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上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word教案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安全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安全意识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使学生能够: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方法,培养实证意识与创新精神。
- 燃烧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燃烧取暖、烹饪、动力等。
- 灭火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灭火器材的选择与使用、火灾逃生方法、火灾预防措施等。
9. 化学实验中的燃烧与灭火
-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实验操作安全。
- 实验现象观察: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a.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课堂参与度高,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
b. 部分学生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影响实验课程的学习。
c. 学生在课外时间较少关注化学知识,对课程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度产生影响。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储备为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打下了基础,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现象及其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a. 燃烧的定义与特点
b.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温度
c. 燃烧类型: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3. 实践活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
第二课时:
1. 知识讲解:
a. 灭火原理:消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任意一个
- 教学互动软件
5. 教学手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新版)粤教版
20035 4E43乃20844 516C公32368 7E70繰DJ26733 686D桭23969 5DA1嶡39597 9AAD骭`qB~23161 5A79婹
学生分析讨论,让蜡烛灭的方法有多少种,写出来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原理分别是什么?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小结
小结: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
(2)氧气 (2)隔绝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作业
布置
必做题:课本上的练习题和练习册上的基础部分。
2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能根据不同火情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对于着火点可用打比喻的方式,与水的沸点相类似,这样就容易了。
通过实验学生探究,思考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总结
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让学生明白三个条件的统一性,必须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
练习
思考与交流:不同地方的铜片为什么的有能燃烧有的不能?再次强调同时具备。练习题三处不同地方的磷会燃烧吗。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灭火原理的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过程,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5. 灭火原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火灾新闻视频或图片。
2. 燃烧实验器材。
3. 灭火器材。
4.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提醒学生注意火源,保持教室的整洁。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消防知识和灭火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了解消防设备和工作流程。
十、教学计划:1. 第1周:导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 精品教案 科粤版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对火已有一定的了解。
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如火柴、煤炭或煤气的燃烧。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做了木炭、蜡烛等的燃烧实验。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板书]一.物质燃烧的条件(三个缺一不可)[探究活动]【实验3-6】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表中观察、分析和推断,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板书]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的起码温度)。
[阅读]课本80页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阅读]课本80页内容,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等有关知识。
[板书]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且为氧化反应(剧烈)。
(2)缓慢进行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3.3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3.3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释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概述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锻炼观察、比较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演示实验、生活常识来分析现象,同时还应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灭火小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以及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重点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点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型新授课教法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演示物质燃烧实验→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我们都知道氧气和水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种物质,它不是我们必需的,但却对我们很重要。
它的发现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家想一想这种物质是什么?回答:这种物质是火提问:火的发现对于人类的进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直到现在火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想想火的作用?回答:或可以做饭、取暖、发电、冶金等提问:火是如何产生的?思考、回答:物质燃烧产生火导新:那么物质的燃烧又是如何发生的?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个性化设计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1)木材、煤可以燃烧吗?(2)如果将木材、煤放在空气中不去管它们,会燃烧吗?说明什么?思考、回答:(1)它们会燃烧(2)不会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有条件的陈述:物质的燃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那么这些条件是什么?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听讲、思考演示实验:课本P75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记录讲解:“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所以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听讲、做记录提问:燃烧究竟是什么?举例说明。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6)请教教师: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请教,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7)作业反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拓展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如,准备一些燃烧实验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灭火方法的效果对比图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意外。对于涉及实验的课程,教师应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的状态,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正常运行。
(3)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进行燃烧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燃烧速度实验、自制灭火器实验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闻案例:让学生收集近年来发生的火灾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燃烧原因及灭火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要求:
(1)阅读理解:学生需撰写阅读材料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以检验学生对拓展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八、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和灭火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火灾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九.板书设计
①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课目标【知与能力】1.初步认识燃、自燃和爆炸的看法。
2.燃的条件和火的原理。
【程与方法】1.通研究燃的条件,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量法。
2.通研究燃需要具的条件,领悟得的事运用比等方法行解析从而得出的科学方法。
【感情度价】通学有关燃可能致的火灾,用火安全意和理火灾的措施,能用所学的燃和火知正确理火灾;学防火、失火自救的方法;在生活中极宣火灾常,珍惜生命,保安全。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燃的条件和火的原理。
【教课点】燃条件的研究。
教课过程入新[ 情境入 ] 以“兴趣” 例,通新旧知的系,情境。
大家注意看老大家来的一个魔——不坏的手帕。
新解[ 演示 ] 用品:酒精灯、子、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分数70% )。
步:用一棉手帕 (不要用合成的) ,在盛有乙醇的体分数70%酒精的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拿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睁开,用子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后,察象。
[] 同学看到了什么象?[ 回答 ] 火焰熄后,手帕完满无。
[ 追 ] 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会出的象呢?[ 解析 ] 因手帕上沾有酒精,我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
在整个燃的程中,于手帕来,并无达到它的着火点,因此手帕并无燃。
[ 充 ] 酒精在燃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因此手帕是完满无。
[ 引入新 ] 燃的条件有三个,分是⋯⋯(学生接着表达 )可燃物、氧气 (或空气 )、达到着火点。
[ 提 ] 以上条件能否需要同足,是只需要部分足?[ 思虑、小 ] 燃的三个条件缺一不行。
[] 在平常状况下,燃是可燃物与氧气生的一种光、的烈氧化反。
慢氧化:有的氧化反行比慢称慢氧化,比方金属生、呼吸作用、食品腐、堆肥腐熟等。
自燃:假如缓慢氧化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累积,最后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动燃烧。
这类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 发问 ] 依据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我们应如何灭火呢?[ 解析 ] 反推理解知新,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燃烧条件的探究课例说课稿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火灾防范意识。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实验结论。板书风格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火灾案例,让学生分析火灾原因、灭火方法及预防措施。
3.小组讨论:针对某一燃烧或灭火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段关于火灾的新闻报道或图片,让学生思考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2.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火会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才能有效地灭火?”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化学动画等,形象地展示燃烧原理、灭火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方便展示实验过程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反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5304.粤教初中化学九上《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word教案 (9)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初中化学九年级)【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难点分析】本节的难点是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通过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2)放几幅火的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2.软件资源:
-化学实验操作软件。
-燃烧与灭火原理的多媒体教学动画。
3.课程平台: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化学课程学习管理系统。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网络教学视频资源。
-电子版教材。
5.教学手段:
-实验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多媒体教学。
-小组讨论。
-互动问答。
2.增强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强化安全意识:了解火灾危害,增强防火、灭火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4.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消防安全,积极参与社会消防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及其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制作科普宣传册: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科普宣传册,提高防火意识。
注意事项:
1.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要与教材内容相关,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课后任务要具有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理解。
3.实际案例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5.知识应用:学会分析火险,提高防火、灭火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使学生能够:
1.提高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燃烧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科学的认识。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3.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谁能举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广泛举例。
学生举例后,让学生说出这些例子中,哪些对人有利?那些不利或有害?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碳、铁、硫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及现象)来建构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来列举生活中燃烧的例子,并说出他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从而得出燃烧的概念。
(二)、探究物质燃烧条件1、可燃物【提问】哪些物质可以燃烧?课件出示图片【追问】其它物质为什么不燃烧?燃烧的一个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板书】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教室中是可燃物的有哪些物质2、着火点【追问】那它们现在正在燃烧吗?怎样才能使它们燃烧呢?以蜡烛为例引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板书】2、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演示】不同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相同(蜡烛与煤块)。
用烧杯隔绝空气使蜡烛熄灭。
【强调】着火点: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
化学九年级粤教版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对之前所学过的“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多 , 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基于此, 本节课关于燃烧条件并未用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 而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 归纳探讨了燃烧的概念与特点。
对于燃烧所需的条件利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 再利用实验探究进行验证, 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在对燃烧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深层次认识的探究过程中。
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 这样, 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 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基本逃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较好渗透了“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观。
上好本节课, 对于学生从身边素材入手研究化学、从身边事件应用化学、让化学服务人类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有一定的接触, 在之前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也对一些物质的燃烧情况有所了解, 对于如何灭火也具备最初步的了解。
这些都对探究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有一定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趣、有效、有用的教学方法, 实现最优化教学。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发生的一般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并通过视频材料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及自救办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逐步养成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保持生命之气——氧气 3.3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课设计)3.3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课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课课题】:3.3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初步认识焚烧现象,知道物质焚烧的一定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学会常有的灭火方法。
3)知道迟缓氧化、自燃和爆炸现象2、过程和方法: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研究“焚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虑、勇于研究的科学精神【教课要点】:焚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教课难点】:灭火的方法【教课工具】:蜡烛、火柴、烧杯、水泥块、木条【教课方法】: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知识点】:1、物质焚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2、迟缓氧化、自燃、爆炸、物质的着火点【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焚烧的相关内容◆教课情形导入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2)放几幅火的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如何的认识?(经过创建情形使学生回首焚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领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研究焚烧实质与焚烧条件的兴趣。
)◆教课过程【提问】如何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1/4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保持生命之气——氧气 3.3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课设计)【提问】火是如何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焚烧案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沟通、议论:物质的焚烧有何特点?案例察看到的现象焚烧反响的特点:【提问】焚烧终究需要如何的条件呢?请依据自己对焚烧的认识,做出一些猜想。
【沟通与实验】沟通以下问题(课本P79的研究活动的3个问题)学生依据供给的仪器和物件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2进行发问: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何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相同?不同的点燃方式有相同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焚烧的条件:(1)物质拥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焚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方法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讨过程。培养学生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会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课标依据
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本节课的实例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为学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五、教法学法
演示实验法、讲解法、提问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示:奥运“圣火”点火仪式,60周年国庆晚会焰火,
煤炉烧饭,篝火晚会,你看到什么?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摇篮,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供给能量,但火使用不当,给人类来巨大损失和灾难,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新课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中,举例说明你见过那些燃பைடு நூலகம்事例?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实验2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结论:(1)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最低温度(着火点)
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粤教版九年级上)
粤教九上《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 了解爆炸的相关知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4. 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妙现象。
教学重点:爆炸、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燃烧、缓慢氧化、爆炸、自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指引:1. 引导学生做好面粉爆炸的探究实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断,深刻理解爆炸的原因,然后通过阅读、讨论、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以及自燃的联系和区别。
2. 做好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面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引起爆炸,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爆炸的概念,原因,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知识。
教材与学情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面粉爆炸的实验充满了憧憬和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因而,作好实验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 1.讲评作业:检查站。
2.引导学生回忆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缓慢氧化、自燃以及灭火的原理等有关知识。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爆炸”一词的含义,知道某些物质点火就会发生爆炸,如:鞭炮。
我们常常看到油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要悬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活动][实验3-7]面粉爆炸。
可燃性粉尘爆炸实验[问题的提出]粉尘爆炸实验的一般方法难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问题分析与实验设想]1.问题分析可燃性粉尘爆炸实验的原理是:可燃性粉尘具有很小的直径和大的表面积,与空气有着极大的接触面积,因而特别容易着火。
当一旦有火焰或火星存在时,靠近火源的粉尘首先受热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热,所产生的热又使附近的粉尘迅速燃烧起来,产生更多的热。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为切入点,如篝火、蜡烛、炉火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好奇心。通过展示这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随后,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验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灭火原理: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这些题目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利用案例分析、生活实例等,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灭火原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不同的灭火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他们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5.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还能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章3.3节中,我们学习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趣又具有实用性,燃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的条件,并学会根据燃烧原理进行灭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我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的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灭火?”等,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探究。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火灾现场的实况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事故的严重后果,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关注。
2.创设火灾逃生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灭火器等灭火工具,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3.设计火灾案例分析环节,让学生结合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火灾原因,提出灭火措施。
(二)问题导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列举出燃烧所需的三个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2.掌握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燃烧和灭火现象,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进行解释。
4.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燃烧,而有些物质却不能?
2.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灭火时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更有效?
3.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内在联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设计一个灭火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内在联系。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灭火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2.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撰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粤教版化学九年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word教案2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明白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讨进程与方式。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式上,从而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慢慢了解内因是转变的依照,外因是转变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爆炸。
教学难点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教学进程[温习提问]什么是燃烧?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讲解]讲义82页检查站1.(1)煤燃烧除与空气接触外,温度必需达到煤的着火点。
由于煤的着火点比较高,短时刻的引燃或加热不能使温度上升到煤的着火点,因此需要用小木条凳引燃物引燃。
(2)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由于善尽了大量的空气,使煤燃烧进程中补充了氧气,因此会越山越旺。
但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由于扇子带去的空气在室温下会使蜡烛芯周围的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因此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灭。
2.(1)当即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2)在安全的前提下,当即关闭石油气瓶阀门,警惕地把石油气瓶移离火源。
(3)用水把棉被上的火浇灭,同时移开其他可燃物。
(4)用水把火浇灭,同时移开其他可燃物。
(5)一方面抓紧拨打119,另一方面若是有条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引入新课]什么缘故爆竹一引燃就会爆炸?什么缘故面粉厂、纺织厂、汽油仓库要悬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咱们来观看一个面粉爆炸的实验。
[探讨活动]【实验3-7】面粉爆炸现象:面粉在罐内爆炸,将罐子掀起。
[讲解]什么缘故面粉会在罐内发生爆炸?缘故是细小的面粉与空气接触很充分,当它被引燃时,会急速燃烧,从而在短暂的时刻里聚集大量的热,在封锁的罐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3
....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13.(2014•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4.(2014•江西)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B.
C. D.
15.(2014•东营一模)“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
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6.(2013•重庆)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
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17.(2014•荔湾区模拟)据澳大利亚媒体2013年8月13日报道,印度一名3个月大的男婴在出生后身体已经4次自燃起火,印度一儿科称是罕见疾病“人体自燃症”,他皮肤毛孔中会分泌可燃气体和液体,并建议其父母应尽量避免其在太阳下活动.
(1)结合燃烧的条件,分析要尽量避免其在太阳下活动的原因是:.(2)新近的一种解释是人体内可能存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燃粒子”,可以引起燃烧,可见,这种“燃粒子”具有性.
(3)结合所学知识,为保护好该婴儿,提出一条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