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一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欢迎参考! ⾼⼀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 (⼀)知识⽬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按⽣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前存在的多种分配⽅式,并确认按⽣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标 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收⼊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式并存 第七课:个⼈收⼊的分配 第⼀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导⼊:利⽤MTV动画《1234567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请留意歌词,猪太告诉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式是属于哪种分配⽅式呢?(学⽣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能多得,要勤劳致富,但是有少数学⽣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配,及时发现学⽣的思维误区并给予指正。
) (本框题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所谓经济制度是⼀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的分配⽅式。
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个⽅⾯。
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标导航内容目标: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提示与建议:1.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讨论: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3.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二、学习探究三、提示点拨1.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1)理解按劳分配含义,要注意: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范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非公有制下采取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是按劳分配);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承认差异)(2)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则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还有可能是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和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的收入(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必须把握三个方面:从所有制角度,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使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从生产力角度,生产力水平达不到按需分配;从劳动特点角度,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体现了人民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关系。
2.关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注意:①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注意生产要素有劳动、技术、资本、管理、信息、土地等。
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
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并实施按生产要素分配。
3.其它应注意的问题:(1)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例如,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属于非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如,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等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收入分派与社会公正目题 ( 一 )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1.什么是收入分派公正?为什么要收入分派公正?(1)收入分派公正,要求收入分派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派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丰饶的表现。
2.怎样实现社会公正?(1)坚持和完满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形成合理有序的公民收入分派格局供应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重视保护劳动所得,激励勤劳守纪致富,坚持在经济增加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酬金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派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集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治过高收入,撤消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派调治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派差距。
[ 思想纠偏 ](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收入分派公正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够存在差距。
( ×)辨析:收入分派公正要求收入分派的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而不是没有收入差距。
2.实现社会公正要提高劳动酬金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
( ×)辨析:实现社会公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
1.提高“两个比重”的必要性和意义(1)“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和劳动酬金在初次分派中的比重。
(2)我国收入分派中存在“两个偏低”的问题,即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偏低、劳动酬金在初次分派中的比重偏低。
(3)提高“两个比重”,保护了劳动者获取劳动酬金的权益,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
(4)收入是花销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扩大花销,发挥花销拉动经济增加、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解决我国多年来投资率连续偏高、花销增加缓慢、花销率偏低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自主学习一】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知识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
(2)直接原因: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3)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试题演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
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D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D.是由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决定的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3)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和,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4)按劳分配为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知识理解】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例如:(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业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
难点
重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高一政治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②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③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④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⑤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2、能力目标①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②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的自觉性;②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aab【教学重点和难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2、学法点津:对于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可从反面来思考,即不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去理解,这也体现了按劳分配的作用。
对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是掌握每种生产要素分配的特点,而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则要抓住关键的字眼去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是什么:2、客观必然性:(二)按劳分配1、含义2、基本内容和要求3、原因4、意义5、地位(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包括:2、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1)含义(2)特点(3)政策3、按生产要素分配(1)生产要素的内容(2)意义(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探究】p58该村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二)按劳分配1.【巩固练习】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2.【探究】p59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中,哪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3.【判断】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4.【巩固练习】在各类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要重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倾斜。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设计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材分析】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即从个人分配的角度展开与后面的国家分配“财政、税收”共同构成了社会再生产中分配这一重要环节。
作为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该课需着重把握我国分配制度下的分配方式及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及措施。
【设计意图】根据高三一轮复习全面系统、灵活扎实的指导原则结合政治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复习提问---真题再现、考纲解读——考点梳理——素质提高”等复习环节,同时贯以“拓展延伸”、“误区警示”,设置典型例题进行“高考再现”,让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考点的理解,从而落实考纲和课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目标】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3、按劳分配的意义?(作用)4、多种分配方式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及意义?5、收入分配公平的体现?6、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7、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8、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关系及如何处理【教学重难点】1、按劳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的体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并完成基础知识填空,知识整合,夯实基础。
情境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课堂探究,最后归纳总结。
讲练结合法---在突破考点后,及时设置一些典型例题或“高考再现”进行巩固强化,讲练结合,将落实进行到底!【教学过程】【环节一:真题回味·考纲解读】1、【2014天津卷】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她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她的收入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2、【2014大纲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设计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个按生产要素分配
人
入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的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分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配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注意】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那么,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X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2〕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X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和社会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要求
教学
反思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表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学习教案
【教课方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派第一框《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一、教材剖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框主假如让学生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从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构造( 基本经济制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确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推行什么样的分派制度, 可否理顺分派关系, 是事关广大民众的亲身利益和踊跃性可否充足发挥的大问题,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动收入分派制度改革, 完美分派系统, 理顺分派关系。
所以,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特别重要的。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派的基本含义、按生产因素分派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本质,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派方式。
2)认识按劳分派的必定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因素分派的必需性。
3)培育学生在采集、剖析、概括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办理信息、剖析信息、获取悉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商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派制度合适我国国情,使学生建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联合起来的必定性。
2、难点:推行按劳分派的原由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派方式。
四、学情剖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派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认识,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派及其必定性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联合起来的必定性。
对于其余分派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五、教课方法教师解说中的指引、点拨、启迪与学生阅读、思虑、回答相联合。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和现状;3.掌握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收入观念和合理的消费理念。
二、教学内容1.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2.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解释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经济收益。
2.提问学生个人收入的来源,引导他们思考个人收入的多样性。
第二步:学习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0分钟)1.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劳动创造收入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成正比。
–能力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成正比。
–贡献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成正比。
–福利原则:个人收入与社会福利的分配成正比。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各个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步:了解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45分钟)1.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包括收入差距的存在和社会阶层的形成。
2.探讨不同收入分配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各自对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和影响的认识,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收入观念和消费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
3.提供有关个人收入分配和消费理财的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了解。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回答、讨论的参与度等。
2.收集和评估学生撰写的小组讨论总结和个人思考反馈。
3.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教案
【教学设计】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
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无答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能说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举措;能辩证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处理这一关系的政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讨论、踊跃参与、大胆质疑,能准确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在快乐学习中养成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关于公平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钱儿咋拿回家?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回答:观看图片:各种收入差距【新课教学】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情境一:“公先生”和“平先生”是同一个公司的两名员工。
假如他们在公司的月薪都是6000元。
你认为他们在公司里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吗?情景二:其实,“公先生”大学毕业就在这家公司了,已经工作了15年,是这家公司的普通员工,月薪在4000元左右;“平先生”是财务专家,高级会计师,五年前“挖”过来的,月薪8000元。
你现在觉得他们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公平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公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济生活中的公平:(1)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即付出的劳动与自己的所得收入相一致,这种公平也是相对的。
(2)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否则只会导致奖懒罚勤。
如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分配体制及导致的结果。
(3)允许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
“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过渡:那么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呢?(活动)近两年,“公先生”、“平先生”以及很多职工情绪不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也没有以前那样高。
原因是这家公司虽然效益很好,产值年增长为11%,利润年增长20%,但工资年增长只有5%。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班级:姓名:【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重点】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导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为主体(1) 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探究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力产品也没有极大的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中,那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性和性,体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4)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二:.阅读教材59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说一说,小吴的姑姑和爸爸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参与分配的制度。
1、主要形式有: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的利息、购买股票所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所的利息、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收入等)。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word教案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I部分【自主预习学案】一.【高考导航】二.【考点梳理】————你能默写准确吗三.【知识整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第II部分【课堂探究学案】要求:一、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二、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思考与理解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2.如何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五.【热点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
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名词解释:包容性增长,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高中政治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宏观把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主干知识整合】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分配制度?①生产决定分配,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3、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友情提示: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自主学习一】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2、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需要。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公平。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根本途径: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提高居民收入在分配中比重,劳动报酬在中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X收入分配秩序,保护收入,增加收入,扩大比重,调节收入,清理规X收入,取缔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初进公平。
【知识理解】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X围内进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目前,经济学家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它是指在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富人出于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使其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
b、具体措施:着力,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
③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a、加强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b、通过强化,整顿分配秩序,把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实现5.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
②效率与公平具有________:a、效率是公平的___ ____。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____________。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 _____。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__________。
(2)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
既要,又要。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小组合作探究】1、(09江苏卷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解析】本题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B项行为主体虽然是国家,但不属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C项正确2、(09天津卷1)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解析】本题以2009年初“两会”前的热点及焦点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分配制度、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等交叉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课堂导入】
在第二单元介绍完“如何生产问题”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如何合理分配财富问题。
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梳理知识】
【课堂展示——(自学成果)】(组内小展)
(要求: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快速高效核对自学成果,确保答案正确,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标记)
【课堂探究——(对学群学)】(班内大展)
探究一:情景模拟:《老赵说事》
俺们村的基本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生活那就一个字“穷”。
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后,老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
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
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
老赵还供养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因为很能干,收入不菲。
老赵和儿子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探究二:设置情景
(1)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
这种分配方式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意。
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哪些可能的分配方式?
探究三:我们来探讨一些情形
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
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形式?
注: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
F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请填写如下表格:
探究四: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1989年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
在此基础上,他又把眼光投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上。
他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把自己的发明,无偿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四面八方的百姓,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少青
菜的历史,鼓了农民的钱袋子。
王乐义的做法对我们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何启示?【课堂整理】完善本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公平的含义及重要体现主要表现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与意义
意义
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制度保证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重要举措
另一重要举措
分配
与
公平效率的含义以及提高的意义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对立性
【课堂巩固】
1.随堂巩固
一致性
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例】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材料能够体现的分配方式有()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济不存在这种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工人的工资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是以土地为要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课堂扩充】
初次分配:
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三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
再分配:
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
)
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公平是指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它包括“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等内容。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平均主义则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积极性,所以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⑵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⑶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落实分配政策,提倡奉献精神,倡导回报社会
注:共富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的富裕,不能理解成同步富裕。
兼顾公平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要区分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具体的分配政策: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原则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政策是以共富为目标,倡导先富帮后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