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第三章 隋唐时期
54隋唐PPT课件
•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民族政策上: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真诚相待,改善民族关系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 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 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政
启
开
元
,
治
宏
贞
无字碑
观
武则天后,唐朝政局 一度动荡,直到唐玄 宗时才稳定下来。唐 玄宗励精图治,任用 姚崇、宋璟为相,整 顿吏治,注意节约,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历史上称之为“开元 盛世”。
长恨歌
白居易
在在 地天 愿愿 为作 连比 理翼 枝鸟 。,
此天 恨长 绵地 绵久 无有 绝时 期尽
马 嵬 李商隐
吴道子(唐)《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 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 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 为”画圣” .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是高大 大临明 明下宫 宫是位 的唐于 正太长 殿宗安 ,时城 修开东 建始北 得修的 富建龙 丽的首 堂。原 皇含上 ,元,
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
(部编)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ppt课件1
合作探究
探究 四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学习中国文化情况: ①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 官吏,。
④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新罗文化传入中国情况: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 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是 鉴真 。
3.唐朝与 天竺 有频繁的交往。 4.贞观初年,高僧 玄奘 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 险,历经魔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 天竺 。 5.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记 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 会习俗,是石窟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②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③渤海国、回纥、南诏等与唐联系密切;
④唐蕃和亲与汉 藏的交融:
(部编)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p pt课件 1
1.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2.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 求唐朝给予蚕种。 3.金城公主入藏;
①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3.
②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 的大都会。
(部编)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p pt课件 1
(部编)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p pt课件 1
复习提问
2.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发展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优选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ppt(共17张PPT)
三、商邸业店的:发兼展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
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 隋)唐:由于政治统一的、金融农机业构手早工六业七发百展年、。大运河开通、采 取开明政策,唐代商业获得明显发展。
⑴水陆商运都非常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性行业非常发 注达:。不是玄宗前期的年号,而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通宝: ⑵流 多草有晚年通市严期,的进格“直宝一管市至货步理”明。发,的末据展空管,间才说理逐上废四制渐市除个度演坊已,字变分经对是成隔不古欧地、能货阳方时适币询商间应的的业上经发墨中市济展宝心只的;影,能发唐白响先展前天巨后,期定大流一城时。行些市开成了城中放为一市对;后千出市唐
现了“夜市” 。 世货币的范式。 ⑶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
都会。
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 钱”(类似汇票)。
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 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 位。
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兴 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________、王维 孟浩然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曲辕犁 (有何特点?)
以____________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
盛唐 陶瓷业的成就(中国:“china”)
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李白
(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修:
(2)制瓷业 1、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⑴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⑵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繁盛一时的隋朝ppt4 人教版课件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的
——唐.李敬芳
作
《汴河直进船》
——唐.胡曾 《汴水》
用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尽多。
——唐.皮日休 《汴河怀古》
分 析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 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 用太简单化了。
运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河 2、概况: 时间:
的
人物:
开
三个地点(起止): 四个组成部分:
通
连接五河流: 流经六省区:
你能根据下图绘制出大运
1. 河的简单示意图吗? 大 运 河 的 路 线 图
北捉(涿)南鱼(余)落(洛)中心
2. 为
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 南北的大运河?
什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原始社会
前
复
奴隶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习
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一. 建立
隋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
朝
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 隋文帝。
的 建
统一
立
589年,隋文帝灭陈,南北重归 统一。
和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
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 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 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 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 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 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 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 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 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 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 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 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 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 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的速 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 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觉完全 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啊,而 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 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了,都累病了 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能砸倒10个瓶 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
隋唐时期PPT课件
对外关系特征(对外开放)
——对外交通发达;外交空前繁盛
(一)概况
1、与亚洲国家:新罗、日本、南亚(印度) 中亚(波斯)、西亚(大食)
2、与欧洲:东罗马帝国
3、与非洲
载体:海、陆丝绸之路
12
(二)唐代外交繁盛的原因——规律认识
①经济文化的发达;②开明的外交政策; ③和睦的民族关系; ④交通发达; 开明:开放地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 宗教信仰。
④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科举制在隋唐创立并能在封建社会中得以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封建思想发展的需要 B.庶族地主阶级人数增大
C.完成封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D.封建经济发展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7
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
变
趋
势
______评
定授官
_____选官
选拔方式:地方______ 演变为_____选拔
选拔形式:趋向_____化, 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___、____、____的原则
5
1.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 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军事:拥兵自重,对抗中央.
影响
(1)进一步削弱唐的统治至最终灭亡(907年)
(2)发展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9
二、隋土地唐制度—时推行期___经____济_. (繁荣) 耕作方式:________(便于翻耕深浅,节省劳力)(见下) 灌溉工具:创制了_____(__朝,长江流域,节省人力) 水利工程:开凿了________.(见下)
《隋唐宋元明清文化》课件
宋元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和科技 方面。它所强调的理性和实用性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明清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明清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和艺术 方面。它所强调的个性表达和情感抒发对现代社会的文化 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THANKS
《隋唐宋元明清文化》ppt课 件
• 隋唐文化 • 宋元文化 • 明清文化 • 总结
01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的形成
隋唐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中原文 化的深厚影响,同时吸收了外 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 文化体系。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 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隋唐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隋唐文化的特点
隋唐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创新 的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隋唐文化在文学、艺术、科技等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 国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隋唐文化的特点还表现在注重人 文、强调道德、重视教育等方面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隋唐文化的影响
隋唐文化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宋元时期,文化逐渐摆脱了宗教 的束缚,走向世俗化,更加贴近
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创新性
宋元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不断创 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使得宋元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
独特的地位。
宋元文化的影响
01
02
03
对后世的影响
宋元文化为后世的文化发 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明 清乃至近现代的文化发展 。
明清文化的历史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ppt.ppt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11.隋朝是一个繁盛而短暂的王朝。那么,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
包括( B )
①隋炀帝的暴政 ②开通大运河
③农民大起义 ④修建长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
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 B。
12.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时间是( A ) A.618 年 B.605 年 C.581 年 D.589 年
3.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虽短,但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却很 突出,它最突出的贡献体现在( A )
A.结束割据局面,继秦汉、西晋之后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次 大统一
B.励精图治,隋朝经济比前朝有了较大的发展 C.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D.改革前朝制度,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题中关键信息“对中国历 史的贡献”“最突出”。589 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4.隋炀帝为了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耗掉大量财力,百
姓也因此怨声载道,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B )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解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
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主要是( B ) A.国家统一,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具有相当的实力 C.人民要求巩固隋朝的统治和统一 D.人民要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条件的掌握情况。大运河的 开凿需要具备众多条件,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最重要的条件。故选 B。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⑪ 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 2.概况:从⑫ 605 年起开凿,以⑬ 洛阳 为中心,北抵 ⑭ 涿郡 ,南至⑮ 余杭,全长 2 000 多千米。 3.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⑯ 政治 、⑰ 经济 和文化交流。
优品课件之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⑷隋唐时期 (581 - 907 年 ) :本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中国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的强大国家。
★政治: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定的完善时期,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三省最高长官的地位均相当于丞相,便于集思广益,彼此又互相牵制,避免相权过大威胁君权,因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对固有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对魏晋南朝以来腐朽的士族制度产生了冲击的作用。
这两种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封建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封建社会的另一对固有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本阶段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由于唐玄宗在边境设藩镇,导致地方权力膨胀,对中央集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从而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而衰。
而安史之乱后,地方上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并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经济:隋唐政权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唐统治者更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
该制度最大特点在于“庸”的设置,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国有土地私有化,使政府手中可以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
780 年唐政府实行两税法。
它改变了过去以人工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
但它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因此唐朝后期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导致农民战争的发生。
★民族关系: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关系空前繁盛,特别是唐朝前期,因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昌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隋唐时期第三章隋唐时期【单元特征】总体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始于581年隋朝建立,止于907年唐朝灭亡,历时320余年。
政治特征: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唐朝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确立完善,完成了从府兵制向募兵制的转变。
经济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封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赋税政策实现了从租调制、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
民族特征:隋唐时期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外交特征:隋唐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上海陆交通发达,与亚、非、欧各国的往来增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文化特征:隋唐文化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
科学技术处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考点清单】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4)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5)武则天的统治;(6)“开元之治”。
【解析】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是高考的相对热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开元之治”,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重点分析统一的原因;对“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重点掌握大运河的河段、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对“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主要归纳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对比秦、隋灭亡的共同点;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主要掌握唐太宗的统治思想与统治措施;对“武则天的统治”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标准进行评价;对“开元之治”主要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统治措施。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三省六部制;(2)科举制;(3)府兵制与募兵制(2008、2009年新增考点);(4)租庸调制;(5)两税法。
【解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两税法,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府兵制与募兵制,是08、09年高考的新增考点。
对“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应掌握其机构设置与意义;对“科举制”(选官制度),应掌握隋唐两代五位相关皇帝时科举制的产生与完善情况,并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对“租庸调制”(隋和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应注意其内容和作用;对“两税法” (唐朝中后期的赋税制度)应注意背景、目的、内容、作用和局限;对“府兵制与募兵制”(兵制)应注意其经济基础和辩证评价。
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2)手工业;(3)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2008、2009年新增考点)。
【解析】农业、商业和城市,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手工业,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社会生活,是08、09年全国文综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
对“农业”应着重掌握农业特点及其具体事例;对“手工业”应突出手工业的特点;对“商业和城市”应注意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兴旺的原因;对“社会生活”应分类掌握隋唐人们衣、食、住、行的大致情况。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突厥;(2)回纥;(3)��H(2008、2009年新增考点);(4)南诏;(5)吐蕃。
【解析】突厥、吐蕃,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回纥、南诏,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H,是08年全国文综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
对“突厥”应突出唐中央政府的管辖;对“回纥”应掌握册封、和亲、瓦解等主要线索;对“��H”应了解中央政府的管辖;对“南诏”应把握册封与交流;对“吐蕃”应突出唐蕃之间的友好并立、和亲、交流关系。
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1)和新罗的交往;(2)和日本的交往;(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解析】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是历年高考的相对重点;和新罗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和新罗的交往”应注意代表人物、儒学、制度、技术、风俗等方面的交流;对“和日本的交往”不仅要注意制度、都城、儒学、商贸、代表人物等细节,还应纵向联系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对“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应注意互派使节、佛教纽带、物种传入、技术互传、代表人物等细节;对“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应注意政治交往、造纸术西传、技术传入、商品运销等知识。
6.隋唐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文学和艺术。
【解析】科学技术、文学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艺术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科学技术”应分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建筑这四类掌握,还应善于纵向联系同类知识;对“文学和艺术”应分时期掌握代表性诗人和代表作,对艺术应分雕塑、绘画、书法、乐舞四大类掌握。
【知识梳理】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1)政治:隋朝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但它本身是短命王朝,隋朝进行了多项重要的工程建设。
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
一.短暂的隋朝(一)隋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时间、创建人、都城 2.统一:(时间:589年)(1)原因:①条件成熟: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②经济基础: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③渡江准备: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④对手衰落:隋朝君臣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驰。
(2)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也为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类似秦与汉的关系)。
(3)结论:勤政、改革、自强,才能走向成功;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二)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隋文帝时修大兴城和隋炀帝时修洛阳城,都是宇文恺设计。
两都的兴建,统一是前提,实力的体现,唐朝时扩建。
2.广设仓库:洛口仓(河南巩义)、含嘉仓(河南洛阳):洛口不在洛阳。
广设仓库:体现农业发展;见证封建剥削。
3.开通运河(1)概况:三点四段五河(另掌握广通渠)(2)评价:①古人的认识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帝业兴之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之: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②现代人的认识进步性:它的开凿在当时加强了南北交通,有利于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它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局限性: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包含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经济的掠夺和到江南繁华地区巡游等,是“天下为私”的反映。
开大运河工程本身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是隋朝暴政的一个表现。
4.修筑驰道:榆林―涿郡;太原―洛阳。
(三)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 1.暴政:徭役繁重(如修运河);连年战争(三征高丽);大兴土木(营建洛阳);严刑酷法(犯上皆斩)。
2.起义:长白山首义;瓦岗军为主。
3.隋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一)唐朝的开国时间:618年建立者: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隋唐开国相似点:先建立政权后统一全国(二)贞观之治 1.概念: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封建盛世。
2.原因:隋朝打基础;唐初吸教训;世民有才干;百姓很勤劳。
3.指导思想:“存百姓”的思想。
4.唐太宗政绩:(1)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贤相、名将、谏臣);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制度)。
(2)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田租,修水利);戒奢从简(不准修台榭,禁止贡珍奇)。
(3)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4)民族:击败东突厥后“因俗而治”;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
(5)外交:派人去天竺;接待遣唐使。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政绩:(1)经济:重视农业生产。
(2)政治:破格用人,发展科举(武举、殿试,“自荐”求官,名相)。
(3)民族:设北庭都护府。
2.评价:(“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积极:当权半百,经济发展,国力上升,为开元奠基。
(2)消极: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佛建庙;晚年奢侈,政局动荡。
(四)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1.概念: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封建盛世。
2.原因:结束动荡社会安;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有才干的人;人民的辛勤劳动。
3.唐玄宗前期政绩:(1)政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德才兼备、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2)经济:大力发展生产。
(3)文化:限制佛教;大兴文治(汰僧禁新寺,集贤聚学者,高官主考试)。
(4)军事: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5)民族: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册封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
4.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和“开皇之治”地位较次)附:封建盛世的现实启示(1)统一安定是前提(2)改革才有生命力(3)人才制度是保证(4)勤政廉洁很重要(5)德法并举能兴国。
三.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1.确立与发展(1)隋文帝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2)唐太宗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2.机构与职能(1)三省:中书发令(按皇帝旨意),门下审令,尚书行令(2)六部:吏(人事)、户(财政)、礼(教育、外交)兵(国防)、刑(司法)、工(水利、道桥、城池) 3.意义:(1)三省六部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
(2)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二)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选官制度)(联系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1.背景: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2.隋朝创立:(1)隋文帝开始有分科考试选官。
(2)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朝完善:(1)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2)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4.评价:(1)积极:抑制门阀士族;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联系科举制的平等性及文化性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2)消极: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到明清时八股取士,逐渐成为维护专制统治、限制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
(联系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兵制) 1.府兵制(西魏到唐玄宗前期)(1)创立:西魏,兵农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