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院内新生儿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对NICU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以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安全的治疗和照顾。
二、感染管理团队为了保障N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感染管理团队。
该团队由医院的感染管理专家、NICU主管医生、护士长、感染科医生、临床微生物学家、感染控制护士等组成。
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同时负责感染监测、预防、控制和报告工作。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1.感染监测感染监测是感染管理的基础,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追踪感染事件。
NICU医院需要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包括对患儿的感染事件进行追踪和记录,同时还需要对医院的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进行感染监测。
通过感染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事件的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风险。
2.感染报告一旦发现感染事件,NICU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报告机制。
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应该知晓和遵守感染报告的程序,及时向感染管理团队报告。
感染报告需要包括感染事件的发生时间、患儿的基本情况、感染的类型和部位、可能的感染源等信息。
感染报告的目的是及时通报感染事件,促使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1.患儿感染预防患儿的感染预防是N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
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程序,包括手卫生、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患儿的个人护理、饮食和环境卫生等。
医院还需要制定患儿的感染预防教育计划,让家长了解如何预防感染,加强对患儿的护理,降低感染风险。
2.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医护人员是NICU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医院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标准预防措施、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手卫生等。
医院还需建立专门的感染监控岗位,负责监测和管理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感染事件。
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院内感染护理
抑 郁感 。患者 因疾病 的传染性 因素使 得患者 不善 于主动 与家人 之间进 行有 详 细 说明 . 让家 属更 加清楚 了解 治疗 的进程 及 医疗费用 的支 出情况 。医 好 效 的沟 通 . 身边 看 望的 人及 医护人 员 的细小 动 作 尤为 敏感 , 而使 得 护 人员 还 需向患 者家 属讲解 一些 疾病 相关 的健康 知识 . 患者家属 对病 情 且对 从 让
4 总 结 .
总 之 , 良的 心理不 仅 影响 了患 者 的治疗 效 果 . 不 还极 易 导致 患者 的病
况 恶化 。 医护人 员要 善 于发 现重 型肝 炎患 者 的心理 特点 并掌 握其 变 化 规
心理 因素 . 帮助 患者克 服不 良情绪 . 而提高治 疗效果 。 从 31改 善环境 。医护人 员可通 过布置 为患者创 造 出浓厚 的生活 氛围 . . 如 为 患者 提高报 纸 、 刊 、 志等 , 书 杂 让患 者多 听音 乐或 娱乐 性 节 目 , 而缓 解 从 患者 的不 良情绪 。患 者在休 息时 尽量 保持安 静 的环境 , 免 因其他 声音 打 避 扰到患 者 的休 息 , 使得患 者产生 焦虑 的情绪 。 人员 在对 患者进 行护理 时应 以主 动 、 和蔼 、 诚 、 真 热情 及高 度 负责 的态度 对
杂志,951(1: 1 19 , 4) 4. 3 2
( )90 1 :9 . 3 [ 李 秀华 , 3 ] 高敏 , 敬 霞 , 专 科 护士 发展 需求与 现状 研究 川. 郭 等. 中国 护理
管理 , o 5好的护 患关 系。重型 肝炎患 者极易感 到孤 独与恐 惧 . 医护 【] 孙 全珍 , 故 2 胡丽 平 , 时材 . 全科 护理 的 思考 【. 国全科 医学 ,04 7 康 对 J中 】 20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N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50例患儿中,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住院时间越长、侵入性操作次数越多、抗生素应用种类越多,其院内感染几率越大。
结论:NICU患儿院内感染主要与患儿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医源性接触、抗生素应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根据上述感染因素给予积极护理,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几率。
标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胎龄;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护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因多种原因出现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黄疸、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胃肠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再加上新生儿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还未能适应,易受外界病菌入侵,造成肺炎、脐炎、肠炎、呼吸道感染等院内感染,从而危及生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首要阵地,同时也是引发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场所[1]。
为进一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探究护理对策,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50例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了有效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来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14 d 38例;肺炎26例,肠炎7例,脐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7例。
1.2 方法对5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体重与院内感染关系本组50例患儿中,体重0.05),表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儿性别无关。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还会迅速发展,病死率极高。据相关国内外报告,我国 63%-74% 的感染者中 ,<1000g 的患儿病死率高达 80%-100%[3],发达国家的 病死率则为 33%-70%[4]。同时国内外调查均表示,重症监护室中 的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约为 14.5%,重症监护室是新生儿 发生院内的主要场所 [5],而其中约 15% 的院感是可以通过护理措 施预防以及治疗的 。 [6-7]
1 新生儿 NICU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1.1 新生儿因素 新生儿感染的重要位置是在缺少保护的皮肤粘膜。因为新
生儿刚出生,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比正常小孩差,对外界细菌的
防 御 能 力 低,病 原 微 生 物 容 易 在 接 触 外 界 的 位 置 繁 殖,极 易 发 生
NICU 感染。此外低体重新生儿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水平较正常 低,免疫力低下,容易产生感染 [8]。据有关的文件报道,国内极低 体重儿病死率为 63%-74%[3]。体重小于 2kg 的新生儿产生院内 感染的概率是体重高于 4kg 新生儿的 2.5 倍 [9]。 1.2 侵入性操作因素
338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80
·临床监护·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杨生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新生儿感染的重要位置是在缺少保护的皮肤粘膜。因为新生儿刚出生,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比正常小孩差,对外界细菌的防御能力低, 病原微生物容易在接触外界的位置繁殖,极易发生 NICU 感染。为了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生,医院需要实施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措施,建立 NICU 消毒隔离系统、感染控制系统。刚进入 NICU 的医护人员应了解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做好必要的防御措施,而对于其他相关人员应做 好定期的考核以及检查,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等。 关键词:感染;护理培训;重症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0.206 本文引用格式:杨生文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0):338-339.
nicu感染管理制度
nicu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单位,是为了治疗、监护早产、生病或出生时就需要专业护理的婴儿而设立的。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脆弱的生命免受感染的威胁, NICU必须有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
二、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1. 确保NICU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2. 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的威胁,降低感染发生率;3.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水平;4.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感染管理的依从性,减少感染交叉传播的可能性。
三、感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院感管理团队的建立为了有效地开展感染管理工作, NICU需要建立院感管理团队,包括院感科主任、医师、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成员。
团队负责制定并实施感染管理计划,监测和评估感染发生率,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2. 感染管理政策的制定NICU应制定感染管理政策,明确感染管理的原则和流程。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感染控制标准操作程序(SOPs),包括手卫生、设备消毒、环境清洁等操作规范;(2)感染控制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3)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4)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加强患者和家属对感染管理的了解和合作,促进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 医疗设备及环境管理为了确保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NICU应采取以下措施:(1)医疗设备的定期清洁和消毒,按照操作规范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无菌状态;(2)NICU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对NICU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和卫生。
4. 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为了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的威胁, NICU要求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2)遵守手卫生规范,勤洗手、擦手液等;(3)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
NICU 院内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NICU 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的因素,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nicu院内感染病历资料,及护理对策。
结果:4年间我院共发生nicu 院内感染或疑似感染共29例,致病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环境因素、诊治设备因素等,其中20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5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4例真菌感染;所有患者经治疗完全痊愈,通过加强护理控制,有利于患儿的康复,避免再继发院内感染。
结论:进入nicu治疗的新生儿,病情往往比较重,体质虚弱易发感染,另外部分治疗或检查手段是有创的,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护理工作必须增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这样对患儿的康复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是儿科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收治的新生患儿病情急危重,特别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各种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相对低下,治疗及检查比较困难,各种诊治手段或病房内患儿分类隔离不彻底都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1],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我院对2008年-2011年nicu院内感染的患儿资料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nicu收治新生儿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或疑似院内感染的患儿29例,男婴18例,女婴11例,住院天数11-32天,平均18.65天。
1.2方法1.2.1 nicu院感发生因素分析对可导致医院感染29例患儿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登记,并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病原菌的种类。
1.2.2 nicu院感护理干预措施①告知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院感或疑似院感的患儿具体病情,可能的诱因,需要护理人员注意的问题,提高无菌操作的认识,并将科室院感控制情况作为医院考核或认定工作人员是否合格的硬性指标。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与控制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与控制背景新生儿病房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场所,针对新生儿疾病提供综合治疗服务。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其易感性较高,因此新生儿病房内的医院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院内感染不仅会加重患儿病情,还可能造成其他患儿的感染和传染。
对新生儿病房内院感的控制和治疗,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原因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主要原因如下:1. 湿度和温度不合适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
如果新生儿病房的温湿度不适宜,就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
2. 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医护人员是新生儿病房的主要从业人员,对环境和器械的消毒和清洁等规范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新生儿感染率的高低。
3. 治疗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不良新生儿病房内的治疗设备和器械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之一,如果其维护和管理不佳,就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导致感染。
4. 病房内其他患儿的传染新生儿病房内患病婴儿和管理机构的不规范管理,如不及时击退传染源,不足的人员限制等,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析对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问题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特殊人群新生儿是一个特殊人群,免疫功能不强,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差。
因此在病房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隔离、环境消毒、病房温湿度等条件的控制,以防范新生儿在病房内感染。
2. 器械和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内的器械和设备管理需要严格执行医疗设备管理规定,通过定期检查、保养、消毒等措施,保证器械完好、易清洗,并且避免交叉感染。
3. 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应规范操作、认真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在新生儿病房中,医务工作者应该注意与幼儿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与患儿直接接触感染点、手部清洁和消毒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率。
4. 实行多项检查及咨询在新生儿病房内,医院管理者与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实行多项检查、快速检测和咨询等措施,来评估病房感染的风险、提高幼儿保健质量、打击感染和广泛传播源头。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新获得的感染,可见于各个年龄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尤为高发,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或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
美国新生儿感染检测资料显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NI发生率高达12%,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更高。
NI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影响预后,尤其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威胁更大,社会影响大。
NI也是全球卫生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1]。
本文总结了NICU科的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对策。
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感的高危因素1.1 收治的早产儿、低体重儿多,是感染和定植的高危人群。
体重<2K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kg者的2.5倍。
1.2 NICU内特殊的诊疗需求,侵入性操作因素多。
吸痰、胃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多;呼吸道和粘膜屏障功能降低;有逆行感染途径。
1.3 配方奶人工喂养多,喂奶器具的消毒管理及操作不规范。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1.4 抗生素的应用因素:引发二次感染及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多重耐药增加[2]。
由于广谱抗生素在NICU的长期使用,多重耐药问题正在成为NICU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即使在发达国家,NICU内抗生素使用亦缺乏统一规范[1]。
1.5 医护人员配置不够,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
1.6 手卫生依从性不到位。
1.7 物品环境消毒不彻底或共用;隔离不及时或没有有效隔离。
2 新生儿院感防控措施2.1 手卫生是关键环节。
我国医院感染率约10%,初步估计30%的院内感染由没做好手卫生造成。
虽然目前手卫生指导和要求很多,但是全球范围内的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函待改善和提高[3]。
NICU医院感染与控制
02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细菌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如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物品等,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导致细菌的传播。
特点
NICU医院感染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易感人群集中、病原体种类多等特点, 且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感染 容易扩散并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风险与影响因素
感染风险
NICU医院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住院新生儿往往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 ,这些操作容易破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食品传播
食品污染
食物中混入病原体,食用后导致感染。
餐饮器具污染
餐饮器具清洗不彻底或消毒不规范,使用 时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媒介生物传播
蝇类传播
蝇类可能携带病原体,接触人体或污染的环 境后,再叮咬其他人群时,导致细菌的传播 。
其他昆虫传播
如蟑螂、老鼠等可能携带病原体,接触人体 或污染的环境后,导致细菌的传播。
0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要点一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第一步,有效的手卫生措施能 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医院应设置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干手器、 抗菌洗手液等,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前后的手 卫生。同时,医护人员应接受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 的意识和技能。
影响因素
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病原体种类、宿主免疫状态、环境因素等。不同地区和国家NICU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和流行趋势可能存在差异,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感染。此外,环境因素如病房布局、 空气质量等也会影响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4.4±0.8
t
2.369
P
0.6542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0.7658 < 0.001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 第 16 卷 第 104 期
311
得分越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的改变情 况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8.0 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
表 2 120 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治的 186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056 例,女 804 例。 1.2 方法。首先对患儿的性别、胎龄、体质量、基础疾病、应 用抗生素的情况、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展开单 因素分析,其中,体重量超过 2500g 的为正常体重儿,体重不 足 1500g 的为极低体重儿,不足 1000g 的为超低体重儿。随后, 应用多元逐步 Logistic 法对高危因素展开回归分析。 1.3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以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制定的相关标 准为依据,对患儿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诊断:①胸片检查结 果提示新生儿出现感染;②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③实验 室检查结果发现新生儿的血小板不足 100×109/L,白细胞计数 不足 6×107/L,C- 反应蛋白含量不足 8mg/L。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3.0 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
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 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 2.2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经统计分析得知,新
在的明显的差异,也即 P<0.05 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包括胎龄、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
2 结果
合症、甲状腺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时间等,具体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感染管理,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建设和管理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 NICU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感染监测,提高感染防控水平。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NICU感染管理组织,设立感染管理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NICU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感染管理组织应当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提高NICU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六条感染管理组织应当制定NICU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内容,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七条感染管理组织应当对NICU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报告。
三、手卫生第八条 NICU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后,应当立即进行手卫生。
第九条 NICU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速干手消毒剂等,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对不达标者进行培训和整改。
四、无菌操作第十一条 NICU进行无菌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第十二条无菌操作应当在无菌操作室或专用区域内进行,操作室或区域应当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第十三条无菌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当穿戴无菌手术衣、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五、环境清洁消毒第十四条 NICU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第十五条 NICU内使用的物品、设备应当定期清洁、消毒,确保无污染。
NICU院内感染与防治解读
针对患儿的具体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等,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联合治疗与序贯治疗
联合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耐药性感染,可采用联合治疗策略,即 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序贯治疗
在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根据病情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调 整治疗方案,进行序贯治疗。
06 NICU院内感染的监测与 控制
间接接触
新生儿共用物品如奶瓶、暖箱等,若未进行彻底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
飞沫传播
01
新生儿呼吸道黏膜娇嫩,免疫力 低下,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的病 原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等。
02
近距离接触、咳嗽、打喷嚏等行 为均可导致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空气中的病原体可长时间悬浮,新生 儿吸入后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 腺病毒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真菌
如毛霉菌等,也可引起新生儿感 染。
其他病原体
立克次体
如Q热立克次体等,可引起新生儿感 染。
支原体
如肺炎支原体等,可引起新生儿呼吸 道感染等症状。
03 NICU院内感染的传播途 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医务人员、家属与新生儿接触后,未彻底洗手或更换手套即接触其他新生儿, 导致病原体在不同新生儿间传播。
NICU院内感染与防治解读
目录
• NICU院内感染概述 • NICU院内感染常见病原体 • NICU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 NICU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 NICU院内感染的治疗策略 • NICU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01 NICU院内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NICU院内感染是指在新生儿重症 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在住院期间 发生的感染。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及对策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884・临床研究・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及对策刘兴锋(山东省济南市儿童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2)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情况和护理对策。
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为期,共挑选重症监护病房内入住的新生儿57例,其均发生了院内感染情况,所得数据记研究组。
并在同一时期内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但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57例,所得数据记对比组。
研究两组新生儿各项资料上的差异,分析导致感染的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两组新生儿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胎龄、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种,必须采取相应护理干预,保证患儿的健康。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8.0700 引言新生儿健康一直是儿科工作当中的重点,其中更是引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理念,对于部分患有危重疾病的新生儿进行救治。
但部分新生儿由于自身抗感染能力低下、免疫功能不完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因此存在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问题,严重威胁其生命。
本文即是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因素和护理对策,如下为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为期,共选择新生儿数量为114例。
对比组中男:31例,女:26例,经临床确认其均未诊断院内感染。
研究组中男:33例,女:24例,临床确诊为院内感染,其中肺部感染者30例、胃肠道感染者15例、皮肤感染者3例、血液感染者8例、泌尿系感染者1例。
NICU医院感染与控制
加强感染防控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意识的宣传教育,强调感染防控 的重要性和责任。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责 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环境卫生及消毒管理
01
定期对NICU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干燥。
02
严格控制进出NICU的人员,对探视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减
少人员流动。
对NICU内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定期消毒
03 。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NICU病房、换药室等场所设置洗手设施, 方便工作人员和探视人员使用。
明确监测指标的定 义和计算方法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要定期进行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及流行趋势
建立感染病例报告 制度
分析感染流行趋势 ,提出防控建议
及时上报感染病例 ,包括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等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医务人员操作时未严格佩戴防护用品,增加了自身感染和传播病原体风险。
03
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
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总结部署医院感染工作。
2
制定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 制度、废物管理制度、手卫生制度等。
3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有 效措施。
NICU医院感染与控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NICU医院感染现状与问题 • 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NICU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 NICU医院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摘要】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不同来源的病原微生物的情况。
院内感染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通过对院内感染的危害、原因分析以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变得尤为重要。
加强院内感染监测与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以及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
通过本文对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的分析,可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院内感染,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病原微生物、预防措施、监测与管理、医护人员、环境清洁、消毒、感染控制、意识、危害。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院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院内感染的增加。
院内感染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生存率都有着重要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加之通常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护理,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系统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常见病原微生物及预防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和生存率。
深入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对提升新生儿科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在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害,深入了解其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研究院内感染的根本原因,探讨医院内部环境、医护人员和患者本身等因素在感染传播中的作用,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和特点,为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儿ICU院内感染因素与护理策略分析
新生儿ICU院内感染因素与护理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2-09-06T06:51:40.77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1期作者:白锦坤[导读] 目的:对新生儿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案。
白锦坤石家庄市四院050035摘要:目的:对新生儿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21年4月到2021年12月的8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的感染情况与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与细菌传染有关。
结论: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规范管理,提高相关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异常操作,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新生儿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ICU院内;感染因素;护理对策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经济建设,我国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
随着医疗保健的快速发展和危重症患者抢救效率的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存活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然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许多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很弱,适应外界的能力很低,特别是一些早产儿,往往需要重症监护室的设备。
这些侵入性装置通常会进一步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
新生儿免疫分析系统主要发育不充分,抵抗力弱,对外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被病原体侵入,引起我们医院可以感染。
特别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除新生儿因素外,护理因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88例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感染因素,其中男女婴儿比例为45/43例,胎龄最小为38周,最大为58周,平均为(41.28±1.25)。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治疗期间气管插管等。
对88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和重症监护室非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同时考虑到疾病、医源性传播、住院时间等因素,找出影响高危感染因素的具体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 f e e t i o n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De c e mb e r 2 0 1 1 i n NI CU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i n. Re s u l t s Co mp a r e d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 M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e a l t h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u j i C i t y i n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Z h u j i 3 1 1 8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f a c t o r s o f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N I C U ) a n d e x —
干 预措 施 , 可 明显 有 助 于患 儿 的康 复 , 缩短治疗时间, 减少住院天数 , 提 高患 儿 及 家 属对 护理 质 量 的满 意度 。 结论 进 人 N I C U治疗 的新 生儿 , 病 情往 往 比较 重 , 体 质虚 弱易 发感 染 , 且部 分 治 疗或 检查 手 段是 有 创 的 , 增加 了
p l o r e t h e n u r s i n g s t r a t e g y . Me t h o d s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me d i c a l r e c o r d s a n d n u r s i n g s t r a t e g y o f n o s o c o mi a l
An a l y s i s a n d n u r s i n g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n e wb o r n n o s o c o mi I N Pf ZHOU J u n h u a
院 内感染 的机会 , 护 理 工作 必 须增 强责 任心 , 严格 无 菌操 作 , 以利 于 患儿 康复 。
『 关 键 词1 新 生儿 重症 监 护病 房 ; 院 内感 染 ; 护 理
冲 图分 类 号】R 4 7 3 . 7 2
[ 文献 标识 码】B
[ 文章 编 号1 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0 8 — 0 0 9 5 — 0 2
1月~ 2 0 1 1年 1 2月我 院 N I C U 院内感 染 病例 资 料 , 并 分 析护 理 对策 。 结果 院 内感 染 组与 无 院 内感 染组 之 间 比 较 , 羊水 污染程度 、 新 生儿评分 、 手 术及损伤性操作 、 静脉全 营养 、 应用广谱 抗生素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而胎 龄 、 性别 、 出生 时体 重 、 低蛋 白血症 间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通 过 L o g i s t i c逐步 回归分 析得 出 , 羊 水污 染 程度 、 手 术 及损 伤性 操作 、 静 脉全 营养 、 是否 应用 广谱 抗 生素 是影 响 NI C U院感 发 生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 。经 过护 理
2 0 1 3 年 3 月 第 5 1 卷 第 8 期
・临床 护 理 ・
NI C U 院 内新 生儿感染 的分析 及护理 对策
金 平 周 均 华
浙江省 诸 暨市 妇幼 保健 院儿 科 , 浙江诸 暨
3 1 1 8 0 0
【 摘 要】目 的 分 析 新 生 儿 重 症 监护 病 房 ( N I C U) 院 内感 染 的 因素 , 探 讨 护 理 对 策 。 方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8年
g r o u p wi t h n o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g r o u p , t h e r e w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c o n t a mi n a t i o n l e v e l o f a mn i o t i c lu f i d , Ap g a r s c o r e ,i n v a s i v e o p e r a t i o n , t o t a l n u t r i t i o n a d mi x t u r e ,b r o a d — s p e c t r u m a n t i b i o t i c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s r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NI CU we r e t h e c o n t a mi n a t i o n l e v e l o f a mn i o t i c l f u i d ,Ap g a r s c o r e ,i n v a s i v e o p e r a t i o n ,t o t a l n u t r i t i o n a d mi x t u r e ,b r o a d - s p e c t r u m a n t i b i o t i c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h e n e wb o ns r i n NI CU i s o f t e n r e l a t i v e 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