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4: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高中政治必修4: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https://img.taocdn.com/s3/m/05789b4233687e21af45a938.png)
②理论依据——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地位:重要原则、活的灵魂 ④作用: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等成语,从哲学上都体现了什么工作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 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C
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的前提。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 盾。矛盾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 ①要正确对待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反对片面性。
D
5、顾客批评某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为人们 服务的思想,该售货员则回答:“我是为人民服务, 又不是为你服务”这个售货员的观点,从这些上讲 ( )
A、是正确的,符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观 点 B、是正确的,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C、是错误的,违背了事物是联系的普遍性原 理 D、是错误的,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 系原理,共性存在于个性中
四个原理:
(原理内容——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下列说法中,符 合材料内容的是( )
A
A.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 能的 C.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8632edf6be1e650e52ea99e2.png)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探究二: 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师徒四人的取经团
队要取得真经没有这些磨难行不行?如果他们不取经还会遇到 这么多的磨难吗?是什么推动了取经的胜利?这给我们什么样 的启示?(结合P68最后一段并据此说出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的关系及作用)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 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课堂小结
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 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不负韶华
我们的成长之路也正如取经之路。谈谈你的成 长之路上正在遇到哪些矛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将会如何来看待和对待这些成长中的矛盾(优点 与缺点,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自由与纪律, 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等,可选择其一来谈), 不断推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对 立——矛—盾———统 一
(斗争性) 相反相成
(同一性)
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每个同学既有优点 又有缺点。”
“每个同学都是男生又 都不是男生”
注意: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 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同 一统 性一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aeaa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d.png)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可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涵盖矛盾的概念、矛盾分析法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核心观点。
-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以及矛盾分析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可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分析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矛盾的辩证法,能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盾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4.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bf9c277d48d7c1c709a14511.png)
9.1:
“冤家路窄”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甲乙构成一对
甲 乙
矛盾
对立 统一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高矮、胖瘦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 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一、矛盾的含义
对立
辩证矛盾
统一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和平
挑战极限:一组同学“只吸不呼”, 另一组同学“只呼不吸”看谁坚持 的时间长?
说一说:长时间只“只呼不吸”或“只吸 不呼”行不行?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2、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呼:呼出二氧化碳(出人体) 吸:吸入氧气(入人体)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
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 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 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9e96ef56e518964bcf847c95.png)
集体备课教案
实验高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年级政治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问题探究:深圳几十年以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这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深圳划为特区,才使得深圳有了较大的发展。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聋哑人邰丽华等演员用肢体语言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令全国观众叹为观止。
是取材于佛教造型的舞蹈作品,是善的化身,是福的象征,和谐与爱是《千手观音》的精神内涵。
特别是好在她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大的精神激励,同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舞蹈号称“艺术之母”《千手观音》却让舞蹈界为之震撼,因为她能让观众感受到美。
[高考政治资料]高考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第1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doc
![[高考政治资料]高考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第1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d4ab0777232f60dccca116.png)
3.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
应注意:(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两方面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的斗争性(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2)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此处教学,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
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31f11245de80d4d8d15a4fec.png)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4》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647c384c33687e21af45a93a.png)
进 攻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和趋势。两个方面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 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性,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引力中包含着相反的排斥力,二者相互依存并且相互转化
谬误
斗争性(界限不容混淆) 同一性(相互转化相伴而行)
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促进真理的不断发展
共同本质,非共同现象 (1)矛盾普遍性(共性)的含义 空间上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 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时间上 每个人包含哪些矛盾? 矛盾普遍性的具体表现 领域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也称为一般和个别 (3)矛盾普遍性(共性)矛盾特殊性(个性)的关系 你能指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吗?
女 人
男 人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棕色人
(3)矛盾普遍性(共性)矛盾特殊性(个性)的关系
①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 特殊性。普遍性寓于(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 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 没有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二者不可分割。
公有与私有的矛盾
③
人类社会矛盾的发展
(3)矛盾特殊性(个性)的含义及其情形(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 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 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a2adf3f603d8ce2f0166231d.png)
② 矛 矛盾盾的普特 遍殊 性性 与原 矛理 盾及 特其 殊方性法 辩论 证关矛系原盾理的及其同方法一论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矛C、盾是的错特误殊的性,与违普背遍了性事不物同对是场联合立系相的中互普转的遍化性同原理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二).矛盾的特殊性
•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各有其特点。
•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 形)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 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 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 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2.“白马非马论”这一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 )
A.它只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否定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就是反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B.它看到了内因而否定了外因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水 果(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既看到矛盾的对立面又看 到矛盾的统一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
二.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
事物中,即事事有 矛盾(空间维度、 横向角度);矛盾 贯穿每一事物发展 过程的始终,即时 时有矛盾(时间维 度、纵向角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9.1知识框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9.1知识框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9af2c6abdaef5ef7ba0d3c3c.png)
知识框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学习重点、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四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11f99a2a08a1284ac950431e.png)
井 大
有 天
是
大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一 种
是 一
痛
种
苦
幸
福
2、下图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
看实力》,启示我们(
)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3.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 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 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 相处。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探究: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 是绝对的。 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 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
从矛盾双方的地位和关系来看,我们应该如 何看待事物呢? 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 农药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生态破坏; 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却造成了白色污染; 自然灾害伤害人类,却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用联 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的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 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d82aa1e9bb4cf7ec4afed043.png)
你能告诉小燕子量体裁衣的哲学道理吗?
还有哪些成语是体现这一哲学道理的?
三、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
•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
• 表现:⑴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⑵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 不同的矛盾;
童年是一个谜; 少年是一幅画; 青年是一首诗; 中年是一座山; 老年是一 杯茶 。
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你还可以教小 燕子哪些寓意相近的成语(或俗语、名言、诗句等)?
矛盾的同一性
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1)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福祸相倚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置之死地而后生;
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三天 冤家路窄
出自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真是冤 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冤家路窄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的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 异和对立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 的一种具体形式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一分为二、全面
一分为二、全面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为无锡发展出谋划策
2012年,无锡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持续健康发展的良 好势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74万元。
第四天
老鼠见猫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1675935910ef12d2bf9e7b4.png)
2、表现:
区别不同事物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区别不同阶段
②同一事物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区别不同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张冠李戴,生搬硬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原理内容
千篇一律,一刀切。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1、含义不同 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矛盾 也最多。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世博 会倡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文化理念的正确性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 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双方的相互依存 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 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 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世博会作为世界文化盛事,是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不同国 家和民族的文化在这个舞台上竞相争艳,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历史和 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都有自己的文化 个性和特征,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世界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文化 是民族的。同时,文化又是世界的,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有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在世博会上,各国围 绕共同的文化主题,竞相展示各自优秀的民族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世博会上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体现了矛 盾的在对立中统—,在统一中对立。
高中政治必修4: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高中政治必修4: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https://img.taocdn.com/s3/m/dd889424dd36a32d73758139.png)
对立统一————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 事物内部 (1)含义: )含义: 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 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 ) 两种基本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3)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涵义 准确理解、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人若邪溪》 --南北朝·王籍《人若邪溪》 南北朝
蝉噪林愈静,一鸟不鸣山更幽 蝉噪林愈静,
--宋 王安石《钟山绝句》 --宋·王安石《钟山绝句》
(宋)黄庭坚评论王安石的修改为 “点金成石”。 点金成石”
在纯粹的光明中, 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 纯粹的黑暗中一样, 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 看不见 。——黑格尔
(一定条件下)。 一定条件下)。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①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相互依赖、 ②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无相生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塞翁失马,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尽信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老子《道德经》 老子《 老子 道德经》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天下事有难易乎?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 则难者亦易唉;不为, 者亦难矣。 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 名字”。 名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0370eabddccda38376bafda.png)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 —— 。
一无所有 地狱
本课小结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1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学提纲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对立性)和同一性(统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注意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 梦想是
说一说梦想与现实的斗争性
• 现实是
没有对手就没有动力,我永远 感谢我的竞争对手。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分析为什么 刘翔要感谢竞争对手,对你有 什么启示?
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斗争性寓与同一性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
月
有
有
悲阴Leabharlann 欢此晴离
事
圆
合
古
缺
难
全
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对立统一的关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 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小试牛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 —— 的时代,最坏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 —— 的时代; 愚蠢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 —— 的时期;怀疑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 —— 的季节; 黑暗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 —— ; 失望之冬
两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dee81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0.png)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国家治理法、德并举的原因 互动探究 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懒政、 庸政、怠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严重侵害群众的合法权 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执法者内在道德自律 力量缺失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 并举的原因。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矛盾就是反映事
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
(2)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学依据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定选项
②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
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克服矛盾的斗争性”的表述错误
× ×
我国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
④
工作,并要求垃圾分类要坚持因地制宜,其哲学依 据是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
√
统一
答案B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审题
审设问 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所依据的哲学道理
审材料
因地制宜,由点到面,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 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
选 项
选项分析
是否 入选
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
① 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其哲 √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课件5: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课件5: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c1e876e4b4daa58da1114a93.png)
倾向和趋势。
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
喜—— 悲
吸引— 排斥
攻—— 守
遗传— 变异
强—— 弱
民主— 专制
深—— 浅
战争— 和平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A.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 相互贯通。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原理:
矛
矛盾具有特殊性。
盾
具
有
特
殊
性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 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是不存在的。
中个性——共性 国 人
人个性——共性动 物个性——共生 物性
有中国国籍或血 统,有生命,有 意识,会实践
有生命, 有意识, 会实践
有生命, 有感觉, 会运动
有生命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性就没有普遍性。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 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 的;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 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d1546cc0f78a6529657d537f.png)
的每一点经验,都是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是为了解决 本单位所特有的矛盾而总结出来的。但是无论它的情况怎样特 殊,绝不会“特殊”到和其他单位毫无相同的地步,总会在某 些方面和其他单位相一致。这样,它的经验对于其他一些单位 也就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就要普遍推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例2]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 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 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 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 现了(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事__事__有矛盾;矛盾贯 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时__时__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要__承__认__矛盾,__分__析__矛盾,勇于__揭__露__矛盾,积极寻找正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联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表现形式与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的对 应关系 (1)从空间上看,“矛盾的普遍性”是说事事有矛盾,每一 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每一事物矛盾的特点却不同, 且每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这分别 是矛盾的特殊性的第一、三个表现。
[问题探究] 1.鹿群离开狼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你能联想到哪一个俗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性 斗争性
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 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能构成矛盾
联系
内部
构成 之间
引起
推动
运动
变化
发展
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 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 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各有解释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 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5、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①对症下药 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 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08年8月4日,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 署《建设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合 作协议》,确定武汉城市圈为教育综合改革国家 试验区,这一决策符合以下哲理 A、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多数与少数的统一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前提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 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
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 认识运动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集中
事物的 运动形式 都存在着 矛盾;矛 盾存在于 一切事物 之中;矛 盾无处不 在。
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
②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 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 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1、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A、运动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 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 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普遍 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特 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它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2、要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就必须把中央 统一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相结合。过 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忽视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 或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用一种模式去 解决不同的问题,都不利于经济运行中矛盾的解 决。
矛盾
唯物辨证法的核心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矛盾的普遍性 A、时时有矛盾(纵向)
①含义
B、事事有矛盾(横向)
运动领域
各种运 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矛盾举例
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等 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结论
自 然 界
社会 思维
如:教育:教和学, 经济:生产和消费,
国家制度:民主和专政,等等。
如:人与自然, 经济与资源、环 境,教育与经济, 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等等。
注意:
A、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 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 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根本内 容是 是对立 统一的
(实质、核心)
的源泉和 动力是
构成了
联系
(基础)
系联史历的继相后前是
发展
总特征
矛盾观点-----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方法 ——根本方法
下列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 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斗争性”。 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 喜—— 悲 攻—— 守 强—— 弱 吸引— 遗传— 民主— 排斥
变异
法制
深—— 浅
战争—
和平
4.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党 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 部署。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落实中部署过程 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只盯着“区别对 待”、“不搞一刀切”,在认识上、思想上、行 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的部署协调一致。使得 宏观调控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 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哲理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宏 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 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 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分析法 内部矛盾 内部联系 联系的根本 内容是矛盾 外部矛盾 外部联系 发展的根本 动力是矛盾
内因 外因
内部矛盾 外部矛盾
矛盾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2, 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两 方 面 含 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 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 可以变化的
中 国 人
个性——共性
黄 种 人
人
动 物
生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例:同化与异化的矛盾,对于生物界来说是矛盾的普 遍性,但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则是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意义:
A、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 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句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4、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②一叶 障目,不见泰山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 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什么是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和斗争性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时时有矛盾(纵向) ①含义 B、事事有矛盾(横向) (1)矛盾的普遍性 ②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 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 个性、一般与个别)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
1、空间: 事事有矛盾
↓
1、不同事物的矛 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 盾在不同的发展阶 段各有其特点 3、事物矛盾双方 各有其特点
2、时间: 时时有矛盾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 全相同的树叶。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 全不同的树叶。
寓 于
苹 果
水果
寓于
水蜜桃 菠萝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
(1)前提——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才能进 一步对矛盾作具体分析。 (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 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 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 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 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 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 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 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 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