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正色责之/征于色,发于声B.每来见过案上纸/拍案而起C.虽谑弄皆有义味/虽我之死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困于心,衡于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百僚竞逐/成王之业/扶摇而上/君臣相望/辞严而色暇/鬼神宾服/摇头而叹/服不言而信/(《左传》)1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太宗在《治国安民》中的言论,哪些是解说太宗言论的注释?(2分)A。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B。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C。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D。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12、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太宗在《治国安民》中的言论,哪些是解说太宗言论的注释?(2分)A。
“入则无法家拂士,百僚竞逐,成王之业。
”B。
“扶摇而上,君臣相望,辞严而色暇,鬼神宾服,摇头而叹,服不言而信。
”C。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D。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13、根据太宗的言论,下列哪些是他认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2分)A。
力戒奢靡,勤俭治国。
B。
多征伐,扩大疆土。
C。
以暴制暴,强力统治。
D。
尊重民意,依法治理。
14、根据舜的经历,下列哪些是他的人生信条?(2分)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C。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 人恒过,然后能改。
→ 恒:常常,过:犯错误。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士:指不合时宜的人。
3) 征求无已。
→ 无已:没有止境。
4) 百姓不堪。
→ 不堪:难以承受。
12.翻译: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因此,要激发自己的热情,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有根基稳固,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1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杞人忧天》原文翻译及比较阅读(含解析)

《杞人忧天》原文翻译及比较阅读(含解析)杞人忧天XXX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XXX,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XXX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XXX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XXX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靠。
又有XXX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
XXX:开导。
若:你。
XXX: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举动。
行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ù)不妥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XXX: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课外古文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庄宗喜欢打猎。
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
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
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
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2016年8月24日——丙申年七月二十二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2016年8月24日——丙申年七月二十二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宋)司马光,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时刻考虑到危险降临。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居安思危。
拼音:jūānsīwēi。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义: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基本资料【词目】:居安思危。
【拼音】:jūānsīwēi。
【释义】:居:处于,处在。
思:想,考虑。
危:不安全。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出处】:1.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3.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4.梁·沈约《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干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虑,不可不惧。
”5.明·无名氏《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6.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7.《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居安思危——大自然真实写照相关辨析【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处安思危,居安虑危,未雨绸缪。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成语正音】居,不能读作“jù”。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
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
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读书过陆澄/人恒过C.单于以与苏武/未复有与其奇者D.并夺物将去/委而去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 ②杂然相许________ ③惧其不已也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务艰巨,为下文愚公移山等情节做铺垫。
B.文中穿插京城氏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标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D.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慎终》原文及译文解析

《论慎终》原文及译文解析论慎终(节选)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
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
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
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
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
”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今陛下明,所以致治。
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
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
汉高祖,泗上一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
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
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
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
”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
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
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
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
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4.对于加点字下列各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化:感化,打动B.何以知之知:得出结论C.朕端拱无为端拱:继承帝业D.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观:阅读5.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202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孟子二章

202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一、重点实词1. 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2.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惑乱,迷惑,句中意:________(2)贫贱不能移.原意:改变,动摇,句中意:________(3)威武不能屈.原意:屈服,句中意:________3. 其他重点实词(1)张仪岂.[F]不诚.大丈夫哉岂:____________诚:____________(2)是焉得.[F]为大丈夫乎得:___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4)父命.之命:____________(5)戒.之曰戒:____________(6)往.[F]之女家往:____________(7)必敬必戒.戒:____________(8)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__ (9)以顺.[F]为正.者顺: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10)妾妇之道.[F]也道:____________(1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_______居:____________(12)行天下之大道.道:____________(13)得.[F]志得:____________(14)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15)独行.其道.行: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二、重点虚词1. 之⎩⎪⎨⎪⎧①丈夫之.冠也 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 ⑤与民由之. ⑥此之.谓大丈夫 ⑦往之.女家2. 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3. 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4. 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019云南曲靖)4. 得志,与民由之。
部编新教材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一)〖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
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________(课文名称)也出自这部书。
(2)翻译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谳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太宗忧国文言文的翻译上谓侍臣曰

太宗忧国文言文的翻译上谓侍臣曰1. 文言文上谓侍臣翻译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全文翻译:四月己未日,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常常思考养育百姓的道理,却始终没有得到要点。
你为我陈诉一下你的意见吧。
”来济回答说:“以前齐桓公外出巡游,看到一位饥寒交迫的老人,就命令人赐给他食物,老人说:‘希望赐给全国的饥饿的人啊!’齐桓公又命人赐给他衣服,老人又说:‘希望赐给全国的寒冷的人啊!’齐桓公就说:‘我的仓库(丰足)足够周济全国饥寒的百姓!’老人说:‘您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国内百姓就都会有食物吃;不妨害蚕虫的养殖,那么百姓就都有衣服穿了!’所以君主养育百姓,就在于减少他们的征伐徭役。
如今崤山以东服役的壮丁,岁别数万(这句话我没有理解,不会翻译),劳役他们,那么人会非常劳苦,取庸则人大费(这句话我没有理解,不会翻译)。
我希望陛下您能够考虑公家所必需的(徭役)之外,其余的(徭役)全部都免除吧!”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2. 资治通鉴翻译“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城孰难”原文: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 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翻译: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
《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原文及译文

《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卷十·论慎终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
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
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
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
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
”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今陛下明,所以致治。
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
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
汉高祖,泗上一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
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
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
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
”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
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
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
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
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诚以为贤。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3)病虽愈()(4〉四夷俱服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11. (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4分。
每题1分。
1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所以” “动” “忍” “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一、寓言四则◆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积累(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中国战国末期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代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
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课文词语积累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 )呼吸,终日..( ),奈何..( )在天中行止( )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文言文 翻译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文言文翻译“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的翻译是: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古文《居安思危》,原文如下: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转,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
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扩展资料:一、相关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
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
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翻译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意思是:“臣不因为国内外治理得好而高兴,只因为陛下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能保持警醒,思忖国家的危亡而高兴”。
出处
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句是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原文节选: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