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型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黏膜相关淋巴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黏膜相关淋巴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黏 膜 相关 淋 巴组 织 淋 巴瘤 (mucosa& ̄ociated lymphoid tissuelyraph ̄ma,MALT-ML)的命 名 及诊 断 标 准 已在 1997 年 WHO淋 巴组织肿瘤新分类 中确定 _1 J,发表 的有关文献也 日渐增 多。由于病 理学工 作者 可能 对 此认 识不 足 ,导 致误 诊 、漏诊者屡见不 鲜 ,给患者 带来不 良后果 。为 此作 者综 合 相关文献结台 自己 的多年工作 体会将 MALT ML的概念 与 诊断标准作一介绍 ,供同道参考 。
收稿 日期 :2o01—08 06 作者单位 :第 一军 医大学病理学 教研室 ,广州 51 ̄3515 作者茼介 :朱梅刚 ,男 ,72岁 ,教授 。E.mail:zhmg@firarau edu∞
或 自身免疫性 胃炎 ,涎腺 、泪腺 及肺支 气管黏膜 可有 卿 综台征 ,甲状 腺的 Hashimoto甲状腺 炎 等产生淋 巴组 织 。眼 眶 与硬脑膜 、皮肤等 亦应 先有 淋 巴组 织增 生。上述增 生淋 巴 组织 已往被称之 为淋 巴细胞增生浸润 、假性淋 巴瘤 或 良性淋 巴瘤 。
2 组织 发 生 学
MALT-ML以胃、肠 道最 多发 ,其瘤 细 胞是 淋 巴滤泡套 区外边缘 部分单核样 B细胞克 隆性增 生 。因此首先 要具有 增生淋 巴组织 的 基础条 件 (图 1)。经典 的 MALT-ML是 发 生在 回肠黏膜 固有层 中 的 Peyer小 结边 缘 区细胞 。其 他腺 体或黏膜组织 ,包括胃黏膜 是设有 固有的淋 巴组织 。而 是固 慢性感 染 和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所 致增 生淋 巴组 织 ,提供 了 MALT-ML发生 的组织 学基 础。如 胃可 由幽 门螺 杆 菌感染
3 诊断标准[ ]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一一 _~_ 一_蛔 蚕~ 峨_ . ~~ 一 _一 一 蚕 霎薹~ 一 。~ ~ 一一 ~ . 一 ~
Z u rn . eat et o p tam l y C aghn o i l Scn lay Mei l n e i , h g D p r n f o hh l o g , h nzeg H s t , eo d Mi r d a U i rt i m o pa i t c v sy
1 眼 附 属 器 MAL 淋 巴瘤 的 临床 特 点 T
结外 的小 B细 胞淋 巴瘤 , B细 胞 淋 巴瘤 中 占 7 ~ 在 %
8 … 。眼附 属器 MA T淋 巴瘤属 于结 外 边 缘 带 黏 膜 % L
1 1 MA T淋 巴瘤 的起 源 . L MA T淋 巴 瘤 19 L 9 4年 经 R A E L分 类 法 定 义 为 独立 的淋 巴瘤 , 常见 的 7种 B细胞 性非 霍 奇 金恶 性 是 淋 巴瘤 之一 。1 8 9 3年 由 I asn和 Wr h 提 出 , s co a i t g 推 测 可能 为起 源 于黏 膜 相 关 组 织 的一 种新 的 B细 胞 淋 巴瘤 。随 后发 现它 可发 生于 与黏膜 和腺 上皮 有关 的结
亡 信号 转 导 通 路 上 的 功 能 方 面 的 研 究 有 了 许 多 发 现 ’ 。本 文就 近年来 对 眼 部 MA T淋 巴瘤 的 分子 遗 L 传 学和信 号传 导通路 中 的作 用 机 制 作 一总 结 , 以期 对 临床和基 础研 究提供 参考 。
外器 官 , 多见 于 胃 ( 0 ) 肺 ( 4 ) 眼 附属器 包括 结 7% , 1% ,
分 类 号 R7 7 文献 标 识 码 A 7 文 章 编 号 1 0 —8 8( 0 7) 4 0 1 —4 0 30 0 2 0 0 —3 30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年 首 次 提 出 … ,0 0年 WH 分 类 将 其 作 为 独 立 的 疾 病 类 20 O
胃 MAL o r ma多 见 于 5 O岁 以 上 患 者 , 病 高 峰 7 发 O岁 左
型 , 名 为 结 外 边 缘 区 B细 胞 淋 巴 瘤 ( 膜 相 关 型 ) 命 黏 。病 变 可 发 生 在 胃肠 道 、 、 肺 甲状 腺 等 部 位 , 胃肠 道 多见 , 占结 外 淋 以 约 巴瘤 的 3 %~4 % [ 。 此 瘤具 有 独 特 的 临 床 病 理 、 疫 表 型 0 0 2 J 免 及 生物 学特 征 , 一 组 惰 性 的低 度恶 性 淋 巴瘤 , 随 着疾 病 的 是 但 进 展可 转 化 为 高 度 恶 性 的 弥 漫 大 B细 胞 淋 巴瘤 _ 。 近 年 来 , 3 J
对 MAa o 的 发 病 机 制 及 分 子 遗传 学研 究 取 得 了较 大 的 进 T ma 展 。现 对 胃 MAL o 的 临 床 病 理 及分 子 生物 学 特 性 和 治疗 T ma 进展 综 述 如 下 。 1 胃 MA T淋 巴 瘤 与 幽 门 螺杆 菌 ( p lr) L H.yoi 胃 MAL 淋 巴 瘤 系 指 发 生 于 胃黏 膜 相 关 淋 巴样 组 织 T ( L 内 的 肿瘤 , 源 于 胃黏 膜 固有 层 后 天 形 成 的 淋 巴装 MA T) 来 置 [ 胃本 身 无 淋 巴组 织 , 引。 胃黏膜 由于 感 染 H.y r发 生 急 、 pli o 慢 性 炎 症 而 获 得 器 官 样 淋 巴组 织 J 。过 去 被 称 为 良性 淋 巴 样 组 织 增 生 和 反 应性 淋 巴 网状 细 胞 过 度 增 生 、 性 淋 巴瘤 的 绝 假 大 多 数 病 例 均 属 于 胃 MA T 淋 巴 瘤 。 目前 认 为 , MA T L 胃 L 淋 巴瘤 是 在 伴 有 H. y r 感 染 引 起 的 慢 性 活 动 性 胃 炎 基 础 pl i o 上 。 特 殊 环 境 下 的 淋 巴 组 织 高 度 免 疫 反 应 为 背 景 而 发 生 于 的[ 在 H.y r 相 关 性 慢 性 胃 炎 中 可 以检 测 到 MAL o 引, pl i o r ma

淋巴瘤的分类及病理诊断概述

淋巴瘤的分类及病理诊断概述
B2细胞生长很缓慢,恶性程度低。特例:滤泡母细胞产生的是博基特淋巴瘤。
2.与年龄的关系 儿胞 淋巴瘤把它归为老年病了。
3.什么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成熟细胞(相应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肿瘤细 胞的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与相应的正常细胞相似,则视为分化高;否则就是分化差或 称为低分化。 一般情况下,淋巴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恶性程度低,分化程度低的恶性程度高。
17/24
免疫组化
常见标志物
1.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RB,LCA) CD20、CD79a、CD19、PAX5、CD38、CD138、CD23、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 Oct-2、Bob.1、IgM、IgG4、IgM、IgA CD3、CD2、CD5、CD7、CD4、CD8、CD43、CDRO(UCHL1)、CD56、CD57(Leu7)、细胞
13/24
淋巴结活检
二、脾切除
部分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肿大,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来源于脾,患者的淋巴结可无 明显肿大,在这种情况下,脾脏切除病理活检成为确诊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1.适应证 不明原因发热合并脾肿大的患者,即使经过细致的检查仍病因不明的,脾脏切除 成为最终确诊病因的手段。
腹腔镜技术因其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使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正逐 渐取代开放性术用于脾脏切除。 3.重要性 脾切除不但有诊断作用,还有治疗作用,它可治愈所有脾功能亢进导致的 血细胞减少症,也是脾边缘区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CD38,CD138
正常或肿瘤性浆细胞/浆母细胞表达 CD38和CD138,可用于浆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 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及B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等肿瘤的诊断。
20/23

喉黏膜相关淋巴瘤误诊为慢性炎症二例并文献复习

喉黏膜相关淋巴瘤误诊为慢性炎症二例并文献复习

喉黏膜相关淋巴瘤误诊为慢性炎症二例并文献复习马云秀;季洁【摘要】目的分析喉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误诊为慢性炎症的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收治的2例MALT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病史均较长(3年、6年),均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均曾活检,分别误诊为喉黏膜慢性炎症及溃疡,病程后期诊断为喉癌,后经纤维喉镜并活检明确诊断为MALT淋巴瘤.病理检查示典型的MALT组织学图像,免疫组化为B细胞性单克隆表达.结论 MALT淋巴瘤易临床和病理误诊,应重视喉镜活检,对可疑病例应请有经验的病理医师会诊,以减少误诊.【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09【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喉;误诊;喉肿瘤;炎症,慢性;溃疡,慢性【作者】马云秀;季洁【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730050兰州,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1原发于喉的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非常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我院收治2例,分别误诊为慢性炎症、慢性溃疡,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例1】男,47岁。

因近1周声音沙哑加重,痰中带血丝,吞咽困难入我院。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沙哑,间断咳嗽、咳白色黏痰在当地医院就诊,曾行病理检查示喉黏膜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

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近1周声嘶加重,痰中带血丝,吞咽困难,只可进软食或流质饮食,无发热、呼吸困难,无鼻塞及流涕。

专科检查:右颈部及双下颌角区均可触及增大淋巴结,最大约5 cm×5 cm。

行喉部CT检查示会厌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侵犯会厌前间隙、梨状窝、咽旁间隙及假声带,右侧颈部可见增大淋巴结相互融合,周围肌内血管受压。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发表者:魏锐利(访问人次:143)患者:病人女,25岁,无任何疾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最近发现左眼有类似息肉的肿块,去医院手术时,发现并非如此,切出蚕豆粒大的肿瘤物,病理检查结果如下:基因重排检测报告显示,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T淋巴细胞无克隆性增生免疫组化结果:CD3(+),CD20(+),KI-67(+3%),K-LC(+), λ-LC(+)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病理诊断结果:(左眼内毗部结膜)结合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病变支持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刚刚得到诊断结果,尚未开始治疗目前非常紧张,在当地都没有医院愿意接收治疗。

想咨询此病如何治疗,是否可以治愈,治疗时间和费用大概是多少?从外地过去,是否可以马上住院治疗?非常感谢魏大夫的回复。

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需要你的片子,和切除的手术记录。

患者:非常感谢魏医生的及时回复!再次期待着您的回复。

患者:魏医生,刚刚只上传了手术记录,另外,CT片目前无法清楚拍摄出来,只能手写一下CT扫描描述。

希望您结合之前的免疫组合和基因重排结果再帮忙看看。

我们都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及指导!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就是粘膜相关淋巴瘤,放疗吧,最好在上海放疗。

患者:谢谢魏大夫回复眼眶肿瘤之一—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诊治新进展全网发布:2011-06-23 19:45 发表者:魏锐利(访问人次:2337)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边缘带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发生在与黏膜和腺上皮有关的结外器官呈低度恶性的惰性发病过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OAML)是眼眶恶性淋巴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西方国家占50~80%日本和韩国占80~90% 可浸润眶内及其他眼附属器结膜25%,眼眶75%,双侧10%~15%(主要在结膜)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后,平均年龄65岁,年发病增长率有大于6%的趋势。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摘要】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性发热、乏力等症状。

在病理上,可见淋巴结结构受损,存在大量小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a等阳性。

分子遗传学上5q-、7q+等异常常见。

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

与其他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有必要加强对其临床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深入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展望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淋巴瘤类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和其他黏膜相关器官的淋巴组织中。

MALT淋巴瘤在临床上呈现出慢性和进展性的特点,常见症状包括慢性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贫血等。

这种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理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

MALT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环境因素有一定关联。

引起MALT淋巴瘤的具体分子机制和遗传异常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深入了解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通过对病例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总结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区分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与其他类似疾病,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诊断

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诊断

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诊断吴艳玲ꎬ张㊀伟ꎬ沈㊀杰ꎬ俞同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㊀江苏㊀南京㊀21000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胸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ꎮ方法㊀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胸腺原发MALToma7例ꎮ观察胸腺MALToma的CT特征ꎬ并与6例胸腺癌及6例胸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ꎮ结果㊀7例MALToma患者中男性2例ꎬ女性5例ꎬ年龄<40岁者5例(5/7)ꎬ与胸腺癌(0/6)相比P<0.05)ꎬ而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ꎻ胸腺MALToma所有病灶均呈单侧生长(7/7)ꎬ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6)比较P<0.05ꎬ而与胸腺癌(5/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ꎻ所有MALToma病灶均呈囊实性肿块(7/7)ꎬ囊变区呈小而多发ꎬ囊与囊之间分界清楚ꎬ囊壁光滑ꎬ胸腺癌囊变多呈单个大片坏死(4/6)ꎬ边缘欠清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囊变较少见(2/6ꎬP<0.05)ꎻ所有MALToma病灶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0/7)ꎬ胸腺癌中2例出现淋巴结肿大(2/6)ꎬ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ꎬ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6ꎬP<0.05)ꎻ所有MALToma病灶均未出现周围大血管侵犯(0/7)ꎬ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比较P<0.05ꎬ而与胸腺癌(2/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ꎮ结论㊀CT表现在胸腺原发性MALToma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ꎮʌ关键词ɔ㊀胸腺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ꎻ体层摄影术ꎬ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6.3ꎻR814.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2 ̄0213 ̄04CTdiagnosisofprimary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ofthymusWUYanlingꎬZHANGWeiꎬSHENJieꎬYUTongfuDepartmentofRadiologyꎬ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00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Tmanifestationsofprimary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 ̄Toma)ofthymusandtheirdiagnosticvalue.Methods㊀7casesofprimarythymicMALTomaconfirmedbypathologywereretro ̄spectivelycollected.TheCTfeaturesofthymicMALTomawereobservedandcomparedwith6casesofthymiccarcinomaand6ca ̄sesof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Results㊀Amongthe7MALTomapatientsꎬ2weremaleand5werefemale.5of7wereyoungerthan40yearsoldꎬforcomparisonꎬthethymiccarcinomawas0/6ꎬwhereP<0.05ꎬbu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agebetweenMALTomaand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6/6).UnilateralgrowthwasobservedinallMALTomalesions(7/7)ꎬin1caseofthe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1/6ꎬP<0.05)ꎬandin5casesofthymiccarcinoma(5/6ꎬP>0.05).AllMALTomalesionswerecystic ̄solidmass(7/7)ꎬwithsmallmultiplecysts.Theboundarybetweencystswasclearꎬandthecysticwallwassmooth.Thecystsin4casesofthethymiccarcinoma(4/6)weremostlysinglenecroticareawithunclearmargins.Thecysticdegenerationwasobservedin2casesof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2/6ꎬP<0.05).Mediastinallymphnodeenlarge ̄mentwasobservedinnoneoftheMALTomalesions(0/7)ꎬin2casesofthymiccarcinoma(2/6ꎬP>0.05)andin6casesofthe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6/6ꎬP<0.05)ꎻVascularinvasionwasobservedinnoneoftheMALTomalesions(0/7)ꎬin5casesofthe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5/6ꎬP<0.05)ꎬandin2casesofthymiccarcinoma(2/6ꎬP>0.05).Conclu ̄sion㊀TheCTmanifestationsarevaluableinthediagnosisofprimarythymicMALToma.ʌKeywordsɔ㊀Thymusꎻ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ꎻTomographyꎬX ̄raycomputed㊀㊀淋巴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ꎬMALToma)是一种低级别结外B细胞淋巴瘤ꎬ常发生于胃肠道㊁作者简介:吴艳玲(1995 ̄)ꎬ女ꎬ江苏盐城人ꎬ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胸部疾病影像学诊断工作通信作者:俞同福㊀主任医师ꎬ医学博士ꎬ硕士生导师㊀E ̄mail:yu.tongfu@163.com涎腺㊁肺等器官[1 ̄2]ꎬ原发于胸腺的MALToma罕见ꎮ目前针对胸腺MALToma的影像学文献较少ꎬ对其临床及影像认识不足ꎮ本文搜集了7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原发MALToma病例ꎬ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表现特征ꎬ探讨CT征象在纵隔原发性MALToma中的诊断价值ꎮ312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4月~2018年7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MALTomaꎬ并排除无其他结外脏器受侵ꎬ7例患者ꎬ其中男性2例ꎬ女性5例ꎬ年龄33~45岁ꎬ平均年龄37.6岁ꎮ3例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ꎬ2例为干燥综合征(其中1例同时伴发原发性胆汁肝硬化)ꎬ另1例为过敏性紫癜ꎮ以胸闷气喘就诊者2例ꎬ其余病例均因体检发现肿块而就诊ꎮ7例患者术前或经皮穿刺前均在本院行胸部CT检查ꎮ本文另搜集胸腺癌6例ꎬ男性4例ꎬ女性2例ꎬ年龄43~64岁ꎬ平均年龄54.8岁ꎮ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例ꎬ男性3例ꎬ女性3例ꎬ年龄18~35岁ꎬ平均年龄27.3岁ꎬ分别作为对照组ꎮ1.2㊀检查方法MALToma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或穿刺前均行CT扫描ꎮ除三组患者中各有1例仅行胸部CT平扫外ꎬ余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ꎮ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SomatomDefinitionꎬSie ̄mensꎬGermany)ꎻ扫描体位:仰卧位ꎻ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膈下2cm横断扫描ꎻ扫描参数及图像后处理:探测器准直宽度0.625mmꎬ螺距0.9~1.2ꎬ旋转时间0.5~1.0sꎬ管电压120kVꎬ管电流150~200mAsꎻ增强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碘海醇(300mg/ml)ꎬ用量1.5ml/kgꎬ注射速率2.5ml/sꎮ全部病例通过纵隔窗和肺窗重建ꎬ重建层厚5mmꎮ穿刺或手术获得的标本ꎬ其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常规镜下HE切片及免疫组化ꎮ1.3㊀图像分析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ꎬ有分歧者ꎬ双方讨论后达成一致ꎮ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㊁位置㊁密度㊁周围大血管受侵情况及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ꎮ1.4㊀统计学方法胸腺原发MALToma患者与胸腺癌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特征之间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ꎮ2㊀结果2.1㊀年龄比较7例MALToma患者年龄<40岁5例ꎬ胸腺癌发病年龄均>40岁ꎬ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均<40岁ꎮ2.2㊀CT表现形态与大小:形态多不规则ꎬ4例病灶边缘呈浅分叶状ꎬ边缘尚锐利ꎮ7例MALToma病灶的最大径为4~10cmꎮ发病部位:7例MALToma病灶均位于前纵隔胸腺区ꎬ均呈单侧生长(7/7)ꎬ其中4例偏左侧生长(图1)ꎬ3例偏右侧生长ꎮ胸腺癌中5例呈单侧生长(5/6)ꎬ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呈双侧生长(1/6)ꎬ见表1ꎮ密度:7例MALToma病灶密度均不均匀(7/7)ꎬ呈囊实性ꎬ6例瘤内有多发小囊状低密度影ꎬ小囊壁光滑ꎬ囊与囊之间分界清楚ꎬ1例囊较大ꎬ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成分均可见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图2a~2d)ꎻ胸腺癌常出现单个大片坏死(4/6)ꎬ坏死边缘多不清晰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2例出现单个小囊变(2/6)ꎬ见表1ꎮ纵隔淋巴结及周围血管情况:所有MALToma病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0/7)ꎬ胸腺癌中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2/6)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伴有纵隔区淋巴结肿大(6/6)ꎻMALToma肿块包绕纵隔大血管0例(0/7)ꎬ少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ꎬ胸腺癌中有2例出现血管内癌栓(2/6)ꎬ见表1ꎮ2.3㊀病理与预后6例患者经手术切除ꎬ1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ꎮ标本均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检查ꎮ所有患者均确表1㊀胸腺MALToma与胸腺癌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鉴别特征特征胸腺MALToma胸腺癌P值胸腺MALToma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值年龄<40岁5/70/60.0215/76/60.462单侧生长7/75/60.4627/71/60.005有囊变7/74/60.1927/72/60.021纵隔淋巴结肿大0/72/60.1920/76/60.001纵隔大血管侵犯0/72/60.1920/75/60.005412图1aꎬ1b㊀女ꎬ34岁ꎮCT示前纵隔偏左侧囊实性占位ꎬ肿块内多发小囊变ꎬ囊壁光滑ꎬ囊与囊之间可见分隔ꎬ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成分可见强化图2㊀女ꎬ33岁ꎮ图2aCT平扫轴位:前纵隔偏右侧生长的囊实性肿块ꎬ密度欠均匀ꎬ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ꎬ边界尚清ꎮ图2b~2dCT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强化ꎬ囊性部分不强化ꎮ图2e术后病理(HEˑ40):胸腺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囊肿形成ꎮ图2f术后病理(HEˑ200):大量淋巴细胞浸润ꎬ中央为哈氏小体ꎮ图2g免疫组化(EnVisionˑ100):肿瘤细胞表达CD20ꎬ最终确诊为胸腺MALToma诊为胸腺MALTomaꎮ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胸腺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囊肿形成(图2eꎬ2f)ꎬ免疫组化示CD20等阳性(图2g)ꎮ7例患者中2例失访ꎬ余5例(肿块均经手术切除)进行了术后随访ꎬ至本课题结束时随访时间为1~6年ꎬ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复发ꎮ3㊀讨论3.1㊀临床与病理MALToma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ꎬ仅占B细胞淋巴瘤的7%~8%[3]ꎬ其中胃肠道MALToma约占50%ꎬ其次是肺㊁头颈部等器官ꎮ而原发于胸腺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T淋巴母细胞瘤ꎬ胸腺MALToma罕见ꎬ相关文献报道少ꎬ最早是1990年由Isaacson等报道的2例[4]ꎮ部分个案报道病例分析显示ꎬ胸腺MAL ̄Toma常见于亚洲人ꎬ女性多于男性ꎬ中青年多见ꎬ可能与亚洲女性好发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㊁干燥综合征等有关[5]ꎮ本文7例胸腺MALToma患者中女性5例ꎬ年龄在33~45岁ꎬ其中3例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ꎬ与文献报道相符ꎮ胸腺原发性MALToma的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检查ꎮ肿瘤细胞主要为中心细胞样细胞ꎬ同时伴有小淋巴细胞㊁浆细胞及转化细胞ꎮ免疫表型分析中CD20㊁Bcl ̄2通常呈弥漫强阳性[6]ꎮ在本资料的7例患者中ꎬ所有病例CD20均为阳性ꎬ6例Bcl ̄2呈阳性ꎬ1例为阴性ꎬ与文献报道[6]基本一致ꎮ3.2㊀胸腺原发MALToma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CT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ꎬ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㊁范围及周围侵犯情况ꎬ具有无创性ꎬ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前的评估ꎮ本组中7例MALToma在CT512表现为前纵隔囊实性病灶ꎬ6例瘤内有多发小囊状低密度影ꎬ小囊壁光滑锐利ꎬ囊与囊之间分界清晰ꎬ1例囊较大ꎬ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成分均可见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ꎬ多发小囊㊁囊与囊之间分界清晰及增强后囊壁强化这些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ꎬ对于明确诊断具有提示作用ꎮ既往有研究报道[7]ꎬMAL ̄Toma囊腔的形成ꎬ可能与胸腺髓质导管上皮衍化而来的结构囊性变有关ꎮ在病理学上ꎬ胸腺MALToma大体常表现为多房囊实性肿块ꎬ囊壁内衬上皮是胸腺MALToma一个普遍的组织学特征[8]ꎬ这一病理学基础与影像学表现相对应ꎮ本组资料中ꎬMAL ̄Toma均向单侧生长ꎬ提示MALToma病灶生长相对缓慢ꎬ可能与其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有关ꎮ本文中搜集的MALToma病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包绕血管生长的表现ꎬ表明纵隔MALToma几乎不侵犯周围组织或血管ꎬ与文献报道[7]基本一致ꎮ3.3㊀鉴别诊断胸腺癌恶性程度高ꎬ本组6例平均年龄为54.8岁ꎬ较MALToma的发病年龄稍大ꎻ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ꎬ肿块中央部常常出现大片状坏死低密度区ꎬ边界欠清ꎬ增强后坏死边缘无明显强化ꎬ这一CT征象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提示作用ꎬ与陆杨等[9 ̄10]报道相符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胸腺原发淋巴瘤中发病率较高ꎬ主要表现为前纵隔密度均匀的肿块ꎬ较少出现囊变坏死ꎬ本组2例出现小囊变ꎻ病灶一般较大ꎬ向两侧生长并包绕邻近纵隔大血管(5/6)ꎬ同时所有病例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ꎬ这与赵飞及熊淑红等[11 ̄12]的报道基本一致ꎮ胸腺MALToma病程缓慢ꎬ预后较好ꎬ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ꎬ且术后复发少见ꎮ本组进行术后随访的5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ꎮ综上所述ꎬ本文总结了经病理证实的7例胸腺原发MALToma的临床及CT特点ꎮ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ꎬ常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ꎮ病灶在CT上多表现为前纵隔单侧生长的囊实性肿块ꎬ囊变区呈多发小囊ꎬ囊与囊分界清楚ꎬ囊壁光滑锐利ꎬ增强后囊壁及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ꎬ常不合并有大血管侵犯或纵隔淋巴结肿大ꎬ与胸腺癌及胸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所区别ꎮ胸部CT能反映病灶的特点及邻近结构累及情况ꎬ为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参考依据ꎮ参考文献:[1]IsaacsonPꎬWrightDH.Malignantlymphomaofmucosa ̄associat ̄edlymphoidtissue:adistinctivetypeofB ̄celllymphoma[J].Cancerꎬ1983ꎬ52(8):1410 ̄1416.[2]易祥华ꎬ周晓燕ꎬ张太明ꎬ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表型和IgH基因重排的检测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05ꎬ28(10):704 ̄708.[3]TanakaTꎬYoshinoT.ClinicopathologyofMALTlymphoma[J].NihonRinshoꎬ2007ꎬ65(1):178 ̄181.[4]IsaacsonPGꎬChanJKꎬTangCꎬetal.Low ̄gradeB ̄celllympho ̄maof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arisinginthethymus:athymiclympho ̄mamimickingmyoepithelialsialadenitis[J].AmJSurgPatholꎬ1990ꎬ14(4):342 ̄351.[5]宋伟安ꎬ王伟ꎬ周乃康.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ꎬ2011ꎬ16(9):829 ̄832. [6]常晓燕ꎬ陈杰ꎬ姜英ꎬ等.胸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及文献复习[J].协和医学杂志ꎬ2012ꎬ3(1):41 ̄46. [7]胡帅ꎬ李智勇ꎬ郎志谨.胸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7ꎬ33(6):676 ̄677. [8]王震ꎬ李海ꎬ曾铮ꎬ等.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ꎬ2016ꎬ32(12):1338 ̄1342.[9]陆杨ꎬ赵亚娥ꎬ杨春燕ꎬ等.MSCT对低危型㊁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ꎬ2017ꎬ32(2):149 ̄152.[10]张明山ꎬ刘茜ꎬ谢开元.无症状胸腺瘤CT影像特点与其型别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8ꎬ28(7):1126 ̄1129.[11]赵飞ꎬ杨明ꎬ黄承明ꎬ等.前纵隔胸腺瘤和淋巴瘤的18F ̄FDG ̄PET/CT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6ꎬ26(4):634 ̄636.[12]熊淑红ꎬ肖琼ꎬ冯少仁ꎬ等.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ꎬ2014ꎬ29(6):654 ̄658.(收稿日期:2019 ̄03 ̄28)612。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成人淋巴瘤,它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泪腺、甲状腺等部位。

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

常见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特定部位的症状,如消化道MALT淋巴瘤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MALT淋巴瘤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在临床上,MALT淋巴瘤有时被误诊为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病理学上,MALT淋巴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起源于边缘区B细胞,表现为细胞浆较少、淋巴浆细胞样的外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常表现为CD20和CD79a阳性,CD5、CD10、CD23、CD43等T细胞标记阴性。

MALT淋巴瘤还可表现为淋巴滤泡结构的扩张,伴有淋巴细胞的肿大和增生,以及异型淋巴样细胞的出现。

在组织学形态上,MALT淋巴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侵袭淋巴结边缘区、滤泡周围组织和黏膜下组织,形成小型的结节状浸润,有时还可形成瘤样病灶。

有时,MALT淋巴瘤还可与炎症组织相混杂,形成所谓的淋巴瘤样反应。

治疗方面,MALT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是局部控制和系统治疗相结合,局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内镜治疗等方式,系统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

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干扰素等新治疗手段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些患者肿瘤即可完全消退,无需进一步治疗。

MAL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淋巴瘤,临床医生在面对此类疾病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28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28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E、1200-1300mg/m2
2、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病变在于()
A、细支气管
B、肺泡腔
C、肺泡壁[正确答案]
D、肺小血管
E、肺主支气管
3、下列不属于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
A、皮肤反应
B、心脏毒性
C、肺脏毒性
D、肝脏毒性[正确答案]
E、高血压
4、阿霉素(ADM)的推荐最大累积剂量是()
A、400mg/m2
D、1050mg/m2
E、1100mg/m2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1、TSCs和正常干细胞不同是()。
A、细胞表型相对幼稚化[正确答案]
B、自我更新
C、多向分化潜能
D、细胞表面标志
2、影响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因素是()。
A、造血干细胞的来源
B、移植细胞数
C、体外保存方法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B、净化采集物,清除瘤细胞污染
C、移植后维持治疗,控制微小残留病灶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三)B细胞淋巴瘤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1、对于高度侵袭型的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无论当时诊断时候的是一期还是四期,都把它当成()期来对待。
A、1
B、2
C、3
D、4[正确答案]
2、将免疫大B分成GCB和非GCB来源的免疫组化的指标不包括()。
B、500mg/m2
C、550mg/m2[正确答案]
D、600mg/m2
E、650mg/m2
5、下列不属于淋巴瘤的治疗方法的是()
A、免疫治疗
B、化疗
C、手术
D、姑息治疗[正确答案]
E、放疗
6、下列关于心脏毒性临床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胃MALT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胃MALT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Hp治 疗 , 4 7 4例 胃 M AI 淋 巴瘤 7 完 全 缓 解 , T 1 9 部 分 缓 解 。 ( ) 验 室 证 据 :0 4年 F k i ] 3实 20 u u 等 报 道 H1 诱 导 小 鼠 产 生 MAI 瘤 样 病 变 , 用 )可 T 利 H1免 疫 小 鼠可 以 预 防 MAI 淋 巴 瘤 样 病 变 发 生 。 ) T 尽 管 HI感 染 与 胃 M AI 淋 巴 瘤 密 切 相 关 , ) T 但 有 约 5 ~ 1 的 患 者 并 无 HI感 染 证 据 。 可 能 有 O ) 以 下 原 因 :1 Hp检 测 假 阴 性 : 人 分 析 了 3 () 有 8个 研
摘要: 胃黏 膜 相 关 淋 巴 组 织 ( AL 淋 巴 瘤是 一 种 少 见 的 胃恶 性 肿 瘤 。近 年 来 对 该 病 的研 究 取 得 了一 M T)
系 列进 展 。 此 文 综 述 了其 病 因 、 病 机 制 、 织 病 理 学 特 点 、 子 遗 传 学 改 变 , 其 是 分 子 遗 传 学 改 变 与 发 发 组 分 尤

3 68 ・
国际 消 化病 杂 志
2)0年 / 第 3 ( 1 2月 o卷
第 6期Biblioteka lt i i,D cmb r 5 0 0 n DgDs ee e ,2 l ,vo ( No J 2 1 I .3 , .6

综述 ・
胃 MAL T淋 巴瘤 的分 子遗 传学基 础
陈妙辉 许 国 强
异性 T 细胞 , 助 C 4 一 D 0配 体提 供 的接 触依 借 D 0C 4
赖 性 作 用 实 现 的 。 同 年 研 究 又 发 现 胃 M AL 淋 巴 T
瘤细胞 同型抗体 可 同多 种 自身 抗原 发生 交叉 反 应 ,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又称MALT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肠、甲状腺、肺、眼部及皮肤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临床表现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消瘦、体重下降、发热、盗汗、疲乏、贫血等全身症状,以及局部侵犯所致的相应器官症状。

胃MALT淋巴瘤患者最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眼部MALT淋巴瘤患者可表现为眼部肿胀、外观异常等。

二、病理特点1. 组织形态学:MALT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是在边缘区淋巴组织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生,呈现淋巴滤泡结构。

典型的MALT淋巴瘤病变呈现为小体状增生的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到成簇的淋巴细胞形成。

2. 免疫组化:MALT淋巴瘤常表达B细胞标记物,如CD20、CD79a、CD19,也可能表达CD5、CD10、CD23等。

3. 分子遗传学:病变组织可常见到t(11;18) (q21;q21)和t(1;14) (p22;q32)等染色体易位。

4. 免疫组织化学:MALT淋巴瘤组织中常见到大量的IgM和IgA分泌,部分病例还可见到IgG和IgE的分泌。

5. 其他特点:MALT淋巴瘤组织中还可出现淋巴滤泡的脱落和破坏,以及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三、诊断要点MALT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病变组织的组织切片检查和特定免疫组化标记物的检测。

放射学检查(如CT、MRI)、内镜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等也可辅助诊断。

四、治疗方案MALT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种,具体治疗方案因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异。

一般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局部化疗,而全身治疗则主要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MALT淋巴瘤治疗的新方向,如采用靶向B细胞的药物进行治疗。

1例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报告并文献复习

1例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报告并文献复习

Vol.27No.2Apr.2021*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070)△通信作者,E-mail :******************1例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报告并文献复习*肖守铜1,崔文文1,管仲安2△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山东济南250000DOI:10.19668/ki.issn1674-0491.2021.02.019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是指来源于淋巴滤泡边缘区(即淋巴滤泡和滤泡外套之间的结构)细胞的低度恶性淋巴结外B 细胞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惰性,病情进展缓慢,病程长,肿瘤常呈局限性生长,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年龄段,近年有发病年轻化趋势[1]。

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腹痛、便血、局部肿物及排粪习惯改变,严重者可引起肠梗阻,与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肠道恶性肿瘤等表现相似,误诊率高,预后尚不明确[2-3],因此,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

本文报告1例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便血伴肛内肿物脱出7天”于2020年6月2日入院。

患者便血反复发作,血色鲜红,偶有疼痛,便时可伴肛内肿物脱出,可还纳。

患者曾于外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示距肛门约5cm 处可见两处相连的隆起(见图1),期间未进行相关的治疗。

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入院查体:神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查体未见特殊。

专科检查:骑伏位,肛门外观大致正常。

直肠指诊:肛管前位、右前位可触及质软条形肿物,活动度可,退指指套少量染血,色鲜红,未见分泌物。

2诊治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1)肛周及腔内彩超提示肛管前壁黏膜下低回声,考虑黏膜下炎性包块;(2)盆腔MRI 提示直肠右前壁局部隆起并盆腔多发小淋巴结;(3)胸部+全腹增强CT 提示回肠末端壁略厚并周围多发小淋巴结;(4)妇科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

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

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边缘区淋巴瘤。

该疾病常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成年人身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淋巴瘤。

下面将就该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临床表现:
该患者是一名6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咳嗽,气促以及发热等。

体格检查时肺部听诊发现两侧肺部存在明显的湿性啰音。

血清学检查发现该患者白细胞总数较正常值略高,但是其他恶性细胞的指标未检出异常。

病理分析:
组织学观察:经病理生物学检查显示,肺部病理灶组织细胞密度较高,瘤细胞大小均匀,并且细胞核相对较大。

瘤细胞之间的胞质存在免疫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证实瘤细胞表达CD20,CD79a等B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

另外,瘤细胞也表现出两种免疫球蛋白轻重链表达不均的特点。

分子遗传学分析:经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该患者瘤细胞具有冠状病毒病人的治疗终点相关基因6(TRAF6)基因敲除,并且11q21以及14q32的染色体发生了一些变异。

诊断结果:
综合上述病理学结果,本例的病情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

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该患者进行了放疗和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

结语:
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在病理学检查中表现为组织细胞密度较高,瘤细胞大小均匀,并且细胞核相对较大。

治疗方案也包括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

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28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28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28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本文介绍了淋巴瘤治疗相关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并提供了一些问题和答案。

正确答案为B,表阿霉素(EPI)的推荐最大累积剂量是900-1000mg/m2.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病变在于肺泡壁。

正确答案为D,下列不属于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肝脏毒性。

正确答案为C,阿霉素(ADM)的推荐最大累积剂量是550mg/m2.正确答案为D,姑息治疗不属于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为C,急性心肌功能异常不是心脏毒性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为D,2006年我国乙肝感染率为7%-8%。

正确答案为C,血尿不属于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为C,胃淋巴瘤合并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

正确答案为A,淋巴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应情绪失控,畏惧治疗。

正确答案为B,停用化疗和激素类药物是淋巴瘤并发出血的处理方法之一。

吡喃阿霉素(THP)的推荐最大累积剂量是900mg/m2.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TSCs相对于正常干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细胞表型相对幼稚化。

2.影响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因素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移植细胞数和体外保存方法。

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占自体移植的90%。

4.全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并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和细胞的能力。

5.干细胞移植不是一个超大剂量的化疗,化疗药物的剂量与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成正相关,最大限度地杀伤微小残留病灶,减少肿瘤复发,对正常人体细胞无损伤。

6.2000年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例脐血干细胞移植。

7.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跟自体移植没有关系的并发症。

8.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缺点是易复发,而非难采集或痛苦大,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晚。

9.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

10.成体干细胞存在于胎儿及成人体内的不同器官,只能分化成所在器官的各类细胞。

11.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的主要对象是对放、化疗比较敏感的晚期肿瘤、常规治疗无效、复发、难治或高度恶性的病例,患者应具备的条件有肿瘤对化疗或放疗敏感,移植物不应含大量肿瘤细胞,且患者无严重精神障碍。

2017版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

2017版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

2017版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引言: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2017年国际淋巴瘤分类学会(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 ILCS)制定的最新版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

一、淋巴瘤的分类:1. 需要治疗的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其病理学特点为弥漫生长的大B细胞瘤。

根据基因表达谱的分子亚型,又可分为:非类风湿性(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和类风湿性(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两种亚型。

- 浆细胞瘤:主要来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可分为骨髓型和非骨髓型浆细胞瘤。

-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缓慢生长的淋巴瘤,主要由滤泡中心细胞组成。

- 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一种缓慢生长的B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外周血液和骨髓。

- 黏液表皮样淋巴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主要发生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如胃、肠道、肺、眼等。

- 毛细胞性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的淋巴瘤,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

2. 不需要治疗的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常见的成人白血病,主要特点是外周血液中存在大量小淋巴细胞。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类多样性的淋巴瘤,包括多中心型、外周型和弥漫型等多种亚型。

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分类: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和细胞遗传学异常。

2. 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是一类由于造血干细胞突变引起的慢性增殖性疾病,包括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伴发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伴发血红蛋白增多症等亚型。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肿瘤: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免疫系统对供体组织发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疾病。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网络出版时间:2020-6-2813:4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00628.0848.006.html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杨势赫,支春春,叶胜兵,魏 雪,夏秋媛,石群立,鲍 炜,沈 勤摘要:目的 探讨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marginalzonelymphomaof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

结果 9例胸腺原发MALT淋巴瘤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50岁),男性2例,女性7例。

5例患者体检发现纵隔占位,2例表现为胸痛、咳嗽及四肢面部浮肿等症状。

4例患者既往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到中等的淋巴细胞样细胞构成,弥漫浸润生长,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囊腔内可见胆固醇结晶沉积,瘤细胞侵犯囊壁及胸腺小体而形成淋巴上皮病变。

免疫表型:9例肿瘤细胞均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CD79α、Pax 5),基因重排均显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FISH检测未见MALT1基因断裂。

结论 胸腺MALT淋巴瘤较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多数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单一形态的瘤细胞结合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可明确诊断,警惕漏诊或过诊。

手术完整切除后密切随访即可。

关键词:胸腺肿瘤;MALT淋巴瘤;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检测中图分类号:R736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20)06-0657-05doi:10.13315/j.cnki.cjcep.2020.06.006接受日期:2020-03-06基金项目: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WSN 049)作者单位: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2作者简介:杨势赫,女,硕士,技师。

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0
892
56
5.9
1+
514
211
29.1
2+
327
415
55.9
3+
74
660
89.9
总计
1807
1342
42.6
• HER-2检测推荐方法 – 免疫组化(IHC) – FISH (金标准)
Herceptin for HER2-positive Stomach Cancer
(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Annual Meeting in Orlando, Florida, 2009)
实验组 Cy5
对照组 Cy3
实验2
Cy3/Cy5 比值
荧光交换实验
分子遗传学技术
• • • • • PCR-SSCP PCR-RFLP REAL TIME PCR DHPLC DNA SEQUENCING
REAL TIME PCR
除常规的一对引物以外,PCR反应体系中另加有一条能与PCR产物杂交的 荧光双标记探针 该探针5’端标记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 探针完整时5’端报告基团吸收能量后将能量转移给3’端淬灭基团,正 常情况下仪器检测不到5’端报告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 当溶液中有模板时,模板变性后低温退火,引物与探针同时与模板结合 在引物的介导下,沿模板向前延伸至探针结合处,发生链的置换激 活Taq酶的5’外切酶活性将探针5’端连接的荧光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 割下来,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从而受光刺激激发出荧光切割的荧光基 团数与PCR产物的数量成比例根据PCR反应液的荧光强度即可计算出初 始模板的数量
• 分子标记—— t(11;14)(FISH、PC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山西医 药杂志 20 0 2年 8月 第 3 1卷 第 4期
S a x dJ Au u t2 0 , l3 , . hn i Me , g s 0 2 Vo 1 No 4
・275 ・


论 ・
黏 膜 相 关 淋 巴 样 组 织 型 淋 巴 瘤 的
相 应 缺乏 c ciD1 c一 yl n T b l2癌 基 因表达 。累及 染 色体 32 q 7的 b l6基 因重 排 在 MAL 淋 巴 瘤 中报 道 较 c一 T 少 , 常 发 现 与 结 外 弥 漫 性 大 B 细 胞 淋 巴 瘤 但
特 淋 巴瘤 (— c 、 泡 型淋 巴 瘤 ( c一 ) 套 细 胞 cmy ) 滤 b l2 和
变 是 罕 见 的 染 色体 易 位 t 1 1 ) q 2 q 2 。 这 种 ( ;4 (2 ;3 )
改 变 仅 报 道 于 胃 和 肺 M AL 淋 巴 瘤 相 关 。 因 此 , T
组 成 , 态 学 特 点 常 有 重 叠 , 是 最 典 型 之 处 是 表 形 但
达 截 然 不 同的 临床 行 为 。 早 在 1 9 9 6年就 有 人 提 出
( B L) 关 。 且 , DL C 相 而 目前 尚 无淋 巴结 M Z 和原 发 L
性 脾 脏 MZ 发 生 染 色体 易位 t 1 ; 8 或 t 1 1 ) L (11 ) ( ; 4 的报道 , 有助 于这 些相 关淋 巴瘤 的生 物 学 鉴别 。 此 在
淋 巴结 M Z 中 尚 无 特 征 性 的 平 衡 易 位 的报 道 , L 然 而脾脏 MZ 似 乎 7号 染 色体 长 臂 缺 失 ( 失 7 3 — L 缺 q 1 3 ) 增 多 的 3号 染 色体 ( 一 体 性 ) 2和 3三 。采 用经 典 的
分 解 剖 部 位 已发 现 存 在 此 染 色体 易位 且 常 常 是 独 立 的 细 胞 遗 传 学 改 变 。 研 究提 示这 种 易 位 在 疾 病 此
启 动 事 件 中 的 主 导作 用 , 管 不 能 排 除 秘 密 的 、 尽 亚 细 胞 遗 传 学 改 变 导致 淋 巴瘤 的 发 展 的 可 能 性 。 第二
细胞 遗 传 学 方 法研 究可 在 将 近 6 的 病例 中检 出 O 3 三 体 性 , 这 不是 此 种 淋 巴瘤亚 类特 异 性 的 。 在 一 但 其 他 的 淋 巴 瘤 , 括 淋 巴 结 MZ 和 原 发 性 脾 脏 包 L
M ZL 中 也 报 道 过 。1 一 体 性 及 累及 1 2 8三 q 1和 l 3 — p 4
细 胞 遗 传 学 和 分 子 遗 传 学 的研 究 进 展
太 原 市 人 民 医 院 ( 3 0 1 姚 宏 李 新 燕 0 00 )
晚 近 , 人 认 为 边 缘 区 淋 巴 瘤 ( Z 一 词 定 有 M L) 义 了 包 括 三 种 明 确 相 关 的 淋 巴 瘤 亚 型 的 一 特 殊 的
疾 病 实体 : 巴结 、 发 性 脾 脏 和 结 外 黏 膜 相 关 淋 淋 原 巴组 织 淋 巴瘤 。这 些 淋 巴瘤 发 生 于 不 同的 解 剖 部 位 , 似 的 均 由 不 表 达 CD5 C 0成 熟 的 B 细 胞 相 、 D1
条 与 MALT 淋 巴瘤相 关 的 非 随 机 的 细 胞 遗 传 学改
论 将 重 点 放 在 胃 M AL 淋 巴瘤 上 。 T
1 细 胞 遗 传 学
只有 少量 的 文 献 报 道 了与 MAL 淋 巴瘤 相 关 T 的核 型异常 , 分 归 因于活 检标本 的结 外特性 , 部 在 多数 情况 下 组 织 中 难 于 得 到 供 核 型 分 析 的 中 期 细 胞 。 早 于 18 最 9 9年报 道 与 MAL 淋 巴瘤 相 关 的最 T 常 见 的 染 色体 结 构 异 常 是 染 色体 易 位 t 1 ; 8 (1 1) ( 2 ; 2 ) 在 l 9 年 第 一 次 提 出 其 可 能 在 q1q1 。 92
的 发 病 机 制 。 要 的是 至今 仍 无 复 发 的 平 衡 易位 的 重
证 据 , 这 被 认 为 在 许 多 B 细 胞 淋 巴 瘤 包 括 伯 基 而
易位 t 1 1 ) q 3 3 ) t 1 ; 8 ( 3 ; 1 , 示 ( ;4 (1 ; 2 或 ( 4 1 )q 2 2 ) 提

种 概 念 , 有这 三 种 淋 巴瘤具 有相 似 的 细 胞 遗 传 所
MAL 淋 巴 瘤 与 两 条 看 似 无 关 的 染 色体 易 位 相 T
关 , 而 不 同于 绝 大 部 分 其他 的 小 B 细胞 淋 巴瘤 。 从 然 而 晚 近 的 材 料 阐 述 了 统 一 这 两 者 的 机 制 。在
淋 巴 瘤 (y l D1 的 发 生 中 起 重 要 的 致 病 作 用 。 c ci n )
从 那 时 起 , 项 重 要 的 细 胞 遗 传 学 / 子 遗 传 几 9
学研 究 结 果 阐 明 了这 些 淋 巴样 肿 瘤 的 不 同之 处 , 因 此 在 修 订 的 欧 美 淋 巴 瘤分 类 ( AL) 世 界 卫 生 RE 及 组 织 ( HO) 类 中将 每 一 种 肿 瘤 看 成 独 特 的淋 巴 W 分 瘤 亚 型 。在 此 , 淋 巴结 MZ 和 原 发 性 脾 脏 MZ 对 L L 将 仅 作 简短 的 讨 论 , 要 讨 论 如 何 将 其 与 结 外 边 缘 主 区黏 膜 相 关 淋 巴样 组 织 型 淋 巴 瘤 ( AL M T) 分 。 区 尽 管 MAL 型 MZ 可 在 许 多 不 同 的 解 剖 部 位 发 T L 生 , 于 胃 是 最 常 见 的 结 外 淋 巴瘤 好 发 部 位 , 讨 鉴 本
M AL 淋 巴 瘤 中 重 要 的 阴 性 发 现或 部 分 3 三 体 性 和 包括 断 裂 点 包 一
在 l 2和 l 3 q q 4的 1号染 色体 结 构 重 排n 。因此 , j 形 成 了一 种 概 念 : 不 同部 位 发 生 的 MZ 具 有 共 同 在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