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概念规划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概念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1.项目缘起
2006年,在湖滏镇域及周边地区条件的整体框架下,宜兴市组织开展了阳羡生态旅游区的规划与整合开发。
随着阳羡湖旅游区的实施,阳羡湖控规中规划的阳羡湖东侧的新市镇亟待深入研究与规划,以明确该镇在整体环境中的定位,满足阳羡生态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要求以及部分拆迁安置的居住小区的规划。
由此,2009-2010年,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受宜兴市规划局委托,承担了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即控规规划的“新市镇”)的概念规划以及阳羡湖拆迁安置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
2.区位环境
1)区域环境
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地处湖滏镇与阳羡湖生态旅游区之间,北临灵庙公路,南临金沙大道,是宜兴至竹海的必经之地。
旅游小镇位于宜兴南18公里,东距太湖5公里,周边有丁(山)张(公)、汤(渡)省(庄)、张(公)灵(谷)、湖新公路,东岭公路等;东岭公路经悬脚岭直通浙江,汤省公路东端与宁杭高速公路衔接。
2)文化环境(周边景点)
旅游小镇所处区域系丘陵山区,属天目山余脉,山峦环抱、连绵起伏,且周边景点集中,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丰富。
有“华东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头、苏南第一高峰”之称的竹海风景区、彰显陶朱公范蠡兴陶制业的陶祖圣境风景区、雕塑文化和溶洞茶州相结合的优美灵谷风景区等,还有张公洞、玉女潭、龙池山森林公园、澄光寺等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都是华东旅游圈和太湖旅游风光带上的特色精品景区。
3)自然环境
a.气候特点
湖滏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为13℃-16℃。
b.植被
湖滏自然植被丰富。
湖滏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湖滏香茗历来与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其名,为历代贡品,当今更是名品迭出。
湖滏还是著名的毛竹产区,竹林面积达6万亩.在起伏的群山中,挺拔茂密的翠竹连绵不断,山风吹过,竹影婆娑,好似大海波涛,气势十分壮观。
此外,湖滏还出产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如山百合、吊瓜子、青梅、药材、竹笋、银杏、板栗、杨梅等等。
c.地质地貌
湖滏物产富饶,素有"银湖滏"的美名。
石灰石储量超过2亿吨,石英石、花岗石、陶土储量均在1亿吨以上。
采矿、挖土造成了湖滏独特的地貌景观,留下的矿坑景观颇具地貌特色。
3.规划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
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7)与规划地块及相邻地块有关的已批准规划设计文件
相关技术性文件
1)《宜兴市湖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
2)《阳羡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阳羡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2006)
4.项目规划范围
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地块北临灵庙公路,南临金沙大道,东至阳羡路,共计119公顷。
二、现状分析与开发策略
1.现状分析
1)土地使用现状
规划119公顷范围内,以自然植被为主,共计78.5公顷,约占总用地的65.6%——其中竹林10.1公顷,占总用地的8.5%;茶园23.6公顷,占总用地的19.9%;灌木林20.7公顷,占总用地的17.4%;现有果园14.4公顷,占总用地的12.1%;其他植被9.7公顷,占总用地的8.2%;采石坑、池塘、旱地及其他用地37.7公顷,占总用地的31.8%。
村镇用地仅有2.5公顷,占总用地的2.2%。
表格1现状用地
2)交通现状
灵庙公路、阳羡路、金沙大道系上位规划道路。
目前灵庙公路比较完善,是丁蜀与竹海
之间重要的旅游道路;阳羡路已在施工中;金沙大道即将建设。
地块内部仅有一两条运输用的道路,交通体系需要结合整体规划重新组织与设计。
2.上位规划分析
1)阳羡湖控规+湖滏镇控规分析
在《阳羡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地块规划为新市镇;结合《宜兴市湖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综合比较现状生态条件图,地块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新市镇与老镇缺乏联系。
b.规划耕地南侧现为较大规模的村落(六里村)。
c.规划体育运动公园所在区域现为茶园、果园、竹林等,改造将对地块现状生态条件破坏较大。
d.规划户外拓展训练体验园所在区域现存有大量果园,规划过于笼统,没有合理利用现状条件。
2)阳羡湖旅游规划
在《阳羡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2006)中,旅游小镇所在地块规划为苗圃基地。
就整体规划来说,与现状生态条件比较,存在的问题有:
a.项目设置基本遵从现状土地利用状况,但区域内缺乏系统策划。
b.山地自行车线路与景点项目没有联系。
3.整体开发策略
1)湖滏镇—阳羡湖风景区定位为依托湖滏镇的三个特色旅游区:阳羡湖风景区,矿址
体育公园、与农林茶生态公园。
2)核心设计范围(规划新市镇)地处三个景区的中心,也是宜兴至竹海的必经之地,
应该定位为依托三个景区的集旅游配套、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域。
3)新建居民点应依托湖滏镇及规划道路,结合现有村庄,呈指状形态向景区延伸,融
入景区。
4)体育公园应结合矿址建设,该地块既可依托旅游道路,又紧邻湖滏镇;现状茶园、
竹林、耕地整合为农林茶生态园。
5)重新规划自行车及其他旅游路线,将三个区域串联,分别体验矿址、生态、湖光、
山色,和村庄。
将概念落实到具体地块的规划上,阳羡路以东,金沙大道、环镇北路以北,灵庙公路以南,湖张路以西的区域主要规划为矿址体育公园,中间以环镇西路相隔为两个不同体育主题的地块;金沙大道以南,阳谷路以北的区域保留原有的耕地、林地、茶园等植被,发展为农、林、茶生态园。
阳羡湖景区、矿址体育公园、农林茶生态园的中心位置规划集旅游配套、居住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小镇北临灵庙公路,南临金沙大道,东至阳羡路。
结合矿坑沿阳羡路设置大型综合服务区,为灵庙公路的游客及车辆提供综合大型的商业与服务。
沿金沙大道北侧设置多个居住组团,利用道路增加组团活力。
4.核心区开发策略
1)功能定位:集旅游配套、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域
参照欧洲小镇的肌理,在适宜大片建设的地块南侧规划中心镇区,集旅游与居住为一体,既向游客展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又带动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地块北侧规划为供拆迁安置的
住宅区,局部考虑底层商业,为将来参与整个旅游小镇的服务提供可能性。
结合矿坑规划大型旅馆(远期)作为龙头项目增强整体地块的活力。
另外,结合特色资源规划休闲餐饮区、桃花岛度假区、茶园度假区等。
2)生态定位:原生态
保留地块中生态条件较好的大片茶园、竹林等,并利用这些生态条件创造优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3)景观定位:表达山体起伏,小镇与山景、水景融合
地块的开发最大程度尊重原始地形。
地块南侧较为平坦,结合水面规划为建筑密度较大的中心市镇区;地块北侧地形较为复杂,则控制建筑呈低密度分布。
4)技术路径:GIS分析
利用GIS高度分析、坡度分析、路径成本计算以及道路土方量平衡等技术对测绘图进行操作最终得出道路形状、道路高程、地块高程等技术信息,既满足建设条件,又将地形的调整幅度降为最小。
三、概念规划
1.指导思想
以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植被、合理利用可建设用地为原则,创造具有特色形态的旅游小镇。
基于地形建构路网系统,利用高差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块。
基于现状植被修补景观结构体系,创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小镇。
2.用地布局与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地块整体分为七个区——中心镇区、主入口服务区、拆迁安置小区、休闲餐饮区、休闲度假区、茶园度假区、桃花岛度假区。
中心区位于地块南侧较为平坦的区域,集旅游配套与居住为一体,建筑较为密集。
主入口服务区位于地块东北区域,主要为旅游道路(灵庙公路)以及东侧体育公园的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
拆迁安置区位于地块北侧,北侧旅游道路直接相接,吸引游客进入,带动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区西南角预留一定的公共设施用地,为将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管理与服务。
结合矿坑景观与保留茶园规划休闲餐饮区,设置中大型特色餐饮设施,如散布于茶园中的茶馆、与服务区相邻的大型餐厅等。
休闲度假区以大型度假中心为龙头项目,与矿坑景观结合设计为矿坑酒店;该区西侧设置青年营,为学生青年人提供度假休闲场所;矿坑底部设计多层次的景观步道。
另外,利用基地西侧大片保留茶园、东南角环岛分别设计茶园度假区与桃花岛度假区。
用地平衡:旅游小镇总体用地以绿地为主,有61.07公顷,占总用地的一半;居住用地20.04公顷,占总用地的17%;公共设施用地13.68公顷,占总用地的12%。
表格2用地平衡表
3.道路交通规划
基于坡度-最低成本计算的地块内部道路由主环路与各支路组成。
主环路的道路红线设为12米,次级道路红线设为7米,地块内支路设为5米。
整个区域以主环路组织机动车交通,区内次干道围绕主干道布置,分地块内辅以服务型支路。
旅游者主入口设置在阳羡路上、次入口设置在地块西侧道路上;中心镇区主入口设置在金沙大道上;拆迁安置区除了在西侧道路设置单独出入口外,灵庙公路也设置入口,近期为居民服务,远期对旅游者开放;阳羡路设置度假中心单独出入口。
4.空间结构与景观特色
利用地块原有水塘与水沟资源,结合成本路径计算,将水网重新整合。
基地南侧,通过在中心区主入口处设置较大水面,营造良好入口景观;同时沿金沙大道北侧整合出沟通桃花岛水系的连续水面,形成有特色的沿路景观。
基地西侧,结合地势以及沿路茶园,竹林等景观,沿南北向着力打造具有宜兴特色的“茶园--竹林”景观水系。
基地北侧,利用矿坑景观与保留竹林,结合特色住宅设计,营造特色活动区域与节点。
最终构成“一环、两街、两带、多节点”的景观与空间特色:由一条环路串联两条商业街、三个商业活动节点、三个自然景观活动节点、三个矿坑特色体育活动节点、两条滨水活动带。
5.开发时序
1)一期:拆迁安置小区
合理利用现状生态条件,满足当前居民安置需求,创造优质景观,为旅游区的整体建设打下基础。
2)二期:茶园度假区、休闲餐饮区
形成一定的度假、休闲、餐饮功能,促进一期商业街的形成。
3)三期:服务管理区、中心镇区
整体规模形成。
4)四期:休闲度假区、桃花岛度假区
可分别作为独立开发项目,为整个区域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