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

合集下载

国家与革命——精选推荐

国家与革命——精选推荐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支部结合本国个体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指志意义。

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思想。

初版序言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

这种阐明是由于时代环境的需要。

1.国家同拥有莫大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融合在一起,它对劳动人民的压迫愈来愈严重了。

帝国主义战争使群众的生活困苦不堪。

2.由于这些,使劳动群众义愤填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显著发展。

3.“在几十年较为和平的发展中积聚起来的机会主义成分,使得社会沙文主义流派在世界各个社会党内取得了统治地位”,这个流派成为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影响的传播者,因此,阻碍革命的发展。

“因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因为这个问题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精神,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似乎可以接受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摧残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仿佛马克思培育出极有组织的工人联合会是为了进行掠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风气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1.恢复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使全部观点即这些观点的发展有一个独立的概念,同时指明考茨基主义的歪曲。

2.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它不是从社会外部强加于社会的力量,也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反暴力论的)。

马恩列经典著作《国家与革命》

马恩列经典著作《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一、概要《国家与革命》一书的副标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

列宁在安排全书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容时,遵循了国家这一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历史,也遵循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国家的认识过程,并自觉把客观历史的发展和主观认识的发展统一起来,让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的国家观有了一个完整地理解。

全书包括两版序言、六章正文和第一版跋。

二、主要内容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在这一章中,列宁通过摘录和引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反杜林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包括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特征、作用,以及国家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国家的态度,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歪曲,划清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国家观。

其中前三节从国家的起源、特征、作用等方面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第四节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国家的态度,论述了暴力革命和国家消亡的关系。

(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列宁在该节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两个最重要的和根本的观点:一是国家与社会相异化,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二)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在这一节中列宁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对“公共权力”的分析,指出国家力量是指拥有监狱和强制设施的特殊的武装队伍,而常备军和警察则是国家政权的主要强力工具,揭示了国家力量即“公共权力”随着阶级对立的尖锐化而日益加强的事实。

(三)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在这一节中列宁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剥削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批判了机会主义者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掩盖了资产阶级国家实质的谬论。

财富在民主共和国中运用权力的两种形式:直接收买官吏;政府和交易所结成联盟评价了恩格斯对普选制的看法(四)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列宁指出暴力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国家将被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所消灭,而无产阶级国家则会自行消亡,国家的消亡同时也是民主的消亡。

国家与革命_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

国家与革命_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

《国家与革命》第一节《国家与革命》写作的历史背景《国家与革命》一书写于1917年八九月间,问世于1918年初。

这部重要著作是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马克思主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激烈斗争的情况下写成的。

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日益同垄断组织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空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变成了“囚禁工人的军事苦役监狱”。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德、法、英等国无产阶级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和罢工运动。

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各国(印度、朝鲜、越南、中国、波斯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蓬勃发展,使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日益加剧。

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夺取政权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列宁指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际的意义了。

”《国家与革命》就是为了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写的。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革命形势,举行罢工和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叛卖,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缺乏政治经验,缺乏充分的觉悟和组织性,使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

这时,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并制定了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党要努力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把千百万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革命方面来。

到了7月间,资产阶级联合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和迫害布尔什维克党的其它领导人,封闭《真理报》,疯狂镇压革命运动。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苏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7年8月—9月前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

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

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当时的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政治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但是,国家问题恰恰是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搅得最乱的问题。

特别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严重地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批判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精心研究国家问题,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问题的大量文献,翻阅了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在1917年1-2月间作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笔记,准备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论文。

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国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积极争取群众,为和平地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斗争。

但是,在当时的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却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奉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政权完全落入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七月事变标志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反革命势力开始向以布尔什维克为代表的革命力量猖狂反扑,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

国 家与革命 读后感

国 家与革命 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国家的本质、作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列宁首先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

他指出,机会主义者故意忽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问题的重要论述,试图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模糊化,使工人阶级陷入改良主义的幻想之中。

列宁强调,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本来面目,才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列宁深入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他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机器。

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来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

而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列宁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是简单地对资产阶级进行镇压,而是要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逐步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包括镇压剥削者的反抗、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文化教育等方面。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同时,列宁还探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问题。

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能简单地照搬以往的经验,而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在革命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革命的胜利。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与阶级关系紧密相连的。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国家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同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这让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也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当然,大段的引证会使文章冗长,并且丝毫无助于通俗化。但是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我们先从传播最广的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讲起,这本书已于1894年在斯图加特出了第6版。我们必须根据德文原著来译出引文,因为俄文译本虽然很多,但多半不是译得不全,就是译得很糟。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
首先,我们要考察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特别详细地谈谈这个学说被人忘记或遭到机会主义歪曲的那些方面。其次,我们要专门分析一下歪曲这个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即在这次战争中如此可悲地遭到破产的第二国际(1889-1914年)的最著名领袖卡尔·考茨基。最后,我们要给俄国1905年革命、特别是1917年革命的经验,作一个基本的总结。后面这次革命的第一个阶段看来现在(1917年8月初)正在结束,但整个这次革命只能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这个问题是要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国家与革命》是191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列宁。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国家与革命》写于1917年8-9月,1918年5月出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加深和激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

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地垄断经济形势,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

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加重了对劳动群众的压迫和剥削。

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对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

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

列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的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列宁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列宁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列宁的主要著作是什么?一、《国家与革命》《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问题的理论。

通过对互助和共产主义的分析,列宁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国家与革命》一书论述了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消亡和无产阶级对国家的运用等重要问题。

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地对立的产物,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

二、《工人阶级和农民革命》《工人阶级和农民革命》是列宁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对无产阶级和农民在革命中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工人和农民的联合,只有通过工农联盟,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革命》一书中,列宁对工人和农民的地位、利益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联合起来、互相支持的策略。

他强调,工人阶级应该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并与农民一起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帝国主义论》《帝国主义论》是列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转变的必然结果。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原因,分析了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争夺,以及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他强调,帝国主义是战争、革命和民族矛盾的根源,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消灭帝国主义制度。

四、《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论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列宁在书中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实现途径和构建形式进行了详尽阐述。

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目标,它代表着消除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的理想。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创立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机构,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构。

2. 革命的目标:废除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革命的策略: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4. 联合战斗: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群众,共同进行革命斗争。

5. 国际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有国际性和全球视野,拥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全球无产阶级革命。

6. 政治经济学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建设必须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化。

7. 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家的“腐朽机器”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和国家机器。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列宁一、历史背景《国家与革命》一书写于1917年8—9月。

列宁在“初版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者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这个“特别重大的意义”说明,《国家与革命》一书是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激烈斗争的情况下写成的。

概括地说,就是三个需要。

第一.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第1-2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这既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进一步加速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就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反映。

这场战争教育了人民,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和罢工运动,反战要求和革命激情空前高涨;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

战争引起了革命。

革命高潮的到来,必然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如何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因此,列宁在“序言”中指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际意义了。

”第二.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需要。

(第3段)由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在无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问题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因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围绕“国家与革命”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主张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并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上,针对帝国主义性质的反动战争,提出了两个口号:“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从而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结合起来,为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以伯恩施坦、考茨基为首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迎合资产阶级的需要,极力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支部结合本国个体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指志意义。

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思想。

初版序言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

这种阐明是由于时代环境的需要。

1.国家同拥有莫大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融合在一起,它对劳动人民的压迫愈来愈严重了。

帝国主义战争使群众的生活困苦不堪。

2.由于这些,使劳动群众义愤填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显著发展。

3.“在几十年较为和平的发展中积聚起来的机会主义成分,使得社会沙文主义流派在世界各个社会党内取得了统治地位”,这个流派成为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影响的传播者,因此,阻碍革命的发展。

“因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因为这个问题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精神,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似乎可以接受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摧残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仿佛马克思培育出极有组织的工人联合会是为了进行掠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风气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1.恢复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使全部观点即这些观点的发展有一个独立的概念,同时指明考茨基主义的歪曲。

2.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它不是从社会外部强加于社会的力量,也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反暴力论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DOC)

列宁《《国家与革命》》(DOC)

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列宁1917年8-9月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在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常有的遭遇一样。

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

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

现在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作这种“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来。

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灵魂。

他们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觉得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

现在,一切社会沙文主义者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剿灭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似乎马克思培育出了为进行掠夺战争而组织得非常出色的工人联合会!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

当然,大段的引证会使文章冗长,并且丝毫无助于通俗化。

但是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我们先从传播最广的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讲起,这本书已于1894年在斯图加特出了第6版。

我们必须根据德文原著来译出引文,因为俄文译本虽然很多,但多半不是译得不全,就是译得很糟。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 展 过渡时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 对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学说的进一步发 展
② ③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 认为考茨基存在以下错误观点:
① ② 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盲目崇拜”国家 “迷信”官僚制度 否认打碎旧国家机器的任务

把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目的局限于“取得 议会多数”、“使议会变成政府的主宰”
重点介绍:国家的消亡
当社会全体成员或者大多数成员自己学会了管 理国家的时候,对任何管理的需要就开始消失; 民主愈完全,它成为多余的东西的时候就愈接 近;国家愈民主 , 国家就会愈迅速地开始消亡。
“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 , 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 并且引导人类走 向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
第二章至第四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以及 1848~1917 年间的革命实践经验 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任务:打碎旧 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无产阶级政权


④ ⑤
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
民主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
重点介绍: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和职能
国家的起源: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也决不是从外部 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国家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产 生的。
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 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 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
国家与革命
列宁
基本介绍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概要全书共6章:第1章,阶级社会和国家;第2章,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第3章,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第4章,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第5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第6章,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了。

主要观点1.列宁针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阶级性的谬论,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2.列宁独创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3.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

4.列宁还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规律,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多样性,集中说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著作评价《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学说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

《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不仅清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学说,并且用俄国革命的经验加以丰富,使它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

《国家与革命》是最完整、最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就其基本立场和方法来说,启发和指导意义是深远的。

《国家与革命》在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同时,一些极有价值的相关论述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关注。

导读资料概述《国家与革命》是列宁1917年8—9月写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名著。

全书共有六章。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书从无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发展的角度节选了其中部分章节和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国家与革命”有感列宁在1917年8-9月份写成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国家与革命”,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夕,因此这篇文章对于领导俄国革命和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几十年来,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都是全盘接受的。

我认为列宁在此文中的主要观点有: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2、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在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前,国家并不必要;只有在出现阶级剥削和压迫之后,国家才是必要的。

3、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将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后,也就消灭了阶级差别和无产阶级自身,国家也就会“自行消亡”。

4、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5、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完全不需要国家。

对于那时可能出现的“个别人捣乱”的现象,可以通过文明人劝解打架的办法解决,不必要采取镇压(即法律)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近百年的历史演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矛盾已经与列宁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同。

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地重新认识有关国家的问题,将可能不利于我们正确利用国家机器,保证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一个是关于国家的功能和命运;另一个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管理模式。

一、关于国家的功能和命运:1、国家是否具有对内和对外的双重功能?列宁在他的文章中所谈到的关于国家的功能,主要是指国家在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时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无产阶级的压迫和俄国苏维埃政权对反革命集团的镇压等。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的对外功能则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无论是当时的法西斯联盟还是反法西斯联盟,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形成的,并不是以某个阶级的国际联合对付另一个阶级的国际联合。

换句话说,是国家利益之间的对抗,而不是阶级利益的对抗主导了这场世界大战。

可见,国家不仅具有阶级压迫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抵御外来干涉的对外功能。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他们都没能经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影响最广泛的战争,因而不可能就国家的对外功能有深刻的研究和认识。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注意研究和发挥国家的对外功能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我们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缺乏认识,因此对国家功能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例如在国际交往中,过分强调了以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划线,忽视了国家的对外功能与对内功能的差异性。

比如说我们过去就没有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会对外扩张;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会发生摩擦甚至战争。

又比如,我们过去总对与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百倍警惕,迟迟不敢对外敞开国门。

事实证明,国家间的矛盾与国内的阶级矛盾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并决定了国家的对外和对内功能的不同。

因此,仅仅重视研究国家的某一方面功能是不够的,这将导致我们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出现偏差。

2、国家是否具有调节国际间冲突的功能?“二战”之后,联合国诞生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逐步成为了调节和解决国际间冲突(包括贸易冲突)、维护世界正常秩序的国际机构。

联合国是以国家为成员构成的,并通过国际法规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善待,必须成为这个国际大家庭的一员,我国加入TWO,也是这个道理。

在我国申请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由于我们的认识不够,没有积极要求同时恢复我国在GATT(关税总协定)中的成员国地位,结果使我国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

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谈判,我们才得以进入WTO。

可见,不重视发挥国家在调节国际关系方面的作用,就会付出代价。

3、国家是否也是解决民族矛盾的产物和工具?在历史上,犹太民族曾遭受过多次“灭顶之灾”,仅在“二战”中就有600万犹太人在纳粹的大屠杀中丧生,占当时全球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一。

由于犹太人自身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同情,联合国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方案,为建立以色列国扫清了道路,然而也为巴以之间的“拉锯战”埋下了祸根(目前巴以之间的问题最终也要用分立两个独立国家的办法解决)。

以色列国的建立,使犹太人有了自己的祖国,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无家可归的历史,并为永久保持犹太民族的特性和利益提供了保障。

可见,国家也是解决民族矛盾的产物和工具,它具有包涵和延续人类不同民族特性和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

又比如,国家为捍卫民族利益所发挥的作用也生动地体现在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蒋介石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却打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张、杨两位爱国将领出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而掀起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高潮。

为了民族利益,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与过去“围剿”过自己的国民党军队一起,携手抗日。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功能与民族利益之间的超乎意识形态的紧密关系。

现在少数“台独”份子还在试图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割出去,全然不顾中华民族的利益自古以来就是以中国的统一为保障的这一历史事实。

对于这些分裂祖国的小丑,中国人民是不会允许他们走得太远的。

4、国家是否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国家还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

国家通常具备比较完整的国家机器,如边界、海关、军队、警察、监狱等“硬件”;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家还具备了卫星、雷达、电子屏障、检疫、网络安全等“软件”。

现在人类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艾滋病、疯牛病、毒品、难民流、网络病毒、生化武器的威胁,如果没有国家机器的保护,任何地方产生的“瘟疫”都将会畅通无阻、很快蔓延到全世界。

可见,保持合理的国家格局和边界,对遏制人为的、或自然界的灾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5、国家真的会“消亡”吗?综上所述,国家的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国家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细胞,它不仅具有解决阶级矛盾的功能,而且对于调解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纷争、维持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阶级的划分和阶级斗争已不像一百年前那样分明和尖锐,而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和激化,贫富之间的差距又进一步加深了民族与地区间矛盾的程度。

因此,仅仅把是否存在阶级和阶级压迫作为“国家消亡”的唯一条件,显然已不符合今天的情况。

我甚至认为,即使是到达了完全消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无阶级社会,民族与宗教的差异和矛盾也可能仍然存在。

民族和宗教是先于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可能导致阶级的消灭,但并不会导致民族与宗教的消灭。

因此,国家对于调解民族与宗教矛盾的社会功能将会长期存在。

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半个多世纪,我们都认为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压迫,是否因此就可以削弱国家机器的作用呢?恰恰相反,随着改革开放和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我国现在的社会秩序不是在好转,而是在恶化。

腐败问题、造假问题、走私问题、黄睹毒问题、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邪教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比“文革”以前严重。

所以,国家机器只能加强。

当然,在处理不同矛盾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必须镇压的要坚决镇压,而对于民族矛盾、宗教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

否则将可能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糟,甚至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我并不是说列宁的文章写的不对,就俄国当时的情况看,阶级矛盾是俄国的主要矛盾,所以列宁自然要强调国家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

然而,对于国家随着阶级的消灭而会“自行消亡”的论述,现在看来,无论是俄国的革命还是中国的革命都没有能为我们提供旁证和依据,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关于人类社会的管理模式:1、人类社会是否需要管理?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不能没有对社会的管理。

即使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有管理。

马克思说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同样需要有一个管理机构根据可能取得的社会财富,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财富的分配。

而社会财富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允许人们完全自由地、任意去索取。

由于自然资源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均匀,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不均衡,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能得到的生活条件也会有差别。

因此,如果没有管理,人们就会放弃条件艰苦的地区,纷纷向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地区聚集。

在人口的负担超过了某一地区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社会矛盾和冲突。

所以,需要一个社会机构来协调和控制以上情况的发生。

这个机构只能是国家,或者是联合国。

近年来的“难民流”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头疼事。

昨天“欧盟”已就此问题达成协议,准备联合起来应对“难民流”问题。

如果没有国家或国家的联盟,允许人们随心所欲地涌向任何一个地区,恐怕要比任何军事进攻都难以对付。

2、没有法治、只靠“思想工作”行吗?我从来不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如果说“人之初,性本懒、性本贪”可能更符合实际。

孩子生下来,如果你不教育他,他是不会主动去刻苦学习、或帮助大人干活的。

成年人也一样,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社会的监督,谁都可能干损人利己的事。

在共产主义社会,虽然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差异,但矛盾和冲突不可能不发生。

无论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交往中,都会产生矛盾。

解决矛盾如果仅仅靠“文明人劝架”的办法,恐怕不行。

即使是家庭问题,如果没有“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作为依据,你又如何去“劝架”呢?总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吧?如果还需要保留一些法规,没有法院和法官又如何断明是非呢?完全靠邻居来“评理”吗?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连清官都难断的事,靠邻居、靠所谓“文明人”就能解决吗?我过去也当过一官半职,也做过无数次的“思想工作”。

可一些人照样以权谋私、照样贪污。

无论你如何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提高觉悟都无济于事,结果还是把他们告到法院,一张判决书解决了问题。

看来,即使是“人民内部矛盾”,完全靠“思想工作”去解决也是远远不够的,不靠国法民规,不靠国家机器,一些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3、国家机器与共产主义矛盾吗?人类社会越发展越应当脱离无序的状态。

现在一些“医学家”已经在制造“克隆人”,如果不加以制止,人类社会等不到共产主义的到来,就将会面临这种“新人类”的威胁。

即使是到了共产主义,如果我们任凭每个人去“自由发展”,不知还会造出什么怪物来。

所以,认为共产主义不需要管理、不需要法治,就等于是在谈论人类社会的毁灭一样。

国家只是一种社会形态,他可以为阶级压迫服务,也可以为维护社会公平服务。

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应当在多个国家同时出现;但历史证明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公有制社会是完全可能的。

香港回归祖国后,我们还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对台湾也适用,但前提是国家的统一。

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国家的组织形态可以为不同的意识形态服务,也可以使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平共处,公平竞争。

可见,国家只是管理社会秩序的工具,只要运用得当,它对于任何社会制度都可以是有益的和适用的。

因此,认为国家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这种观点也是偏激的,它无异于把未来共产主义与原始共产主义相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