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以《三十里铺》为例

合集下载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Yi Shu Ping Jian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汪晨玮何洋广东海洋大学摘要:歌曲《三十里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个音乐品种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对于这样一首十分经典的曲目,本文通过对其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广大的声乐歌唱者和声乐学习者今后演唱这首歌曲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艺术特色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34-02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曾经优越的自然环境,因为气候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这种环境之下生活的陕西人却也因此养成坚韧、朴实、勤劳、淳朴的性格。

而这一带的音乐也是具有很强地生命力,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形成的。

它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的真性情碰撞的产物,是反映当下陕北人民生活文化的艺术形式,诞生在此地的歌曲,正是这片土地的文化承载者和记录者。

《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在陕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流传度十分广泛的一首歌曲。

它产生于中国近代时期,以陕西省绥德县三十里铺地区发生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创作而成,也因此得名《三十里铺》。

绥德当地一个叫做郝增喜的小伙子和叫作王凤英的女青年两人渐生情愫,偷偷相爱了。

但由于当地的人们观念保守,在传统思想的钳制下,两人不得结合。

没过多久,郝增喜的父母做主替他与别人定了一门亲事,不明真相的王凤英得知后伤心欲绝。

一年后,男孩与定亲对象结婚,王凤英更觉得心如刀割便想一死了之,却因舍不下可怜的父母,未能如愿。

他们偷偷相爱的事情,村里人早有议论。

擅长编歌的长工常永昌,便萌生了以这对恋人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首歌曲的想法。

到了1942年,郝增喜加入了八路军,跟随队伍离开村庄的那天,凤英站在自家窑洞的崖畔上眺望,满眼不舍的看着郝增喜。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由陕西民间流传的歌曲,主要流行于陕北地区。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情,歌词深刻地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演唱方面,这首歌曲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深受广大陕北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从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对《三十里铺》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一、艺术特色1. 历史文化内涵浓厚《三十里铺》这首歌曲深刻地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歌词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歌曲中所描绘的三十里铺,是陕北地区一个具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歌词中的“荒漠沙地大王庄,先辈圣贤也多忙”、“从此岗上起鸢尾”、“碧桃青杏绕前墙”,都是对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风情的生动描绘。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三十里铺》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部陕北地区历史文化的生动图景。

2. 情感表达真挚歌曲《三十里铺》的歌词情感真挚,表现了陕北人民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词中反映了人们生活在荒野沙漠中的各种生活困难和坎坷,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歌词中蕴含着浓厚的乡愁情感,深深触动了陕北人民的心灵。

情感真挚、直抒胸臆,是《三十里铺》这首歌曲的一大艺术特色,也是深受陕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旋律简单朴实《三十里铺》的旋律非常朴实,旋律简单易学,是一种典型的陕北民歌曲风。

这种朴实的旋律使得《三十里铺》容易为人们接受和传唱,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更容易通过简单而朴实的旋律,将《三十里铺》这首歌曲传唱下来,使得它成为了陕北地区非常重要的一部流传久远的民歌代表作。

二、演唱分析1. 音乐结构清晰《三十里铺》的音乐结构清晰,气韵流畅,具有浓厚的陕北民歌风情。

整首歌曲是由四句一段的形式构成,每一句歌词都非常简洁明了,音乐旋律流畅自然,给人以清晰易懂的听觉享受。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1. 引言1.1 介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经典民歌。

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陕北农村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一个年轻姑娘在三十里铺送别恋人的动人场景。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朴实,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歌的独特魅力。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还体现了陕北民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首歌曲不仅在陕北地区广泛传唱,也在全国范围内受到热烈欢迎和赞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珍珠。

1.2 分析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陕北民歌是陕西省北部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

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曲内容质朴真挚陕北民歌的歌词常常表达农民劳动、爱情、家庭等真实生活场景,内容朴实真挚,情感饱满真挚,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歌词中常常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感怀,将农民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曲调优美动人陕北民歌曲调优美动人,旋律简单朴素,节奏明快而有韵律感。

音乐风格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常常采用古老的民族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笛子等,悠扬的旋律回荡在陕北大地上,让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片土地的深厚底蕴。

三、情感真挚动人陕北民歌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为基调,歌手在演唱时常常情绪激动,声情并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听众分享。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人们对陕北民歌产生共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亲切和温暖。

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主要体现在内容质朴真挚、曲调优美动人和情感真挚动人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陕北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让这种珍贵的民间音乐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以《三十里铺》为例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以《三十里铺》为例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以《三十里铺》为例摘要:陕北民歌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之一,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中国民歌中,陕北民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信天游也是陕北民歌中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它在丰富陕北人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十里铺》是著名的陕北信天游之一,作品产生于上个世纪初,由于作品旋律简单、内容朴实,传唱的过程中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并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

本文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为例,从其创作背景、歌词内容、曲调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入手,分析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演唱特征,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写作更好的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借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陕北民歌;信天游艺术特征;《三十里铺》;传播1 信天游的产生1.1 地域因素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沟相连,基本地貌是黄土塬、梁、沟等,陕北的地域特色使信天游具有苍凉、宏壮、直爽、豪气的特点,而且地貌中的梁、沟、坎等也频繁的出现在信天游歌词中。

由于陕北山连着山,在山上劳作或者是赶牲灵的人们,为了排解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会信口编唱歌曲。

由于陕北地域特点,许多在山上劳作的人,会通过唱歌的形式与对面山上的人来对话,这也是陕北信天游高亢、嘹亮的音域特色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信天游无论在曲调还是内容上,都受到了陕北地域风格的影响。

1.2 人文因素陕北特有的地域以及历史特点,使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特点。

首先,陕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诗人李季创作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都是以信天游为体裁创作的。

其次,陕北人们的精神文化,使信天游具有陕北人淳朴、豪爽、直白的性格。

陕北精神文化在信天游曲调与内容上的体现尤为明显,陕北多彩的文化背景使信天游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使陕北人更好的通过信天游抒发情感,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

2 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以《三十里铺》为例2.1信天游的艺术特征2.1.1曲调特点信天游一般有两类,一种是我们常听到的山歌类信天游,这种类型的信天游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在演唱中能够带个人很强的空间感,而且从内容与演唱形式上更好的表现出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与生活习性。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源自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它叙述了一对恋人在三十里铺的相遇和别离的故事。

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广受人们喜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演唱技巧和传播价值进行讨论。

我们来分析《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

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而著称,其音乐风格清新朴实,富有生活气息。

曲调简单流畅,易于传唱,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歌词方面,这首歌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恋人们的相遇和别离,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难舍难分的心情,具有浓厚的情感烙印。

这种朴实、真挚的情感正是《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之一。

我们将对《三十里铺》的演唱特色进行分析。

在演唱这首民歌时,歌手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然的音乐表现来传达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一方面,演唱者要注重对歌词情感的把握,通过表情和声音的变化为听众展现出歌曲中的情感起伏,使人们能够深入感受到歌词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涵。

演唱者还需要注重对歌曲旋律的把握,通过音准与音色的控制来表现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歌曲的情感认知。

适当的气息控制和情感渲染能力也对演唱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

演唱《三十里铺》需要歌手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要探讨《三十里铺》的传播价值。

作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不仅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了丰富的地方生活情感。

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可以有效地传递陕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的文化特色。

这首歌曲所表达的爱情情感也具有普适性,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听众能够更好地品味并理解这首歌曲。

通过现代化的演绎和宣传手段,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这首歌曲,增强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看到,《三十里铺》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能够为当地和全国的文化传承与推广作出积极的贡献。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以陕北地区为背景的经典民歌,歌词情感深沉,抒发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我将从艺术特色和演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艺术特色方面看,《三十里铺》在歌词、旋律和表演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歌词深情而含蓄,通过叙述平凡的生活和家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例如:“山上烟缭绕,绿野蓝田美如画,家乡无比美,恨不尽山川,恨不尽人世间。

”这些诗一般的语句,表达了歌手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歌词也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人们的顽强生活态度,体现了陕北人民的乐观向上和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旋律方面,《三十里铺》的旋律优美动听,富有较强的感染力。

旋律中融入了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欢快,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唤起对家乡的乡愁和对生活的热爱。

演唱时,歌手常常会加入一些自发的表演行为,如拍手、敲击木鱼等,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让听众更好地融入到歌曲的情境中。

演唱方面,《三十里铺》常以合唱形式出现,合唱形式使得歌曲更加庄重肃穆,有着凝练的力量感。

每个歌手的声音各具特色,加上合唱的和声效果,使得歌曲更加饱满丰富。

演唱时,歌手们往往以慷慨激昂的姿态,充分表现出陕北人民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热爱。

演唱中的吟唱、颤音等技巧的运用,使得歌曲更具感染力,能够更好地让听众理解歌曲的情感寓意。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

它通过深情的歌词、美妙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演唱,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首陕北地区的经典民歌,也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代表了中国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力。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三十里铺》是一首陕北民歌,讲述了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卫家园、反抗敌人而英勇斗争的故事。

这首歌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首歌的旋律简单朴实,易于传唱,歌词也流畅自然。

节奏有力,优美动听,富于感情色彩。

歌曲开头的两个小节采用了上行下落的曲调,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之后一段长音慢拉,将情感的高潮推到了极致,表现出农民英勇斗争的气势和勇气。

最后回到首句调子,构成了整首歌曲的完整形式。

这种朴实的歌曲风格,使得这首歌更加贴近百姓,让人们容易被它所感染。

其次,这首歌歌词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敌人的憎恶,这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歌词中描述了一个小村庄的风景和村民们的生活,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歌词中还刻画了敌人凶残无情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这样的歌词反映了人们对家乡、国家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恶,进一步凝聚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从而成为了一首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歌曲。

最后,这首歌的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风格。

陕北民歌一般在演唱时都会加入一些特定的嗓音和发声技巧,如颤音、压喉等,营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效果。

演唱者通过嗓音和技巧的变化,使得歌曲更加传情达意,更加深入人心。

《三十里铺》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演唱者通常会在演唱时按照传统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使歌曲具备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通过演唱者的发声技巧,陕北民歌不仅表现出了旗帜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传递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民间艺术表现方式。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歌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情的演唱而备受人们喜爱。

《三十里铺》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成为了陕北地区不可或缺的音乐文化宝藏。

接下来,我们将对《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和演唱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分析《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

1. 音乐风格独特。

《三十里铺》的音乐风格淳朴而朴实,没有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编曲,反而更多的是简单直接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

这种纯粹的音乐风格正好契合了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赋予了《三十里铺》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俗气息。

2. 歌词情感真挚。

《三十里铺》的歌词描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情感真挚动人。

歌词中蕴含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同时也展现出了陕北人民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使得《三十里铺》成为了陕北地区民众情感寄托的一首经典民歌。

3. 富含陕北地区民俗文化。

《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它富含的陕北地区民俗文化元素。

歌曲中描绘了陕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将陕北地区特有的生活场景和民间风俗巧妙地融入歌曲之中,使得《三十里铺》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民歌作品。

1. 感情真挚。

《三十里铺》的演唱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歌手在演唱中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听众。

演唱者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表达出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出了对陕北地区的深情眷恋,让人在倾听时感受到了民歌的真挚和温暖。

2. 展现陕北风情。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往往会以陕北地区特有的方言演绎歌曲,使得演唱更具地方特色和民俗韵味。

在音乐和歌词的结合下,歌手展现出了陕北地区独特的生活风情和人文风格,使得演唱更具真实感和震撼力。

3. 传承陕北民俗文化。

在演唱《三十里铺》时,歌手往往会将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元素融入使得演唱不仅仅是传递一首歌曲,更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陕西省民歌中的一首经典之作,它反映了当地农民的艰苦生活和情感世界。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充分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民精神面貌。

在演唱方面,歌曲的节奏感强,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文将从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对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进行探讨。

从艺术特色的角度来看,《三十里铺》体现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

这首歌曲采用了典型的旋律和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曲调简单朴实,旋律悠扬动听,让人感受到了陕北大地的宁静与淳朴。

歌词内容真实自然,贴近生活,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内心世界。

这些特点使得《三十里铺》不仅成为了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在演唱时,歌手需要通过真挚的情感和对于歌曲内涵的理解,将这些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出来,从而吸引观众,感染听众,体现出陕北民歌的魅力所在。

从演唱分析的角度来看,《三十里铺》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要求。

首先要求歌手具备一定的音准和音色掌握能力。

因为歌曲旋律简单但变化多样,而且要求情感真挚自然,因此歌手需要通过准确的音准和丰富的音色来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其次要求歌手具备一定的表演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十里铺》歌词真实自然,要求歌手在演唱时要能真切地表达出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内心感受,并将这些情感通过歌声传达出来。

这就对歌手的表演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要求歌手具备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三十里铺》作为陕北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求歌手在演唱时要能够真正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并通过歌声将这种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表现出来。

在演唱的过程中,歌手需要全神贯注,用心去感受歌曲的情感,用心去理解歌词的内涵,用心去传达歌曲的意境。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歌曲的魅力,让听众深受感动。

歌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对曲调的掌握,将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完美诠释出来。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三十里铺》是陕北地区的一首民歌,这首歌以其深情动人的歌词和优美动人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

该歌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对《三十里铺》进行深入分析。

一、艺术特色1. 消除地域界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十里铺》是陕北一带的民歌,但其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化范畴内是可以普遍赏识的。

该歌曲在表现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追求和希望。

这种文化价值的普世性,才使得《三十里铺》成为陕北地区的骄傲,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赞誉。

2. 以生动的民间语言表现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三十里铺》的词曲都使用了陕北地区普通人所用的日常语言,把日常的琐碎、朴素表达得自然、朴实、生动。

歌词中的“三十里铺,一夜的路;三十里铺,一生的印记”这些经典的句子,表达了普通人对家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他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状态。

这种表述方式不仅贴近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也让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产生共鸣和震撼,这是其艺术魅力之一。

3. 独特的旋律和唱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十里铺》的旋律厚重、抒情,并且充满了陕北地区独特的乡土气息。

其中北方人民一贯的豪放激情和坚韧执着的个性特点,以及陕北地区独特的开放、豁达和慷慨,都在旋律和唱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另外,歌曲的唱调变化多样,高低起伏、跌宕起伏,让听众听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演唱分析1. 正确的发音和语感是演唱成功的关键。

《三十里铺》的演唱需要十分注意其地域特色和民间语言的特点。

因此,在演唱中,必须严格按照北方方言的发音和语感进行演唱。

同时,演唱时要注意歌曲情感的细节,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中心句子要重点突出,以体现歌曲的感染力。

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演唱者才能够真正地传递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2. 合适的情感表达是演唱成功的重要体现。

演唱者在演唱《三十里铺》时必须充分发掘该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够真正地传达其情感力和表现效果。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Yi Shu Ping Jian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汪晨玮何洋广东海洋大学摘要:歌曲《三十里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个音乐品种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对于这样一首十分经典的曲目,本文通过对其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广大的声乐歌唱者和声乐学习者今后演唱这首歌曲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艺术特色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34-02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曾经优越的自然环境,因为气候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这种环境之下生活的陕西人却也因此养成坚韧、朴实、勤劳、淳朴的性格。

而这一带的音乐也是具有很强地生命力,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形成的。

它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的真性情碰撞的产物,是反映当下陕北人民生活文化的艺术形式,诞生在此地的歌曲,正是这片土地的文化承载者和记录者。

《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在陕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流传度十分广泛的一首歌曲。

它产生于中国近代时期,以陕西省绥德县三十里铺地区发生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创作而成,也因此得名《三十里铺》。

绥德当地一个叫做郝增喜的小伙子和叫作王凤英的女青年两人渐生情愫,偷偷相爱了。

但由于当地的人们观念保守,在传统思想的钳制下,两人不得结合。

没过多久,郝增喜的父母做主替他与别人定了一门亲事,不明真相的王凤英得知后伤心欲绝。

一年后,男孩与定亲对象结婚,王凤英更觉得心如刀割便想一死了之,却因舍不下可怜的父母,未能如愿。

他们偷偷相爱的事情,村里人早有议论。

擅长编歌的长工常永昌,便萌生了以这对恋人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首歌曲的想法。

到了1942年,郝增喜加入了八路军,跟随队伍离开村庄的那天,凤英站在自家窑洞的崖畔上眺望,满眼不舍的看着郝增喜。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陕北地区传统的一首民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广泛传唱和喜爱。

这首歌曲描绘了农民劳动生活和对家乡的眷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

在演唱方面,艺术家们通过对声音、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诠释了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表演。

下面将从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以及演唱的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三十里铺》进行深入分析。

一、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三十里铺》这首陕北民歌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曲,它深受陕北人民的喜爱,也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歌曲通过歌颂农民的劳动精神和对家乡的眷恋,展现了陕北地区特有的社会风情和民族精神。

歌词含蓄而深刻,情感真挚而朴实,让人回味无穷,感受到深沉的思乡之情。

而在音乐形式上,这首歌曲采用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旋律和节奏,通过对调子和声音的处理,展现了浓厚的陕北民族音乐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三十里铺》还体现了陕北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歌词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现了一种真挚的感情和乡土的情怀。

整首歌曲朴实、真挚,融入了陕北地区的瑰丽风情和独特的人文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二、演唱分析《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在演唱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演唱者在表达歌曲时,通过对声音、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演唱者需要注重对音准的把握和节奏的处理,陕北民歌的旋律多变,有着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演唱者需要有着扎实的唱功和音乐素养,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特点和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陕北民歌情感真挚、朴实,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处理和情感的投入,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欣赏演唱时能够深刻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内涵和文化特色。

演唱者在演唱时还要注重形象的塑造和舞台表现力的发挥,通过形体语言和动作等手段,将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得更加生动丰富,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的盛宴。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三十里铺》是陕北地区的一首经典民歌,其艺术特色突出,演唱方式也具有独特魅力。

首先,该歌曲以陕北方言表达情感,贴近民间,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特点。

歌词中描绘了一个陕北小城镇,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它的场景与人物。

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三十里铺土豆姑娘”、“翻山越岭拉车郎”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表现了陕北地区的生活习俗。

其次,歌曲略带哀怨的曲调,表现出当地人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感。

歌曲节奏优美,起伏跌宕,音乐旋律简单优美,易于传唱。

同时,曲调还采用了的双声部合唱、反复运用的旋律、吕旋音和泛音等艺术手法,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再次,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淳朴朴素的民间情感和生活理念,一方面展现了陕北人悲壮而坚韧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简朴而真诚的为人风格。

在演唱上,演唱者要能够表现出陕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注重节奏与音色的运用,将“翻山越岭”的疲惫、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爱情的留恋娓娓道来。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根植于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陕北风情。

这首歌曲以流畅动听的旋律、朴实自然的歌词和独特的演唱方式,展现了陕北人民的淳朴善良、坚毅奋斗的精神风貌,并抒发了对家乡土地的深情厚意。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独特的旋律。

这首歌曲采用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民间音调,具有明快欢快的节奏感,旋律流畅动听。

整首歌曲节奏感十分明显,曲调在高低之间不断转换,旋律跳跃感强烈,使人听起来容易上口,令人愉悦。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歌词朴实自然,充满了对家乡土地的深情厚意。

歌词中唱道:“三十里铺翠柏深,便道安行古晋沉,夜来鼓结月如刀,路随所一千佐能。

”歌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的多种情感,如对家乡的美丽景色的描绘和对家乡人民的祝福。

歌词简单而质朴,生动地描绘出了陕北大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真挚情感。

最重要的是,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唱方式独特且富有感染力。

这首歌曲通常由群众合唱或独唱演唱。

在合唱演唱过程中,通过多人的合唱和对答唱方式,使得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演唱者通常用自然的嗓音唱出,没有过多修饰和技巧,使歌曲更加亲切贴近人们的心灵。

由于这种演唱方式,这首歌曲传唱广泛,深受陕北人民的喜爱。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民歌作品,它融合了陕北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陕北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十里铺》的歌词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

歌词中涉及到了陕北地区的地名、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从而展示了陕北地区的独特文化底蕴。

这些歌词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态度,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地域特色,充分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文化魅力。

《三十里铺》的曲调优美动人。

这首民歌采用了简单易记的旋律,其音调风格极具特色,朴实、真挚、朗朗上口,使得这首歌曲极易为人所接受。

歌曲的旋律抒发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陕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经典之一。

《三十里铺》的演唱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歌手在演唱这首民歌时,往往会用一种深沉、真挚的情感去诠释歌曲,把“三十里铺”的风景、故事与人民的感情生活融为一体,使得歌曲更富有感染力。

演唱时还会加入一些陕北地区的独特音调和特色唱法,使得歌曲更具当地特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增加了聆听者的审美享受。

《三十里铺》的演唱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歌手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往往会邀请观众进行合唱或者应和,形成一种热闹的氛围。

这种互动性不仅拉近了歌手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沟通和交流,也使得这首歌曲更具有现场气氛和感染力,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十里铺》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但是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碎片化,这种传统的陕北民歌逐渐受到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一部分传统的听众。

怎样保护和传承这样的传统民歌,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化工作者和音乐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对这类民歌的保护和传承,进行重新编曲和演绎,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让这样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表现特色与手法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表现特色与手法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表现特色与手法本文针对歌曲《三十里铺》,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艺术表现特色和手法分析。

一、艺术表现特色
1、节奏特色
《三十里铺》以抑扬顿挫的汉民歌节奏,融入民谣民歌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节奏风格。

从节奏上可感受到南北民歌风情上的差异和更加完善的表现特色。

2、旋律特色
从旋律上可以看出,《三十里铺》属于小调的抒情歌曲,它在动听的旋律上采用了抒情性强且节奏欢快的音乐,令人回荡的旋律,传达出温暖、质朴、抒情的风格和气氛。

3、词句特色
从词句上可以看出,此曲采取了写实诗体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抒情特点。

在副歌部分,采用了四字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情绪表达。

二、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
此曲采取了浓烈的对比手法来展现其艺术表现力。

通过精彩的精辟的词句以及富有创意的旋律,将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相对比,从而形成强烈的震撼力和语言艺术性。

2、使用典型烘托手法
此曲还采取了典型的烘托手法,通过不同的语言艺术手法,将陕北民歌传统的风俗传统作为曲调的背景,以及叙述者青春歌唱经历的情节,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深入浓烈。

综上所述,《三十里铺》是一首富有陕北民歌风情的歌曲,以节奏、旋律、词句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采取了对比手法以及典型的烘托手法,勾勒出温暖、质朴的气氛,传达出质朴生活中的深沉情感。

以《三十里铺》为例看信天游的音乐风格

以《三十里铺》为例看信天游的音乐风格

以《三十里铺》为例看信天游的音乐风格56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间往往又有对应的转韵和叠字、衬字作为起承转合。

从曲调来看,《三十里铺》的曲调朗朗上口,流传广泛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曲调的便于记忆和简单易学,通常没有听过的人,只要听过一次两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曲调印象。

仔细聆听能够发现,《三十里铺》在演唱时,每句曲调都尤为悠扬,具有极强的空间张力和表现力,具体呈现为高音较多,在乐句的尾音多会有拖长唱腔,整句的演唱密度不大,具有比较均匀的节拍分布。

想来,这样的演唱方法和乐句构成特色,与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有直接的关系。

黄土高原地貌复杂,沟壑众多,交通不便,人们往往为了节省往返于沟壑两端的时间,通过呼喊来进行交流,这就要求他们用比较高的音调,用比较长的字音,以及比较平均的速度来进行喊话,便于让对方听清自己的表达。

久而久之,这种喊话的形式就成为了当地信天游的典型唱腔,字字句句听起来都悠长远眺,仿佛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似的。

这种音乐的演唱风格能够让演唱者的音色听起来更加嘹亮高亢,传递的情感也更为丰富,体现出满满的黄土高原般质朴、浓烈、纯情的感觉。

从《三十里铺》的歌词和演唱来看,就具备信天游的典型特色,每个乐句都力求舒展、悠扬,在节奏上体现出灵活多变,演唱时演唱者的声音高亢嘹亮,字的尾音拖长,显得句子的过渡舒缓,意味悠长。

从歌词的内容来看,整体讲述的故事线索明确,只用了较短的篇幅,就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听众面前,朴素真挚,不矫揉造作。

在句式上,结构也不复杂,长短乐句交错呈现,在演唱时四度与五度的过渡平缓自由,是突出的信天游唱法。

(二)极强的音乐叙事性对于信天游而言,往往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三十里铺》就是通过较短的歌词来展现了“三哥哥”和“四妹妹”之间的爱情片段,虽然这些片段不能覆盖整个爱情故事的全部细节,但是却足以交待清楚这个爱情故事当中的关键性转折和起因结果,一些研究的学者认为,这是信天游在音乐表达上的二元性,歌词中出现有如讲故事的人一般的陈述,如:“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绥德三十里铺村”。

谈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唱风格

谈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唱风格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16诉相结合的叙述方法,例如“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的自诉部分,“有心拉上两句知心话,又怕人笑话”的倾诉部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歌曲更有角色分化感,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方言的运用在歌曲歌词的语言表达中最为明显的则是方言的运用。

方言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长久演变的成果,它承载着这片土地的人文变迁,是文化的“活化石”。

这点也体现在陕北民歌之中,方言与陕北民歌好比是碗与筷,天生不分家,自然融合,相得益彰。

《三十里铺》中,方言的运用使歌曲整体更加流畅押韵,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陕北的方言中大多都偏强调后鼻音,例如:在歌词发音中,将“我”发音成“nge”,“人”发音为“rng”,“村”发音成“cong”,在演唱中需要将这样的发音和归韵表现出来,表现出陕北人民憨厚、朴实的形象。

除了发音,方言还体现在词语上。

《三十里铺》中“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这里的“闪”是“抛弃”的意思,在这里不仅表达出了“被丢下”的意思,同时还活灵活现的体现出了事发突然,让凤英无法思考无法接受,也表现出了凤英内心的委屈与娇嗔,一个年轻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用简简单单一个词语就描绘出来了;“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hà),四妹子硷畔上灰不塌塌”这里的“坡坡里”、“硷畔”就是陕北人民日常生活的地理场景,分别是“坡”与“院子的边缘”,陕北地区人民住在高处的窑洞上,下面便是“坡”,这里描绘出了四妹子坐在院子门口,望着远方下面坡上的四哥哥思念的场景;“灰不塌塌”一词首先体现了失去了三哥哥的四妹子生活好像毫无色彩,沉闷无趣,其次体现了四妹子的郁闷消沉的心情,就像是三哥哥的离开带走了生活中的所有颜色,四周只剩下无力的灰色,使人心生厌烦;此外还有“不要害急”意为“不要着急”,“神神”意为“神仙”,“拉话”意为“聊天”等等,以及语气助词“嗨呀!”“哩”等。

这些方言语调和词组在歌曲中表现了极强的情感化色彩,充满乡韵与温情,或欢欣、或酸楚、或苦涩,都为陕北民歌增添了地道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浅析《三十里铺》的演唱要领

浅析《三十里铺》的演唱要领

浅析《三十里铺》的演唱要领民歌《三十里铺》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一首典型的信天游。

是根据陕北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

歌中的四妹子名叫凤英,三哥哥名叫邱双喜,他俩真诚相爱,为了保卫家乡,双喜毅然参军上前线,凤英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为他送行。

全曲由四个短句构成,曲中的四、五度大跳突出了信天游的音调特色。

五十年代初由王方亮改编为无伴奏合唱。

一、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总的来说信天游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节奏特点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二)形式特点1.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

2.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象妇女们思念情人的调子多是如此。

3.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了限制,曲调并不固定。

(三)旋律特点双四度跳进。

这种“双四度框架”运用了四度音调的空旷和连续两次跳进而造成的八度间隔,直上直下,空间感很强,这种框架往往在歌曲的一开始就出现,甚至贯穿全曲。

感情抒发十分直畅。

二、《三十里铺》演唱技巧(一)歌词表达当中应当注意的技巧信天游形式简单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规律。

信天游的押韵要求不很严格,押大致相同的韵脚即可,每节的上句与下句押韵,节与节之间的韵脚不要求一致,可以随便换韵。

信天游是以陕北地方语言的语音入韵的,一般以单字落韵。

本曲中,有多处明显的单字落韵。

如:第5句“洗了个手来和白面(mian),三哥哥今天上前线(xian),任务摊在那定边县(xian),三年两年不得见面(mian)。

这段歌词中,所压的共同韵母是—an。

顿数的整齐,押韵的和谐,使得信天游有优美的旋律,强烈的节奏,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以《三十里铺》为例
摘要:陕北民歌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之一,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
的中国民歌中,陕北民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信天游也是陕北民歌中最具特色的
形式之一;它在丰富陕北人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

《三十里铺》是著名的陕北信天游之一,作品产生于上个世纪初,由于作品旋律简单、内容朴实,传唱的过程中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并在陕北地
区广泛流传。

本文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为例,从其创作背景、歌词内容、曲
调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入手,分析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演唱特征,希望能够
通过这次写作更好的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借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陕北民歌;信天游艺术特征;《三十里铺》;传播
1 信天游的产生
1.1 地域因素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沟相连,基本地貌是黄土塬、梁、沟等,陕北的地域
特色使信天游具有苍凉、宏壮、直爽、豪气的特点,而且地貌中的梁、沟、坎等
也频繁的出现在信天游歌词中。

由于陕北山连着山,在山上劳作或者是赶牲灵的
人们,为了排解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会信口编唱歌曲。

由于陕北地域特点,许多
在山上劳作的人,会通过唱歌的形式与对面山上的人来对话,这也是陕北信天游
高亢、嘹亮的音域特色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信天游无论在曲调还是
内容上,都受到了陕北地域风格的影响。

1.2 人文因素
陕北特有的地域以及历史特点,使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特点。

首先,陕
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诗人李季创作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都是以信天游为体裁创作的。

其次,陕北人们的精神文化,使信天游具有陕
北人淳朴、豪爽、直白的性格。

陕北精神文化在信天游曲调与内容上的体现尤为
明显,陕北多彩的文化背景使信天游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使陕北人更好的通
过信天游抒发情感,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

2 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以《三十里铺》为例
2.1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2.1.1曲调特点
信天游一般有两类,一种是我们常听到的山歌类信天游,这种类型的信天游
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在演唱中能够带个人很强的空间感,而且从内容与演唱形
式上更好的表现出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与生活习性。

这类信天游歌曲有《赶牲灵》、《兰花花》、《三十里铺》等等。

另一类是不常见的小调类信天游,其曲
调委婉、旋律跨度不大,节拍结构整齐,主要是表现一些委婉、哀思的音乐内容,如《媳妇受折磨》[1]。

信天游曲调在创作过程中,采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最
典型的音调应用为以四度音调为特色的“五度三音列”,这种音调的运用,使歌曲
曲调蕴含丰富的陕北民歌韵味。

2.1.2内容特点
信天游能够流传至今,除了其曲调与内容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缓解枯燥单一的
生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信天游能够非常好的抒发演唱者的内心情感。

信天游曲子的情感特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陕北人们豪放性格的歌曲,体现劳动场景,更多的是反映劳动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反映底层社会人们生活
艰辛等,如《赶牲灵》。

另一方面是反映妇女思念情人或者反映其内心愁苦情感
的信天游曲目,曲风缠绵委婉、更多的是展现细腻的情感内容,如《媳妇受折磨》。

2.1.3演唱方法
信天游的演唱以平腔为主,偶尔会用假音,演唱音色粗犷豪放[3]。

陕北信天
游内容与节奏的配合凸显出了陕北民歌的艺术性,因此,在演唱中,要注意叠字、衬字的正确演唱方法,强化歌曲民族风格特点。

除了平腔唱法之外,信天游还有
一种高腔唱法,这种唱法在演唱时大多使用假声,多用于曲调音域宽广、音符跨
度大、节奏自由的信天游歌曲中。

这种演唱方法自由舒展,一般的曲调与音乐旋
律不固定,可以根据演唱者即兴发挥,是陕北人们调节业余枯燥生活中的一种演
唱方式。

2.2《三十里铺》的创作背景
2.2.1起源
《三十里铺》是根据国内第二次战争时期,陕西绥德三十里铺发生的真实故事改
编的。

歌曲内容中女主人公凤英(四妹妹)与男主人公双喜(三哥哥)两人自由
恋爱,但是在当时社会中自由恋爱是不被社会允许的,两人只能偷偷的相爱。


双喜参军入伍之时,凤英与双喜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景被地主家长工看到,创作了
这首流传至今的信天游歌曲。

2.2.2歌词
《三十里铺》的歌词共有六段,通过歌词内容交代人物背景与情感,将四妹妹与
三哥哥的爱情故事产生、发展完整的讲述出来。

歌词朴实无华,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细腻的情感。

前三段歌词内容是对歌曲人物的介绍,例如“家住在三十里铺村”、“四妹妹爱见那三哥哥”、“三哥哥今年今年一十九”等,详细的介绍了四妹妹
与三哥哥的恋爱背景与人物关系。

从第四段与第五段歌词内容中可以看出,热恋
中情人难舍难分的心情[5]。

但是凤英作为新时代思想进步、敢于斗争的农村好姑娘,虽然对恋人依依不舍,还是为其准备参军的东西。

第六段歌词内容从参军激
动场景转换为依依惜别的场景,歌词将两人告别,却不能说话的忧伤心情。

2.2.3曲调
这首《三十里铺》民歌是典型的四乐句单乐段曲式结构,整首作品的音乐旋律
舒展、开阔,具有典型的信天游民歌特点。

全曲第一句与第二句在旋律上完全相同,第三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对后半句进行了变化,第四各乐句进行了完全的变化,结束音落在主音do上,符合信天游上下两个乐句的特征[6]。

《三十里铺》
这首作品的曲调与旋律虽然简单,但是在演唱中正是这种简洁的曲调为音乐的叙
事性提供了辅助,让人听了仿佛是一个人在娓娓道来一个爱情故事,又仿佛是演
唱者在自言自语,更加增添了音乐的艺术性。

3 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
信天游,曾经是我国汉族民歌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2008年陕北民
歌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在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风逐渐占据了音乐的主导地位,大部分年轻人也处于跟风热潮;陕北民歌在民众的影响力也逐渐降低。

因此,政府与社会应该联合在一起,通过培养人才、搭建平台等方式将信天游传播的更远。

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还要依赖年轻一代人,让年轻人喜欢上信天游[7]。

教育
部门可以在音乐学院中开设民族音乐专业,同时,搭建交流平台,让信天游歌唱
者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并且与流行音乐人等合作,把陕北信天游揉进当代的流行
音乐创作中,让我们歌曲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使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获得更大
的平台。

4 结论
信天游是流布于陕北大地,蕴含丰富的历史意义,它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陕北这片土地,而无论是从信天游的体裁、内容、歌词、曲调结构中,无一不体现着这一伟大的真理。

《三十里铺》这首信天游作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创作背景与演唱特点都集中体现了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通过本文的写作还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信天游无论是对于过去陕北人民缓解乡愁的方式,还是对于当今社会人们感受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韵味来讲,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作为音乐的学习者,保护与传承这种民歌形式与演唱内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王瑜君.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17(20):63-64.
[2]张冉冉.通过对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调式分析论述混合调式[J].音乐时
空,2016(01):42-43.
[3]白宁.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经典演唱的审美审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01):110-115.
[4]张文丽.浅谈《三十里铺》的演唱要领[J].才智,2014(34):327.
[5]周琰.陕北民歌的艺术的特征探析[J].黄河之声,2012(06):78-79.
[6]强东红,陈春莉.简论民歌的保护与发展——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变为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12(02):312-320.
[7]王玉.王方亮三部陕北民歌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J].才智,2008(13):214-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