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山水田园诗的阅读与解题技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山水田园诗的阅读与解题技巧

一、阅读点拨把握方向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名山大川的峻拔雄奇,山水田园的安逸宁静,农家劳动的艰辛困苦,乡村生活的愉悦温馨为主,带给作者以精神上的轻松乐观,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宁静恬淡的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常常运用白描、衬托手法,在客观的描摹中融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因叙事、写景而生情,情景交融。以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山水田园诗为杰出代表。从形式上看,这类诗的标题一般含有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如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王维的《晓行巴峡》,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

二、直冲中考解题指导

(一)(2006资阳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5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____________》。(1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1分)

A.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解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天傍晚,山雨初霁的山村景象,抒写了作者热爱祖国青山绿水,追求恬静美好生活的情怀。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碧莲、浣女、渔舟,烘托出山间环境的静谧,这样柔美、洁净的山间美景谁愿意离开,谁忍心破坏?难怪诗人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案】1、唐,《王右丞集笺注》;2、D;3、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二)(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考试)古诗欣赏,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 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 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 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 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 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 “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解析】这首诗诗人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景物营造一种深幽寂静的艺术意境。首联两句,一气呵成,古刹宁静,初日柔和,林木高耸。颔联写诗人由古寺入后院,“花木深”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有超尘出世之感。颈联诗人将自己强烈的感情,运用拟人手法,移于鸟雀,鸟雀亦为山光愉悦,实为诗人愉悦。潭水清澈,洗涤欲望之心,超然物外。客观景物之静与诗人内心之净浑然一体。尾联以声显静,深化了幽深寂静的意境,犹言诗人灵魂的升华。

【答案】1、C;2、D;3、不矛盾,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三、中考仿真实战演练

归园田居①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②,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③,带月荷锄归④。

道狭草木长⑤,夕露沾我衣⑥。

衣沾不足惜⑦,但使愿无违⑧。

【注释】①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生活于晋宋之际,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归园田居》共五首,大约写于诗人辞去彭泽令的次年,这里选录其三。②南山:指江西庐山。③晨兴:早起。

④荷:肩负,扛着。⑤草木长:草木丛生。⑥夕露:夜晚的露水。⑦沾:湿。⑧但:只。愿:心愿。

1、这首诗将劳动场面描写得情趣横生,诗人栽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__,诗人便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二空分别选诗中的一个词,后面一空选原句填出)。

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中“沾”用得好吗?为什么?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这属于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夜宿石门①

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②,畏彼霜下歇③。

瞑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④。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⑤。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⑥。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⑦。

美人竟不来⑧,阳阿徒晞发。

【注释】①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南北朝诗人,开创山水诗派。又题“石门岩上宿”。石门:山名,在今浙江嵊县。

②搴:拔起。苑:花园。③歇:衰败。④弄:欣赏。⑤木:叶。⑥清越:清亮悠扬。⑦醑:美酒。⑧美人:知己朋友。

4、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在“云际宿”呢?

5、诗人夜宿的石门景色奇异,那么奇异在什么地方呢?写这些景物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清傲超然的性格,但仍希望有志同道合之人出现,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

夏日南亭忆辛大①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升。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②,中宵劳梦想。

【注释】①孟浩然(689-约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诗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辛大:曾隐居西山,后被征入幕,是孟浩然的同乡。②故人:指辛大。

7、诗题“夏日南亭忆辛大”,那么这首诗写夏日的哪一时段呢?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运用这不同的方法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9、诗中有一句描写诗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哪一句呢?

【参考答案】

1、豆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沾”字用得好,这是一个动词,将“夕露”写活了,采用拟人,写出了夕露的灵性,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夕露以活力。

3、属于议论抒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洋溢着诗人对自给自足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以示诗人热爱劳动,归隐不悔。

4、因为石门顶峰耸入云端,诗人夜宿石门,便像夜宿“云际”一般。

5、石门景奇,奇在云际,奇在石上月,奇在鸟鸣,奇在木落,奇在风发,奇在殊响俱清越。写这些奇景运用了幻觉手法,如云际宿、石上月;运用了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手法,如鸟鸣、风发,殊响;也有从视觉角度来写的手法,如石上月、木落;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语言富丽精工,壮观豪气。

6、“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或者“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7、是写夏日的夜晚,是从“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升”知道的。

8、前一句从嗅觉、触觉角度,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花的清香、凉爽的风,后一句从听觉角度,运用夸张和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露珠的声响,前后两句运用不同的手法,显得摇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