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精品课程建设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其中最主要的有张伯臾、田德禄等主编的教材和邓铁涛、焦树 德等主编的临床经验辑要等作为扩充性资料使用。三是编写 《中医内科学实训大纲》《中医内科学实训指导》等供学生参考, 使学生明确实训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四诊应用熟练,中医病 历的书写和立法处方规范、完整,能独立解决临床常见问题,逐 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四是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实训室宽敞明 亮,设备完善,为实训室的开放创造了条件。学校附属医院和学 校所在地张掖市各医院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糖尿病、肾病、
程中,针对某一典型病案,带教教师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因与病
机,病程中病情的转归、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护理调节以及预 后分析,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临床诊治患者的程序,目睹带 教教师治病救人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内涵的理 解,为其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实习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阶段。此阶段学习目标:一 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二是通过 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中医内科临床基本功,即四诊运用、辨证 分析、立法处方、病案书写的基本功。这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方 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提高l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 须掌握诊疗各环节的方法,明确其意义,循序渐进以求之。毕业 实习的教学查房指导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实习生进行 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我校与实习医院一起制定了教学查
风湿病等科病房,涵盖了中医内科所有领域,拥有800余张病
床,日平均门诊量1千余人,为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 良好的实习基地。五是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立校园网,以便师 生随时上网查阅有关中医内科学教学、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 享。校园网站将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方案、网络教学 课件、部分授课录像、习题、推荐的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录等免 费开放;通过建立中医内科学教学网页,可开展双向性互动教 学。建立网上教室进行中医内科学网上教学,并以E-mail形式 建立网络答疑和复习、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网上交流便于师生 沟通、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网络双向性互动 互学,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交互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突出“三点一线”式教学法。“三点”即重点(辨证 论治)、难点(病因病机)、疑点(提出教师本人观点,对相关内容 提出质疑);“一线”即将临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坚 持四加强。一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教师言传身教,注重教 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 加强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和学习,以促进教师教 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召开专门的教学会议,讨论教学法。对 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教师相互听课、讨 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三是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坚持 青年教师试讲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程比赛,进行公开 教学,由全体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其提高教学效果。四是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用交叉 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填写“教与学动态观测表”等形式 动态监测教师教学效果。在考核方面,加大实训考核比重,使其 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占50%,病案分析占5%,平时作业 成绩占15%。实训考核根据病案讨论、临床见习、实训要求,采 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的方法,根据每次实训的成绩积分,得 出实训成绩。 从近3年教研室收集的学生评价资料分析出,授课教师平 均得分在90分以上,均为优秀。学校督导组收集的以校内专家 和学生评教结果为主要依据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任课教师均 为优秀。 2007年中医内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进行重点建 设;2008年该课程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 A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建设初探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建设初探







Vo 1 . 3 0 No. 5 2 0 1 3
J OURNAL 0F CHE NGDE ME DI CAL C OLL E GE
【 3 】 吴兆苏 , 姚崇华 , 赵冬 , 等. 我国多省市 心血管病 趋势及决
监测结果[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 9 9 7 , 2 5 ( 4 ) : 2 5 5 - 2 5 9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4 - - 0 1 )
( 学 生 园 地 栏 目编 辑 : 张 健 )
定因素的人群监测( 中国MO N C I A方案) I . 人群危险因素
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 中医内科学) 》 建设初探
冯 梅 , 储成志 , 王 晓戎‘ , 邓 沂‘ , 张 宏 , 熊 煜
( 1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2 4 1 0 0 0 ; 2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
十安 徽 省精 品开 放课 程( 2 O 1 2 g x k 1 1 8 )
高职称 以上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胜任教 学工作 ; ②为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 学质量 , 继续加强教研室与附属芜湖市 中医医院临床医师 间的 “ 结对培养” 工程 , 加大双方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对 培养、 培训 的力度 , 一方面丰富 自己的教学 内容 , 为理论教 学提供活水之源 ,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教 、 研 相长 ; ③注重在 职培养和继续教育, 制定学科成员培养计划, 鼓励学科教师 到其它院校访问学习,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计划通过 “ 青蓝工程” 、 “ 结对培养” 、 “ 师资进修” 等措施 , 建立一支年 龄、 职称结构合理 、 理论与临床结合紧密的 “ 双师型” 师资梯 队, 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教材建设是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材是课程建设 的主要载体, 也是 “ 精品” 得 以实现的 重要形 ” 。 因此 , 建设与专业层次相适应、 具有较强针对性 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 , 是精 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 内容。 目前 , 我学科授课 主要针对三年制大专 中医学专业学生, 所用教 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 “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肖 振辉教授主编的2版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 学学习指导 与习题集》 。 为弥补上述教材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技能训练 缺乏可操作性 的不足 , 课程组计划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 材建设 : ①组织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 师编写 中医内 科学实切I 指导》 、 ( ( 中医内科学实训报告》 等校本教材供学生 参考 ; ②在教学过程 中, 面对 内容 多、 任务重、 课 时少的现 状, 必 须重组课程内容。 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 岗位的需要 , 主要筛选符合农村和基层特色的内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病因 病机 的阐释和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的应用等, 使学生更有效 地掌握并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 。 ④为扩大教师 的视野和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病案资料 , 使用由本课程组 成员和先辈们协力编著的医学著作《 国医大师经验研读录 、 ( 《 名家教你读医案》 等作为扩充性资料 , ④加强C A I 课件、 多 媒体课件 、 电子教案 、 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 指导学生查 阅文献, 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 培养学生掌握学 科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本校办学定位及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目标,以传承精华作为立足点,以守正创新作为突破点,以爱国主义作为出发点,基于OBE的教育模式,运用五位一体教学理念,在传统单一的理论模块基础上,创新设立六大模块,并创新应用五段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
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
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团队: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
学术造诣的教授、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等,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实践教学基
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5.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听课制
度、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投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提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医内科教学计划概述
2.教学目标和要求
3.教学内容和安排
4.教学方法和手段
5.教学考核方式
6.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正文
一、中医内科教学计划概述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医内科医师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常见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与养生保健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病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与养生保健知识。

4.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常见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肺胀、心痛、胃痛、泄泻、便秘、水肿、消渴、厥证等病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预防与养生保健知识:包括饮食调理、起居调摄、精神调养、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考核方式
1.课堂测验: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临床见习考核:考核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以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为标题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学科之一。

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对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团队建设的思路1.明确教学目标:建设优秀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其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团队成员应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定期的讨论和反馈机制进行调整和改进。

2.多学科融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需要将各个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方法: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团队成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需要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团队成员应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

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二、实践经验1.优化教学资源:建设优秀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设高质量的实验室和临床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的核心力量。

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措举,也是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笔者在《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基于cms的网站构架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并探讨了该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

关键词:cms;php;精品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网站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21030 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专业性很强,课程中抽象概念多,名词术语多,涉及到与多门中医基础课程的联系,以及许多古今医籍的论述,甚至是现代医学的阐述,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2011年,《中医内科学》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科目,本文结合笔者参与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基于cms的网站构架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总结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过程与实践经验,并探讨了《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将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延展,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可视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并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的疑问能及时得到解答。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强调全方位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其目的是尽可能缩短学生从毕业到正式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过渡期,包括适应时间及工作能力。

《中医内科学》作为本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开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所有的教学环节方面,都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思想。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常学辉;王振涛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8
【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我们认为,经过精品课程建设,使<中医内科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一定的进步,使学生更加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总页数】3页(P1526-1528)
【作者】常学辉;王振涛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科,郑州,45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科,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体育专业田径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刘超
2.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J], 侯志英
3.普通高校健美操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J], 杨芳
4.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奚悦;唐秀玲
5.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J], 李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高职院校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以期为相关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高职院校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医骨伤和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外、儿、妇科学等中医临床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课程。

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1]。

我校中医内科学是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资源开放课程,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则是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现将团队建设与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医教协同”,开展课程改革颁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因此,以“院校合一,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

1.1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团队建设需要专家的指导与把关,我院组建了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及长期在医院一线工作的医生和医院领导组成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建设指导小组。

根据中医学与其他相关专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经过充分调研,制订了符合各专业发展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建设规划。

1.2加强精品资源建设,打造优质课程体系以中医内科学省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和中医内科学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项目为依托,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除制订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授课笔记与教案之外,还制作了电子课件;为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制作了习题与模拟试卷;为加强实践教学,制订了实习大纲与见习指导方案;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技能,绘制了中医内科学思维导图,制订了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总结;为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组利用两名教师为国医大师李济仁学术继承人和1名教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唐喜玉学术继承人的优势,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分别整理出了《国医大师李济仁临床病案赏析》和《全国名老中医唐喜玉临床病案赏析》,以供师生学习。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510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6学时总学分数: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 .课程简介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主要介绍中医内科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辩证论治规律的医学学科。

分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论述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纲要,各论部分按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具体阐述。

各篇除疾病命名、病名释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参考的内容外,还包括古书记载、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等内容。

学习中医内科学应较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等理论,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法则,为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及其他中医相关科室奠定基础。

2 .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调护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中医内科疑难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96学时。

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是各基础课程的综合,而且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医学的学术水平。

因此,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院中医专业的必修课。

4 .课程作用《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医学教研室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师资
队伍 建设 等方 而进 行实 践 ,加强 了 中医学精 品课 程 的建设 ,提 高 了教 学质 量 。 关键 词 :教 学改革 ;精 品课 程 ;中医 学 ;教学质 量 d l 036/i n17-79 0 11. 7 o:1.99 .s. 22 7 . 1.3 4 js 6 2 0 文 章编 号: 17-79 (0 1 1—0 50 622 7 2 1)・307—2
2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重视创新能力培 养 医学院校 的中医学课程 是一 门综合性课程,其 内容 多,课 时少 。课程组老师突破 了传统教学模式 ,注重实 用 ,重点突出 ,按照 “ 一条主线 ”( 中医思维方式 )串联 “ 两个 模块”( 基础 模块与应用模块 )的教学 思路来讲授
中医学的精髓 。课程的重点即 “ 两大模块 ”的内容 :基 础模块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学术背景 、 中医学的基本 原理 、 疾病观、诊断技术 、防治理论与手段等 ;应用模块强调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 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也是我 国医学教育 的一大特色 , 中西医并重 、互补 ,更好 的为人 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 务是我们 的国情所致 。然而西 医院校 的中医学教育毕竟 不 同于 中医 院校 。如何办 出特色 ,提 高教学质量 ,是值 得研究和探讨 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 国家精 品课程建设 工作正式启动 ,课程组抓住契机 ,以精 品课程 为 目标进 行 中医学课程 建设 ,取得 了一定成 绩,也收获了一些经 验 。 0 6 中医学课程被评为 院级精 品课程 。 20 年 经过努力, 20 0 9年又被确定为 自治区级精 品课程 。 1 理清课程建设思路 明确课程 目标定位 授课对象 的主攻 方 向应该是教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 学而 有效应作 为教学的基本标准【。就西 医院校 的中医 I J 学课程而言 ,学时少 ,内容多 ,授课对象 已学 习了系统 的西医理论知识 ,对 中医学不重视 ,甚至产生偏见 。加 上 中医理论深奥 、难懂 ,短 时间内很难掌握 、领会 。因 而得不到应有 的教学效果 。结合实 际情况 ,课程组在教 学 目标定位上进行 了一 定改革 ,要求学生在理解 中医基 本理论知识 的同时,重 点是 中医思维方法 的培养 。力争 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理解 中医理论的精华, 初步掌握 中医基本理论 常识 ,理解 不同医学体系对 于生 命现象认知 的差异 ,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提 高医学生 的传统文化素质和综 合素质 ,为将 来中西医继续 教育 打

网络环境下的中医精品课程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中医精品课程建设

容 的科学设 计和合理编排,注 意拓 展网络教学 内容在深度 和广 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 的各种手段 ,设计出优秀 的互
动 刚络教程, 合课程实际灵活运用 “ 发式 ”“ 论式 ”“ 结 启 、讨 、 开
作的组成部分 ,是精 品课程 团队进行教学 内容革新和教学方法 改革的平台。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在理论与实践 、知 识与技能等方面合理 的布局和设计 ,注 意学科交叉和 交融 。既 要注重传授基本理论 、基本知 识,又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 创
建设工作 的认 识,从思想上保证精 品课程 网站 建设的质量 ,才 能充分发挥精 品课程 网站在促进教学水 平提高 、促进 教学 内容
革 新 、促 进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 促进 教 学 管 理 创 新 的 作 用 。 2 精 品课 程 网站 是 教 学 内容 革 新 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的长 效 平 台 在 网 络 环 境 下 ,中 医精 品课 程 网站 建 设 是 课 程 日常 教 学 工
在 巨大 差 异 。特 别 是 网络 课 程 教 学 内容 、教 学 手 段 和 教 学方 法 的研 究还 有 待 于深 入 ,基 于 嘲络 的教 育理 论还 需要 进 一 步 完 善
课程主 持人是 中医学 课程 的总体发展 规划 的设计者和 组 织实施者,是师资 队伍建设的领 导者和管理者,是课程教学研 究和 教学改革 的组织者 ,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各方关系的协 调者 ,是决定精 品课程 网站建设质量 的最主要决定 因素 。课程 负责 人对课程 网站建 设的态度 和投入 的精力直 接决 定精 品课
新 能 力 ,还 要 注 重加 强各 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 程 之 间 的有 机联 系 。这两 方 面

《中医课程精品化建设及成果展示PPT课件》

《中医课程精品化建设及成果展示PPT课件》

方法与策略
课程内容优化
精选核心知识点,整合传统与 现代医学,提升课程内容的科 学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创新
引入案例教学、互动演练等多 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师资团队建设
加强中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背 景。
成果展示
创新教学环境
打造舒适的中医课堂,提供现代 化的教学设施和资源。
挑战与解决方案
教师培难题
加强对中医师资的培养和引 入,拓宽教师队伍的广度和 深度。
科技应用难点
投入更多资源,提高中医教 学平台的科技化程度和用户 体验。
文化认同问题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推 广,提高学生和社会对中医 的认同度。
展望和总结
1 持续改进与创新
中医课程精品化建设将持续 进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 断创新,为中医事业做出更 大贡献。
跨文化交流
中医药在国际间越来越受到 关注,将中医精髓融入现代 教育,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 国际传播与交流。
目标
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精品化建设,提高中医 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 质的中医人才。
2 增强学生吸引力
创新教育模式,吸引更多学 生对中医课程的兴趣和参与 度。
3 推动科技应用
融合现代科技,优化中医教学平台,提升学习体验与效果。
实践教育强化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实 习机会和临床实训。
中医药研究创新
鼓励学生参与中药研发与创新, 为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经验与启示
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精确定位和调整。
2
加强教育协同
与相关学科和行业合作,拓宽中医课程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

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策略

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策略

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策略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体系之一,其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中医学专业课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学生需求,是中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突出基础理论课程中医学的核心是其深厚的理论体系,因此在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中应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中药学、针灸学等课程,这些理论课程是学生全面理解中医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2. 结合临床实践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方向。

教学中应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辨识、诊断和治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临床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理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强化现代科学知识中医学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中医学理论的传承,也应兼顾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

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学科,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因此,应将现代医学的知识与中医学相结合,注重中西医学的综合应用。

例如可以增加现代医学的影像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科目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强化实践与实习环节中医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性的重要性。

因此,在中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应加强实践与实习环节的设计。

包括临床实习、针灸实习、药店实习等,通过与病人接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5. 加强跨学科合作中医学涉及的领域广泛,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中,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跨学科合作。

例如,与生物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合作,开设相应的跨学科课程,提高中医学专业的综合素质。

总结起来,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的策略包括突出基础理论课程、结合临床实践、强化现代科学知识、强化实践与实习环节,以及加强跨学科合作。

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7期2021年4月Vol. 12Apr. 2021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董岩,满鑫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哈尔滨150040)摘要:对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展开研究。

概述了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特色、分类及建设情况,分析了中医院校加强 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组建精品课教师团队、创建趣味性精品课程、构建复合型精品课程三方面,提出了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的建设策略。

开展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加强院际间紧密合作,能够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不断建设出数字 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中医药精品课程的使用率。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中图分类号:F250-4;C64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7 -0072-02Research of the Boutiqu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ng Yan , Man Xinyu(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 Heilongjiang University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boutiqu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boutique cours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strategies of the boutique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ree aspects , including establishing boutique teacher team , constructing interesting boutique course and building compoundboutique courses ・ It is suggested to develop the boutiqu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nd strengthen the close cooperation among colleges , in order to fully play theadvantages of the team , continuously construct digital ,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boutique course , improv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ffect ,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outique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Boutique course在中医院校的教学领域,无论专业核心课程还是公共选修课程,中医药课程的地位都十分突出。

医学院校中医学在线课程建设浅议

医学院校中医学在线课程建设浅议

医学院校中医学在线课程建设浅议医学院校中医学在线课程建设浅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生们的学习是非常繁重的,他们需要同时学习中西医知识,而其中的中医学更是一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学科,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建立中医学在线课程,有利于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

建立中医学在线课程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方便学生,二是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学在线课程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在自己的时间内进行学习。

同时,中医学在线课程可以从教学方式上提高教学质量,如在线测验、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实时讨论等,在中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中医学的知识。

在建设中医学在线课程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目标。

学校应该制定建设中医学在线课程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及意义、课程体系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等内容。

二是建设过程。

建设中医学在线课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统筹规划,要有一个层次结构明确的课程体系,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了解中医学重要知识点。

二是选材严谨,要筛选出具有权威性的中医学教材,确保学生可以获得真正的中医学知识。

三是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需求,如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

四是评价系统完备,建立学习记录、网上测验、论文撰写、学习成果展示等多项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以监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是师资培养。

老师的师资力量在中医学在线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

因此,建设中医学在线课程时需要引入专业的中医学教师,具有较强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中医学在线课程的建立不仅能方便医学学生的课余学习,还可以在师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医学的健康发展。

中医基础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医基础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为后续中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课程学时:64学时二、课程内容1. 中医学概述- 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2.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概念及其应用- 五行概念及其应用- 阴阳五行与疾病的关系3. 脏象学说- 脏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的病理变化-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4. 经络学说- 经络的概念及分类-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与脏腑、器官的关系5.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的概念- 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气血津液与疾病的关系6. 病因学说- 病因的分类- 病因的致病机制- 病因与疾病的关系7. 诊断学基础- 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要点- 诊断思维的培养8.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的方法- 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医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技能。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国家教育政策相符。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4. 实验器材: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5. 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考核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实验操作:占课程总成绩的10%,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内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内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

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一.课程建设规划1.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设计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

理论知识内容选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实践教学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及相关科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2.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实训室训练,医院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

教在课堂,学在床旁,做在岗位。

形成早体验,早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横向强化,纵向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3.教学方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等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模拟人演示,网络资源及医院,真实工作环境体验等手段。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防治措施;2.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症的概念、鉴别诊断、并发症、转诊和健康指导;3.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

中医内科教学计划一、引言中医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内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内科医生,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医内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和体系,包括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2.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3.能够运用中医内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辨证施治。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基础理论1.脏腑学说–五脏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六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脏腑与经络的联系2.经络学说–经络的分类和走向–经络的功能和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3.病因病机学说–外感病因的分类和病机–内伤病因的分类和病机–情志病因的分类和病机2.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1.肺病–咳嗽–哮喘–肺结核2.心脑血管病–心绞痛–高血压–中风3.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4.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胆结石3. 中医内科诊断方法1.望诊–面色–舌苔–脉象2.闻诊–嗅气味–听声音3.问诊–病史询问–症状询问–体征询问4.切诊–脉诊–腹诊–舌诊4. 中医内科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的分类和应用–中药的方剂和配伍规律–中药的煎煮和用药方法2.针灸治疗–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灸的穴位和配穴规律–针灸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拿按摩的手法和技巧–推拿按摩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2.临床实践–安排学生到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亲身参与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和文献研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精品课程建设
秦建增罗仁肖长虹
摘要:通过对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介绍,总结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强调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包括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精品课程建设应当密切围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

关键词: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
一、精品课程介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简称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中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自2003年开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全国共获得国家精品课程750门,其中中医学精品课程5门。

分别是2003年151门课程,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诊断学》;2004年300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2005年299门,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尚没有单位获得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广东省高教厅对精品课程建设非常重视,设立了广东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三、建设目标
我校于2005年开始参加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并设立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当年《中医内科学》被评为第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过1年的建设,于2006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已经通过专家初评。

教研室决定,再经过1年的建设,于2007年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四、建设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要求在逐年提高,根据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范要求,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涵盖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内容,采用百分制记分。

体现了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整体要求。

我院《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在院领导支持和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努力下,
于2006年完成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内容的上网工作,有望于2007年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全部上网。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单纯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丰富网络资源,所以,我们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已经增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网络课件、在线交流等内容,大大丰富了网站内容,突出了特色,增加了竞争优势。

五、体会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精品课程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科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由专人负责网站的更新维护。

5.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

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积极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址:/2005/zynkx/
参考文献:
1.郑少燕,杨棉华,何萍,许杰洲.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精品课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1-
2.
2.冯婉玲,段远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7):115-118.
3.孙国红.论高校精品课程与课程的“精品意识”.当代教育论坛.2006,6:78-79.
作者简介:
秦建增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内科教研室讲师,博士,美国
微软认证计算机专家。

先后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12套,建立教学网站5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论文17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