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在事业单位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 藏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包括五脏与六腑。

考点主要集中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上。

包括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五脏与六腑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其功能特点, 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拿到高分。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包括胆、胃、小肠、膀胱、三焦, 其中胆不但是六腑之一, 也是奇恒之府之一, 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是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六腑形态特点是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

对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的对比鉴别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

二、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泌别清浊的功能。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 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 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 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 则大便稀薄, 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 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 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 则大便便稀薄, 而小便短少, 也就是说, 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 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17年整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胡关系

【2017年整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胡关系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实质性脏器,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中空管腔,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形类似于腑,功能类似于脏。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此即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总概括。

脏腑之中以五脏为中心,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从而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足、脉道的通利是保证心主血脉功能的三个条件。

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表现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

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淤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而不流利,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明: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 、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心火上炎,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2)主宣发和肃降(3 )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肺司呼吸二、调节气机三、助心行血四、调节水液代谢2、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三)脾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2)脾主升清(3)脾主统血2、系统连属(1)在志为思(2)在液为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四)肝肝为魄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根底知识之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内脏的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两类。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根底理论。

人体的内脏各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互相居于胸腹腔中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在内脏之间,无论是五脏之间、六腑之间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学说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医学对内脏形态与部位的记载比拟简单,而着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内脏的物质构造,认为它们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的根本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而它们在腑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

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根底来进展阐释的。

1、心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素问·五藏别论》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

《素问·五藏别论》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

《素问·五藏别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记载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以下是该书中关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的主宰。

其精曰神,其华曰志。

心藏神,所以统摄百骸,调畅精神,使人的意志得以表现。

心如肝之帅官,总领全身,而心气向下流注,所以音声发自下,归属于肾。

二、肺者,将军之官,其精曰气。

肺通于心,主出入气。

其华曰毛,气化为声,发于肺,所以主宰吸呼。

三、肝者,将军之官,其精曰魂,其神曰魂。

肝藏魂,所以主策动体躯的活动,加之肝的恶邪,使人生气不宁,惊惧骇狂。

四、脾者,中军之官,其精曰思,其神曰意。

脾主运化水谷,以生津液,所以运行血脉,引领精思。

其华曰肉,虚则水谷不化,饥则饮食不行。

五、肾者,官藏之官,其精曰精,其神曰志。

肾藏精,所以生髓、充脑、濡肉、泽皮毛。

是人之根本,摄行于五脏六腑,精气以象变,和泽五脏。

六、心包者,是饰部主管心气通输于血脉之行,其华曰脉。

七、三焦者,是水谷变贯注于五脏六腑之官,其精在上焦为清,中焦为、下焦为渍。

八、膀胱者,是河渠之官,主受五谷之液,贮而为欲,以时行泄,是气化之门户。

九、胆者,是纽门之官,主辅君主,以昼而行,是职为发泄。

十、胃者,是仓廪之官,主受五谷之精气,布为津液,贮而化食。

通过《素问·五藏别论》这一经典著作的记载,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正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才构成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独特理论体系。

五脏六腑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还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素问·五藏别论》的记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中医学中,心被称为“君主之官”,它主宰着人体的神明。

心的精气蕴含着人的精神力量,而心气向下流注并归属于肾。

这说明心脏不仅具有控制意志和情绪的作用,还与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第七单元五脏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心的生理机能及特性(1)主血脉(2)藏神(3)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②心气下降。

(4)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1)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功能正常的三条件:心气充沛、脉道通利、血液充盈。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

心主血的内涵: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心主脉的内涵:指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中,保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心主身之血脉”。

(2)心藏神①神的概念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指狭义的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②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关系(3)心的生理特性①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脏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4)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①心血: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化生心神。

②心气:推动调控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及精神活动。

③心阴:制约心阳,抑制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④心阳:制约心阴,激发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2.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2)主行水(3)朝百脉,主治节(4)肺的生理特性:①肺为华盖②肺为娇脏③肺气宣降(5)肺津、肺气、肺阴、肺阳的生理作用①肺津:濡养滋润肺、大肠、皮毛等的作用。

②肺气:推动和调控呼吸、行水等作用。

③肺阴:凉润肺脏,使肺气下行。

④肺阳:温暖肺脏,使肺气上行。

(1)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①主一身之气②主呼吸之气(2)主行水含义: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3)朝百脉,主治节所谓“朝百脉”,其本质是肺的宣降运动在血液循环中的体现。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4)心藏神的征象
①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意识清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情绪稳定,睡眠安稳,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而协调。
②心藏神的功能失常,可表现为心神衰弱或心神不宁或心神错乱的病症,或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失调。
3.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之间的关系
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因为心藏神,而心神能够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同时,心又主血脉,具有行血和生血的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内经》把心称作“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3)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的关系
(4)脾为“后天之本”
2.主统血
(1)概念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2)原理
气的摄血作用,即依靠脾气的固摄作用。
(3)生理、病理征象
①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健全,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这种生理状态称作“脾能统血”。
(二)生理特性
1.主蛰
2.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2.在窍为耳及二阴
3.在志为恐
4.在液为唾
5.与冬气相通应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贮藏和排泄胆汁
(1)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由肝血化生。在肝气疏泄功能的作用下分泌出胆汁,进入胆腑浓缩、贮藏;随着消化过程的需要,在肝胆之气疏泄功能的共同作用下,贮藏于胆腑的胆汁通过输胆管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④为经血之源;
⑤防止出血。
(3)病理表现

3 六腑

3 六腑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属阴 而腑属阳,阴主里而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 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分别有经脉相互络 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1.心与小肠 ➢ 生理上相互为用。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
小肠的化物及泌清别浊,其精微经脾化血以充心脉。 ➢ 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
9.肝与肾 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 ➢ 精血同源: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且相互滋生,而肝藏血、
肾藏精,故说“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 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 ➢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相互制约、相反相成 ,主 要表现在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 阴阳互滋互制: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防肝阳偏亢;肾 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防肝脉寒滞。肝肾阴阳间的互制互 用维持了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异常:口苦、厌食、 腹胀、便溏、黄疸、呕吐苦水
2.主决断
胆在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 的功能。
胆气虚弱--易惊多恐、遇事疑而不决、失 眠多梦。
二、胃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水谷入口,容纳于胃“太仓”、“水
谷之海”胃接纳食物--腐熟--食糜--下 行小肠--精微经脾运化--营养全身。 功能异常--胃部胀痛、嗳腐积食等
2.主通降,以降为和
食物经过胃的腐熟--下行小肠--分清泌浊 --进一步消化吸收。以降为和,以通为 用。
1)胃失通降-食欲减退、口臭、脘腹胀满、 便秘
2)胃气上逆-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呕 吐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其清者(水谷精微)由脾吸收,转输于四脏,布散于全身;其浊者(食物糟粕)下传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则经三焦注入肾与膀胱,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饮食物自进入人体内,到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出,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难经•四十四难》称为“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七冲门中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二六腑要完成受盛和传化水谷的生理功能,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的通畅及功能的协调。

即必须不断地虚实更替,使其内容物适时地通降下行。

故后世医家则将六腑的生理特性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二六腑通和降的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谷的受盛和传化,出现各种病理状态。

脏象六腑、奇恒之腑

脏象六腑、奇恒之腑
(2)排泄胆汁:通过肝的疏泄作用,排泄于小肠,以助饮 食物的消化。 肝气郁结→胆汁分泌、排泄不利→胁肋胀满疼痛,腹 胀,食欲不振 肝气上逆→胆汁上溢→口苦 胆汁外溢→黄疸
7
2.主决断: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 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决断”:判断事物,作出决定。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魄门启闭依赖 脾气的升提,胃气的通降 肺气的宣降
肾气的固摄
25
小结: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
传导糟粕 排泄大便、主津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
26
膀胱
(州都之官)
膀胱位于小腹中 央,广肠之前,上口 通于肾,下口接尿道, 通前阴溺窍,其大小 形态随尿液的充盈度 的变化而改变。
膀胱的经脉与肾 的经脉相互络属,构 成表里关系。
(1)胃中阳气:腐熟水谷动力。 (2)脾胃之气:泛指脾胃消化功能。 (3)水谷精气:常以脉象、舌象判断疾病顺逆的依据。 (4)一身之气或正气。如张介宾说:“胃者,正气也。”
15
小结:胃的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 则。
35
小结:三焦的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6
六腑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重点讲述了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六腑的共同功 能为传化物,生理特性为泻而不藏,以通降为用。
在学习中,既要抓住各个腑的知识点,又要将它们联 系起来,如:
对胃、小肠、大肠和膀胱的生理功能,应从饮食水谷 的代谢过程来理解,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连贯性。
2

六腑

六腑

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
Hale Waihona Puke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七 冲 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扉 把守
会厌为吸门 食管、气管 胃上口为贲门 太仓上口
胃下口为幽门 大仓 大小肠之会为阑门 拦挡 下极为魄门 消化道的末端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 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胆的概述
胆的主要 生理功能
胆的概述
二、简述题 (续)
10.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有什么不同? 11.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主要依赖于什么? 12. 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证,《内经》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13.胆排泄胆汁的功能主要依赖于什么? 14.小肠的功能失调为何出现二便异常? 15.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与哪些脏腑有关? 16.上中下三焦的部位是如何划分的? 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
下部—下脘(包括幽门)。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胃主要生理功能、特性
(一)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喜润恶燥
胃主受纳
主受纳: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 “水谷之海”、 “水谷气血之海” 受纳是腐熟功能的基础、消化吸收的前提。 反映:食欲及食量
胃喜润恶燥
胃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 腐熟。 胃气的推动和蒸化 胃中津液的濡润 胃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伤胃阴 治疗:保护胃中津液。 苦寒泻下之剂 化燥伤阴
胃小结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喜润恶燥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则。
胃气
胃气 脾胃之气 中气 中医学强调“人以胃气为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谷气 脉有胃气 一身之气或正气 元.李杲,明.张介宾

六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讲义

六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讲义六腑一、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

(一)胆的生理功能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下,内贮胆汁。

胆汁又叫精汁、清汁,是一种黄绿色液体,味苦,具有促进某些食物消化的作用。

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及主决断。

胆汁来源于肝,汇集于胆,并随着消化的需要,排泄胆汁于胃肠,以帮助对某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的决断作用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胃,又称胃脘,位于上腹部,上连食管,下接小肠。

胃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部分;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部分。

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

受纳,即接受、容纳的意思。

故称“胃者,太仓也。

”腐熟,也叫熟腐,即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胃的主要功能,即是接受容纳由口腔经过食管下传的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向下传入小肠。

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除与胃阴的滋润作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胃气、胃阳的推动和温煦。

胃气的运动特点是“降”,即饮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传入小肠。

胃气要维持“降”的特点,首先必须保持“通”,即畅行无阻。

所以胃的功能正常,常用“以降为顺”、“以通为和”来说明。

胃气通降(亦称和降),就能正常受纳饮食而下传小肠。

故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润恶燥。

所谓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六腑是中医学中的独特概念,指的是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胆。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面将分别介绍六腑的特点。

1.胃:胃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储存食物,运化消化,使之转化为浆汁,为脾胃提供充足的滋养。

在胃的运化消化过程中,胃壁分泌胃液,包括胃酸和酶类物质,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胃还具有脾阳化生的功能,将胃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精气血液,供给全身的组织器官。

2.小肠:小肠是胃产物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它具有分解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

在小肠内,通过胃液和胰液的作用,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方便吸收。

同时,小肠内皮细胞上有丰富的微绒毛和细胞间隙,增加了吸收表面积,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大肠: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和宿便的排泄。

在小肠中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经过大肠的蠕动,进一步排除大便中的水分。

同时,大肠黏膜表面有大量的芽胞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进一步为肠道提供营养。

4.膀胱: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储存由肾脏产生的尿液,在合适的时候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膀胱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能够通过收缩和松弛肌肉,控制尿液的排泄。

此外,膀胱在中医理论中也和肾相互关联,肾主水,膀胱主气,两者密切配合,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5.三焦:三焦是指心包、胸腔和小腹。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是水液代谢的调节和运化的器官,主要负责运输和排泄水液。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三焦起到“通降浊”的作用,使水液得以循环流动,保持身体的水液平衡。

三焦还与气机运行有关,调节脉搏、推动气血循环。

6.胆:胆是由肝脏产生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胆汁在胆囊收缩时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具有排毒、泻火、助消化的作用,能够分解脂肪,在小肠中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胆也参与血液净化和胆红素代谢,具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综上所述,六腑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位于腹部,是中医诊断的重要针对对象,是人体的精神情绪的调节中心,也是中医药的灵验之所在。

它是藏于内腑之腑,这些腑主宰着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影响着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六腑的特点:
1、内脏的调节作用:六腑主宰各脏腑功能,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及疾病的发生.
2、精神情绪的影响:六腑是人体精神情绪的调节中心,对人体的情绪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3、抗病作用:六腑可以增强免疫系统,促进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身体的抗病力,减少患病几率。

4、生理调节作用:六腑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消化、循环等身体生理功能,而这些功能又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状。

六腑

六腑
27
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名称 部位划 分
脐以下的 部位为下 焦,包括 小肠、大 肠、肾、 膀胱、女 子胞、精 室等脏腑 以及两下 肢
生理特 点
下焦如渎
生理功 能
排泄糟粕 和尿液, 包括肾膀 胱、小 肠、大肠 等脏腑生 成和排泄 二便的作 用。
治疗原 则
“治下焦 如权非 重不沉” 。治疗下 焦病证要 用质地沉 重下沉的 药物才能 到达下焦 病所而起 到治疗的
16
四、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17
生理功能
1、主传导糟粕
饮食物在小肠泌别清浊后,其清者即水谷精微经脾 转输到心肺,布散周身,其浊者即糟粕则下降到大 肠,大肠将糟粕经过燥化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 肠的传导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体现,同时亦与 肺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
《医经精义· 脏腑之官》说:“大肠之所以能传 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
14
(3)泌别清浊后的糟粕,分为食物残渣及废 水两部分,食物残渣下降到大肠,形成粪便而 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分则可气化生成尿液排 出体外。 《类经》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 分清浊,水液由此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 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 出焉。”
15
3.小肠主液
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 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 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即 所谓“中央土以灌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 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 送到大肠。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 收了大量的水液,与水谷精微融合为液态物 质,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10
胃气的重要性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 “胃气”。中医学强调: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保胃气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则。 在治疗上 “留得一分胃气,便存一分生机”

中医第二节六腑

中医第二节六腑

五.膀胱
膀胱又称脬,主贮存、排泄尿液。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4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膀胱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 ,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 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 口于前阴。
5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 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 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 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 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
• 小肠主化物而泌别清浊,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和 糟粕,精微赖脾之升清而输布全身,糟粕靠小 肠之通降而下传入大肠。升降相因,清浊分别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得以实现。
小肠升清降浊的生理特性,实际上是脾的升清和 胃的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故小肠升清降浊失 常,多从脾胃论治。
8
四.大肠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 是机体对饮食物糟粕中的多余水液进行吸
胆有“中精之腑”、“清净之腑”、“中清之腑”之称。 • 胆的形态结构与其它五腑相似,故为六腑之一。 • 但又由于内藏之胆汁为精微物质,与五脏“藏精
气”的作用相似,故又为奇恒之府之一。
5
(二) 胆的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肝之余气凝聚而成。由胆腑浓缩并加以贮藏。胆汁在 肝的疏泄作用下,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 病理: 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影响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 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故又有“胃为五脏之本 ”的理论。
(三)胃的生理特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指的是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胆囊这六个器官。

每个腑都有特定的生理功能,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每个腑的特点。

一、胃: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分解食物。

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存功能:胃是将食物储存在体内的重要器官,它通过蠕动来混合和储存食物,以及控制食物的进出口。

2.分泌功能:胃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能够帮助分解蛋白质、吸收维生素B12等。

3.吸收功能:胃壁上有许多微绒毛状的细胞,能够吸收水和电解质。

二、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管道,主要功能是吸收和消化食物。

小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功能:小肠是食物的主要吸收器官,它通过肠壁上的绒毛深入吸收营养物质,如糖分、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2.消化功能:小肠内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葡萄糖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等,能够帮助消化和分解食物。

3.转运功能:小肠可以将吸收好的营养物质通过肝脏转运至全身各个组织,为身体提供能量。

三、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段管道,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

大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功能:大肠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浓缩,将消化道内
容物转变成固态的粪便。

2.储存功能:大肠能够储存粪便,使之保持在一定的量和形状。

当粪
便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大肠会进行排空。

3.排泄功能:大肠通过蠕动将粪便推向直肠,最终将粪便排除体外。

四、膀胱:膀胱是排尿系统中的主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
除尿液。

膀胱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存功能:膀胱能够储存尿液,当尿液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
排尿的欲望。

2.排泄功能:膀胱通过收缩和松弛的方式来控制尿液的排出,当膀胱
排空后,再次开始储存新的尿液。

五、三焦:三焦是中医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三个空间,包
括上焦、中焦和下焦。

三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焦:主要功能是气机升发,掌管心肺,主宰呼吸和声音。

2.中焦: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主宰消化和吸收。

3.下焦:主要功能是排泄水谷,主宰大便和小便。

六、胆囊:胆囊是主要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与肝脏密切相关。

胆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存胆汁:胆囊能够储存由肝脏分泌的胆汁,为消化和吸收脂肪提
供必要的物质。

2.浓缩胆汁:胆囊会通过对胆汁的浓缩来提高其消化脂肪的能力。

3.排泄胆汁:当身体需要消化脂肪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输送至小肠,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总之,六腑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工作,维持身
体的正常运转。

胃主要负责储存和分解食物,小肠负责吸收和消化,大肠
负责储存和排泄,膀胱负责储存和排尿,三焦负责上中下三个空间的功能
调节,胆囊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维持人体的健
康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