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三篇(最新)

合集下载

信天游的歌曲赏析

信天游的歌曲赏析

信天游的歌曲赏析
信天游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陕北民歌,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
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信天游的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有力。

歌曲的旋律起伏跌宕,既有高亢激昂的音调,也有低沉婉转的旋律。

这种旋律的变化使得歌曲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让
人们感受到陕北人民的豪放和坚韧。

信天游的歌词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歌曲的歌词以信天游的形式呈现,通过简单的比
喻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歌词中的“信天游,没有答案,
只有通往天堂的道路”等句子,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信天游还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它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
来的音乐形式,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和思想观念。

同时,信天游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信天游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陕北民歌。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
格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陕北人民的豪放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未来的希望。

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形态分析

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形态分析
就 使 得 信 天 游 的歌 词 予 以押 韵 并 生 动 形 象 化 。 如 《 当 红 军 的 哥 哥 回
线 线 ,蓝格英 英 ( 的)彩,生下一个兰 花花 ,实 实的爱死人 ……你
要死来你 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 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 ( 那个) 羊 肉怀 里揣 上糕 ,拼上 性命 我往 哥哥家里 跑 。 ” 显而 易见 ,即便 不 懂唱巧和 创作背景 ,也可透过歌词 看出这是关 于爱情情感 的一首歌 词,所用歌 词无所 不是 朴素的方 言体 现 ,不加 以任何修饰和遮 掩便 径 自按照 心里想法 而歌唱 出来 ,淋 漓尽致地体现 出兰花花 的爱憎分
但 无论是信 天游 采取 何种 表达手法 ,其 目的都是基 于生动的艺术 形
主要分布在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并区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
调三类 。其中 ,信 天游 被誉为 中国民歌之苑奇葩 ,历来被 民众 所广 泛传播和青睐有加。

象来塑造 听者所能接受 的情景 ,以便 能够直接快速 地引起听者 的共
具特色 的山歌 。同时, 由于 陕北 地处黄土高 原,独特 的地 域环境造
就 了独特 的艺术形 态 。为 了更好 地表达和排 泄心 中的苦 闷生活和思
往 ,从 而 由此 引出毛主席领 导咱们打江 山的热切盼望与人 民对党 、 对 国家发 自内心 的拥护之情 。
2 . 歌词 中大 量 运 用 陕 北方 言
鸣 。如在歌 词 “ 白格 生生的脸蛋西北 风吹 ,你 是哥哥的心锤锤 。站 在 那圪 塄上 了不见 你 ,眼泪珠 呀好 比连 阴雨 。 ” 这句 歌词 中就是 运 用 比喻 即通 过心锤锤 和连阴 雨来表 明男者 的思念 女友之情 ,又如歌
词 “ 想 哥 哥 想 得 心 花 乱 , 后 半 晌 想 起 吃 早 饭 , 煮饺 子 下 了一 锅 山 药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以《三十里铺》为例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以《三十里铺》为例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以《三十里铺》为例摘要:陕北民歌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之一,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中国民歌中,陕北民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信天游也是陕北民歌中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它在丰富陕北人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十里铺》是著名的陕北信天游之一,作品产生于上个世纪初,由于作品旋律简单、内容朴实,传唱的过程中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并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

本文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为例,从其创作背景、歌词内容、曲调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入手,分析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演唱特征,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写作更好的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借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陕北民歌;信天游艺术特征;《三十里铺》;传播1 信天游的产生1.1 地域因素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沟相连,基本地貌是黄土塬、梁、沟等,陕北的地域特色使信天游具有苍凉、宏壮、直爽、豪气的特点,而且地貌中的梁、沟、坎等也频繁的出现在信天游歌词中。

由于陕北山连着山,在山上劳作或者是赶牲灵的人们,为了排解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会信口编唱歌曲。

由于陕北地域特点,许多在山上劳作的人,会通过唱歌的形式与对面山上的人来对话,这也是陕北信天游高亢、嘹亮的音域特色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信天游无论在曲调还是内容上,都受到了陕北地域风格的影响。

1.2 人文因素陕北特有的地域以及历史特点,使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特点。

首先,陕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诗人李季创作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都是以信天游为体裁创作的。

其次,陕北人们的精神文化,使信天游具有陕北人淳朴、豪爽、直白的性格。

陕北精神文化在信天游曲调与内容上的体现尤为明显,陕北多彩的文化背景使信天游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使陕北人更好的通过信天游抒发情感,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

2 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以《三十里铺》为例2.1信天游的艺术特征2.1.1曲调特点信天游一般有两类,一种是我们常听到的山歌类信天游,这种类型的信天游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在演唱中能够带个人很强的空间感,而且从内容与演唱形式上更好的表现出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与生活习性。

陕北革命老区信天游非遗民歌传承研究

陕北革命老区信天游非遗民歌传承研究

陕北革命老区信天游非遗民歌传承研究陕北地区是中国革命老区的重要代表之一,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杰出的革命家,因此在这里也生长出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信天游非遗民歌就是陕北地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了当地人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同时也是陕北地区非遗传承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信天游,原本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唱故事为主要特点,是陕北地区地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天游非遗民歌则是信天游中的一种歌唱形式,它是以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为题材,用当地方言演唱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

这些民歌既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又承载着当地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情感,因此在陕北地区非遗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传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急剧减少的传统乐器制作工艺、传统唱工数量减少等。

这些问题使得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传承形势严峻,亟需加大研究和保护力度。

基于对信天游非遗民歌传承研究的重视,各级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组织纷纷展开了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民歌进行搜集和整理工作,建立相关档案资料,确保这一非遗文化得到充分的记录和保护。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些重要的信天游非遗民歌节庆活动、展演等文化交流项目也得到了相应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传承。

一些地方政府还积极支持一些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活动,出台政策鼓励当地民众学习、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以期能够保持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学术界也积极参与了信天游非遗民歌的研究工作。

一些专家学者对信天游非遗民歌进行研究,通过对信天游非遗民歌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曲调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传承提供了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通过对信天游非遗民歌的连续性、本土性等特点进行分析,推动了信天游非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浅谈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浅谈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二 .陕北信天游的演唱处理浅析
在 陕北信 天游 当中演唱大量使 用润腔为作 品增色 ,使得信 天游 具备浓厚 的陕北风格 。润腔是 中国民族音乐 艺术 中一种 对唱腔 加 以
修 饰 、粉 饰 、 点 缀 的独 到 技 法 。润 腔 唱法 第 一 点 是 以字 行 腔 , 以强 调
陕北 信天游歌词构成 十分简略 ,涵 义 了然分 明,陕北信天游 的
楚涵 义,我们 听到 的信天游是通过 个别字来体 现 民歌风味 。 比如在 说 “ 我”的时候 ,陕北话会说成 “ § ”, 这种 衬托词语和其 独特发音 会使信 天游散发个 性的地方韵味 ,让人知道这 是陕北方 言民歌,极 具辨 识度 。并且在信 天游之 中常用 到叠词 ,比如 “ 情哥哥 ” “ 一道 道 ”等 等 ,陕北话 中叠字还有着形 容词的后加成 分涵义 。种 种地方 特色涵义都使得陕北信天游有着 自己的民族 艺术特 色美韵 。 就 陕北信天游旋律 而言 ,一般 分为两种艺术旋律 :一种是 山歌 形式 ,另外一种是 小调形式 。山歌 形式的相对来 说更加广泛 ,一般 都是单 乐段 ,调式色彩 和节奏安排 多种 多样 ,能够 变现 出形式 各异 的情感境 界。陕北信天游 又分两种表现 形态 :第一种 是体现 陕北地 区人 民狂放不 羁性格 的形态 ,这种形态节奏 无拘无束 ,音域开 阔, 其中旋律起伏 多变 ,激 昂热 情,一般运用 高音腔演唱 。而小调形式 则是用平腔演 唱,旋律平稳 ,其 中旋律温润 如玉 ,以其淳 朴的 曲调 来抒发妇 女们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天游 》的第一句之 中, 当中 “ 对 面 ”所 对 照 的就 是 “ 小 假 音 ” ,演
地 的热爱 ,表达着 自己真挚 的情 感 。一般来 说传统 民歌运 用方言来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陕北信天游是中国北方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流传于陕西省北部的一些地区。

它是一个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陕西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进行阐述。

一、艺术特色1.题材丰富多彩陕北信天游的题材丰富多彩,既有儒家思想、宗教神话,也有生产生活和历史传说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唐代陕西风俗和唐明皇闹庙会等历史故事,王凤山反杀土匪等传奇故事,以及狮子舞、龙舟赛等民间活动都是陕北信天游的常见题材。

2.音乐独具特色陕北信天游的音乐独具特色,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音乐特色。

其音乐形式分为二拍、四拍和六拍三种,拍子清晰明快,曲调起伏婉转,音域高低变化明显,在节奏、调式、旋律上都有着独特之处。

3.舞蹈婀娜多姿陕北信天游的舞蹈表演婀娜多姿、优美动人,动作姿态流畅自然,表现了陕北地区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和民间舞蹈的特色。

舞蹈中的动作多为轻盈的跳跃、摆动和旋转,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有大型群舞、独舞、对舞、合唱舞等形式。

4.艺术表现力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表现力强,能够体现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和道德情感。

其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来进行刻画,角色的形象鲜明,形象的性格特点深入人心,观众能够深入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二、演唱处理1.情感真挚自然在演唱陕北信天游时,演唱者需要保持情感真挚自然,将情感表现得真实自然。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该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唱腔的起伏和音调的变化,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2.抑扬顿挫明显陕北信天游的音乐形式比较独特,演唱时需要掌握其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呼吸,将每一个节拍和调子处理得精准而优美,使音乐的特点得到表现。

3.音高音调掌握得当陕北信天游在音高、音调的处理上也较为特别,演唱者需要对这些特点进行熟练的掌握,保证演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演唱者还要注意合理使用气息,保持良好的声音状态。

试谈“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试谈“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不 移的支点 。他默默地接 受了太多的 困苦 , 错 综复杂 的 自然
要 素导致 了极为不稳定 的 自然环境 。气候 干旱 、 水土 流失 严 重, 频繁 的水 旱灾害 、 地震 灾害。所 以这里 土地贫瘠 , 广种薄 收、 十年九旱 。正是这 样 困苦 的生活 条件 , 才 迫使 陕北 人 民
调还是 唱词都好 似是蘸 了火 、 浸 了酒 一 样的淳 朴 、 热烈 。它
教 会 我 们 尽 管 身 处 恶 劣 的 生存 环境 中 , 也 要 学 着 以 感 恩 的 心
面对生 活 ; 尽管 现实 无 比残酷 , 也 要微 笑着接 受一 切 。质 朴
的陕北 人 , 就是 以这 样 的方式 , 感 染 了我们 。那 就让 我们 ~
分。对 于生长在信息发达城市 的我 们来说 , 也许永 远也无 法
深 刻 的 理 解
[ 作者 简介] 任茹婷 ( 1 9 9 o - ) , 女, 辽宁大 连人 , 东北 师范大 学音乐 学院硕 士
研究生 。( 长春 1 3  ̄2 4 )
“ 羊肚 子手 巾三道道 蓝,
5 9
当代 音 乐 ・ 理论版 2 0 1 5年 1月号
起 唱吧 : “ 天上的云疙 瘩 , 你往 哪里 哒飘 。陕北 的信 天游 , 你
知 道不知道 ……”
信 天游 的题 材 内容 更多 的是 反映 封建社 会 中妇女 的形


“ 信 天游” 产 生 的地 理 、 文 化 背 景
象, 主要 以起初听到信天游的唱词会让人感觉比较具有乡土气息没有现代的韵昧但仔细揣摩及分析之后便会发现隐藏在乡气之中的是一种超越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淳朴虽说大部分唱词内容都饱含苍凉哀伤之情但其中蕴含的豪放之情则是当今艺术作品所难得的因素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20 0 9年第 1 0期 总第 11 5 期
林 区 教 学
Tea chi r ty e o ng ofFo esr R gi n
N .0 09 o 1 2 o G n rlNo 1 1 e ea . 5
浅 析 陕 北 信 天 游 的 艺 术 特 点
于 营
( 呼伦贝尔市民族艺术学校 ,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 00 摘 要 : 国地域辽阔 , 史悠久 , 我 历 民族众 多 , 因此 广泛流传 的 民歌 数量也 甚 多。任何 地 区都有 自己丰 富的 民
关键词 : 北信天游 ; 陕 艺术 特 点 ; 唱 技 巧 ; 词语 言 演 歌 中 图分 类 号 :62 2 J4 .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4 2 0 ) O一 15一O 10 6 1 (0 9 l 0 l 3
民歌 , 人 民群 众在 生活 实践 中经过 广泛 的 口头 传 唱 是 而产生 和发展起 来 的歌 曲 , 具有鲜 明的 民族 风 格和 地域 他
是陕北民歌的另一种称谓 , 曲调缠绵 , 旋律优美 , 歌词情感
深 沉 。信 天 游属 于 民歌 中 的山 歌 体 , 山野 之 歌。 因此 , 是
神府一带又叫它作“ 山曲” 。它是陕北 民歌 中最有特色的 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 、 曲调最多 、 内容最广 , 最为广大群众 所喜爱。因此 , 民间曾有“ 信天游 , 不断头 , 断了头穷人就 无法解忧愁” 之说。传统 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 恋 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 ;
6 % 的强度 ) 行某项 练 习 时 , 算 出相 应 的 速度 、 量 、 0 进 换 重
运动负荷价值阈, 是按一定的心率 区间来确定运动负荷的

浅谈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浅谈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浅谈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作者:王雅妮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2期摘要:陕北信天游是我国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山歌,是陕北劳动人民最为热爱的一种民歌表现形式,在陕北也被称为“山曲”或“酸曲”。

陕北信天游来源于黄土高原,属于民歌的山歌体,在陕北劳动人民狂放不羁的歌声下,让聆听者似乎体会到黄河的奔流声,长城的嘶吼声,体会到陕北人民淳朴热烈的感情生活和对这片土地的乡土之情。

本文就陕北信天游的独特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浅析其中演唱处理方法,以冀能让人了解陕北黄土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陕北信天游;艺术特色;演唱处理一、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陕北地区主要指的是在榆林、延安两座城市。

在陕北人们终日与黄沙作伴,和西北风为伍,生活的贫苦没有压倒陕北人民,陕北人民引吭高歌,用信天游表达内心情感,用狂放不羁的歌声呈现出陕北人民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

信天游又称为顺天游。

顺口而来、信手拈来、漫天而游,从名字就看出来信天游的特点。

曲调简明扼要,唱词来源于西北人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体裁多样,即兴而唱。

在陕北信天游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乎人人会唱两句。

在烈日黄沙之下,人们缓解劳动辛苦之时的即兴之唱;在花前月下,情侣倾诉爱意而唱;田间地头,为琐事而唱。

在陕北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话“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由此可见信天游在陕北人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陕北信天游歌词构成十分简略,涵义了然分明,陕北信天游的句式结构一般是上句抒情、下句明事,简明扼要地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涵义与情绪。

两部分组成一个段落,组成一韵,变化多端,基本字数每句七言或者十余字等等情况,但是字数无论多少,但上下句式结构不会变化,这让陕北信天游句式结构对称。

从陕北信天游的歌词中能浮现陕北人民诚挚的情感与极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无穷无尽的黄土沟壑、连绵不绝的沙梁,在这穷山恶水之中陕北劳动人民没有放弃希望,用不屈的歌声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表达着自己真挚的情感。

浅谈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演唱特色

浅谈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演唱特色

浅谈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演唱特色摘要: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当前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它能够实现传统的教育的有效改革,在当前教育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人们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针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当前课堂教学之中。

幼儿教育作为当前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的教导与引导对于孩子们而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课堂之中,能够有效提高幼儿课堂的时效性。

本文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融入陕北民歌作出系列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陕北民歌;音乐风格;幼儿教育引言:陕北民间音乐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色,如果能够将其融入至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之中,则能够发挥较为理想的作用。

从目前我国幼儿的教育来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作出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陕北民间音乐艺术特点陕北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特色,其中信天游的选材多为民间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在地里环境上,陕北自然环境使得人们的生活要以农耕为主,他们可以利用音乐充分体现民间的生活,这也使得陕北的民间音乐出现了许多关乎民间为主题的内容。

比较常见的有信天游的作品《走西口》《送情郎》等,它充分反映出当时年代的生活气息,如果能够将陕北民间音乐融入到当前幼儿园的课程,则会使其具有新的定位。

利用陕北民间音乐展开教导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幼儿阶段由于孩子们的身心和人格还处于成长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孩子们的教导与挖掘,如果管用传统的教导方法会使得课堂缺少新意和创新。

这也会使得他们对艺术文化没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从而不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陕北音乐艺术结合当地的生产,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当前民间音乐学习和渗透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从而促进幼儿的教育发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陕北民歌演唱技巧陕北民歌之中,平腔长发是指利用嗓子进行真假变换的方法演唱,陕北民歌的演唱一般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节奏较慢的,另一种是节奏相对较快,如果歌曲的音律欺负比较大,各种出现较大音程时,则需要利用真嗓子去演唱,这也使得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那则需要利用假声来进行演唱。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作者:郑海兵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6期摘要:信天游是陕北地区一种极富特色且流传时间比较久远的民歌,具有着曲调多样、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等特点,很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本文结合信天游中的一些经典曲目,对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信天游;艺术特色;演唱处理陕北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劳作于山野沟壑间吟唱出的一种山歌,同时也是陕北人对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宣泄以及对生活中人或事物的表达,更是陕北人民旧时期生活的再现,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演唱处理上都有着明显的陕北地区特色。

一、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分析(一)陕北信天游在内容上的艺术特色信天游大多是陕北人民的即兴之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主,因此题材非常广泛,从整体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其一是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描述,这类作品是旧时期底层人民对生活中烦闷、疲倦、孤独的发泄,有着很多生活场景的描绘,如《赶牲灵》中“走头头地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灯,戴上了那个铜铃铃哟哇哇的声”等词就是对赶骡子时场景的描述,这些歌词真实而形象,是当时陕北人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二是对爱情、婚姻等题材的反应,如“十三上定亲十四上迎,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一对对鸭子一对对鹅,一对对毛眼瞧哥哥”、“一张张黄纸一柱柱香,谁卖良心谁先见阎王”等,既有对淳朴、忠贞爱情的歌颂,也有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

其三,是革命斗争主题,如“一朵红花山顶上开,毛主席带着幸福来”等,都是对上世纪20年代陕北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的描述[1]。

(二)陕北信天游在歌词结构的艺术特色陕北信天游虽然属于即興创作,但大多数作品的歌词都是七言二二三式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对于叠字、比兴、白描、对偶等创作手法的运用更是十分灵活。

如《回延安》中的“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等歌词都是典型的二二三式七言格式,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等词则体现了信天游歌词对叠字的使用。

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作者:杨群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9期摘要: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的山歌体。

它曲调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引用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信天游的形成条件等进行分析,来研究信天游特殊的音乐风格,领悟其中独特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信天游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89-01一、信天游的由来信天游,又称为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别样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格。

其节奏自由,淳朴大方,高亢悠长。

歌有长有短,短歌只有一小节,长的可能链接数十节甚至成百上千节。

曾经被文学家刘炽改编成《陕北牧歌》插曲的信天游原词:“捱畔上捱畔上红,受苦人盼过好光景。

青杨柳树长的高你看上哥哥我那里好?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数哥哥好。

”信天游的无比动人旋律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被誉为艺术之母。

二、信天游的文化背景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呢?其中什么是“民”什么是“歌”?这恐怕就牵扯到了文化背景了。

就如人们所说的“民”指民族,又可指民俗,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背景。

民也乃人民大众;族也,乃人群,指地缘关系。

在民族学中称它为民俗,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性,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心理上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

而“歌”是属于音乐形态学中的区域,是音乐本体。

这“民”与“歌”的关系就是文化背景与音乐体系的关系。

因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肯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比如说“歌”是音乐形态的话,那么民就是文化背景,也可称为生活形态,它是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中得以存在的,而且是在与围绕着人类的各种环境的紧密关联中得以传承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点一滴的生活写照。

在众多民歌中,信天游这类歌种让我记忆犹新。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流行于山西北部、陇东,还有宁夏东部的盐池地区。

歌者用自己的感慨与感受,把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自己的悲欢境遇,通过这种自然和大方的方式歌唱出来,总是言真情切。

陕北地区民歌形式信天游研究

陕北地区民歌形式信天游研究

陕北地区民歌形式信天游研究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发源地之一,此地所产生的民歌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将民歌、民俗、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是陕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就信天游的历史、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信天游的历史信天游可追溯至唐代,唐朝时期,它是一种祭祀活动。

信天游在当时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表演的一种仪式。

在明清两代,信天游逐渐发展为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开始有专门表演信天游的民间艺人。

到了清代,信天游已经成为陕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

二、信天游的表演形式信天游是一种集歌唱、琵琶、二胡、弹箜篌、托板、竹笛等乐器演奏、朗诵、打击乐和舞蹈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一般来说,信天游的表演由三部分组成:前摇、正套、尾套。

其中,正套是信天游表演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由乐曲和歌词组成,歌词一般是由一人朗诵,其余演员配以歌唱、演奏和舞蹈等形式表达,以表现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三、信天游的文化内涵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信天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将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信天游反映了陕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它是从当地的自然景观、习俗和传说等方面吸取灵感而创作的,能够深刻地反映陕北地区的特征和文化精髓。

最后,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表演和传播信天游,可以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总之,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信天游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应该加强对信天游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标签:民歌;陕北民歌;信天游;价值一、信天游的由来信天游,又称为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别样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格。

其节奏自由,淳朴大方,高亢悠长。

歌有长有短,短歌只有1小节,长的可能链接数十节甚至成百上千节。

曾经被文学家刘炽改编成《陕北牧歌》插曲的信天游原词:“捱畔上捱畔上红,受苦人盼过好光景。

青杨柳树长的高你看上哥哥我那里好?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数哥哥好。

”信天游的无比动人旋律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被誉为艺术之母。

二、信天游的文化背景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呢?其中什么是“民”什么是“歌”?这恐怕就牵扯到了文化背景了。

就如人们所说的“民”指民族,又可指民俗,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背景。

民也乃人民大众;族也,乃人群,指地缘关系。

在民族学中称它为民俗,有更深层次的文化眭,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心理上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

而“歌”是属于音乐形态学中的区域,是音乐本体。

这“民”与“歌”的关系就是文化背景与音乐体系的关系。

因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肯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比如说“歌”是音乐形态的话,那么民就是文化背景,也可称为生活形态,它是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中得以存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点一滴的生活写照。

在众多民歌中,信天游这类歌种让我记忆犹新。

三、陕北民歌的产生、发展的相关背景陕北,中国的革命圣地,特指陕西的延安地域以及榆林地域。

黄土高原的贫瘠,天然环境的不安因素,杂乱的生存现象以及人种血缘的混杂,这些原因的混合之下创造出了如此传奇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重要载体也是陕北方言。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则是信天游。

传唱民歌在陕北地区已属于陕北人民生命里的需要,生活中不成或少的一项活动。

在陕北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之下,日出与日落以及不可抗自然因素下的迎和着风吹起的沙尘。

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不同,创作以及歌唱民歌时的情绪也会有着不同的表达。

陕北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引言陕北信天游是指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它融合了舞蹈、歌唱、乐器演奏、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旨在祈祷丰收、驱除疫病、祈福祥和。

本文将详细介绍陕北信天游的起源、特点、表演形式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一、起源与历史背景陕北信天游起源于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农村民间,据传始于宋代,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信天游起初是农民们在农忙之余进行的娱乐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了当地农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仪式。

在中国古代,陕北一直是粮仓地区,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农田经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因此信天游就成为了农民们祈求丰收的重要手段。

信天游通常在农闲时节进行,农民们身穿各色服饰,跳跃、转身、翻腾,以展示他们的体力和灵活度。

这种形式的表演被认为能唤起神灵的注意,并在每年的农田耕种前仪式上演,以祈求好天气和丰收。

二、表演形式陕北信天游主要由舞蹈、歌唱和乐器演奏组成,还包括一些杂技表演。

在信天游的表演中,鼓、锣、笛子、二胡等传统民间乐器常常使用。

乐器演奏者通过各种音调和节奏陪伴舞蹈演员的动作,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信天游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舞蹈节奏明快、动作翻飞,有的舞蹈则以细腻的手势和舞姿为特色。

舞蹈演员经过数月的训练,掌握了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并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祈求。

另外,信天游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杂技表演,如柔术、蹦高、象棋戏等。

这些杂技表演既能展示演员的身体柔韧性和技巧,也能为观众带来一些欢乐和惊喜。

三、特点和影响陕北信天游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信天游不仅包括舞蹈、歌唱和乐器演奏,还融合了许多传统的杂技表演。

这使得信天游形式多样,节奏快速,令人眼花缭乱。

2. 注重祈福和祈求:陕北农村的信天游表演往往以祈福和祈求为目的,农民们相信通过信天游的表演,他们可以得到神灵保佑,农田可以不受病虫害的侵害,并且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陕北民谣感悟心得体会(3篇)

陕北民谣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陕北民谣的艺术魅力1. 旋律优美陕北民谣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富有节奏感。

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结合陕北方言的音韵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如《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经典曲目,旋律优美,让人陶醉。

2. 歌词朴实陕北民谣的歌词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

它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反映了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爱情婚姻、生产劳动等各个方面。

这些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3. 情感真挚陕北民谣传达了陕北人民真挚的情感。

它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等情感。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

二、陕北民谣的历史文化内涵1. 传承了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陕北民谣是陕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陕北地区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

如《走西口》、《三十里铺》等曲目,讲述了陕北地区的历史故事,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画卷。

2. 体现了陕北人民的智慧陕北民谣的创作过程中,陕北人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

他们巧妙地运用方言、俗语、谚语等,使歌词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同时,他们在音乐旋律、节奏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使陕北民谣独具特色。

3. 涵盖了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陕北民谣涵盖了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

如《信天游》、《赶牲灵》等曲目,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等。

这些民俗风情在陕北民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了解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

三、陕北民谣的启示1. 珍惜民间文化陕北民谣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珍惜民间文化,传承和弘扬陕北民谣这一民间艺术。

2. 坚定文化自信陕北民谣展示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聆听陕北民谣,我们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 传承民族精神陕北民谣传达了陕北人民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浅谈陕北“信天游”民歌流派的艺术特征

浅谈陕北“信天游”民歌流派的艺术特征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浅谈陕北“信天游”民歌流派的艺术特征许文婧(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陕北民歌“信天游”是我国陕北人民从生活中取材,凝结而成的独特艺术流派,以最淳朴、最厚重的民歌艺术形式凝结了地域性老百姓的本质特点。

论文从信天游艺术流派的起源展开研究,挖掘陕北民歌“信天游”形成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再从歌曲本身出发,重点捕捉曲目字面与演唱情感表达内涵,从而逐步分析演唱特殊技巧方法,最后从文化性与社会性探讨其艺术价值。

展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理念,传递陕北人民淳朴善良的人性美,是陕北人精神生活不可替代的支柱,传递大西北儿女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满腔热情。

关键词:陕北;信天游;民歌;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2-015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2.075一、前言“信天游”艺术流派以西北广为流传的一种演唱流派直接命名,是“信天游”音乐艺术流派的直接显现,它孕育在黄土高坡这片土壤上,历经被这里的人民巧妙地演绎着,词曲朴实率真反映生活,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歌词创作中常常以对照、叠词的手法,让作词更加富有韵味,朗朗上口,传递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浪漫爱情的追求。

在曲式调式中,多以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为核心,在悠扬高亢,粗狂奔放的曲调中展现无畏无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陕北民歌的中流砥柱。

陕北民歌“信天游”顺天而生信天而唱,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寄情于景,由心而发,随性而唱,以简单多变的句式,谱写出陕北最靓丽的风光。

二、信天游的流派起源(一)文化因素1.人文精神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孕育着这样一群人,北风呼啸,黄沙飞舞,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的双手,质朴的笑容,爽朗的歌声书写着最真切的民谣。

陕北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之处非常的融合。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滔滔黄河一泻东去,茫茫黄土千古沉积。

陕北高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也是一块创造灿烂文明的宝地。

质朴的人民没有因自然条件的低劣而消沉,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开拓、耕耘、创作,世代繁衍生息。

他们不仅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璀璨丰富的精神财富。

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

它们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三种体裁。

陕北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

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

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

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

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

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

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

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天游历史悠久,它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中国的民歌之林,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流传地域广阔,影响力愈来愈大,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所赋予的强大的生命力。

一信天游文体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体诗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古代起,民歌与文人之间就建立了联系。

这是因为,最初的文字主要是用于记录的,在艺术上的应用,早期是对民间文艺的记录,如《诗经》。

民歌引起了统治阶级及文人墨客的关注之后,还成立了“乐府”这样的专门机构,负责采录整理民歌,以“观民风”。

如果说统治阶级重视民歌,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的话,那么文人们就不尽然了。

对民歌艺术的欣赏也许是更重要的理由之一。

这种欣赏无形中就加强了民歌与文人的联系。

文人们创作了古体诗,而古体诗又反过来影响着民歌的发展。

特别是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等文化较发达的地区,这种相互间的影响则更大。

这样的长期相互影响的作用,必定缩小了诗与民歌的距离。

古诗中“竹枝”、“柳枝”等形式的出现,就是诗向民歌靠拢的结果,而这些文化较发达地区的民歌又多以五言四句头、七言四句头为主要形式,恐怕与古诗也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虽然这些地区的民歌并未完全被古诗形式完全束缚,但格式还是较为规整的,其中的变化也十分有限,一般仅是因语言习惯而多一字或少一字,章法及语言的节奏变化不大。

由此看来,诗与民歌的相互影响是较大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诗中有歌、歌中藏诗的艺术风格。

由于陕北地区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地域偏远,故那些官人、文人、“乐府”的采录者们很少也很难涉足此疆域。

因此,使得信天游这种以物喻人、以景拟事,随兴而歌的上下句结构形式得以长期流传于陕北这块封闭的土地上。

使它与古体诗之间的相互影响少之又少。

它既没有对汉诗后来的发展产生什么直接的作用,汉诗亦未能对它的形态、体裁结构产生任何效用。

翻阅大量民歌史料,类似信天游这种上下句文体形式的十分罕见,这一文体结构也正是信天游独有的特征之一。

如抒写爱情急切心情的:“毛突生生眼眼白格生生牙,红格丹丹嘴唇你该叫哥哥咋!”再如描写庄稼汉形象的:“庄稼汉来是好汉,灰土抹烟地楞上站。

”又如表述爱情痛苦遭遇的:“发一回山水冲一层泥,交一回朋友脱一层皮。

”这些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正是信天游的魅力所在,皆属上下句结构,两句便可达意。

千百年来,信天游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并在长期的艺术锤炼中更加完美、成熟,形成了民歌之林中独有的艺术品种。

二信天游语言的精巧性又如组合型的歌曲:《朋友交在上下庄》,叙述了歌者的爱情遭遇:三斤斤猪肉四两两酒,今年学下个交朋友。

三圪瘩瘩石头支锅底,我挑来挑去撂不下个你。

三根根麻柴烧得旺。

朋友呀交在上下庄。

上下庄的路来好跌跤,让人家婆姨骂倒灶。

我婆姨呀骂你哟你不要怕,我回去给她呀上王法。

王法上的轻了不呀顶用,上的呀重了哎哟遭人命。

此曲仅有六段十二句,但却讲述了一对男女交朋友的全过程:第一段,“三斤斤猪肉四两两酒”一句,并非比喻,而是在叙述交朋友的开始情景,歌中充满了亲热和谐的气氛;第二段,是男主人翁抒发内心思想的自我表白。

他对交这个朋友并非没有动摇过,但左动右摇,终于还是“撂不下”这份情思;第三段,用麻柴的火焰比喻他们火热的关系,两句话概括了他们长期的交往经过;第四段,叙述角度突然转变,从女主人翁的角度,用上下句就道路的坎坷“好跌跤”,道出了她们交朋友所遇到的麻烦和挫折。

她们的稳秘终于被男友的妻子发现了,但这位妻子惹不起丈夫,对此毫无办法。

只得将攻击目标转向了女主人翁,用谩骂发泄自己的恨怨。

在这种谩骂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女主人翁抬不起头了,心头上压上了沉重的包袱;第五段,笔锋又转向男主人翁,是男主人翁的道白,他劝女友莫要难过,等回到家为她出气。

无疑,在第四段和第五段之间,必定有这对朋友的一个会面过程,有一个女友的诉说过程,否则便不会有男主人翁回家后对妻子“上王法”的过程,“上的轻了”和“上的重了”两个对称句,说明这种“王法”上了不止一次了。

先上了“轻”的,然这更增添了妻子对女主人翁的仇恨,势如火上浇油,妻子对女主人翁的谩骂更凶了。

于是,“王法”加重了,夫妻之间矛盾急剧增强,妻子竟然寻死觅活,以死相威胁了。

这段中,表现出男主人翁对此事无可奈何,灰心丧气的心理状态……。

短短的十二句,竟叙述出了如此曲折的“交朋友”过程,容括了如此丰富的生活内容,叙述角度多变,有内心表白,有客观表述,有人物对话,抒情叙事尽在其中,足可见信天游之精之巧了!甚至有些歌子,特别是那些诉说某些观念的歌子,如“宁吃一把韭菜不吃一苗葱,宁交一个老百姓不交一个兵”,“庄稼汉倒比出门人强,半年闲来半年忙”,“兔子不吃窝边草,朋友不可来回交”等等,几乎达到了警句或格言的精深程度,与信天游形式之精巧特点是有直接关系的。

三信天游的自由与灵活性信天游的命名体现出了它的自由与灵活性。

信天而游,睹事引思,思而有声。

有两句便唱两句,有四句便唱两首,没有数量的限制。

即便仅有一句或一句半,所缺的部分也可用虚写或衬词衬句代替。

一些歌子,如“******地里点黑豆,我是你家的活寡妇”,“杏花落了桃花开,*********领导咱站起来”,“天上下雨地下滑,你多杀白军莫想家”等等,上下句之间没有什么必定的联系,只作为一种比兴句出现,是对下一句的补充;信天游虽然以七字句、十字句为基本节奏,但上下句字数的多少并无严格规矩,以吻合曲调、唱起来顺当流畅即可。

有的歌子,上下句的字数就差别很大。

比如这一首:“天上下雪地下白,这一回走了你多会儿才能来”即便是用同一首曲调演唱的歌曲其字数差别也很大,甚至基本节奏都不相同。

如《兰花花》这首歌:“青线线兰线线兰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五谷子田苗子数上个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个兰花花好”,整篇采用的节奏,既非七字句,也非十字句,其中每句都出现了两个停顿:“青线线/兰线线/兰格英英的彩”,“五谷子/田苗子/数上个高粱高”,应当说这是一种特殊的“三三五”节奏型。

但用这个曲调演唱的其它歌子与之就全然不同了。

如:“洋芋哟开花结牛牛,女娃娃长个巧手手。

”完全是七字句节奏。

摘要: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的山歌体。

它曲调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引用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信天游的形成条件等进行分析,来研究信天游特殊的音乐风格,领悟其中独特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信天游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89-01一、信天游的由来信天游,又称为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别样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格。

其节奏自由,淳朴大方,高亢悠长。

歌有长有短,短歌只有一小节,长的可能链接数十节甚至成百上千节。

曾经被文学家刘炽改编成《陕北牧歌》插曲的信天游原词:“捱畔上捱畔上红,受苦人盼过好光景。

青杨柳树长的高你看上哥哥我那里好?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数哥哥好。

”信天游的无比动人旋律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被誉为艺术之母。

二、信天游的文化背景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呢?其中什么是“民”什么是“歌”?这恐怕就牵扯到了文化背景了。

就如人们所说的“民”指民族,又可指民俗,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背景。

民也乃人民大众;族也,乃人群,指地缘关系。

在民族学中称它为民俗,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性,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心理上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

而“歌”是属于音乐形态学中的区域,是音乐本体。

这“民”与“歌”的关系就是文化背景与音乐体系的关系。

因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肯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比如说“歌”是音乐形态的话,那么民就是文化背景,也可称为生活形态,它是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中得以存在的,而且是在与围绕着人类的各种环境的紧密关联中得以傳承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点一滴的生活写照。

在众多民歌中,信天游这类歌种让我记忆犹新。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流行于山西北部、陇东,还有宁夏东部的盐池地区。

歌者用自己的感慨与感受,把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自己的悲欢境遇,通过这种自然和大方的方式歌唱出来,总是言真情切。

地理环境、生活形态、言行举止、审美爱好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信天游的体裁、歌种、风格、内容、音调与律法。

三、艺术特色(1)即兴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出来的产物,是歌者对生活情感的表达,信天游这种音乐形式,像它的名字一样不受任何条件限制,随意散漫、自由,无论在山区或在家里,歌手随心所欲地演唱,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

当歌手认为适当的时候便可以哼唱,好多演唱都是在没有第二者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信天游的歌唱形式大多数是独唱。

陕北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土地贫瘠,土壤侵蚀严重,所以常常粗放耕作,这里的人们在过去日夜面对巨大的山沟、沙漠等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很贫穷,传唱信天游的歌手演唱总是给人一种悲伤但强大的感觉。

容易让人想起空虚寂寞。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歌唱形式也反映了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的一个重要方向。

信天游的歌唱,常常给人以高亢、自由、豪迈,丝毫没有一点装饰的感觉。

(2)结构形式。

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借景抒情,常用比兴作为手段。

信天游句式简单多变,两句就是一首,再没有这么简单、方便的表达形式了。

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和陕北人的豁达相贴切。

信天游的曲调一般是由上下各乐段构成,并且多次反复,曲子结构关系规整、清晰。

各句唱词字数根据歌词大意比较自由,但比较对称、押韵。

歌曲涵盖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针头线脑,打情骂俏等就是信天游的基本素材。

把全部的信天游组合到一起,却成为一部反映陕北人生活的全屏写照。

(3)语言音韵。

信天游的旋律格调与方言音韵的联系十分紧密,甚至相辅相成。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民族的歌曲与其运用自然语言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信天游起兴中,陕北的地方方言表现得十分突出,只有用地地道道的方言去演唱才能让人感受到信天游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它强大的生命力和震撼力。

“信天游,不断头”,它的歌词通常每两句一段,一段一首或多段一首。

每句以七字为基础,但也可长可短,变化自由。

句中衬字和叠字使用频繁。

我们来看《庄稼汉》的歌词:深不过(呀)那个黄土地,高不过个天。

吼一嗓信天游,唱唱咱庄稼汉。

水圪灵灵的女子呦虎圪生生的汉,人尖尖就出在这九曲黄河边。

“水圪灵灵的女子,虎圪生生的汉”,其中“圪”为西北方言常用衬字,而“汉”也是西北人对男子普遍的称呼。

歌词中的“吼”字,道出了西北人的豪爽。

而“人尖尖”“磨道道”“苦水水”“泪蛋蛋”等重叠形式,有着厚重的西北方言词汇特色。

语言的特色与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