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老子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启示摘要: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创立了以“道”、“无为”为中心思想的哲学体系。

其代表作《老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师道观、自然人性论、教育方法对现在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老子教育思想自然无为近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巨大的成就,然而,在辉煌的成就下也存在着种种病态危机的隐忧: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低,教师素质缺失,学校管理的非人性化等等。

当各种流行的教育思潮、教育方法纷沓而来充斥现在的教育之时,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走进老子,研究老子,分析老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其教育理念对主体性教育、师生平等和人性的自然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和“无为”是其思想的核心。

“道”的本来意思是道路,后被引申为方法、途径。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21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渊兮,似万物之宗”(4章)。

老子所说的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既无形又有形。

尽管在老子的描述中,“道”“玄之又玄”、“恍兮惚兮”,但“道”自有其本性。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就是说一切人的行为、天的行为、地的行为以及道的行为都必须遵循“自然”,那么自然就是“道”的本性。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以“道”为统帅的,他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原则也都是围绕“道”展开的。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34章)。

“道”就是至高无上的自然,自然孕育了万物,同时又是万物的归宿。

同时老子从“道”的学说出发,对“无为”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而然的规律,以“无为”达到“有为”,“无为而无不为”。

简析老子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简析老子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简析老子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老子,又称老冉,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有《道德经》。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规律,以“无为”达到“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一书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各个方面。

虽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也曾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的消极影响,而老子的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儒家思想的不足并对我过今天教育给以深刻启发。

下面我要从道德经的经典句子中分析老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影响。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德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运行。

这说明认识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

在这里老子所说的“道”,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社会道德,这里的“道”应该是被大多数人认为的,各种事、物的自然规律和法则。

所以“道”要自己体会,别人只能和点拨不能传道。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教育也不例外。

这就告诉老师们在教育中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去做不能凭主观感受而破坏教学规律。

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而老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回归教育本质,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一言堂,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

比如中小学老师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方式就是给同学们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意义内涵等,学生下课后去背一些所谓的答题套路。

这样,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消化所学知识。

这种把知识直接喂给学生的做法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吃现成饭只能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会自己开动头脑获取知识,而是一味等著老师的理解分析而死记硬背,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自己无法独立思考于分析。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一篇优秀的心得正是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在教育领域,心得体会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道无疆 惠于教育——浅谈老子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大道无疆 惠于教育——浅谈老子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名 学生 , 提 出所 谓 “ 差生” 也 是 可Fra bibliotek以转 化 的。

“ 治 国若 烹鲜 ” 。 挥洒 自如
用在 教学 上 ,套 用老子 的话 亦 可为 : “ 上 大课若 烹小鲜 。 ” 多少教 师已经把课 堂修炼 成 了与 学 生激情燃 烧 的知识殿 堂 ,特级 教师 窦
觉 。孰不 知 , 这种 热 闹景象 后 面 隐藏着 一种 暗流 : 只 见各 种 活 动 的热 闹 , 不 见 文 本 的有 桂梅 的 “ 课 始 激情 情 始生 , 课 中悟情 情 更浓 , 效 开发 、 挖 掘 和共 鸣 。 而且 , 课堂 上教 师 的随 课终谙 情情未 了 。” 名 师薛瑞 萍的 “ 开 头如爆 机点 拨欠 缺 , 不能 有效 引导 有 价值 的思 维方 竹 之燃放 , 突如 其来 ; 结 尾如 钟馨 之轻 叩 , 余 向 , 结果 , 这 样 的 课 堂 只是 给 人 的感 觉 是 热 音绕 梁 ; 该 问处问 , 该 议处议 ; 当松便 松 , 当紧 闹之后 的空 洞 。 便紧; 字斟句 酌 , 环环 相扣 ; 高潮迭 出 , 起 伏有 在 这 样热 闹课 堂 的背 景下 ,笔 者认 为 : 致 ……她 们是深谙 “ 烹小鲜 ” 之道 ! 只有 宁静才 能致 远 , 教育 教学 中的急 功近 利 行 为急 需废 止 。而 老子 提 出的 “ 冷处 方 ” , 不
五、 因材施 教 , 老子 首创
与 苏霍 姆 林 斯基 的转 变 差生 需 要 有 足 够 的 耐心 , 唤起 他 们 “ 思 维 的 觉醒 ” 相一 致 ; 老 子 的“ 道法 自然 ” 阐述 教 育要 按教 育规 律 办事 。
与 卢梭 在 他 的教 育 学 巨 著《 爱 弥儿 》 中宣扬 的“ 自然 教育 ” 的思想 吻合 ; 1 9 8 2 年, 国际数 学 大师 、 著 名教 育 家 、 中国科 学 院外 籍 院 士 陈 省身 在 美 国加 州 大 学 伯克 莱 分 校 他 建 立 了一个 数学 研 究所 , 他 出任第 一 任所 长 。他 管 理理 念是 什么 呢? 他说 : “ 办这 个所 最要 紧 的是 , 把 有 能 力 的数 学家 找 在 一起 , 找 来 之 后 就 不要 管 了 , 让 他 们 自己搞 去 …… ” 这 个

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对比

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对比

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对比作者:刘彤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第30期摘要:自古以来,老庄的“无为”思想对我国社会的治理和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道德经》中渗透着很多“自然”教育思想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通过陈述《道德经》中的自然教育思想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而对比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无为;自然教育中国分类号:G4一、《道德经》中的自然思想(一)“道”即“自然”在《道德经》中,老子首章就提到了“道”这一基本的概念,“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1]。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实质,天地万物是自然的存在,是有规律的。

并且把它落实到了现实的生活当中,并且提出了两大的哲学的法则“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前者要求教育者遵守客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后者则要求教育者正确处理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摆正位置。

1.道法自然“自然”这一概念,第十七章中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

事情办成了,这是自然的事情。

这里的自然更多的是一种行不言之教后的取得的效果,二十三章中说道“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3]这里的意思说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

老子认为,只要相信道,照着去做,就自然会得到道。

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

第二十五章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

他认为“道”是独立的和永恒的,不靠任何的外力而具有其绝对性,所以,“道”即“自然”。

传统的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但是“道”是先天而产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根源。

老子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

因此,老子认为万物所遵循的是其内在的自然本性。

顺应自然,就可以得到生存和发展;违反自然,就要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读老子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

读老子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

读老子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老子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生活中的细节,在心得体会中逐渐培养了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自律的重要性,只有自律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老子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论老子的领导道德教育思想

论老子的领导道德教育思想

论老子的领导道德教育思想老子的领导道德教育是以培养“惟道是从”,可以体“道”、悟“道”,进而行“道”的领导者。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谦虚谨慎,柔弱不争;以慈待人,以俭行事;宠辱不惊,胸怀宽广。

老子;领导道德;教育思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此官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以及图书,替执政者总结政治经验。

在此基础上,老子把获得的政治心得写成著名的《道德经》一书,被后人称之为“君人南面之术”的老子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其中的领导道德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领导道德教育的目标老子认为领导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惟道是从”的领导者,“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品行高尚的领导者,就是能遵循“道”而行,不断为社会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道”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最高的范畴。

“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础,是天地之母,万物之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用“玄牝之门”和“天地根”来说明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是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老子更是明确地指出“道”是万物之源,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道德经》一书中,“道”主要讲的是“天道”,是以宇宙、自然为对象而进行的,讲述的是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

当“天道”应用于领导活动中就产生了“人道”,即领导者的“德”。

因此,领导者的道德是以“道”为基础的,是“天道”在领导者工作中的体现。

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领导者是“从事于道者”,是学习“道”,研究“道”,体悟“道”,在工作中躬身践行“道”,从而最终“同于道”的人。

所以,领导者最大的“德”就是效法“道”。

二、领导道德教育的内容(一)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老子认为天下动乱起于人的私欲。

私欲使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引起纷争,让社会变得永无安宁。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道德经》蕴含的教育思想

《道德经》蕴含的教育思想
二、“尊道贵德”适用子万物范畴的教育
50章指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社会大事的教育既然属万物的范畴,自然也适用尊道贵德的基本原则。
老子讲的道,与大多数儒家学者和一些道家学者讲的道不同,是指自然、社会、人类的物质性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思维方法;还把人类行为规范即德也称为道(自性的体现)。称客观世界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51章)。 《道德经》关于道与德的概念,与现在的道德概念也不相同。
有两段历史资料,反映老子具有思想改造的精神。《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讲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时,老子对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这不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改造又是什么?! 《庄子?寓言》讲到老子对其弟子阳子居曾说: “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后来阳以实际行动表达诚恳地“请问其过”,老子才对他说: “睢睢盱盱(跋扈),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使阳“蹴然容变日,敬闻命矣”。不是通过教育改变错误认识,达到思想的转变改造,怎能蹴然容变而敬闻命?!即使这些材料是后人的杜撰,也表明那时就有人认为老子重视改造思想,才会这样杜撰。我们不能因为人们曾饱受“思想改造”极,“左”的摧残,就怀疑、否定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是客观规律。这个尊道贵德的思想,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近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精神,为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翻阅了《道德经》。它虽然含有一些片面地、保守地、甚至错误的思想,却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老子朴素的唯物世界观和辩证方法论及其多方面的应用。其治邦、修身思想不但重视教育,而且有系统精辟的教育思想,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参考价值。稽式”(65章),“知众甫”(21章),“知其然”(57章),“知其极”(58章)等;42章还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者不得其死(喻‘道’的知识),吾将以为教父(教育人的首要原则)”。老子还从人们不同社会地位的实践需要出发,把知识区分为必须知道的和不必须知道的两种。指出“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71章)。把知识问题提到人们素质(尚、病)的高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64章还说:“学不学(《竹简?丙》是教不教),复众人之所过”。不论是说学习别人所不学的知识,还是说对人进行不言之教,都是指明学或教可以避免重犯众人的过错。重视知识的教和学,正是尊道的体现。

浅析老子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浅析老子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Jm . 2 o t . 06
浅析 老子德 育教 育 的内容及 方法传部, 苏 常州 2 30 ) 江 10 1

要: 老子 》 《 一书是德育教育的经典之作 , 中所包含的独 具特 色的德育教育 内容及德育教育方法 , 其 对于现代
德育教育具有重要 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关键 词: 老子 ; 德育 内容 ; 育方法 德
上 。” 以物类来 比喻道之柔弱 , r 强调柔弱的一类 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 , 柔弱是道的作用和体现 , 它 1自然 无为 . 蕴含着不可战胜的力量。老子说 :圣人之道, “ 为而 老 子 的“ 法 自然 ” 指 “ ” 自然 为 归 , 道 是 道 以 因 8 “ 1 6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 5 3 9 为“ ” 道 的本 性 就 是 自然 。“ 为 ” 无 是遵 从 事 物 发展 不争”4,以其不争 , 4诚信 不欺 . 的必 然 趋 势 , 反对 人 为 的干 扰 、 服 和 破 坏 , 征 而并 “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 非无所作为。 老子要求教育者“ 希言 自 )1) 然 )3 不要 [2 1 1 故几于道。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政 过多 地训 诲 教导 和 强 迫灌 输 ,凭 主观 意 愿 强作 妄 恶 ,
对 待一 切 的人 道 主义 精 神 ,表 明老 子对 质朴 真 纯 的道 德 的呼唤 。 5轻 名 弃利 .
老子 推 崇 “ 言之 教 ”他 主 张 在 “ 万 物之 自 不 , 辅 然” 的前 提 下 ,处 无 为之事 , 不 言之教 ”p “ 言 “ 行 【。 不 l 之 教 ” 非是 不 说话 来 教 , 并 而是 德 育 应 在 不知 不 觉

的德育思想 , 探究其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将为 独爱人 , 当爱物 , 兼 物虽至微 , 亦系生命 。”人 类要 ‘ 2 】 现代德育思想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达成“ 圣人之道 ”就必须慈爱万物 , , 尊重 自然 , 爱

试论《老子》中“不言之教”的隐性教育思想

试论《老子》中“不言之教”的隐性教育思想

提 出 “行 不 言之 教 ”。在 《老 子 》一 书 中 ,并 没有 对 老 子 隐性 教 育 思 法 自然 ”。 这里 的“自然 ”一 词 .所 指 的是 “自己如 此 ”的状 态 即
想 的 论 述 进 行 系 统 阐 述 .其 他 学 者 对 老 子 “不 言 之 教 ”隐 性 教 育 在 教 育 的 过 程 中 ,必 须 按 照 学 生 个 人 的身 心 发 展 规 律 办 事 .按 照
成 了五 千 言 的《老 子 》。该 书 成 于 战 国 中 、前 期 ,基 本 上 保 存 了老
“道 可 道 ,非 常 道 ”中第 一个 “道 ”是 名 词 .指 宇 宙 的 本 原 和 实
子 的 思想 学 说 。老 子 因其 深 邃 的哲 学 思想 被 尊 为 “中 国 哲 学 之 质 ,引 申为原 理 、原则 、真理 、规 律等 。第 二个 “道 ”是 动 词 .意 为 说

---
关 键 厕 者 子 不 享2 臆性旅 穿 思想 _ l

老 子 是 春 秋 时 期 伟 大 的 思想 家 、哲 学 家 、教 育 家 .道 家 的 创 言是 有 限 的 ,总有 穷 尽 之 时 ;虚 为 无 限 ,永 不 穷 蝎 ,所 以“不 如 守
始 人 ,世 界 文 化 名 人 。 其姓 李 ,名 耳 ,字 伯 阳 .曾 在东 周 国 都 洛 邑 中 ”恰 当 的语 言 进 行 引 导
子 将 自己 的教 育 主 张 深 深 根 植 于其 对 社 会 问题 的 阐 发 和 议 论 之
按 照 规 律 办 事 ,并 非 只是 消极 地 等待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无 之
中 .并 且 与 其哲 学 思 想保 持 一 致 ,具 有 极 其 深 刻 的含 义 。 老 子 的 以为 用 ”。有 (教 师 的作 用 力 )与 (教师 给予 学 生 的 空 间 )是相 对 的 ,

浅议老子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议老子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议老子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郭学毅1 褚建霞2(1.河西学院教育系;2.河西学院团委,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老子思想从 道的法则出发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充满了哲理性。

它本身就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强调以朴为教、崇柔不争、报怨以德、无言以教等教育思想。

在幼儿教育中,它对幼儿教育本质、幼儿教育终极目标、师幼关系等具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幼儿教育;虚静;自然无为;养水德;功成而弗居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10)04-0083-04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指导思想是 道。

认为 道是物质运动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者是物质世界的本体、实质。

并提出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等的思想与行为。

同时,它本身就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提出以朴为教、崇柔不争、报怨以德、无言以教等的教育思想。

在幼儿教育中,它对我们思考幼儿教育本质、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师幼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 虚、静中体现了幼儿教育天性的回归虚、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子认为,人应 致虚极,守静笃(极力回到虚灵的本心,笃守宁静的原神)、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稳定是轻易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因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想维持着满盈,倒不如罢了;老想锤炼而锐利,那便不可长保)。

在这种 虚与 静的思想中,关于道德的观念,他认为 上德若谷,即我们所说的虚怀若谷;在活动的活力与动力方面,认为不要填满空间,才有生长的可能,如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川谷之神,永生不死。

生育之门,是天地之根。

绵绵密密在左右,永不停歇)、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如烹煎小鱼,不要轻易搅动它)等。

在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教育本质的思考,在研究与实践领域,人们往往观察视角不同、价值取向杂异、教育形式多样。

有的把它理解为促成幼儿具有良好学业的开端,有的理解为幼儿人格发展的开端,也有理解为幼儿成为完整的儿童,甚至有的把它理解为短期的 寄养或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等等。

老子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老子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一、引言老子,名李耳,字聃,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观念,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出发,结合个人学习体会,探讨其内涵与价值。

二、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以“道”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准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道”为依据,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其道德品质。

2. 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教育者应顺应学生的天性,给予其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不应过分干预学生的成长,而是要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3. 顺应自然的教育方法老子强调顺应自然,认为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老子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老子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老子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教育应以“道”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子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面发展。

3. 注重德育教育老子强调德育为先,认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目标。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4. 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方法老子教育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墨守成规。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四、结论老子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在教育领域的...

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在教育领域的...
twentieth Century,Taoist in the western socie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hot many famous patriots influenced by it.And many universal values contains by Tao Te Ching is discovered,and applied to all lines
丁魏在其著作中收录了《老子》的西方语言系的各种版本,其中包括:“拉丁文(5 种)、法文(109种)、德文(241种)、俄文(15种)、英文(182种)、捷克文(2种)、西班 牙文(5种)、意大利文(11种)、荷兰文(13种)、瑞典文(4种)、世界语((1种)、保加利 亚文((3种)、奥地利文((1种)、芬兰文((1种)、丹麦文(5种)、挪威文(2种)、葡萄牙 文(3种)、冰岛文(1种)、匈牙利文(2种)、拉脱维亚文(1种)、克罗地亚文(2种)、北 日耳曼文(1种)、泰米尔文(1种)、斯洛伐克文(1种)、希腊文(1种)、阿拉伯文(2种)、 罗马尼亚文(3种)、匈牙利文(2种)、波兰文(2种)。”①由此可知,《老子》的在海外的 流传范围之广,已经遍及了几乎全球主要的语言地区。
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我们这一代,尤其是我们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研究生,应 当以崇敬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更有义务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极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扬光大,本论文将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跨文化的视角,通 过对老子思想的多方位解读,浅谈其现实意义和新时代的教育意义。目的在于让国内外 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了解的我国的传统道家文化,体味老子思想在当今社会所闪 现出来的独特魅力,推动老子思想的国际化进程。
China begin to The Chinese classics,in order to realize purpose of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It also makes

老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老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老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苗长昊(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老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充满着智慧,他也对教育有着独特的理解,“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他提倡顺应人的本性和以“无为”作为教育的基本特点,对现代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知识基础,对于我们研究和探索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得素质教育有了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老子;教育;自然[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3 137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关键时刻,人才在推动我们国家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力量,因此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在我们中国人的脑海里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一些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的,那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1 老子“道”的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老子的思想大部分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从总体上来说,《道德经》一书的思想可以分为六大部分:人生价值观、辩证观、认识观、唯心主义思想、政治主义理想、社会基本思想等。

老子在《道德经》里除了阐述这六大部分的思想之外,还一再强调认识事物、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都要从自然基本规律出发,哲学性极强。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道”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老子认为“道”既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也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因此老子的教育思想中也能够十分明显地感受到“道”的存在。

老子认为“无为”是世界的根本法则,他推崇的社会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面描写的那样,恩格斯指出“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啊!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作者:陈诗静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期陈诗静内容摘要:《老子》是富于道德教育思想的经典,其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尊道贵德,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无为”是《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其哲学理论根据是它的“天道自然无为”的宇宙观,其政治思想基础是它的“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

《老子》所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其合理因素经过批判地改造之后,对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一.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的启迪青年教师通过研习《老子》,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便没有发展前途。

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之上“辅其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

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思想,在教育上实现对学生的顺其自然,或者是其他的教育创新。

有助于个人修养。

落实到教育者身上,其实老子是倡导一种少说多做的教育方法,这其实是与儒家的言传身教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的补充,老子的思想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给我们以许多积极的启示。

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学习并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施教者以身作则,少说多做,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通过一次次测试分数、评比等指标压着学生学,要以“不言之教”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和效果。

返璞归真、淡泊名利。

人法自然从个人学习的角度来讲便是返璞归真、淡泊名利,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统一。

作为万物的灵长,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以“无为”促使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的教育之道,在于不泯灭每个人的本性,在于顺应天理。

老子的教育思想

老子的教育思想

一、老子生平简述关于老子的生卒年月和《老子》这本书的作者和时代问题,向来众说纷纭,目前仍无定论。

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

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史官(“守藏室史”)掌管图书。

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因王朝政乱,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的要求,写下《道德经》五千余言,此后便不知去向。

由于时代环境和本人遭遇,老子早期思想和后期思想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老子早期是精通周礼并崇信周礼的史官,罢官后,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出周礼的虚伪性与剥削制度的不合理,从而产生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

(参考孙以楷:《老聃与孔丘交往新考》,见《学术月刊》1991年第8期)老子在周朝任职期间,周王朝奴隶主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以及他本人曾两次因周王朝的政变而被罢官,对老子的政治思想都会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

(参考高亨:《关于老子的几个问题》,见《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1期)当时各诸侯国不停止的兼并战争,人民流离死亡,被迫起义反抗,统治阶级内部以虚伪的礼仪掩盖争权夺利的实际。

这一切目睹亲受的现实,引起老子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一反统治阶级的文化与学术,提出他“小国寡民”的理想国的蓝图。

在他设计的这个理想国里,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掠夺,充满了平等、自由、淳朴真诚的气氛。

老子的这一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就其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组织特点而言,与其说是站在奴隶主贵族阶级立场讲话,倒不如说是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这和老子在周朝的任职是属于下级官吏,而且两次罢官回乡,更接近农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二、老子的教育目的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政治怎样实现呢?一个国家总是必须有执政者来领导和管理。

老子为他的理想国所期望的政治领导是什么样的人呢?在《老子》一书中有大量材料涉及如何当好一个执政者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诚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宇宙论、人生观、辨正法、社会学、养生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本文就老子的教育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一、老子的教育目的老子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社会,也不是法制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

要实现这个理想,道德教化是一项基础工程,必须全社会形成共识。

老子的教育思想就是为此而建立的。

《德道经》德篇第三十章说:“小邦寡民。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

”老子在此画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会的蓝图,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

人民纯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

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

这个社会确实是非常美好啊。

这个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德篇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就是说,社会的离道失德是人类种种罪恶和灾难的根源。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道德社会,现在历史学把它稱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在那個时代,国君与百姓平等相处,共同劳动。

根据史料记载,三皇五帝时代就是那样的社会。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离道失德也越来越严重,社會的罪惡和人民的痛苦不斷增加。

为了医治社会的种种弊病,老子开出了复归道德社会的处方。

德篇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意思是要建成道德社会根本的措施就是修德。

修德要从自身做起,然后带动家庭,影响乡里,推动地区,最后实现天下道德思想的普及。

一个国家总是必须有执政者来领导和管理。

培养有道德的执政者是老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点,老子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德篇第十二章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意思是有道的国君永远没有自己的私心和私利,他是以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把百姓的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圣人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去除私心贪欲,把自己的心与天下百姓的心融为一体。

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百姓的关注,影响百姓的观念和行为。

而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这句经文阐述了圣人和百姓水乳交融的关系,也说明圣人悲心救世、德化众生的大愿。

德篇第二十章说:“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意思是,用兵打仗需要出奇制胜,往往会不按照常规行事。

但是治理国家必须要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进行正面和正规的教化。

德篇第二十二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这一段经文把节俭与勤奋作为国君有德的一个特征,指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

文武大臣是国家的栋梁,国家能否治理好,跟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

所以老子十分对他们的教导。

道篇第七十四章说:“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

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就是说,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大臣,不要以武力逞强于天下。

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恶报的。

军队所到的地方,田园荒芜,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取得了胜利也不自我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不要自以为是。

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后不要逞强。

因为过于强暴就会走向衰朽,因为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对于腐败的官吏与贵族,老子给予严厉的批判。

德篇第十六章说:“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桍。

盜桍,非道也!”人民大众是社会的主体,道德社会的建设必须以人民的德化为前提。

而关怀和百姓和对其进行道德教化是国君和大臣们的重要使命。

《老子》一书以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个问题。

比如:道篇第五十四章:“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明确指出,爱民是治国的根本措施。

道篇第四十七章说:“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意思是,不标榜贤能,使百姓不要去争名誉;不看重难得的财宝,使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容易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国家原则是引导百姓去除私心,而使之懂得真正的做人的知识;减弱百姓的个人贪欲,使之身心健康;使老百姓不要投机取巧,使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也不敢妄为。

圣人按照这种无为的原则去做,那么天才就不会治理不好。

德篇第三十七章说:“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厭其所生。

夫唯弗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

故去被取此。

”本章着重讲统治者要有自知之明,反对采取高压政治,反对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

他认为,老百姓一旦不畏惧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那么可怕的反暴力斗争就要发生了。

他希望统治者不要自居高贵,而要自知、自爱,抛弃自见和自贵,这样,他就不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德篇第四十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也。

”意思是,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

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

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

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以上几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治国安民的方略。

二、老子教育思想的内容老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其主要方面如下:1、尊道贵德德篇第十四章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祭也。

”老子强调,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

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都是由道德规律而形成,因此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

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德篇第十五章:“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殁身不殆。

”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有其根源,这个根源是道,它是天地万物共同的母亲。

懂得了道德为万物字母,就应该明白自己与万物平等,都是道德之子,以平等心、众生心看待万物。

抱元守一,淳德歸道,回復其先天本來面目,那麽就沒有危險了。

德篇第二十二章:“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爲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剋;無不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这里老子强调,重积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

德篇第二十五章:“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爲天下貴。

”强调珠宝和良马虽然珍贵,但是真正珍贵的东西是要尊道贵德,道德是个人和社会最宝贵的宝贝。

德篇第九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清靜爲天下正德篇第八章说:“請靚可以爲天下正”,就是说人心的清静不仅是个人品格端正的前提,也是天下树立正气的基础。

道篇第一章讲到:“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就是说,人只有在无私无欲的清静状态中才能认识大道的奥妙,而用后天有欲的意识只能了解世界的表面现象和浅层次的规律。

大道规律的根本特性在于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彻底抛弃自己主观的一套,实事求是地看待客观事物,这样才能对客观事物才有一个全面、真实地认识。

道篇第四十七章说:“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无不治矣。

”德篇第九章说:“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道篇第五十六章:“五色令人目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

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疲取此。

”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追求过分的满足贪欲的生活。

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认假为真,造成迷失本性。

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

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

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

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

3、无为而无不为德篇第十一章:“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爲。

无爲而无不爲。

將欲取天下者恆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德篇第二十章说:“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無不欲而民自樸。

”无为两个字的含义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而妄为。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如果去除种种妄为、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事,那么百姓就会受到很好的道德教化;统治者如果能够清静心身,端正行为,那么民风就会端正,歪风邪气就不能形成气候;统治者如果不要给老百姓增加种种不必要的负担,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足;统治者如果去除私心贪欲,办事从人民利益出发,那么人民就会效法而形成淳朴的风气。

道篇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4、中和法则德篇第五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无论在宏观宇宙天体,还是微观世界,都是阴阳对立统一。

老子这句话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冲气以为和是告诉我们,阴阳两个方面要和谐共存,偏重任何一方都会招致失败。

比如,家庭中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国家关系中强国与弱国之间要互相尊重,国家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要并重。

德篇第四十二章说:“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

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道篇第四十九章:“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德篇第二十四章:“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聚。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爲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