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的对策
关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乡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传统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
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同时,加强对乡村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使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创新乡村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政府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农业产业等,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乡村合作,开展文化人才培养项目。
同时,要为乡村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人才的引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和生活。
四、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降低融资门槛,简化审批流程。
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乡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产业。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保险服务,降低乡村文化产业的风险。
五、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
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策———以重庆秀山县为例
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策农产品加工产业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整个渝东南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此,笔者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就如何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略作探讨。
一、秀山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1.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但规划布局不优。
近年来,秀山县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基地建设同步发展,全县茶叶、油茶、果蔬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16.1万亩、20万亩,年出栏畜、禽1100余万头(只),种植业产值实现21.0703亿元,养殖业产值实现9.47亿元。
秀山县现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重庆市油茶发展重点县、全国油茶种植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但从整体规划布局来看,全县“高山地区中药材,中山地区茶叶,平丘地区油茶、蔬菜,低海拔河谷地带水果、林下养殖”产业布局区域化特征不明显,大多数非贫困村和贫困村之间推进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不平衡,在项目规划、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2.加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实力不强。
近几年,秀山县扎实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休闲食品、健康食品、保健饮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已培育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5家,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2家。
但目前秀山县大多数企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层次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低。
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的联系松散,现有产业化各主体之间多数还停留在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牢固利益体,产业带动和辐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3.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市场影响力不大。
近年来,秀山县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培育力度,有效提升了全县农产品品牌的公信力。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整合文化资源。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2. 培育文化产业人才。
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培训课程、讲座等方式进行培养和教育。
3. 创新经营模式。
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乡村特点的经营模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社”等形式,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4. 打造品牌效应。
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宣传推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5.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文化产业。
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视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更
多的人了解并喜欢这些文化遗产,从而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7. 加强产业链建设。
要注重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包括上游的内容创作、中游的制作和营销、下游的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8. 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乡村文化产业可以与农业、旅游业、教育业等其他产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涉及资源的整合、人才的培育、经营模式的创新、品牌的打造、政策的支持等多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资源日益匮乏,传统农业难以为继。
为了找到新的空间和市场,秀山县开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秀山县位于重庆东南部,隶属于川东南山地。
这里山高路远,人口较少,交通比较闭塞。
因此,秀山县的特色农业主要以少量、种类多样化、生态化为主要特征。
目前,秀山县特色农业已经形成了若干种类,如生态水果种植、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养殖等。
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若干问题,如种植技术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人才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秀山县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科技引导和技术支持技术水平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条件。
秀山县应该加强财政支持,提高农民的耕种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耕种工具和种苗。
这需要秀山县与科研院所合作,发挥科研人员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农民普及科学种植技术,科技帮助其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对于特色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秀山县应该建立一个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和消费者需求。
此外,秀山县还应该开展电商扶持和线上销售,推进特色农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农户把产品卖到市场,增强生产积极性和获得感。
三、打造农业生态文明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要保持生态的可持续性,必须注重生态保护。
秀山县应强化农业生态文明,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消费,推动特色农业的生态价值,以“山清、水绿、空气清新”为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旅游,为当地农民带来增收机会。
四、拓展农业产业链特色农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其他产业链结合起来发展。
秀山县要开发农业多产业联动机制,未来农田要发展为农、林、牧、渔多业融合演变成的混合种植,相应的做好其配套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总之,秀山县要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既要注重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又要关注生态保护和产业链拓展。
秀山县才能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实现从单一经济到多种经济的转型,从而走向富裕。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巴山蜀水之间,是典型的山地地区。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秀山县拥有丰富的山地特色农业资源,如茶叶、板栗、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在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山地特色农业也逐渐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受制于地理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早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山地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1.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秀山县地处丘陵山地,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于茶叶、板栗、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长。
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深受市场欢迎;板栗也因其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蜂蜜则具有独特的山地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 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秀山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农民自身的技术水平存在欠缺,导致种植、养殖等环节的经营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尤其是在茶叶、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支持。
3. 市场需求和营销渠道不畅山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较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认知度还不够广泛。
由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和渠道成本较高,农产品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导致销售收益有限。
4. 生态环境保护需加强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进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以免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影响长期可持续发展。
1. 引进科技和专业人才秀山县在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中,需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专业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管理等技能,促进山地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政府可以积极鼓励农民参加科技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方面进行拓展,鼓励开发电商平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供商等新型营销模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参与建设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的建议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参与建设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的建议作者:何芸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2期何芸2013年,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通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渝委发〔2013〕14号),明确将渝东南区域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同时将其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秀丽的喀斯特山水风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土苗风情共同构成了渝东南地区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
《意见》指出渝东南各区县要重点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将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经济强区(县)。
秀山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武陵山区腹地,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通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桥梁和枢纽点,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弥勒道场梵净山、凤凰古镇、里耶秦城及百里乌江画廊旅游大环线的集散地。
同时,秀山还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和“中国花灯歌舞之乡”,居民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民俗文化浓郁。
秀山拥有川河盖、梅江河、酉水河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古朴的土苗村寨、独具魅力的花灯歌舞和独特的边城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较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对秀山县旅游发展的指导,在此对秀山参与建设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的建议作如下探讨。
一、明确秀山参与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建设的功能定位秀山在参与建设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过程中,应努力成为“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重要门户”和“武陵山区域旅游集散地”。
首先,秀山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较高,开发潜力巨大。
川河盖、酉水河等山水风光迤逦多姿;清溪场苗王塞、龙凤客寨桥、凤鸣书院等名胜古迹星罗密布;花灯名曲《黄杨扁担》、《一把菜籽》唱遍大江南北;洪安边城蜚声中外……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基础为秀山成为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重要门户提供了重要支撑。
秀山产业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秀山产业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秀山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随着国家对农业和旅游业的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秀山县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本报告将对秀山县目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 农业产业秀山县的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蔬菜、水果等。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秀山的农业产量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缺乏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的不畅,农产品的附加值也相对较低。
因此,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开发农村旅游等,将是秀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3. 旅游产业秀山县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目前,秀山的旅游产业主要以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为主,例如,巴山夜雨、五龙潭、摘星楼等。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服务水平的不高,秀山县的旅游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人员培训的投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4. 工业产业秀山县的工业产业比较薄弱,规模相对较小。
目前主要以传统的重化工业为主,如化肥、水泥等。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秀山县的工业发展正朝着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
例如,近年来,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兴起,为秀山县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 发展机遇与挑战尽管秀山县的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
首先,国家对农业和旅游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秀山县的自然景观独特,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再次,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正逐渐兴起,为秀山县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秀山县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限制了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其次,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外部竞争的加剧也给秀山县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通海秀山文化旅游开发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录摘要 (1)1引言 (2)1.1研究综述 (2)1.2研究意义 (3)2可供开发的通海秀山文化要素 (4)2.1秀山物质文化要素 (4)2.2 制度文化要素 (5)2.3 精神文化要素 (6)3 秀山文化旅游的开发 (7)3.1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开发 (8)3.2 制度文化开发 (8)3.3 精神文化旅游要素的开发 (9)4 秀山文化旅游的保护 (10)5 参考文献 (12)6 后记 (13)通海秀山文化旅游开发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文化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正在迅速发展,各地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在火热进行中。
但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秀山作为我省的一个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一个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山的特殊山体文化景观,必须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本文从秀山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文化要素分析入手,对秀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即佛教寺建筑、匾额楹联、礼乐和书法,市场特征与市场细分等进行探讨,分析秀山文化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方案,确立秀山旅游发展的战略系统。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通海秀山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of Xiushan mountain inTonghai[Abstract] : As a new branch of tourism, cultural tour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 soas the exploit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s in a fiery ongoing. But in modern tim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anagement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to scenic spots has become moreand more obvious, so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have become a pressing issue. As a provincial four-A scenic spots, Xiushan mountain is a special mountain cultural landscape combine with Buddhism, Daoism, Confucianism, so it’s necessary to set up a management mechanism compatible with it’s style.Beganwith the analysis on Xiushan mountain’ developmental status and cultural elem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at is the Buddhist temple construction, the couplets tablets, music, etiquette and calligraphy of Xiushan mountain, as well as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According tothe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problems existed in developing Xiushan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establish a strategy system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ushan tourism industry.[Key words] : cultural tourism;exploitation; Tonghai Xiushan mountain1.引言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秀山县梅江镇生态扶贫与民族文化旅游协调发展解析
面 大 力 开发 旅 游 产 业 , 另~方面, 积极 保 护
梅 江 镇 民族 村 是重 庆 市唯 一苗 家方 言 传 统文 化和 自然生 态系 统 , 维护 自然环 境 的
段, 支持 商业 机 构 和 投 资者 参 与 , 对 生 态 资 保 留 最 为 完 整 的 村 落 , 独 特 的文 化 优 势 与 可 持续 开 发 , 使 得 动物 和植 物 的已 有生 态系 源 进行 合理 配 置 。 民 族特 点 , 成 为 文 化 旅游 的亮 点 和 基础 。 在 统 得 以存 续 , 将土地 的 集约 利 用与 旅游 发展 梅 江 镇 结合 生 态保 护 与 民族 文 化旅 游 政 府 部 门 的 精 心 策 划 下 , 打 造 生 态 文 化 旅 相 结合 , 在 广泛 宣 传 , 自觉 自愿 的前 提 之下 , 相 结 合 的特 点 , 开创性 地 发掘 民族 优 秀传 统 游 村庄 , 主打 苗 家 风 情 文 化牌 , 通过 苗 汉 双 让 高 山边远 地 区的 农 户 , 集 中 起来 , 既 有利
山县 植 物 资 源丰 富 , 金银 花 、 黄花、 玄参、 白 究 的成 果 , 保 护生 态 与 发 展相 协 调 , 从 经 济 来 , 农 家 乐 生意 火 爆 。 生 态旅 游产 业 的 大 力
术、 杜 仲 有 经 济 价 值 和 大 范 围 开 发 的 可 能 学 的 角 度 , 充分 发挥 资 源 的集 约 利 用 , 发 挥 发 展 与 推 进 , 促 进 了政 府 对 扶 贫 工作 的 开 使 得 经济 发展 与环 境保 护 展 , 性。 拥有洪安边城 、 石堤峡江风光 , 拥 有 峨 最 大的 经济 效益 , 给 农 民带 来 了巨 大 的经 济 利 益 , 给 商 业 溶、 石耶、 热 水塘 三处 温 泉和 凤 凰 山 人 文景 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发挥政府在规划设计 带 来 了机 遇 。 使得 投 资者 的经 观。 秀 山县 完 全 可 以利 用这 些 自然优 势 , 结 中的 主导作 用和协 调作 用 ,
秀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秀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秀山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山区县。
近年来,秀山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出一定的潜力和前景。
本文将分析秀山县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
秀山县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变化。
县内的农业产业得到了改善和升级,特色农产品如秀山苹果、秀山腊肉等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此外,该县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和休闲。
与此同时,秀山县还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推动了县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然而,秀山县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县内各个镇村之间的交通联通度比较低,这影响了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流通。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秀山县的资源禀赋有限,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
缺乏多样性的经济结构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然而,秀山县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潜力。
首先,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给予了秀山县发展的支持。
各级政府已经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秀山县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秀山县可以通过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未来,秀山县可望在多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秀山县应该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桥梁和交通网的畅通度,提高县内外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通性,以促进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流通和开发。
其次,加强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秀山县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县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当地企业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在旅游业方面,秀山县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形象和品牌效应。
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1. 加强民族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
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民族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2. 提高民族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对民族特色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3. 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产品宣传和推广,提升民族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和完善品牌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
4. 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
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协同发展。
5. 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加大对民族特色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供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 推动民族特色产业的全球合作和拓展。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7.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保护民族特色产业所依托的文化资源,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8.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
政府应积极为民族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秀山县是典型的山地区,地势多山丘陵,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但由于高海拔差异大,土质环境复杂,富含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如茶叶、核桃、板栗、蜂蜜等。
这些农产品在传统市场上通常销售价格高而市场基础薄弱,因而未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发展存在困难。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转变,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开始发生积极变化,渐渐走向规范化、现代化、产业链化的道路。
以茶叶为例,秀山县采用“茶园+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选育、生产、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全程监管,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茶叶销售额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秀山县鼓励农民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品种、新工艺、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核桃脆壳、核桃纸箱等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力度逐渐增强。
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集聚度不高、品牌建设不够、供应链短缺、营销方式单一等,限制了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一)提高产业集聚度为了增强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力,需要秀山县集成各类农产品资源,打造产业集聚地,构建产业链,形成完整的生产、销售、营销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同时,还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产品采购、加工、销售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等配套设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山地特色农业的竞争力,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增值的重要手段。
秀山县可以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品牌传播,如开展知名品牌评选、举办品牌推介活动、打造品牌文化等。
(三)完善供应链短缺供应链短缺是制约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此,秀山县应该发挥政府在市场监管、信息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企业进行供应链建设计划、提高生产计划准确性、加强资金管理等。
同时,秀山县可以加强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拓展销售渠道,拉近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四)多样化营销方式营销方式是提高山地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浅谈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作者:吴慧玲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20年第03期摘;要:重庆市秀山县近年来发展迅速,物产资源丰富,民俗文化淳朴,旅游行业占据大部分消费市场。
文章通过对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资源的分析利用、系统开发以及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提出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开发建设及保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旅游;花灯民俗;开发和保护一、引言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风貌于一体的山水化城市。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所拥有的民俗资源不言而喻:拥有一级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妙泉湖、苗王坟、客寨风雨桥、保安渔洞、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等二级旅游资源14个;三级旅游资源24个;四级旅游资源43个。
目前秀山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在民俗旅游方面仍然有一些滞后。
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少、传承人少、旅游产业链分配不均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花灯民俗旅游的发展,这些影响使得秀山县的独特魅力不断下降。
文章针对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保护做出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二、民俗旅游现状分析(一)花灯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秀山花灯是在汉族“灯儿戏”的基础上,融入其他民族舞蹈形式,成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行为艺术,“花灯艺术节”是秀山人民每年都要举行的一项活动。
早在2006年秀山花灯就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灯美食街、秀山西街的新建,以花灯命名的一些产品无不體现处花灯在秀山人心中的一个地位,但“花灯旅游”这个概念却没有深入人心,花灯歌舞还只是属于县内的一项娱乐活动。
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这些远远不够,在秀山,花灯民俗旅游是不成熟的,其自身产业链也不完善,单花灯民俗旅游,所能带动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所以对于秀山县的花灯民俗旅游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秀山县对花灯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秀山花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行为艺术,秀山县对于花灯民俗文化是十分注重的,花灯广场是秀山县的标志性建筑,在广场中央还修建有花灯铜像(比画着花灯舞动作的一男一女);西街,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加上木板构架,再挂上花灯,成为一处秀山人民特色步行街,但步行街交通管制不到位,商铺大部分没有营业;在一些乡镇,原有的一些花灯歌舞形式也被人们淡忘,另外,对于花灯、花灯歌舞以及其他花灯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远远不够,具体有以下几点:①花灯这种手工艺品在秀山县售卖极其少,本县人民没有购买需求,外地游客找不到购买地;②花灯歌舞并不是每天都在进行表演,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才组织表演,还有就是表演曲目与动作几乎都是原有的,少有创新;③在花灯民俗旅游商品这一块基本上没有,秀山县在整体的旅游商品上开发都不足,特色民俗旅游商品难以见到。
浅谈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吴慧玲摘㊀要:重庆市秀山县近年来发展迅速,物产资源丰富,民俗文化淳朴,旅游行业占据大部分消费市场㊂文章通过对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资源的分析利用㊁系统开发以及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提出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开发建设及保护的有效措施㊂关键词:旅游;花灯民俗;开发和保护一㊁引言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一处集自然景观㊁人文风貌于一体的山水化城市㊂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所拥有的民俗资源不言而喻:拥有一级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妙泉湖㊁苗王坟㊁客寨风雨桥㊁保安渔洞㊁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等二级旅游资源14个;三级旅游资源24个;四级旅游资源43个㊂目前秀山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在民俗旅游方面仍然有一些滞后㊂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少㊁传承人少㊁旅游产业链分配不均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花灯民俗旅游的发展,这些影响使得秀山县的独特魅力不断下降㊂文章针对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保护做出了相应的分析研究㊂二㊁民俗旅游现状分析(一)花灯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秀山花灯是在汉族 灯儿戏 的基础上,融入其他民族舞蹈形式,成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行为艺术, 花灯艺术节 是秀山人民每年都要举行的一项活动㊂早在2006年秀山花灯就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㊂花灯美食街㊁秀山西街的新建,以花灯命名的一些产品无不体现处花灯在秀山人心中的一个地位,但 花灯旅游 这个概念却没有深入人心,花灯歌舞还只是属于县内的一项娱乐活动㊂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这些远远不够,在秀山,花灯民俗旅游是不成熟的,其自身产业链也不完善,单花灯民俗旅游,所能带动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㊂所以对于秀山县的花灯民俗旅游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㊂(二)秀山县对花灯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秀山花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行为艺术,秀山县对于花灯民俗文化是十分注重的,花灯广场是秀山县的标志性建筑,在广场中央还修建有花灯铜像(比画着花灯舞动作的一男一女);西街,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加上木板构架,再挂上花灯,成为一处秀山人民特色步行街,但步行街交通管制不到位,商铺大部分没有营业;在一些乡镇,原有的一些花灯歌舞形式也被人们淡忘,另外,对于花灯㊁花灯歌舞以及其他花灯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远远不够,具体有以下几点:①花灯这种手工艺品在秀山县售卖极其少,本县人民没有购买需求,外地游客找不到购买地;②花灯歌舞并不是每天都在进行表演,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才组织表演,还有就是表演曲目与动作几乎都是原有的,少有创新;③在花灯民俗旅游商品这一块基本上没有,秀山县在整体的旅游商品上开发都不足,特色民俗旅游商品难以见到㊂(三)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花灯民俗在旅游业体现不强㊁投入较少秀山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这也导致了旅游开发的不成熟㊁民俗文化被破坏,引进新的东西却没有与传统相结合㊂近年来不断修建花灯美食街㊁微电影城等带有民俗特色的建筑景区,但是,这一系列的开发使得较为传统的民俗文化被人们淡忘㊂早前修建的花灯寨逐渐失去以往的热闹,跳花灯也越来越少㊂追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花灯民俗在旅游业中的体现原本就相对较弱,长此以往,花灯民俗会退出旅游业,甚至逐渐消失在民俗的舞台㊂2.当地对花灯民俗旅游开发重视程度不足秀山县对旅游投资一般多用于观光游览,对民俗文化旅游的投入并不多,主要景区都是属于自然景观,如果旅游者去旅游的话,一般都只能去一些自然景观的打卡地,人文历史之类的景观很少用于旅游开发中㊂运气好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花灯民俗表演,导致这些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找准旅游定位,没有根据游客的心理合理安排资金投入㊂3.濒临失传民俗文化在秀山体现不强,由于自媒体的发展,许多不同的文化被体现出来,但是,极少有人去展现秀山花灯,并不是秀山花灯魅力不够,而是在长久的发展中,花灯逐渐被人们忽视,被人们以遗忘,以至于想要再拿起的时候不知从何开始㊂许多年前,在乡村的傍晚时分,还可以看见小姑娘们㊁小伙子们拿着扇子跳花灯的热闹场景,还可以看见一些学校把花灯作为课间操㊂那时候,每个人都是会跳花灯操,会唱黄杨扁担的㊂秀山县在不断地发展,旅游业也在发展,但是民俗旅游却没有跟上脚步,继承人越来越少,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局面㊂4.传统手工艺难以规模化生产及销售对于花灯民俗文化来说,花灯是这种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但是花灯这种手工艺品是需要人们一个个去制作的,它很难投入大规模的生产环境中㊂秀山花灯多用于歌舞表演中,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花灯值得观赏,但还没有达到让旅游者消费的冲动㊂并且对于制作的一些原材料也难以找到购买渠道,这使得制作难度加大,人们不愿意再去制作它㊂还有一点就是,现如今互联网经济十分盛行,人们可以从网上购买到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物美价廉的不在少数,但是秀66区域经济Һ㊀山花灯却少有销售㊂还有一些其他的手工艺品,但多处于零售的状态,也没有统一的㊁规模化的生产经营㊂5.从业人员数量较少秀山县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少,专门从事花灯民俗旅游工作的人更少,如景区管理人员㊁酒店工作人员等都十分缺少㊂许多年轻劳动力在外务工,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十分稀少,更别说对应的高素质人才㊂所以说,秀山县对于花灯民俗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大力整顿及加强的㊂三㊁花灯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花灯民俗旅游的有效开发对秀山县的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传承花灯民俗文化,也可以增强秀山县旅游行业的知名度,建设秀山县特色民俗旅游㊂对秀山县花灯民俗旅游的发展来说,急需整顿,在秀山花灯民俗旅游发展的同时,传承花灯民俗文化,增加经济效益,所以说如何有效的开发和保护花灯民俗旅游资源,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将花灯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秀山县拥有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使秀山县的旅游业发展得到提升㊂花灯民俗文化是秀山县在长期发展凝结的独特文化,系统的进行旅游开发,可以丰富旅游形式,使旅游更具有特色㊂开发以花灯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不定期举行花灯歌舞表演,或者每周在特定的地点进行花灯集会活动;以及智慧旅游的开发㊂合理规划旅游区域,将花灯文化投入到对应旅游规划区,使得秀山县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态㊂除此之外,要注重对文旅融合的一个完善,不能 要融不融 ,避免花灯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花灯民俗文化的一个庸俗化㊂(二)政府对花灯民俗旅游加大重视程度在民俗开发中,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保证好人力㊁物力㊁财力跟上,加大对花灯民俗文化的重视,最好成立专门的民俗旅游开发部门㊂不盲目跟从,不滥用资源,不随意将就,合理的布局加上各地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共同发展㊂群体式开发利用,可以让政府工作难度减少,但是对民俗的破坏程度将会加大;个体式开发又不便于融入旅游,如何处理好这一块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难题㊂但是其实,进行系统规划花灯民俗旅游,对于一些独特的,有辨识度的,不适用于系统开发的,则要进行单独的保护,可以进行特色口号宣传㊂政府进行系统规划㊁统一领导㊁特色宣传,多种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使秀山花灯走出县城㊁走出重庆㊁甚至走出国门㊂(三)多元化保护花灯民俗文化花灯民俗旅游目前还不是秀山县旅游中强劲的一个版面,地方旅游可以加大推广力度,建设更多的花灯民俗旅游景点,如对花灯寨的翻新及宣传推广㊁花灯步行街开发利用等㊂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花灯传人,要多请出来展示,多招收学徒,也可以编制一种简短㊁便于学习的花灯歌舞供旅游者的即时学习,让旅游者有一种体验感㊂另外,学校要重视花灯民俗文化的教授,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去发掘㊁学习㊁创新㊂现如今,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要利用好这种便利的条件,然别人了解到花灯文化,来到秀山,体验花灯带来的独特感受㊂对花灯民俗文化进行多元化的保护,展示㊁体验㊁学习花灯民俗文化,传承弘扬先辈们留下来的优秀结晶,避免秀山花灯民俗文化被同质化,要让花灯民俗文化去同化其他文化,最终形成花灯文明㊂(四)保留传统的同时改良手工艺产品花灯或许不是人们的必需品,但是把花灯制作成为一些小的手工艺品,保留花灯原有的造型样式,对其进行缩小,制作成便于旅游者带走的纪念品㊂也可以改变原材料,将油纸换成银制品,制作成一些花灯样式的吊坠等,成立以花灯命名的民俗文化品牌,使花灯这个花灯民俗文化的物质体现得以规模化制作㊂花灯歌舞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一些花灯样式㊁花灯歌舞动作印在扇子㊁杯子或者衣服上,出售或者赠送给旅游者,这样既可以留下文化遗产,又使得这种文化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体现㊂在保留传统工艺,又需要对它进行创新,通过改良传统手工艺产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又可以大规模生产,以此成为民俗旅游中拉动经济增强劲的一块㊂(五)扩招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秀山县旅游业想要发展,可以加强人力的保障㊂首先,对本县旅游相关人才进行大力招揽,一方面解决旅游业从业人员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解决本县人民就业的一个问题,再者,对于当地人才,对本县花灯民俗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认可花灯民俗文化;其次,吸纳县外人才,进行文化交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后,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深入了解秀山花灯文化,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㊂四㊁结语秀山县拥有着独特的花灯民俗旅游资源,但对其旅游开发重点还不够突出,经过合理的规划开发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秀山县的花灯文化,使秀山县的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得到深层次的提高,经济得到发展,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最终实现多方面共同发展㊂参考文献:[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17.htm,2008-03-28.作者简介:吴慧玲,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㊂76。
关于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几点建议
关于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几点建议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挖掘文化资源: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地方戏曲等。
这些资源是乡村特色发展的基础,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挖掘和利用。
2. 培育文化产业: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手工艺品制造、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等。
这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还能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提升人才素质: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升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引导当地居民参与文化产业,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
4. 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业态互动互促的局面。
例如,将文化产业元素融入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
6. 促进对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参加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形式,展示乡村文化产业的成果和特色,提高国际知名度。
这有助于吸引外来投资,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7.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8. 引导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和运营模式。
同时,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当地居民真正受益,激发其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9. 培育品牌意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等方式,培育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的附加值。
10.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物流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秀山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川东丘陵山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秀山县的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秀山县的山地特色农业主要以茶叶、蔬菜和水果种植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类。
产业结构单一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农业技术水平低:由于秀山县的山地地理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受到很多限制,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3.销售渠道不畅:由于交通不便和市场信息不畅,秀山县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窄小,农民的销售收入很难得到保障。
农民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也较为有限,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对策探讨1.多样化农产品种类:秀山县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农产品的多样化种植,发展其他适合山地环境的农业产业,如中草药种植、花卉种植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拓宽销售渠道:秀山县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收集和传递,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并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
秀山县要积极开拓国内外的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发展乡村旅游:秀山县的山地特色农业可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展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等业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山地特色农业,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5.加强政府引导:秀山县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秀山县的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现阶段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多样化农产品种类、加强农技培训、拓宽销售渠道、发展乡村旅游和加强政府引导等对策的采取,可以促进山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秀山县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31•【字号】秀山府办发〔2020〕52号•【施行日期】2020.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247号)文件精神,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以构建农业和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为关键,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发展中药材2.8万亩(其中银花 1.5万亩、银杏 1万亩、黄精 0.3万亩),茶叶 2.5万亩,油茶 0.5万亩,水果 1万亩,巩固蔬菜 25.3万亩,生态畜牧 1500万头(只)。
农产品加工业达到2.2:1。
初步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体系。
二、实现路径(三)推进种养循环融合。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产加销旅一体发展。
推广稻鱼(鸭)同田和稻鳅、鱼菜(粮)共生等模式。
实施种草养畜、林下养鸡,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示范。
秀山文化产业品牌调研报告
秀山文化产业品牌调研报告
王利涛;赵心宪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9)003
【摘要】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页数】8页(P1-8)
【作者】王利涛;赵心宪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410064;重庆教育学院,重
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1
【相关文献】
1.关于秀山加快建设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的调研报告 [J], 刘炼;
2.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文化发展道路探索——评《从文化特色到经济特色———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调查》 [J], 胡志毅
3.开发南宋勾栏文化资源打造杭州文化产业品牌——杭州南宋"勾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J], 王月清
4.地方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策略研究——以“南阳衙署文化”为例 [J], 李艳丹;
5.湘赣边区红色文化产业融合策略——以炎陵县红色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为例 [J], 王靖涵;肖志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建议一、前言当前,全国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我县的文化产业也在逐步壮大。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优化发展等角度出发,提出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文化产业指以文化及其结构为素材,以文化为核心要素构成体系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实现投资、生产和流通的产业。
文化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
在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提升我县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品味,同时激发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三、现状与问题1. 现状目前,我县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较少,文化市场不成规模化,文化产品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
同时,本土文化产品缺乏与时代接轨的创意,市场消费者的文化审美要求较低,导致市场规模小、市场竞争压力大。
2. 问题在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产业链条短且不完整,专业化分工不足;•产业组织形态单一,发展层次相对较低;•缺少领军企业和创新型机构,人才流失严重;•政策保障不足,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滞后。
四、优化发展针对现状与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1. 完善产业链加强与周边地区、城市的产业合作,拓宽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链。
优化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提高整个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2. 鼓励创新创新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我县应该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吸引文化界、创意界的优秀人才,发掘和培养艺术家、文化创意人才,鼓励他们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起来,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3. 政策扶持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多元化的支持模式,鼓励非政府部门、企业等多方参与,提高政策落地执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的对策
作者:陈兵兵
来源:《重庆行政》2016年第02期
一、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概况
(一)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近年来,秀山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2009-2013年,全县文化产业累计完成投资7.89亿元,年均增幅达87.2%,其中投资2.76亿元用于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站等“四馆一站”建设,共计建筑面积4.3万平米,截至2014年底,全县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建筑面积874.3平米,居全市第六位。
(二)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秀山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据统计,2014年全县现有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网络服务、图书发行等各类文化企业231家,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实现增加值约2.3亿元,占GDP比重2.26%。
201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两轮驱动”,推动文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立足以“文化园区”为带动,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民族演艺、传统工艺、民族饰品、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
二、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束缚”:文化体制与民营投入资金受束缚
一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够完善。
县委、县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但从整体来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投融资渠道、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是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不够力度。
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过于依靠财政支持,对民营文化企业在国土规划、立项审批、投融资、申请专项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尚未出台长效的激励机制,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市场还不够活跃。
(二)“双少”:传统文化传承人少、文化人才培育少
一是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人迅速减少。
比如秀山花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只有1个,其他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只有7个。
因此,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抢救迫在眉睫。
二是文化人才培育少。
既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不多,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创意人才、技术人才更是非常紧缺,培育少。
(三)“双不足”: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力度和发展模式种类不足
一是文化资源挖掘与整合不足。
秀山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度和整合度不足,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种类不足。
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单一性,主要是资源依托型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四)“双缺乏”:文化产业企业缺乏规模和缺乏文化品牌效应
一是全县文化产业企业的规模偏小。
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尚未超过5家。
如毕兹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翔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跨越装饰广告公司等在秀山算得上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其产值和规模在市内及周边区市县都没有特别的优势和特点,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全县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集团。
二是缺乏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不大,影响力不大。
不管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周期性短、范围小、辐射面窄,缺少可持续发展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
三、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双束缚”,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动力
1.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文化产业是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促进发展。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出台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等。
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务院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2.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积极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组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动员社会力量,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形成多元投入,真正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力、管理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文化产业体系。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贷款贴息、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对重大项目,给予前期启动经费补助;对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扶持;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信贷、贴息等支持;对项目推进等作出重大贡献
的有功人员,给予直接奖励。
重点扶持和奖励重大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扶持和补助民间文化艺术研究,开发整理本土的音乐、歌舞、服饰、民居、饮食、民间故事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吸纳融合多元文化,研究论证,把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精品推向市场。
(二)消除“双少”,扎实实施人才战略
1.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其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
针对全县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要启动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抓好文化企业家、文化创作人、文化经纪人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大胆培养和使用现有的人才,给其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其安心创业;二是要用优厚的条件引进文化产业的策划、创意、管理、营销、技术、文化经纪等方面的人才;三是要与高校等合作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
四是抓文艺骨干及文艺业余人才的培训与培养,配齐村(居)文化站工作人员,发挥基层文化能人的作用。
2.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是加快推进新建文化馆、图书馆、花灯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秀山花灯、辰河戏、灯儿戏、傩戏等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非遗展演剧院戏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培训提供良好的阵地保障。
二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命名,支持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对高龄和无固经济来源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助,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鼓励其成为后继人才。
(三)转变“双不足”,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1.深入挖掘地质资源。
一是充分发挥和挖掘武陵山喀斯特地理优势,建立武陵山根雕、奇石加工基地,创造出独特的根雕、奇石作品。
二是打造“秀山紫砂红”产品,武陵山地区的紫砂红与其它地区石质相比有明显区别,可开发如茶具、书画用具、健身产品等旅游工艺品,以树立秀山产品品牌形象,宣传秀山带动旅游。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
建议成立乡村旅游旅行社,锁定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定位为旅游村,让旅客领悟感受秀山生态、田园、民居、民俗风景,在旅游过程中可增加一些土家族、苗族的各种文化展示。
3.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把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
对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名人、名山、名水等文化资源要梳理、分类、建档,并根据市场需求立项开发,深度挖掘,力求突破和创新。
顺应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壮大规模,整体推向市场。
一是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二是通过体验来多样化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发乡村盆景、根雕、竹编、剪纸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特色文
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四是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五是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花灯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等。
(四)改变“双缺乏”,重点壮大民族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和突出文化品牌效应
1.壮大一批龙头文化企业。
精心选择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如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文化演艺业、艺术培训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广电传媒影视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实行政策倾斜,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推动形成品牌产业和主导产业,以此带动全县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2.文化品牌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因此秀山县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尤其要注重文化品牌的培育与打造,凸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竞争格局。
一是着力把地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品牌;二是着力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品牌;三是把本土文化与国内国际前沿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品牌。
如把秀山花灯文化艺术节做成全国化、国际化节日,形成秀山民族文化具有高规格、高吸引力的经典品牌和招牌品牌;把秀山的书法、楹联资源发挥起来,建设成为中国南部书法产业城、楹联城,形成经典品牌。
作者:重庆市秀山县文化委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