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王
9.老王
![9.老王](https://img.taocdn.com/s3/m/2963ccc33186bceb19e8bbbe.png)
老
1.靠破三轮活命 2.一生孤苦无依
王
1.坐老王车,
3.眼睛有病,独眼
4.住所偏,房屋破 5.取消载客, 生计更难
照顾生意
苦
2.再客气也给
爱
老王←→作者→善
善
报酬
3.老王送物,
坚持给钱 4.关心老王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 5.女儿送鱼肝
1.送冰大,车费减 半 2.送夫看病,不肯 收钱 3.临死前送油送蛋
(3)说一说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老王
• 老王是一个充 满苦难的人, 同时又是一个 很善良的人。
2.再读课文,研讨老王的“苦” 阅读1—4段,老王的“苦”表现在:
(1)生活艰苦
蹬三轮车,说明他谋生手 职业: 段艰苦 半瞎子,说明他有生理 身体:
缺陷
塌败小屋,说明他居住条件 居所:
恶劣
2.再读课文,研讨老王的“苦” 阅读1—4段,老王的“苦”表现在:
(2)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 最详细最感人?
• 临死前送鸡蛋、 香油还人情。
(3)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 ①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 手法?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3)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 ②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
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老王
老 王
杨绛
第一课时
资料助读
• 1.作者链接。
•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 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 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 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 校六记》《将饮茶》等, 译有《堂吉诃德》,著名 作品有《我们仨》《澡 堂》。
第11课《老王》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60a6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7.png)
者读者。
2.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入微
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文章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其逼真的 形象,特别是第二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时的 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描写:“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 成一堆白骨”;动作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 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 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一个 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 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①老王给我们家送冰
忠厚老实 的善良人
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 想到这点。
②老王送钱先生看病
替人着想、 担心的善良人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 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 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 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 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精段朗读 体悟情感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加横线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
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
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老王回报。作者一 家也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翳( yì )
琢磨( zhuó mo ) 愧怍( zuò )
2.写字:
dēnɡ( 蹬 )车
取dì( 缔 ) kū lóu( 骷)( 髅)
zuàn( 攥)着钱 zhì( 滞)笨
3.解词:
干校: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 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第11课《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679d8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4.png)
第11课《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老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阿长、老王、父亲、卖油翁,这些小人物虽然很平凡,并且各人身上又都有弱点,然而他们的身上又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是:熟读精思,把握文章内容;尝试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反复出现的句子解读中,感受文章的主题、意蕴。
《老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
文章不仅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愧怍之情。
【教学设想】《老王》这篇文章,学生认真读几遍,就能感受到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以及老王对作者一家的好,可是要深刻理解本文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作者一家明明也是很关照老王的,可为什么还会产生愧怍之情呢?基于这样的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文末中心句的角度切入文本,然后从三个方面“解读不幸者"解读幸运者”“解读愧怍之情"来研读文本。
【教学目标】结合背景,感悟老王及作者身上的人性光辉。
咬文嚼字,从语言品析中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心、善良之心。
【教学过程】改变题目、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要去认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
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王老”——指受人尊重、有名望的人“老王"——1.亲切2.作者与老王熟悉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抓中心句、巧妙切入本节课,我们从中心句的角度来切入文本。
老王杨绛
![老王杨绛](https://img.taocdn.com/s3/m/3c41c573f242336c1eb95e6c.png)
王
杨 绛
认识 老 王
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用“从 我觉得老王是位 穷苦、 穷苦、老实 这件事, 这件事, 的人”的句式。 的人”的句式。
走近老王
品一品: 品一品: 后来我……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后来我 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 在那里多年了。 他说,住在那里多年了。” 为什么这样回答? 为什么这样回答? 换一换: 换一换: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 可以将“ 换为“ 可以将“攥”换为“拿”吗? 删一删: 删一删: 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 都给我们吃? 都给我们吃?” 可以删去吗? “强“可以删去吗?
不幸:生活在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幸福生活的时代。 不幸:生活在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幸福生活的时代。 愧怍: 愧怍:也许是我没有给老王足够的关心 也许是没有平等的与老王进行感情的交流。 也许是没有平等的与老王进行感老王的内心世界 用“从 老王的 式。 这一词,我感受到 这一词,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的句 孤苦、 孤苦、善良
我与老王
一、我与老王是怎样的关系? 我与老王是怎样的关系? 二、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 怎样理解“ 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不幸者的愧怍。 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
![《老王》](https://img.taocdn.com/s3/m/7670fe89dd3383c4bb4cd23f.png)
《老王》老王设计简述:教材分析:《老王》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以“爱”为主题的第二单元第9课。
本单元的课文,均是名家之作。
它们诉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特别关注对弱者的关爱,揭示了“爱”的博大精深,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富有特色。
《老王》是作家杨绛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文章通过对三轮车夫老王几个生活片段的描述突出社会底层人民不幸的遭遇和善良的品格,文章深刻反思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我”与普通百姓老王在那个特定年代里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深入剖析了“我”只是同情他、关心他,而没有真正把他当做一个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的行为,并感到深深地愧疚,发出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感叹,也给社会和读者提出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关心社会弱者”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作者对特殊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触及灵魂的反思,向社会和读者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梦想――每个人都能平等相待和互相尊重。
亮点与反思:用经典名篇中美好的精神食粮来熏陶我们的学生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是语文老师的梦。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这篇课文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浓缩着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期待,对这句话的解读将决定本课最终的教学效果,“平等与尊重”是这句话的核心思想,也是本单元博大精深的“爱”的体现,这种解读能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和智慧的启迪,让学生拥有“平等与尊重”的梦,逐步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不错的语文素养,基本上能够准确捕捉和提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也具有一定的语言品味和赏析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同伴的合作探究,能够比较准确的挖掘出文本的内在意绪,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体会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浓浓深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意识,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现实现象的思考,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杨绛那“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但是,学生对文中涉及的文革社会背景是陌生的,有些情景可能没有办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相关资料和对涉及特定社会背景特点的情节进行适当解说是必要的。
七年级下册《老王》课件ppt部编本
![七年级下册《老王》课件ppt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8714476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7.png)
z对u没ó m能o请:老思王动索进;屋学喝口术水感权到抱威歉。”,受了不少迫害。但是,老王并不在乎外界
家庭: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对他们夫妻二人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这夫妻二人。 3、丈夫的一条腿走不了路
“攥”是“用手抓稳”的意思,和“滞笨地转过身 子”都描写出了老王因病重而动作费力的样子,同 时“攥”字也表现出因生活艰难而对钱无比珍视的 心理,突出老王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仍急人所急、 想人所想的善良品质。
细节揣摩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 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 堆白骨。
伛 yǔ
翳 yì
骷髅 kū lóu
攥着 zuàn 滞笨 zhì
琢磨 zuó mo
侮辱 wǔ
愧怍 kuì zuò
理解词义
塌败:塌陷破败。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荒僻:指人迹罕至且偏远。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zuó mo:思索;考虑。 琢磨
zhuó mó:①雕刻和打磨(玉石)。
嗓子问“我”,担心没钱给钱先生看病;拿了钱还不大 放心,仍然记挂着,生怕“我”看病钱不够; 3. 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 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深入思考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思考: 1.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2.面对老王,“我”为什么感到“愧怍”?
“大概”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大概”表示一 种猜测,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据自 己的观察做出的一种猜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老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老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f09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2.png)
同课异构: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初生成:初读文章,认识老王,感受他的“苦”与“善”。
2、合作探究再生成:精读文章,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教师导思三生成:品味文章,理解作者。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知识分子的情怀和爱的伟大,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理解结尾句中的“愧怍”之情。
教学过程一、改题导入今天,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要去认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王老”——指受人尊重、有名望的人“老王”——1.亲切2.作者与老王熟悉二、走进老王1.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1911—2016 ),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不幸的人:老王2.老王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先为老王制作一份简历。
3.课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老王的善良?预设1:送冰。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预设2:送钱先生看病。
预设3:送香油和鸡蛋三、走近杨绛1.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使得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回报作者呢?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①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第1段);②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第3段);③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505f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9.png)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文本简介:《老王》是作家杨绛所写的一篇令人深思的散文精品。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学生可以自由作答:答案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应该集中在用《老王》比较亲切,而且显得与作者很熟悉,用《王老》的话就显得在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交往,不符合作者原意。
设计说明:改写题目入题,轻松自然,降低了课文的沉闷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体会从学识上讲,老王与杨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与下面的环节接轨。
二、温故知新: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出文章最后一句话:(出示幻灯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试着让学生去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老王》,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愧怍呢?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老王》3精品 课件
![《老王》3精品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6de14589eb172ded63b7cc.png)
还有一篇题为脚踏实地是最好的选取的 文章, 说的是 任小萍 在不断 调动的 工作岗 位上, 干一行 爱一行 ,在平 凡的岗 位上干 出了不 平凡的 成就。 读着文 章,我 记下了 这样一 句话:一 个人在 无法选 取工作 时,至 少他永 远有一 样能够 选取:就 是好好 干还是 得过且 过。这 样的选 取就决 定了 将来的 被选取 。虽然 语言很 朴素, 但却饱 含哲理 ,让我 很受教 育。
老 王
杨 绛
从课文内容来看,能将 《老王》改为《王老》?
王选语录
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 凡人用过的是废物;名人做 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 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 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 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 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 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 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 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 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 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 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 叫老王。
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 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 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等, 长篇小说《洗澡》。
“我们仨(sā)”
杨绛与钱钟书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 钱媛
字词
tā
dì
yǔ
塌败 取缔
伛
Kūlóu bēng 骷髅 绷带
zhì 滞笨
yì 翳
zuò 愧怍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雨村道: “天地生人,除大
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 。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 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 世治,劫生世危。尧、舜、 禹、汤文、武、周、孔、孟 、董、韩、周、程、张、皆 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 桀纣、 始皇、王莽、曹操、 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 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 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 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 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课件(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课件(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2f2c548762caaedc33d47f.png)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但我们可以用伟 大的爱去做些小 事。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诺贝尔和平奖 得主特蕾莎修女
课堂小结
单击送此人处玫编瑰辑,母手版有标余题香样式
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当常怀关切之心。 眼• 泪单•击要第此二为处级别编辑人母的版悲文本伤样而式流;仁慈,要为 善良的• 心第•三第灵级四级而发。”常常爱惜”,去关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自食其力……
互助……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姐妹抓阄读书, 有书读的妹妹却 哭了……
我们的课桌, 我们的床……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我们常常无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法式 做伟大的事,
• 第四级
——写作者•与第一五级位三 轮人力车夫的交往, 表现底层劳动者在不 幸的生活中的不变的 淳朴善良的天性。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观察•插第二图级,速读课文1-4 • 第三级
段,作者•给第了四级我们介绍
• 第五级
了老王的哪些情况?从 这些信息你读到什么? (从职业、家人、外貌、 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同情• 第。•二第级三级
王的境遇感到愧怍。
• 第四级
• 第五级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职业:三轮单干户
基 • 单击本此处生编理辑缺母陷版:文一本只样眼式
9.《老王》
![9.《老王》](https://img.taocdn.com/s3/m/0ac24823e45c3b3566ec8b12.png)
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 《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管锥编》等。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 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 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 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 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 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 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 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速读课文 思考问题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1-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很苦 的人;
(5-22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善良 的人。
2、别人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研讨探究
1、研讨老王之“苦”
老王
蹬三轮车
姓名:
职业: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事件
老王的品质
精读课文,填下表
事件
老王的品质
送冰块,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 要钱
临死前送来香油、 鸡蛋
重感情,讲仁义 知恩必报
送冰块,车费减半
善
良
淳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朴
的 老 王
他需要钱,但做生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
意从不多收一分钱。 愿意尽义务,非常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 讲感情,讲仁义,
生意受影响。 的缺陷对他偷蹬
三轮车谋生无疑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是难雪重上重加,霜老,王困收
塌败的小屋
入低,居住条件 差,老王的生活
“苦”。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 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 对待老王?
对《老王》的深度解读
![对《老王》的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64d886cc22bcd126ff0c92.png)
是周 围“ 高贵 ” 的人 , 是老 王这样 一 位社 会最 “ 却 底
层 ” 人 。我 想 这 正 是 杨 绛 这 位 世 事 洞 明 的知 识 分 的
子所深深思考的吧 !
学 生 对 底 层 人 物 的关 注 和 同情 。笔 者认 为 这 样 的 解 读 并 没 有 深 入 研 究 文 本 的价 值 , 有 看 清 智 者 的 思 没 想, 没有 明确 编 者 的 意 图 。 那 么 , 何 对 该 文 本 进行 正 确 而 深 入 地 解 读 呢 ? 如
文革 后 , 头被 剃 成 只有 半 边 头 发 的“ 阳头 ” 专 职 为 阴 ,
眼, 也许 是得 了 恶 病 , 正 同 是 不 幸 , 后 者 该 是 反 而
更 深 的不 幸 。对 此 , 乎 所 有 的执 教 者 都 绕 开 不 提 。 ” 几 什 么是 “ 深 的不 幸 ” 更 ?瞎 眼 不 但 让 他 没 了 乘 客 , 而 且招 致 了别 人 的 诋 毁— — “ 人 说 , 老 光 棍 大 约 年 有 这 轻 时候 不 老 实 , 了什 么 恶 病 , 掉 一 只 眼 。但 我 们 害 瞎 ” 看 到 即便 如 此 不 幸 的 老 王 没 有 因此 抱 怨 过 什 么 , 更 没 有恶 言 相 向 , 反 对 周 围 人 报 以 万 分 的 善 良与 真 相 诚 。不 仅 是 对 杨 绛 一 家 , 括 把 自 己 降格 为 “ ” 包 货 的 老 先生 也 能 够 细 心 周 到 地 照 顾 , 三 轮 平 板 周 围 装 在 上 半 寸 高 的边 缘 , 得 乘 客不 会 掉 落 。 而 此 时 , 王 觉 老 只 是凭 这 位 主 顾 勉 强 “ 持 生 活 ” “ 合 ” 过 日子 。 维 ,凑 着
第11课《老王》课件 (43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课件 (43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8dfb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png)
认识一个人
(6)身体状况:,“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
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与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有什么不同?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 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 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 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 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 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 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 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 了吗?”
乞丐虽然没有获得金钱,但他获得了温暖、 获得了平等、获得了尊重与友爱
老王做这一切不为金钱
友爱 温暖 平等 ……
品词赏句,读懂作者的愧怍 方法 品读反复之处
面对老王,出于同情与关怀,杨绛一家 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
彼此付出的差异
面对杨绛一家,老王虽然贫困,却总是 竭尽己能,付出感情上的支持与回报。
我们聊着闲话。”
老王被时代抛弃的痛苦 无亲人依靠的孤苦
被世人恶意中伤的悲苦
品词赏句,读懂作者的愧怍 方法 品读反常之处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
我们聊着闲话。”
愧怍
我始终没有走进过老王的内心世界,
去真诚感受他的不幸。
老王也没有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我们看似很“亲近”,实则“遥远”。
品词赏句,读懂作者的愧怍 方法
熟读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 回忆老王的,其线索是什么?
认识一个人 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并完成老王个 人简历表。(时长约为6分钟)
《老王》ppt课件
![《老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3eac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a.png)
____顺___理__成__章______的情况下说“当然”。 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 并不要求老王回报。 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 占便宜的念头。
课文赏析
②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 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 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荒僻小胡同中破落 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居住条件恶劣
课文赏析
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老王的?
1、不愿意做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课文赏析
2、阅读课文5—22段,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个片段? 体现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
事件
送冰,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1、老王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 2、老王说了不要钱,为什么又接过了钱?他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面对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我”有哪些反应和感受? 4、作者对老王的友好表现在哪里?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课文小结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 地镶嵌在门框里。”
幸运的人? 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
斗,只发微薄的生活费。杨绛,头被剃成只有半边头发的“阴 阳头”,专职打扫女厕所;钱钟书,头被剃成“十字头”,下 放劳动挖沙。其间,他们还经常被红卫兵拳脚相加。
课文赏析
3、同样不幸的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样的呢?
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②“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 ③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 ④关切询问,关心生计 ⑤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老王》
![《老王》](https://img.taocdn.com/s3/m/74301d7df242336c1eb95e23.png)
平等观念
人道主义精神
放 学
……
姐妹抓阄jiū读书,有书读 的妹妹却哭了……
自 食 其 力
……
诚王有个凡 恳喝歧幸中 平 的采视运折 心!不者射平 喝为幸只出淡 采老者有人淡 中 !王的关性 孕 那理爱的 育 颗由不真 着 金。者、 真 子让的善 情 般我责、 真们任美, 挚为,。平 平 而老没一 凡
学部在干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搞运动,清查“五一六分子”。干校 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按照农活、造房、搬 家等等需要,搞运动的节奏一会子加紧,一会子放松,但仿佛间虐,疾 病始终缠住身体。“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 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在这次运动里,如同在历次运动里,少不了有三类人。假如要写回 忆的话,当时在运动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也许会来一篇《记屈》 或《记愤》。至于一般群众呢。回忆时大约都得写《记愧》:或者惭愧 自己是糊涂虫,没看清“假案”、“错案”,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 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惭愧自己是懦怯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 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至多只敢对运动不很积极参加。也有一种人,他 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帐,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 大判“葫芦案”。
老
王
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 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评论家、文学翻译 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 、《将茶饮》译作有 《堂.吉诃德》等。其夫钱 钟书,字默存,代表作 《围城》。
杨绛
“我们仨(sā) ”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年轻时的杨绛
认识老王
温馨提示:
1.速读课文 ,标好段序 ,疏通字词。
《<干校六记>序言》节选--钱钟书
《老 王》教学设计
![《老 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a9cb0aa300a6c30c229fdd.png)
9 《老王》教学设计执教者:兴仁二中周发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自己的爱呢?有没有关注过那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作品《老王》,一起去关注一个普通的车夫,一起去感受一下爱,一起诠释一下爱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哲理!二、预习目标检测1、作者简介2、正音释词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体味善良。
2、学会善待他人。
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四、课堂目标完成过程(一)走近老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标出表现老王生活状况和为人的语句,并用“老王是一个的人,因为在“表达。
(学生展示,老师评价总结)1、老王的处境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明确:穷苦卑微、凄凉艰难——苦(幻灯片展示)2、老王的为人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明确: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善(幻灯片展示)(二)善待老王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作者,是因为作者及作者一家也是善良的人。
《老王》教学课件
![《老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a59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3.png)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②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 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 “压根儿”是否矛盾?
1.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生活中依然存在老王这样的人,面对他们,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幸运者,只有关爱帮助不幸者的责任,没有嘲笑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有温度的情感社会里。
示例:
钱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成了传递爱心的载体,同时,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老王给“我”提供了帮助,不肯拿钱,说明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 “我”执意付钱给他,体现了“我”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掌握新字词
2、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
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
4、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小故事大道理
讲新课之前,有一位探险家说“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这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否美好!生活中你们又是怎样与人相处的?有钱的、长得好看的就对他好?穷的、长得不好看的就不与他好?还是怎么样?请位同学来说说(以真心待人)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又是怎么样的?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
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写人记事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三、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本文的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
四、走近老王
1、指名朗读读1—4段,思考: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职业:蹬三轮车
:谋生手段艰苦
生活艰苦
身体: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个苦人 居所:塌败小屋 :居住条件恶劣
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
精神凄苦 老光棍:孤独终老 单干户
受恶意攻击 被人瞧不起
思考: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较融洽
(2)“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
提示: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五、品味老王
阅读5—22段,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片段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忠厚老实,不贪钱 载病人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低声问我 善良淳朴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 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 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思考:
1、文中“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
提示:表现了老王憨厚的神态,让作者心中格外感动。
善良淳朴
2、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明确: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
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1)、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肖像、行动)?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2)、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知恩图报
(3)、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 “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老王是个善
人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
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六、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
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送礼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七、预习作业:思考问题: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善待老王
思考:
1、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
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证,便送他大瓶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作者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提示: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3、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三、关注“老王”研究探讨: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换另一个角度来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因为老王有财有势作者才跟他交往的吗?还是什么?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却并没有瞧不起他,并不认为他低人一等,这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一种观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关心老王,这说明作者非常有爱心,这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平等
极富爱心善
互爱(人道主义)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
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都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
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
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
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让我们为老王喝采!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采!)
四、小结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