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的作者究竟意欲何为?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于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需求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
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普通居民的购房负担越来越重,市场需求矛盾显现。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提供给中低收入群体居住的平价住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减轻了市场的压力。
保障性住房的出现使得市场上的一部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房价的稳定影响。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使得政府可以通过控制住房价格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稳定性。
一方面,通过提供平价住房,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市场迅速上涨的房价压力,使得市场价格得以稳定;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手段,避免过度投机和恶性竞争,从而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稳定。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市场结构的调整影响上。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出台,可以积极引导市场发展方向,促进市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市场中一些大规模的公共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房屋的供给量,还可以改善住房品质和居住环境,提高市场居住水平。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推动房地产市场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可以认为保障性住房政策对市场结构的调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对市场竞争和创新的挑战。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出台会使得市场中原本的竞争环境发生一定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市场上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创新的动力。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地方政府为了争取保障性住房工程而进行过度投资的问题。
还有可能出现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失误和腐败问题,使得市场中出现低效率和资源浪费现象。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政府重视,加强管理和监督,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不要干预房地产价格
政府不要干预房地产价格作者:来源:《东方企业家》2013年第11期随着9月底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挂牌,这一系列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更成为热点问题,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与《东方企业家》分享了一些对金融改革的看法。
为什么要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龙永图:拿银行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几大银行占到了80%以上的份额,小微银行很少,所以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使大中小微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要并存,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
银行大了当然很好,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太大的话也会有问题,大到有时候会绑架国家金融产业。
大中小微金融机构都要并存,就像大自然中多物种的并存才是一个良好的生态,所以现在的金融目标就是要扩大中小微金融银行和金融企业,这样使得我们的金融生态环境更加好。
银行业的市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到底会对我们中国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龙永图:外资银行想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实验慢慢发展起来,对混合制也有鼓励,加上国有银行、民营银行、私有制银行平衡发展,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金融服务。
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型国有银行很难为民企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民营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对这些实体经济的帮助。
只有小微发展了、实体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就业的问题,稳定的问题,民生的问题,这是我们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目标。
那么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龙永图:我建议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把进口和出口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进口会成为我们外贸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要尽快转型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既要进口也要出口。
特别是制造业,对零部件、生产原料的需求的增长,进口是有很大的潜力的。
一部分企业把房产和实业发展相结合,但国家始终在出台一些比较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你对目前房地产政策怎么看?龙永图:对于房地产的政策观点我一向没有变,政府不要干预房地产的价格,政府就是集中精力做保障房,为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来盖房子,对于商品房可以让市场调控,如果这些需求都落到实处,那大家对于房地产的发展会更有信心,有信心以后整个房地产市场就会稳定下来。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出资或者投资兴建的,针对那些无法自行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体提供的住房保障政策。
保障性住房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房地产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增加了住房供应,通过政府提供低价或租金的方式,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降低了他们的住房负担。
这对于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减少市场非理性波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保障性住房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替代住房选择,降低了他们对商业住房的需求,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住房的供求压力,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由于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提供支持的,因此其建设和租金均有政府的干预。
这种公共性质的住房建设和租金调控,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形成起到了调节作用。
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增加了住房市场的供给,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保障性住房的低租金政策对商业住房的租金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一定的竞争作用,适当压缩了商业住房的租金,有利于住房市场价格的稳定。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要对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就需认真对待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租金政策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环境下,政府财政收入下降,住房政策的投入面临一定的困难。
对商业住房市场的低价或者租金政策,可能对商业住房的开发和投资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如果政策引导不当,可能对商业住房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
在实践中,要加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研究和实践,确保保障性住房政策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住房政策的支持,保障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资金投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保障房是不是中国房价调控的救命稻草
保障房是不是中国房价调控的救命稻草本来计划今天讲讲《为什么是任志强,而不是牛刀》,但名人的事儿不好说,也就罢了。
昨天看到有读者在博客留言,声称保障房的推出能让中国的房价温柔地转向。
所以,现在抛出一个话题:保障房是不是中国房价调控的救命稻草?你的答案是什么?温总理在今年政府报告里提出要建造580万套保障房,为此中央财政还拨出了600亿的资金,试图证明政府在建造保障房,推进住房多方案解决的决心。
乍看之下,600亿之巨和580万套住房,数字确实很震憾。
但你拿起计算器一算,结果这600亿的资金平摊到580万套保障房上面,每套不过一万多块而已。
一万多块能干什么,在北京,深圳,上海是一个卫生间都买不到,在柳州这种四线城市,勉强可以买到两平米的卫生间。
一万块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那么剩下的资金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掏钱?购房人集资?这就是问题。
房开商掏钱?开玩笑,房开商也是要赚钱的。
土地置换?这样会弄出更多的利益输送,造出更多的不公平的事出来。
这么看来,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依然存在变数,保障房能不能完工还不能掉以轻心。
保障房建设欠账太多,580万套对全国的刚性住房需求来说,也只是蜻蜓点水。
即便如此,人们更担心,保障房建成后,有多少真正能落实到需要保障的人身上。
陕西咸阳建2600套专供公务员低价房;山东潍坊安丘市某单位低价团购当地某高档商品房,每套可以节省约4万元房款;北京四道口附近的小区,公务员所买的房子每平方米仅4500元,与普通购房者差近十倍;山西忻州发生过公务员倒卖保障房的事情;河南信阳也发生过公务员建设别墅当保障房分配的现象;其实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包括北京都还很普遍。
人们担心权力进入到保障房领域,就让保障房失去了保障的意义,弄不好,保障房就成了个符号和代名词。
抛开保障房的制度公正与监督不说,单说这个资金就是天大的难题。
你叫地方政府掏钱,那是最理想的,但也是最不现实的。
最近媒体都在造势,给各地的保障房提供了一些蓝本。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增长,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城市化
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城市贫民居住困境问题。
为了解决贫民居住问题,保障性住房出现了,保障性住房是一种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住房提供方式,旨在为社会上最弱势的住房
困难群体提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形式的住房,以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1.减少住房市场的需求量,缓解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应,可以解决一部分的住房需求,降低住房市场的需求量,缓
解住房市场供求矛盾,有助于推动住房市场的稳定。
2.降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负担,有利于社会平等。
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可以降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负担,提供一定的住房保障。
对于低
收入人群来说,保障性住房使他们能够以较低的租金获得相对舒适的住房,起到了一定程
度上的社会公益效益。
3.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长远稳定。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推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由于低收入群体
缺乏购房能力,而保障性住房供应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推动低端市场的稳定,稳定整个
市场。
4.提高住房市场的品质和科技含量。
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相较于一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住房类型,保障性住
房在配套设施、建筑技术、住房质量、环保设计等方面更加具备科技含量,这通过整个房
地产市场的竞争和借鉴,有利于提升市场的品质和科技含量。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保障性住房可以有效缓解房屋供需不平衡问题,对于调控房地产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往往会导致房价的上涨,购房成本的增加,这对于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而保障性住房以其低价、优质的特点,可以提供给低收入人群居住,从而缓解了他们的住房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出现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对住房的需求,减少了市场上的需求压力,对调控房地产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障性住房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保障性住房通常会提供一些附加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例如社区活动场所、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而且,由于保障性住房多是集中建设的,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邻里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从而改善整个社区的生活环境。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可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供给,而土地供给不足往往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土地、集体土地等方式提供土地支持,从而增加了土地供给的量,缓解了土地供给不足的压力。
这样一来,房地产开发商在获得土地资源时的成本会降低,进而对房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会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量,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从而进一步稳定了房价。
保障性住房对于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可能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尤其是在土地供给紧张、土地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政府优先选择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能会导致其他住房项目的推迟或停滞,影响到了市场上商品房的供给。
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这可能会对政府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土地购买、建设、运营等方面,这可能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
如果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就可能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难以进行,进而影响到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牵动着民生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资源。
那么,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房价的飞涨。
由于低收入群体无力承担高昂的房价,他们往往只能选择在城市的边缘或条件较差的地区居住,居住环境和条件较差。
这些低收入群体有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不得不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
在这个时候,保障性住房便能够提供他们一个相对优质的居住环境,减轻他们的居住压力,使他们可以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城市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压力,稳定房价。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持续旺盛,而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因此市场上的需求多为高价位或投资性购房需求。
而低收入群体在房地产市场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其购房需求较低,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住房保障,减少他们在市场上的购房需求。
这会相应地减少市场上的需求压力,使房地产市场不至于过度繁荣,进而稳定房价和市场秩序。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由于农民工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城市中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固定的收入来源,因此通常也无力购买昂贵的住房。
而城市住房资源的过度紧缺,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居住条件极差。
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廉价的住所,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中国住房保障问题:社会政策的视角
中国住房保障问题:社会政策的视角在新闻媒体关于网易经济学家60人论坛的报道中,给我的一段发言安上了一个极具刺激性的标题:“高房价不应骂房地产商”。
[1]从吸引眼球的角度来讲,我能够理解编辑的苦心,但这却不是我的本意。
近年来,住房问题始终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其张力已经使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心理极度扭曲。
从社会主流意识看:在经济上,房地产被视为拉动GDP 上升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房地产成为最可夸耀的政绩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将自己紧紧地绑在这辆疾驶的马车上,地方领导深陷其中,“卖地求荣”,完全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教训于不顾,“强拆”导致的一幕幕悲惨的活剧四处上演。
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看,住房问题积聚的民怨已经迸出火星。
公民在社会领域中两项最基本的权利——居住权和资产拥有权被剥夺。
要想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唯一的选择就是“市场”(当前的经适房未必不市场)。
当人们关注眼前的“哥本哈根峰会”的得失成败时,一个更重要的“哥本哈根宣言”被遗忘:“单凭市场不可能消除贫困,也不可能获得公平和平等,而这二者却是发展的基石”(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
[2]关于住房问题的研究,我曾经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引起过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世界金融风暴一起,科学发展似乎又被置之脑后,GDP重新升帐挂帅。
很多本来似乎已经讲明白的问题,现在又模糊不清了。
因此,要想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定量的分析似乎很重要。
但因为收集数据很困难,至今未能如愿。
网易的论坛以及公众的评论,使我不得不再次主要以定性的分析来阐明我的价值判断。
好在如今学界与我观点相同(如郑永年[3])或部分相同(如茅于轼[4]的研究者大有人在,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住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住房问题的政治属性从政治的角度谈住房问题,并不是为了上纲上线吓唬人,而是因为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本来就是一项政治抉择。
现在我们整天讨论“高房价”,这显然是把讨论问题的基本点局限在经济领域,政府的政策也在是否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上反反复复。
26072552_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顾虑与长期主义心态并存
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顾虑与长期主义心态并存从长期看,人才资源是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根本保障,未来大城市人才策略也将从“落户抢人”转向“以房抢人”。
文/崔秀丽 《中国房地产金融》专栏作家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关系亿万百姓的安居大事,被列入“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迄今过去近一年,从中央到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相继推出了系列政策。
在市场看来,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政策密集出台、多地“因城施策”一个需要提及的大背景是,在2021年下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加速出台。
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下简称《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今后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
《意见》指出,在保障基础上,引入市场化参与主体;在土地、金融等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支持措施。
保障性体现在:租金接受政府监管,低于可比市场价格,户型也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
从参与主体看,政府给政策及补贴,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原则是“谁投资、谁所有”。
土地供应保障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存量用地的转化,闲置房屋、产业园、企事业单位自用等土地均可在政策鼓励下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另一部分是新增供地,明确规定保障性租赁用地单独列入用地计划,应保尽保。
税收及金融支持,则体现在对于参与企业进行减税,同时加大信贷、债券、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观念的转变、供需两侧政策的逐步落实、市场环境的改善、企业自身运营能力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是一项项“长期主义”,需要各参与主体,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积累、成熟!专题-住房保障ABS、REITs 的支持。
当前的支持政策已相对完善。
《意见》出台后,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快速跟进。
取消或停建保障房是因噎废食
取消或停建保障房是因噎废食近日,北京西三旗限价房“未住先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继武汉经适房6连号事件之后,保障性住房领域又一引发争议的事件,一时间呼吁取消或停建保障房的呼声再次响起。
因为存在腐败,就呼吁取消或停建保障性住房,并不合理。
保障房领域确实存在腐败及不公行为,但这种现象并非经适房、限价房所独有,在商品房市场更为严重。
原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天津检察院原检察长王金宝、北京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等贪官的落马,无不与房地产市场腐败密切相关。
如果仅仅因为存在腐败现象就取消、停建,那么商品房市场是不是也要废止?对保障性住房,地产商任志强就公开表示“不看好”,媒体红人茅于轼也在多个场合呼吁停建,一些媒体不假辨别地跟风炒作,向社会传播片面而有害的观点。
要分清是非,就要先看取消保障性住房,谁最受益。
首先当然是开发商。
据报道,截至2009年6月份,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累计受理居民申请13.4万户,其中廉租房2.6万户、经适房5.6万户、限价房5.2万户。
如果取消或停建保障性住房,将这些中低收入群体推向商品房市场,必将导致更紧张的供需格局,放大市场预期,助推房价上涨。
其次是地方政府。
房地产市场发展,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财政收入。
经适房、限价房虽然也能带来一定的出让金及税费收入,但相比商品房少得多。
廉租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更近乎一件“赔本买卖”。
正因如此,近年来虽然中央一再要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但一些地方积极性明显不高,进展也较为缓慢。
取消或停建保障性住房,等于帮助地方政府减轻了应有的责任。
那么,取消保障性住房,谁又最受伤呢?利益受损最大的肯定是城市中低收入人群。
这中低收入者财富积累有限,收入水平不高,无力购买商品房。
如果取消保障性住房,就等于断了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的希望。
同时,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又尚未购房的广大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取消保障性住房必然会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推高房价,使购房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并抑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降低生活质量。
业内热评 保障房建设不能摸石头过河 楼市政策价格下调限购
业内热评保障房建设不能摸石头过河楼市政策价格下调限购最近,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保障房建设也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大家普遍认为,保障房建设是解决当前居民住房紧张的重要手段,但建设的过程却不能摸石头过河。
下面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一、保障房建设的必要性保障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社会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而设立的一种特殊住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更加严峻。
因此,积极推进保障房建设,是保障住房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措施。
二、保障房建设的困难与挑战保障房建设在我国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依然很大。
虽然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大财政支持、降低土地出让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资金短缺。
保障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政府的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近年来各类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入局保障房建设领域,但大多采取营利性模式,对于短期效益巨大的商业地产项目更有追求,这就导致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较为有限。
其次,规划与管理不到位。
由于建设保障房具有较大的专业性和技术难度,加之有些地区对于保障房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在保障房建设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比如建设质量不过关、规划用地不合理等问题较为严重。
最后,利益纷争难以调和。
保障房建设涉及到许多利益主体的参与,除了政府、地产开发商和居民之外,还有许多中介机构和其他细节问题,其中相互利益之间的协调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摸石头过河绝非良策鉴于以上问题,多数人都认为保障房建设不能摸石头过河,必须加强规划管理,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并且落实到实处。
这是因为,摸石头过河的方式难以规避许多风险,轻则影响建设质量,重则短期消耗大量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源,长期面临着诸多财政、社会、环境等问题。
有的地区在保障房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些保障房低价出售给购房者后被出租等问题,这不仅引起了公众的不满,更对保障房的建设投资带来了重大损失。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下,房地产市场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实施,能够缓解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既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也能够促进住房市场的稳定发展。
同时,保障性住房也能够刺激住房消费需求,对于房地产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缓解低收入者住房困难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缓解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住房品质和生活水平,减轻其生活压力,从而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
这种政策的推出,也能够避免因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促进住房价格稳定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住房价格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提供保障性住房,增加市场供给,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的幅度,避免住房价格泡沫产生,对于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扩大居民购房机会保障性住房政策也能够扩大居民购房机会。
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下,低收入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障性住房,实现首次置业的目标。
这种政策的推出,可以帮助更多的低收入者获得居住权,提高其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并且也能够扩大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两面性的。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刺激住房消费需求,提高住房品质和生活水平,避免因低收入者住房困难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住房价格稳定,扩大居民购房机会。
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既有积极的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对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俞宪忠:不要呼吁政府干预房价
精心整理俞宪忠:不要呼吁政府干预房价好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房价一直在持续上扬,引起了社会各层各界的普遍关注。
普通市民们几乎都在对此议论纷纷并充满怨言,希望政府出面对中国房价能够力挽狂澜;各类媒体也在尽力炒作,竭力在中国房价这一热点问题上推波助澜和寻找卖表现为需求扩张而引起的价格上扬现象;中国人口长期而持续的增长膨胀且惯性很强,但人人都需要有最基本的住房;中国人均土地远低于国际平均值且日益减少,持续上扬的地价构成建房的重要成本;建房所需的各类资源都具有显着的稀缺性,而价格则是衡量其稀缺程度的重要信号;住房不仅是生活消费的必需品,而且还是家庭理财时可供投资获益的资本品;中产阶层的逐步形成和逐渐扩大,对住房的消费品位也在逐步上升;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市民化的富裕农民要在城里购房;没有住房的市民想购房,有住房的市民想多购房保值增值;新的结婚高峰需要有住房加以支撑,否则就不能入洞房;农民工浪潮起码要有大量可租房屋提供,不然的话他们就无法立足┅┅我们还能够找出很多原因说明城市住房需求强劲,这些变量市场经济所提供的自由交易和自由选择机制,才释放了被计划经济所长期压抑的各种潜在能量,并优化了各类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表现为物品和服务的产出与供给能力大幅增长,从而使得包括住房条件在内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而持续的提升。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建构起完善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是要大幅而持续地减少或弱化政府对市场机制和经济生活的过度干预,尤其是要促使政府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物品领域尽早撤出,过多过强的政府干预将会使中国正处在关键发育期的中国市场机制受到损害,不利于中国市场的健康成长。
政府只能做自己下述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共秩序、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而不能介入诸如房价等会更惨。
作者简介:俞宪忠:管理学博士,济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剑桥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首席教授,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浅议保障性住房对抑制房价的作用
浅议保障性住房对抑制房价的作用
唐黎标
【期刊名称】《上海房地》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正方:对抑制房价作用很大部分业内人士以及经济学家认为,保障性住房的推出,新住房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控制房地产商的过度投机。
如果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地方政府得到强有力的执行.由市场调节的、面向中高收入人群的商品住房和成交量都会受到冲击。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唐黎标
【作者单位】杭州市房地产经济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9
【相关文献】
1.浅析保障性住房供应对抑制房价的作用 [J], 汪春燕
2.浅析高房价下保障性住房的作用 [J], 肖武军
3.浅谈工程监理的各大阶段对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 [J], 朱丹
4.保障性住房能够缓解房价上涨使房价回归合理 [J], 韩凤麟
5.房产税征收及其对房价的抑制作用研究 [J], 高云龙;李春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
“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
”
佚名
【期刊名称】《商业文化》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1月17日.在参加上海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徐汇代表团审议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代表如是说。
在和代表的对话中,俞正声以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沪上年轻人举例表示,上海的“房价和收入比太高了”。
【总页数】1页(P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35
【相关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高校收费不能再涨了 [J],
2.物价不能再涨了! [J], 刘义忠
3.房价不能再涨了 [J], 本刊评论员
4.纸张价格不能再涨了山东将整顿纸张市场 [J],
5.“物价可不能再涨了!” [J], 秦恨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薛兆丰:大规模保障房只会提高真实房价
薛兆丰:大规模保障房只会提高真实房价
薛兆丰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认为,大规模的保障房只会提高真实房价。
他援引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话说:"经济学家没有学派之分,而只有好坏之别;好坏就在于是否相信世上有免费午餐。
"这样划分固然粗糙,但不失洞察力。
很多事与愿违、并造成巨大浪费的公共政策,恰恰源自"指望免费午餐"这简单的谬见,而近期试图以大规模修建保障房来压抑房价的行动正是一例。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薛兆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陕西省渭南兆丰农资公司总经理房德兆:培养重点客户占领高端市场 [J], 郑敏
2.从知识服务的视角看传媒、出版和教育的融合—以得到"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为例[J], 张远帆
3.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J], 曲晨
4.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J],
5.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J], 薛兆丰[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住建部:加快保障房建设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住建部:加快保障房建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内部审计》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4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同时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是: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总页数】1页(P2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9
【相关文献】
1.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J],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姜伟新主持会议并讲话齐骥对相关工作作全面部署 [J],
3.政策——住建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J],
4.住建部今年首要任务:将遏制房价过高过快上涨 [J],
5.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引导楼市健康发展——制止商品房价格不合理上涨的一次有益尝试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文《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的作者究竟意欲何为?近日在网上又看到一篇奇怪博文,题目是《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
这不能不又“激起我写文章强烈反驳的欲望”。
博文《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的作者在该博文中说“今天政府掏出巨资兴建那么多保障房,再去无休止大闹高房价就成了无稽之谈。
只有把房地产价格培养上去,政府才可以“杀富济贫”获得更多财富,给穷人兴建更多的保障房。
韩国和香港等地鼓励高价房竞争”。
真是这样的吗?先不去说资本主义体制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是私有制,农民如果出卖一亩土地,能得到多少出卖土地收益?——博文《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作者你说一说!这里仅就“保障房与高房价”的关系,在这里我同时原文引用《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国际金融报》的《外国政府如何应对高房价?》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支招”国家保障房建设》一文。
敬请各位网友对这三篇文章加以对照。
看看在我国现在是否有了保障房就不应再打击高房价?看看外国政府和香港政府是否大建保障房政府就不再打击高房价?还是政府打击高房价就不再大建保障房?真相一目了然:我国国务院在大建保障房的同时还在大力杀高房价,是一千个一万个正确!博文《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的作者对香港的了解比始终生活居住在香港的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专家们还高明吗?是真的对国外和香港的情况不了解呢?还是一个意图想为开发商解除“杀高房价”困境的吹鼓手?真相不辨自明。
请对照看博文《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国际金融报》的《外国政府如何应对高房价?》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支招”国家保障房建设》一文。
欢迎亿万网民各抒己见。
附1: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附2:外国政府如何应对高房价?附3: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支招”国家保障房建设附1: [转帖]有了保障房不应再闹高房价回应友人王良智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的第二篇博文。
我认为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任何调控都不会长久的!中国23年来一直在吵闹高房价中构建房地产市场。
从1990年在北京晚报上闹起“方庄出现1200元天价房”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一直就没停息过大闹“高房价”口水战。
没有保障房让买不起高价房的人露宿街头,我也会第一个站出来为民请愿,要求政府出台“居者有其屋”“房市新政”。
可今天政府掏出巨资兴建那么多保障房,再去无休止大闹高房价就成了无稽之谈了!但凡脑袋清醒的人都会明白,只有把房地产价格培养上去,政府才可以“杀富济贫”获得更多财富,给穷人兴建更多的保障房。
反之,房市闹垮了弄砸了,也就会让政府断吹没钱可持续兴建更多保障房。
例如,从1993年在东南沿海闹的高房价,抗议 5000元天价房太高,所以导致没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政府一脚急刹车,让中国经济撞破了头,走了5年麦城,直到1998年“公房私改”500元1平方米放血大甩卖,才让缺钱的各级政府,将计划经济30年建设房屋资产变成了现金流,才让国家有了新的财力搞更大规模的三峡工程建设。
2003年至2008年,随着房地产恢复蓬勃发展生机,闹房价的人又挟持民意逼迫政府舞动那双闲不住的干预手,一会紧锁地根,一会又紧锁银根,直到最后经济转死了,走入低谷起不来了,才作鸟兽散不再争论“高房价”。
然而等到2009年四万亿救市未果,松绑房地产大将军出来救市成功带旺了百业经济之后,又有一帮同情学者卷土重来,以打压高房价照顾民生的民意,逼迫政府出台了各种限价令、限购令、限外令的遏制政策。
当政府拿出大把资金兴建保障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民意之后。
今天仍有一批闹高房价的家伙们,还在那摇旗呐喊组织各种攻势,威逼政府还要把房价下压到30-50%以下。
按理说,有了政府提供保障房之后,不应该再闹“高价房”。
但是以美国摩根斯丹利工作过的“谢经济学家”等唱衰派为旗舰,仍然受到各家媒体热捧,大加渲染房价还要下浮30%以下的缪论。
这种只能增加“持币观望”人群,制造更多“量价齐跌”危机态事,或许正是外国敌对势力遏制中国龙抬头竞争力的最好手段。
发动不明真相群众,以打压“高房价”的民意捆住政府手脚,是最好打压中国经济的好借口。
假如通过大闹高房价的阻击战,不让各种政府卖地补充财政目标实现,到最后只能把正常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搞垮掉。
同时也能顺手把国家的财政税收搞垮掉!最后就可以实现打击中国经济,削弱中国影响力在国际上抗衡美国竞争力的目的。
我做出上述这般推理,可能会让许多被利用的枪手墨客们不认同,或许还会遭来更多人的口诛笔伐。
不过,但凡有一点清醒头脑和敏捷思维的人都不难发现,闹房价的人皆是打着“居者有其屋”旗号,师出有名的“为民请愿”。
然而奇怪的是,为民请愿成功了,政府也花费了很多钱兴建了保障房,照顾了民生问题,可为何还要没完没了的把房价问题闹下去呢?这种奥秘,让许多巴望中国经济好起来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通常讲,韩国和香港等地鼓励高房价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杀富济贫”,掏富人口袋里钱接济穷人,多建社会福利房廉租给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弱者。
然而在中国大陆正相反,有了政府保障房之后,为民请愿闹高房价的人不减反增。
这样就暴露出了许多假装弱者的人,他们并不领情政府提供的福利房,而是想成为一个抄底低价房产,留着未来升值成为富人而已!因此说来,剔除那些执迷不悟被人当枪使的“好人”之外,剩下的破坏中国经济正常秩序的黑笔杆子没有一个好东西!他们要么是一些黑了心的想把房价杀下来抄底留着今后挣大钱发国难财的家伙,要么就是一些在中国境内劫持弱势群体做“人质”,别有用心搞垮搞乱中国经济的家伙们。
他们以关心大众民生的名义,可以安全风光的要挟政府这样做那样做,如若被民意绑在战车上的政府不按他们要求做,就翻脸无情怒骂政府官商勾结、鱼肉百姓。
如果按照他们的旨意办事,整天舞动闲不住的手去干预市场看不见的手,就会把中国大好经济形势搞砸到今天这样房市疲软、车市不振、股市变熊的地步!如今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无非是一张窗户纸没捅破罢了。
附2:[转帖]外国政府如何应对高房价?来源: 国际金融报编者按: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过热局面,今年5月中旬,国家出台“国六条”政策,2006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由此浮出水面。
5月底,建设部等九部门“房地产调控15条意见”的公布,是对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细化和完善。
进入6月,房地产新政效应初显,房价走势可谓举国瞩目。
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或正在面临房价过高的难题,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如何进行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在此,我们不妨“走出国门”,看看其他一些国家是如何应对高房价之扰的。
韩国:多管齐下抑制高房价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韩国的住宅市场进入了一个复苏繁荣的发展周期。
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指数从1998年10月的61.8%猛增到2002年12月的93.7%,涨幅超过50%。
近两年,更是有大量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市场,房价迅速上涨,并呈现明显的泡沫迹象。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韩国政府从今年4月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
首先,加大房地产税收力度。
为抑制住宅投机现象,政府对居民拥有的第二套以上住宅征收重税,将转让第二套以上住宅的交易税从9%至36%提高到50%;同时为抑制土地倒卖,从明年1月1日起,政府将对非土地所有者自住的土地交易征收60%的交易税。
新政策出台后,韩国的土地价格涨幅开始放缓,当月土地成交量减少了36.3%。
其次,承诺增加供给,提高房贷利率。
韩国政府宣布,今后5年内将在房价涨幅最大的首尔江南区建造10万套住宅,并计划提高银行贷款利率。
这些措施出台后,韩国房地产热明显降温,市场出现浓厚的观望气氛。
此外,韩国多个政府部门还联合起来警告房价虚高。
5月中旬,韩国总统卢武铉表示,目前的房地产泡沫令人忧虑,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经济形势严峻,“政府不会放任不管”。
政府频频表态对房产投机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月多个地区房价明显下跌,以江南开浦住宅区为例,面积在40至57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寓价格1个月内下滑了2万美元。
法国:实行廉租房和高税收自1999年以来,法国平均房价已上涨45%,为抑制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泡沫,法国政府规定,各大城市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其比例约为总住房面积的15%至20%。
廉租房的存在使得房屋买卖市场需求减少,房价因此处于稳定状态。
除此之外,政府还长期推行租房补贴等福利制度,社会各阶层的无房户都可在租房时享受政府补贴。
建造廉租房的房地产企业也可获得中央政府补贴,建成后由各地方政府下属的“廉租房管理办公室”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房源,大部分廉租房只租不卖;另一方面对社会公开廉租房出租情况,接受大众监督。
此外,高额地皮税的征收也有效抑制了房地产投机行为。
在法国,购房者除缴纳高额地皮税外,还需支付住房税或空房税,这导致了长期以来法国人不把房地产市场视为投资或财产保值的重要领域。
英国:5次上调利率为房地产降温自2001年初以来,英国房价进入了新的上涨周期,3年多时间里每年增速都超过20%。
为此,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从供需两方面入手,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分火爆。
去年8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已逐渐呈现降温迹象。
一方面,英格兰银行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8月连续5次上调利率,利率从3.5%提高至4.75%,导致抵押贷款成本增加,遏制了房地产消费信贷过热的现象。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于2004年底通过了《住房法2004》,就如何确保建造足够的低收入群体买得起的“社会性”住房、创建更加公平和良好的住房市场以及加快实现政府关于2010年“体面”住房目标等作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定,此举有效保障了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权益。
墨西哥:向低收入阶层倾斜在墨西哥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
而多数开发商受利益驱逐,选择建造面向社会中上阶层的高档豪华住宅,使得社会福利房的开发无法满足需要。
为此,墨西哥政府采取了向低收入阶层倾斜的住房政策。
首先,墨西哥政府通过上调高档住宅土地使用许可申请费和抵押贷款利率、控制贷款规模,以及提高产权评估等行政收费和税收标准等多项举措,抑制高档住宅的开发。
同时,银行和全国性抵押贷款机构也根据房屋预定售价制定阶梯式贷款利率,房价和利率成正比,进一步减少高价房的开发。
其次,政府还通过全国劳动者住房基金机构推动低价房的建设。
对于每套房价在15.5万比索(1美元约合11比索)以下的房地产项目,该机构可以低于市场利率2%的水平为开发商提供贷款;中央和各州政府降低甚至免除其获得土地使用许可的费用,同时政府还拨款用于项目周围道路、学校及医疗机构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德国:坚持“福利住房”和小户型二战后,德国联邦、各州和地方政府都把解决百姓的居住问题作为施政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