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多”教学模式,提升军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效——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为例
智慧教学平台在军校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智慧教学平台在军校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5ea2d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3.png)
[收稿时间]2023-01-28[作者简介]文桃(1991—),女,四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教育教学。
2023年5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
该课程教学团队在前期在线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了基于雨课堂和智慧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文章从混合式教学与课程分析、混合式教学准备、组织教学、混合式教学的总结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双语);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室;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9-0066-04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叠加新冠疫情的暴发和持续,“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犹如按下了快进键,广泛应用于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教学及培训[1-4]。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面授教学对时间、空间和对象的限制,另一方面其丰富客观的教学过程数据也帮助教员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学员成绩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何将互联网技术更充分、更高效地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
课题组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开展了大量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实践发现,虽然在线教学具有突破时间、空间的巨大优势,但仍然存在涉密内容不能线上讲授,理论知识与装备实际结合少,实物教具互动困难,实验课程无法开展,师生、生生互动有限,因材施教实施困难等问题[1]。
为此,教学团队在新冠疫情稳定、能够实施线下面授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实践了基于雨课堂平台与智慧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点,提高教学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与课程分析(一)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典型应用模式,主要是将传统的单一课堂面授环节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军队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军队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6b779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f.png)
军队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作者:华明军胡宇孙振生杨正伟刘建来源:《高教学刊》2021年第12期摘要:數字化资源建设是推动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促进军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和教育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
在军队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落后于国家整体水平的现实条件下,以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和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特点为前提,根据军队院校职能和定位的拓展,构建了军队院校专业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探索了军队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意义、建设目标及其建设内容,提出了目前军队院校专业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对基本策略及其具体实践。
关键词:军队院校;专业教学;数字化资源;网络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2-0060-04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s the foundation of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capacity in military academies. Under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military academies lags behind the overall national level, on the premise of networked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military academies, according to the expansion of functions and position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probes into the significance,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military academ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ic countermeasures and concrete practices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military academies.Keywords: military academies; professional teaching; digital resource; network教学网络化、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基于网络的专业知识教学资源数字化[1]。
军事职业教育的网络教育资源配置浅析
![军事职业教育的网络教育资源配置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04993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74.png)
学历教育阶段大部分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同时"通过多 年的建设和完善"这些平台积累了较为庞大的用户基数"大 量的使用者和视频制作人员使得平台的内容基本能符合用 户诉求"从而吸引 更 多 用 户 的 加 入" 进 一 步 确 保 内 容 贴 近 需 要(常用常新% 随着 L]技术的全面铺开"大数据分析得到的 用户画像也会更加贴近人才培养的岗位需要"通过算法主动 设计(修正迭代(精 准 推 送 当 前 阶 段 更 适 合 学 习 者 水 平 的 信 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在末端的有效流动和高效利用#($ % 因 此"可以实现根据 任 职 岗 位 量 身 定 制 学 习 课 程 和 成 才 路 径" 依据任务需要针对性地设计信息资源清单"并且通过定期的 测试考核"分析学 习 者 当 下 知 识 体 系 中 优 势 与 不 足" 从 资 源 清单中择选相匹配的内容予以推送"补足短板"有效提高成 才率%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论研究
科技风 :;:< 年 = 月
育训练体系的创新实践和高效举措#3$ % 该类资源搭建在境 外服务器上" 不 仅 不 容 易 获 取" 直 接 使 用 还 存 在 安 全 风 险% 并且"这些资源的 服 务 对 象 主 要 是 外 军 人 员" 语 言 选 用 的 大 多是英文"因此对于英语水平较弱的国内使用者来说学习难 度较大%
9科技风 :;:< 年 = 月
理论研究 !"#!$%&$'(') *+&,-./&$01$21(3$&)%)$)(%03
军队精品虚拟仿真课程建设思考
![军队精品虚拟仿真课程建设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9ff3b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3.png)
军队精品虚拟仿真课程建设思考作者:郭文普杨百龙徐东辉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27期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受到高校廣泛关注。
本文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概念及现状出发,总结了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下军队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军队精品虚拟仿真课程的建设原则,探讨了军队精品虚拟仿真课程的功能要求,以期推动军队精品虚拟仿真课程建设良性发展。
关键词:军队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建设原则;功能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
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国内外发展快速[2-4],目前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虚拟仿真课程也是教育部“金课”计划中一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加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服务信息化教学需要。
”教育部2021年4月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拟认定360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不包括军队院校申报课程)。
”在国家教育政策牵引下,在军队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区分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实验、综合实践五类,各类精品课程建设覆盖率达20%以上。
在上述背景下,军队如何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从而“建一流、创精品”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军队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现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是按照军事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和能力素质生成规律,综合发挥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有机衔接、互为补充、整体联动的军事人才培养新格局。
军队院校慕课建设研究
![军队院校慕课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9d11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3.png)
军队院校慕课建设研究摘要:针对军队院校慕课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军队院校慕课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军队院校慕课建设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为使军队院校的慕课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军队院校的教育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五点意见建议,为慕课建设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成为了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线上教学成果逐步显现,全军各院校均将慕课纳入日常教学设计,不断探索“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传统实体课堂与慕课教学相互配合,教学育人全过程贯穿始终。
丰富的、高质量的慕课资源是军事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解决目前军队院校慕课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军队院校慕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军队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慕课的定义及特点教育信息化是目前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趋势,教育资源向全民倾斜逐渐成为主流,慕课的出现的开启了军队院校高等教育的革命序幕。
(一)慕课的定义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美国就诞生了最初的三大慕课平台:edX、Coursera和Udacity。
慕课在真正进入人们学习生活中后,也引发了关于其效用问题的巨大质疑和争论。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许多成熟的慕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知识树等,上线慕课数量已经超过6.19万门,学习人数高达9.79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军队院校的慕课也相继开展了慕课建设,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慕课平台-梦课,已经推广至全军,承担了全军的军事职业教育任务。
(二)军队院校慕课教学的特点慕课教学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有明显的区别,通过二者互补,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总体来讲,慕课教学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有利于适应学员新认知。
与传统的课堂45分钟教学不同,慕课学习的学习时长一般为6-15分钟,属于碎片化学习。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让学员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加符合学员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效果。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5baf2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9.png)
[摘要]现职军官培训着眼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但是培训中面临学时短、内容多、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部队需求脱节、保障训练场地受限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针对此类问题,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混合教学和虚拟仿真紧密耦合的“四位一体”教学相长模式,并以危险品库房防雷模块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相关教学研究过程及实践结果可为其他专业的同类课程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7-0149-04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白玉,杨清熙,姚恺,李天鹏(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050003)一、引言当前,为了满足任职岗位需要,现职军官培训员名额逐渐增加,但是培训中面临学时短、内容多、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部队需求脱节、保障训练场地受限等问题,现有条件难以保障现职军官培训课程教学实施。
孙丽静在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方面,建立了企业专家工作站的产教共赢融合模式。
[1]王辉等在解决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问题方面,采用了将实践案例引入教学,延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周期等方法[2]。
在解决教学相长问题方面,刘炜等人采用了产教融合的方法[3],尹东衡采用了课程研讨式教学等方法[4]。
但是对于现职军官培训教学中面临的多方面综合性问题,采用文献中的单一方法无法全面解决,因此根据培训需求和现实情况,在安全管理相关课程教学实施中,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混合教学和虚拟仿真紧密耦合的“四位一体”教学相长模式,并以危险品库房防雷问题为例,详细介绍该模式的应用情况。
二、现职军官培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职军官培训大多属于任职培训和岗位培训,其着眼的是当前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着重解决学员胜任岗位职责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学制相对较短,任职培训和岗位培训的培训时间一般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5]。
聚力抓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
![聚力抓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bcc9062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0.png)
聚力抓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
王文广
【期刊名称】《政工学刊》
【年(卷),期】2022()2
【摘要】深入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军队院校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是我军官兵信赖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实际行动,是院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抓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必须抓实抓好。
一、统筹教育力量资源,构建"三进入"工作机制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构建"政治理论教学+多方力量+多样渠道+多种举措"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聚力的立德树人新体系。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王文广
【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建理论不断创新——写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后
2.入脑入心强基固本--院校政治理论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的思考
3.大力推进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三进入”工作,切实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4.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抓好“三个攻坚”“一个工程”,推进建材工业稳定健康发展——黎明同志在全省建材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5.从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学习领会当前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中的深刻内涵联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队院校新开本科专业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军队院校新开本科专业教学能力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ad5e0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b.png)
2022年6月第24期Jun. 2022No.2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军队院校新开本科专业教学能力建设研究黄 隽,刘 方,李晓宝,吴鹏飞(海军工程大学 兵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3)[摘 要] 针对军队院校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刚性需求与专业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矛盾,从立足理实一体、创新教学内容,围绕核心问题、丰富教学方法,突出专业特色、改善教学条件,发挥团队优势、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三性标准、完善教学评价五方面系统提升专业教学单位的教学认知、规划、组织、实施和研究活动等综合能力,重点阐述教学内容理实结合反向设计方法和理实结合教学法,并运用于专业人才的政治、战略、身心、科技信息、专业业务、学习创新、指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军队院校;本科专业;专业教学能力;理实结合[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新开××本科专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运用”(2018DXJXCG05)[作者简介] 黄 隽(1975—),男,湖南望城人,博士,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研究;刘 方(1981—),女,湖北随州人,博士,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研究;李晓宝(1990—),男,河南宁陵人,博士,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021-04 [收稿日期] 2021-08-16新一轮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军队院校通过转隶、合并、新增等方式新开设了导弹工程、人机工程和军事大数据等一批本科专业。
新开本科专业面临一年形成教学能力、两年通过专业评估的刚性需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专业教学能力指教学单位基于一定教学要素,在一定专业范围内认知、规划、组织、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
智慧军校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军校整体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82cd7869dc5022abea0045.png)
智慧军校整体解决方案一、建设背景随着物联网的接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正逐步进入军队院校。
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是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对创建一流军事院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智慧军校的建设依据全军训练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融合先进军事教育理念,基于对校园数据的采集、汇聚、挖掘、应用、展现,在人员、车辆、宿舍、考试、课堂、会议、门禁、考勤等方面实现了技术、数据、业务的深度融合。
这对于打造全智赋能、全数融合、全域感知、全景可视可控的智慧军校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军队改革重塑后军队院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迈出崭新步伐。
二、痛点问题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在建设智慧军校时,也面临着很多压力与挑战。
与普通院校相比,军队院校由于培训群体、培训层次、培训方式等的不同,比如军队院校中各级、各类人员的层级复杂,如何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权限使其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是智慧军校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
也存在软硬件无法深度结合交互,智能化水平低,在院校对人员、车辆、宿舍、教学、后勤、考勤、会议等的管理方面不够智能和便捷,学校各部门管理效率和学生学习资源传播效率低、决策数据分析效率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安全管理难拖底。
当面对缺乏顶层设计,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信息化系统烟囱林立,阻碍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水平薄弱,缺乏整体联动、信息化层次低,联合协同研判能力弱的建设压力时,如何推进智慧校园在军队院校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革新,成了难题。
三、建设目标北京西岐网络推出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助力打造军队院校智慧校园,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促进校园业务管理方式转型升级。
注重与新型校园发展相结合、与单位目标现状相结合、与安全稳定创新相结合、与全军体系要求相结合“4个结合”要求,旨在构建多元惠普的管理服务、建设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打造智慧高效的校园体系、建立安全可控的防护体系、发展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
以Python为主线的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以Python为主线的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c8c80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c.png)
以Python为主线的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安全知识已经成为军队院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以Python为主线的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已经日渐成熟,这不仅为军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军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以Python为主线的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其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旨在培养军队院校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
这些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为学员将来从事军事信息化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他们在信息化作战和军事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素养。
以Python为主线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编程语言基础及应用等内容。
具体来说,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将教授学员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将介绍网络结构、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知识;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将教授学员如何设计、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将讲解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Python编程语言基础及应用课程将教授学员Python编程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函数和模块的使用,以及Python在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技巧。
以上内容将为学员提供系统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技能,有助于他们在军事信息化领域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指挥控制和战场态势分析,为实现信息化战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以Python为主线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
军校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军校培训体系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b4bc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e.png)
军校培训体系建设方案问题提出军队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核心保障,培养出专业化和素质高的军官队伍是国防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国内军校的培训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符合军事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部分老师水平不高,学生和教师匹配度不高,无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此,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方案课程设置方面1.重视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课程,设计出更为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2.按照军事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3.开展跨领域的协同课程,以拓宽学生视野和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方面1.强化教师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积极推行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把网络教学与教室授课有效结合,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新颖的知识;3.引导学生自学和团队协作,不仅仅通过传统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导,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技能。
确定目标1.构建科学、合理的军校培训管理系统;2.提高培训质量,并培养更多专业、优秀的军官;3.加速培训体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4.鼓励军校与其他国内外高校开展深入合作。
实施方案1.增强课程体系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设计课程内容紧密、贴近实际;2.重视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确立一套成熟、完整的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在线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设备,并加入其他学校的优秀语言课程,促进全球资源的共享。
目标实现的时间表1.首先评估现有的培训体系,并详细了解学生群体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2.在2022年完成教学计划的更新,并在2023年进行重新设计;3.推广和宣传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醒教师更好地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4.开始重新设计教材,并于2024年开始实施;5.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与其他高校共同开展优秀课程,并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和设施。
结论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是国防建设中的关键纽带,通过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创新和改良,我们能够提高培养军官的质量和水平。
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4dea79ce53a580216fcfee4.png)
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是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对创建一流军事院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当前,大部分军队院校已经进行了数字校园的建设,正在规划建设智慧校园。
现阶段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不能一味求远智慧校园建设不应贪大求全、搞信息化全面建设,更不应当为了追求数据共享而将目前已经建成的系统推倒重建,而应当突出重点,找准“主攻方向”。
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和目标应当以“提升学员的学习力”为核心目标,推动从单纯的网络硬件和管理信息系统向构建有竞争力的知识网络与学习支持平台转变。
军队院校应该围绕核心目标,在目前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一体化运维整合技术,构建以“自主学习、智能办公和穿透式行管”为主干的一体化智能平台,推动“教、学、管、保、研”形成合力、提高效益。
2无线教学网的组网运行要规范可靠2.1无线教学网不等同于无线互联网构设无线教学网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获得互联网的优质教学资源(MOOC、学堂在线等),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动力。
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开通互联网,让学员能够访问教学资源网站”就达到目的了。
教学网的核心要有两方面支撑:一是性能优异的自主学习平台,二是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
这两个必备条件都是基于校园局域网实现的,单纯依靠互联网难以达到目的。
此外,如果互联网管理不当,学员将很难把兴趣点放在学习上,而事实上,聊天、看电影、购物的诱惑力远大于学习知识。
2.2无线教学网要突出教学主体功能无线教学网要想发挥教学效益,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订制开发基于服务器和无线学习终端(电子书包)的“教学一体化平台”。
该平台至少应当具备“课堂教学、备课、答疑、布置作业、慕课学习、随堂笔记、交流互动”等功能。
二是采集上传优质教学资源。
一方面是下载(购买)其他高校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院内拍摄网络课程。
这些工作需要制定机制激励相关教研室实时更新,而不应由信息管理中心大包大揽。
浅析军校教员师德的主要内涵
![浅析军校教员师德的主要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dba98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0.png)
2021年第09期239高教论坛浅析军校教员师德的主要内涵徐瑾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辽宁沈阳110000师德是教员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员在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情操。
教员的师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也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而且军校教员的师德虽与普通教师的师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比普通教师要求更加严格,标准也更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
分析探讨军校教员师德的主要内涵,对新时代加强军校教员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校教员师德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一、从对待军队教育事业的态度上,军校教员的师德表现为热爱国防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教员只有真挚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甘愿为国防教育事业献身,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如果缺乏对国防教育事业的热爱,仅仅将教育工作当作谋生的职业,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员的,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员。
教员对国防教育事业的这种热爱的情感,首先是教员对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要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军队建设联系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动力。
另一方面,还要经受住意志的考验。
教员要做好教育工作,是需要奉献精神的。
因为目前对于军校教员来说,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岗位比较清苦,能否矢志不渝地为国防教育事业而奋斗,能否无私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这是很大的意志考验。
二、从对待学员的态度上,军校教员的师德体现为热爱学员,诲人不倦这是包括军校教员在内的教师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之一。
它反映了教员和学员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在这一准则下建立和处理师生关系,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为学员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员只有关心和热爱学员,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员的信赖和支持,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军校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探索与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军校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探索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8081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1.png)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军校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探索与研究摘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学平台衍生并且广泛应用起来,满足了线上、线下双重的教学需求,拓宽了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但是在军校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其还处在探索推广的阶段。
基于此,本文围绕智慧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探索军校如何打造适合本校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平台,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教学启迪和灵感。
关键字智慧平台混合式教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智慧教学平台应用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手段,为教员和学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智慧教学平台已成为高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智慧教学平台概述智慧教学平台是以学员为中心,提供多种教学场景和教学功能的在线教学平台。
教员通过线上学习模块能够将教学资源、课程任务及资源同步共享给学员,学员通过教员设定的教学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习主动性。
通过课堂教学模块和智慧教室硬件环境进一步打造课互动式教学,常态化课程录制,进一步调动了课堂节奏,全面感知学员课中的理解情况;资源库模块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补充延伸学习,题库除可以提供海量的习题,教员可以进行出卷、考试、测验等教学活动。
数据分析模块便于教员掌握每个学员线上的学习情况,可以为备课、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重要参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智慧教学平台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部署,一种是学校自建平台,需要投入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来搭建完整的、独立的本地化系统,数据资源只能通过校内网进行访问,校外无法访问,保密性安全性高。
另一种是使用互联网运营商搭建的平台,不需要本地部署,只需要购买软件平台即可投入使用,免去底层硬件运维压力,无论校内外只要有互联网即可实现泛在访问。
以慕课群建设与应用为依托的国防教育“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以慕课群建设与应用为依托的国防教育“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207ea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7.png)
以慕课群建设与应用为依托的国防教育“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国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慕课群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目前,国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化、学生参与度低等。
基于此背景,研究如何将慕课群建设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慕课群建设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两驱动”概念解析、“三结合”策略分析和“四协同”实践探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国防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防意识,为未来国家安全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慕课群建设为依托的国防教育“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解析“两驱动”概念,即以慕课技术和群体建设为双重驱动,推动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二是分析“三结合”策略,即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探讨“四协同”实践,即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有效协同参与,促进国防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四是探讨慕课群建设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其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方面的具体作用;五是构建“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为国防教育提供新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支持。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探讨,旨在为深化慕课群建设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国防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以慕课群建设为依托的国防教育模式可以为国防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构建与应用“两驱动三结合四协同”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军队院校本科学历教育装备类课程“金课”建设探索
![军队院校本科学历教育装备类课程“金课”建设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22ef6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4.png)
2021年2月第2期 高教论坛HigherEducationForumFeb.2021.No.2军队院校本科学历教育装备类课程“金课”建设探索孟祥豪1,安永旺1,梁 言2(1.国防科技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7;2.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7)摘要:军队力量体系改革重塑对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面向实战化开展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装备类课程作为军校本科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类课程,对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和军人职业长远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针对部队实战化训练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依据教育部对高等教育“金课”建设要求,以军队院校生长学员装备类课程建设为例,在分析装备类课程“水课”本质特点的基础上,以“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衡量标准为切入点,从对接岗位需求、适应转型要求、聚焦实战标准和着眼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装备类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评机制改进措施,探索了装备类“金课”课程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装备类课程;金课;岗位需求;教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21)2005503作者简介:孟祥豪(1987-),男,河北邯郸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对抗;安永旺(1983-),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电侦察;梁言(1988-),女,安徽黄山人,助理翻译,研究方向为外军科技信息。
收稿日期:20200906 修稿日期:20200930 一、引言在军队院校本科学历教育中,装备类课程具有鲜明特色,要求学员既要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又要对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对于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业长远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开设时间上,该类课程与学员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有明显区别,对学员学习能力和基础的要求更高,通常开设于大三、大四学年。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数字校园与智慧军校建设
![数字校园与智慧军校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c6e2629eefdc8d376ee3262.png)
数字校园与智慧军校建设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校园在军队院校中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而随着物联网的接入,云计算、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将使智慧校园建设逐步进入军队院校,而这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必须要根据军队院校自身的特点,解决好所面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军队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军队院校“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军队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教学、科研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建设、应用数字校园,尤其是新一代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有着其特殊的要求。
一、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与地方高等院校一样,军队院校的智慧校园除了具有传统数字校园所具有的管理、服务和软件集成方面的功能外,还需要基于强大的信息整平台,实现多种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互动化、自动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精细化管理在智慧校园中,各类业务管理流程全面贯通,各个环节得到精密控制,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下达、组织、监控、评估各类工作任务,达到精准管理;各类业务数据准确明晰,可实现快速决策;依据人员数字信息档案,对各类人员业务能力实施精确考核。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最终实现院校内部各类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2.人性化服务智慧校园综合应用服务整合、即时通讯、物联网、信息推送等技术,为各级各类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具有个性定制、主动推送、智能感知、自动提醒等特点。
3.智能化决策智慧校园对业务、事件、信息等各类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结合数理编译分析模型库、决策支持模型,并以数字、图表、文字等多种方式展现数据分析结果,提供自动智能提醒服务。
为各级领导总体把握院校或部门业务状况、发展态势和波动规律提供观测分析资料,为各级管理人员在办公中的信息查询和统计提供更多支持,为各类人员提供综合查询分析服务。
二、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特殊性军队是一个国家的专政工具,有着其特殊性。
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 方案
![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 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f77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1.png)
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技能,同时增强学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应包括国防知识、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战争史、军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结合实地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完整的国防教育体系。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的关键,包括数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优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员。
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包括在线讨论、实时问答、小组协作等。
通过这些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是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模拟军事场景和战争环境,使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军事技术和战术。
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是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的必要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考试成绩、学习报告、学习反馈等。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师培训与技术支持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是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的保障,可以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技术支持包括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系统更新、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以保证数字化教学的正常运行。
七、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国防教育基地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学员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智慧军校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军校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6f0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b.png)
智慧军校系统建设方案智慧军校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成为推动教育转型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军校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教育领域,更是需要对信息技术有很高的需求。
军队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其内涵和要求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因此需要一种专业化的智慧军校系统,来满足学员学习、管理和教师教学的各种需求。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套智慧军校系统,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和管理多维度的信息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军校教育服务品质。
三、系统建设(一)系统架构智慧军校系统应由以下模块构成:1. 教务管理模块:包括课程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
2. 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教职工、学员等人员管理、信息发布管理等。
3. 学习管理模块:包括学员课程学习进度监控和学习资源管理等。
4. 论坛管理模块:提供学员教学互动交流的平台。
5. 考勤管理模块:提供一种方便高效的教学考勤方式。
6. 录入管理模块:为教师提供带课录制、课后视频整合等一系列录入管理服务。
(二)系统功能1. 教务管理功能:实现课程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课程管理包括新建课程、课程修改、作业下发及上传、视频播放等;考试管理包括新建考试、考试修改、考试发布、阅卷等;成绩管理包括成绩查询、成绩统计、成绩发布等。
2. 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教职工和学员的人员管理,包括个人信息维护、在校状态变更等,以及信息发布管理,包括通知公告发布、讲座预告、视频资源等管理。
3. 学习管理功能:实现学员课程学习进度监控,以及学号的学习资源管理,以及学员学习记录。
4. 论坛管理功能:提供学员教学互动交流的平台,包括课程讨论、辅导答疑、交流分享等。
5. 考勤管理功能:提供一种方便高效的教学考勤方式,包括签到方式、考勤统计、异常处理等相关细节。
6. 录入管理功能:为教师提供带课录制、课后视频整合等一系列录入管理服务,方便教师制作在线教学视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将现代教育思想与军校教育实际相结合,遵循军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员的认知规律,按照课前准备、课上互动、课后提升三个基本教学环节,综合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三多”教学模式。
首先分析当前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现状,据此给出“三多”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之后阐述“三多”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该教学模式的效果特色。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18-02构建“三多”教学模式,提升军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效———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为例焦传海(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安徽合肥230031)电子技术课程是学院的一门通识课程,在构建学员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军校学员来讲,该课程具有理论深、内容难、学时少等特点,在当前教学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灌输轻交流讨论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三多”教学模式的构建背景当前,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基本教学环节。
(一)课前教学准备不够充分首先,教学内容滞后,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武器装备也在迅速发展,而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却显得固化、陈旧,难以满足培育陆军指挥英才的需求。
其次,实施方案固化,缺乏灵活性。
现在的教学实施计划和方案都是在学期初就制定好了,没能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及时反馈情况,导致教学设计形式化,缺乏针对性。
(二)课上教学互动不够深入电子技术课程的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教员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把内容“讲透”,让学员把知识点“吃透”,一直是困扰该门课教学的一大难题。
目前,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互动。
(三)课后教学提升不够全面对课后教学这一环节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员的考核评价单一,不够科学,基本上就是通过课后作业进行评价;(2)实验条件受限,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有限,学员人数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二、“三多”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将现代教育思想与军校教育实际相结合,以“遵循规律、突出主体、注重实效、明确目标”为指导思想,按照课前、课上、课后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构建“三多”教学模式。
(一)遵循规律就是遵循军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员的认知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规律,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突出主体就是落实“教员主导、学员主体”,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到课后考核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让学员充分参与进来,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注重实效就是注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明确目标就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努力提升学员综合素养,大力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指挥人才。
三、“三多”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一)多渠道进行课前教学准备课前,综合运用信息化平台,按照发布任务、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在线测试、交流反馈、制定策略等方法步骤进行教学准备。
1.发布任务课前,考虑到军校学员使用信息终端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渠道发布任务推送资源,确保能够和学员有效互动,便于学员在不同情形下自主学习。
教员依托已建立的学院MOOC 平台、网络课程、办公平台和班级微信群等多种信息化渠道发布课前任务和相关资源。
2.自主学习学员通过相应的渠道接收教学任务后,进行自主学习,完成MOOC 平台的在线测试。
同时进行合理分组,以3~5人为一组,完成小组作业,制作PPT 课件,准备课堂交流汇报。
3.交流反馈学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在MOOC 平台的论坛上和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学员之间通过讨论辩论明确学习难点,教员在论坛或微信群中进行引导和释疑。
4.制定策略教员根据课前自学反馈情况,汇总分析学员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而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教学。
(二)多手段实施课上教学互动课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取视频动画、软件仿真、交流汇报、图形图表、口诀总结、实物展示、课堂实验、创设情境等手段,进行深入教学互动。
1.动画视频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PN 结的形118--成过程、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等,也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予以形象化展示,便于学员学习理解。
2.软件仿真运用Proteus和Multisim等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教员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虚拟实验”改变实验参数来进一步验证效果,如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等。
3.交流汇报针对某一知识点实施项目教学法,选取两组推选代表上台,结合PPT将本组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心得进行汇报,教员组织大家讨论。
最后,由教员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4.图形图表对于一些可对照学习的知识点,如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三种典型的电压比较器、交流负反馈电路的四种组态等,可由教员带着学员一起总结归纳,列出图形图表,便于进行类比学习和对比学习。
5.口诀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教员可发动学员,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将一些内容和方法总结成口诀或顺口溜的形式。
例如,针对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类型判别,可总结出一套快速口诀法。
6.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增强学员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如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带到教室,让学员实际接触基本半导体器件。
对于直流电源、数字逻辑电路分析、集成计数器应用等知识,可将往届学员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智能车大赛的作品带进课堂,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购置引进或自主研发的“口袋实验板”,对一些理论在课堂上进行及时实验验证,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加深学员对理论感受,体味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多维度进行课后教学提升1.综合评价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方式,构建全程性、多元化评价机制,不再单一通过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以百分制计算,按比例采用不同评价方式进行考评。
例如,MOOC平台在线测试占20%(软件评价),小组交流汇报占20%(组间互评),课堂表现占20%(教员评价),课后作业占25%(教员评价),教学笔记和教学反思占15%(学员自评)。
2.因材施教根据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上学员表现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员进行分层教学,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不足的学员,继续通过MOOC平台和空中微课堂推送更便于理解的学习资源,同时,鼓励成绩好的学员担当小教员。
3.精英教育对于表现优秀的学员,可依托电子工程教研室的能力夜校、电子设计俱乐部等创新平台进行精英教育。
组织电子兴趣小组,开设电子设计、智能车设计等选修课,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同时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人才。
四、“三多”教学模式的特色效果(一)“三多”教学模式的特色创新1.突出学员主体地位教员编剧当导演,给学员搭台唱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从课前、课中到课后每个环节,让学员全程参与。
课前准备阶段重点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课上互动阶段重点体现“翻转”,改变教员一言堂的状况,课后提升阶段,教员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要求学员也要进行教学反思。
2.体现教学科学理念“三多”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体现了“创设、促思、提升”的教学科学理念。
(1)创新了教学设计。
教员根据学员课前准备反馈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2)促进了学员思考。
教学全程采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为牵引,注重启发,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学习,促进学员思考。
(3)提升了学员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员既加深了对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三多”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经过四年的教学摸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考试成绩稳中有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考试采用了两次试题库出卷和两次外院出卷形式。
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历年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学员的考试成绩稳中有升,优秀率从最初的5%提高到20%左右,良好率达到70%左右,不及格率从23%降至不足5%。
2.学员电子素养明显提升将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学科竞赛相结合,为学员提供能力夜校、电子设计俱乐部、智能车俱乐部等锻炼平台,按照具体培训流程,切实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学员的毕业设计及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教学团队秉承“以赛促学”机制,着力打造电子设计俱乐部、能力夜校等实践培训平台,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等赛事。
近四年,共获得了国家二等奖2项,安徽省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的骄人成绩,体现了课程实践教学的突出效果。
五、结语针对军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现代教育思想与军校教育实际相结合,以“遵循规律、突出主体、注重实效、明确目标”为指导思想,按照课前、课上、课后三个基本教学环节,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了“三多”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体现了“创设、促思、提升”的教学科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罗铭,朱天桥,赵建勋,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问题导引式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204-205.[2]魏玲,耿大勇,朱延枫.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测试,2017(2):94-96.[3]邓桂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0):96-98.[4]张机.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初探[J].中国培训,2016(12):129.[5]贺章擎,韦琳,李红,等.后MOOC时代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5):74-78.◎编辑尚思达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