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11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教育功能
• 1.促进智力发展
• 2.发展运动技能 • 3.形成优良品德 • 4.培养审美情趣
(二)健身功能
• 1.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
• 2.提高机能水平 • 3.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 4.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娱乐功能
• 1.可以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压力
•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学校体育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与水平目标
课外体育活动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 课余体育竞赛目标 课余体育训练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与水平目标
1
水平六 水平五 水平四 水平三
2
3
4
5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水平二
水平一
1 运 动 参 与 领 域 的 目 标
善体质状况,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二)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 首先,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其次,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再次,学校体育要与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工作相 结合。
(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 关系
• 学校体育要认真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 益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并加强 国际问学校体育的交流,学习、借鉴适合我国国 情的国外学校体育先进理论与经验,既不照抄照 搬,也不排斥,要加强实验、加速改革进程,不
(五)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组织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总 结、研究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揭示学校体育工作 的规律,探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途径,要抓住一些带 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六)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3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第3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起导向、 激励作用,又具有反馈、调控、评价的作用,是学校体育 工作一定时期内或某个阶段进行评价的参考依据。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理论依据
(一)社会 的需要
②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③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情绪 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 ①建立合谐人际关系,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及体育道德 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注:五大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是运动主线:运动参 与与技能掌握;二是健康主线:心理,生理健康与社会 适应。
(2)“三良”(心理的健康标准):良好的个性、良好 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健康教育之内容(示例)
1、初中一年一期
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女性青春期卫生保 健,男性青春期卫生保健;运动系统;运动损 伤的处理与预防;防治近视眼;青春期高血压 及女子月经异常;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 评价标准。
是体育教学为之努力的大方向、大前题,是通 过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实践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1)增强体能,掌握与应用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技 能
(2)培养体育活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习 惯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良好个性心 理 (4)提高健康责任感,形成 健康意识和行为:个人健康 →群体健康→社会健康 (5)发扬体育精神,自强不 息,积极进取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 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 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 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住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运动教育(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三)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四)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的过程以改善、达到、维持和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况。

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一)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对于学生的体育不仅是在运动场上进行,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将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学校体育学 第三章

学校体育学 第三章

运城学院教案(理论课)专业体育教育课程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暴丽霞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认识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对于开展学校体育,提高体育工作效率的意义2. 了解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3. 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重点: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与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三、教学方法设计:1、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学。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力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要给学生吃“现成饭”,不要满屏灌。

在表达策略上要有实有虚,有显有隐,有露有藏,有直观有抽象,通过不断诱导,激励学生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1、教具:教材、进度、多媒体课件等。

2、采用以学为中心,讲、看、案例和讨论相互穿插等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

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The goal of ou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180分钟)引言:提出问题: 1.目的和目标的关系?2.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主?3.学校体育如何关注特殊群体?(30分钟)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30分钟)一、运动教育(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三)课余体育训练(四)课余体育竞赛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一)教育活动中的体育(二)家庭中的体育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一、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目标(一)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二)不同指向的方向性(三)激励进取的前瞻性(四)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1. 领域目标: 五大目标----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运动参与, 社会适应, 运动技能2. 水平目标:6 个水平, 水平1: 小学1----2, 水平2: 小学3----4, 水平3: 小学5---6, 水平4: 初中各年级, 水平5: 高中各年级, 水平6: 大学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一)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20分钟)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一)学生的需要1. 内容纬度:2. 时间纬度3. 学习的性质(二)社会的需要•过去的需要;•现在的需要;•将来的需要(三)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一)“ 普遍性目标” 取向(二)“ 行为目标” 取向(三)“ 生成性目标” 取向(四)“ 表现性目标” 取向第四节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40分钟)一、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二、学校体育目标(一)总目标: 健康、知识与技能、运动兴趣与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运动水平。

沈建华2010版《学校体育学》考研资料小题必备 (1)

沈建华2010版《学校体育学》考研资料小题必备 (1)

《学校体育学》小题必备学校体育学沈建华2010版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古茨穆斯。

1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美国人发明排球20世纪60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 第二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体育目标 第五节 我国体育目标的实现
马克思对体力与心力和谐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 哲学角度 扬弃人的异化,消除人由自己创造 的力量、物质财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 的发展形成的阻碍。 经济学的角度 人的体力和智力,即人的劳动 能量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思维 能力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认识自己,认识 环境,使人的发展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构成了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础
讨论 1、举例说明体育 、 教学目标对体育实 践的重要影响? 践的重要影响? 2、阐明学校体育目 、 标对育目的由三个层面组成: 学校教育目的由三个层面组成: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 即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 主导性教育目的。 主导性教育目的。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即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即培养目标。 三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各种课程和教学 三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各种课程和教学 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 三个层面中,培养目标最重要。 三个层面中,培养目标最重要。培养目标受到 专业领域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 要求。 要求。不同专业的学校除了要达到国家提出的总体 要求外,还要达到本专业领域的特殊要求, 要求外,还要达到本专业领域的特殊要求,以满足 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是确定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出 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 是确定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出 发点) 发点)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归宿) 。(归宿 培养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归宿) 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 某一阶段、 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 环节希望教育对象达到的要求和行为产生某种 环节希望教育对象达到的要求和行为产生某种 变化的结果。 变化的结果。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目的、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只有具体化为一系列教 学目标,才能切实导向教学实践活动, 学目标,才能切实导向教学实践活动,达到预 期效果。 期效果。

学校体育学概念

学校体育学概念

学校体育学概念学校体育学概念第一篇第一章1.体育:广义:指更大范围内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狭义:被用于指专门的学校体育2.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3.我国古代六艺:礼、乐。

御、射,书、数4.德绍五项:跑步、攀登、跳高、平衡、负重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心理、社会适应)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发育③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敏感期: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3.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应。

4.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现象的指向与集中。

5.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6.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

7.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8.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9.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兴趣、和世界观10..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11..社会适应有两种形式:一是改变自己;二是改变环境12.社会适应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3.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指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14..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人塑造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5.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一、学科专业简介体育学为海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学院于2006年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07年招收首届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2009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团队现有正高职称教师31人,副高职称教师2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9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

另来自美国、台湾地区和国内高校客座教授10人。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不仅注重体育本身的发展,更重视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突出培养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近5年来学科团队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主持并完成国家体育总局课题4项,教育部体育人文和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等其他项目53项。

目前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等省级以上课题3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1本;发表学术论文22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1篇,CSSCI收录论文17篇。

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授予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二、研究方向介绍体育教育方向是立足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为主旨,对体育与健康基础教育进行研究,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体育教师。

该方向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力求培养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体育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体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2.情感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3.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 统的训练,旨在争而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3.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
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 统的训练,旨在争而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三)中小学体育的分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方面(领域)目标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领域(学 习方面)目标、水平目标的总称 。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的课程学习目标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 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与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 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2)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从“老鹰抓小鸡”,到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继而到跑
步、跳远、跳高等无不存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配合的要求。 在班级、年级、学校、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学校体育比赛中,为了使这个团体
获得更高的荣誉而奋发拼搏、自强不息。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14学校体育学题库

14学校体育学题库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学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 Y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 Y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 N )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 Y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 N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 Y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 Y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 Y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 N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体育概论-第三章 体育目的

体育概论-第三章  体育目的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不同形式的体育途径 根据体育工作的本身特征,可以将体育分为体育教学、
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4个部分。通过这 4个途径 的互相配合,可以共同达成体育的目的、目标。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一、目的与目标概述
(三)目的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目的与目标相比,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稳定不变性和根
源性等特征。相反,目标相对于目的,具有阶段性、条件性、 相对可变性和主观差异性等特征。
目的和目标可以转化,目的可以分解为目标,但大的目标 也可以分解,相对于更小的目标而言,大的目标就成为目的。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不同区域的体育途径 以实施体育的场所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 家庭体育 关系:家庭体育是人生接受体育的起点,是学校体育和
社区体育的基础。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不同区域的体育途径
作为文化活动的体育,归根结底在于满足人们的健 康和文化需要,从而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地发展。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四、我国的体育目标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A B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C D 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四、我国的体育目标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我国体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 国体育目的的核心内容。其中,增进健康主要表现在延年 益寿、预防疾病两个方面。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者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 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 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 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 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浮现。

学校体育学 各章练习题

学校体育学 各章练习题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质,增进身心健康为宗旨下开展的各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

体育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为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欣赏又能参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

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份,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份。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

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

“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为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为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课教案Ⅰ、组织教学(2分钟):了解学生考勤情况;Ⅱ、检查复习(4分钟):提问:▪你们清楚学校体育由什么组成?▪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你现在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

Ⅲ、课题引入(2分钟):学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这章,如何定位学校体育的结构?对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的概括?制定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和取向?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状况如何?如何实现制定的学校体育目标?为此,在这章出现的上述问题本章给予了专门论述。

Ⅳ、讲授新课(75分钟):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主要包括一下几个要素:一、运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三)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士,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四)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守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的过程以改善、达到、维持和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况。

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一)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将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有赖于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和全校教职员工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心。

(二)家庭与社区中的体育家庭中的体育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的、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各种各样体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为了有效的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十分重要。

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一学校体育的本质目标(一)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学校体育目标,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无论是将学校体育的结果视为精确规定的、固定的终点,还是无尽的点中的一些点,或是一雌非预期的点的出现,对于学校体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体育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结果的期待,具有—定的终结性。

(二)不同指向的方向性学校体育目标是特定的价值取向的反映,而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激励进取的前瞻性学校体育目标不是已经实现的现实,学校体育目标是对通过学校体育的学习结果的期待与前瞻,对于激励师生共同努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因为学校体育目标不是已经存在的现实,而且,所提出的学校体育目标会比学生现有水平、能力等要高。

要消除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达到目标是需要付出努力,甚至经过非常艰辛的努力才有实现。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目的”带有最终的意思。

而“目标”则带有层次性、阶段性,如总目标、领域目标等整个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是: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前者依次是后者的上位概念,后者依次构成前者的下位概念。

学校体育目的主要是表示学校体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应达到的结果。

当学校体育目的转向体育课程或特定体育活动时,目的就变成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体育目的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

如何将体育目的转换为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学习领域是在体育课程中按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学习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学生在各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体育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我国新颁布的《标准》将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有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把握体育的价值,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目标指不同学段与水平的学生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

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所能得到的结果。

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运动潜能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课余体育竞赛目标是预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运动竞赛能得到的结果。

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三、学校体育目标功能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是为学校体育提供几个方面的依据:(一)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对什么样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经验最有价值作出判断,为选择体育的内容指明方向,并界定了体育的内容范围。

学校体育目标是选择、组织、改造体育内容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学校体育目标为体育的组织形式、方法提供了前提。

它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性质和类型,也决定着体育内容的机构方式以及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为具体的实施的策略提供指导。

(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学校体育目标构成了对体育内容和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几倍标准。

学校体育的评价实际上是主要是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效果进行的评价,它构成了学校体育评价的基本标准。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一、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一)学生的需要1.学生的需要从内容维度上看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的需要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既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也包括学生的长久的需要。

3.学生的需要从学习的性质来看,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也包括学生在后天的体育过程中形成的自觉的需要。

(二)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学校体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中国经济振兴做出贡献,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整个社会的需要从时间的维度来分,可以分为:社会的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从空间上来分可以分为: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的需要。

从学校体育的施教对象的特性来看,学校体育既是为了学生的今天,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创造未来的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既要适应当前的现实,又应超越社会的现实,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三)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所谓体育学科的功能是指体育与人的个体、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特殊社会作用与效能。

一般认为体育学科具有以下的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时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或忽视某些功能。

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普遍性目标”的取向是建立在一般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的基础上,表现为具有某种哲学或伦理学倾向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是这些一般原则或宗旨在学校体育中的直接应用。

它的优点是具有普适性,便于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者和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和解释;其缺陷主要是不够科学、严谨,容易受经验局限或流于形式。

(二)“行为目标”取向“行为目标”的取向是将学校体育目标表述为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来展示。

行为性的具体目标指明的具体行为是对学校体育学习后学生所应出现的可观测行为的精确描述。

一个具体的学校体育目标描述必须包括:表现学生达到目标的行为;学生达到具体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可接受的最低的熟练水平。

行为性目标指向可以结果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锻炼、训练、竞赛的目标,主要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

它明确规定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侧重关注的是过程,是在学校体育情景中随着学校体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关注的不是外部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课堂教学、锻炼、训练、竞赛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是在体育情境中,随着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和学生经验生成的内在要求。

(四)“表现性目标”职向“表现性目标”的取向,关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范围或领域,是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至于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

表现性目标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景,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

”表现性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三、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标对于体育实践的指引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目标应十分明确,应让不同的人从学校体育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这样,目标才能发挥作用。

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表述,将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节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一、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