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1-1-2正弦和余弦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和余弦课件(39张)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和余弦课件(39张)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

九年级数学初三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初三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与坡度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用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来表示物体的倾斜程度和坡度(坡比)等.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一、情境导入师: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得“陡”,那个梯子放得“平缓”,人们是如何判断的?课件出示下图,提出问题:(1)甲组中EF和AB哪个梯子比较陡?你是怎么判断的?有几种判断方法?(2)乙组中AB和EF哪个梯子比较陡?你是怎么判断的?甲组乙组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1)如图,这里摆放的三组梯子,每组梯子中哪一个更陡?梯子的倾斜程度与什么有关?(2)分别求出每组图中的AC BC 与ED FD,想一想它们的比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2. 如下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 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 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1)Rt △AB 1C 1和 Rt △AB 2C 2有什么关系? (2)B 1C 1AC 1和B 2C 2AC 2有什么关系?(3)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3.正切是如何定义的?4.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 的值有什么关系? 5.坡度是如何定义的?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甲 乙(1)tan α和tan β 的值分别是多少? (2)你能比较tan α和tan β 的大小吗?(3)根据ta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你能判断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吗? 四、练习巩固1.在△ABC 中,∠C =90°,则tan A 等于( ) A.BC AB B.AC AB C.BC AC D. AB AC2.如图,在△ABC 中,∠C =90°,BC =6,若tan A =34,则AC =________.3.如图,Rt △ACB 中,∠B =90°,BC =10,tan A =512,求AB ,AC.五、课堂小结 1.易错点:(1) tan A 中常省略角的符号“∠”,用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也可省略,如:tan α,tan β 等.但用三个字母表示角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角时,不能省略角的符号“∠”,要写成tan ∠BAC 或tan ∠1,tan ∠2 等;(2) tan 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3) tan A 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不可分割,不表示“tan ”乘“A ”. 2.归纳小结:(1)tan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2)ta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方法规律:(1)一个角的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因此,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适用;(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4页习题1.1第1、2题.本课时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比较梯子哪个更徒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活动中运用了直观教学、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和验证、几何推理等方法,既直观地呈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又唤起和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本课中,对梯子的倾斜程度、坡角、坡度(坡比)的认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验了数学的实用性,加深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第2课时正弦和余弦1.理解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定义,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难点正弦、余弦的理解及应用.一、复习导入1.在Rt△ABC中,∠C=90°,tan A=34,AC=10,求BC,AB的长.2.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为∠A,∠A越大,梯子越________;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________.3.当Rt △ABC 中的一个锐角A 确定时,其他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二、探究新知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课件出示:(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什么? (2)B 1C 1AB 1和B 2C 2AB 2的关系是什么?(3)如果改变B 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B 1C 1AB 1和B 2C 2AB 2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呢?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的关系探究活动: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图,AB ,A 1B 1表示梯子,CE 表示支撑梯子的墙,AC 在地面上. (1)梯子AB ,A 1B 1哪个更陡?(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有关系吗?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200,sin A =0.6,求BC 的长.(1)sin A等于图中哪两条边的比?(2)你能根据sin A=0.6写出等量关系吗?(3)根据等量关系你能求出BC的长吗?四、练习巩固1.在 Rt△ABC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缩小4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 )A.缩小4倍B.缩小2倍C.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2.已知∠A,∠B为锐角.(1)若∠A=∠B,则sin A________ sin B;(2)若sin A=sin B,则∠A ________∠B.3.如图,在Rt△ABC中,∠C=90°,AC=3,AB=6,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五、课堂小结1.易错点:(1)sin A,cos A,tan 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2)sin A,cos A,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弦、余弦、正切,习惯省去“∠”符号;(3)sin A,cos A,tan A都是一个比值,注意区别,且sin A,cos A,tan A均大于0,无单位;(4)sin A,cos A,tan 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关系.2.归纳小结:(1)正弦的定义: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BC与斜边AB 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2)余弦的定义: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AC与斜边AB 的比叫做∠ A的余弦,记作cos A;(3)sin A越大,梯子越陡; cos A越小,梯子越陡.3.方法规律:两个锐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6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6~7页习题1.2第1、3、4、5题.本节课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了类比教学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很容易就掌握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时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运用了这些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重点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大小.难点通过探索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有关推理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在Rt△ABC中,∠C =90°.(1)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B等于多少度?(2)如何表示sin A,cos A,tan A,sin B,cos B,tan B? 2.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如图所示,在Rt△ABC中,∠ C=90°,∠ A=30°.(1)a,b,c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sin 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3)cos 30°等于多少?tan 30°呢?(4)sin 60°,cos 60°,tan 60°呢?(5)45°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填写表格:三角函数值sin A cos A tan A30°45°60°三、举例分析例1 计算:(1) sin 30°+cos 45°;(2) sin 260°+cos 260°-tan 45°.处理方式:通过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注意格式和过程.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你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吗?(2)你能根据所画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吗?(3)你能找到图形中的特殊角吗?(4)你能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正确的结果吗?四、练习巩固1.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cos 72°<sin 35°<tan 46°B.sin 35°<tan 46°<cos 72°C.tan 46°<cos 72°<sin 35°D.tan 46°<cos 40°<sin 35°2.已知等腰△ABC的腰长为4 3,底角为30°,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3.若(3tan A-3)2+||2cos B-3=0,则△ABC按角分类是什么三角形?五、课堂小结1.易错点:(1)能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2.归纳小结:sin 30°=12,sin 45°=22,sin 60°=32;cos 30°=32,cos 45°=22,cos 60°=12;tan 30°=33,tan 45°=1,tan 60°= 3.3.方法规律:在Rt△ABC中,若∠A+∠B=90°,则有:sin A=cos (90°-A);cos A= sin (90°-A) ;sin B=cos (90°-B);cos B=sin (90°-B).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10页习题1.3第1~4题.本节课课程设计中引入非常直接,由三角板引入,直击课题,同时也对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整体的复习,效果很好.设计开门见山,节省了时间,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讲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也很详细,可以说前部分的教学很成功,学生理解得很好.3 三角函数的计算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3.能够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重点熟悉计数器的使用,能熟练掌握按键顺序.难点非整数度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m)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Rt△ABC中,sin α如何表示?(2)你知道sin 16°是多少吗?(3)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那么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二、探究新知1.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①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用到哪些按键?②求值过程中按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③求整数角度和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的区别是什么?④通过自学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sin 16°的数值吗?(2)课件出示: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他又走过了200 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缆车从点B到点D通过的路程是多少?②缆车从点B到点D水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③缆车从点B到点D垂直高度上升了多少?2.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 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在Rt△ABC中,sin A如何表示?②你能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sin A的数值吗?③你能根据sin A的数值求出∠A吗?(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14页用计算器求角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①利用计算器求角用到哪些按键?②求角过程中按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③如何利用计算器将求出的角度进行“度、分、秒”的换算?④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A的度数吗?三、练习巩固1.用计算器计算cos 44°的结果(精确到0.01)是( )A.0.90 B.0.72 C.0.69 D.0.662. 用计算器求tan 35°的值,按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 Rt△ABC中,若∠C=90°,BC=20,AC=12.5,求两个锐角的度数(精确到1°).四、课堂小结1.易错点:(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与用计算器求角的区别和联系;(2)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2.归纳小结:(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2)用计算器求角.3.方法规律:(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结果一般有10个数位,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个约定: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2)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再按数字键;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五、课外作业1.教材第14页“随堂练习”第1、2、3题.2.教材第15页习题1.4第1~6题.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从基本知识入手,尽可能地使计算简单化,然后逐步地加深提高.但从实际的效果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计算能力薄弱,虽然训练量在增加,但效果却不明显,始终对三角函数的性质运用很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切感到自身知识面的不足,在讲解练习时很单调,不能进行适当地扩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力争做到讲课通俗易懂.4 解直角三角形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一、复习导入师:在图形的研究中,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三角形之一,因此经常会遇到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确定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课件出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记作a,b,c.(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直角三角形中有6个元素,分别是三条边和三个角.那么至少知道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元素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例1,提出问题:(1)题目中已知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求出哪些元素?(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用到已学的哪些知识?(4)你能正确求解吗?教师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其依据.2.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16~17页例2,提出问题:(1)题目中已知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求出哪些元素?(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用到已学的哪些知识?(4)你能仿照例1独立完成求解吗?3.总结(1)通过对上面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只给两个角,可以吗?(2)除直角外有5个元素(3条边、2个锐角),要知道其中的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元素?(3)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归纳:解直角三角形,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中至少有一边)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边一锐角;一斜边一锐角).三、练习巩固1.在Rt△ABC中,∠C=90°,sin A=34,AB=5,则边AC的长是( )A.3 B.4 C.154D.5742.已知在Rt△ABC中,∠C=90°,BC=6,sin A=23,那么AB=________.3.在△ABC中,已知∠C=90°,b+c=30,∠A-∠B=3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易错点:(1)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把数学问题具体化;(2)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才能解直角三角形.2.归纳小结:(1)“解直角三角形”是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已知一边且另两边存在一定关系)时,用勾股定理(后一种需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②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用正弦、余弦;无斜边时,用正切;③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用两锐角互余.3.方法规律: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已知直边求直边,首选正切理当然;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选好;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要记好;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计算方法要选择,能用乘法不用除.五、课外作业1.教材第17页“随堂练习”.2.教材第17~18页习题1.5第1~4题.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是正确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解题方法.在处理例题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全班集体交流解法和心得,达到共同进步.5 三角函数的应用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重点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难点灵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三角函数来解决.一、情境导入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想一想”,提出问题:(1)什么是仰角?(2)在这个图中,30°的仰角、60°的仰角分别指哪两个角?(3)怎样求该塔的高度?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回答.解:(1)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2)30°的仰角指∠DAC,60°的仰角指∠DBC.(3)∵CD是Rt△ADC和Rt△BDC的公共边,在Rt△ADC中,tan 30°=CDAC,即AC=CD tan 30°.在Rt△BDC中,tan 60°=CDBC,即BC=CDtan 60°,又∵AB=AC-BC=50 m,∴CD tan 30°-CDtan 60°=50.解得CD≈43 m.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思考:(1)你能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3)若AC代表原楼梯长,则楼高、楼梯所占地面的长度分别是多少?(4)40°和35°的角分别是哪个角?(5)在楼梯改造过程中,楼高是否发生了变化?(6)Rt△ABC中的哪条边不变?解:由条件可知,在Rt△ABC中,sin 40°=ABAC,即AB=4sin 40°,原楼梯占地长BC=4cos 40°.调整后,在Rt△ADB中,sin 35°=ABAD,则AD=ABsin35°=4sin 40°sin 35°,楼梯占地长DB=4sin 40°tan 35°.∴调整后楼梯加长AD-AC=4sin 40°sin 35°-4≈0.48(m).楼梯比原来多占DC=DB-BC=4sin 40°tan 35°-4cos 40°≈0.61(m).四、练习巩固1.一辆汽车沿坡角为α的斜坡前进500 m,则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500sin α B.500sin αC.500cos α D.500cos α2.如图,在坡度为1:3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 m,则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__ m.(结果保留根号)3.如图,在一次龙卷风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若干米处折断倒下,B为折断处最高点,树顶A落在离树根C的12 m处,测得∠BAC=30°,求B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五、课堂小结1.易错点:(1)对于含有非基本量的直角三角形,比如有些条件中已知两边之和,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长,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值,周长、面积等等.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常用的解题方法是:将非基本量转化为基本量,或由基本量间关系通过列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一个或两个基本量,最终达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目的;(2)在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往往是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来解决,而作高时,常从非特殊角的顶点作高;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往往通过“补形”或“分割”的方法,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转化.2.归纳小结:解直角三角形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审题:认真分析题意,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图,弄清已知和未知条件;(2)明确题目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如仰角、俯角、跨度、坡角、坡度及方向角;(3)若是直角三角形,根据边角关系进行计算;若不是直角三角形,应大胆尝试添加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行解决;(4)确定合适的边角关系,细心推理计算.3.方法规律:(1)在解直角三角形中,正确选择关系式是关键:①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求寻找已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②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2)求某些未知量的途径往往不唯一.选择关系式常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量选可以直接应用原始数据的关系式;二是设法选择便于计算的关系式,若能用乘法计算就避免用除法计算.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20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21页习题1.6第1~4题.本节课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课前多揣摩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教师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丰富课堂语言,使课堂更加鲜活,充满人性魅力,下课后多反思,做好反馈工作.不断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失,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1.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2.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物体的高.一、情境导入问题1: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测量像旗杆、高楼、塔等较高且顶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有哪些测量方法?问题2:这些测量的方法都用到了什么知识?问题3: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呢?二、探究新知1.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1)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由哪几部分构成?(2)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处理方式:小组讨论总结测倾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步骤.2.测量倾斜角(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M的仰角.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3.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要测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如下图)(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M的仰角∠MCE=α.(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AC=a(即顶线PQ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师: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吗?解:在Rt△MEC中,∠MCE=α,AN=EC=l,∴tan α=MEEC,即ME=EC·tan a=l·tan α.∵NE=AC=a,∴MN=ME+EN=l·tan α+a.4.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MN的顶端M的仰角∠MCE=α.(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角仪(点A,B,N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M的仰角∠MDE=β.(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师: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MN的高度吗?分析:根据测量的AB的长度,AC,BD的高度以及∠MCE,∠MDE的大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MN的高度.解:∵在Rt△MDE中,ED=MEtan β,在Rt△MCE中,EC =MEtan α,∴EC-ED=b.∴MEtan β-MEtan αtan αtan β=b.∴ ME=btan αtan βtan β-tan α.∴ MN=btan αtan βtan β-tan α+a.三、练习巩固1.直升飞机在离地面2 000 m的上空测得上海东方明珠底部的俯角为30°,此时直升飞机与上海东方明珠底部之间的距离是( )A.2 000 m B.2 000 3 mC.4 000 m D.4 000 3 m2.2016年3月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高度仅次于世界排名第一的阿联酋迪拜大厦,某人从距离地面高度263米的东方明珠球体观光层测得上海中心大厦顶部的仰角是22.3°.已知东方明珠与上海中心大厦的水平距离约为900米,那么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约为 ________米(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22.3°≈0.38,cos 22.3°≈0.93,tan 22.3°≈0.41)3.九年级1班的同学为了了解教学楼前一棵树的生长情况,去年在教学楼前点A处测得树顶点C的仰角为30°,树高5 m,今年他们仍在原地A处测得大树顶点D的仰角为37°,问这棵树一年生长了多少米?(精确到0.01)(参考数据:sin 37°≈0.6,cos 37°≈0.8,tan 37°≈0.75,3≈1.732)。

1.正弦与余弦课件

1.正弦与余弦课件

知识点 1 正弦
知1-讲
正弦: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对
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即
sin A=
A的对边 斜边
BC . AB
知1-讲
•例1 如图,在Rt△ABC中,∠B=90°,AC=200,
• sinA= 0.6, 求BC的长.
C
解:在Rt△ABC中,
∵sin A BC , AC
求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时, ①若已知两边长,先根据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然后根
据概念直接求; ②若已知两边的比,则设辅助未知数表示出两边长,然
后再用方法①求.
知3-练
1 若α是锐角,sin α=3m-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2 A. 2 <m<1 3
B.2<m<3
3 C.0<m<1
D.m>23
∴sin A= BC 5 , cos A= AC 12 .
AB 13
AB 13
总结
知2-讲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锐角的正弦和余弦时,一定 要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解.其中未知边的长度往 往借助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例3 如图,在Rt△ABC中,∠C=90°,sin A= 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知2-讲
4 如果0°<∠A<90°,并且cos A是方程
5
x
1 2
(x-0.35)=0的一个根,那么cos A=_______

1.正弦的定义 2.余弦的定义 3.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三种方法: (1)在直角三角形里,确定各个边,根据定义直接求出. (2)利用类似、全等等关系,寻找与所求角相等的角(若
该角的三角函数值知道或者易求). (3)利用互余的两个角间的特殊关系求.

北师大版 九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优质课件

北师大版 九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优质课件

5
A
E
B
D
C
与斜边的比值是定值
2.探究问题:
(3)在Rt△ABC中,∠C=90°,
∠A=40°,则 ∠A的对边
B
斜边
=?
C
40° A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0°角的对边 与斜边的比值是定值
在Rt△ABC中, ∠ C=90°,∠A的 值确定后,∠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吗? 规律一: 当∠A的大小相等时,比值也相等
(4)SinB=0.8 (√ )
2)如图,sinA=
BC( ×)
AB
练一练
4.如图 A 300
B 3 C
7
则 sinA=___12___ .
5.△ABC中,AB=8,BC=6,△ABC 的面积是12,求sinB的值.
【变一变】
已知△ABC中, AB=8,BC=6,sinA
=
5
A
试求△ABC的面积. 6


sin A = = ,
AB 13
AC AB2 BC2 132 - 52 12,
sin B AC 12 . AB 13
练一练
2、在Rt△ABC中, ∠C=90°, 求sinA和sinB的值。
B
3
A4
C
3∠、C填=9空0°已,知s:in如A=图,23,在△ABC中,
(1)BC=2,则AB= 3 ;
规律二: 当∠A的大小变化时,比值也变化
2、在Rt△ABC中,∠C=90°,我们把
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 ,
记作 sinA 。
在Rt△ABC中,∠C=90°
sinA=
∠A的对边 斜边
B
a =c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余弦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余弦
则 tan B 的值为( B )
3
A.2
2
B.3
5
C.6
第九页,共十七页。
4
D.3
3
∠CAM=5,
综合能力提升练
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BC=3,AC= 15,AB 的垂直平分线
ED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D,垂足为 E,连接 AD,则 sin ∠CAD=( A )
1
A.4
∴AB=15.
∴BD= 2 - 2 = 152 -122 =9,
∴CD=BC-BD=14-9=5.
( 2 )在 Rt△ACD 中,E 为 AC 的中点,
∴ED=EC,
∴∠EDC=∠C,

∴tan∠EDC=tan C= =
12
.
5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综合能力提升练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zhōnɡ diǎn),BE=3AE,试求sin ∠ECM的
10
D. 10
知识要点基础练
【变式拓展】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sin A 的
值为( D )
1
A.3
2 5
C. 5
1
B.4
10
D. 10
第四页,共十七页。
知识要点基础练
2.如图,在△ABC 中,∠C=90°,BC=4 cm,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C
于点 D,且 CD∶DA=3∶5,则 sin A 的值是( B )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
第一页,共十七页。
(biān jiǎo)
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hánshù)
第二页,共十七页。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及习题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正切: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b A atan =; 正弦..:.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ca sin =A ; 余弦: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A bcos =; 余切: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cA b cot =; 注:(1)sinA,cosA,tan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 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sinA,cosA,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习惯省去“∠”号; (3)sinA,cosA,tanA,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且sinA,cosA,tanA,均﹥0,无单位. (4)sinA,cosA,tanA, 的大小只与∠A 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 1、三角函数和角的关系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sinA 的值越大。

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cosA 的值越大。

2、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为余角的函数之间的关系0º 30 º 45 º 60 º 90 º若∠A 为锐角,则①)90cos(sin A A ∠-︒=;)90sin(cos A A ∠-︒=②)90cot(tan A A ∠-︒=;)90tan(cot A A ∠-︒=(2)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A 2+cosA 2=1 2)倒数关系:tanA ·cotA =13)商的关系:tanA =A o A s c sin ,cotA =A Asin cos二、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 边角关系
目录
• 直角三角形基本概念及性质 •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探究 • 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 直角三角形证明和计算技巧 • 章节复习与总结
01 直角三角形基本概念及性 质
直角三角形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叫做直 角三角形。
分类
按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 通直角三角形,即三个角中有一 个是90度;另一类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即两个锐角都是45度。
通过图像可以直观了 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如振幅、周期、相位 等。
正切函数图像呈间断 性变化,在特定区间 内单调递增或递减。
解直角三角形方法总结
已知两边求角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对应的角度大小。
已知两角求边
利用正切定理及已知条件构建方程求解未知边。
03 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 应用
测量问题中构建和应用直角三角形模型
应用
勾股定理在几何、三角、代数、数论 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解三 角形边长、判断三角形形状、计算面 积等。
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
30°-60°-90°直角三角形
在这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而60°角所对的 直角边等于30°角所对直角边的根号3倍。
45°-45°-90°直角三角形
性质
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这些性质 是进行直角三角形证明和计算的基础。
利用相似性质进行边长和角度计算
边长计算
在相似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对应 边长成比例的性质,通过已知边长求 解未知边长。
角度计算
由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角度求解未知角度, 或者通过角度关系求解其他相关角度。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整理复习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整理复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复习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在△ABC 中,∠C=90°正弦:_____sin =∠=斜边的对边A A 余弦:____cos =∠=斜边的邻边A A 正切:_____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考点二、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sin α cos α tan α考点三、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的关系:tanA=AAcos sin 考点四、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_______;(2)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_______;(3)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___________; 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边角之间的关系:正弦sinA=___________,余弦cosA=____________,正切tanA=______________ (4) 面积公式:c ch ab s 2121==(h c 为c 边上的高) 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应用1、将实际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锐角三角函数、代数和几何知识综合求解2、仰角、俯角、坡面 知识点及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教学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教学

sinAA斜 的边 对边=ac tanAaacsinA
b c b cosA
cosBB斜 的边 邻边=ac
sinA=cosB
tan A sin A cos A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针对(zhēnduì) 训练
1.在Rt△ABC中,∠C=90°,则下列(xiàliè)式子一定成立
的是( ) D
A.sinA=sinB
5
∴BH=3,OH=4,
B
H
A
∴点B的坐标为(4,3).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zhí jiǎo zuò biāo)系内,O为原点,点A的 坐标为(10,0),点B在第一象限内,BO=5,sin∠BOA= 3
5
(2)求cos∠BAO的值.
(2)∵OA=10,OH=4, ∴AH=6. ∵在Rt△AHB中,BH=3,
B'
A
C
A'
C'
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
不管三角形的大小(dàxiǎo)如何,∠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
个固定值.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概念学习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jiàozuò)∠A的余弦(cosine),
记作cosA,即
cosAA斜 的边 邻边bc
斜边 B
c
对边
a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导入新课
复习(fùxí)引 入
1.分别(fēnbié)求出图中∠A,∠B的正切值.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2.如图,在Rt△ABC中,∠C=90°,当锐角(ruìjiǎo)A确定 时,∠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就随之确定.想一想,此时,其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与训练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与训练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与训练一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在Rt △ABC 中,∠C=900,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1)三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定理)(2)三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3)边角关系(即tanA ,sinA,cosA 与边的关系)锐角∠A 的正弦: ∠A 的( )边 ( ) ( )sinA= = =( )边 ( ) ( )锐角∠A 的余弦: ∠A 的( )边 ( ) ( )cosA= = =( )边 ( ) ( )锐角∠A 的正切: ∠A 的( )边 ( ) ( )tanA= = =∠A 的( )边 ( ) ( )注:① 锐角A 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A 的三角函数....。

② 三角函数值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2.练习:1. 在Rt △ABC 中,∠C=900,AC=3,BC=4,求tanA 、sinA 和cosA 的值。

2. 在Rt △ABC 中,∠C=900, cosA=1312,AC=10, 求AB 、BC 的值。

3. 在Rt △ABC 中,∠C=900, cosA=0.6,BC=8, 求AB 、BC 的值。

4. 在Rt △ABC 中,∠C=900,sinA=43,求tanA 和cosA 的值。

5.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5,BC=8,求tanB 、sinB 和cosB 。

AB C6. 在Rt △ABC 中,∠BCA=90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BC=6,CD=5, 求sin ∠ACD,cos ∠ACD, tan ∠ACD ;BDA C7:坡度(坡比)与坡角:⑴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________,⑵坡面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比称为坡度(或______)(用字母....i .表示)... ⑶坡度与坡角有什么关系?⑷正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建筑、工程技术等.正切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_______、堤坝的_______.例:如图,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 就升高60m,那么山坡的坡度是:( ) ( ) i=_______α= =( ) ( ) 60米二、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100米1.⑴在Rt △ABC 中,∠C=900, 若∠A=300,设BC=a,则AB=______ AC=________ ⑵在Rt △DEF 中,∠F=900, 若∠D=450,设DF=a,则EF=______ DE=________ B EA C D F 2.利用上图,可求出下列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3.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1) 正弦、正切的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的增大而_____ ,随角度的减小而____ _. (2)余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的增大而_____ ,随角度的减小而____ _。

[知识总结]九(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知识总结]九(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在Rt ABC ∆,90C ∠=︒, 则有:(1)、正弦: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做sin A , 即ABC sin A AB ∠==的对边斜边ac=(2)、余弦: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做cos A , 即A AC sin A AB ∠==的邻边斜边bc=(3)、正切: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做tan A , 即A BC tan A A AC ∠==∠的对边的邻边ab=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就叫做A ∠的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表:3. 三角函数关系:(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商数关系:sin tan cos AA A=● 平方关系:22sin cos 1A A +=【2sin A 是()2sin A 的简写,读作“sin A 的平方”,不能将2sin A 写成2sin A ,前者2sin A是A 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2sin A 无意义。

】c(2)、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 cos 90A A =︒-、()cos sin 90A A =︒-例如:()sin 20cos 9020cos70︒=︒-︒=︒、()cos30sin 9030sin60︒=︒-︒=︒(3)、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角越大,正弦值、正切值也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角越小,正弦值、正切值也越小,余弦值反而越大。

即:①、正弦与正弦比较:角度越大,值就越大;角度越小,值就越小。

例如:sin32sin37︒<︒、sin85sin84︒>︒②、正切与正切比较:角度越大,值就越大;角度越小,值就越小。

例如:tan32tan37︒<︒、tan85tan84︒>︒③、余弦与余弦比较:角度越大,值就越小;角度越小,值就越大。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1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1

12/11/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本来无望(wúwàng)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莎士比亚
12/11/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1 锐角(ruìjiǎo)三角函数。cos 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si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温馨 提示:过点A作AD垂直BC于点D.构造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Rt△ABC中,锐角(ruìjiǎo)A的对边
C. 1 D.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规律方法】 在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sin A,cos A,tan 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 是锐角
(注意数形结合,构造(gòuzào)直角三角形) .
(2)sin A,cos A,tan A 是三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弦,余弦,正切,习惯省去 “∠”这个符号. (3)sin A,cos A,tan A 都是比值.注意比的顺序,且sin A, cos A,tan A 均大于0,无单位. (4)sin A,cos A,tan A 的值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大 小无关. (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2.(常德(chánɡ dé)·中考)在Rt△ABC中,∠C=90°,若AC=2BC,则sin A的值是( )
A.
B.2
C.
D.
【解析(jiě xī)】选C.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3.(三明(sān mínɡ)·中考)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
1 锐角三角函数(hánshù)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1.1.2 正弦和余弦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1.1.2 正弦和余弦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 角关系
2021/12/10
1 锐角三角函数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biān 关系 jiǎo)
第2课时 正弦和余弦 (kèshí)
课堂达标 素养提升
2021/12/10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第2课时(kèshí) 正弦和余弦
课堂达标
一、 选择题
1.2018·黄浦区一模 在△ABC 中,∠C=9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 是( B )
2021/12/10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第 课时 2
(kèshí)
正弦和余弦
(3)由这个特例的解答过程可猜想,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都有与上述两 问题相同的结果,即: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A,都有 sin2A+cos2A=1;
在 Rt△ABC 中,若∠C 为直角,则必有 sinA=cosB.
3.如图 K-2-2,在 Rt△ABC 中,∠C=90°,AB=6,cosB=23,则
BC 的长为( A )
A.4
B.2 5
18 13 C. 13
12 13 D. 13
BC 2 [解析] A 由余弦的定义可得 cosB=AB=3.又∵AB=6,
∴BC=4.故选 A.
图K-2-2
2021/12/10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2021/12/10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第 课时 2
(kèshí)
正弦和余弦
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10 cm,周长为 36 cm,那么底角的余弦值
是( A )
A.153
B.1123
C.1103
D.152
1 [解析] A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36-10)=13(cm),所以易得底角的余弦值

2019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与余

2019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与余

1.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 正弦与余弦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学习重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2.能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难点: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学习方法:探索——交流法.学习过程:一、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想一想:如图(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 (2) 2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关系? 2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4)如果改变梯子A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请讨论后回答.二、由图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 和cosA 的关系:三、例题:例1、如图,在Rt △ABC 中,∠B=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例2、做一做:如图,在Rt △ABC 中,∠C=90°,cosA =1312,AC =10,AB 等于多少?sinB 呢?cosB 、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B A C四、随堂练习: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5,BC=6,求sinB ,cosB ,tanB.2、在△ABC 中,∠C =90°,sinA =54,BC=2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3、在△ABC 中.∠C=90°,若tanA=21,则sinA= .4、已知: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求证:BC 2=AB ·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五、课后练习:1、在Rt△ABC 中,∠ C=90°,tanA=34,则sinB=_______,tanB=______. 2、在Rt△ABC 中,∠C=90°,AB=41,sinA=941,则AC=______,BC=_______. 3、在△ABC 中,AB=AC=10,sinC=45,则BC=_____. 4、在△ABC 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inA=34 B.cosA=35 C.tanA=34 D.cosB=355、如图,在△ABC 中,∠C=90°,sinA=35,则BC AC等于( ) A.34 B.43 C.35 D.45 6、Rt△ABC 中,∠C=90°,已知cosA=35,那么tanA 等于( ) A.43 B.34 C.45 D.547、在△ABC 中,∠C=90°,BC=5,AB=13,则sinA 的值是A .135B .1312C .125D .512 8、已知甲、乙两坡的坡角分别为α、β, 若甲坡比乙坡更徒些,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B A CA.tan α<tan βB.sin α<sin β;C.cos α<cos βD.cos α>cos β9、如图,在Rt△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等于sinA 的是( ) A.CD AC B.DB CB C.CB AB D.CD CB 10、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m,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m A.100sin β B.100sin β C.100cos β D. 100cos β 11、如图,分别求∠α,∠β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2、在△ABC 中,AB=5,BC=13,AD 是BC 边上的高,AD=4.求:CD,sinC.13、在Rt△ABC 中,∠BCA=90°,CD 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 和tan∠A CD.14、在Rt△ABC 中,∠C=90°,sinA 和cosB 有什么关系?1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BC=CD=DB,∠ADB=90°,cos∠ABD=45.求:s △ABD :s △BCDB D 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1-1-2正弦和余弦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二)[第一章 1 第2课时 正弦和余弦]一、选择题1.2018·一模在△ABC 中,∠C =9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sin A =AC AB B .sin A =BC AB C .sin A =AC BCD .sin A =BC AC2.2018·孝感如图K -2-1,在Rt △ABC 中,∠C =90°,AB =10,AC =8,则sin A 等于( )图K -2-1A.35B.45C.34D.433.如图K -2-2,在Rt △ABC 中,∠C =90°,AB =6,cos B =23,则BC 的长为( )图K -2-2A .4B .2 5 C.181313 D.1213134.在Rt △ABC 中,∠C =90°,sin A =35,则cos A 的值为链接听课例4归纳总结( )A.35B.45C.34D.55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 cm ,周长为36 cm ,那么底角的余弦值是链接听课例1归纳总结( )A.513 B.1213 C.1013 D.5126.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按图K -2-3所示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cos ∠CBE 的值为( )图K -2-3A.257 B.724 C.2425 D.725二、填空题7.如图K -2-4,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的格点上,则cos A =________.图K -2-48.如图K -2-5,点A (t ,4)在第一象限,OA 与x 轴所夹的锐角为α,sin α=23,则t 的值为________.图K -2-59.如图K -2-6所示,AE ,CF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若AE ∶CF =3∶2,则sin ∠BAC ∶sin ∠ACB =________.图K -2-610.2017·哈尔滨七十二中月考在△ABC 中,AB =AC ,BD ⊥AC 于点D ,若cos ∠BAD =23,BD =5,则CD 的长为________.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11.如图K -2-7,在▱ABCD 中,BC =10,sin B =910,AC =BC ,则▱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图K -2-7三、解答题12.如图K -2-8,在Rt △ABC 中,斜边BC 上的高AD =4,cos B =45,求∠BAD 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及AC 的长度.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图K -2-813.如图K -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N 的坐标为(20,0),点M 在第一象限内,且OM =10,sin ∠MON =35.求:(1)点M 的坐标; (2)cos ∠MNO 的值.图K -2-914.如图K -2-10,在Rt △ABC 中,∠ACB =90°,D 是AB 的中点,BE ⊥CD ,垂足为E .已知AC =15,cos A =35.(1)求线段CD 的长; (2)求sin ∠DBE 的值.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图K -2-101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直角边的比为7∶5,α为其最小的锐角,求角α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探究题如图K -2-11,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1)求sin 2A +cos 2A 的值; (2)比较sin A 和cosB 的大小; (3)想一想,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是否都有与上述两问题相同的结果?若有,请说明理由.图K -2-11详解详析【课时作业】 [课堂达标]1.[解析] B 如图所示,sin A =BC AB.故选B.2.[解析] A 在Rt △ABC 中, ∵AB =10,AC =8,∴BC =AB 2-AC 2=102-82=6,∴sin A =BC AB =610=35.故选A.3.[解析] A 由余弦的定义可得cos B =BC AB =23.又∵AB =6,∴BC =4.故选A.4.[解析] B 在Rt △ABC 中,∵sin A =BC AB,∴可设BC =3k ,AB =5k (k >0),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C =4k ,∴cos A =AC AB =45.故选B. 5.[解析] A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2×(36-10)=13(cm),所以易得底角的余弦值为513.6.[解析] C 设CE =x ,则AE =8-x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E =AE =8-x .在Rt △BC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E 2=BC 2+CE 2,即(8-x )2=62+x 2, 解得x =74,即BE =254,所以cos ∠CBE =BC BE =2425.7.[答案] 2 55[解析] 如图,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2+42=2 5,AD =4, ∴cos A =AD AC =42 5=2 55.8.[答案] 2 5[解析] 如图,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 ∴sin α=AB OA. ∵sin α=23,∴AB OA =23.∵A (t ,4),∴AB =4,∴OA =6,∴t =2 5.9.[答案] 2∶3[解析] 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sin ∠BAC =CF AC ,sin ∠ACB =AE AC, ∴sin ∠BAC ∶sin ∠ACB =CF AC ∶AEAC=CF ∶AE =2∶3. 故答案为2∶3. 10.[答案] 1或5[解析] (1)如图①,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BD ⊥AC ,∴∠ADB =90°.∵cos ∠BAD =AD AB =23,∴设AD =2x ,则AB =3x .∵AB 2=AD 2+BD 2,∴9x 2=4x 2+(5)2,解得x =1或x =-1(舍去), ∴AB =AC =3x =3,AD =2x =2, ∴CD =AC -AD =1.(2)如图②,若△ABC 为钝角三角形,由(1)知,AD =2,AB =AC =3, ∴CD =AC +AD =5. 故答案为1或5.11.[答案] 18 19[解析] 如图,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在Rt △BCE 中,sin B =CE BC,∴CE =BC ·sin B =10×910=9,∴BE =BC 2-CE 2=102-92=19. ∵AC =BC ,CE ⊥AB ,∴AB =2BE =2 19.则▱ABCD 的面积是2 19×9=18 19.12.解:∵AD ⊥BC ,∴∠ADB =∠BAC =90°,∴∠B +∠BAD =90°,∠BAD +∠CAD =90°,∴∠B =∠CAD .∵cos B =BD AB =45,∴sin ∠BAD =BD AB =45,∴cos ∠BAD =1-sin 2∠BAD =35,∴tan ∠BAD =sin ∠BAD cos ∠BAD =43.∵cos ∠CAD =AD AC =cos B =45,AD =4,∴AC =5.13.解:(1)如图,过点M 作MP ⊥ON ,垂足为P .在Rt △MOP 中,由sin ∠MON =35,OM =10,得MP 10=35,即MP =6,由勾股定理,得OP =102-62=8,∴点M 的坐标是(8,6).(2)由(1)知MP =6,PN =20-8=12, ∴MN =62+122=6 5,∴cos ∠MNO =PN MN =126 5=2 55.14.解:(1)因为AC =15,cos A =35,∠ACB =90°,所以AC AB =35,所以AB =25.又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CD =252.(2)由D 是AB 的中点,得DC =DB , 从而sin ∠ECB =sin ∠ABC =35,又BC =AB 2-AC 2=20,所以BE =12.由勾股定理得CE =16,所以DE =16-252=72,而DB =252,所以sin ∠DBE =DE DB =72×225=725.15.[解析] 要求最小锐角α的正弦值和余弦值,需先确定哪一个角是最小的锐角.因为在三角形中,最短的边所对的角最小,因此首先要求出哪条边最短.解: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一直角边的比为7∶5, ∴可设这一直角边的长为5k (k >0), 则斜边的长为7k .设第三边长为a ,由勾股定理,得a =(7k )2-(5k )2=24k 2=2 6k . ∵2 6k <5k <7k ,∴最短的边长为2 6k ,∴长为2 6k 的边所对的角为最小的锐角α, ∴sin α=2 6k 7k =2 67,cos α=5k 7k =57,∴角α的正弦值为2 67,余弦值为57.[素养提升]解:∵∠C =90°,AC =12,BC =5, ∴AB =AC 2+BC 2=122+52=13,∴sin A =BC AB =513,cos A =AC AB =1213,cos B =BC AB =513.(1)∵sin 2A =⎝ ⎛⎭⎪⎫5132=25169,cos 2A =⎝ ⎛⎭⎪⎫12132=144169,∴sin 2A +cos 2A =25169+144169=1.(2)sin A =cos B .(3)由这个特例的解答过程可猜想,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都有与上述两问题相同的结果,即: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 ,都有sin 2A +cos 2A =1;在Rt △ABC 中,若∠C 为直角,则必有sin A =cosB .理由如下:设在任意Rt △ABC 中,∠C =90°,则sin 2A =⎝ ⎛⎭⎪⎫BC AB 2,cos 2A =⎝ ⎛⎭⎪⎫AC AB 2,∴sin 2A +cos 2A =⎝ ⎛⎭⎪⎫BC AB 2+⎝ ⎛⎭⎪⎫AC AB 2=BC 2+AC 2AB 2=AB 2AB 2=1.∵sin A =BCAB ,cos B =BC AB, ∴sin A =cos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