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高考应用题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应用题参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2)5与3.291的差;(3)100与0.075的积;(4)25除以5;(5)25除5;(6)30个0.5的和;(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8)2.5乘以4的积除以10;(9)10.2的5倍减去7的差;(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12÷[1.92×5]=12÷9.6=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

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

高考历年真题的使用建议与经验

高考历年真题的使用建议与经验

高考历年真题的使用建议与经验对于每一位备战高考的学子来说,高考历年真题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然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真题,却并非人人都清楚。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年真题的使用建议与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确使用高考历年真题的目的。

真题不仅仅是用来测试我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熟悉高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和难度水平。

通过研究真题,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命题的重点和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那么,如何获取高考历年真题呢?一般来说,学校会为学生统一订购相关的复习资料,其中就包含了历年真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书店购买专门的真题集,或者在网上搜索并下载。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所获取的真题来源可靠,答案准确无误。

在拿到真题后,不要急于立刻开始做题。

我们可以先整体浏览一下,对真题的结构和题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比如,看看各个科目中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每道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接下来,就是有计划地做题。

建议按照高考的时间和要求来进行模拟考试,这样可以让我们提前适应高考的节奏和氛围。

在做题过程中,要认真审题,仔细思考,独立完成。

做完一套真题后,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得分,更要认真分析错题。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解题方法不正确,或者是粗心大意导致的。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除了做题和分析错题,我们还要对真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总结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年份真题中的考查方式和变化趋势。

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

同时,还可以研究真题的答案,学习优秀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注意答案的表述方式、逻辑结构和得分要点,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答题水平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们可以将历年真题进行分类整理。

按照知识点、题型、难度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便于我们进行专项复习和强化训练。

解析高考说明 课件苏教版

解析高考说明 课件苏教版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中心在坐标原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顶点在坐标原点)
内容
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要求
A B
C
√ √ √
直线方程
16. 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解 析几何 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初步
直线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

√ √ √ √
统计案例

内容
14.空间几 何体 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 三视图与直观图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15.点、线、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要求
A B
C
√ √ √ √
√ √ √
√ √
两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6.圆锥 曲线与方 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中心在坐标原点)
(4)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 结合,主要包括数的计算、估算和近似计算, 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几何图形中各 几何量的计算,以及能够针对问题探究运算 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
一 、 命 题 指 导 思 想
数学的应用意识的考查,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将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 决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理解、 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
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 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最基本的 认识,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内容
1.集合 集合及其表示 子集 交集、并集、补集 函数的有关概念 函数的基本性质 指数与对数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幂函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97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97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97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下面是根据题目要求编写的 97 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的文章。

请注意,由于题目要求了5000-10000字的篇幅限制,本文将对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和说明,以确保文章长度符合要求。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让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

==================================================== =97 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题干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题目要求我们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选项:A. 选项 AB. 选项 BC. 选项 CD. 选项 D答案:B. 选项 B2. 题干解析:这是第二道选择题。

选项:A. 选项 AB. 选项 BC. 选项 CD. 选项 D答案:C. 选项 C...第二部分:填空题1. 题干解析:这是一道填空题,题目要求我们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值。

答案:422. 题干解析:这是第二道填空题。

答案:15...第三部分:解答题1. 题干解析:这是一道解答题,题目要求我们详细解答问题。

解答: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公式 X = Y + Z 来求得结果。

首先,将题目中的数值代入到公式中,得到 X = 10 + 5,进行计算得到 X 的值为 15。

2. 题干解析:这是第二道解答题。

解答:题目要求我们证明某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我们可以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进行证明。

首先,根据数列的前两项,计算出公差 d 的值。

然后,将公差 d 代入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每一项的数值。

通过比较数列的每一项和公差 d 的差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详细解答了 97 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我们通过分析题干和选项,选择正确答案,并对填空题给出了具体数值。

在解答题部分,我们使用了相应的公式和推理方法,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过程。

通过对这些试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解法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解法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解法2007年全国数学考试大纲(课标版)中,能力要求中指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对实践能力的界定是: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实践能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2007年山东数学考试说明对实践能力的界定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说明.对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 高考中一般命制一道解答题和两道选择填空题.由于这类题目文字叙述长,数学背景陌生,涉及面又广,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讲,连题目都不“敢”去看了,心理失衡,导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解答这类问题的要害是消除心理和语言障碍,深刻理解题意,做好文字语言向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翻译转化,自信,冷静地去读完题目,保持冷静,认真对待,不能随意放弃.读题是翻译的基础,读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弄清题中的已知事项,初步了解题目中讲的是什么事情,要求的结果是什么。

在读题的基础上,要能复述题目中的要点,深思题意,很多情况下,可将应用题翻译成图表形式,形象鲜明地表现出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模。

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二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题(1)【实际问题解法指导】第一步:审题划出等量关系 第二步:解设出两个未知数第三步: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第四步:解出方程组的解并检验第五步:答题 【审 设 找 列 解 验 答】1、张翔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县城,中途因道路施工步行一段时间,1.5h后到达县城。

他骑车的速度是15km/h,步行的平均的速度是5km/h,路程全长20km。

他汽车与步行各用了多少时间?2、某班去看演出,甲种票每张24元,乙种票每张18元。

如果35名同学购票恰好用去750元,甲乙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3、有48支队520名运动员参加篮、排球比赛,其中每支篮球队10人,每支排球队12人,每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种比赛,篮、排球队各有多少支参赛?4、一支部队第一天行军4小时,第二天行军5小时。

两天共行军98km,且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走2km,求第一天和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5、顺风旅行社组织200人到花果岭和云水洞旅游,到花果岭的人数是到云水洞的人数的2倍少1人,求到两地旅游的人数各式多少?6、1号仓与二号仓库共存粮450吨现从1号仓库运出存粮的60%从二号仓库运出存粮的40%,结果二号仓库所余的粮食比一号仓库的粮食多30吨。

1号仓库与二号仓库原来各存粮食多少吨?7、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 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两种产品各多少瓶?二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题(2)8、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

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9、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工作2小时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两台小收割机工作5小时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10、运输360吨化肥,装载了6节火车皮与15辆汽车;运输440吨化肥,装载了8节火车皮与10辆汽车,每节火车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化肥?11、一种蜂王精有大小盒两种包装,3大盒4小盒工装108瓶,2大盒3小盒共装76瓶,大盒与小盒各装多少瓶?12有大小两种货车。

应用题类型1 行程问题

应用题类型1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和经过的路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致可以分为一般行程问题(单车、单人的运动)、追及问题(双车、双人向相同方向运动状态)、相遇问题(双车、双人相对运动的状态)和行船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 (3)时间=路程÷速度(一)一般行程问题例1、一艘船从相距420千米的A 地到B 地去,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到达? 解法1:根据路程÷时间,可求得时间为:420÷40=10.5(小时) 解法2:设x 小时可到达,列方程为40420x =,解得10.5x = 例2、小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走50米,就要迟到三分钟,如果每分走70米,提前5分钟到校。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解法1:设路程为x 米,根据小明从家出发离上课的时间保持不变, 可列方程为:355070x x -=+ 两边同乘最小公倍数350,得7105051750x 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22800x = 系数化为1,得1400x =(米)解法2:设小明从家出发离上课还有x 分钟,根据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保持不变,可列方程为:50(3)70(5)x x +=- 去括号,得5015070350x x +=-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20500x -=- 系数化为1,得25x =(分钟)所以,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50(253)50281400⨯+=⨯=(米)备注:解法1的等量关系是:时间 等于 时间(基本等量关系:同一个量可以用两种形式表达)。

假设小明从家出发的时间为7点半,上课时间为8点整,每分走50米,花50x分钟,迟到三分钟,说明如果花(350x -)分钟就不会迟到,即从家出发离上课还有(350x -)分钟;每分走70米,花70x分钟,提前5分钟到校,说明从家出发离上课还有(570x+)分钟。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常用策略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常用策略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常用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A、60种B、48种C、36种D、24种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A、1440种B、3600种C、4820种D、4800种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例3.,,,,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A、24种B、60种C、90种D、120种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A、6种B、9种C、11种D、23种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A、1260种B、2025种C、2520种D、5040种(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A 、4441284C C C 种B 、44412843C C C 种 C 、4431283C C A 种D 、444128433C C C A 种 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说明:分配的元素多于对象且每一对象都有元素分配时常用先分组再分配.(2)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 )A 、480种B 、240种C 、120种D 、96种 7.名额分配问题隔板法:例7: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到7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8.限制条件的分配问题分类法:例8.某高校从某系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选4人分别到西部四城市参加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建设,其中甲同学不到银川,乙不到西宁,共有多少种不同派遣方案?9.多元问题分类法: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数,最后总计.例9(1)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 )A 、210种B 、300种C 、464种D 、600种(2)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3)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10.交叉问题集合法:某些排列组合问题几部分之间有交集,可用集合中求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例10.从6名运动员中选出4人参加4×100米接力赛,如果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参赛方案?11.定位问题优先法:某个或几个元素要排在指定位置,可先排这个或几个元素;再排其它的元素。

解高考数学应用题方法

解高考数学应用题方法

解高考数学应用题方法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索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升单位时间的效益。

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坚持有效精力。

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5.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浮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先高后低。

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够前提下的得分。

2应用题方法一第一关,事理关。

明白问题说了什么事,学会数学应用的建模分析。

第二关,文理关。

阅读理解关,一般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阅读时事刊物较大,通过审题找出关键词和句,并理解其意义。

第三关,数理关。

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去解数学模型。

上述"三关'的突破口在于阅读与转译。

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划分题目的层次。

鉴于应用题题目篇幅长,信息容量大,阅读时有必要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每一层次独立的含义和互相间的关系;第二、体会关键词语。

题目中不免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或新名词,有的词语采纳即时定义来解释,认真阅读,认真领会即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弄清题图联系。

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条件与图形元素间的对应关系,也是审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第四、重视条件转译。

将题设材料浮现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3应用题方法二解读:领会题意,并将生活、生产中的语言,译成数学语言;建模:依据题目要求,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并注意对变量的限制条件;解模:对已经数学化了的问题,用数学方法处理,求出答案;验核:讲述学问替代入实际问题检验,舍去不合理的解,并作答。

应用题解析

应用题解析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

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

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1/20*(16-x)+7/100*x=1x=10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

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法

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法

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法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既有一般的规律,又有很多特别的技巧,它要求我们要认真地审题,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处理。

下面通过一些例题来说明几种常见的解法。

一. 运用两个基本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可以说对每道应用题我们都要考虑在记数的时候进行分数或分步处理。

例1:n 个人参加某项资格考试,能否通过,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解法1:用分类记数的原理,没有人通过,有C n 0种结果;1个人通过,有C n 1种结果,……;n 个人通过,有C n n 种结果。

所以一共有C C C n n n n n 012+++= 种可能的结果。

解法2:用分步记数的原理。

第一个人有通过与不通过两种可能,第二个人也是这样,……,第n 个人也是这样。

所以一共有2n 种可能的结果。

例2:同室四人各写了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解:设四个人分别为甲、乙、丙、丁,各自写的贺年卡分别为a 、b 、c 、d 。

第一步,甲取其中一张,有3种等同的方式;第二步,假设甲取b ,则乙的取法可分两类:(1)乙取a ,则接下来丙、丁的取法都是唯一的,(2)乙取c 或d (2种方式),不管哪一种情况,接下来丙、丁的取法也都是唯一的。

根据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一共有3129⨯+=()种分配方式。

二. 特殊元素(位置)优先例3:从0,1,……,9这10个数字中选取数字组成偶数,一共可以得到不含相同数字的五位偶数多少个?解:个位选0,有P 94个,个位不选0且万位不能选0,有C C P 418183个,所以一共可以得到P C C P 9441818313775+=个偶数。

注 0,2,4,6,8是特殊元素,元素0更为特殊,首位与末位是特殊的位置。

例4:8人站成两排,每排4人,甲在前排,乙不在后排的边上,一共有多少种排法?解:先排甲,有P 41种排法。

分数应用题类型总结

分数应用题类型总结

分数应用题类型总结第一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已知单位“1”,用乘法。

“是”“比”“占”后面是单位1,已知单位“1”,用乘法。

“是比占”相当于“=”“的”相当于“×”例1: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3,乙数是25,求甲数是多少?甲数 = 乙数 ×53 即25×53=15 1.(1)某校有男生240人,女生是男生的 65,女生有多少人?第二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未知单位“1”,用除法。

“是”“比”“占”后面是单位1,未知单位“1”,用除法。

“是比占”相当于“=”“的”相当于“×” 例: 甲数是乙数的53,甲数是15,求乙是多少?甲 = 乙 × 53 即:15÷53=25 1、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1,果园里有桃树多少棵?第三类、两步乘除此类型的题是第一第二类题目综合运用,一般要经过两步才能得到答案。

1、A 、小明有图书48本,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65,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43,小利有图书多少本?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要倒着分析,从问题开始分析。

思路:a 看问题求小利有图书多少本;b 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3/4;从ab 看,如果知道小芳的图书本数,即可求出小利有多少本图书,小芳的图书是单位‘1’,小利图书=小芳图书×1/4,从题目看,小芳的图书本数没有直接给出,现在还不能求出小利的图书本数,接着看题目。

C 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5/6;如果知道小明的图书本数即可求出小芳的图书本数,小明的图书是单位‘1’,小芳图书=小明图书×5/6,随之可求出小利的图书本数;d 最后,彩蛋来了,“小明有图书48本”有了这个条件,根据c 可求出小芳的图书本数,根据b 可求出小利图书本数。

看明白了吗?从问题开始分析,根据条件一步步得到答案,像柯南找破案一样,很酷吧。

自己尝试做一下吧B 、小利有图书45本,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65,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43,小明有图书多少本?2、A 、果园里有桃树80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169,又是苹果树的3215,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B 、果园里有桃树45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169,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017,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第四类、比单位“1”多或者少,已知单位“1”.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已知乙,求甲。

湖北高考数学1997

湖北高考数学1997

湖北高考数学1997摘要:一、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考试概述1.考试背景2.考试大纲与要求3.试卷结构与题型二、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试题分析1.选择题部分2.填空题部分3.解答题部分三、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考查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3.贴近实际生活四、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试题启示1.对高考数学复习的指导意义2.对未来高考数学考试的预测3.对学生学习的启示正文:一、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考试概述1997 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题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旨在选拔具备扎实数学基础知识和较高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

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全面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算能力和应用技巧。

二、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试题分析1.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方面,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思维能力的挑战。

2.填空题部分:填空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公式和定理,准确计算并填空。

3.解答题部分:解答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解题思路,展示严谨的数学推理和计算能力。

三、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2.考查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试卷通过设置一定难度的题目,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选拔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3.贴近实际生活:试题中融入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湖北高考数学1997 年试题启示1.对高考数学复习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1997 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我们可以看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学生复习高考数学具有指导意义。

2.对未来高考数学考试的预测:从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未来高考数学试题将继续注重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97高考应用题使用说明:

97高考应用题使用说明:

1、 将第1页左上方的三个按钮置于显示状态(所有对象处于隐藏状态)如图12、按显示常数按钮,显示三个常数a ,b ,s ,c 如图23、按“显示对勾函数”按钮,显示对勾函数y=)(vabv s +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第一象限内的最低点的位置)如图34、拖动a ,b ,s ,观察对勾函数y=)(vabv s +的图象的变化。

5、按“显示实际函数”按钮,显示实际函数y=)()(c v vabv s ≤+π0的图象(先让c 大于L=ba)如图4 5、相对L ,左右拖动c ,观察实际函数图象随定义域的变化而变化机及其最低点(最小值)使用意图:1、形象地感知对勾函数的大致图象2、感知定义域与L=ba的相对位置,对函数最小值的影响,从而突破要分类讨论的难点。

1、打开新绘图。

2、用[选择]工具单击[图表]菜单中的[定义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系。

(隐藏网格)3、用[文本]工具给原点加注标签A ,并改为O ,给单位点加注标签,并改为数字1。

4、用[画点]工具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三点C ,D ,E 。

5、用[选择]工具选择点C ,D ,E 以及X 轴,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垂线],分别过C ,D ,E 三点作出X 轴的(三条)垂线。

6、及时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垂线上的点],分别在各直线上画出三点F ,G ,H 。

7、用[选择]工具选择三条直线CF ,DG ,EH 。

按ctrl+H ,隐藏这三条垂线CF ,DG ,EH 。

8、用[画射线]工具画射线CF ,DG ,EH 。

9、及时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射线上的点],分别在各射线上画出三点I ,J ,K 。

10、及时单击[度量]菜单中的[纵坐标],度量出三点I ,J ,K 的纵坐标。

11、用[文本]工具把y[I],y[J],y[K]分别改为a ,b ,s 。

12、用[选择]工具选择射线CF ,DG ,EH ,单击[显示]菜单中的[隐藏垂线],隐藏这三条射线。

高二数学 上学期巧用斜率妙解1997年高考应用题

高二数学 上学期巧用斜率妙解1997年高考应用题

巧用斜率妙解1997年高考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 千米/小时,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本钱〔以元为单位〕由可变局部和固定局部组成:可变局部与速度V 〔千米/小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 ;固定局部为a 元.〔Ⅰ〕把全部运输本钱y 〔元〕表示为速度V 〔千米/小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Ⅱ〕为了使全程运输本钱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Ⅰ〕略,其中标准答案为:].,0(),(C V bV V a S y ∈+= 〔Ⅱ〕据?1998年高考试题分析?P 112知:很多考生在求函数)(bV Va S y +=取得最小值时,利用根本不等式,由于忽略了函数的定义域,由.2)(ab S bV Va S ≥+得出当且仅当b a V bV V a ==即,时,全程运输本钱最小的结论.结果漏掉了另外一种情况,只得到了全题的32分.笔者在给同学们分析解答此题时,发现运用斜率求解,可防止漏解,请看: 记0)(22---=+==V aS bSV V aS bSV y k 故求此函数的最值可转化为求一定点A 〔0,-aS 〕与动点B 〔V ,bSV 2〕构成的直线斜率的最值.动点B 在抛物线y =bSx 2,x ∈(0,c )上运动,其中点),,(2bSc c B '如右图所示.ⅰ〕当动点B 在抛线物弧B O '〔不包括B '点〕上时,过定点A 且与抛物线弧相切的切线斜率即所求函数的最小值.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aS =kx 联立⎩⎨⎧=-=2bSxy aS kx y 消去y 得bSx 2-kx +aS =0 (*)由式得代入将舍去得(*)2),)(2(2,0422ab S k ab S k ab S k abS k =-===-=∆x=ba .换句话说,当速度.2,ab S y ba V 的最小值为运输成本时= ⅱ〕当点B 在点B '时,k AB 的值只有一个,显然就是所求函数的最小值,此时,0)(2---=c aS bSc k AB=).(bc c a S +也就是说,当c V =时,运输本钱y 的最小值为).(bc ca S +下面一例,请同学们用斜率求解.求函数f (t )=3sin 6sin 4cos 2-++-t t t 的值域. ]21,5[--。

《应用题:书写规范与技巧》

《应用题:书写规范与技巧》

《应用题:书写规范与技巧》一、应用题书写格式的重要性应用题书写格式的规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的书写格式有利于清晰表达解题思路。

当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应用题解答过程时,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标识和逻辑顺序,这使得解题过程一目了然。

无论是学生自己回顾解题过程,还是老师批改作业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都能快速准确地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解题步骤中使用箭头、编号等方式,将解题过程分步展示,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答案的推导过程。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也便于他人理解和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

其次,规范的书写格式方便检查错误。

在解答应用题后,学生可以通过规范的格式进行答案检查。

如在书写答案检查时,可以使用括号、加注等方式,突出检查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可能存在的错误。

同时,规范的书写格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通过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组织答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规范的书写格式在考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清晰、规范的答题格式可以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失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且,规范的格式也方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地评判学生的答案,提高阅卷效率。

总之,应用题书写格式的规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格式要求与规范(一)整体布局应用题书写的整体布局应保持整洁、清晰。

字体一般要求为正楷,字号适中,以便阅读。

行距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疏,通常以1.5倍行距为宜。

页面边距也要适当,避免内容过于靠近边缘。

这样的整体布局要求有助于提高卷面的美观度,也方便自己和他人查看解题过程。

(二)解题步骤规范1.审题设未知数:审题是解应用题的关键第一步。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将第1页左上方的三个按钮置于显示状态(所有对象处于隐藏状态)如图1
2、按显示常数按钮,显示三个常数a ,b ,s ,c 如图2
3、按“显示对勾函数”按钮,显示对勾函数y=)(v
a bv s +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第一象限内的最低点的位置)如图3
4、拖动a ,b ,s ,观察对勾函数y=)(v
a bv s +
的图象的变化。

5、按“显示实际函数”按钮,显示实际函数y=)()(c v v
a
bv s ≤+ 0的图象(先让c
大于L=
b
a
)如图4 5、相对L ,左右拖动c ,观察实际函数图象随定义域的变化而变化机及其最低点(最小值)
使用意图:
1、形象地感知对勾函数的大致图象
2、感知定义域与L=b
a
的相对位置,对函数最小值的影响,从而突破要分类讨论的难点。

1、打开新绘图。

2、用[选择]工具单击[图表]菜单中的[定义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系。

(隐藏网格)
3、用[文本]工具给原点加注标签A ,并改为O ,给单位点加注标签,并改为数字1。

4、用[画点]工具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三点C ,D ,E 。

5、用[选择]工具选择点C ,D ,E 以及X 轴,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垂线],分别过C ,D ,E 三点作出X 轴的(三条)垂线。

6、及时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垂线上的点],分别在各直线上画出三点F ,G ,H 。

7、用[选择]工具选择三条直线CF ,DG ,EH 。

按ctrl+H ,隐藏这三条垂线CF ,DG ,EH 。

8、用[画射线]工具画射线CF ,DG ,EH 。

9、及时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射线上的点],分别在各射线上画出三点I ,J ,K 。

10、及时单击[度量]菜单中的[纵坐标],度量出三点I ,J ,K 的纵坐标。

11、用[文本]工具把y[I],y[J],y[K]分别改为a ,b ,s 。

12、用[选择]工具选择射线CF ,DG ,EH ,单击[显示]菜单中的[隐藏垂线],隐藏这三条射线。

13、用[画线段]工具画线段CI ,DJ ,EK 。

14、用[文本]工具把点I ,J ,K 的标签改为a ,b ,s 15、隐藏点C ,D ,E ,F ,G ,H 。

16、单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制新函数],打开函数式编辑器。

17、依次单击s 、*、(、b 、*、x 、+、a 、/、x 、),除a ,b ,s 在屏幕上外,其余都在编辑器内。

单击[确定]即出现对勾函数y=)(v
a
bv s +的图象(这里x=v )
18、选中对勾函数y=)(v
a bv s +的图象,(将它设置成虚线),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函数图象上的点],即在对勾函数的图象上画出一点L ;用[文本]工具键入文本y=)(v
a
bv s +并将
文本设置成兰色。

19、用[选择]工具选择点L 和文本y=)(v a bv s +
,按住shfit ,单击[编辑]中的[合并文本到点],则在图象上出现一个标签“y=)(v a bv s +”,原屏幕上的文本y=)(v
a
bv s +仍然保
留。

20、单击[度量]中的[计算],打开计算器。

依次单击[函数]下面的sqrt 、(、a 、/、b 、),单击[确定]得到计算值
b a
,同理计算出)(b
a
a b a b s +,01=t 21、先后选择
b
a
,01=t ;单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制点],得到点M , 依次选择
b a
,)(b
a
a b a b s +,单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制点],得到点N
22、选中点M ,N ,按ctrl+L ,用线段联结MN ,及时单击[构造]菜单中的[线段上的点],画出一点O 。

用[文本]工具键入文本L=
b
a 23、用[选择]工具选择点O 和文本L=
b
a
,按住shfit ,单击[编辑]中的[合并文本到点],则在图象上出现一个标签“L=
b a ”,原屏幕上的文本 L=b
a 仍然保留。

24、用[选择]工具选择计算值
b a
,)
(b
a
a b a b s +,01=t ,文本y=)(v a bv s +,文本 L=
b
a
,单击[显示]中的[隐藏所有对象],隐藏这些对象。

25、用[选择]工具选择对勾函数y=)(v
a
bv s +
的图象,及其上面的点L 和标签“y=)(v a bv s +
”,点M ,N ,O ,标签“L=b
a ”和线段MN 。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操作类按钮]下的[隐藏/显示],即得按钮“隐藏对象”。

用[文本]工具双击“隐藏对象”按钮,
改为“隐藏对勾函数图象”。

随即变为“隐藏对勾函数图象”按钮。

按此按钮,隐藏对勾函数的图象,再按此按钮,重新出现对勾函数图象。

下面画定义在一个区间上的函数y=)()(c v v
a bv s ≤+
0的图象
26、选择原点O 和单位点1,用“射线”工具画射线( x 轴的正半轴)
27、及时单击[构造]菜单中的[射线上的点],在射线上画点P 。

给这点加注标签,并改为C 。

28、选中点O ,C ,按ctrl+L ,用线段连接OC ,及时单击[构造]中的[线段上的点],在线段OC 上画出点Q
29、及时单击[度量]菜单中的[横坐标],度量出点Q 的横坐标。

30、选中点C ,度量出点C 的横坐标。

用[文本]工具把x C 改为c 。

31、用[选择]工具单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打开计算器。

依次单击S 、*、(、b 、*、x Q 、+、a 、/、x Q 、再单击[确定],得到计算值)(Q
Q x a
bx s +
27、选中x Q ,)(Q
Q x a bx s +
,单击[图表]中的[绘制点],画得一点R ,用[文本]工具将该
点的标签改成D 。

28、选中Q 点(点D 仍被选中),单击[构造]菜单中的[轨迹]。

即得到实际函数的图象 29、用[选择]工具选择计算值x Q ,)(Q
Q x a
bx s +,单击[显示]中的[隐藏所有对象],隐藏这些对象。

30、用[选择]工具选择y=)()(c v v
a bv s ≤+
0的图象(并将它设置为粗线,棕色),
同时选择图象上面的点D ,点Q ,点C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操作类按钮]下的[隐藏/显示],
即得按钮“隐藏对象”。

用[文本]工具双击“隐藏对象”按钮,改为“隐藏实际函数图象”。

随即变为“隐藏实际函数图象”按钮。

按此按钮,隐藏实际函数的图象,再按此按钮,重新出现实际函数图象。

31、选择计算值a ,b ,s ,c ;点a ,b ,s 及其对应线段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操作类按钮]下的[隐藏/显示],即得按钮“隐藏对象。

用[文本]工具双击“隐藏对象”按钮,改为“隐藏常数”。

随即变为“隐藏常数”按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