务人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