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2012摄影大赛阶段入围作品

合集下载

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

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

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自幼学习美术,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

因酷爱摄影,后到上海三亚文化传播从事摄影工作,现为自由摄影师。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有关他具体的介绍,分享给你们!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的生平:1980年生于四川,儿时学画画,大学学的是平面设计。

毕业后做了几年设计师,因为厌倦了每天从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决定出去走走,就改行做了摄影师。

先是在上海给别人做摄影助理,后来辞职回到成都做了自由摄影师。

现在工作生活在成都。

2008年12月12日,在08NATIONAL GEOGRAPHIC《华夏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获得自然类一等奖的作品《地震中的狗》(张克纯/摄影)在美国华盛顿一举摘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全球摄影大赛国际评选自然类一等奖。

2008年冬天,80后摄影师张克纯第一次来到黄河边,就产生了沿河行走、拍摄的念头。

用黄河串起那些在地图上找到的陌生地名。

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的奖项:《华夏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获得自然类摄影一等奖。

2008年,他的作品《地震中的狗》在美国国家地理总部所在地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选中夺得自然类国际大奖。

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的作品:《地震中的狗》《北流活活》系列《向沙漠抽水的人》《煤场里的佛像》《墓地》中国知名摄影师张克纯的展览:“就在眼前:当代摄影家邀请展”(成都国际影像中心,成都,2010 年)“跨越:第四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2012 年)“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2 年)“第六届L’Iris d’Or 摄影奖作品展”(萨默塞特府,伦敦,英国,2013 年)“第四届Photoquai 摄影双年展”(盖布朗利博物馆,巴黎,法国,2013 年)2009年中国广州南方纪实摄影展2010年就在眼前—成都当代摄影家邀请展2012年第四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2012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首届CAFAM未来展。

摄影展参赛作品名称

摄影展参赛作品名称

摄影展参赛作品名称
在时间的洪流中,历史如同一部无声的电影,那些瞬间的影像,如同摄影的灵魂,凝固了时间的流转,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这些作品,是我用镜头捕捉的历史瞬间,是我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张照片,名为“烽火连天”。

画面中,一位老兵坐在战火后的废墟中,手中紧握着一支破损的步枪,眼中充满了沧桑和坚韧。

这张照片,是对战争的反思,是对和平的渴望。

第二张照片,名为“春风化雨”。

画面中,一位教师在破旧的教室里为孩子们授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的身上,照亮了他们
的梦想。

这张照片,是对教育的赞美,是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张照片,名为“生活的色彩”。

画面中,一位母亲正在为孩子做饭,窗外的世界充满了生活的喧嚣和嘈杂,而家中的温馨和
爱意却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这张照片,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张照片,名为“梦想的翅膀”。

画面中,一个孩子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一支笔,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张照片,是对梦想的追求,是对未来的向往。

这些照片,是我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

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人们看到历史的痕迹,看到生活的色彩,
看到梦想的翅膀。

我希望这些照片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能够激发
人们的热情,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美好。

凝固永恒瞬间的艺术 纪实摄影到底怎么拍

凝固永恒瞬间的艺术 纪实摄影到底怎么拍

·快门控制:亦动亦静 让画面充满动感
使用慢门拍摄
用高速快门凝固瞬间
动静结合 让照片更具矛盾冲突感
动静的结合 让照片充满动感
通过以上亦动亦静的照片对比,快门速度对于单张照片的影响已经非常清晰可见了。摄影师在拍摄第一张伊斯兰小孩儿的时候,采用了慢门拍摄,由于小孩儿在那一刻没有移动,所以才营造出了一种仿佛在人浪中的感觉。而后面一张小孩儿奔跑在阳光的中的瞬间,摄影师采用了至少1/80秒的高速快门,所以才将其凝固在了那道光线里。
纪实摄影:让画面充满趣味性、故事性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后来的同学将大师的话语又再次做了诠释。一幅好的纪实作品,应该该尽可能的从情感上靠近你的被拍对象,这样才更能让观看的人与照片里的内容产生感情的联系。
既然是这样,那自然我们在选择镜头和选择镜头语言上就要做到根据不同的表达手法来选择适当镜头来加以应用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在纪实摄影中,从广角到长焦,他们都具有怎样的镜头语言表达吧。
·虚实结合 学会用景深来交代环境
通过对光圈的控制,我们可以做到对画面的景深进行控制的效果。通常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当然光圈的大小并不是决定景深浅与深的关键,镜头的焦距与距离被拍物体的距离同样会影响景深。焦距越长景深也会越浅,同时距离越近也会产生浅景深的效果。既然了解了能够产生浅景深的这些条件,那么在拍摄纪实题材时,玩家只要稍加灵活应用光圈,就可以让光圈成为你叙事的最好伙伴了。
就像上面这张照片一样,太阳即将下山,诵经的教徒也即将结束自己的一天的斋戒行为,剪影和背景的太阳遥相呼应,让这张照片看上去非常的合乎情理。
·长焦:拉近被摄主体的距离 刻画细节
长焦镜头可以在不打扰被摄着的情况下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拍摄一些宗教仪式的时候,往往为了不打扰到参礼的信徒,所以笔者并不太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去使用广角进行拍摄,特别是在祭祀的会堂里,近距离拍摄往往也会被虔诚的信徒当作是亵渎的行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长焦吊射会是最为安全,也是对被拍的人最为尊重的行为。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纪实摄影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摄影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照片记录了那些与我们共同经历过或者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景象,从而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超级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地球日记》- 丹尼斯·斯托克利《地球日记》(The Earth from the Air)是由法国摄影师丹尼斯·斯托克利拍摄的一系列空中摄影作品,展示了地球上各种壮观的景观和自然现象。

这些照片捕捉到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呈现出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引发了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反思。

2.《越南战争》-尤金·史密斯尤金·史密斯是一位美国摄影记者,他是越南战争最著名的照片中的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呈现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以及对越南平民的不公正对待。

其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是《鲜血的颜色》,它捕捉到了一名越南妇女在南越的一个村庄遭到了轰炸的场景,这张照片推动了全世界对战争的反思和反战运动的发展。

3.《美国家庭》-莎莉·曼特《美国家庭》(American Families)是一组纪实摄影作品,由莎莉·曼特拍摄完成。

这些照片展示了美国家庭的生活场景,呈现出美国的多元文化和社会变迁。

这些照片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包括家庭聚餐、婚礼、葬礼等,这些照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亚利桑那州的发洪水》-安塞尔·亚当斯安塞尔·亚当斯是一位著名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作品《亚利桑那州的发洪水》(Flood Waters)展示了1930年代的亚利桑那州中的一个小镇被洪水淹没的场景,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亚当斯的作品被赞誉为是流派的杰作之一。

5.《玛克·罗斯科的肖像》-约翰·高克约翰·高克是一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之一。

他的作品《玛克·罗斯科的肖像》(Portrait of Migrant Mother)是一张展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张肖像照片,这张照片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太震撼了!竟是她!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唯一一个女摄影师奖,被她捧走了

太震撼了!竟是她!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唯一一个女摄影师奖,被她捧走了

太震撼了!竟是她!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唯一一个女摄影师奖,被她捧走了她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的周蒙,温婉恬静。

她是《南京!南京!》里的江香君,勇敢倔强。

她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希望之履’爱心大使……她是能弹会唱的创作型歌手。

她还是一个悄悄在广西山区支教八年的老师,教语文,教音乐,教体育,教舞蹈……她就是江一燕。

她是摄影师镜头下女神一般的存在。

而她本人,竟然也是一名摄影师!她的摄影有多牛?上个月,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颁奖典礼上,唯一一个属于女摄影师的奖项,被江一燕捧走了。

获奖后,江一燕向曾经师从的知名摄影家董建成致谢:“我的老师董建成,很多年都在拍摄老桥和古建筑,他说随着城市的变迁它们随时可能消失,很可惜。

他告诉我按下快门的时候要有心,真心。

虽然后来我改行了,但老师的话影响我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

我会把今天这个奖杯给我的老师。

谢谢他教我摄影和教会我爱这个世界!”《国家地理》杂志,集结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师和摄影作品,又是什么样的作品,让江一燕从演艺圈一路惊艳到摄影圈呢?来看看她的作品吧~拍摄《南京!南京!》期间,江一燕给高圆圆拍的照片。

然后再来看看她通过《国家地理》惊艳世界的作品——火烈鸟的爱如果,这是回家的路没错,以上都是江一燕作品!她的作品里,更有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与她悲天悯人的性格有直接关系。

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这张拍摄于布里斯班,美哭了……她的作品里有西洋景,更有中国风。

她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关于她荧屏之外的消息也并不多见。

直到她的作品惊艳众人,大家才知道她把工作之外的时间花在了哪儿。

她走出了亚洲,去过欧洲、非洲、美洲,爬过山,跌过跤,蹚过泥,多幅作品被选入《国家地理》。

江一燕拍摄的落日然而在所有作品中,她最为珍重的,却是在山区支教8年期间拍下的难忘场景。

这些照片,并不足以表达她对孩子们的感情,但在下面这个被数十亿(并未夸张)人播放的视频里,你能看出江一燕对于山区孩子有多爱。

2012奉节第二届国际摄影节开幕式明星阵容和节目单

2012奉节第二届国际摄影节开幕式明星阵容和节目单

2012奉节第二届国际摄影节开幕式明星阵容和节目单《永远的三峡》,绝对的经典大牌主创,大腕儿明星、新潮的写意风,震撼的古战场、惊险的杂技、神奇的变脸、完美的视听、搞笑的言子、绝美的舞蹈、感动的故事,您想要的应有尽有——硬是不摆了!1、八大明星为奉节而来,唱奉节歌,说三峡事最稀罕!杨洪基、韦唯、安以轩、吕继宏、胡彦斌、沈铁梅、阿兰·达瓦卓玛、阿朵,倾情演唱奉节的歌曲。

破天荒的头一遭,盛会盛事,请您见证。

2、国家顶级主创团队倾力打造最大牌!资深策划人杨帆担纲艺术总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创成员、著名导演胡巨英担任晚会总导演;付林、廖勇、任志萍、单炳波等国家顶级专家为晚会创作歌曲,大牌创作,大牌演唱,铸就新的艺术高度。

3、写意风领潮,大写意大泼墨成就经典最新潮!舞台艺术刮起强劲写意风。

如同国画般的视觉呈现;如同诗卷般的意蕴表达,入眼入耳更入心,越民族越世界,越经典越新潮!4、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夷陵大战舞台版最震撼!战火熊熊,战马嘶鸣,刀剑厮杀,炮声隆隆,还原战场,身临其境欣赏舞台版的三国大战,错过此次,更待何年!5、台湾人气偶像安以轩在奉节等你来最期待!“君从长江渡来,我在奉节等你”,安以轩倾情演唱为奉节量身定制的歌曲《为你而来》,美丽的人气偶像安以轩千里万里从台湾为奉节为你而来。

6、杨洪基为“刘备托孤”唱响忠义之声最感动! 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后再续名篇《不尽长江滚滚来》,颂歌刘备托孤白帝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义。

7、胡彦斌为千古迷阵八阵图演绎现代版最穿越!古人的迷阵,今人的迷城。

破关闯阵,是军事智慧,亦是人生哲理。

在迷阵中起舞的人们,和胡彦斌一起来破解八阵图吧。

8、川剧变脸吐火解读“夔”,演绎“夔” 最神奇!三度梅获得者,川剧皇后沈铁梅率重庆川剧院当家班底演绎千年“夔”字的变幻莫测。

9、吕继宏演唱《早发白帝城》,千古名诗的全新演绎最经典!男高音在三峡飞声,一起来唱这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

摄影技巧之摄影构图

摄影技巧之摄影构图

6 摄影构图
画面几何中心 在摄影画面中,画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 点就是画面的几何中心点,它位于画面 最中心的位置,比较容易集中观众的注 意力。将被摄事物处理在画面几何中心 的位置,容易形成对称式构图,表现安 静、稳定、严肃、庄重的主题。
6 摄影构图
画面趣味中心 在摄影画面中,将横竖边线各自分成 三等份,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接,就会 在画面中出现四条分割线以及四个相交 的点,即图中的B、C、D、E,四个相交 点的连线形成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 中靠近边角的部分就是画面的趣味中心 。
6 摄影构图
主体是摄影主题的重要体现。 主体就是摄影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 一般情况下一幅摄影画面只有一个主体。
HIPA Zeki Yavuzak(土耳其)
6 摄影构图
HIPA Mujeeb Kizhakkechalil(印度)
主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表现主题。 二是表达内容。 三是结构画面。
前景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增强空间感及透视感。
前景可以起到交代环境特点、渲染环境气氛的 作用。
6 摄影构图
背景是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环境。
简化背景 ①改变拍摄角度以简化背景。 ②改变光线方向以简化背景。 ③通过控制景深以简化背景。 ④利用特殊天气简化背景。
6 摄影构图
从属于衬托画面主体形象的部分,都可称为 空白,如水面、地面、草地、墙壁、虚化的 背景景物等。
6 摄影构图
间接处理陪体,就是把陪体的形象 处理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而 是通过某种线索的引导,通过观众 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补足这一形象。 这种处理方法具有隐喻的意味,可 以调动观众积极的想象,显得比较 含蓄、意味深长。
6 摄影构图
2016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

图中是欧洲航天局公布的一张照片,这和一个争议有关,这个争议涉及到人教版小学语文

图中是欧洲航天局公布的一张照片,这和一个争议有关,这个争议涉及到人教版小学语文

图中是欧洲航天局公布的一张照片,这和一个争议有关,这个争议涉及到人教版小学语文长城与天气有关。

”这是一句在国外摄影界广为流传的话。

在许多中国摄影师镜头下,“长城”始终是一堵Great Wall(墙),变化的只是季节。

而在《国家地理》的视野中,长城风光早已成为“过去的影像”。

但是,摄影师田立没有这样做。

他拍摄的《长城修筑者的后裔》,将视角从长城,转向了那些生活在长城边上,而在习俗上又与东南沿海地区相连的长城建造者的后代。

以“后裔”为题,更为作品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2007年11月27日,这组照片,获得了《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度全球摄影大赛图片故事类一等奖,这是中国摄影师第一次获得此奖项。

全球将有4500万人通过《国家地理》看到变脸后的长城新面孔,长时间以来人们熟悉的政治化、脸谱化的长城,终于开始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谦卑得如同它脚下静默生活了千百年的居民。

然而,对田立来说,摆拍和过民俗化的争议伴随获奖消息而来,如同上个世纪80年代,张艺谋借《红高粱》斩获电影界大奖一样。

“不可思议的获奖”11月27日,玩了十多年摄影的陈生,在看过田立的这组获奖作品后,在经常玩的“时空论坛”数码生活版发了一顿牢骚:鄙人觉得不咋地,“让人不可思议”。

《长城修筑者的后裔》由12幅照片构成,整组照片表现出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民俗生活场景:村里的老少来到城楼前摆放祭品,敬天地之神灵;用传统的燃灯、敬香、撤纸钱等方式告慰亡灵,求祖先保平安;长城守护者见到砖石脱落都要拾回堆起……每幅照片都是正方形,暗合长城垛口的形状。

所有的图片几乎都有一个特点——活动的人成为视觉的中心,作为地标的长城虚化成一个背景,有时完全被隐去。

“只是一个社戏团在破旧长城下的表演场面,如此就把这个题目扯起来,是不是太大了点?”陈生甚至纳闷,一向注重视觉冲击力的《国家地理》,为何把一等奖给“这组光影、构图等方面几乎没有特色的照片”。

11月28日,《新京报》在《中国大胜“摄影奥运”》一文中,提出“含有长城等中国元素的作品在国外获奖,带有猎奇因素”。

国家地理2012摄影大赛参赛作品赏

国家地理2012摄影大赛参赛作品赏

《天堂景象》,由摄影师金宋进(Sungjin Kim)在韩国杨巴克桑山(Yangbaeksan, 音译)山顶拍摄,展示了壮观的云海景象,宛如置身天堂一般。
《日落时分的火山湖上空雷暴》,由摄影师杜-米勒在美国火山口湖国家公园拍摄。 当时,米勒身在火山湖上方1000英尺(约合304米)的利姆村,居高临下,捕捉下 壮观的雷暴和罕见的双彩虹奇观。
《布伦纳湖畔的码头》,出自摄影师莫赫德-纳德利-阿扎特-莫赫德之手,展示了新 西兰布伦纳湖畔的码头。莫赫德说:“我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新西兰西岸游历, 著名的布伦纳湖是我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一个浓雾笼罩的清晨,我到了这个码头, 随即拍下了这幅照片。”
《奋进号飞跃格里菲斯天文台》,由摄影师阿西勒-伍森拍摄,展示了飞跃格里菲斯 天文台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此时的“奋进”号正奔赴洛杉矶国际机场。抵达机 场后,它将踏上飞往自己的新家——加利福尼亚州科学中心的旅程,成为中心的一 件永久性展品。
《冰河》,出自 摄影师拉斐尔-乌 尔鲁蒂亚之手, 展示了壮观的冰 河景象。置身其 中,我们仿佛来 到另一个世界。
《温哥华的倒影》,由摄影师马撒-卡特科拍摄。卡特科表示:“在温哥华海边散步 时,我的目光被会议中心玻璃上出现的附近建筑的美丽倒影所深深吸引。”
《精心杰作》,由摄影师康斯坦迪纳-伊勒夫利亚拍摄。伊勒夫利亚表示:“城市文 明的活力和复杂性在建筑身上往往体现的最为明显。从建筑身上,你能够感受到城 市随时间推移逐渐发生的变化,感觉它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自己重新定义。在这 种变化的背后,雕刻家也贡献了他们的力量,他们的作品是历史和文化变迁的一部 分。”
《边缘》,出自摄影师梅伊-拉特兹之手,展示了一名双手扒住桌子边缘,窥视镜头 的小男孩。
《从男孩 到男人》, 出自摄影 师艾米-萨 卡之手。 照片中的 两名马赛 族男孩刚 刚接受完 成人礼。

【精选壁纸】国家地理杂志2011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作品(作者和作品介绍)

【精选壁纸】国家地理杂志2011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作品(作者和作品介绍)
35.陈善兵摄影作品《念湖风光》。念湖是位于昭通会泽县和是曲靖交界处的大桥乡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静寂的山峦、深深的湖水、红色的土地,在灵动的候鸟引领下,展现开动感的画卷,成为摄影家和驴行者的天堂。
36.赵长智摄影作品《绚丽秋季》
37.潘世国摄影作品《绿谷丛林》。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
38.孟志摄影作品《穿越雾中》
22.林旭摄影作品《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
23.曹宇清摄影作品《窗花》。大雪之后的黄山,别有一番魅力,循着栈道,偶然被这一幕所感动,被白雪渲染的黄山松,似一幅修饰过的画框,装点在眼前……
24.吴亮摄影作品《银色梯田》。梯田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云海中的银色梯田更加气势磅礴。
3.王晶摄影作品《落霞村》
4.潘春芳摄影作品《花》
5.王昕摄影作品《英姿》。一只白色的跳蛛依靠在一朵红花的花瓣上,非常奇妙!
6.高翔摄影作品《漫步滩涂》。一只白鹭在夕阳照射的铺满绿色苔藓的滩涂上行走。
7.饶珂摄影作品《吉祥如意》
8.孙兰摄影作品《雨露》
9.张永会摄影作品《前行的东岛》。从空中俯瞰三亚的东岛,就像一艘正在前行的巨轮。东岛周围的海域生长着大量的珊瑚,属于国家珊瑚保护区。由于这里远离海岸,污染极少,海水清澈透明,使得这儿的珊瑚能大量繁殖生长,从而也聚集了大量的热带热鱼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海底生态圈。
2011年5月,由《华夏地理》杂志主办的第六届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在众多摄影爱好者、明星名流的热切瞩目下开启大幕。
本次摄影大赛历时5个月,9月底将评选各类别奖项结果予以公布,中国赛区遵循全球赛事规则设置3个类别,即Nature/自然类、Place/地方类、People/人物类,同时,各赛区一等奖作品将被送往美国参加国际赛事角逐,最终将有三位全球一等奖获得者免费前往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学会总部,体验120多年摄影探梦之旅。

摄影大赛流程

摄影大赛流程

摄影大赛流程一、报名阶段。

1.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发布活动公告。

1.2 设立报名渠道,包括线上报名和线下报名两种方式。

1.3 提前制定报名表格,包括参赛者基本信息、作品信息和授权声明等内容。

1.4 设立报名截止日期,确保参赛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报名。

二、作品提交阶段。

2.1 在报名截止后,开始接收参赛者提交的作品。

2.2 设立作品提交渠道,包括线上提交和线下邮寄两种方式。

2.3 提前确定作品提交的格式要求,包括作品尺寸、像素、格式等。

2.4 设立作品提交截止日期,确保参赛者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作品。

三、初审评选阶段。

3.1 设立初审评选委员会,由专业评委组成。

3.2 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筛选,淘汰不符合比赛要求的作品。

3.3 确定入围作品名单,通知入围者进行现场展示准备。

四、现场展示阶段。

4.1 确定作品展示的时间和地点,提前进行场地布置和作品悬挂。

4.2 邀请专业评委和观众参与现场评选,确定获奖作品。

4.3 举办作品展览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五、颁奖和闭幕阶段。

5.1 在现场展示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获奖者。

5.2 发放奖金和奖品,对获奖者进行公开表彰。

5.3 结束活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六、宣传推广阶段。

6.1 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包括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推广等。

6.2 制作活动纪念册,记录活动精彩瞬间,进行宣传推广。

6.3 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并在下一届活动中进行宣传。

七、后续跟进阶段。

7.1 对活动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改进。

7.2 对获奖作品进行展览巡回,扩大活动影响力。

7.3 确定下一届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开始筹备下一届活动。

以上就是摄影大赛的整个流程,希望对各位参赛者有所帮助。

祝各位参赛者好运!。

国际影赛获奖作品赏析2

国际影赛获奖作品赏析2

@大赛国际影赛获奖作品赏析2第三届阿联酋迪拜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1、沙漠中男子与骆驼。

图为一名男子牵着骆驼走在沙漠中,身后留下一串脚印。

本月末,在第三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上入围和获奖的作品,将亮相伦敦皇家地理学会。

此次展览为全球巡展中的其中一站。

本次大赛的主题为“光之美”。

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始创于2011年,旨在推广阿联酋以至世界各地才华横溢的摄影家。

比赛全部奖金达24.8万英镑,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摄影奖项。

摄影奖以迪拜王储谢赫·哈姆丹的名字命名,得到了王储的大力赞助,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提交作品就可以参加,借此来鼓励全世界摄影师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摄影作品。

此次参展作品包括壮丽的风景、亲密的肖像、以及令人惊叹的黑白照片,它们出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师之手。

上届获奖摄影师表示,摄影的秘诀就是要够疯狂,其次要能贴近生活,这才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2、沙漠中的一支驼队。

3、摄影大赛的主题为“光之美”。

从风景照到肖像照再到黑白照,世界各地的摄影师递交了大量摄影作品,展示包括沙漠、越南移民、猛禽和小沙弥在内的各种精彩瞬间。

4、山坡上的田地,色彩绚烂,犹如迷宫一般。

5、2012年9月19日,冰岛斯特勒伊姆维克夜空中的北极光,景象蔚为壮观。

6、一只猛禽展现优雅的飞行姿态。

7、一叶扁舟在水鸟中间穿行,温暖的阳光洒向河面,形成夺目而温馨的景象。

8、伪装高手蜥蜴,体色与周围的树叶融为一体。

9、一名饱经风霜的男子,戴着头巾坐在自己的骆驼旁。

10、作品展示了一名小沙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摄影师的镜头。

11、一名男子走在铺板瓷砖的走廊里,身影即将消失在镜头中。

12、一只鸟降落在窗户上,与背景中的树形成鲜明颜色对比。

13、一幅居高临下拍摄的照片,展示了一个校车站。

14、一群泰国渔民正将渔船拖上岸。

15、一名男子划着小船在薄雾笼罩的小河上前行。

16、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在被白雪覆盖的大桥上前行。

17、一位父亲正给自己的孩子洗澡,两旁树木在他们头顶上方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家乡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家乡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后是一片金黄的稻田,阳光照耀下,整个画面温暖而宁静。摄影师通过捕捉到农民的劳作场 景,展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3. 三等奖:《古镇的韵味》 摄影师:王五 简介:这张照片展现了家乡古镇的独特韵味。照片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石桥倒映在清
澈的河水中,整个画面充满了古镇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摄影师通过巧妙的角度和色彩的 运用,展现了古镇的独特之美。
家乡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这些获奖作品展现了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展现了摄影师们的才华和创意。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家乡的美好之处。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激发更多人 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家乡摄影大赛》 摄影师:张三 简介:这张照片展现了家乡壮丽的山水风光。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青山绿水倒映在湖
面上,美不胜收。摄影师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光影的运用,捕捉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 令人陶醉其中。
家乡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2. 二等奖:《乡村生活的美好》 摄影师:李四 简介:这张照片展现了家乡乡村生活的美好场景。照片中,一位农民正在田间劳作,背

美国国家地理

美国国家地理

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是全球著名的科学教育媒体和学术组织,于1888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创立。

它以其深入的探索和报道自然、动物、环境与人类文化为特色,享有盛誉。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其特色黄色边界及黄色封面图案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标志。

自成立以来,《美国国家地理》一直致力于向公众传播关于地球的知识以及对地球的保护。

它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包括图书、电视节目、网站等,向全球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

杂志每期都会深入报道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和科学主题,从而展现了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并呈现了地球上最壮丽、最稀奇、最有趣的自然景观和生物。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教育媒体之一,《美国国家地理》以行业领先的摄影作品而闻名。

它每年举办的“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摄影师参与。

这些摄影作品通过其出色的技术和奇特的视角,唤醒了人们对地球之美和脆弱性的关注,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面。

除了摄影作品外,《美国国家地理》还以其深入研究和报道动物行为和保护、环境保护、考古学、天文学、人类文化等领域的文章而闻名。

这些文章通常由专业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撰写,通过详细而精确的研究和观察,向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世界自然与文化的机会。

除了杂志和印刷出版物之外,《美国国家地理》还创办了自己的电视频道,以提供更为直观和生动的内容。

它制作并播放了许多备受称赞的纪录片,涵盖了从人类历史与文化到自然风光与动物行为的各个方面。

这些纪录片不仅有助于扩大公众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还能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也是地理学和科学研究的支持者和倡导者,通过提供奖学金和资助来支持青年科学家和探险家的研究项目。

同时,它还支持多个地理学和科学教育项目,致力于提高全球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地理意识。

总之,美国国家地理是一个致力于科学教育、地球探索和环境保护的组织。

2024年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2024年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2024年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记录类)1.作品名称:《长征路上的足迹》作品描述:这张照片记录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性时刻。

照片中,红军士兵们满脸沧桑,步履艰难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背负着沉重的行李。

他们的脚下留下了一条条清晰的足迹,象征着他们曾经走过的艰苦道路和伟大的奋斗历程。

这张照片饱含着对长征精神的敬意和致敬。

2.作品名称:《百年老屋》作品描述:这幢百年老屋位于中国西南一些古老的乡村。

照片中,老屋艳丽的墙壁已被岁月凿刻得斑驳,屋檐上的琉璃瓦也已残破不堪。

然而,老屋仍然屹立在原地,透露出深深的历史气息和沧桑感。

这幢老屋见证了一代代人的生活、悲欢离合,也是这个乡村的文化象征。

这张照片借助摄影的力量,将这幢老屋的美和历史感传达给观众。

3.作品名称:《天空之城》作品描述:这是一张拍摄于中国西南高山之巅的天景照片。

照片中,壮丽的雪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云雾缭绕。

在远处,可以看到白云朵朵,如同漂浮在天空中的城市。

这张照片的构图恰到好处,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天空之中,感受到了高山的雄伟和天空的辽阔。

这个作品通过摄影的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4.作品名称:《林间漫步》作品描述:这张照片捕捉了中国南方一些山村的宁静景象。

照片中,一名老者手拄拐杖,在林间漫步,身后是繁密的树林和风景如画的山水。

他悠闲自在的步伐和平静的表情,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这张照片通过记录村中老者的生活场景,传递了宁静、和谐以及尊重传统的价值观。

5.作品名称:《牧民的足迹》作品描述:这幅照片拍摄于中国西北一些边陲草原。

照片中,牧民们骑着马匹驾驭着羊群,跋涉在辽阔的草原上。

他们的身影与苍茫草原相互映衬,更凸显了大自然的恢弘和牧民的奋斗精神。

这张照片将牧民们辛勤劳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对牧民生活方式的一种记录和致敬。

这些获奖作品通过记录和捕捉生活中的真实瞬间,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这些照片透过摄影师的镜头,将那些平凡、值得纪念的时刻永远定格下来,让人回味和思考。

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

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
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的历史与背景 • 获奖作品展示 • 获奖摄影师的故事 • 自然摄影的未来展望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自然摄影
以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为拍摄 主题,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态 多样性。
奖项设置
设立多个类别,包括野生生物、 风景、气候变化等,鼓励摄影师 从不同角度展示自然之美。
感谢观众在欣赏作品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 量。
鼓励观众继续关注和支持自然摄影,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为自然 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平台,推动了自然摄影行业的 发展和进步。
该奖项对于提升摄影师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鼓励更多人投身于自然摄影 事业,记录和传播自然之美。
03 获奖作品展示
动物类作品
总结词:生动捕捉动物们的自然行为和 生存状态,展现出动物们的美丽和生命 力。
入了解自然生态和物种特性。
02 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的 历史与背景
奖项的起源与发展
1943年,美国纽约的《国家地理》 杂志设立了“年度最佳自然照片”奖 项,成为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的前 身。
198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加入主办,并将奖项更名为“国际最 佳自然摄影大奖”。
196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开始举办“世界自然摄影大赛”,吸 引了全球摄影师的参与。
01
02
03
04
唤起公众意识
通过展示自然之美,激发人们 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促
进生态保护行动。

西洋镜

西洋镜

西洋镜作者: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5年第06期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精选照片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国际授权,是一个跨越国界、跨越民族、高水准的国际盛事。

国家地理杂志近千分之一的选片率虽然显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满理想和浪漫主义的优秀摄影师、记者在这里诞生,而那些有灵魂有激情的作品则往往代表了一种标准。

本届比赛依旧分为旅行人像、户外景观、地方感受和精彩瞬间,共四个大类。

图片说明1.埃塞俄比亚乡村中的人体彩绘。

2.夕阳下的瀑布,冰岛。

在冰岛旅行时,摄影师Ed Graham使用长曝光法拍下了这张唯美的夕阳瀑布照片。

3.图为海洋世界。

无人机航拍的巴西著名海滩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摄影:Chris Schmid。

4.天时、地利。

夏威夷可爱岛西北岸开始涨潮,巨大的海浪拍打在海岸上。

秋日时分的夕阳与水汽营造出朦胧光线,然而真正惊喜之处却是画面右上角突然闯进来一只飞鸟,这个小生命不仅让画面变得更加平衡,也让人想起平凡之中隐藏有不平凡的道理。

摄影:Lee。

5.水宫殿的黎明。

黎明时刻,印度水宫殿周围十分静谧,鲜有人出现,偶尔会有当地人来到湖边喂鱼和鸽子。

这些鸽子不停在湖面上穿梭,摄影师按下快门一起将宫殿和飞鸽纳入镜头。

摄影:Ravikanth Kurma。

6.冻结时间。

冰岛瓦特那冰川中的冰穴。

摄影:Shane Wheel。

7.地球的颜色。

孟买达拉维贫民窟人们的生计主要依赖传统制陶业。

照片里的两位妇女是陶器店工人,此时正是短暂的午休时间,两人神色凝重地在对话,而她们身上的红色衣裳完美融入到周围的陶器当中。

摄影:Maja Bednas。

8.白犀牛。

摄影师Stefane Berube花费了一整天为这些濒临绝种的非洲白犀牛拍照,目的只是获得一张让人满意的照片。

考虑到安全问题,他只能躲在30英尺外的草丛里拍摄,但怎么也拍不到想要的画面。

摄影大赛活动方案

摄影大赛活动方案

摄影大赛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相机的普及,摄影已经成为了大众喜爱的一项活动。

摄影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示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摄影,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摄影新秀,我们决定举办一场摄影大赛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加人们对摄影的兴趣,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摄影活动中来;2. 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摄影新秀,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3. 在广大摄影爱好者中建立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分享经验和技巧。

三、活动内容和流程1. 报名阶段(时间:一个月)(1)在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活动的宣传信息;(2)设置报名渠道,接收参赛者的报名信息;(3)要求参赛者提交摄影作品的电子版,并填写参赛表格;(4)对报名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确保作品符合活动要求。

2. 作品评选阶段(时间:一个月)(1)邀请专业摄影师、艺术家、摄影爱好者等组成评审团队,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2)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选取出最具创意和艺术感的作品;(3)在评选过程中,可通过公开投票方式,邀请广大网友参与评选;(4)评审团结合网友投票结果,最终确定参赛作品的入围名单。

3. 展览与颁奖仪式阶段(时间:一个周末)(1)在指定场地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展示入围作品;(2)邀请入围摄影师参加展览开幕式和颁奖仪式;(3)在开幕式上,公布获奖作品并颁发奖项;(4)在展览期间,举办摄影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专业摄影师分享经验和技巧。

四、活动宣传1. 媒体宣传(1)采用多种媒体宣传的方式,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2)在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和社交平台发布宣传信息,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和观众。

2. 校园宣传(1)在大学和中学校园中设置展板和海报,宣传活动信息;(2)组织摄影讲座和培训班,提高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3. 社区宣传(1)在社区中心、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推广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2)面向社区居民举办摄影培训班,提供摄影技巧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月30日(周五),是国家地理摄影大赛收官的日子了,一位明显是来自中国的摄影师的风光作品入围了,就在国家地理最近向各家媒体分享的最新的50张入围作品里。

这张作品在某些国外网站被特意放置在第一张的位置,显然很受欢迎。

这位名叫“Peng Jiang”的摄影师拍摄了雨后彩虹初现的红土地沐浴在神光中,宛如仙境。

红土地,在中国的红土地里,晚霞村(Sunset Cloud Village)是最适合拍摄的地点,正如村
Peng Jiang
名所示,它最美的时候是日落时分。

被农夫开垦过的红色土地在雨后颜色更显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