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合集下载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中国导演陈凯歌
二、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
Hollywood’s strategy of star system
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是 指美国电影公司的老板千方 百计挖掘和培植具有潜质的 电影演员,使其成为观众争 相崇拜的偶像。
明星制部分男演员 亨佛莱·鲍嘉、克拉 克·盖博、加利·格兰 特
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 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来 观察一个新世界。”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电影生产一旦被有远见的企业家纳
入他们熟悉的工业化生产和销售轨道 之后,其获取的利润是其他任何制造 业所不能比拟的。
八大电影公司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eight great studios
卡尔·莱姆利1912创建
1914 阿道夫·朱尔科出资建设
1917年建立
卓别林和格里菲斯1919创建
1727 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 1752 富兰克林发现 电 1837 留声机 1839 卤化银感光材料 1840 莫斯有线电报机 1876 贝尔发明电话 1880 网纹站照相印刷 1886 发明电子扫描技术 1890 活动照相 1895 电影 1899 无线电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世界电影简史

世界电影简史

世界电影史(流派专题)电影起源时期(1815---1895年)1、电影的理论基础;①光学理论:感光胶片②视觉暂留: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眼睛耐光程度实验)电影的祖父③木乃伊情结:安德烈·巴赞原始的冲动2、电影的技术推动;1.摄影术19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雅克·达盖尔、物理学家捏普斯开始摄影术的发明曝光时间:14小时---20分钟---2分钟---几秒1872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连续拍摄奔马的实验1882年马莱根据左轮手枪间歇的原理改进连续摄影的方法1S拍摄12张照片“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1882年法国朱尔·马雷发明一种新式摄影机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1887年美国发明家汉尼鲍尔·葛德温实验成功了将感光乳剂涂在一种透明柔软的赛璐珞上制成了原始的胶片1891爱迪生活动摄影机2.放映术1877年活动视镜---1888影戏机---1892年爱米尔·雷诺灯光哑剧机---1894爱迪电影视镜---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成长期(1895---1927)早期电影的代表人物一、卢米埃尔兄弟1、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不久便传遍世界。

这一天便被认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采用的每秒16格画面的速度,后来也称为整个无声片时期的标准放映速度。

电影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化史出现了新的篇章2、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

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

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

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3、卢米埃尔对电影的贡献和遗憾(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志着初期高水平的影片。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淘金记》赏析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四、《公民凯恩》 与现代电影变革
《公民凯恩》赏析
国家:美国 出品:雷电华电影公司 年代: 1941年 导演:奥逊·威尔斯 主演:奥逊·威尔斯 编剧:赫尔曼·曼凯维茨、奥逊·威尔斯 摄影:格雷戈·托兰 九项奥斯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 再现美国西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 党 同 伐 异 》
第三节 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一、好莱坞的崛起
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美国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四个要素:
1、行业内的垄断 八大电影公司: 米高美、派拉蒙、华纳兄弟、哥伦比亚 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
2、分工细致 3、制片人专权 4、明星制
3、庸俗;
4、淫秽;
5、渎神;
6、服装:决不能因情节需要而裸露。
7、舞蹈:
总的来说,跳舞被承认是一种艺术 和一种表达人的情绪的美丽的形式。但 是暗示或表现性动作的独舞或双人或多 人舞、意在挑动观众情欲的舞蹈、摇摆 胸部的舞蹈、双腿不动而作过度的躯体 动作的舞蹈都是不雅观的和邪恶的。
8、宗教:神职人员之所以不能成为滑稽 可笑的角色或歹徒,是因为对待他们 的态度很容易转化为对待宗教的态度。 观众对一位教士不够尊重,宗教在观 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下降。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第四章:纪录电影运动
• 美国的罗伯特· 佛拉哈迪是公认的纪录片创始人,《北 方的纳努克》是一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主动参与的影 片 。1931年佛拉哈迪拍摄的《亚兰人》是一部描写亚 兰岛上居民威寻找食物而在大海里进行的艰苦斗争, 其 主要内容是捕杀鲨鱼。1948年, 佛拉哈迪拍摄的《路易 斯· 安娜故事》是他的最后一部名作。 •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格里尔逊, 保 罗· 罗莎, 巴锡尔· 瑞特等。主要强调(1)不主张在记录 上追求诗意, 而是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 ;(2)在技术 上却极力的雕琢, 他们在画面上极尽雕琢, 例如他们在画 面构图, 镜头剪辑, 音画结合等方面上超过了主题的兴趣。 •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主要代表作是《锡兰之歌》 ( 巴西 尔· 瑞特, 1934), 《夜邮》(巴西尔· 瑞特, 哈里· 华特, 1936), 《煤矿工人》(卡瓦尔康蒂, 1935)
第二章:默片后期(1919-1929)
• 法国电影的发展:卢米艾尔和梅里爱之后,百代公司和 高蒙公司代表了法国电影工业的产生。百代公司经历了 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喜 剧电影大受欢迎,如麦克斯· 林戴系列。经历第一次世 界大战,美国电影进入法国才真正的对他们的电影产生 影响。 • 从1918年到1923年,法国一些导演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探索:印象派电影诞生。代表人物是:让· 德吕克,谢 尔曼· 杜拉克,让· 爱浦斯坦等 。“上镜头性” 是这个流 派的理论基础。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的节 日》(1919)、《狂热》(1921)、《车轮》(1922)、 《忠实的心》(1923)等。
第一章:早期电影工业(1880-1919)
• 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主义传统的创始人,拍摄了 许多影片,如《水浇园丁》等,但是他们后来专 注于电影的放映。卢米埃尔电影公司遍及世界的 放映也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片源,主要以风景电影 和时事电影闻名。 • 法国乔治· 梅里爱是技术主义传统的创始人。他 的主要贡献是以其讲求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拍 摄的轻松幻想影片而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月球 旅行记》(土豆网) • 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分别建立摄影棚,电影工业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历史1895年以前11世纪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

“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

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

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1、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

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

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

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特吕弗 《四百击》
特点:侧重内心描写,试图把人的内心搬上银幕。
左岸派: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群电影作家的创作。 阿伦· 雷乃 瓦尔达 科尔皮
6.意识流电影
特征:1.剖析深入
2.内容深远
3.打破了传统的戏剧化构造。
4.反对超出电影门房一般的伦理
伯格曼《野草莓》 费里尼《八部半》
四.好莱坞类型电影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 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世界电影史
主讲人:
杨昌林
一、电影的诞生
视觉暂留理论 1894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西洋镜)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 法国
《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梅里爱 法国 ——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1899年《德雷福斯案件》
1902年:《月球旅行记》、《鲁宾逊漂游记》、 《格利佛游记》。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结束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的 每位导演分别完成了四部重要的影片。1929 , 爱森斯坦前往好莱坞学习研究声音技巧。最 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1931) 和普多夫金的《逃兵》(1933) 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德国或法国因为工 业或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远离民众的艺术 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方向的新艺术政策。
把D.W.格里菲斯引进了电影界,启用他在影片《从鹰巢中救出的 人》(1907)里当演员。鲍特自1916年以后转而从事研制电影放映机 和其他电影新技术。1929年因在股票市场上遭到失败而破产。1941 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酝酿与尝试:短片时代的格里菲斯 1:让剪辑深入到场景之内 2:情感的介入与叙述的复杂化 《陶丽历险记》《姑娘和她的忠诚》《埃德加· 爱伦· 坡》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卢米埃尔兄弟(法)发明手摇活动电影机,开创电影放映时代代表作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乔治·梅里爱(法)代表作品:《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埃德温·鲍特(美)代表作品:《火车大劫案》《基督山恩仇记》《不朽的城市》大卫·格里菲斯(美)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苏联蒙太奇学派谢尔盖·爱森斯坦代表作品:《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普多夫金代表作品:《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母亲》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路易斯·布努埃尔(西班牙)代表作品:《白日美人》、《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维莉迪安娜》谢尔曼·杜拉克代表作品:《城市里的魔鬼》,《艺术家的灵魂》,《贝壳与僧侣》德国表现主义罗伯特·威恩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基督的一生》有声电影艾伦·克罗斯兰:《爵士歌王》3、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约翰·福特代表作品:《搜索者》、《关山飞渡》弗兰克·卡普拉代表作品:《一夜风流》《富贵浮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代表作品:《后窗》、《惊魂记》、《西北偏北》查理·卓别林代表作品:《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奥逊·威尔斯代表作品:《公民凯恩》、《第三人》、《历劫佳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让·雷诺阿代表作品:《大幻影》、《游戏的规则》让·维果代表作品:《尼斯景象》、《游泳冠军塔里斯》雷内·克莱尔代表作品:《巴黎屋檐下》、《最后的亿万富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罗伯托·罗西里尼代表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维托里奥·德·西卡代表作品:《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法国新浪潮运动让-吕克·戈达尔代表作品:《精疲力尽》、《随心所欲》弗朗索瓦·特吕弗代表作品:《四百击》、《日以继夜》法国左岸派阿伦·雷乃代表作品:《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阿涅斯·瓦尔达代表作品:《短角情事》、《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瑞典英格玛·伯格曼代表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代表作品:《爱情编年史》、《奇遇》费德里科·费里尼代表作品:《卡比利亚之夜》、《大路》美国:新好莱坞电影阿瑟·佩恩代表作品:《邦妮和克莱德》《雌雄大盗》斯坦利·库布里克代表作品:《巴里·林登》、《闪灵》、《2001太空漫游》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作品:《大白鲨》、《夺宝奇兵》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品:《巴顿将军》、《教父》马丁·斯科塞斯代表作品:《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乔治·卢卡斯代表作品:《美国风情画》、《星球大战》德国:新德国电影(西德)维姆·文德斯代表作品:《柏林苍穹下》、《地球之盐》沃尔克·施隆多夫代表作品:《铁皮鼓》、《青年特尔勒斯》5、九十年代的世界电影罗兰·艾默里奇代表作品:《独立日:卷土重来》、《独立日》、《哥斯拉》詹姆斯·卡梅隆代表作品:《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罗伯特·泽米吉斯代表作品:《阿甘正传》、《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北野武代表作品:《花火》、《坏孩子的天空》岩井俊二代表作品:《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在商业和声誉上均获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全

世界电影史 全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 个小故事组成
《党同伐异》

四、无声电影与美国电影喜剧学派
美国无声喜剧学派的代表人物: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制 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了传 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先由 “出主意者”提出一个原始点子,然后交由“剧本会 议”设计人物和故事,成型后由“噱头部”负责添加 滑稽场面和情景。这种由制片人专权,强调集体智慧, 精细分工的制作方法在今天的好莱坞仍占主导地位。
《火车进站》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 历史一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 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 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发明人:法国兄弟 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一.填空1.美国人埃德温鲍特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采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2.美国人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行成。

3.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4.法国乔治梅里爱的代表作:1896《贵妇人的失踪》 1902《月球旅行记》 1905 《太空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德莱福斯案件》5.法国印象派德吕克的《流浪女》、莱皮埃的《黄金国》、冈斯的《车轮》6.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布努艾尔的《黄金时代》一片而告结束。

法国谢尔曼杜拉克(女)的《贝壳与僧侣》、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谷克多的《诗人之血》7.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雷内克莱尔的代表作:《幕间休息》、1930《巴黎屋檐下》、1931《百万法郎》、1932《自由属于我们》、1933《七月十四日》、《夜美人》、《大演习》让维果的代表作:1929《尼斯景象》、1931《塔利斯》、1933《操行零分》、1934 《驳船亚特兰特号》让雷诺阿的代表作:1926《水上姑娘》、《娜娜》、1931《母狗》、1932《布杜落水遇救记》、1934《托尼》、1935《兰基先生的犯罪》、1937《幻灭》、1939 《游戏规则》、1943《吾土吾民》、1945《南方人》、1946《女仆日记》8.新浪潮电影让--吕克戈达尔:1959《筋疲力尽》、1963《卡宾枪手》、1965《疯狂的比埃洛》、1966《我略知她一二》、1967《中国姑娘》、1969《真理》《东风》、1970 《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1972《一切顺利》、1980《故事》、1983《芳名卡门》、1990《新浪潮》弗朗索瓦特吕弗:1959《四百下》、1962《二十岁时的爱情》、1968《偷吻》、 1970《夫妻生活》、1978《飞逝的爱情》1960《枪击钢琴师》、1961《朱尔与吉姆》、1967《穿黑衣的新娘》、1969《密西西比美人鱼》、1970《野孩子》、《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彩色)《最后一班地铁》埃里克罗梅尔:1959《狮子的标志》、1962《蒙梭街的面包店女孩》、1963《苏珊的爱情》、1966《收集男人的女人》、1969《莫德家的一夜》、1970《克莱尔之膝》、1972《午后之恋》1982《沙滩上的宝莲》、1984《圆月映花都》、1986 《绿光》、1987《我女朋友的男朋友》雅克里维特:1959《巴黎属于我们》、1968《爱情疯子》、1971《出局》、1991 《爱吵嘴的美人》克劳德夏布罗尔:1960《花花公子》、1968《不忠的妻子》、1970《屠夫》、1995 《仪式》路易马勒:1957《通往绞架的电梯》、1958《情人们》、1960《扎齐在地铁》雅克德米:1960《洛拉》、1964《瑟堡的雨伞》克洛德勒卢什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9.左岸派电影阿伦雷乃:1955《夜与雾》、1959《广岛之恋》、1961《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3《慕里耶》、1966《战争结束了》玛格丽特杜拉:1966《音乐》、1975《印度之歌》阿伦罗伯--格里叶:1963《不朽的女人》、1966《横越欧洲的列车》10.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945-1950的代表导演和作品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6《游击队》、1948 《德意志零年》 1952《欧洲,51年》、1958《印度1958年》、1959《戴拉罗维莱将军》、1961《意大利万岁》维斯康蒂:1942《沉沦》、1947《大地在波动》、1951《小美人》、1953《我们是女人》、1954《情欲》、1957《白夜》、1960《罗科和他的兄弟们》、1963《金钱豹》、1969《群神的灭亡》、1971《威尼斯之死》德西卡:1940《二十四朵玫瑰》、1946《擦鞋童》、1948《偷自行车的人》、195 《米兰的奇迹》、1952《温别尔托 D》、1956《屋顶》德桑蒂斯:1947《悲惨的追逐》、1949《艰辛的米》、1950《橄榄树下无和平》 1952《罗马11时》、1958《一年长的道路》11.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60《奇遇》、1961《夜》、1962《蚀》(人类情感三部曲)第一部彩色影片1964《红色沙漠》1950《一个爱情的故事》、1952《被征服的人们》、1953《没有茶花的茶花女》、 1955《女朋友们》、1958《呼喊》1966《放大》、1970《扎布里斯基角》、1975 《职业记者》、1980《奥伯瓦德的秘密》、1982《一个女人的证明》费德里科费里尼:1954《道路》、1955《骗子》、1957《卡比利亚之夜》(孤独三部曲)1960《甜蜜的生活》、1962《八部半》、1965《朱丽叶塔的精灵》(背叛三部曲) 1952《白酋长》、1953《浪荡儿》、1968《死亡精灵》《爱情神话》、1969《萨蒂里孔》、1970《小丑们》、1971《罗马风情》、1973《我的回忆》、1977《卡萨诺瓦》、1979《乐队排练》、1980《女人城》、1983《船行》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的代表作:1962《瘦弱的教母》、1964《革命之前》、1970 《蜘蛛策略》、1971《随波逐流的人》、1972《巴黎最后的探戈》、1979《月亮》 1976《1900年》、1981《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1987《末代皇帝》12.1919年德国第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编剧是出生于奥地利的青年剧作家卡尔梅育和捷克作家汉斯雅诺维支,导演是罗伯特维内13.新德国电影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代表作:1966《告别昨天》、1968《马戏团蓬顶下的艺术家--不知所措》、1973《一个女奴的临时工作》、1975《强人费迪南特》、1979 《女爱国者》、1982-1983《感情的力量》新德国电影四杰:福尔科斯隆多夫:1966《青年特尔勒斯》、1970《科姆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财》、1975《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9《铁皮鼓》、1981《伪造》1983《斯万的爱情》维尔格赫尔措格:1967《生活的标志》、1973《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4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8《吸血鬼》、1981《路上行舟》、1982《菲茨卡拉多》、1984《绿蚂蚁做梦的地方》维姆文德斯:1970《城市之夏》、1984《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7《柏林上空》、1991《直到世界尽头》、1993《如此之远,如此之近》、1997《暴力启示录》 1973《爱丽丝漫游城市》、1974《错误的运动》、1975《时间的流程》法斯宾德: 1969《爱神比死神更冷酷》、《卡策马赫尔》、《瘟神》、《R先生为什么疯狂的杀人》、1970《当心圣妓》、1971《四季商人》、1973《恐惧吞噬灵魂》、1974《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1982《水手奎莱尔--与魔鬼的结盟》德国女性四部曲:1978《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80《莉莉玛莲》、1981 《洛拉》、1982《维洛尼卡福斯德欲望》14.“瑞典电影之父” ---斯约斯特洛姆15.英国大卫里恩的代表作:1938《卖花女》、1945《相见恨晚》、1947《孤星血泪》、1948《雾都孤儿》、1954《霍布森的选择》、1955《夏日的疯狂》、1957 《桂河桥》、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5《日瓦戈医生》、1971《瑞安的女儿》、1984《印度之行》二、名词解释(最好写出代表导演和作品)1.印象派电影20年代,以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马塞尔莱皮埃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流派--印象派。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

第二节 电影的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上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 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公开 售票放映,12部电影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 摄的第一批短片。其中有《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拆墙》、《里昂贝尔库广场》、《火车进站》、《 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12部,每部只有一分 钟的无声短片。特别是《水浇园丁》,它是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为以后的故事片的创 作开了先河。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梅里爱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
人,他对电影技艺作出了极大的 贡献!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 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 特技摄影。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 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 创造了戏剧电影。他所摄制的几 百部电影,都是以戏剧结构的电 影表现形式,影片大都是自编、 自导、自摄、自剪。梅里爱的代 表作是《圣女贞德》
爱迪生 “电影视镜”所放映 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 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 出来的。而事上,他的创造本身 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 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 “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 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 师的“窥视”。
爱迪生的“电影视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完整版)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19等;2、法国: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等;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一条安达鲁狗/1928等;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1、1921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2、1920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1920年代纪录片的杰作;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年代中后期;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1927;注:进入1930年代之后,各国普遍开始探索有声电影,大约到1930年代后期,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消失;声音的介入,使电影的信息量和表现力得以极大增强:1人声: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时间讲述复杂故事;2音响:强化了电影的环境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内外的心理感受;3 音乐: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可以说,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世界电影无论在影片的种类与数量上,还是在艺术的水准和多样性上,抑或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乃至在声画的结合上,都已经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性的艺术品种3、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以“好莱坞”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美国电影,就已经在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经过1920年代的发展,好莱坞陆续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八大公司为龙头的多个垄断性的电影企业;同时,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特点主要有:①、制片人专权;②、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③、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化的流水线运行模式;以生产“类型片”为主;④、明星制度;“制片厂制度”秉持市场为本的原则,能够在制片人的强力统筹下,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其垄断性的的“运行模式”,则保证了所有产品都能进入院线;而“明星”则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海报”;“1930~1940年代”,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佳作频现、人才辈出,利润更是滚滚而来;这一时期,好莱坞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最大贡献在于:成功地推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类型片”——这是电影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类型片”主要有:西部片:关山飞渡/1939/约翰·福特;喜剧片:一夜风流/1934/弗兰克·卡普拉;歌舞片:出水芙蓉/1944;强盗/黑帮片:疤脸大盗/1932;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31;悬疑/恐怖片:蝴蝶梦/1940/希区柯克;……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1927/有声片爵士歌王;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5、挖掘、培养、造就了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6、推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类型片”;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贡献在于:1、在形式上,以“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为主,系统的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语法;2、在内容上,强调反映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日常性,淡化戏剧式冲突;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让·维果/操行零分/1933、驳船亚特兰特号/1934;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0、自由属于我们1932;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1938等;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在1930年代,世界纪录片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成就最高者为英、德两国;一、英国在193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一次由格里尔逊倡导、组织的纪录电影运动,他们拍摄了100多部纪录片,形成了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学派;他们认为:通过艺术化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电影可以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宣传手段;代表作有:漂网渔船/1929,工业的不列颠/1932,夜邮/1936等;二、瑞芬斯塔尔是一位杰出的德国女艺术家;她在1930年代的纪录片代表作有:意志的胜利/1934——记录了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第四次纳粹党代会时的壮观场面;奥林匹亚/1936——纳粹德国为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所作的宣传片;该片效果超出了对奥运会的单纯记录,成为对运动中的人体的礼赞,很多体育运动的拍摄技巧由此片首创;瑞芬斯塔尔在电影的镜头调度、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起止时间在1945~50年前后;代表人物:柴法蒂尼、罗西利尼、德·西卡等;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偷自行车的人/1948、罗马11时/1952;主要艺术主张:1形式上:“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追求实景拍摄、纪实风格;2内容上:“还我普通人”——以表现底层百姓生活为主,常启用非职业演员;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影艺术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出现了大批“现代主义电影”——旨在展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的种种精神危机;其特点如下:在影片内容上,开始质疑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宗教等,并提出了不少此前曾被忽视或遮蔽的社会问题;此外,这次创新浪潮还在“意识银幕化”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探讨;在摄制形式上,突破了一些常规的电影语法,如“拍摄轴线”和“流畅剪辑”等观念;高潮期在1959~70年前后,所波及的国家更多,主要有:法国、瑞典、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总体上,可以被统称为一次世界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总体而言,当时的世界电影由原先注重叙事的写实主义电影,逐渐转向了注重内心剖析的“现代主义” 电影;1、法国:特吕弗、戈达尔;阿仑·雷乃在这次世界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法国的“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这两大流派都有出色表现;1、“电影手册派” :依托法国着名电影理论杂志电影手册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导演,代表人物有:特吕弗/四百下/1959、戈达尔/筋疲力尽/1959等;2、“左岸派” :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批作家导演,以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德里昂巴德/1958/和广岛之恋/1961/为代表;总之,法国“新浪潮”在电影拍摄和剪辑上,以及在“意识银幕化”等方面的探索,极大地丰富、推动了世界电影的发展;2、瑞典:伯格曼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做出了独树一帜的出色成就,其代表作是:第七封印/1956,野草莓/1957,处女泉/1959,呼喊与细语/1972等;伯格曼充分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不仅表达了对宗教的质疑与排斥,还深入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人生的孤独与苦闷;例如:他在野草莓中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一个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对孤独根源的探索和对生命再生的渴望;伯格曼在摄影构图、色彩影调、环境渲染、剪辑技巧和指导演员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把现实主义手法与意识流手法有机地、富于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立了电影表现的新风格和新手法,使电影成为一种表现人类精神状态的艺术,对1960~70年代的西方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3、意大利: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意大利的新浪潮电影更偏重于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更关注生活中的个体的生存境遇、心理状态和情感矛盾,例如:人生的孤独与隔阂、荒诞和异化,以及在生存困境中的茫然失措等等;在表现形式上,则打破传统叙事规则,往往以某个哲学观念或心理意绪为核心,展示编导对自身和世界的主观态度以及抽象哲理思考,尤其侧重于对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们那种纷繁杂乱的内心意识或潜意识的揭示;代表人物主要有:安东尼奥尼:奇遇/1960、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6/等;费里尼: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1962/等;4、美国:新好莱坞电影1960~70年代,美国社会连续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导致公众对既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怀疑、乃至敌对态度,一些试图打破传统束缚和秩序的“反文化思潮”随之兴起;在上述社会背景下,美国影坛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出现了等一批新导演,他们的影片革新了传统好莱坞的僵化模式,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如下:在思想内容上,对美国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揭示、反思与探讨,尤其是表现了青年人的种种疑虑与反抗,出现了一系列“反传统、反主流文化”、甚至违法犯罪的主人公形象,而他们的对立面,却正是传统好莱坞曾竭力颂扬的各色守法、护法的正面人物;虽然片中的“坏人”最终大都受到了惩罚,但却往往因其社会性的、悲剧性的堕落原因,成为了事实上被同情的对象,而主人公的对立面——国家法律、传统道德等反而成为真正的被谴责对象;在电影语言上,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连续性和线性情节结构,大量借鉴欧洲新浪潮电影的艺术手法,自由地处理时空关系;同时,在运动摄影、声音处理、剪辑技巧、实景拍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新好莱坞电影”代表作有:阿瑟·佩恩/邦妮和克莱德/1967、迈克·尼科尔斯/毕业生/1967、伍迪·艾伦/拿了钱就跑/1969、库布里克/发条桔子/1971、科波拉/教父/1972、乔治·卢卡斯/美国风情画/1973、马丁·斯科西斯/出租汽车司机/1975、斯皮尔伯格/大白鲨/1975……5、德国:新德国电影西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196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西德电影在经济和艺术上日益走低;为了挣脱困境,1962年在奥伯豪森市的一次集会上,一些西德青年电影人倡议“创立德国新电影”——与传统商业性电影决裂,创立具有国际性的新电影后来被称为“奥伯豪森宣言”;“新德国电影”由此发端,并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期达到了高潮;其代表人物及作品为:克鲁格/告别昨天/1966、赫尔措格/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法斯宾德/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78、施隆多夫/铁皮鼓/1979、文德斯/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新德国电影”的主要成就在于:在思想内容上,首先是以理性、真诚的态度,对纳粹德国的罪孽、以及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剖析;此外,还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对人性、欲望、人际关系等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在艺术形式上,一方面常常使用“间离效果”和开放式的叙事结构,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反思与哲理意味;另一方面,法斯宾德等导演也充分吸收、借鉴了法国“新浪潮”和美国好莱坞的表现手法,使部分作品能够在思辨性与观赏性上取得双赢;此外,文德斯还别出心裁地为世界电影奠定了“公路片”这样一种独特样式;5、1980年代以来:CG技术的影响“数码艺术”即“新媒体艺术”,其表现手段与方式,主要是运用“CG 技术”computer graph,即“电脑图形图像技术”进行艺术创作;CG技术包括“虚拟影像合成技术”和“数字合成技术”;1980年代以来,建构在CG技术之上的数码艺术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和极大的便利;1、能够让编导的艺术才华和愿望得到充分施展,把许多原先无法表现的题材,能够“无中生有”地、逼真地呈现在银幕视听上,这尤其体现在的各种银幕奇观上;例如:在1994年的阿甘正传中,阿甘与肯尼迪总统的“历史性”握手;2000年的角斗士中的“人虎激战”;以及对其他影片中各种魔幻、灾难和宏大场面的营造;2、能够极大地降低“巨片”制作的成本,同时有可能创造巨额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文化因素: 欧洲电影的复兴
科学技术因素: 电视横空出世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勃兴
一般认为,阿瑟· 佩恩导演的《邦尼 与克莱德》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因为这部影片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新旧好 莱坞的巨大差异。
《邦尼和克莱德》
《毕业生》
《逍遥骑士》
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新好莱坞电影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新好莱坞电影突破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 念的束缚。 新好莱坞电影比传统好莱坞电影更能适 应时代。
类型电影的基本元素:
公式化的情节 定型化的人物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二、早期好莱坞类型片模式
西部片:
《火车大劫案》(埃德温· 鲍特) 《关山飞渡》(约翰· 福特) 《黄牛惨案》(威尔曼) 《红河》(霍华德· 霍克斯)
《关山飞渡》
《黄牛惨案》
犯罪片:
《小恺撒》(茂文· 勒洛埃) 《我是一个越狱犯》(茂文· 勒洛埃) 《疤脸大盗》(霍华德· 霍克斯)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 再现美国西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大卫· 格里菲斯 (1875-1948)
格里菲斯的贡献: 探求与实践蒙太奇手法
《发条橙》
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1939— )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要作品:
《教父》Godfather (1972) 《对话》The Conversation (1974) 《教父2》The GodfatherPart2 (1974)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8) 《棉花俱乐部》The CottonClub (1984) 《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3 (1990) 《杰克》Jack (1996)
《火车进站》
第三节 乔治·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 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 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 历史一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 电影史》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 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 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 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 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 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 普拉托
第二章 美国电影与电影叙事 形式的发展
早期美国电影的探索
通过模仿梅里爱和卢米艾尔的影片和当时 欧洲较为先进的机械发明,在电影制作领 域迎头赶上。 原本只是以电影作为宣传手段的很多马戏 团、魔术师在市场需要下纷纷改建了简单 的电影院。这使电影走出了一人单独观看 的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发明日: 1895年12月28日上午 地点: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 地下室“印度沙龙” 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 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 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 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 萨杜尔
一、什么是类型片
实质上,类型片的复制不是对电影故事 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引起观众兴趣的电影 元素的复制。 观众对类型片的主动选择也不只是对 老故事的重温,而是在熟悉的模式下感受 新的刺激。
常见的类型片包括以下12种:
西部片、喜剧片、犯罪片、科幻片、 歌舞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 动作片、灾难片、儿童片和恐怖片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 揣梦想的矿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 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 为镍币影院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1、片名: 一部影片的名字是特定货品的标识, 它必须遵守这方面的职业道德规则。 12、令人厌恶的事物: 这类事物有时是情节所必需的,对这 些事物的处理既不可沦于粗俗也不可 伤害观众的感情。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G级——无裸体、暴力、吸毒镜头、下流语言; PG级——可能有不适合儿童的短暂镜头,由家 长自己决定是否让儿童观看; PG13级——有不适合儿童的镜头,13岁以下须 家长陪同; R级——有裸体、暴力、吸毒镜头、下流语言, 17岁以下须家长陪同,一般影院禁止17 岁以下单独入内; NC17级——明显的性爱、暴力、吸毒镜头,禁 止17岁以下观看; X级——色情、暴力电影,只准成年人观看。
代表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对电影史的贡献:
电影的单位开始从“场景”变成“镜头”; 镜头开始大规模运动; 电影奠定了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基础;
《党同伐异》(1916年)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 个小故事组成
《 党 同 伐 异 》
第三节 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三、新好莱坞的导演和作品
斯坦利· 库布里克 (1928-1999) Stanley Kubrick
主要作品:
《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年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2年 《闪灵》The Shining 1979年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 1987年 《紧闭双眼》Eyes Wide Shut 1999年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 同时又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 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 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情景, 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 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法国)乔治· 萨杜尔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 《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 《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 《金鱼缸》、《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关于叙事结构
关于拍摄技巧
1、景深镜头 2、仰拍 3、阴影逆光的表现 4、移动摄影
关于主题
第五节 新好莱坞电影
一、好莱坞的衰落
经济因素: “反垄断法”
政治因素: “好莱坞十人案”
海斯法典:荒唐可笑的电影法
1、违法的罪行: 不准表现违法的罪行: (1)讲授犯罪的方法; (2)使潜在的犯罪分子产生模仿的念头; (3)让犯罪分子显得富于英雄气概和理 直气壮。
查理•卓别林(1889~1977) Charlie Chaplin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教 父》
马丁· 斯科西斯(1942— ) Martin Scorsese
1973年《穷街陋巷》 1976年《出租车司机》 1980年《愤怒的公牛》 1985年《8小时以外》 1988年《基督最后的诱惑》 1993年《纯真年代》
《出租车司机》
乔治· 卢卡斯(1944— ) George Lucas
《星球大战》(1977年) 投资:1200万美元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1980年) 投资:1800万美元 《星球大战3:绝地大反击》(1983年) 投资:3250万美元
《星战前传1:魅影危机》(1999年) 投资:1.15亿美元 《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2002年) 投资:1.2亿美元 《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2005年) 投资:1.15亿美元
《淘金记》赏析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 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 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四、《公民凯恩》 与现代电影变革
《公民凯恩》赏析
国家:美国 出品:雷电华电影公司 年代: 1941年 导演:奥逊· 威尔斯 主演:奥逊· 威尔斯 编剧:赫尔曼· 曼凯维茨、奥逊· 威尔斯 摄影:格雷戈· 托兰 九项奥斯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3、庸俗; 4、淫秽; 5、渎神; 6、服装:决不能因情节需要而裸露。 7、舞蹈: 总的来说,跳舞被承认是一种艺术 和一种表达人的情绪的美丽的形式。但 是暗示或表现性动作的独舞或双人或多 人舞、意在挑动观众情欲的舞蹈、摇摆 胸部的舞蹈、双腿不动而作过度的躯体 动作的舞蹈都是不雅观的和邪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