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赏米芾的《清和帖》

合集下载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米芾《陈揽帖》(昨日帖)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米芾《烝徒帖》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

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

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

不妄、不妄。

芾皇恐。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米芾《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又称《业镜帖》)米芾《德忱帖》米芾《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米芾《贺铸帖》(翰牍九帖之五)米芾《惠柑帖》翰牍九帖之八米芾《戏成诗帖》(翰牍九帖之九)米芾《真酥帖》内容提要: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米芾,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一、米芾《淡墨诗帖》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淡墨诗帖》赏析: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

单从此帖的“淡”、“秋”、“远”、“天”、“霞”、“故”、“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临写此贴,特别要重视“墨”、“秋”、“尽”、“天”、“添”、“年”等字的神情气韵,以及通篇章法上的轻重缓急。

二、米芾《苕溪诗卷》欣赏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苕溪诗卷》赏析:《苕溪诗卷》写于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

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

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

如通过临写此贴,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彦和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求实斋2015-04-03 10:21:27阅读(3373) 评论(0)分享到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释文: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

在他笔下,意趣、情绪为首要表现对象,不会规规矩矩坐在字格里,表现形式上,体势骏迈,奇崛跌宕,险峻如嶙峋怪异之山峰,论笔势之险,几乎前无来者。

若论体势骏迈,北宋四家中首推米芾。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而如此妙境,尤在米芾手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

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释文: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首。

窦先生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暂给一视其背。

即定交也。

少顷。

勿复言。

芾顿首。

彦和国士。

本欲来日送。

月明。

遂今夕送耳。

《逃暑帖》纵30.9厘米,横40.6厘米释文:芾顿首再启。

芾逃暑山,幸兹安适。

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

谚以贵□所同者热耳。

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

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

秋可去此,遂吐车茵。

芾顿首再启。

《值雨帖》纵25.6厘米,横38.6厘米释文: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米芾手札精品选集

米芾手札精品选集

米芾手札精品选集《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

释文: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

伯充台坐。

今日最新日志查看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ARTCNZ]《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释文: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首。

窦先生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

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暂给一视其背。

即定交也。

少顷。

勿复言。

芾顿首。

彦和国士。

本欲来日送。

月明。

遂今夕送耳。

《逃暑帖》纵30.9厘米横40.6厘米。

释文:芾顿首再启。

芾逃暑山,幸兹安适。

人生幻法,中□ 为虐而热而恼。

谚以贵□ 所同者热耳。

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

经暑衾□ 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

秋可去此,遂吐车茵。

芾顿首再启。

《值雨帖》纵25.6厘米,横38.6厘米。

释文: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首。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竹前槐后帖》纵29.5厘米横31.5厘米。

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箧中帖》纵28.4厘米,横39.5厘米。

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氏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一见。

便惊云。

自李归黄氏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山明日归也。

更乞一言。

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盛制帖》纵27.4厘米,横32.4厘米。

释文:盛制珍藏,荣感。

多景楼诗意

多景楼诗意
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
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
伯充台坐。
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纵28.3厘米 横3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启。久违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趋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爱。米一斛,将微
意,轻鲜悚仄。馀惟
加爱、加爱。芾顿首。
窦先生侍右。
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米芾《新恩帖》 纸本 行书 纵33.3厘米 横4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顿首再拜,
新恩吏部侍郎台坐。春和,
恭惟
神明相佑,
台候起居万福。芾即日蒙
恩。
大贤还
朝,以开太平,喜乃在己。芾
薄留泗滨,烝然来思,岂
此为恨也。蒙
故旧不遗,枉书感愧感愧。监
□□中岳祠米芾顿首上,
乐兄同官阁下。
米芾《粮院帖》(又称《历子帖》) 纸本 行书 纵25.6厘米 横37.2厘米
释文:
芾再启。历子倅车
送去,粮院欲推过他
人,不任其责。傥粮院知
于法无碍,即自勘,使句
院自驳,驳处即求直
昨风起西 “嘉庆御覧之寳”
北、万艘皆 “晋府书画之印”
乘便。今
风转而 “宣统御覧之寳”
东、我舟 (第2纸)
十五縴。
力乏更
雇夫、百
金尚嫌贱。
舡工怒鬭、 (第3纸)
语、夫坐视
而怨。添
槹亦复
车、
黄胶生口 (第4纸)
咽。河泥
若祐夫、
奉寄。
希声吾英友。芾上。

米芾书法全集欣赏赶紧收藏

米芾书法全集欣赏赶紧收藏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而如此妙境,则在米芾手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释文: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

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释文: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首。

窦先生侍右。

《值雨帖》纵25.6厘米,横38.6厘米释文: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首。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竹前槐后帖》纵29.5厘米,横31.5厘米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箧中帖》纵28.4厘米,横39.5厘米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氏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一见。

便惊云。

自李归黄氏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山明日归也。

更乞一言。

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盛制帖》纵27.4厘米,横32.4厘米释文:盛制珍藏,荣感。

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

寒光之作,固所愿也。

米芾代表作欣赏

米芾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米芾书法鉴赏(上卷)

米芾书法鉴赏(上卷)

米芾书法鉴賞(上卷)宋米芾《跋殷令名碑帖》行书<此帖线条优美、笔法精巧,在秀丽、清雅中有一种律动性。

给人以十分儒雅可爱的感觉。

>宋米芾《拜中岳命诗帖》行书<素笺纸本,纵29.3cm横101.8cm。

此作是米芾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

卷首署“拜中岳命作”五字,卷前引首为清高宗弘历(乾隆)题“南宫逸翰”四大字,卷后有元代倪瓒跋。

此帖行笔已向外拓,字形宽绰,散朗多姿,取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

章法疏落,行距较宽,但笔法穷极精密,转换多姿,有放纵倾侧之态。

他的悬手书是自幼写壁练就的,所以才能如此颐指气使,纵横如意。

此时米芾的书法已完全成熟,笔法清劲,结构稍见谲宕,较之其晚年的纵逸丰肥,尤显刻意,是米芾的精进之作。

>宋米芾《伯充帖》行草书<纸本。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宋米芾《捕蝗帖》行书<此帖风格与米芾一般书作有些不同。

该作笔画较为粗犷恣肆,形成险中有稳、拙中见巧的重要特色。

>宋米芾《草书四帖》草书<是米芾草书佳作之一。

米芾平生属意于行书,于草书并非专攻,但他对草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草书应师法晋人。

所以米芾所作的草书尽是上追晋人遗规,字字独立,取法古淡沉着,不以缠绕为能事,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中属于上乘之作。

《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目穷合帖》合装而成,故称《草书四帖》,又可称《草书五帖》。

学米芾加微信shufayi01咨询>宋米芾《道林诗帖》行书<纸本。

纵30.l厘米,横4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

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遒劲,结态造势宽展肥美,为米氏之精品。

【全】米芾行书书法鉴赏

【全】米芾行书书法鉴赏

【全】米芾行书书法鉴赏宋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

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

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

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

《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

《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

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带译文版

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带译文版

北宋书法家⽶芾的墨迹,带译⽂版⽶芾《盛制帖》,⾏草书墨迹,纵27.4厘⽶,横32.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约元丰五年(1082年)。

释⽂:盛制珍藏,荣感。

⽇⼣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

寒光之作,固所愿也。

⼀两⽇⾯纳次。

黻顿⾸。

天启亲。

《叔晦帖》,⽶芾书。

纸本,纵24.5厘⽶,横29.6厘⽶。

现藏⽇本东京国⽴博物馆。

释⽂: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故以秘玩赠之,题以⽰两姓之⼦孙异⽇相值者。

襄阳⽶芾、元章记。

叔晦之⼦:道奴、德奴、庆奴。

仆之⼦:鳌⼉、洞阳、三雄。

⽶芾《伯充帖》,⼜称《致伯充尺牍》、《伯⽼台坐帖》、《眼⽬帖》,⾏草书。

纸本。

纵27.8厘⽶,横39.8厘⽶。

信札⼀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五⽇。

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释⽂:⼗⼀⽉廿五⽇。

芾顿⾸启。

辱教。

天下第⼀者。

恐失了眼⽬。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

同官⾏。

奉数字。

草草。

芾顿⾸伯充台坐。

⽶芾《箧中帖》,⼜称《致景⽂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

⾏草书。

纸本。

信札⼀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

纵28.4厘⽶,横39.5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南宫天机笔妙(鲜于枢书)芾箧(qie)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见。

便惊云。

⾃李归黄⽒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明⽇归也。

更乞⼀⾔。

芾顿⾸再拜。

景⽂隰公阁下。

⽶芾《三吴帖》,⾏书。

纸本。

信札及五⾔古诗各⼀。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横63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欲吞海⽔。

开⼝论世事。

借箸对天⼦。

瑞节⾼如松。

—岁⼏繁使。

秋⽔浮湘⽉。

罇酒屡觏⽌。

⾔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张季明帖》,⽶芾书。

纸本,纵26.0厘⽶,横34.5厘⽶。

现藏⽇本东京国⽴博物馆。

米芾《清和帖》

米芾《清和帖》

文/侯吉谅米芾《清和帖》,行书。

纸本。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五月。

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就艺术类型而言,书法是世界美术中中国独具的纯粹由线条、线条架构、单色所构成的视觉艺术。

书法艺术之审美,历代一般都以“模拟法”为主,以自然景物模拟书法之线条表现,如经典作品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即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千百年来,书法艺术随时演进、名家辈出,但书法艺术之审美论述,大抵不出《书谱》之模拟说法。

书法以字体之点画、结构和整体气韵形成风格。

点画平整细致、字体结构瘦长、气韵秀美者,则风格自属细腻;点画粗放豪迈、字体结构四方、气韵奔腾者,视觉上必感雄壮。

而点、画、结构、气韵,均来自写者之书写特性,并在视觉美学上有“统一协调”的基本要求。

篆隶行草楷之所以形成特定书体,并成为一个时代的书法特色,即在于各自的风格有其美学元素上的统一。

基本点画风格不一,自然难以融合。

据传闻,历代只有颜真卿《裴将军诗》以篆书运笔入行草,而形成雄浑的风格。

后世历代均有书法家尝试融合篆隶行草楷,均未成功的原因是,未能有机融合五种书体之基本美学元素。

颜真卿的行书楷书起笔多用藏锋,与篆书起笔笔法一致,《裴将军诗》因而能有效融合篆书古朴浑厚的美感,在魏晋贵族名家流利潇洒的行草风格外,自成美学元素统一的美感。

就书写技术而言,笔力雄浑必须符合“逆锋起笔、运笔保持中锋、速度快慢有致、结构宽广”四个基本原则。

逆锋起笔是篆、隶、楷三种书体的特殊起笔方法,藏锋具有内敛笔划的效果,能使字体的笔划不至于过于尖锐,但藏锋最主要的功能其实是在实现“中锋运笔”。

中锋,指毛笔笔毛最中间、最长的笔锋与位置,中锋运笔,可以使笔和纸张接触时,毛笔最外缘的力道(即形成笔划的上下或左右边线)维持相同的强度。

米芾: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米芾: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米芾: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苏太简参政帖》纸本19.6×6.8cm 上海博物馆藏此帖与《苕溪诗帖》等俱为其中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品。

韵高气古出钟王韵高气古出钟王,半作仙姿半作狂。

无边风神通四面,蝇头险劲压苏黄。

这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林岫女士对米芾的诗赞。

一个“出”字,即道出了米芾艺术的源流与成就(就我看来,“出”字在这里有两解,一解为“出于”,一解为“出其右”)。

以狂放著称的米芾,绝不是那种“无知者无畏”似的轻狂,而是一种深谙传统而又敢于超越前人的真性情的表达。

米芾在晚年所作的《自叙》对自己学书经历是这样描述的: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

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

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

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

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

篆便爱《咀楚》、《石鼓文》。

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由此可见,米芾书法艺术成就的取得,是与其向古人广泛学习和自己刻苦修炼密不可分的。

专攻米芾书艺研究的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在《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中称:“米芾对古人技法的深刻理解,得之于持之以恒的揣摩临习。

古来没有任何一个书家,可与元章的精勤相敌。

”其子米友仁在米老的一件书跋中也曾写道:“先臣芾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

三希堂法第四册全译4

三希堂法第四册全译4

《三希堂法帖》第四卷部分行草书摘释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花气诗》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头上水船。

F花氣薰人欲破禪。

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

赏析: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释文:松风阁。

依山筑阁见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

斧斤所赦令参天。

风鸣媧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

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

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復潺湲。

山川光暉為我妍。

野僧。

早。

旱饥不能饘。

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

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臺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

舟载诸友长周旋。

F松風閣。

依山築閣見平川。

夜闌箕斗插屋椽。

我來名之意適然。

老松魁梧數百年。

斧斤所赦令參天。

風鳴媧皇五十弦。

洗耳不須菩薩泉。

嘉二三子甚好賢。

力貧買酒醉此筵。

夜雨鳴廊到曉懸。

相看不歸臥僧氈。

泉枯石燥復潺湲。

山川光暉為我妍。

野僧。

早。

旱饑不能饘。

曉見寒溪有炊煙。

東坡道人已沉泉。

張侯何時到眼前。

釣臺驚濤可晝眠。

怡亭看篆蛟龍纏。

安得此身脫拘攣。

舟載諸友長周旋。

赏析:《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米芾烝徒帖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

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

米芾清和帖译文和释文

米芾清和帖译文和释文
您瞧,这么一翻译,是不是就跟咱平时聊天似的,好懂多啦。这《米芾清和帖》那可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作品呀。这米芾的字那叫一个厉害,这帖上的字也是相当精彩。咱这译文就是尽量让大家都能明白他说了啥,感受感受这大书法家的生活气息。哈哈,希望咱这译文能让您满意,让您觉得有趣又好懂,就像咱平时唠嗑一样和释文
嘿,咱来说说这《米芾清和帖》的译文哈。这帖原文是:“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那咱就开始白话翻译啦。米芾我呀跟您说:好久没见了啊,我可老想您了。夏天这季节呀,清清爽爽、和和气气的,您日常生活咋样啊?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被召过来,还不能久待这儿呢。您可一定得好好爱惜自己呀。我给您送上一斛米,就是表示那么点儿小意思,您可别嫌弃啊,我心里还怪紧张的呢。其他的就没啥了,就是希望您多多爱惜自己、多多爱惜自己哈。米芾我在这给您磕头啦。窦先生在您旁边伺候着呢。

清和帖译文和释文

清和帖译文和释文

清和帖译文和释文《清和帖》(大观帖)王羲之书《清和帖》,草书四十字。

《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均收刻此帖。

《宣和书谱》王羲之草书帖目著录《清和帖》有四本,又有《清和》等帖的记载。

“清和”一词羲之尺牍中多见,故难以确认此帖是否为《宣和书谱》所载之本。

此帖释文曰:“适耆十五日问,清和为慰。

复得南后问不?想二庾速至,云始兴奴屯结,令人邑邑。

想无所至耳。

还具示问。

”因为此帖文字有不甚清晰处,故这一释文是有相当多的争议的:“适耆”,或释作“适知”“适始”“适吾”;“二庾”,或释作“二康”“二庚”;“速至”或释作“速王”“速主”;“云始”或释作“之始”;“令人”或释作“今人”;“屯结”或释作“长就”;等等。

情况之复杂,在王羲之的法帖中是罕见的。

学者们争来争去,也只是盲人摸象一般各逞己见。

因为既然文字不能通解,那么对此类模糊的草书释读只能夹杂着相当程度的推测。

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卷六甚至据此评判曰:“右军草书无不中规合矩,此帖字多荒率,格亦不遒,当是伪书。

米老目为真,殆过。

”“大段此帖摹拓多误。

”古人的考释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姚鼐,上文引用的就是《惜抱轩全集》卷二的释文。

姚鼐并考订曰:“王耆之,今《晋书·王廙传》内不载其名,《世说新语》注云,耆之字修载,荆州刺史廙子,仕中书郎、鄱阳太守。

此帖正在其鄱阳时,右军盖与其兄胡之等书,故首举其名也。

鄱阳在金陵之南,故云得南后问不?又地与永兴相近,故忧其地有屯结。

吾得拓本,奇字颇明,而从来释者多误。

此帖字殊妙,而虚舟讥为荒率,皆不可解也。

”姚鼐释第二字为“耆”,在写法上也最能接近,史料上也勉强说得通。

帖中的“二庾”,则或指庾亮、庾冰兄弟。

程穆衡《淳化阁帖考释》云:“二庾,庾亮、庾冰也。

始兴,王导所封爵也。

史载亮尝欲举兵入除,王导以郗鉴不同而止,及并继导,颇任威刑,此必欲致导奴于法,故云然。

”这里暂不作史学上的严密考证和探索,仅就字面意思,结合姚鼐等人的考释,此帖大意应是:恰好收到王耆之十五日的来信,彼处清静和平,甚为宽慰。

米芾获研帖释文

米芾获研帖释文

米芾获研帖释文
米芾《获研帖》,又名《清和帖》,为行书八言行书信札,全帖用笔清润,笔力沉着,点画爽健,墨色清雅,呈现出高旷的志趣和潇洒的笔姿。

以下是《获研帖》的释文:
“芾顿首。

前日获奉记诲。

早承书云。

研已遣人送纳。

前未及致谢。

此物自荷厚意。

岂胜感戢。

然所不欲于人者。

亦不加于人。

况此物出君所赐。

情出所厚。

又复几于得之。

但愧不早识英惠耳。

同列皆至。

独不拜识。

因以奉谢。

谨启。

芾顿首。

知郡朝议贤友兄。

八月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米芾名帖赏析

米芾名帖赏析

米芾名帖赏析米芾《提刑殿院帖》又称《衰老帖》存疑行书纵34.5厘米横4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启。

衰老人所弃,蒙□节,翌日欲拜谢,虑大君子讶其情文,钦向钦向!晴和,起居何如?想□检已了。

来日欲屈华节,同彦勉家庖早饭,不审肯顾否?谨具启,不备。

芾顿首再拜。

提刑殿院节下。

【藝術賞析】1. 米書的藝術風格,董其昌曾用一個字來概括─「勢」。

在《衰老帖》中留給我們的印象是沉著而不滯,嫻熟而不俗,險絕而不怪。

2. 用筆方面,起承轉合,頓挫分明,或如「頓首」二字帶而不連,或如「居何」二字連而又帶,或蓄勢起草如「芾」、「啟」等字,或露鋒承勢如「老」、「人」等字,都極富變化,在線條上透露出一種音樂的節奏感,或如「所」字細若垂柳,圓潤遒勁,或如「文」字,粗若巨鯨,豐腴厚實。

3. 佈局方面,他倚斜正側,順乎自然,佐以側鋒,以求跌宕之勢,所以整幅書法超邁飛動,觀後令人意氣橫出。

除此外,隱隱可看到王獻之的那種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的影子,當然米芾畢竟做到了遺貌取神,獨樹一幟。

因此他不是只步趨王獻之而已。

4. 黃山谷曾批評米芾書法,而祝允明則認為米書有「狂狠」之習,但這幅《衰老帖》卻能力矯此弊,實為米書中的上品。

米芾為人「風神蕭散、言辭清暢,為文奇險,不蹈前人軌轍」,同時又「恃才傲物,不拘繩檢」,這些對於塑造他的藝術個性都不無影響。

《竹前槐后诗帖》,行书。

纸本。

纵29.5厘米,横31.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信札及七绝诗各一,于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

【释文】芾非才当剧。

咫尺音敬缺然。

比想庆侍。

为道增胜。

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环]繁。

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

人和端使一身闲。

【藝術賞析】1. 米芾四十一歲改字以後的簽名形態基本上可納為二類。

一類橫畫較長,往往露鋒,表現出飄逸之致,因其長故與草頭末筆一點筆勢的映帶關係不甚明顯;另一類橫畫較短,有時上接草頭末筆。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三吴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米,横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

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

—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

言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

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

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

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

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

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吾友帖【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

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

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

《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苏太简参政帖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

芾记。

叔晦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米芾手札精品集(附释文)

米芾手札精品集(附释文)
2 / 19
《清和帖》 纵 28.3 厘米 横 38.5 厘米。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趋 召,不得久留, 伏惟 珍爱。米一斛,将微 意,轻鲜悚仄。馀惟 加爱、加爱。芾顿首。 窦 先生侍右。
3 / 19
《彦和帖》 纵 30.1 厘米,横 42.6 厘米。 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 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 遂今夕送耳。
6 / 19
《竹前槐后帖》 纵 29.5 厘米 横 31.5 厘米。 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 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7 / 19
《箧中帖》 纵 28.4 厘米,横 39.5 厘米。 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 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11 / 19
《丹阳帖》 纵 23.5 厘米,横 22.8 厘米。 释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 先。芾顿首。
12 / 19
《惠柑帖》 纵 22.7 厘米,横 33.2 厘米。 释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长茂者适用水煮 起,甜甚。幸便试之。余卜面谢,不具。芾顿首。司谏台坐。
《戏成诗帖》 纵 23.9 厘米,横 34.6 厘米。 释文:戏成呈司谏台坐,芾。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 在半天落。石鲸吐水出湔—里,赤目雾起阴纷薄。我曾 坐石浸足眠,时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效我病欲死,—夜转筋着艾燃。关漼。 如今病渴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坐石浸 足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 , 不 当 问 工 拙 。 意 足 我 自足 , “伏 惟 珍 爱 , 米 一 斛 ,将 微 意 , 进 入 对 魏 晋 书 法 的 学 习 。据 说 他
放 笔 一 戏 空 ” 。 不 过 , 他 虽 然 崇 轻 渺 (xi a 13同 鲜 ) 悚 仄 ” , 是 学 了 中秋 帖 等 魏 晋 名 帖 ,所
一 篇 八 行 行 书 , “启 、 久违 、倾 中 ,更 可见这 种 “刷 字 ”带 来的 灵 比 ,字 的 造 型“轻 渺” “窦 先 ” 动和迅 疾 的视 觉 感受 。而此 篇 相较 帖 平 添 了 几 分 俊 迈 之 气 。 苏轼 赞
这 儿 个 字 加 重 了线 条 的 厚 度 , 使 年 轻 时 所 写 作 品 更 为 沉 着 痛 快 , 扬 米 字 : “迈 往 凌 云 之 气 ,清 雄
第 五 行 “珍 爱 、 米 一 斛 、将 微 ” 用 笔温 润 含 蓄 ,笔 意仍 见险 绝和 欹 绝 世 之 文 ,超 妙 入 神 之 字 。 ” 王
其 一 生 创 作 无 数 ,在 书 法 上 主 张 天 问 候 友 人 生 活 起 居 如 何 ; “衰 “悚 ” “久 ” “违 ” 等 字 的 字
“真 率 ” , 批 评 唐 楷 “一 笔 书 年 趋 召 ,不 得 久 留 ” , 指 自 己 虽 形 、结 构 的 安 排 ,也 可 见欧 阳 询
和 同 时 期 的 大 部 分 书 家 一 样 ,先
是 创 作 力 极 强 的 艺 术 家 ,其 个 性
这 幅 手 札 是 米 芾 写 给 自 己好 从 唐 楷 人 手 ,后 转 入 对 魏 晋 的 研
怪 异 、 举 止 癫 狂 。 关 于 他 的 艺 友 的 一 封 辞 别 信 。信 里 表 达 了对 习 。 就 艺 术 风 格 而 言 , 他 的 这
米 芾 对 自 己 的 书 信 书 写 极 为 严
鹿 门 居 士 等 ,有 “米 襄 阳 ” “米
米 芾 的 书 学 思 想 在 其 书 作 谨 ,他 曾 说 “余 写 海 岱 诗 ,
南 宫 ” 之 称 ,北 宋 书 坛 的 重 要 代 中 得 到 了 极 力 的 显 现 。 例 如 这 幅 三 四 次 写 , 间有 一 两 字 好 ,信 书
尚 意 趣 ,但 在 审 美 趣 味 上 还 是 偏 希 望 友 人 能 珍 爱 身体 ,随 信 赠 米 以 王 献 之 的纵 逸 也 时 常 在 其 书 作
向 魏 晋 传 统 , 称 自 己 的 创 作 为 一 斛 , 聊 表 心 意 , 不 必 惶 恐 ; 中 显现 。
“集 古 字 ” 。 他 在 传 统 上 下 了 极 “余 惟 加 爱 加 爱 ” , 唯 独 希 望
表 书 家 。 与 苏 轼 、 黄 庭 坚 、 蔡 襄 清 和 帖 , 亦 称 ((致 窦 先 生 亦 一 难 事 ” (明 范 明 泰 ((米 襄 阳
并 称 “宋 四 家 ” ,著 有 宝 章 待 尺 牍 , 写 于 北 宋 徽 宗 崇 宁 二 外 记 ) ,可 见 其 严 谨 的 学 书 态


r ’
l _一

清 和 起 居 何 如
赏米 芾 的 《清和 帖》
口罗 婷
米 芾 (1 05 1一 ll 0 8) , 字 上 融 入 自 己的 新 意 , 从 而 形 成 了 生 侍 右 ” , 应 为 米 芾 的 自 谦 。
元 章 , 号 襄 阳 漫 士 、海 岳 外 史 、 独 特 的 风 格 。
米 芾 除 了 个 性 怪 异 , 最 受 保 重 。 信 中 “夏 序 清 和 ,起 居 何 等 字 中 仍 见 颜 真 卿 的 影 子 , 尤
世 人 瞩 目的 还 是 他 的 书 画 作 品 。 如 ” 点 明 了 季 节 和 气 候 ,借 由夏 其 是 “侍 ” 字 蟹 爪 钩 的 写 法 ,
术 故 事 广 为 流 传 , 如 “遇 石 称 友 人 窦 先 生 的 敬 仰 和 自己 要 赴 任 篇 书 作 平 淡 中 见 险 势 、 含 蓄 里
兄 ” “装 癫 索 砚 ”等 。
不 能 久 留 的 遗 憾 , 希 望 对 方 多 多 寓 变 化 。 “侍 ” “清 ” “安 ”
访 录 书 史 ((画 史 ((砚 年 (1 l o 3年 ) 五 月 (时 米 芾 5 3 度 。
史 海 岳 题 跋 等 。 与 苏 轼 、 岁 ) ,是 米 芾 众 多 书 作 中 的 精 品
关 于 对 书 法 的 研 习 , 米 芾
黄 庭 坚 、 蔡 襄 相 比 , 米 芾 可 以 说 之一 。
品 写 得 潇 洒 超 逸 , 不 激 不 厉 ,用
就 最 高 。 黄 伯思 评 其 书 法 : “但
米 芾 自称 自 己 的 书 法 是 “刷 笔 比 较 含 蓄 。 与 其 它帖 比 较 ,温
能 行 书 ,正 草 殊 不 工 。 ” 这 正 是 字 ” ,尤 其 在 他 青 年 时 期 的 书 作 和 了许 多 ,但 笔 画 的 轻 重 时 有 对
苏 轼 称 赞 米 芾 书 法 “真 、
大 的 功 夫 ,并 在 承 继 传 统 的 基 础 好 友 能 加 倍 爱 惜 自 己 ; “窦 先 草 、隶 、篆 ,如风 樯阵 马 ,沉 着痛
32/书 画 艺 求 ·10月 号
● 待, 快” ,但总体而言米芾在行书上成 然”在作品中实现融通。
也 , 安 排 费 工 , 岂 能 垂 世 ” ,提 然 年 事 已 高 ,但 由于 收 到 诏 令 需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里 的 险 绝 走
出 “意 足 ” , 他 认 为 “要 之 皆 一 要 远 赴 上 任 官 职 , 不 能 久 留 ; 势 。 至 宋 神 宗 元 丰 五 年 后 , 米 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