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撒谎行为的案例分析及教育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撒谎行为的案例分析及教育对策
案例:某幼儿是该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小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在平时的班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某天午休期间,该幼儿没有安静地午睡,而是时常不停地四处张望,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该班的保育员告诉该幼儿要尽快入睡,幼儿在保育员的要求下才慢慢安静入睡。第二天早晨,幼儿的妈妈打来电话,向教师询问该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保育员向幼儿的母亲做了说明和解释。之后,保育员便询问幼儿,问其在妈妈面前讲述该件事情的经过和具体内容。在被保育老师询问时,幼儿低着头,没有回答,即便是在保育员的坚持询问下,幼儿仍然不愿意回答,且在询问过程中,幼儿想要离开。在接下来的户外活动中,幼儿所在班级的一位教师将该幼儿叫到身旁,该教师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该教师并没有和保育员一样询问幼儿,而只是很严肃地告诉幼儿:“你在妈妈面前怎么说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说的是实话,你一定要记住的就是不能撒谎,一定要说实话!”,并让幼儿向保育员道歉。幼儿不停地点头,此刻,幼儿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老师安慰之余,便让幼儿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这时,该班的保育老师也经过这里,幼儿走过去向其道歉,并表示自己以后不会撒谎了。保育员笑了,她抚摸着幼儿的头,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老师的教导,今后一定要讲实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幼儿不住地点头。
一、案例分析
(一)幼儿及家长
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更是有序的,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幼儿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是保证幼儿园学习和生活活动丰富而有序的需要,是所有幼儿共同成长的需要。案例中,开始幼儿在午睡期间并没有遵守常规,精力旺盛。在幼儿园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幼儿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有时不能遵守相应的纪律。案例中的幼儿在当时的时间段正是这样的一种行为表现,保育员催促幼儿午睡,是一种常规的教育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之一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幼儿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对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在幼儿的意识和思维中,对于类似规则的理解未必全面,对于保育老师教育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幼儿向妈妈描述时,未必完整和正确,幼儿可能会认为老师过于严厉,如果幼儿将这种认识和感受告诉其母亲,作为家长总是会很心疼孩子,听到这些,心中难免会有所疑虑,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合适?我的孩子受委屈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一句话是无心的,而家长的心却是很在意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其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幼儿没有清晰正确地描述事情的具体经过,而站在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容易造成家长的误解。家长与教师联系,向教师询问该件事情的具
体情况,通过教师的解释,有利于家长自身对事情的正确认知。教师与家长相互之间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是幼儿教育所必需的。
(二)保育员
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有时容易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安静地午睡。保育员要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对幼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幼儿尽快入睡。保育员的要求是正确合理的,面对幼儿母亲的质疑,保育员认真地做了相应的解释。但是,向幼儿母亲解释后,保育员便一直询问幼儿。面对保育员的询问,幼儿不知该如何回答,而保育员的追问也会使幼儿的情绪受到影响,给幼儿的心理造成压力,幼儿似乎想表达些什么,但是却退缩了。也许,幼儿自身已经将事情忘记,而保育员对事情的具体过程较为关注。如此,事情的本质容易被忽略,保育员没有意识到事情本身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但是,在该班男性教师的教育之后,面对幼儿的道歉,保育老师安慰和教育幼儿,缓解了幼儿当时的情绪,使幼儿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男性教师
幼儿园的教师资源中,男性教师相对较为稀缺,男性教师对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塑造,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案例中,教师起初并没有像保育员一样向幼儿询问其与母亲交谈的具体内容,而是更加关注于事情本身对于幼儿的教育意义,其强调
了一个核心,即教育幼儿一定要说真话,先不论幼儿具体说了些什么,在该教师看来,只要她说的是事实即可。该教师未直接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行为是撒谎,而是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幼儿清楚地明白什么应该做,该怎样做。教师这样的处理方式避免了幼儿的消极情绪,让幼儿首先从心理上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导。如果教师太过于严厉,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幼儿的撒谎行为进行批评和制止,幼儿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恐慌,而教育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教师能够让幼儿很明确地记住不能撒谎,要做诚实的孩子。
二、幼儿撒谎行为的教育对策
幼儿期的孩子,撒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撒谎,可以分为无意撒谎和有意撒谎。无意撒谎是幼儿的一种无意识表现,行为不具有目的性。幼儿的有意撒谎,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结合案例的分析,针对这一教育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一)了解幼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如前文所述,撒谎有有意撒谎和无意撒谎之分。因此,在面对孩子的撒谎问题时,要正确面对,要善于区分孩子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果只片面地认为幼儿撒谎了,不从行为的本质上加以区分,对幼儿进行批判和教育,使幼儿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厌烦、害怕等。这不仅不利于对幼儿撒谎行为的正确教育,反而容易给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负担。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个体,其
认知发展水平有限,记忆、想象、思维等各方面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因此,幼儿往往可能会出现一些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语言和行为。如因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出现的撒谎行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幼儿常把想象的东西当做现实的存在,将希望发生的事或获得的东西当做已经发生或已经拥有等。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或教师应该理性地对待。幼儿自身可能对撒谎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不知道何为撒谎?因此,在面对孩子的这一问题时,不可一刀切,不加以区分,只片面地责怪孩子,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样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孩子的撒谎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孩子,区分孩子不同性质的撒谎。对于孩子无意的撒谎行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抓住教育的核心内容
幼儿期是人生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很强,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同时,这一时期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这一时期的孩子容易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滋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资本。一个喜欢或者习惯了撒谎的孩子,其将来的身心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案例中的教师在教育幼儿时,非常强调一点,即很明确地告诉幼儿不能撒谎,一定要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