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2节食物网教案(新版)苏科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2 食物网 教案 (1)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2 食物网 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90ca5f4e915f804d2b16c16b.png)
《食物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科版生物第六章第二节,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从而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本节教材分为“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和“人类活动对食物网的影响”三部分。
第一部分要明确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单方向的食物连接,而食物网是生物之间多方向的连接。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才能生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不断地从前一种生物传向后一种生物,由此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便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此基础上还要总结能量流动的规律。
第三部分运用案例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分析“野味”和“打狼”两则资料,理解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食物网的概念;说明食物网和食物链的联系。
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概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分析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尝试案例分析,提高数据解读和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生物科学价值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链相关知识,掌握了食物链的书写原则,而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繁多,关系错综复杂,学生也能知晓一些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但系统的连接和分析能力尚欠缺,例如针对某种动物受害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原因分析以及生态平衡。
四、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食物网的概念,初步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七年级生物上册 6.2 食物网教案 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6.2 食物网教案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02986e5fbfc77da369b193.png)
第二节食物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理解能量流动的途径。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食物网的概念,初步理解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播放视频,引入新课《食物网》观看视频,思考本节课内容引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导入食物网的概念分析一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引导学生连出所有的食物链,得出食物网的概念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题:1.在你连接的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2.设想一下,如果青草全部枯死,哪些动物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3.如果青蛙的数量大量减少,将会引起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观察图片得出什么叫食物网小组讨论思考题,选代表作答容易理解食物网的概念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是密切联系的,也为后面分析材料做铺垫能量的流动设疑:食物链或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出示图片,展示思考题:1.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2.食物链中的什么成分可将光能固定?3.某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了能量?4.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指导小组内学生扮演图片上各角色,演示“吃与被吃”。
思考:1.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过程中有无变化?若有,怎样变化?为什么?2.请简要说明理由。
播放动画: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学生思考根据图片上信息,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题学生演示,再根据演示结果小组讨论思考题,并选代表作答观看动画,对比能量和有害物质的变化引发学生学习时注重质疑让学生掌握食物链中能量的来源和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从而理解食物链(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形象的演示促进理解了解有害物质会富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3—104资料。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2 食物网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2 食物网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02a57ca8114431b90dd871.png)
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教案课题第6章第2节食物网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绘出食物网。
情感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学情分析食物链、食物网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学生在上一课学习食物链基础上对本课学习食物网有一定的了解,老师需做好分析引导,由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形成食物网。
教法学法讲述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PPT、视频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2 活动3 导入提问:什么是食物链?能举一例吗鹰是不是只吃鸡?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观看视频“食物链和食物网”注:复习导入、观看视频为新课打下伏笔。
构建食物网:1、在课件PPT给出有各种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用带箭头的线条连结起来。
看图:青草、蚱蜢、鸡、鹰、蛇、青蛙绘制食物链(网)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2、图中有几条食物链?3、归纳出食物网的概念。
P1014、讨论:由于某种原因,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青草全都枯死了,哪种生物最先受到影响?分析交流5、由于人类的捕杀,青蛙数量骤减,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分析物质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在课件PPT给出食物网反应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图片1、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它们如何获得能量呢?活动4活动5活动6 活动7教学反思2、描述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描述回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1、在课件PPT给出资料一:阅读课本P103“野味”资料2、分组讨论:你认为食用野味与大量农田遭受田鼠毁坏有关系吗?分析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5d8d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b.png)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
4.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庭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存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的动植物种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食物网。
在此基础上,我会简要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它们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导入过程,学生将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食物链的概念与组成:讲解食物链的定义,以及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实例解释食物链的组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食物链的基本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针对课堂讨论的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并结合实例说明这些措施的实际意义。
4.学生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探讨以下主题:“如何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求学生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分析现有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要求学生整理资料,以PP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576bb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2.png)
5.能够运用食物网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调查:学生通过观察城市公园中的动植物,调查和收集有关食物网构成的数据,培养观察和调查能力。
2.分析与推理:学生通过分析城市公园食物网的实例,掌握食物网的基本原理,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4.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公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园中的生物。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食物链吗?食物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好奇心。
4.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奥秘。”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食物网的基本原理,加深对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3.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食物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
4.强调食物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公园食物网的小论文。
2.提醒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注意食物网的构成、特点和作用,以及食物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的基本构成。
2.讲解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物网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4.引导学生理解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讲解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食物网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食物网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c09d78e53a580217fcfed2.png)
食物网学科生物课题第六章第2节食物网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复杂的的食物关系,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然后列举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事例,说明人类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应当保护每一种物种,与其他生物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在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基础上,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农田中食物链,让他们发现并建立“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各种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本和其他的资料,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什么是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过程方法学会分析资料并进行语言表达。
情感价值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从而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农田中常见的几种生物的食物链图。
看图回答:上述食物链交叉形成了什么?直接引入新课探索新知一、食物网时间的干旱,这个生态系统中青培养学生分析问小结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变化,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展示食物网图总结2.能量流动的特点问: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展示资料小结过渡二、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出示资料草全部枯死了,哪些动物的生存最先爱到影响?2.由于人的捕杀,青蛙数量聚减,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3.从上述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发?阅读课本插图,找出其中的食物链。
看图思考:1.绿色植物大量枯死时哪些生物最先受到影响?2.蛇的数量大量减少时,其他生物发生变化吗?3.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4.某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了能量?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能否全部传给下一环节?阅读资料题的能力,认识到各种生物间主要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和影响。
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6章 第2节 食物网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6章 第2节 食物网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1c6d62af90242a995e5be.png)
第2节食物网【知识预习】1.食物网: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和能量流动。
3.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处在每一环节的生物都重要,一种消失,就会使中断,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和稳定。
【典型例题】【例1】(2015·某某某某,2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是.(2)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3)最长的食物链包括个营养级.(4)此生态系统最重要成分是.(5)为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个(种).(6)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和.【解析】(1)食虫鸟以蜘蛛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而食虫鸟和蜘蛛又都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2)青蛙以蜘蛛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而青蛙和蜘蛛又都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而鼠、食草昆虫、蜘蛛、青蛙和蛇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①草→食草昆虫→青蛙→蛇;②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③草→鼠→蛇;④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⑤草→食草昆虫→食虫鸟.最长一条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有5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生产者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是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能量来源.没有生产者就没有就没有其他生物.所以,一般认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5)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从图中的食物链:①草→食草昆虫→青蛙→蛇;②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③草→鼠→蛇;④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⑤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可以看出为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蛇、青蛙、食虫鸟,共3个.(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答案】(1)捕食、竞争(2)捕食、竞争(3)5(4)生产者(5)3 (6)分解者非生物成分【课堂达标测试】1.(2015•某某)东星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下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D.蛇和鸟能够获得最多的能量2.(2013•某某)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C.最长的食物链中含有3个营养级 D.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3.(2015·某某某某,7)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A.兔子→狼→狮子 B.阳光→草→兔子→狼C.昆虫→青蛙→鹰→草 D.草→昆虫→青蛙→蛇→鹰4.(2013•某某)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毒素含量如下,请写出正确食物链:()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毒素含量B.丁→丙→乙→甲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5.(2015•某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食物网学案2(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食物网学案2(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6073d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9.png)
食物网(第2课时)一、学习交流1.以下食物链中,损耗能量较少的是()A.草牛人B.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人C.草蝗虫鸭人2.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A.植物 B太阳 C植食性动物 D土壤3.假定在一个有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 C缓慢上升 D先上升,而后下降4.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它们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 B 天敌过多 C 动物病害 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 B 羊 C 草 D 太阳6.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7.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A、草→羊→狼B、阳光→草→昆虫→蛙C、兔→狐→细菌D、草→兔→狼→细菌8.绿色植物是什么生物生存的基础?()A.草食动物 B 肉食动物 C 杂食动物 D 以上所有的生物9.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的()A.食物关系 B 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互相联系 D 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9.下列对食物链“草→ 鼠→ 鹰”中的能量流动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从草开始B.鹰通过捕食鼠获取物质和能量C.鼠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D.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10.由于人们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短时间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这说明CA.该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该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C.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 B. 羊C. 草D. 太阳12.人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通常处于A.食物链的起点 B.食物链的终点 C.相当于杂食性动物13.食物链和食物网都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 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 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二、展示点评三、达标检测1.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C.柳树蝉螳螂黄雀 D 黄雀螳螂蝉柳树2.《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6031.苏科初中生物七上《3.6第2节 食物网》word教案 (1)
![6031.苏科初中生物七上《3.6第2节 食物网》word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b08a83ddc5da50e2534d7fa5.png)
6.2 食物网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3、解释食物网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教学重点、难点: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上节课学习了食物链,我们做了个游戏是有关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继续让学生将这些生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食物网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往往不止一条,学生通过连接会自己去发现这一点,那么这节课结合上节课的食物链,让学生接着连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出食物网。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复习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为,能量以日光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以植物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物质中的化学潜能形式贮存在系统中,或作为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或经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机体呼吸释放的热能自系统中丢失。
总之,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在流向肉食性动物。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阅读课文,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课堂小结师:我们学习了食物网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在流向肉食性动物。
另外,我们看到了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这告诉人类,只有保护每一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2节 食物网课件1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2节 食物网课件1 (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715b0e960590c69fc37615.png)
精品课件
1
如果下降两厘米
清晨,在山中,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有一 只苍蝇在河面上方飞旋,离河面仅差几厘米。水 下有一条小鱼,它想,如果苍蝇再飞下来两厘米 我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它了。在岸边潜伏着一只熊, 它心里想着,如果苍蝇飞下来两厘米,那条小鱼 就会跳起来吃掉它,而我就可以冲过去好好地享 受一顿美餐了。
3、由于人的捕杀,青蛙 数量骤减,这个生态系统 中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 生什么变化?
精品课件
7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 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 系,同时还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 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精品课件
8
能
从绿色植物开始
量
流
流向植食性动物
动
规
律
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精品课件
3
①青草→鸡→鹰 ②青草→蚱蜢→鸡→鹰
③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精品课件
4
食物链的角色扮演游戏
精品课件
5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 起来,形成了一个营养关系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 网就是食物网。
精品课件
6
1、在你连接的食物网中 有几条食物链?
2、如果长期长时间干旱, 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青草全 都枯死了,哪些动物的生 存最先受到影响?
你认为狼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什么作
用?捕杀狼与保护鹿有矛盾吗?
精品课件
12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
精品课件
13
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
种花色泽亮丽,1935年作
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是
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
七年级生物上册3.6.2《食物网》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6.2《食物网》教案1(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f3f9a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c.png)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生态因素、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相关知识。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有初步的理解,为学习食物网打下了基础。
2.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探索生物之间的关系充满好奇心。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学习。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在教室墙壁上悬挂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挂图,营造学习氛围。
-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准备以下资源:
-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实例分析、互动问题等,以便于多媒体教学。
-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食物网中的生物角色,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学习食物网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掌握情况,为食物网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网络资源链接,提供更多拓展性学习材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深入探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食物网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你能举例说明食物链吗?”“你认为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食物网内容做好准备。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2 食物网 说课稿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2 食物网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5266ea192e45361166f53b.png)
《食物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七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展示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一个重点,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了物质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学习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难点。
(1)、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分析图文资料,解释生物富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3、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所以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学生容易写错,容易把吃与被吃的关系弄颠倒,故本节的难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
二、说学情同学们通过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在经历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考察活动后,学生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进而能解释生物富集现象,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三、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生物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把静态的课本材料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演示法,竞赛求胜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 6_2 周食物网学案(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6_2 周食物网学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72668e3b3567ec112d8a0e.png)
第2节食物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
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复杂的结构,这个结构就叫做。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然后通过食物关系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循环和流动。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是:从开始,流向,再流向。
4.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如果其中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食物链,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与。
【自我检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2.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 )A、鹰B、青蛙C、昆虫D、草3.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力最初来自于()A.植物B.太阳C.植食性动物D.土壤4.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5.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 )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自然防治D 生物防治6.假定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数量将会( )A .迅速上升B .保持相对稳定C .缓慢上升D .先上升,而后下降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8.由于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生物,所以一种生物消失对整个食物网没有任何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食物网》教案1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食物网》教案1 (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f92e3659eef8c75fbfb3c1.png)
第2节食物网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3.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4.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讨论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难点:(1)指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中“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示意图,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资料分析等手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资料、解读数据的能力,并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小组组讨论等方法,悟出食物网的概念,依据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问题的引领和对“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等资料的解读,讨论归纳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归纳的能力。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小资料”和学生收集的当地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理解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保持稳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最后提议每们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人们要有忧患意识,拒绝“野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地球村。
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提醒学生准备好上一节课所做的“食物链”2.进行角色扮演的头饰。
3.课前收集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展示课件1: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的画面和捕食的场面。
宿迁市十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食物网》教案1 苏科版
![宿迁市十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食物网》教案1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4c2ee555270722182ef739.png)
第2节食物网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3.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4.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讨论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难点:(1)指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中“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示意图,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资料分析等手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资料、解读数据的能力,并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小组组讨论等方法,悟出食物网的概念,依据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问题的引领和对“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等资料的解读,讨论归纳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归纳的能力。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小资料”和学生收集的当地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理解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保持稳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最后提议每们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人们要有忧患意识,拒绝“野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地球村。
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提醒学生准备好上一节课所做的“食物链”2.进行角色扮演的头饰。
3.课前收集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展示课件1: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的画面和捕食的场面。
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生物上册3.6.2食物网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生物上册3.6.2食物网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106417bb4cf7ec4afed0f2.png)
第2节食物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讨论当某一生物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变化及带来的后果。
教学难点: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且逐级递减。
课前预习:1、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各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 关系形成的复杂关系,同时反映了____________ 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3、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 和_______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且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流向动物,再流向___________ 动物。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的画面和捕食的场面。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联出各条食物链,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生物之间是否只是单方向的食物联结?环节二:食物网。
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环节三: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展示能量流动示意图,学生总结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环节四: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
资料分析:总结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食物链(网)受到人为的破坏,生态系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小结与收获:当堂检测: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而且许多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成。
科学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得到启发,想到了利用农林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 。
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食物网教学案(无答
![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食物网教学案(无答](https://img.taocdn.com/s3/m/a206c7000912a216147929a5.png)
第2节食物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讨论当某一生物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变化及带来的后果。
教学难点: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且逐级递减。
课前预习:1、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各生物之间通过关系形成的复杂关系,同时反映了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3、生态系统中的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且是从开始,流向动物,再流向动物。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的画面和捕食的场面。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联出各条食物链,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生物之间是否只是单方向的食物联结?环节二:食物网。
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环节三: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展示能量流动示意图,学生总结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环节四: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
资料分析:总结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食物链(网)受到人为的破坏,生态系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小结与收获:当堂检测: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而且许多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成。
科学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得到启发,想到了利用农林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叫。
2、如果生态系统中的和食物网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将失去和稳定。
3、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A.物理防治 B.化学防治 C.自然防治 D.生物防治4、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 B.鹰→蛇→田鼠→植物C.田鼠→蛇→鹰 D.植物→田鼠→蛇→鹰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A-F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食物网》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
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