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六国论-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20课六国论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20课六国论

第五单元第20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D(A.弊病/困顿。

B.爱惜/吝惜。

C.有人/或许。

D.均意为“所以”)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论》选自《嘉祐集笺注》,作者字明允,号老泉。

B.《六国论》总结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讽喻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C.《六国论》和《过秦论》一样都是史论。

史论是作者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某一史料进行研究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文体。

D.《六国论》语言颇具特色,句子长短相间,句式丰富多彩;论证语言有正面说,有反面说,有直接说,有隐含说,相映成趣。

【答案】A(苏洵自号老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于2017年4月26日从加利福尼亚州试射了以平壤为假想打击目标的“民兵”Ⅲ型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第三代地地战略核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命中精度极高。

B.2017年4月29日12时50分,承德县三家镇西兴村发生森林火灾。

全县全体消防人员、消防车放弃“五一”假期休息,赶往现场,现在火情已经得到控制。

C.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具有强制性。

D.空客直升机公司将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青岛联合通航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山东即墨华山建立一条H135型直升机总装生产线。

【答案】D(A.结构混乱,把“了”改为“的”。

B.搭配不当,“消防车”和“放弃休息”不搭配。

C.不合逻辑,“企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并列不当)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第20课 六国论》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0课 六国论》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0课 六国论》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赂.(lù贿赂)秦 举.(jǔ全部,都)以予人 B .暴.(bào 残酷)霜露 奉之弥.(mí更加,愈)繁 C .洎.(jì自从)牧以谗诛 犹抱薪.(xīn 柴)救火 D .秦击赵者再.(zài 两次) 为.(wéi 治理)国者 答案 D解析 A 项,举:拿;B 项,暴:pù,暴露;C 项,洎:及,等到。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 C解析 C 项,“固”意义相同,都是“本来”的意思。

A 项,或:代词,有人/副词,或许,也许。

B 项,而: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连词,表转折,但是。

D 项,以:连词,表目的,这才/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内.立法度,务耕织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⑦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⑧吞二周而亡.诸侯⑨今殴民而归.之农⑩而秦兵已西.矣A.①⑥⑦⑩B.③④⑧⑨C.①④⑦D.③⑤答案 C解析①④⑦为名词作状语。

4.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苟以天下之大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赵尝五战于秦答案 C解析C项与例句一样都是被动句。

A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齐”。

B 项,定语后置句。

第20课 六国论-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原卷版)

第20课 六国论-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原卷版)

第五单元
第20课六国论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下咽(yàn)奉之弥繁(mí)洎牧以谗诛(jì)
B.弊在赂秦(lù)率赂秦耶(lǜ)弃之如草芥(jiè)
C.暴霜露(bào)小则获邑(yì)革灭殆尽之际(dài)
D.胜负之数(shǔ)岁不我与(yǔ)思厥先祖父(jué)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道:原因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彻底
C.子孙视之不甚惜视:对待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
4.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

精做20 六国论-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含解析 精品

精做20 六国论-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含解析 精品

【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 (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

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

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

今常称其“鲁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B .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C .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D .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高二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高二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í)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率(lǜ)赂秦耶C。

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B.④⑤⑥ C。

①③⑥ D.③④⑤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孤危..安寝④可谓智力⑤剌客不行..也..,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⑦而犹有可以..之数,存亡之理..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 C。

⑥⑦⑧ D.①⑤⑨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

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弊.在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或.曰:“六国……〞或.未易量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课六国论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弊在赂.秦(lù)(2)暴.霜露(pù)(3)洎.牧以谗.诛(jì chán)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暴露(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3)当.与秦相较通“倘”,倘若,如果(4)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思厥.先祖父:他(们)的(2)举.以予人:拿(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除(4)奉之弥.繁:更加(5)始速.祸焉:招致(6)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8)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完好(9)洎.牧以谗诛:及,等到(10)胜负之数.:天数,命运(11)终继.五国迁灭:随着3.古今异义(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其”,代词,它;“实”,副词,实际上。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爷爷。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今义:连词,表示另提及一件事。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

今义: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5)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4.一词多义(1)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动词,招致不速.之客:动词,邀请兵贵神速.:形容词,快、迅速(2)兵非兵.不利,战不善:名词,兵器、武器斯用兵.之效也:名词,军队方急时,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名词,军队(3)故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形容词,旧的、原有的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连词,所以、因此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旧交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名词,缘故、原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还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副词,故意、特意(4)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动词,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动词,非难、责怪臂非.加长也:副词,没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副词,不(5)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动词,作为邯郸为.郡:动词,成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前一个“为”,动词,治理;后一个“为”,介词,被,表被动5.词类活用(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援,动词作名词,援助;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精做20 六国论-学易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精做20 六国论-学易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1【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伊春市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课 《六国论》同步练习

伊春市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课 《六国论》同步练习

伊春市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0课《六国论》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 . 青荇(xìnɡ)怅寥廓长歌当哭(dāng)切齿拊心B . 河畔(pàn)万户候叱咤风云(zhà)书生意气C . 桀骜(ào)岁月稠刀俎(zǔ)星辉斑斓D . 弄堂(lònɡ)橘子洲浸渍(zé)夜缒而出2. (2分)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作B . 莫不逾侈逾:过度C . 遂通五经,贯六艺通:通晓D . 自去史职去:到3. (2分)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③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④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间至赵矣A . 大王必欲急臣B . 左右欲刃相如C .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D .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5. (2分) (2017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 . 其皆出于此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 兵刃既接七月既望D . 因遗策因利乘便6. (2分)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高中语文 第20课 六国论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20课 六国论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课六国论(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洎.(jì)下咽.(yàn)弥.繁(mí)B.赂.秦(lù) 草芥.(ɡài) 率.赂秦(shuài)C.殆.尽(dài) 获邑.(yì) 暴.霜露(bào)D.思厥.(jué) 与.嬴(yǔ) 胜负之数.(shǔ)解析B.“芥”应读“jiè”。

C.“暴”应读“pù”。

D.“数”应读“shù”。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 或.曰此鹳鹤也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⑤⑥ D.③④⑤解析①满足;②吝惜/爱惜;③招致/邀请;④几乎/危险;⑤有人;⑥击退。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③④⑥解析①②⑤使动用法;③名词用作动词;④⑥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 C4.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②③④读音相同,③④意义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解析①被;②治理;③成为;④成为。

答案 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0课六国论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战国七雄参与激烈的角逐,最后却是秦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度。

其中奥秘,后人众说纷纭。

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

文学史历来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来高赞苏氏三人,那么我们就放慢脚步,慢慢欣赏一篇关于分析六国灭亡原因的佳作——苏洵的《六国论》。

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课内素材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

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秦国虽然强大,六国也不弱小,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钩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

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适用话题]可用于“团结合作”“不畏强权”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燕国的君王明明知道秦国的国势,却派刺客去刺杀秦王。

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并不是勇敢,也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行为;一个君王不该如此的不明智、如此的暴怒,而应该学会团结其他诸侯国。

我认为赂秦是六国灭亡的一个必然途径,正因为秦国强六国弱,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课外应用】团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有句话说得好: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还有一首歌曲叫做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也是激励大家要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蚂蚁是团结力量大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蚂蚁通常找到食物后不向其他动物一样一下子就把食物拿走,因为他的身体实在是太小了,单单几只蚂蚁根本承受不了一些普通食物的重量,所以蚂蚁找到食物后,立刻返回,召集来更多的蚂蚁,借助团结的力量搬起了比自己体重要重上好几十倍的重量的食物,将它运送回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六国论伶官传序稳固练习基础累积1.以下加红字的注音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暴霜露,斩波折.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洎牧以谗诛.2.选出没出名作动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C.函梁君臣之首赂(l ù) :行贿,指向秦割地乞降暴(p ù) :裸露,意思是冒着与(y ù) :结交,亲附洎(j ì) :及,等到)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序八州而朝同列3.以下句子中加红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至丹以荆卿为计②洎牧以谗诛..A.两个“以”词性同样,意义不一样B.两个“以”词性同样,意义也同样C.两个“以”词性不一样,意义同样D.两个“以”词性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4.以下句中的“因此”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原庄宗之因此得天下,与其因此失之者,能够知之矣。

B.此因此学者不可以够不沉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旺也D.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5.以下各句中加红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至于推翻,理固亦然。

..D.盖失强援,不可以独完。

..阅读理解阅读《六国论》的选段,回答6—8 题。

齐人何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难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尔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堪称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可以,良将犹在,则输赢之数,生死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第20课六国论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下咽(yàn)奉之弥繁(mí)洎牧以谗诛(jì)
B.弊在赂秦(lù)率赂秦耶(lǜ)弃之如草芥(jiè)
C.暴霜露(bào)小则获邑(yì)革灭殆尽之际(dài)
D.胜负之数(shǔ)岁不我与(yǔ)思厥先祖父(jué)
【答案】A
【解析】B.率应读shuài;C.暴应读pù;D.数应读shù。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答案】C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道:原因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彻底
C.子孙视之不甚惜视:对待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
【答案】B
【解析】完:保全。

4.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做动词;A项为形容词做动词;C、D两项为名词做状语。

5.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答案】D
【解析】D 项,“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A、B、C三项为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却。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论》的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此批评北宋统治者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政策。

B.作者对赂秦的“韩、魏、楚”三国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燕、赵”义不赂秦,最后战败而亡,持赞赏和惋惜的态度。

C.本文运用了大量对比论证,尤其突出了六国与秦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对比,指出了六国灭亡的必然性。

D.作者指出赂秦的根本原因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也为“讽今”做了准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本文没有分析生产力发展问题。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B.一时间,密密麻麻的牛羊遍布玛多草原,人们在享用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日削月割地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