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
关于谈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
关于谈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在原始社会中,道德教育是通过口头传统和缺乏明确定义的教育方法来进行的。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大多是由族内长者、祖先神灵以及某些仪式所维护。
下面将在原始社会的背景下,谈论谈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
原始社会是一个比较野蛮、简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劳动、狩猎、采集等物质活动以外,道德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影响和规范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环境下,原始社会对于道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如触犯规定的惩罚,既可以是身体上的刑罚,也可以是社会上的抵制。
这是原始社会最简单但最为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
同时,在原始社会中,道德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口头传统式道德教育。
在原始社会,父母及长辈是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
由于文字的缺乏,社会规范、族谱、颂歌等内容必须口传心传,长辈之间及族群之间口耳相传,是形成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在一些部落,长辈会在婚礼仪式、狩猎活动、节日等场景中,通过演说、陈述历史故事等等方法,向晚辈讲述他们祖辈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以此来传承和强化社会的道德规范。
婚礼仪式、丧葬仪式等,也都是这样传承家族文化、弘扬族群精神的场合,同时,一些神话传说也是长者口述讲了数百代才流传到现在。
二、行动式道德教育。
在原始社会,讲究“言传不如身教”,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表现出道德行为,从而来教育晚辈。
在逐渐成长的阶段,孩子经常要和长辈们一起从事各种户外活动,比如狩猎、采摘果实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什么是道德规范、什么是社会公义,从而在行动过程中塑造了他们的大道德观念。
同时,在社会生活中,某些有规定或禁忌的活动,比如金属铸造、流产、善行等等方面,会注重道德规范,遵循相应的规定或禁忌。
三、示范式道德教育。
在原始社会,一些重要活动需要孩子们从旁观进行才能感受到活动的意义,例如山火期间,长辈们对于火的防范、出行、集体救火策略等一系列处理方式和态度,孩子们通过观察长辈们的行为,并去多方了解和思考,这样就会使孩子们经验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原始社会教育
(二)劳动起源论
• 恩格斯:1876年《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 思想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 主要观点: 劳动创造人类
•
劳动是人类与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三)分子人类学理论
• 人类学+分子生物学
• 人类与黑猩猩的关系最为密切 • 动物细胞含有具备遗传效应的化学物质基因 • 由猿到人可能缘于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等原因
第一章 原始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人类生活想象图
第一节 人类教育的起源
2009年10月,一个由70人组成的国际科学家研究团队宣布,1992年在 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具距今440万年前的原始人化石,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人 类 最 早 化 石 发 现 研 究 地
440万年前的阿迪原型图,她的身高为4英 尺,被科学家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期的人类
4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四、原始社会教育的特 征
••
第一,原始社会教育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
第二,原始社会教育具有原始性;
••
第三,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四,原始社会教育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延续 而实施的。
感谢聆听
2
教育内容
一、教育内容
(一)社会常识——教育的第一课
•
氏族部落的禁忌
•
风俗习惯
•
社会道德
•
协作精神
•
尊敬长者
•
部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
效忠部落和牺牲精神
一、教育内容
(二)劳动技能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由简到繁
•
血缘家庭:采集和狩猎;制作简பைடு நூலகம்工具
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夏,商,西周的学校
(一)夏,商的学校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夏朝应该已 经正式建立学校. 经正式建立学校. 夏代有" 三种学校的雏形. 夏代有"庠" xiáng "序" "校"三种学校的雏形. 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 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术 "序者,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术 序者 射也 训练学子. 训练学子.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1.官学体系 1.官学体系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官学体制,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官师合一"官学体制,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即 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 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西周的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学校课程内容
西周初期: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 实力,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 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西周后期: 西周后期:由于政权的稳定,学校教育的重心 开始转向礼,乐.学校已不再重视军事训练,而 变成了专门学习礼,乐的场所.西周的小学除学 习礼,乐外,还要学习读,写,算的知识.
3.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造成了学术官守的原因主要有: 造成了学术官守的原因主要有: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 是官.国学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 乡学的教师 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 是官.国学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乡学的教师 由大司徒主持. 由大司徒主持.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教育史一、原始社会教育1.起源(1)勒图尔诺(生物学角度):生物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2)孟禄(心理学):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3)苏联教育研究者:教育起源于劳动(4)本书观点: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构成(1)生产生活:工具、取火(燧人氏)、渔猎、种植、原始手工业(2)宗教:自然崇拜、两性交往(3)体格训练与军事教育3.特征(1)教育目的单一(2)内容原始,局限于原始的生产的生产劳动(3)形态原始,未独立,无专门的教师与机构。
在生活中进行,没有独立于生活,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
(4)教育目的一致(5)教育权利平等4.方式方法(1)言传身教,口耳相传(2)行为模仿二、夏商西周的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核心: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为培养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需要而设置教育机构,形成学校制度。
2.奴隶社会教育特征:(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学校制度开始形成。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文字、典籍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开始轻视体力劳动,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5)教育方式崇尚书本,强迫体罚,棍棒教育(6)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育组织形式。
(这一段书上和笔记都没有,百度到的)3.六艺教育构成(1)礼乐:“礼”指的政治礼仪、道德伦理教育。
“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教育。
(2)射御:“射”指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的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射御”合指军事训练项目(3)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读写。
“数”指的是算法。
“书数”合指文化基础知识技能。
4.六艺教育特点:学在官府5.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1)官学:层次有别、主体不一、称谓不一、等级不一(2)私学6.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内涵及其原因(1)内涵: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是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
1.10德育第二讲(3-4章)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德育的历史发展题目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古代学校德育特点的是()。
A.组织化程度增强B.内容变化凸显阶段性C.实施具有明显的经验性D.民主化2.()是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
A.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B.劳动和交往C.生理基础D.心理基础3.()是德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A.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B.劳动和交往C.生理基础D.心理基础4.人的品德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A.社会生活B.实践活动C.心理因素D.生物因素5.完全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的生活式德育,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B.世俗化C.平民化D.科学化7.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8.以下不属于德育构成要素的是()。
A.人B.教育内容C.联系教育与教育者的介质D.德育方法9.原始社会进行德育的方法主要是()。
A.讲授法B.说服法C.锻炼法D.口耳相传10.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德育,体现了德育的()。
A.规模化B.世俗化C.民主化D.科学化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德育的起源?2.如何理解德育的阶段性?3.简述原始社会的德育特征。
4.简述古代学校德育的特点。
5.简述近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
第三章德育的历史发展答案一、单选题1-5:DABDA6-10:BBDDA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德育的起源?答:德育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其中的可能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人类德育的起源有一定的生物学前提条件。
②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
③劳动和交往为德育起源提供了必要条件。
2.如何理解德育的阶段性?答:在古代社会,不同阶段的重要德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和培养从者的阶段。
①人类文明初始,艰难的生活使文明选择了培养勇者。
②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放弃了勇敢,选择了培养智者。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刘丽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8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化方法”和“修身方法”同处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赋予其时代内涵,更好实现当代价值。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当代价值我国古代没有使用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作为历代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文化统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功能与当代有所不同。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繁荣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伦理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创立的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其方法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要统治工具,因此一般谈到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为主体。
中华民族有着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和谐”的社会理想和道德人格理想的精神品格,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也形成了既强调社会教化又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创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教化和个人修养方法体系,教化方法和修身方法作为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主要方法,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继承这一方法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本的封建宗法制社会,历代统治者特别重视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个人与家庭、宗族、国家的伦理道德关系的建设和强化,而伦理道德也在论证和巩固这种政治社会结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以在中国古代从统治阶级到庶民百姓都特别强调道德教育及其方法的运用,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途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
会议给全体 氏族成员创造 了一个平等交换意见、 平等参与氏族公共生活的平 台, 氏族成员在 氏族
1 氏族会议 .
氏族具有地域范围小、 人数寡 的特点 , 氏族成
员因而有条件经常举行集会讨论和决定 氏族 内部 的重大问题 , 如宽赦 、 血仇 和收养外人为氏族成员
收稿 日期 :09 9 9 20 —0 —2
第 1 卷第 4期 9
武 汉冶 金管理 干部 学院 学报
V 11 o4 o.9N .
D c2 0 e .0 9
20 09年 1 月 J U N LO H N M A I 『G C LMA A E ’ S’'I 2 O R A FWU A I ^ IA N G RS r I】 R I IE r ,
精 神 交 往 在 这 里 还 是 人 们 物 质 关 系 的 直 接 产 物 。…(3) ” p 因此 , 始 社 会 的道 德 意 识 是 在 原 始 0 原 社会 生产方 式 的基 础 上 产 生 的 , 原 始 社会 物 质 是
等。这样 , 作为基本议事机构的氏族会议就产生 了。氏族会议是处理 氏族公共事务的机构,又是 “ 统驭氏族 、 部落 和部 落联盟 的最高权力 机构” 乜 ( 1,是一种 民主 的大会 ” P ) P )“ 8 【( 2。原始社会公 3 S 有制下人与人 之间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平等 , 因此在举行氏族会议 的过程 中, 氏族 中全体成年 男女都享有平 等的权利 , 有权在 氏族会议上发表 自己的观点、 共同讨论、 做出表决 , 并民主选举或 罢免 氏族的首领。其首领亦无任何特权。氏族会 议“ 最重要职能是讨论与审虑” P 4。 【(1 ) 4 9 但它也是
关 键 词 I 始 社 会 ;思 想道 德 教 育 ;途 径 ; 点 ; 示 原 特 启
关于谈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
关于谈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有史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进化,而道德也在不断地演进。
在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字或教科书来进行道德教育,他们只能依靠语言、行为和社会规范来传播道德准则,并通过惩罚和奖励来引导人们遵守这些准则。
道德教育方法对于原始社会的人们来说,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的:语言教育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因此,语言教育是一种最基本和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对话和叙述,人们可以向孩子和年轻人讲述关于正义、公平、诚实、尊重和禁止的故事和传说,向他们传达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逻辑思维。
行为榜样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文字记录,人们通常通过行为来传达信息,这就导致行为成为最有效的榜样。
因此,人们通常从自己的长辈和社会领袖那里学习道德准则,并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社会规范在原始社会,人们有很多的社会规范和传统习俗,这些规范和传统习俗都是道德准则的体现。
人们通过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也通过社会规范向孩子们传递道德准则。
惩罚和奖励在原始社会,惩罚和奖励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机制。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人们采取惩罚措施来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人们的善行和良好行为,人们也会采取奖励措施。
现代和原始社会的区别现代社会和原始社会有很大的差别,在现代社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来实现。
学校负责将核心道德价值观传授给年轻一代。
家庭则主要是教育孩子和提供生活指导。
社会组织则通过社交活动来向年轻人传达价值和社区责任感。
结论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道德教育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语言、行为、社会规范、惩罚和奖励来实现道德教育。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则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来实现。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好的个体、稳定社会秩序和建立公正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教育
14—21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算术、几
何、天文、音乐、文法、诗歌、修辞学、伦理学、宇宙学和哲学。
四、古代罗马的教育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末:王政时期 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后期:共和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帝国时期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1、前期
农村公社,实地农事操作,生活活动,16岁服兵役 2、后期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征服,建希腊式学校 初级学校(7-12),文法学校(12-16),修辞学校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一、亚洲和非洲几个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学校是在文字产生的基础上出现的
(二)亚非几个文明古国文化教育发展概况 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抄写、背诵,格言、信札、经典;道德和政治教育;习武
2.神庙学校 地位低、培养目标广泛、收费、方法简单、神学和巫术思想
3.“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 学习年限不定、内容艰深、课业繁重、严酷的体罚
苏格拉底法或苏格拉底“助产术”或“精神助产术” :先向学 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 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 于自相矛盾的地步。这样交相争辩,最后迫使对方承认无知,并从 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6-18、20)
(二)帝国时期的教育
1.行政体制
罗马以外的被征服地区改称行省。中央对地方、行省实行直接 统辖。 2.学校管理 明确提出办学要求,着重加强对初级学校的频繁的视察和严格 的监督。加强了对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的监督和考察。
3.教师地位 提出改变教师待遇Βιβλιοθήκη 把教师从私人收费讲学,改为国家官吏,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ppt课件
ppt课件
41
“成均”、“成均之法”出自《周礼》、《礼 记》两书:
《礼记·文王世子》“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 近是也。”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成均”为五帝时 代的大学;
东汉郑玄认为成均是以乐教为主的大学教育。
ppt课件
42
韩国 成均馆大学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4
虞庠(yú xiánɡ)之学
扑 ,小击,敲打。
“不打不成材”。
古文字的“教”字,右 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 棒),左边一个“子” 表示儿童,“子”上的 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 (小木棍或草杆),所以 “教”字的本义为督导 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 培育、训诲等义。
ppt课件
35
二、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早有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需要,创 造了各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如结绳、刻木等。
年前—— C帝喾-姜嫄-弃
AD21世纪)D唐尧夏—禹虞舜——
ppt课件
12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一、生产劳动的教育 原始人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穿住等生活
资料。为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参加生产劳 动。在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的教育 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要让比较广泛。 制造骨器,人工取火,农耕,渔猎,手工业
3、教育文化学方向 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
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 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 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 化等。
四、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为形成教育思维提供素材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生存技能为核心: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生存技能是最为
重要的。
因此,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生存技能展开,如狩猎、采集、制作工具等。
2.强调群体意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中,群体意识非
常强烈。
因此,道德教育也强调群体意识,如尊重长辈、爱护晚辈、团结协作等。
3.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宗教信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道德教育也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如尊重神灵、遵守宗教仪式等。
4.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保
护对于人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道德教育也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不随意砍伐树木、不捕杀珍稀动物等。
总之,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以生存技能为核心,强调群体意识、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
这些特点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道德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史》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答:形成于夏代。
历史性变化:(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礼乐射御书数礼:五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
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
“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h
7
第四,禁忌 禁忌现象在原始社会时期有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也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 一种方式。比如,在给婴儿喂奶时,婴儿就能通过母亲喜怒哀乐的表情接受母亲的行为 禁忌准则的教化。稍大后有开始模仿父母禁忌行为,并通过家庭中和部族的各种禁忌, 接受族风、社会礼仪等教化,通过这些教化使小孩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是非观 念。 例如,原始氏族部落的男子外出打猎,在狩猎过程中部落中一位年轻力壮的男子单 独攻击猛兽,不幸受到野兽袭击而丧命,由于这一次的意外人们在下一次外出时就有了 打猎的禁忌和制度,即,禁止打猎时单独行动,也就是原始的禁忌的产生。
h
9
第六,原始歌舞 原始社会有很多的娱乐活动,这些娱乐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他们内心思想状况的反映, 并借此让原始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和发展。 原始娱乐活动中,原始歌舞是一个重要方面,凡是娱乐基本上都少不了它,原始歌 舞是经过组织加工的优美形象,带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反映人的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 形式,用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原始歌舞,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让险恶枯燥乏味的原始生活增添一些快乐; 它也能潜移默化地雕琢人的灵魂,培养人们的高尚品德,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勇敢顽强, 机敏;它还会增强成员之间的团结,比如在舞蹈过程中,伴随着节奏很多动作要表现一 致,无形中增加了参加者的相互团结的意识;还可以发扬传统,每个氏族都有一些反映 本族起源、本族英雄、本族大事件的舞蹈,通过这一些歌舞能对儿童和青年产生良好的 传统熏陶。
较安定的生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还有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传说,这种
种神话传说都说明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原始人有了一种理解世界的社会意识,
而这种意识又与人们当时生存的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
伦理学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040202)专业(独立本科段)伦理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003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课程性质伦理学课程是政教系政教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定义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正确的道德导向,从道德层面激发学生的智慧,塑造完美人格,为新时代培养志向远大、以礼诚信、敬业爱岗的合格人才。
3.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提升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本课程目的之一,在全面阐述道德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高道德认识和理论水平;目的之二,明确道德规范,完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境界,加深对“以德治国”战略方针的理解。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内容上突出规范性、科学性、新颖性;在方法上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道德的起源、类型、本质、价值及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道德建设体系结构,三大领域道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阐述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主要内容。
二、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伦理学的对象、特点与价值〔内容提要〕第一节伦理学的历史及现状简介一、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就有人研究它、讲授它。
在西方伦理学成为一门学科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在中国,孔子的《论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规范伦理学。
二、伦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产生只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伦理学的对象一、什么是道德1、道德概念的由来2、马克思主义以前对道德的理解3、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1、道德以伦理学为研究对象2、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对象必须从总体上和联系上考察道德现象:道德现象定义,道德现象三种类型及其关系。
第三节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一、伦理学的特点1、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2、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3、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二、伦理学的价值1、认识价值2、调节价值3、教育价值〔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习本章,了解“道德”、“伦理”和“伦理学”概念,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理论;掌握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教学文稿
赞成开设的理由
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 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 科来对待。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 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 经验的组织形式。
近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设置应以1882年法 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世界范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 泛的探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0世 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一个空前活跃的阶 段。
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是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
杀死老百姓的例子。)
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上流社会看为温文尔雅,下层社会价值观念,我们 这个《论语》中间孔子:小人,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 孔子说,我不会。)
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 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缅甸的人毕业之后就必须到佛教待一 段时间));
三是呈示形式不同(中国的是直接的,正面的。 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东方国家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 式,西方采取间接模式较多,如在家庭和教堂进行)。
程计划》试行 课程有学科和活动两类)
结论
课程是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或 者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关于课程的主要结构(《课程学》廖哲勋)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 (2)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 (3)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三)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
“公有”、“公养”“公育”
(四)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
1、生活与劳动教育 2、道德及宗教教育
“庠”原始社会末期的教养场所
(五)原始社会的教育方法
1、游戏与模仿 2、讲授与解说 3、其他教育方法(训斥、体罚等)
“庠”原始社会末期的教养场所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社会---四大文明古国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特征 (三)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 (四)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 (五)原始社会的教育方法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四大文明古国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特征
1、生产力低下 2、群居(氏族部落) 3、生产资料公有制
1、公有公养公育 2、教育无阶级 3、无专门机构 4、无专门教师 5、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就考古发现,目前被科学家所证实的最早的直立人出现在距今约600万年前。
如果把能够制作工具视为人类产生的关键标志,那么最早的人类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
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采用的工具多为石制,因此原始社会又被称为“石器时代”。
根据工具的进步程度,原始社会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为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随着工具改进和经验积累,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出现,人类由单纯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私有观念产生—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原始社会瓦解,人类迈入文明时期。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根据血缘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有学者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四个时期。
前氏族时期的教育:公有公育。
就是整个部落统一由年长一代向儿童传授基本的劳动生产经验、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原始宗教及体育和军事等。
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这时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磨制石器、禁忌、风俗),按照性别进行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与前一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仍然是按照性别的不同进行教育,但教育内容比以前更加多样和丰富(特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祭祀、音乐、舞蹈等)。
(如南非祖鲁人部落中严禁女子将手放在牛身上,甚至走近牛栏也不行;爱斯基摩人中,鹿肉和海豹肉同时吃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男女不准在一起吃饭;马赛一家庭中男人要吃饭,女人必须立即走出茅屋,各自有各自吃饭喝水的器皿,不准乱用等。
)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公社的末期。
主要是军事体育训练,重视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勇敢、机警和干练的品质。
(要求人们能跑善跳、耐久力强、敏捷灵活。
部族间战争频繁,要求熟练武器制作和使用、实战技能和方法等)。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原始社会的教育受原始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虽然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但是原始社会也存在道德教育。
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诸多代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所构成的生活实践方式。
这些具体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一些差别,但其功用属于道德文明传承。
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化方法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
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与自然力和野兽进行斗争,于是形成原始的群体生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几乎完全融为一体。
但在原始集体中,个体的自觉意识难以显现,自觉意识只是在集体的共同心理层次上以神秘、互渗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体把个体联合为一体,形成集体意识。
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使群体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灭亡,生产活动就必须适应与自然力斗争的要求。
群体内部的有经验的老人或者长辈就承担起了对年轻人和下辈进行教化工作的任务,年轻人从教化中获得知识,进而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模仿有经验的人的行为,形成适应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
具体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
1.图腾、宗教。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把它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
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原始群体中,那些长辈级的人会从小就教育下一代对图腾的崇拜和信仰,使图腾成为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群体组织的方式之一。
通过图腾标志、图腾祭祀等活动达到图腾的认同的目的。
当图腾在集体中得到认同,个体的自觉意识便在图腾和禁忌中间接的渗透出来。
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祟拜。
根据考古所发现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
亨利·柏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认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明时代的诉诸人的理性—一认知和反思—一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原始社会中的“神秘的方式”,即通过图腾和信仰来形成个体心中的禁忌。
2.神话传说。
神话的产生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
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或者物,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容易在原始村落中流传下去。
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
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
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
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
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
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
原始群体中,长辈利用神话故事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成为他们对抗自然力的精神力量。
3.原始歌舞。
根据许多古文物和古文献的记载,原始歌舞是原始人群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以及对生殖的崇拜。
原始歌舞总是与原始人群宣泄情绪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
他们创造的这种渲泄情绪、寄托祝愿的歌舞,既是对生活的再现,也是在这些象征性、拟态性的动作中传递了伦理与道德。
一代一代相传的舞蹈,并不会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所中断。
例如,狩猎民族的舞蹈一律是群体的舞蹈。
通常是本部落的男子,也有许多是几个部落的人联合演习,按照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
在跳舞的活动中,许多参与者都混合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动而动作的单一体。
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蹈的感觉和动作融合成一体。
原始舞蹈的教育意义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和自由平等的观念。
4.礼仪、制度。
原始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匾乏,但仍然存在一些礼仪和制度。
不管是诞生礼还是成人礼,对于原始群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习俗。
在各个氏族内部,基本上都有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制度,维系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关系。
举例而言,摩尔根母系氏族就有包括氏所推选一个酋长和一个军事领袖并可任意撤换;氏族内部人要互相帮助、保护不受外族伤害;氏族可收养外人入族;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议事会等制度。
这些条款不一定以明确的文字记录下来,但通过长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使制度和礼仪得以传递下去,只要这个氏族还存在,那这些制度就一定制约着氏族内部的成员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以强制性的公共道德约束个人,使集体意志不被打破,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二原始社会的自我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虽然以言传身教为主,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自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方式。
毕竟,那些用来言传身教的内容即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最初都是在先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原始人群在不断的对抗恶劣的自然力和凶猛的野兽,寻求生存的过程中总结,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来的。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不管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是怎样的,道德教育始终要经历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
老人的经验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只是一个外部灌输的过程,如果要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将外部灌输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
在对抗自然力和野兽以及外族人侵的过程中,先民们早就认清了现实,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于是形成了部落来集体生存和发展。
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合理的分配着生产任务,对所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照顾到老人和小孩。
在这样物质匾乏的情况下,要继续生存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毕竟物质上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未成年的个体最初是被教化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那当他们成长成为部落内部最有生产力和最有决策能力的成年人时,就需要自己教育自己,将以往的教化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
除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之外,原始部落的个体还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处理个体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习惯方法。
比如在氏族内部,经常举行议事会来决策。
氏族议事会是成年人的会议,未成年者不能参加。
如果要成为部落的正式成员,需要经过成丁仪式。
这种议事要在严肃的氛围里,对成年的人进行毅力和智力的考验,以检验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氏族或者部落的成员。
母系氏族的这种议事会和成丁仪式,几乎完全是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一套道德规范。
这样的道德规范,就不仅仅是靠教化就能达到的结果。
三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一样,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是朴素的,直观的,未能形成科学的完备的系统。
但是其道德教育对于整个原始社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维护了群体的意志和集体的利益。
总的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有渗透性、民主性、平等性、手段单一性、参与性等几个特点。
渗透性。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氏族或者部落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完成的。
不管是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是个体本身的自我教育,无不渗透在日常的实践中,从图腾崇拜中渗透禁忌与信仰,从礼仪制度中渗透权利与义务、从原始神话中渗透理想与勇气、从原始歌舞中渗透自由与团结。
而与此同时,这些被教化的禁忌、理想、勇气、自由、团结等道德情感无不通过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形式得到加深并通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下去。
民主性和平等性。
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低下,缺乏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氏族或者部落内部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
这为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基础。
氏族或部落内部每个成员都有获得道德教育的机会,所接受教化的内容也几乎是一样的,教化的方式都是一代一代人的言传身教。
民主性在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原始社会中,氏族的首领几乎都是由成员民主的选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撤消。
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平衡。
道德教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接受教化还是自我教育,成员之间既接受来自长辈的经验传授,也贡献自己的经验给他人。
手段单一性。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由于受到自然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像现代的道德教育那样形成一个具有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等多种教育方法的科学的系统。
它的手段是很单一的,除了自我教育,几乎全部的道德教育方式都在于原始的教化、言传身教,即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参与性。
既然以群体的形式生活,那么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中的成员都不再是依靠单个人的力量来寻求生存的机会,个体身上都担负着群体的意志,道德教育便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
不管是老人、小孩、妇女或者男人,虽然本身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区别,但为了对抗自然力,都必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道德教育就在氏族或部落内部全部的人群中展开,教化每个个体以形成朴素的集体意识。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很朴素也缺乏科学性,但在艰苦而漫长的原始社会生活中,为原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