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焊接性知识要点(最新整理)

金属材料焊接性知识要点(最新整理)

金属材料焊接性知识要点1. 金属焊接性:指同质材料或异质材料在制造工艺条件下,能够形成完整接头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能力。

包括(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

2. 工艺焊接性:金属或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质致密无缺陷和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能力。

3. 使用焊接性:指焊接接头和整体焊接结构满足各种性能的程度,包括常规的力学性能。

4. 影响金属焊接性的因素:1、材料本因素2、设计因素3、工艺因素4、服役环境5. 评定焊接性的原则:(1)评定焊接接头中产生工艺缺陷的倾向,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依据;(2)评定焊接接头能否满足结构使用性能的要求。

6. 实验方法应满足的原则:1可比性 2针对性 3再现性 4经济性7. 常用焊接性试验方法:A:斜Y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法: 此法主要用于评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对冷裂纹的敏感性。

B:插销试验 C:压板对接焊接裂纹试验法 D:可调拘束裂纹试验法一问答:1、“小铁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适用于什么场合?了解其主要实验步骤,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答:1、目的是用于评定用于评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对冷裂纹的敏感性。

评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对冷裂纹的敏感性时,影响结果稳定因素焊接接头拘束度预热温度角变形和未焊透。

(一般认为低合金钢“小铁研实验”表面裂纹率小于20%时。

用于一般焊接结构是安全的)2、影响工艺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因素:(1)材料因素包括母材本身和使用的焊接材料,如焊条电弧焊的焊条、埋弧焊时的焊丝和焊剂、气体保护焊时的焊丝和保护气体等。

(2)设计因素焊接接头的结构设计会影响应力状态,从而对焊接性产生影响。

(3)工艺因素对于同一种母材,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施,所表现出来的焊接性有很大的差异。

(4)服役环境焊接结构的服役环境多种多样,如工作温度高低、工作介质种类、载荷性质等都属于使用条件。

3、举例说明有时工艺焊接性好的金属材料使用焊接性不一定好。

不锈钢焊接问题分析及措施

不锈钢焊接问题分析及措施

不锈钢焊接问题分析及措施奥⽒体不锈钢在焊接特点:焊接过程中的弹、塑性应⼒和应变量很⼤,却极少出现冷裂纹。

焊接接头不存在淬⽕硬化区及晶粒粗⼤化,故焊缝抗拉强度较⾼。

奥⽒体不锈钢焊接主要问题:焊接变形较⼤;因其晶界特性和对某些微量杂质(S、P)敏感,易产⽣热裂纹。

奥⽒体不锈钢的5⼤焊接问题及处理措施1.碳化铬的形成,降低了焊接接头抗晶间腐蚀能⼒。

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区时在晶界上析出碳化铬,造成贫铬的晶界,不⾜以抵抗腐蚀的程度。

(1)针对焊缝晶间腐蚀和⽬材上敏化温度区腐蚀,可采⽤下列措施加以限制:a.减少母材及焊缝的含碳量,母材中添加稳定化元素Ti、Nb等元素使之优先形成MC,以避免Cr23C6形成。

b.使焊缝形成奥⽒体加少量铁素体的双相组织。

焊缝中存在⼀定数量的铁素体时,可细化晶粒,增加晶粒⾯积,使晶界单位⾯积上的碳化铬析出量减少。

铬在铁素体中溶解度较⼤,Cr23C6优先在铁素体中形成,⽽不致使奥⽒体晶界贫铬;散步在奥⽒体之间的铁素体,可防⽌腐蚀沿晶界向内部扩散。

c.控制在敏化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

调整焊接热循环,尽可能缩短600~1000℃的停留时间,可选择能量密度⾼的焊接⽅法(如等离⼦氩弧焊),选⽤较⼩的焊接线能量,焊缝背⾯通氩⽓或采⽤铜垫增加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减少起弧、收弧次数以避免重复加热,多层焊时与腐蚀介质的接触⾯尽可能最后施焊等。

d.焊后进⾏固溶处理或稳定化退⽕(850~900℃)保温后空冷,以使碳化物充分析出,并使铬加速扩散)。

(2)、焊接接头的⼑状腐蚀,为此,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由于碳的扩散能⼒较强,在冷却过程中将偏聚在晶界形成过饱和状态,⽽Ti、Nb则因扩散能⼒低⽽留于晶体内。

当焊接接头在敏化温度区间再次加热时,过饱和碳将在晶间以Cr23C6形式析出。

a.降低含碳量。

对于含有稳定化元素的不锈钢,含碳量不应超过0.06%。

b.采⽤合理的焊接⼯艺。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1.分析热轧钢和正火钢的强化方式和主强化元素又什么不同,二者的焊接性有何差别?在制定焊接工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答:热轧钢的强化方式有:(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Mn,Si(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

(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正火钢的强化方式:(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强的合金元素(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V,Nb,Ti,Mo(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Ti,Mo.;焊接性:热轧钢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当量较低冷裂纹倾向不大,正火钢含有合金元素较多,淬硬性有所增加,碳当量低冷裂纹倾向不大。

热轧钢被加热到1200℃以上的热影响区可能产生粗晶脆化,韧性明显降低,而是、正火钢在该条件下粗晶区的V 析出相基本固溶,抑制A长大及组织细化作用被削弱,粗晶区易出现粗大晶粒及上贝、M-A等导致韧性下降和时效敏感性增大。

制定焊接工艺时根据材料的结构、板厚、使用性能要求及生产条件选择焊接。

4.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时,选择焊接材料的原则是什么?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材料有什么影响?答:选择原则:考虑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状态对焊接接头强韧性的影响。

由于一般不进行焊后热处理,要求焊缝金属在焊态下应接近母材的力学性能。

中碳调质钢,根据焊缝受力条件,性能要求及焊后热处理情况进行选择焊接材料,对于焊后需要进行处理的构件,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应与基体金属相近。

6.低碳调质钢和中碳调质钢都属于调质钢,他们的焊接热影响区脆化机制是否相同?为什么低碳钢在调质状态下焊接可以保证焊接质量,而中碳调质钢一般要求焊后热处理?答:低碳调质钢:在循环作用下,t8/5继续增加时,低碳钢调质钢发生脆化,原因是奥氏体粗化和上贝氏体与M-A组元的形成。

中碳调质钢:由于含碳高合金元素也多,有相当大淬硬倾向,马氏体转变温度低,无自回火过程,因而在焊接热影响区易产生大量M组织大致脆化。

低碳调质钢一般才用中、低热量对母材的作用而中碳钢打热量输入焊接在焊后进行及时的热处理能获得最佳性能焊接接头。

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

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

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引言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C(碳)、Cr(铬)、Ni(镍)、Mo(钼)等元素在不锈钢材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这些元素对不锈钢焊接性能的影响。

C(碳)C元素是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

它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然而,在焊接过程中,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焊缝区域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

因此,控制合适的碳含量对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Cr(铬)Cr元素在不锈钢中起到抗腐蚀的关键作用。

它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铬氧化物膜(Cr2O3),阻碍了进一步的氧气扩散,从而提高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在焊接中,合适的Cr含量可以保证焊缝区域的抗腐蚀性能与母材相当。

Ni(镍)Ni元素在不锈钢中起到增强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作用。

在焊接过程中,合适的Ni含量可以有助于减少焊接热影响区的脆性相的形成,提高焊缝的韧性。

此外,Ni还可以改善焊接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Mo(钼)Mo元素是不锈钢中的常用合金元素之一,主要用于提高抗蚀性能。

Mo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增加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蚀性。

在焊接过程中,适当的Mo含量可以减少焊缝区域的晶间腐蚀,提高焊缝的耐蚀性。

影响焊接性能的因素除了上述C、Cr、Ni、Mo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焊接质量。

例如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密度和焊接速度等。

正确选择和控制这些因素对于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至关重要。

结论C、Cr、Ni、Mo元素在不锈钢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焊接质量和性能。

适当控制这些元素的含量可以确保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热性能。

除了合适的元素含量,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操作也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锈钢焊接中其他元素、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对焊接性能的影响,以推动不锈钢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碳是碳素钢中主要元素之一。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塑性急剧下降。

并且在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的倾向也随之增大。

焊接性降低。

根据国际焊接协会IIW的CE碳当量公式:
CE(含碳量)﹦碳﹢(锰﹨6) ﹢[(铬+钼+钒)﹨5] +[(镍﹢铜)﹨15] X 100﹪
含碳量小于0.4﹪钢材焊接性优良。

淬硬倾向不明显。

焊前不需预热。

含碳量0.4﹪~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逐渐明显,焊前需要采取适当的预热和控制热输入等措施处理。

含碳量大于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强。

属于较难焊的材料。

需要采取较高的预热温度等严格的焊接工艺。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审批稿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审批稿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含碳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碳是碳素钢中主要元素之一。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塑性急剧下降。

并且在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的倾向也随之增大。

焊接性降低。

根据国际焊接协会IIW的CE碳当量公式:
CE(含碳量)﹦碳﹢(锰﹨6) ﹢ [(铬+钼+钒)﹨5] +[(镍﹢铜)﹨15] X 10 0﹪
含碳量小于﹪钢材焊接性优良。

淬硬倾向不明显。

焊前不需预热。

含碳量﹪~﹪时,钢材的淬硬倾向逐渐明显,焊前需要采取适当的预热和控制热输入等措施处理。

含碳量大于﹪时,钢材的淬硬倾向强。

属于较难焊的材料。

需要采取较高的预热温度等严格的焊接工艺。

不锈钢和碳钢焊接的技巧探讨

不锈钢和碳钢焊接的技巧探讨

不锈钢和碳钢焊接的技巧探讨摘要: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的应用优势,在工业生产中和碳钢相互连接,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服务条件。

焊接中要选择恰当的焊接工艺和合适的焊接程序,把握焊接技巧,将不锈钢的优势利用起来。

焊接技巧应用中,作业人员要保证态度谨慎,合理、细致的做好焊接技巧的应用,规范焊接程序,提高焊接工艺水平,增强焊接效果,本文重点对不锈钢和碳钢焊接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不锈钢;碳钢;焊接;技巧前言:焊接中,需要将不锈钢材料与碳钢材料相连接,为了节约运行费用和生产费用,经常会选和低碳钢、低合金钢等原材料。

不锈钢和碳钢的焊接中,在金属填充物的选择以及焊接工艺的应用中,应在焊接作业之前,要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在施工现场对焊接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使用焊接试件测试的方式,保证最终的焊接工艺参数合理性,明确焊接工艺的规程,做好前期的技术交底工作,由施工作业人员把握技术要点、工艺要点,在焊接工艺的参数检查中,通过现场监督等方式,保证最终可靠的焊接效果。

一、合理选用填充金属因为不锈钢和碳钢焊接过程中会受到填充金属适应性的影响,并形成焊接效果的改变,如:化学成分、耐腐蚀性、力学性能等,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填充金属,保证其焊缝化学成分的合理性,增强不锈钢和碳钢焊接后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例如304L不锈钢和低碳钢的焊接作业中,选择金属材料时最理想的材料为309L金属材料,选择该材料作为填充金属,有助于增强不锈钢与低碳钢的焊接效果。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分别在不锈钢侧和低碳钢侧形成了焊缝逐步的稀释,两侧材料渐渐的相互融合,该过程当中焊缝两侧的化学成分要与焊缝熔敷金属之间相互兼容,才能保证良好的焊接效果,强调化学成分匹配性、兼容性,才能提高焊接性能。

如果存在对于金属的选择模糊不清的情况,及时咨询焊接材料的制造商及分销商,明确异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及作业目标,保证金属填充材料的化学成分合理性。

不锈钢和碳钢的焊接中,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是需要保证的重要因素,应保证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之间具有正确匹配,才能实现焊件力学性能的匹配,在焊接操作工艺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热反应能完成正确的化学反应,增强焊接效果,焊后形成匹配的力学性能。

碳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碳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碳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不锈钢圆钢、不锈钢扁钢等工业用钢制造时,用到的主要元素之一就是碳,碳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具体可从下面两点来看:
1、碳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并且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
2、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能与铬形成—系列复杂碳化物。

因此,从强度与耐腐烛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可以从不同使用要求出发,选择不同含碳量的不锈钢产品。

例如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起码的不锈钢——0Crl3~4Cr13,这五个钢号的标准含铬量规定为12~14%,是将碳与铬形成碳化铬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才决定的。

就这五个钢号来说由于含碳量不同,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也是有区别:
0Cr13~2Crl3钢的耐腐蚀性较好但强度低于3Crl3和4Cr13钢,多用于制造结构零件,后两个钢号由于含碳较高而可获得高的强度多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要求高强度及耐磨的零件;
又如为了克服18-8铬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可以将钢的含碳量降至0.03%以下,或者加入比铬和碳亲和力更大的元素(钛或铌),使之不形成碳化铬;
再如当高硬度与耐磨性成为主要需求时,我们可以在增加钢的含碳量的同时适当提高含铬量,做到既满足硬度与耐磨性的要求,又兼顾—定的耐腐蚀功能。

总之,目前工业中获得应用的不锈钢含碳量都是比较低的,大多数不锈钢含碳量在0.1~0.4%之间,耐酸钢则以含碳0.1~0.2%的居多。

含碳量大于0.4%的不锈钢仅占钢号总数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使用条件下,不锈钢总是以耐腐蚀为主要目的。

此外,华祥金属认为较低的含碳量也是出于某些工艺上的要求,如易于焊接及冷变形等。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复习资料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复习资料

第三章合金结构钢的焊接1、分析热轧钢和正火钢的强化方式及主强化元素有什么不同,二者的焊接性有何差别,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热轧钢通过固溶强化,主强化元素有:Mn、Si,而正火钢除了固溶强化之外,还利用合金元素的沉淀强化,主强化元素有:Mn、Mo、Nb、V、Ti等。

热轧钢因其碳含量低,冷裂倾向不大,而正火钢随其强度级别、碳当量及板厚提高,淬硬性及冷裂倾向随之增加,需采取工艺措施,如控制焊接热输入、预热、焊后热处理等措施控制裂纹。

热轧钢和正火钢因其碳含量较低,而锰含量较高,热裂纹倾向不大,但Cr、Mo等沉淀强化的正火钢具有消除应力裂纹倾向,可以采用提高预热温度或者焊后热处理等措施来防止消除应力裂纹的产生。

热轧钢和正火钢均可能产生粗晶脆化或者热应变脆化,正火钢需采用较小焊接热输入量,而热轧钢则需适中。

在选择焊接材料时需注意:(1)选择与母材力学性能匹配的相应级别的焊接材料;(2)同时考虑熔合比和冷却速度的影响;(3)考虑焊后热处理对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

2、分型Q235的焊接性特点,给出相应的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答:Q235属于热轧钢,因其碳含量低,冷裂倾向不大;又因其锰含量较高,热裂倾向不大,主要问题是过热区可产生粗晶脆化,需控制焊缝热输入量。

另外,具有一定的热应变脆化倾向,加入一定的氮化物形成元素可有效防止。

Q235可采用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方法,选择与母材力学性能匹配焊接材料,主要有:焊条电弧焊E5015/E5016;埋弧焊HJ431、焊丝H08A/H08Mn2;二氧化碳保护焊:H08Mn2SiA6、低碳调质钢和中碳调质钢都属于调质钢,他们的焊接热影响区脆化机制是否相同?为什么低碳调质钢在调质状态下焊接可以保证焊接质量,而中碳调质钢一般要求焊后进行调制处理?答:低碳调质钢热影响区脆化的原因除了奥氏体晶粒粗化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上贝氏体和M-A组元的形成。

中碳马氏体脆化的主要原因是产生大量脆硬的高碳、粗大马氏体组织。

不锈钢管为什么要进行固溶退火处理

不锈钢管为什么要进行固溶退火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固溶处理来软化,一般将不锈钢管加热到950~1150℃左右,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化物和各种合金元素充分均匀地溶解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淬水冷却,碳及其它合金元素来不及析出,获得纯奥氏体组织,称之为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的作用有三点。

一.使钢管组织和成分均匀一致,这对原料尤其重要,因为热轧线材各段的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造成组织结构不一致。

在高温下原子活动加剧,σ相溶解,化学成分趋于均匀,快速冷却后就获得均匀的单相组织。

二.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冷加工。

通过固溶处理,歪扭的晶格恢复,伸长和破碎的晶粒重新结晶,内应力消除,钢管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上升。

三.恢复不锈钢固有的耐蚀性能。

由于冷加工造成碳化物析出,晶格缺陷,使不锈钢耐蚀性能下降。

固溶处理后钢管耐蚀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对于不锈钢钢管而言,固溶处理的 3 个要素是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固溶温度主要根据化学成分确定。

一般说来,合金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牌号,固溶温度要相应提高。

特别是锰、钼、镍、硅含量高的钢,只有提高固溶温度,使其充分溶解,才能达到软化效果。

但稳定化钢,如1Cr18Ni9Ti,固溶温度高时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充分溶解于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中会以Cr23C6 的形态在晶界析出,造成晶间腐蚀。

为使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TiC 和Nbc)不分解、不固溶,一般采用下限固溶温度。

不锈钢俗话说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有一部分的不锈钢,既含有不锈性,又含有耐酸性(耐蚀性)。

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因为它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

其中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实验证明,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就会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则是成正比例的.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就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

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

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

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

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钢材中的合金与杂质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一、对钢材一般性能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优点:(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15%- 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 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优点:(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缺点: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常见缺陷及防治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常见缺陷及防治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常见缺陷及防治措施发表时间:2018-07-16T11:53:31.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徐沈佳[导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产生热裂纹、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焊接接头的脆化等常见缺陷,阐述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摘要:本文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产生热裂纹、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焊接接头的脆化等常见缺陷,阐述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缺陷;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引言:奥氏体不锈钢钢板,据称这种材料可以带来极强的防锈、耐腐蚀性能,又有极佳的可塑性和韧性,方便冲压成型。

它的金属制品耐高温,加工性能好,因此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

在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比其他不锈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强度较低,而塑性、韧性极好;焊接性能良好,其主要用作化工容器、设备和零件等,它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不锈钢。

虽然奥氏体不锈钢有诸多优点但是若焊接工艺不正确或焊接材料选用不当,会产生很多缺陷,最终影响使用性能。

一、出现热裂纹及防治措施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热裂纹是比较容易产生的缺陷,包括焊缝的纵向和横向裂纹、火口裂纹、打底焊的根部裂纹和多层焊的层间裂纹等,特别是含镍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更容易产生。

1、产生原因。

(1)奥氏体不锈钢的液、固相线的区间较大,结晶时间较长,且单相奥氏体结晶方向性强,所以杂质偏析比较严重;(2)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大,焊接时会产生较大的焊接内应力(一般是焊缝和热影响区受拉应力);(3)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成分如C、S、P、Ni等,会在熔池中形成低熔点共晶。

例如,S与Ni形成的Ni3S2熔点为645℃,而Ni- Ni3S2共晶体的熔点只有625℃。

2、防治措施。

(1)采用双相组织的焊缝,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可扰乱奥氏体柱状晶的方向,细化晶粒。

呼叫碳姐姐:碳含量在不锈钢中的解析及作用

呼叫碳姐姐:碳含量在不锈钢中的解析及作用

呼叫碳姐姐:碳含量在不锈钢中的解析及作用碳在不锈钢中成分的解析碳(C)在不锈钢材料中具有双重性。

碳在不锈钢材料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特别大程度上左右着不锈钢材料的性能和组织:一方面碳是平衡奥氏体元素,并有特别大的作用,约为镍的30倍。

碳含量高的(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是完全可以接受淬火强化,从而在机械性能方面可大幅提高它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特别大,在不锈钢材料中要用十七倍碳含量的铬与它紧密结合成碳化铬。

随着不锈钢材料中碳含量的增加,则与碳形成碳化物的铬越多,从而显著降低不锈钢材料钢的耐蚀性。

所以,从强度与耐腐蚀的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材料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达到耐腐蚀的目的,不锈钢材料的碳含量一般较低,在绝大多数在0.1%左右,为了能进一步提高钢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常用到超低碳的不锈钢材料,碳含量在0.03%甚至更低;但是要用于制造滚动轴承、弹簧、工具等不锈钢材料,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而碳含量较高,一般均在0.85~1.00%之间,如9Cr18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

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碳(C)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中以间隙元素存在于固溶体中,是奥氏体不锈钢中最有效的固溶强化元素;在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中,会有共晶碳化物和其他碳化物生成,对硬度及耐磨性非常有利,适合于生产各类刀具。

经固溶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中,碳以固溶体存在,当碳(C)>0.03%,若将不锈钢材料置于538-815℃的温度范围内,碳可能以碳化物形式在晶界析出,同时形成贫铬(Cr)区(焊接时最易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敏化析出,使不锈钢材料增加了晶界腐蚀的敏感性;铁素体不锈钢亦会陈设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界腐蚀现象。

所以,只有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把碳元素含量将至0.03%以下,或通过钛(Ti)或Nb(铌)元素以形成平衡的碳化物,来避免敏化及防止出现贫铬(Cr)区及避免焊接时产生的刀状腐蚀。

焊接过程中的焊丝中的碳元素

焊接过程中的焊丝中的碳元素

焊接过程中的焊丝中的碳元素
焊接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技术,而焊丝则是焊接过程中必不可
少的一种材料。

焊丝中含有许多元素,其中碳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在焊接过程中,焊丝中的碳元素有着很多作用。

第一步,了解焊丝中的碳元素含量。

焊丝中碳元素的含量通常在0.04%-0.25%之间,这是因为焊丝中的碳元素含量太多会增加焊接斑点,使得焊缝中易产生裂纹,甚至质量不合格。

而焊丝中的碳元素含量太
少也不利于焊接,因为焊丝中的碳元素可以起到防止热裂纹、改善焊
接性能和提高硬度等作用。

第二步,了解焊丝中碳元素的作用。

焊丝中的碳元素能够在焊接
时起到很多作用,比如:
1. 增加热膨胀系数:焊丝中的碳元素能够增加焊接金属的热膨
胀系数,从而使得焊缝与母材更接近。

2. 改善焊接性能:焊丝中的碳元素能够促进金属的晶粒细化和
结构调整,从而提高焊接性能。

3. 提高硬度:焊丝中的碳元素能够提高焊接接头的硬度,从而
使得焊接接头更加坚固。

第三步,了解焊接过程中碳元素的影响。

焊接过程中焊丝中的碳
元素也可以对焊接质量产生影响,比如:
1. 热影响区的影响:焊丝中的碳元素会在热影响区产生固定碳
化物,从而影响热影响区的性能。

2. 焊缝裂纹的影响:若碳元素在焊接过程中没有充分熔解,容
易产生裂纹。

3. 焊接质量的影响:焊丝中的碳元素含量、熔化性等也会对焊
接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务必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丝中的碳元素
进行合理的控制,以确保焊接接头的性能。

304不锈钢的碳含量

304不锈钢的碳含量

304不锈钢的碳含量1. 任务背景304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碳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不锈钢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304不锈钢的碳含量对于研究其性能、制作工艺以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2. 304不锈钢的定义和组成304不锈钢是一种属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合金材料,其主要成分包括铬(Cr)、镍(Ni)和少量的碳(C)。

除了这些主要元素外,还包含少量的锰(Mn)、硅(Si)和磷(P),以及微量的硫(S)。

其中,碳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3. 碳对304不锈钢的影响碳的含量对304不锈钢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碳含量对304不锈钢的影响:3.1 机械性能304不锈钢的碳含量会对其机械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碳含量较低时,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适用于冷加工和成形加工。

而当碳含量增加时,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会增加,但塑性和延展性会降低。

3.2 耐腐蚀性碳含量对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量的碳含量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但过高的碳含量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因此,在制造304不锈钢时需要控制碳含量,以保证其良好的耐腐蚀性。

3.3 焊接性能碳含量对304不锈钢的焊接性能也有影响。

碳含量较低的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易于焊接和加工。

而碳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则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晶间腐蚀倾向,降低焊缝的耐腐蚀性。

4. 304不锈钢的碳含量标准根据国际标准,304不锈钢的碳含量应控制在0.08%以下。

这一标准的设定是为了保证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5. 304不锈钢的制备工艺在制备304不锈钢时,需要控制碳含量。

一般采用炼铁、炼钢和熔炼等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合金元素的添加量来控制304不锈钢的碳含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和淬火等工艺来调整不锈钢的碳含量和性能。

6. 304不锈钢的应用范围由于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建筑和装饰:304不锈钢常用于室内外装饰、建筑结构和设备。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随着不锈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在晶界生成的碳化铬随之增多,使得在晶界形成贫铬区的机会增多,在腐蚀介质中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就会增加。

因此不锈钢焊接时,为提高接头的耐腐蚀能力,必需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采取的措施是:
⑴采用超低碳不锈钢及其焊接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可分成三个等级:即一般含碳量级,碳的质量分数为≤0.14%;低碳级的为≤0.06%;超低碳级的为≤0.03。

因为室温时,奥氏体中能溶解的最大碳的质量分数为0.02%~0.03%,所以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原则上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属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钢号有00Cr19Ni11、00Cr17Ni14Mo2、00Cr17Ni14Mo2Cu2等。

焊接这类钢时,应采取超低碳不锈钢焊丝,如H00Cr19Ni9焊丝。

⑵在母材或焊接材料中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接材料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结合能力比铬更强的元素,能够与碳结合成稳定的碳化物,可以避免在奥氏体晶界形成贫铬区。

所以,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及焊执着材料中都含有Ti或NbNb元素,如1Cr18Ni9Ti、1Cr18Ni11Nb和H1Cr19Ni10Nb 钢等。

⑶进行固溶处理焊后将焊接接头加热到1050~1100℃,此时碳又重新溶入奥氏体中,然后急速冷却,便得到了稳定的奥氏体组织,这种工艺处理称为固溶处理。

固溶
处理的缺点是,如果焊接接头需要在危险温度区工作,则仍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贫铬区。

⑷进行均匀化处理将焊接接头加热至850~900℃,保温2h,使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铬有充分时间扩散至晶界,使晶界处铬的质量分数又恢复到大于12%,贫铬区得以消失。

碳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碳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碳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不锈钢圆钢、不锈钢扁钢等工业用钢制造时,用到的主要元素之一就是碳,碳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具体可从下面两点来看:
1、碳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并且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
2、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能与铬形成—系列复杂碳化物.
因此,从强度与耐腐烛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可以从不同使用要求出发,选择不同含碳量的不锈钢产品.
例如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起码的不锈钢——0Crl3~4C r13,这五个钢号的标准含铬量规定为12~14%,是将碳与铬形成碳化铬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才决定的.就这五个钢号来说由于含碳量不同,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也是有区别:
0Cr13~2Crl3钢的耐腐蚀性较好但强度低于3Crl3和4Cr13钢,多用于制造结构零件,后两个钢号由于含碳较高而可获得高的强度多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要求高强度及耐磨的零件;
又如为了克服18-8铬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可以将钢的含碳量降至0。

03%以下,或者加入比铬和碳亲和力更大的元素(钛或铌),使之不形成碳化铬;
再如当高硬度与耐磨性成为主要需求时,我们可以在增加钢的含碳量的同时适当提高含铬量,做到既满足硬度与耐磨性的要求,又兼顾—定的耐腐蚀功能。

总之,目前工业中获得应用的不锈钢含碳量都是比较低的,大多数不锈钢含碳量在0.1~0。

4%之间,耐酸钢则以含碳0.1~0。

2%的居多.含碳量大于0.4%的不锈钢仅占钢号总数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使用条件下,不锈钢总是以耐腐蚀为主要目的.此外,华祥金属认为较低的含碳量也是出于某些工艺上的要求,如易于焊接及冷变形等。

316不锈钢碳含量

316不锈钢碳含量

316不锈钢碳含量316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不锈钢材料,其碳含量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碳含量对316不锈钢的影响、碳含量的控制以及316不锈钢的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碳含量对316不锈钢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316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材料,其主要合金元素为铬、镍和钼。

碳是316不锈钢中的一种合金元素,其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碳含量的控制对于制备高质量的316不锈钢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较低的碳含量能够提高316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碳含量过高会导致在晶界处形成碳化物,降低了材料的耐蚀性能。

因此,在制备316不锈钢时,需要严格控制碳含量,保证其在合理范围内。

随后,我们来看一下316不锈钢在实际应用中的领域。

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优良的机械性能,316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洋工程、医疗设备、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化工领域,316不锈钢常被用于制作储罐、管道等设备,以承受酸碱等腐蚀性介质;在海洋工程中,316不锈钢能够很好地抵抗海水的腐蚀,适用于制作船舶设备、海底管道等;在医疗设备领域,316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器械、种植物等;在食品加工领域,316不锈钢被用于制作食品容器、食品加工设备等,因其无毒、无味、不会对食物造成污染。

316不锈钢还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

碳含量的适当控制可以提高316不锈钢的焊接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零部件。

316不锈钢的碳含量对材料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适当控制碳含量可以提高316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使其在化工、海洋工程、医疗设备、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控制316不锈钢的碳含量,以保证其性能和品质的稳定。

不锈钢含碳量表示方法

不锈钢含碳量表示方法

不锈钢含碳量表示方法(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三、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四、不同含碳量不锈钢的性能差异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厨具、化工、医疗等领域。

不锈钢的性能与其含碳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十分重要。

【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不锈钢是指在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铬、镍等合金元素,使得钢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钢材。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不锈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重量百分比:以钢中碳的质量百分比表示,如 18/8 不锈钢,表示含碳量为 18%。

2.体积百分比:以钢中碳的体积百分比表示,如 0.18/0.82 不锈钢,表示含碳量为 0.18%。

3.碳当量:以不锈钢中所有合金元素对碳当量的贡献综合表示,如304 不锈钢,其碳当量约为 0.07%。

【不同含碳量不锈钢的性能差异】不锈钢的含碳量不同,其性能也有所差异:1.低碳钢:含碳量在 0.1% 以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适用于制造薄板、管道等。

2.中碳钢:含碳量在 0.1%-0.5% 之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螺栓、螺母等零件。

3.高碳钢:含碳量在 0.5% 以上,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耐腐蚀性较差,适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

【结论】了解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

目录(篇2)1.引言2.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3.含碳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4.不锈钢含碳量的表示方法5.结论正文(篇2)【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医疗等领域。

不锈钢的性能与其含碳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不锈钢含碳量的表示方法十分重要。

【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不锈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抵抗腐蚀的钢,其主要成分是铁、铬、镍等。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不锈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不锈钢的含碳量

不锈钢的含碳量

不锈钢的含碳量从一般意义上讲,不锈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渗透性,因此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含碳量是评估不锈钢的重要指标,而不同种类的不锈钢其含碳量也可能存在差异。

首先,有关不锈钢含碳量的概念需要简要回顾一下。

从一种物质或物品中提取出一定数量的碳时,可称其含碳量为某个值。

当取出的碳和物质本身的数量相等时,则该物质的含碳量为100%。

由于不锈钢本身具有高耐腐蚀性,因此其含碳量也被大多数行业认定为至少在0.12%至1.2%之间。

这取决于不锈钢的类型,例如201、304等。

一般来说,不锈钢的含碳量越高,其强度也就越高,耐蚀性也就越大。

因此,在不同的行业中,根据不同的要求,要求不锈钢不同的含碳量。

例如,由于航空发动机的耐热性要求很高,因此航空发动机用不锈钢的含碳量一般应在0.7%至1.2%之间。

在了解了不锈钢含碳量的基本性质之后,再来谈谈如何测量不锈钢含碳量。

一般来说,常见的测量不锈钢含碳量的方法有三种:称量法、分析仪法和火焰光度计法。

其中,称量法是最为简单的,只需在不锈钢的表面涂抹有碳的溶液,并用精密天平将其称量即可。

然而,称量法的精度非常低,因此不太适合精确的测量应用。

分析仪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则更适合精确测量。

分析仪法可以准确测定不锈钢表面的碳量,而火焰光度计法则可以测定液体中不锈钢的含碳量。

此外,不锈钢的含碳量还可以通过冶炼来提高,但是由于更高的含碳量会改变不锈钢的性能,所以不执行热处理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采取这一措施。

最后,不锈钢的含碳量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影响不锈钢的性能,还能够影响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使用之前,合并要正确识别不锈钢的种类,并通过准确的测试手段来测量不锈钢的含碳量。

以此来使不锈钢得以良好地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随着不锈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在晶界生成的碳化铬随之增多,使得在晶界形成贫铬区的机会增多,在腐蚀介质中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就会增加。

因此不锈钢焊接时,为提高接头的耐腐蚀能力,必需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采取的措施是:
⑴采用超低碳不锈钢及其焊接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可分成三个等级:即一般含碳量级,碳的质量分数为≤0.14%;低碳级的为≤0.06%;超低碳级的为≤0.03。

因为室温时,奥氏体中能溶解的最大碳的质量分数为0.02%~0.03%,所以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原则上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属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钢号有00Cr19Ni11、00Cr17Ni14Mo2、00Cr17Ni14Mo2Cu2等。

焊接这类钢时,应采取超低碳不锈钢焊丝,如H00Cr19Ni9焊丝。

⑵在母材或焊接材料中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接材料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结合能力比铬更强的元素,能够与碳结合成稳定的碳化物,可以避免在奥氏体晶界形成贫铬区。

所以,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及焊执着材料中都含有Ti或NbNb 元素,如1Cr18Ni9Ti、1Cr18Ni11Nb和H1Cr19Ni10Nb钢等。

⑶进行固溶处理焊后将焊接接头加热到1050~1100℃,此时碳又重新溶入奥氏体中,然后急速冷却,便得到了稳定的奥氏体组织,这种工艺处理称为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的缺点是,如果焊接接头需要在危险温度区工作,则仍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贫铬区。

⑷进行均匀化处理将焊接接头加热至850~900℃,保温2h,使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铬有充分时间扩散至晶界,使晶界处铬的质量分数又恢复到大于12%,贫铬区得以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