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迎接红军来家乡、长征途中艰难跋涉、奔赴抗日战场、给毛泽东当警卫战士、执行烧炭任务中不幸牺牲……四川仪陇县40余名来自张思德纪念馆、公安局、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草根演员”,为家乡干部群众上演了红色歌剧《张思德》,向革命英烈张思德致敬。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

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

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

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

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

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

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张思德过来检查发现,在水塘旁边果然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

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把叶子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无力,紧接着,他肚子开始剧痛,大口呕吐起来。

在失去知觉之前,他还在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

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

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

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

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

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

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

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

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

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

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

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

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今天,冬季已经不再寒冷。

红色的歌声,依然飘扬在大巴山。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

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

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

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

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

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

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
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张思德过来检查发现,在水塘旁边果然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

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把叶子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无力,紧接着,他肚子开始剧痛,大口呕吐起来。

在失去知觉之前,他还在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

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

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

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

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

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

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

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

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

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

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

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

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第一次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

这位战士叫张思德,牺牲在平凡的岗位上。

这篇演讲,既是一篇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更是一篇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宣言。

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张思德和他所代表的精神为什么依旧弥足珍贵?
怀着对英雄先辈的无比崇敬,记者采访了张思德的老班长、百岁老红军杜泽洲。

“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
与张思德同龄同籍又同时入伍的杜泽洲,今年已102岁高龄。

虽然年事已高,但聊起张思德的故事,老人仍心潮难平。

在妻子关玉清的补充和转述下,张思德生前留下的英雄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

杜泽洲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7岁加入红军。

1935年,杜泽洲在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营担任班长,张思德正好也分在这个班。

从此,这对同乡同龄同时入伍的战友并肩战斗,开始了永远难忘的革命历程。

“他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

”杜泽洲回忆,在一次战斗中,张思德不怕牺牲,深入敌阵,创造了一人夺得两挺机枪的战绩,负重伤并荣立战功。

长征路上,张思德在过草地时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试吃野菜,为此还中过毒。

“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在困难面前体现得非常明显。

”杜泽洲说。

“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
张思德干一行爱一行,能上能下。

1942年,部队整编合并后,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

消息传开后,一些骨干思想有些波动。

张思德以前当过班长,由于工作需要,又当了战士,他没有任何怨言。

座谈会上,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表示: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他骨干也纷纷放下思想包袱,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虽然和他同时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是旅长,而张思德当了普通战士之后工作热情却更加高涨。

杜泽洲说,有的战友衣服破了,他怕战友伤寒感冒,总是第一时间给缝补好;有的战友草鞋坏了,他宁愿不睡觉也要编织出来给战友穿上。

他经常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帮老乡干农活,当地百姓都认识他,称赞他是好战士。

张思德踏实苦干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战友。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生产小分队,到距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农场组织烧木炭。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照常进山赶挖新窑。

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

危急时刻,张思德将另一名战士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9月8日下午,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张思德追悼大会现场庄严肃穆。

毛泽东做了一席著名的讲话。

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把张思德身上闪光的思想和品德凝炼为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现场聆听毛主席讲话的杜泽洲说,毛泽东对一名普通战士的死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

“有幸与英雄同行,是一生最感荣耀的事情”
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并讲话,无论是在当时的延安,还是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杜泽洲说,大家对人民军队的宗旨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大家一心只想着冲锋陷阵去前线,听完讲话才明白,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一文收入《毛泽东选集》。

这篇经典著作也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杜泽洲的家中,张思德的画像始终挂在最显要的位置。

离休后,杜泽洲积极地投入到传播张思德精神的事业中,奔波在首都的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商场公司等,先后有180多家单位、1万余名干部群众聆听过他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少人对张思德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泽洲说,有幸与英雄同行,有幸向后人传播英雄的精神,是他“一生最感荣耀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