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名帖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十大传世名帖作者:墨禅道元大传世名帖图片下载书法,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古老悠久而生机勃勃。

只有含蓄隽永、机敏睿智的炎黄子孙,才能将这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演绎的如此风姿俊秀。

中国传世法书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

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

这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留下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

1.《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

《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2.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3.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4.苏轼《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欧阳询《仲尼梦奠帖》(中华第一楷书)欧阳询传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碑刻为主,其行书墨迹却极为希少,不易见到。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八行,三百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 厘米,横72.3 厘米,25 行,共230 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

米芾(1051-1107)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苏轼、黄庭坚、文同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骈体和横折叠字,飘逸自然,被誉为“米体”。

蜀素帖八首是米芾的一组行草书法作品,包括《江雪》、《千秋节》、《秋夕》、《登岳阳楼记》、《兰亭集序》、《醉翁亭记》、《琵琶行》和《赤壁赋》。

这八首作品展现了米芾的高超书法技艺和深厚文学修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后人的目光。

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美景象,通过对孤独老人独自垂钓的生动描写,寄托了作者处理世事的孤独心情。

2.《千秋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宫殿千门如画图,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首诗以“The香”描绘了盛唐的繁华景象,千门万户的宫殿宛如巨型的画阵,而诗人的神情落寞,冷峻,蕴含了他身世多舛的悲悯之情。

3.《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这首诗写出了深秋季节的宁静和清冷的感觉,描绘出了作者倚在床上看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景。

4.《登岳阳楼记》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远望,风景如画,激发了作者赞美家国的深情。

这篇文章以概括、发挥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敬畏和对家国的深情。

5.《兰亭集序》孤云将会,行者怀感,岂无怆想所至乎?或剑奋辞,或环佩交颂;怨此自问也名自怀也,岂达于此!一春古华,力而游梁相于逍遥,斯已而已矣。

注释:兰亭集序是我国文学史上面的一篇致赞文章,它用辞令冠绝当时,且纤捷风雅,明理意,成为了书法名篇。

6.《醉翁亭记》此亭极好,而人烟旷绝,水面波澜不见。

初至,有山无水;既有水,亭上山下;有山有水,观者起念,尽期于海。

则徒者返骇。

注释: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结构、优美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珍贵成就。

7.《琵琶行》凄凄去去,扶桑已动。

汉家烟尘暗连山。

悲风伤梁汉。

宫阙相望。

注释:这首诗借物喻人,寄托了南北对峙的痴怀,诗句纯率,初文精丽,是当时文学艺术的精品。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原文: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临沂使君帖 》
《珊瑚帖》
书法成就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 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 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 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 势尽力。,"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 逸入神。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 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 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 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作品赏析 之《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系米芾撰、书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纸本墨迹 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大 字也非米芾所长,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 表现得比较明显。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 然一体,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11字,一 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13年刘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 世。 ❖此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自作 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 因而十分珍贵。 ❖多景楼诗册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

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

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

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癫)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

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

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

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焚香帖》草书纵25.2厘米横25.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

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米芾《焚香帖》,又作《海岱帖》,草书九帖之九,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海岱”指海岱楼,在涟水。

米芾《元日帖》纸本纵25.2厘米横40.5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此书约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

为草书九帖之三。

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

其中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淡黄纸本。

行草书。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

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米芾清润秀拔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米芾清润秀拔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米芾清润秀拔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设立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北宋米芾主要绘画作品有:《云起楼图》《云山图卷》《研山铭图》《春山瑞松图》《翠微深处图》《溪桥闲睡图轴》《听瀑图》《米芾拜石图》《仙居山水图》《云山图》《烟江渔歌图》《王维诗意图立轴》《云山叠翠图轴》《白鹤图之左》等这里我们一起赏析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书画作品。

米芾(1051-1107),北宋杰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自号鹿门居士。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人称“米南宫”、“米癲”。

能诗文,书画自成一家。

对后世影响很大。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米芾一个恪守法度却潇散奔放的人,一个高雅清新却痛快淋漓的人,米芾肆意游走笔尖,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全然飘逸、气势豪迈,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千古唯有此人。

看完这14帖,你不爱他都难…1、米芾《陈揽帖》,纸本,行书,纵25.9厘米*横2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2、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

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

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

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

”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

《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

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米字到底还是米字,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没有缘由的。

3、米芾《甘露帖》,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

米芾的行草《德忱帖》及释文

米芾的行草《德忱帖》及释文

⽐较,此帖颇具魏晋风韵,笔法圆转含蓄韵藉,有篆籀⽓。

节奏也较平和,神闲⽓定,故能随意布势,妙得⾃然。

此帖乃⽶芾佳作之⼀,虽然第⼋⾏⾄第⼗五⾏之间有的字略⼩,但⼤体上看来,不论是字形结构、映带关系、饱厚度或整体感来看,都是⼀篇难得的好作品。

单字⽅⾯,这帖有⼀些重复字出现,端看⽶芾怎么作变化:林:“林”君和满“林”。

前者看似慵懒,书写时漫不经意,最后⼀长点和君的⾸笔承接,笔势较铺张;后者把⽐竖起来写,多⽤藏锋,末⼀长点没有露锋,整个字看似挺劲,其实过拘谨了。

寺:“寺”院和在“寺”。

前者的“寺”较硬挺,第⼆个横画和第三个横画接连时,⽤下钩承接,使得字的锋利感提升,最末点连在竖钩上,使⼈把视觉焦点落在此处;后者的“寺”字,笔画厚重饱满,但并不会软⽽⽆⼒,和前者相较,后者的笔画紧缩在⼀块⼉,若⾮变化之需,寺字最好不要如此书写,因为会让字透不过⽓来。

海:泛“海”、去“海”、⾄“海”和“海”蝗。

四个“海”字因位置不同,各有其姿态。

第⼀个“海”上宽下紧,右边的“每”往左下倾,上轻下重,四个“海”字中只有此字有露出竖钩,整个“海”字成⼀个倒三⾓形;第⼆个“海”字,右边的“每”稍微向上提,也是上轻下重,不过这个字可以看作⼀般的⾏楷,因为没有姿态上的⼤变化;第三个“海”字稍⼩,笔画粗⽽提按不明显,呈现⼀个圆圆的体态,⽔字边和“每”的下半部有些模糊,但此字的墨韵尚佳;第四个“海”字,略带正⽅形,此字有⼀个特点,即“海”中间的横画粗旷的向右带开,这样的⼒道⽤在⼩⾏草上是罕见的。

求:“求”门馆和应“求”。

此⼆字没有很⼤的差别,唯有竖钩部分前者在钩的地⽅先轻提下顿再往上钩。

能:必“能”、“能”容和傥“能”。

第⼀个“能”字和第⼆个“能”⾃左半部的结构差不多,右半边有些不同,第⼀个“能”字较紧缩,第⼆个“能”字向下伸展,⼀竖带下后往下接时,线条皆是圆劲的,没有折⾓,第⼀个“能”字有折⾓;第三个“能”字不若前两字精采,粗细较⼀致,看似平淡。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欣赏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欣赏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欣赏展开全文《楷书行书》书法作品欣赏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而如此妙境,则在米芾手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米芾《珊瑚帖》又名《珊瑚笔架图》,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晚年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

该作内容是作者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收藏,并随笔画出一枝珊瑚,画之不足,又为珊瑚笔架题诗一首。

释文如下: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

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

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

珊瑚一枝。

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

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米芾《德忱帖》,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7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

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

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

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

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

海鳇云自山东来,在弊邑境未过来尔。

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

便中奉状。

芾顿首。

葛君德忱阁下。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释文: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

《伯充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

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释文:芾启。

不可不知的10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

不可不知的10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

不可不知的10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6年第9期文/ 王艺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

中华书法留下了无数名作,让后人叹为观止。

这10 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得带你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文化。

一、现存最为古老的书法真迹——《三希宝帖》《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书法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书法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元1746 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书法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

《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1.《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精品。

纵23 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释文: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2. 王献之《中秋帖》王献之,东晋大书家,字子敬,山东临沂人。

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3 . 王珣《伯远帖》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二、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经典赏析米芾《蜀素帖》108个单字高清赏析,精彩动人

经典赏析米芾《蜀素帖》108个单字高清赏析,精彩动人

经典赏析米芾《蜀素帖》108个单字高清赏析,精彩动人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米芾《蜀素帖》《拟古》释义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1/108 拟2/108 古3/108 青4/108 松5/108 劲6/108 挺7/108 姿8/108 凌9/108 霄10/108 耻11/108 屈12/108 盘13/108 种14/108 出15/108 枝16/108 叶17/108 牵18/108 连19/108 上20/108 松21/108 端22/108 秋23/108 花24/108 起25/108 绛26/108 烟27/108 旖28/108 旎29/108 云30/108 锦31/108 殷32/108 不33/108 羞34/108 不35/108 自36/108 立37/108 舒38/108 光39/108 射40/108 丸41/108 指42/108 见43/108 吐44/108 子45/108 效46/108 鹤47/108 疑48/108 缩49/108 颈50/108 还51/108 青52/108 松53/108 本54/108 无55/108 华56/108 安57/108 得58/108 保59/108 岁60/108 寒61/108 龟62/108 鹤63/108 年64/108 寿65/108 齐66/108 羽67/108 介68/108 所69/108 托70/108 殊71/108 种72/108 是。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

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 人慨叹,竟流落日本。
目录幻灯片 2
17

2002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
铭》。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依法对《研山铭》进行
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件确属米芾真迹,并建议文物部门与
拍卖公司协商,由国家优先购买。 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
《苕溪帖》: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公元1088 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 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 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 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此帖是米芾 经意之作, 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
“乌丝栏”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从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 序》写在“乌丝栏”上我们可以得知,在距今1600多年的魏晋时期就已经 有了“乌丝栏”的线笺。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喜欢用画有“乌丝栏”的松花 笺,并改其尺幅,染色成各色小彩笺写诗,深得文人学士的青睐,后被
目录幻灯片 2
8

称为“薛涛笺”,并广为流传。在古代,“乌丝栏”笺纸一般都是小幅
快”;另一方面,米芾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
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
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
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

米芾书法欣赏27首

米芾书法欣赏27首

米芾书法欣赏27首米芾(1051年-1107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豪放洒脱、气势磅礴而闻名。

以下是27首米芾书法作品的欣赏:1. 《行书千字文》,这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以行草书法展现了他豪放的艺术风格。

2. 《自叙帖》,这幅作品是米芾自述其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的重要文献,书法流畅自然。

3. 《百人一首》,米芾以行草书法书写了日本传统诗歌集《百人一首》,展现了他对诗词文化的热爱。

4. 《柳公权碑》,米芾以隶书书写了柳公权的碑文,展现了他对古代碑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5. 《寒食帖》,这是米芾的一幅行书作品,用简洁有力的笔画描绘了寒食节的场景和情感。

6. 《道德经》,米芾以行草书法书写了《道德经》的部分内容,展现了他对古代哲学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7. 《苏轼诗卷》,米芾用行草书法书写了苏轼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苏轼诗词的赞美和致敬。

8. 《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米芾以行书书法书写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展现了他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继承。

9. 《草书千字文》,米芾以草书书法展现了千字文的魅力,笔力雄浑有力。

10. 《黄庭经》,米芾以行书书法书写了《黄庭经》的部分内容,展现了他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表达。

11. 《王羲之兰亭序》,这是米芾以行书书法书写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展现了他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钻研和赞美。

12. 《张旭赤壁赋》,米芾以行草书法书写了张旭的《赤壁赋》,展现了他对张旭文学才华的赞美和致敬。

13. 《孙过庭书》,这是米芾以行书书法书写的孙过庭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他对孙过庭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模仿。

14. 《王献之碑》,米芾以隶书书法书写了王献之的碑文,展现了他对古代碑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15. 《柳公权行书帖》,这是米芾以行书书法模仿柳公权的作品,展现了他对柳公权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模仿。

16. 《蘇東坡自敘帖》,米芾以行书书法书写了苏东坡的自述帖,展现了他对苏东坡文学才华的赞美和致敬。

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行书真迹《向乱帖》,放大欣赏

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行书真迹《向乱帖》,放大欣赏

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行书真迹《向乱帖》,放大欣赏
简介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

《向乱帖》此为致蔡肇书札,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

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任极自然。

此帖是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品之一,他对书法要求变化中达到统一,重视整体韵味,兼顾细节,写的时候随机而变。

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体现了书法中侧倾的势态,增加了书法的多变的姿态,和奔放的豪情。

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李之仪评米芾:“超轶绝尖,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经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


释文
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

花卉想已盛矣。

修中计已到官。

黻顿首。

真迹欣赏
【完结】。

天下第一行书美帖米芾《蜀素帖》及临习要点

天下第一行书美帖米芾《蜀素帖》及临习要点

天下第一行书美帖米芾《蜀素帖》及临习要点米芾,可谓北宋书画界的天才,其山水画因其大写意之风,被誉为“米家山水”,而其书法因其癫狂个性和不拘一体被后世称为“米体”,可见功力。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因其为书痴迷,癫狂而怪诞,米芾又被人称为“米疯子”。

据传,米芾路遇石头,膜拜不已,遂称石头为兄,可见其为书而痴,为人而痴之性情与境界。

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融裹藏、肥瘦、疏密、简繁于一体,书写中一泻千里而又随意而安,举重若轻,独出机巧。

而侧倾体势尚能欲左先右,欲扬先抑。

向背、转折、顿挫体式之曼妙,俊逸飞扬、跌宕跳跃的华美神气得千古书法之雄厚底气。

出水芙蓉,点石成金而丝毫不矫揉造作。

米芾《蜀素帖》墨迹绢本行书纵31厘米,横231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实拍细节怎样临习蜀素帖?要正确读贴。

临摹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帖,这里所说的读,是指对范本的细细揣摩、欣赏与分析。

第一,要领略《蜀素帖》的总体风格及其精神气质。

米芾书法取径甚高,做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精研晋法,同时对历代名迹也都精临过。

帖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天马脱衔,追风逐电”和筋骨丰润,仪态万方的风神气质,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把握的,必须长时间的观幕、领会。

《蜀素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实拍细节第二,要注意通篇的章法。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风樯阵马放笔一戏——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米芾竹前槐后诗帖在“宋四家”中,米芾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学者艺术家。

在学术研究、书画创作、书画鉴定、收藏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学术方面,他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著作传世,是书法研究的专业必读书。

在鉴赏方面,历史上有不少名帖,都经他鉴定题跋。

他的画,在历种样式。

史上有著名的“米点” 、“米家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法的至于他的行书、草书都是出于“二王” ,而变化生姿。

他用笔非常灵活多变,自称“刷字” ,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八面出锋,用笔沉着痛快,气势超迈飘逸,笔势跳跃,点线俊美,神气完足,把“二王” 行草书写出了一种新境界,是书法史上受到追多追捧、粉丝最多的书法家。

米芾在书法上的成就,得力于他长期对经典的忠实研究。

他曾说:自己是“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他对自己书法相当自负。

《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枝仙桂香生玉兀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赵孟頫道德经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书法家。

楷书五大书体之一“赵体”,就是他的创造。

他是唐以后唯一的一位楷书“称体”的书家,可见其成就和影响。

但因为他是宋皇室后裔,元灭宋后,他入元廷任职。

因此历史上为人所诟病,认为他为人节操有亏,进而批评他书法“无骨”、“软媚”。

其实赵孟頫的书法在兀朝“复古主义”思潮影响下回归“ 王”,在精心研究“二王”正统经典的基础上变化出新,在楷书、草书、行书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咼的成就。

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把“二王”所代表的东晋士人贵族风范加以通俗化,使经典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美找到了一种适合大众传播和欣赏的形式。

所以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说是唯—个能在纯粹的传统语言样式中崛起、能和历史上那些开宗立派大师遥相呼应的大书法家。

米芾书法碑帖欣赏《露筋之碑》

米芾书法碑帖欣赏《露筋之碑》

米芾书法碑帖欣赏《露筋之碑》
米芾(1051-1107),米黻[fú],祖籍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书画自成一家,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他的审美理想就是:“去颜肉,增褚骨。

发天秀,助神物。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露筋之碑,天地之间,虽大体:阳况君子,阴比小人,而五行交相为功,各有正位。

其庞杂者,亦交处于阴阳之间,盖乱臣贼子之所禀,妇人女子之所羞。

虽其粉饰(阙)时班,域圣贤明,未即察而阴谴,亦不旋踵,则泽国之女,噆肤露筋,不就有帏之子氏,不显于一时,祠方揭于千古,庸夫庸妇之所传,称有如昨日,是幽显之所共信,而古今不可得而议者,然则,伯夷叔齐之节,不必俟圣人万世,所自知明矣。

绍圣元年十月中,岳外史米芾东归,道过其下,刻石赞曰:
王化行猗盛江汉,叔运煽猗人伦乱。

一德彦猗昭世典,情莫转猗天质善。

楚泽湎兮云木偃,炜斯囝兮日星建。

米芾行书《留简帖》单字放大欣赏,简直太美了!

米芾行书《留简帖》单字放大欣赏,简直太美了!

米芾行书《留简帖》单字放大欣赏,简直太美了!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北宋著名书
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

米芾于真、行、草、篆、隶无不甚工,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米芾行书《留简帖》单字放大欣赏,太美了!
米芾《留简帖》作品,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9.7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收藏。

释文:
芾顿首再拜。


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


教知
行李已及。

偶以林宪巡历,
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

或渠未至,急走
舟次也。

粮如命。

他干一一
示下。

对客草草。

芾顿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名帖欣赏
作者:米芾来源:拙风文化网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纸本行书29.1×3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淡墨秋山诗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米芾《道林诗帖》纸本行书30.l×4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米芾《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29.8×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

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

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24.7×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

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

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

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
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癫)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

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

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

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28.3×38.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

纸本,行书八行,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

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

“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释文: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首。

窦先生侍右。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淡黄纸本行草书27.3×30.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

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释文: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

花卉想已盛矣。

修中计已到官。

黻顿首。

米芾《值雨帖》行书纸本25.6×3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

释文: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首。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米芾《彦和帖》行草书纸本30.1×42.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

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暂给一视其背。

即定交也。

少顷。

勿复言。

芾顿首彦和国士。

本欲来日送。

月明。

遂今夕送耳。

米芾《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书。

纸本。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信札一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写来十分随意,但扎实的功力使这件小札也体现了用笔迅疾、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仪评米芾:“超轶绝尖,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经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米芾《闻张都大宣德尺牍》又称《河事帖》行草书纸本29.4×3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者。

傥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

芾再拜。

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

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

向下则无水头。

此理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