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目标,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和规范经营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下面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容。
一、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
企业应对各类重要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责任与权限:企业内部控制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与权限。
各个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来开展工作,并且要明确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和沟通关系。
三、制度与流程:企业内部控制要建立规范的制度与流程。
各种制度应该从企业目标出发,合理分工,明确流程,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内部控制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
各级各部门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的流通畅通,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五、内部审核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要进行内部审核与监督。
各个部门要设立内部审核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六、防范与检测:企业内部控制要加强防范和检测机制。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要提前进行预防,并设立相应的检测机制,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七、纪律与处罚:企业内部控制要建立纪律与处罚制度。
违反企业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纪律和处罚,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
八、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要实施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和规范经营行为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的建立和运行。
只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并保持长期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全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内部环境6第三章风险评估7第四章控制活动8第五章信息与沟通9第六章内部监督10第七章附则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12第一章总则12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12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14第一章总则14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14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1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16第一章总则16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16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1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19第一章总则19第二章安全生产19第三章产品质量19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20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2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22第一章总则22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22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2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24第一章总则24第二章筹资24第三章投资26第四章营运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29第一章总则29第二章购买29第三章付款3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32第一章总则32第二章存货32第三章固定资产33第四章无形资产3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36第一章总则36第二章销售36第三章收款3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38第一章总则38第二章立项与研究38第三章开发与保护3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40第一章总则40第二章工程立项40第三章工程招标41第四章工程造价42第五章工程建设43第六章工程验收4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45第一章总则45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45第三章执行与监控4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47第一章总则47第二章承包方选择47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4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50第一章总则50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50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51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5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53第一章总则53第二章预算编制53第三章预算执行54第四章预算考核5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56第一章总则56第二章合同的订立56第三章合同的履行5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59第一章总则59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59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6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61第一章总则61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61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6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64第一章总则64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64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65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66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67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69第一章总则69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69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70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72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72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73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75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7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的前景和展望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法规要求的提高,内部控制规范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为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本演示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性、原则、实施流程、常见 问题与解决方案、评估与完善,以及前景和展望。
内部控制规范概述
内部控制规范包括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在企业内部确保资源合理使用、风险可控、诚信经营、保护资 产和实现目标。
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并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1 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
2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完善审批 流程。
定期评估制度有效性,及时修订和完善制 度。
3 信息系统漏洞
4 外部环境变化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及 时修复漏洞。
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策略,适应外部环境的 变化。
内部控制规范的评估与完善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内部控制规范, 以确保其持续适应企业的需求和环境。
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流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定内部控制策略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策略,制定内部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2
控制方案。
建立制度、流程和规范,明确各岗位
的内部控制职责和权限。
3
实施内部控制措施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各项内部控
监督和评估
4
制措施。
建立监督体系,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 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完善。
内部控制规范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根据基本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基本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说明。
第三条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一)企业战略;(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四)资产的安全完整;(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
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一)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管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 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哎呀,说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这可是个大事儿啊!咱们得聊聊这个话题,不然公司的风险可就悬了。
话说回来,这个规范和指引就像是公司的红绿灯,提醒着我们什么时候该停下脚步,什么时候该继续前行。
那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红绿灯吧!咱们得知道这个红绿灯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它有三个部分:红灯、黄灯和绿灯。
红灯代表着禁止通行,黄灯代表着警告,绿灯代表着可以通行。
这就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有明确的禁止、警告和允许的行为。
1. 红灯区红灯区就是那些禁止通行的地方。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这通常是指那些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比如说,贪污、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等。
这些行为就像是红灯,提醒着我们要远离这些危险区域。
2. 黄灯区黄灯区就是那些警告的地方。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这通常是指那些可能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比如说,未经授权的采购、超支支出、信息泄露等等。
这些行为就像是黄灯,提醒着我们要注意这些潜在的风险。
3. 绿灯区绿灯区就是那些可以通行的地方。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这通常是指那些符合法律法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
比如说,合规经营、合理支出、有效沟通等等。
这些行为就像是绿灯,提醒着我们要积极地去实践这些良好的行为。
当然啦,这个红绿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它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候是红灯亮起,告诉我们要警惕某些风险;有时候是黄灯亮起,提醒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有时候是绿灯亮起,鼓励我们要继续努力。
所以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就像是这个红绿灯,提醒着我们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风险,如何去应对这些风险。
只有把这个红绿灯运用好,我们的公司才能茁壮成长,走上成功之路。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是我们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它就像是一个指路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只有把这个红绿灯运用好,我们的公司才能避免陷入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准绳。
内部掌握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完成有效掌握。
第五条企业树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掌握,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情况。
内部情况是企业实施内部掌握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完成内部掌握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董事会对股东( 会负责, 大) 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
权。
监事会对股东( 会负责 , 大) 监督企业董事、 经理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 会、 大) 董事会决议事项 , 主
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 施。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经理层
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 五)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发现内部控制
缺陷, 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会、 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 目 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 资 产安全、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
n i c untng A i et lu rg ca lFi anc al c o a l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 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 大) 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 筹资、 投资、 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
M e alu ei alFi nc alAc ou i t l r c na i c ntn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 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经营 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章 总 则 第⼀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企业经营管理⽔平和风险防范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条 本规范适⽤于中华⼈民共和国境内设⽴的⼤中型企业。
⼩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与实施内部控制。
⼤中型企业和⼩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全⾯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资源政策、企业⽂化等。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等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安排。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管理企业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 适应企业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定制,须合理简化程序,便于操作。
2. 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应使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高效顺畅,避免不必要的繁琐程序。
3.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应依据企业的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警示机制,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 内控合规: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企业合规运营,避免违法风险。
5. 信息保密:内部控制应加强对企业信息的保护,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和滥用。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1. 组织结构: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界定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
形成正确的权力制衡机制,防止权力过度集中。
2. 职责分工:分清内部控制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相互交叉和冲突。
3. 制度建设: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操作规范和流程。
4. 内部审计: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提供改进意见。
5. 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6.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7. 内部报告:建立健全的内部报告制度,及时反映企业运营情况和问题,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 制定和发布内部控制政策: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将其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相衔接。
2. 风险识别和评估:全面识别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建设方案。
4.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3
4
5
企业内部 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是由( 多选 —基本规 与实施的。 范
)共同参 A . 国 家 审 B.企业董 D.全体员 C.管理层 BCD 计署 事会 工
6
企业内部 职业操守与员工的行为守则 控制规范 判断 属于内部环境要素中的人力 A.错误确
A
7
企业内部 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要素 A . 目 标 设 B.风险识 C.风险分 D . 风 险 应 多选 ABCD —基本规 主要包括( )。 定 别 析 对 范
题型 题干
2
内部控制应当保证企业内部 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 企业内部 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 控制规范 A . 全 面 性 B.重要性 C.制衡性 D . 成 本 效 单选 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 C —基本规 原则 原则 原则 益原则 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 范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遵循 以下哪项原则( )。 企业内部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控制规范 A . 全 面 性 B.重要性 C.制横性 D . 适 应 性 多选 应 当 遵 循 以 下 基 本 原 则 ( ABCD —基本规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 范 C.财务报 企业内部 内部控制中组织精简、权责 A . 促 进 企 B.提高经 告 及 管 理 控制规范 单选 划分明确是为了完成以下哪 业 实 现 发 展 营的效率和 信 息 的 真 —基本规 个目标( )。 战略 效果 实、可靠 范 和完整 D.遵循国 家法律法规 B 和有关监管 要求
9
企业内部 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评价 控制规范 判断 至少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 A.错误 —基本规 ) 范
B.正确
B
8
企业内部 控制规范 下列各项中属于财产保护控 A . 财 产 记 B.定期盘 C.账实核 D . 结 账 和 多选 ABC —基本规 制措施的有 ( )。 录 点 对 对账 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规范的背景及框架介绍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的背景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第27条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①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②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③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④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财政部从2001年开始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1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发布《基本规范(试行)》(2001)和涉及货币资金(2001)、采购与付款(2002)、销售与收款(2002)、工程项目(2003)、担保(2004)、对外投资(2004)的六个具体控制规范,同时印发了固定资产、存货、筹资、成本费用、预算等控制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7日制定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5年1月,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第5号令《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简称《准则》),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准则》借鉴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就像是企业的“免疫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防止欺诈、舞弊等不当行为的发生。
同时,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和低效率的流程。
从财务角度来看,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涵盖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等方面的内容。
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原则方面,强调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全面性要求内部控制覆盖企业的各项业务和事项;重要性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制衡性通过职责分工和流程设计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适应性要求内部控制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效益原则则确保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不超过预期带来的效益。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帮助企业识别和分析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则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配套指引的具体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来源: 中国企业新闻网时间: 2008-6-28 15:22:56【字号大中小】【RSS订阅】【打印】【关闭】【推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根据基本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基本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说明。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一)企业战略;(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四)资产的安全完整;(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
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三)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五)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三)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四)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五)制衡性原则。
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六)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七)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第七条企业应当遵照内部控制的上述基本原则,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与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确保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第八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者系统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在对现有经营管理制度、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与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董事长)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经理(或者总裁、厂长,以下简称经理)根据法定职权、企业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负责组织领导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会计师)在董事长和经理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
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指导和监督,并将其作为考核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创造条件,有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逐步实现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等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第二章内部环境第一节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第十二条健全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是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是影响、制约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章程和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企业应当科学界定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各层面的地位、职责与任务,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切实发挥相关机构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保障和工作机制保障。
第十三条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能够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和提高管理效能,避免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要求,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基层作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本规范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对企业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经理、副经理、总会计师等。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
第二节企业文化第十六条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主要包括企业的整体价值观,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经营风格与职业操守,员工的行为守则等。
第十七条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培养社会感和遵纪守法意识,倡导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规守纪精神。
第十八条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第二十条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恪守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不得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制定并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重大信息披露事项的判定标准和报告程序,确定信息披露事项的收集、汇总和披露程序,不断强化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及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信息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十一条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自觉遵守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规定,勤勉尽责。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第三节人力资源政策第二十二条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应当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公正,有利于调动员工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政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员工的聘退与培训;(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三)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四)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等关键岗位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并适当关注应聘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是否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相适应。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落实配套的奖惩,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第四节内部审计机制第二十六条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