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全 册 备 课1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6c9728bed5b9f3f90f1c9b.png)
意思: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 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2、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律吕: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 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偶数各律叫 做“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 律吕以调阴阳。 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 阳。 3、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昆冈:昆仑山。 意思: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 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巨阙(què):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 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mò xié)、鱼肠,全都锋利无 比,而以巨阙为最。 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 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 此人称“夜光珠”。 三:拓展活动
4、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夙兴:“夙兴夜寐”之略。夙,早。温凊(qìng):“冬温夏凊”之略。 凊,凉。 意思: 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侍候父母让他们 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 盛。 5、川流不息,渊澄相映。 意思: 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三:拓展活动
学生小组探讨交流。 四、总结课文
第三课《千字文》(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16个句子,借助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习古人乐善好施、珍惜时光、孝敬父母的品德,修身养性,完善 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了解千字文中的故事、典故。 教学过程: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b39c1085d0d233d4b14e6913.png)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备课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唐诗1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请你找出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哀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学生能很熟悉的背诵《南园十三首》,并理解内容。
2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我要把它做成读书卡片,你也一起来做吧!|教学反思:采用多种形式背诵,让孩子喜欢上背诵。
3问刘十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跟同学交流一下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让学生了解《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4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高适还有一些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请你找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让学生了解《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小组互背,教师要抽查孩子的背诵。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备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4c9e5193524de518964b7db0.png)
3、古说今语。
4、明道喻理:蒲松龄落第不落志
知行合一
填一下小小志向表
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初读 :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 了解文章出处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四)、知行合一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少年中国说
1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2、明白做人的道理,品德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的道理,品德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2、让学生说说韩信具有怎样的品德?
3、知行合一
结合文章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涵养美德,增长才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难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课时
6课时
15《慈乌尚反哺,羔羊尤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6cad1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a.png)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花荣木茂学科:传统文化班级:四年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借助不同的阅读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2.通过使用工具书或其他研究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3.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植物。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述哪些植物拥有“华”“荣”等特点。
5.在熟练成诵的基础上,通过“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含义。
6.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通过出示图片,引入新课《花荣木茂》。
2.借助拼音,让学生自己朗读名言,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名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5.通过“诗文今译”等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意思。
6.观看视频,使用名言。
7.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8.全班朗读诗句,总结全文内容。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鸟飞鱼跃》,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同时,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记忆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任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出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读、默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3.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感受它们的神韵魅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论生活中哪些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
5.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5a5f5fda38376baf1faecb.png)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2.教师总结 3.情感升华。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
三、博学研思
1.学生自由朗读《读书如走路,切莫贪 坦途》,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 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 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郭沫若读书方法 的句子。 3.学生回答问题:郭沫若的故事对你的 学习有那些启发?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4.资料卡 (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 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
学生能够记住关于《史记》的知识常识。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次备课
一、交流讨论
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读书 方法的故事和诗词。 2.学生从交流中总结出古人的读书方 法。 3.教师总结。
二次备课
二、忆事思辨
1.学生观察课本第四页的三张图片,思 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 么? 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学重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两句古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 己的行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次备课
一、读典明理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 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 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fb03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6.png)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传统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2. 第二课:《传统美食》饺子:春节的传统食物,寓意团圆和幸福。
年糕: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食品,寓意年年高升。
粽子: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红枣等材料。
月饼:中秋节的特色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3. 第三课:《传统艺术》书法: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用毛笔和墨水书写文字。
剪纸:用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的艺术形式。
京剧:中国的国粹,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画:以墨和水为主要材料,用毛笔作画的艺术形式。
4. 第四课:《传统礼仪》尊老爱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尊重老人和关爱孩子。
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如“您好”、“谢谢”、“对不起”。
访友礼仪:拜访朋友时的礼仪规范,如敲门、问候、送礼物等。
餐桌礼仪:用餐时的礼仪规范,如使用筷子、不浪费食物等。
5. 第五课:《传统故事》《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救人类而奔月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骨灰而哭倒长城的故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斗争故事。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分离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传统习俗》教案
![四年级上册《传统习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6690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2.png)
四年级上册《传统习俗》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俗的起源和意义-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和庆祝方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传统节日- 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讲解春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介绍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俗和庆祝方式第二课:儿童节日- 介绍儿童节的由来和历史- 探讨儿童节在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 分析儿童节的象征物和活动第三课:春节传统俗- 讲解春节的重要性和传统俗- 研究年画和剪纸的制作方法- 组织学生制作春节的装饰品第四课:端午节的传统俗-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传统俗- 研究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制作粽子,感受端午节的氛围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和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俗和节日的相关知识。
- 观察研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传统俗和庆祝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俗和节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制作的装饰品和粽子的质量和创意。
教学资源- PPT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讲解和讲述教学内容。
- 制作材料:提供年画纸、剪纸纸和粽子材料等,用于学生制作装饰品和粽子。
以上为四年级上册《传统习俗》教案的大致内容概述,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安排和评估方式的调整。
通过这份教案,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第1课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第1课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https://img.taocdn.com/s3/m/d9dbce8f0975f46527d3e1b7.png)
1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句子的作者出处。
2.通过学习胯下之辱,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能知行合一谈收获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主题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
2.导入本课主题——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胯下之辱”的故事
2.出示问题:
韩信面对恶少羞辱是怎么做的?
韩信具有怎样的美德?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四、知行合一
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
拓展诵读“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364f2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f.png)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承方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第五课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视频资料: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艺术表演、历史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年级课程纲要(传统文化) (1)
![四年级课程纲要(传统文化) (1)](https://img.taocdn.com/s3/m/a8742232647d27284a73511c.png)
传统文化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高兴镇尧王小学科目名称:传统文化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时:20课时开发教师:李萍萍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册日期:2017年9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样化。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各种形式相结合。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学习方式:(1)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
(2)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4)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
(四)课程评价: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92b50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5.png)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俗、传统艺术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课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 知识点:节日的来历、习俗、食物、活动等第二单元:民间艺术1. 课文:《剪纸》、《泥塑》、《京剧》2. 知识点: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代表作品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3. 比较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相似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阶段测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结合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相关课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剪纸、泥塑等实物或模型。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站、博客、论坛等。
4.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二单元:民间艺术(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节日歌曲或展示节日图片,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941b9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5.png)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一、任务背景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是为了帮助四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备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备课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4.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备课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2.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和传统节日;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3.1 尊重和传承的文化传统;3.2 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念;3.3 人文关怀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4.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4.3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的意义。
四、备课方法和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音乐、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五、备课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评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小学四年级中华卓越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四年级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四年级中华卓越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四年级山东友谊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8500d3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f.png)
小学四年级中华卓越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四年级山东友谊出版社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的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华卓越传统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案内容1. 第一课:中国的四大发明第一课:中国的四大发明- 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教学活动:介绍四大发明的背景和重要性,展示相关实物,并进行互动讨论。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四大发明,并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
2. 第二课:中国传统节日第二课:中国传统节日- 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 教学活动:介绍各个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相关的传统俗,展示节日食物和民俗活动,并进行互动体验。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主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第三课:中国传统艺术第三课:中国传统艺术- 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中国画、剪纸等)。
- 教学活动:介绍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历史,展示相关艺术品,并进行互动演示。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了解其独特魅力。
4. 第四课:中国的传统建筑第四课:中国的传统建筑- 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如故宫、长城等)。
- 教学活动:介绍各种传统建筑的特点、历史和文化意义,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并进行互动讨论。
- 研究成果:学生能够认识主要的中国传统建筑,并理解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生动有趣。
- 注重互动,通过讨论、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研究积极性。
-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如品尝传统节日食物、亲手制作手工艺品等。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短文,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0a6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a.png)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4853d980eb6294dd886c61.png)
单元备课(一)经典驿站
一、分析理解教材:
本单元分三大部分:唐诗、宋词、元曲。
内容分为五节,分别安排了白居易、李贺、高适等唐代这名诗人的佳作。
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情趣盎然,有的情真意切,有的则反映边塞戌卒的生活。
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意图:在选编时,我们对传统的教材有所选择,寻找适合孩子学习的内容。
教材选编的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读通、读懂唐诗宋词元曲所描绘的意境;
2. 指导背诵;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广角。
4 通过学习,理解诗句大意,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意。
2、熟读成诵。
四、达到教学目标的措施:
1、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背诵卡片,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背诵。
2、教师制定背诵光荣榜,长期记录学生的背诵情况,以便了解背诵情形。
3、老师指导点拨,学生自读自悟。
同学间互相督促、勉励。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dfaf669dc5022aaea0048.png)
教学进度目录表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3125091001f69e3143329481.png)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养成学生笃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热爱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代伟人读书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典明理原文部分。
2、能对照“解析”理解四课原文部分的意思。
3、通过诵读《熟读精思》《敏以求整齐、押韵顺口的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对于如何读书的理解。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笃学善思,包含了四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各类伟人的学习故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学生情况分析
多借鉴课外知识的扩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的魅力,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量的搜集相关名言警句和小故事,让学生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传承中华文明。
第一单元备课
授课题目
第一单元笃学善思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典明理原文部分。
2、能对照“解析”理解四课原文部分的意思。
3、通过诵读《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典明理原文,感受古文形式整齐、押韵顺口的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对于如何读书的理解。
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每课2课时。共8课时。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3881d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e.png)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教材宗旨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简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
本教材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系统规划,分层设计,纵横贯通,有机衔接,有效推进”的思路,共确立了4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尊师、礼、好学、孝亲”。
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儒家文化经典为主,兼取其他与课程主体内容具有相同价值引领意义的适宜的素材,形成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文化体系,特别突出山东地域文化特色,涵盖齐鲁文化景观、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鲁风俗等,以充实丰富研究内容,拓展扩大研究视野。
在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单元主题小循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4~6年级),以儒家经典中的篇章语句为主要诵读内容,并从其他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精华进行主题编排。
本册教材共4个单元,分别环绕“尊师重道、尚仪礼、勤勉好学、孝德为先”4个主题编写。
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简明的单元导读文字说明。
每个单元包括“经典驿站”和“人物长廊”两大板块,“经典驿站”共5课。
每课正文拔取了紧扣单元主题、体现学生认知特点的儒家经典成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并辅以难点词的注释和译文。
“人物长廊”共2课。
一课是讲述与单元主题精密结合的名流故事;一课是介绍代表儒家文化、体现单元主题的先贤两大板块中的每一课内均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和“成长阶梯”3个栏目。
“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课文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研究依据,明确研究要求;“活动广角”—设计紧扣单元主题的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自主研究、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研究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园十三首
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能够理解这首诗
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唐诗三百首
课型
多媒体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猜一猜,“诗鬼”是谁?
二、多媒体展示李贺的资料
三、多媒体播放《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感受气氛
2、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3、学生朗读,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学生朗读
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塞上吹吹笛
时间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5、通过熟读古代作品,从其文字中体会古代人所描绘的三孔及长江之美。
6、在谜语及谚语中体会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察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多背诵一些传统诗句,从课外学习中探究中华深奥的文化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出示陆游诉衷情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通顺,看能不能读出陆游的心声?
三、参照译文理解诗句意思
四、温馨点击:简介陆游
五、活动广角这几课我们认识了不少爱国诗人,你最敬佩的是人是谁?你还读过哪些爱国诗篇?
同学们,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还有很多,以小组作为单位查找,交流收获!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问刘十九
时间
教学
目标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重难点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具准备
对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2、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并纠正错误的断句与节奏。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1、请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一问题──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阐述,可结合绘画的构图色彩等结合文章做适当引导点评
2、学生自行朗读,在朗读中请学生品味“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与韵味。
学生活动
一、经典回放。
1、,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全册备课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些对传统文化
的兴趣。在古诗的朗诵、欣赏和背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对
于这个班的部分同学来说,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单元编排,全册分为四单元。单元题材明确,建构合理,分别分
时间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妞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妞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二、出示丑妞儿.书博山道中壁师范读
三、生自由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四、小组根据书中译文理解诗词,体会诗中意境
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诗歌写封邀请函实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书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诗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望江南
时间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师简介苏轼
二、欣赏书中图片考虑苏轼为什么这么忧愁?
三、出示望江南这首诗,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对照注释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备了酒,生起了火炉,你能来喝一杯吗?
“绿蚁”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酿的,还没有经过清滤,“红泥小火炉”是用来温酒。没有金樽清酒,也无玉盘珍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是宴大宾的陈设,但却最适合二三知己围炉夜饮,酒不酣而情浓,不醉于酒却醉于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温暖与友谊的需求,能来喝一杯吗?雪夜围炉,清谈小饮,非知音者,何能为?质朴简单的言语,如新酿和红泥火炉一般没有半点矫饰雕琢。
(孔府、孔林、孔庙)和长江的美景。在艺术乐园中又安排了谜语(字谜、
画谜)和谚语(农谚篇、学志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唐代有名的诗人,了解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知道“词”的来源,体会宋词的精神风貌。
3、了解元曲与诗词的不同,体会元曲的风格和韵味。
4、认识和熟识三位古代名人,并能从其作品中体会其创作特点及其时代背景。
不仅诗歌如此,同样拥有这般自然而诚恳的美丽的还有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整体感知
王维官至右丞,天宝三载,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于是他便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就来到这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维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天宝三年的腊月末,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这封信就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
板书设计:
重难点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对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2、作家、作品简介: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读原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生查子
时间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